當前位置:首頁 » 操作系統 » 筮術易演算法

筮術易演算法

發布時間: 2023-04-02 14:49:27

『壹』 易經的演算法是什麼

《周禮‧春官‧大卜》:「掌三易之法,一曰連山。二曰歸藏,三曰周易」鄭玄〈易贊〉及〈易論〉雲:「夏曰連山,殷曰歸藏。」 連山易 跟 歸藏易 目前都失傳了只有周易流傳至今。一般認為連山始於艮,如山勢綿延不絕,歸藏源於坤,順藏納萬物。周易出於乾,天行周衍。

三易的佔法

北宋邵雍在《皇極經世》認為:「連山蓍用九十七策,以八為揲,正卦一0一六,互卦一0一六,變卦三二五0一二,以數斷不以辭斷。其吉凶一定不可易」

歸藏在《漢書•藝文志》中沒有著錄,《隋書•經籍志》亦曰:「《歸藏》漢初已亡,晉《中經》有之,唯載卜筮,不似聖人之旨。」但明朝楊慎認為漢代時《歸藏》未失,「《連山》藏於蘭台,《歸藏》藏於太卜,見桓譚《新論》,則後漢時《連山》《歸藏》猶存,未可以《藝文志》不列其目而疑之。」清人朱彝尊雲:「《歸藏》隋時尚存,至宋猶有《初經》、《齊母》、《本蓍》三篇,其見於傳注所引者。」

宋代家鉉翁稱:「歸藏之書作於黃帝。而六十甲子與先天六十四卦並行者,乃中天歸藏易也。」。

不過1993年3月,湖北江陵王家台15號秦墓中出土了《歸藏》,稱為王家台秦簡歸藏。按廖名春的〈王家台秦簡《歸藏》管窺〉中言:「秦簡《易占》不僅是《歸藏》,更准確一點,應當是《歸藏》易中的《鄭母經》」

其他多半應屬偽托

周易的佔法比較復雜主要分成幾個系統,主要跟取卦法跟釋卦法有關。取卦就是如何算出這個卦,釋卦就是如何從卦來推斷解釋問題的答案

最傳統取卦法的出自〈易傳‧系辭傳下〉:「大衍之數五十,其用四十有九。分而為二以象兩,掛一以象三, 揲之以四以象四時,歸奇於扐以象閏,五歲再閏,故再扐而後掛.....」具體方法見下:

一、將藏在竹櫝或木櫝中的五十莖蓍草取出,以兩手執之,熏於香爐,命蓍,然後隨取一莖放回櫝中,留下四十九莖,也叫四十九策,用來揲蓍。此即「大衍之數五十,其用四十有九。」
二、信手將四十九策分為二分,不需計數。分開後,就放在左右兩邊,以象兩儀。此即「分而為二以象兩。」
三、兩儀在左邊的象天,在右邊的象地,即在左邊的策數中分出一策象人,掛在右手的小指間,以象天地人三才。此即「掛一以象三。」
四、取左邊的蓍草,執於左手,以右手四四揲之。就是以四策為一計數單位,揲之就是數之,一數就是四策,以象一年的春夏秋冬。數到最後,視所余的策數,或一,或二,或三,或四,都算是奇數,即將此奇數之策扐在左手的第三第四指之間。此即「歸奇於扐以象閏。」已經四四數過之策則放回左邊。
五、次取右邊之策執於右手,而以左手四四揲之。這也是「揲之以四,以象四時。」數到最後,視所余之策,或一,或二,或三,或四,都算是奇數,而將此奇數之策扐在左手的第二第三指之間。此即「五歲再閏,故再扐而後掛。」已經四四數過之策則放回右邊。揲蓍到此,是為第一變。檢視扐在左手三四指間的左余之策,以及扐在左手二三指間的右余之策,如左餘一策,則右余必三策,左二則右亦二,左三則右必一,左四則右亦四。合計左右所余之策,以及掛在右手小指間的一策,即是一掛二扐的策數,不是五策,就是九策。即將這五策或九策另置一處,第一變即告完成。
六、再將左右兩邊已經數過的蓍草合起來,檢視其數,或是四十四策,或是四十策,再度分二、掛一、揲四、歸扐,如第一變之儀。最後檢視左右所余之策,左一則右必二,左二則右必一,左三則右必四,左四則右必三。合計左右所余之策,以及掛在右手小指間的一策,即是一掛二扐的策數,不是四策,就是八策。即將這四策或八策另置一處,是為第二變。
七、又將左右過揲之蓍合起來,檢視其數,或四十策,或三十六策,或三十二策,如第二變那樣分二、掛一、揲四、歸扐。最後檢視左右所余之策,與第二變同,則將所余之策與掛一之策合之,另置一處,是為第三變。
八、三變而成一爻,計算三變所得掛扐與過揲之策,便知所得何爻。如三變合計得掛扐十三策,以減四十九策,則知三變合得過揲的策數是三十六策,以四除之,因為揲蓍時是以四四數之,此處故以四除,則三十六得九,是為老陽,其畫為「O 」,名之為重。如三變合得掛扐二十五策,則知三變合得過揲二十四策,四除,得六,是為老陰,其畫為「X 」,名之為交。如三變合得掛扐二十一策,則知三變合得過揲二十八策,除以四,得七,是為少陽,其畫為「-」,名之為單。如三變合得掛扐十七策,則知三變合得過揲三十二策,以四除之,得八,是為少陰,其畫為「- -」,名之為拆。
如是三變而成初爻,即將初爻畫在畫卦的版上。以下不再命蓍,即用四十九蓍,分二、掛一、揲四、歸扐,再經三變而成二爻。以後每三變都是如此。一卦六爻,十八變而成一卦。畫卦時,由下往上畫。前九變而成三爻,出現一個三畫卦於內,即是初二三爻,稱為內卦。後九變又出現一個三畫卦於外,即是四五上爻,稱為外卦。得內卦是小成,得外卦是大成。六十四卦皆是如此。
大衍之數,有體有用。體是五十莖蓍草去一不用,此一即是太極。韓康伯引王弼之說:「不用而用以之通,非數而數以之成,斯易之太極也。」用是以四十九蓍分二掛一揲四歸扐,以象兩儀三才四時閏月等,由此而成六十四卦,三百八十四爻,老陽每爻三十六策,老陰每爻二十四策,老陰老陽各一百九十二爻,總為一萬一千五百二十策,以當萬物之數。大衍的衍字,鄭康成當演字講,就是推演其數之義。演數必須五十莖蓍草,故取五十以為大衍之數。觀變玩占,了解五十之數體用兼備的意義,即可入道。自漢以來,歷代諸儒對於五十之數的解說,各有其異見,學者可以流覽參考,不必深入研究。
(轉載自讀易簡說 http://www.minlun.org.tw/3pt/3pt-1-5/t/014.htm )

占算出後其中一種釋卦方式是依經解卦,即對照佔卜出來的卦、爻辭還有易傳跟歷代的注釋進行解讀與詮釋的工作。

第二種系統是起於漢易術數系統,代表是《黃金策》、《增刪卜易》等等。則是取卦後依照問題屬性與起課干支來進行裝卦的動作,推算六世(親爻)應(爻)用(神)飛(神)伏(神)等所在。然後根據其位置與問題屬性斷論吉凶。

而在之後又為了需要發展出許多取卦,代表就是《梅花易數》隨便看到落下的幾辦花葉,書上隨手翻開的頁碼都可以當作是取象畫卦的依據。最簡單的一種演變就是金錢卦,拿三枚硬幣丟六次,全正是老陽,全反是老陰,一正兩反少陽,一反兩正少陰。

畫卦時一律由下往上畫,老陰老陽會變爻,陰變陽,陽便陰。

就這樣,演算法取象很容易,難在釋卦解卦。依經解卦靠經驗學識,裝卦則是要靠技巧背口訣。
希望我的回答對你有幫助。

『貳』 周朝的占筮書是什麼

周朝的占筮書是周易。

《周易》即《易經》,「三易」之一(另有觀點:認為易經即三易,而非周易),是傳統經典之一,相傳是周文王姬昌所作,內容包括《經》和《傳》兩個部分。

《經》主要是六十四卦和三百八十四爻,卦和爻各有說明(卦辭、爻辭),作為占卜之用。《傳》包含解釋卦辭和爻辭的七種文辭共十篇,統稱《十翼》,相傳為孔子所撰。

《四庫全書總目》將易學歷史的源流變遷,分為「兩派六宗」。兩派,就是象數學派和義理學派;六宗,一為占卜宗,二為禨祥宗,三為造化宗,四為老莊宗,五為儒理宗,六為史事宗。

《周易》是中國襲襪傳統思想文化中自然哲學與人文實踐的理論根源,是古代漢民族思想、伏吵智慧的結晶,被譽為「大道之源」。內容極其豐富,對中國幾千年來的政治、經濟、文化等各個領域都產生了極其深刻的影響。

『叄』 《周易易經》乾卦

在日常的學習、工作、生活中,大家或多或少都接觸過一些經典的詩詞吧,詩詞的篇幅可長可短,押韻比較自由靈活,不必拘守對仗、聲律。還在苦苦尋找優秀經典的詩詞嗎?以下是我收集整理的《周易易經》乾卦,僅供參考,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乾卦

(乾為天)乾上乾下

《乾》:元亨利貞。

初九:潛龍,勿用。

九二:見龍在田,利見大人。

九三:君子終日乾乾,夕惕若厲,無咎。

九四:或躍在淵,無咎。

九五:飛龍在天,利見大人。

上九:亢龍,有悔。

用九:見群龍無首,吉。

注釋:

(1)乾是本卦標題。乾指北斗星,用來代表天。本卦的內容主要與天有關

(2)元亨、利貞是兩個表示吉祥的貞兆辭,表明是兩個吉占。元亨的意思約等於大吉。利貞的意思是吉利的貞卜。

(3)初九是本卦第一爻名稱,以 下「九二」、「九三」等也是。「九」代表陽性「——」,「六」代表陰性 「——」。一個卦畫由六爻組成,從下向上排列,依次用初、二、三、四、五、 上表示,如「六三」、「上六」、「九二」、「上九」等。它們都是表示爻的陰陽性和排列順序的名稱。

(4)潛龍指秋分時的龍星。性和排列順序的名稱。④潛龍指秋分時的龍星。勿用:不利。

(5)見 (xian):出現。龍:龍星。田:天田.大人:指王公貴族。

(6)君子:指有 才德的貴族。乾乾:勤勉努力。

(7)夕:夜晚。惕:敬懼。厲:危險。咎; 過失,災難、

(8)或:有人,指貴族。躍在淵:跳進深潭。

(9)飛龍;龍 星。

(10)亢:龍升騰到極高處的龍星.有梅:不吉利的占筮。

(11)用九: 乾卦特有的爻名。《易經》的乾卦和坤卦都多一爻(坤卦為『用六),專門表 示這兩卦是如凱全陽、全陰。「用九」表示乾卦的全陽爻將盡變為全陰爻。

(12) 群龍:等於說卷龍。龍捲曲起來就見不到頭。

譯文:

乾卦:大吉大利,吉祥的占卜。

初九:龍星秋分時潛隱不見,不吉利。

九二:龍星出現在天田星旁,對王公貴族有利。

九三:有才德的君子整天勤勉努力,夜裡也要提防危險,但最終不會有災難。

九四:有些大人君子跳進深潭自殺,渣燃喚並不是他們本身的過失。

九五:龍星春分時出現在天上,對王公貴族有利。

上九:龍星上升到極高的地方,是不吉利的徵兆。

用九:捲曲的龍見不到頭,是吉利的兆頭。

讀解:

把天上的星象同人間世事的吉凶聯系起來,對此作出帶有某種神秘色彩的解釋,並且進一步把天象看作神的意志的體現,對天頂禮膜拜,這是中國古人的思維習慣。那時沒有天文望遠鏡,沒 有相關的科學知識(在西方,這方面的知識和技術到 16、 17世紀 才有較大發展),按古人的思維習慣,絕不可能把頂禮膜拜的對象當作認識、研究和探索的對象。在今天看來簡單明了的自然現象,對古人來說意義卻非同尋常。神的意志通過自然現象表現出來,便成為對人的行為舉止的啟示。大凡自然界和人類社會中超出人們想像力和理解力的事物,都可以按這種「天人感應」的思路來解釋。這樣一來,人們的行為舉止就有了依據。掌握著財富、權力、 知識的王公貴族需要這樣,普通的平民百姓也需要這樣。

《周易》即《易經》,《三易》之一(另有觀點:認為易經即三易,而非周易),是傳統經典之一,相傳系周文王姬昌所作,內容包括《經》和《傳》兩個部分 。《經》主要是六十四卦和三百八十四爻,卦和爻各有說明(卦辭、爻辭),作為占卜之用。《周易》沒有提出陰陽與太極等概念,講陰陽與太極的是被道家與陰陽家所影響的《易傳》。《傳》包含解釋卦辭和爻辭的七種文辭共十篇,統稱《十翼》》,相傳為孔子所撰。

春秋時期,官學開始逐漸演變為民間私學。易學前後相因,遞變發展,百家之學興,易學乃隨之發生分化。自孔子贊易以後,《周易》被儒門奉為儒門聖典,六經之首。儒門之外,有兩支易學與儒門易並列發展:一為舊勢力仍存在的筮術易;另一為老子的道家易,易學開始分為三支。

《四庫全書總目》將易學歷史的源流變遷,分為「兩派六宗」。兩派,就是段宏象數學派和義理學派;六宗,一為占卜宗,二為禨祥宗,三為造化宗,四為老莊宗,五為儒理宗,六為史事宗。

《周易》是中國傳統思想文化中自然哲學與人文實踐的理論根源,是古代漢民族思想、智慧的結晶,被譽為「大道之源」。內容極其豐富,對中國幾千年來的政治、經濟、文化等各個領域都產生了極其深刻的影響。

《易經》為群經之首,設教之書。

成書背景

中國早期社會由於生產力低下,科學不發達,先民們對於自然現象、社會現象,以及人自身的生理現象不能作出科學的解釋,因而產生了對神的崇拜,認為在事物背後有一個至高無上的神的存在,支配著世間一切。當人們屢遭天災人禍,就萌發出藉助神意預知突如其來的橫禍和自己的行為所帶來的後果的慾望,以達到趨利避害。在長期的實踐中發明了種種溝通人神的預測方法,其中最能體現神意的《周易》就是在這種條件下產生的。

成書時間

成於西周

顧頡剛關於《周易》卦爻辭製作年代的考證結論,認為周初作。李學勤也認為顧頡剛此文「推定經文卦爻辭『著作年代當在西周初葉』」,「為學者所遵信,可以說基本確定了《周易》卦爻辭年代的范圍,是極有貢獻的」。

成於戰國

大多學者認為《易傳》成書於戰國。易傳的成書問題,自歐陽修《易童子問》與蘇軾之後,數百年來已經罕有人再信是孔子所做了,錢穆、顧頡剛、馮友蘭、郭沫若、李鏡池等等海內外的學者名家均斷定司馬遷《史記》的說法不足信。其稱易傳為孔子所做,若非司馬遷之誤,就必是漢儒劉歆所偽竄。根據《易傳》的內容來看,應是在孟子、荀子的性命天道之學出現以後的作品,有明顯的黃老道家與陰陽家色彩。

成於西漢

顧頡剛根據箕子和康侯兩條卦爻辭,指出《周易》卦爻辭為文王所作的傳統說法不可信 。顧頡剛繼《周易卦爻辭中的故事》之後作《論易系辭傳中觀象制器的.故事》,是對其所說《周易》卦爻辭所無的觀象制器故事的專門考論,意在證明《系辭傳》觀象制器章講到古史帝系人物的話是西漢後期人的說法。

關於《系辭傳》與《世本》的關系,胡適指出,「《世本》所據傳說,必有一部分是很古的,但《世本》是很晚的書,《系辭》不會在其後」 ,「《世本》不採《系辭》,也許是因為《系辭》所說製作器物太略了,不夠過癮。《系辭》那一章所說,只重在制器尚象,並不重在假造古帝王之名。若其時已有蒼頡沮誦作書契之傳說,又何必不引用而僅泛稱『後世聖人』呢? 」郭店戰國簡本《老子》的面世,證明胡適對顧頡剛的批評是正確的。

周易作者

《漢書·藝文志》在描述《周易》的成書過程時,稱「人更三聖,世歷三古」。三聖,即伏羲,文王和孔子。

否定孔子作《易經》的大學問家很多,如歐陽修、龔自珍。當代學者錢玄同精心考據後認為「孔丘無刪或製作『六經』之事。」魯迅在《漢文學史綱要》中斷言:「誰為作者殊難確指,歸功一聖亦憑臆之說」。清儒家學者幾乎一邊倒認為「孔子以前不得有經」,康有為則認為:「凡『六經』皆孔子所作」。

根據現代學界研究,一般認為,《周易》(64卦及卦爻辭)為周初周人所作,重卦出自文王之手,卦爻辭為周公所作。

名稱由來

《周易》又稱《易經》,分為經部和傳部,經部之原名就為《周易》,是對四百五十卦易卦典型象義的揭示和相應吉凶的判斷,而傳部含《文言》、《彖傳》上下、《象傳》上下、《系辭傳》上下、《說卦傳》、《序卦傳》、《雜卦傳》,共七種十篇,稱之為「十翼」,是孔門弟子對《周易》經文的註解和對筮占原理、功用等方面的論述。

「周易」一詞的解釋,眾說紛紜,但歸納起來主要有二種:一種認為《周易》是周代占筮之書;一種認為《周易》是講變化的書,英文中The Book of Changes的譯文就是取此義。

春秋時,就有《周易》提法,在《春秋左傳》這部史書當中,多次提到「周易」,但從當時人們運用的《周易》看,只包括六十四卦的卦畫(符號)卦爻辭。

戰國時,以解釋《周易》為宗旨的《易傳》成書。《周易》和《易傳》並稱為《易》,如《莊子》所謂「易以道陰陽」、《荀子》所謂「善為易者不佔」之「易」包含了《易傳》。

西漢以降,漢武帝為了加強中央集權制,採納了董仲舒「獨尊儒術」的建議,效仿先秦與漢景帝把道家黃帝與老子的著作稱經的做法,也把孔子儒家的著作稱為「經」。《周易》和《易傳》被稱為《易經》,或直接稱為《易》。自此以後,《周易》、《易經》、《易》混合使用,有稱《周易》,有稱《易經》,有稱《易》,其實含義一致,均指六十四卦及《易傳》,一直沿用到今天,仍然沒有嚴格區分。有的學者為了區分《周易》經傳之不同,稱六十四卦及卦爻辭為《周易古經》,稱注釋《周易古經》的十篇著作(易傳)為《周易大傳》。

「周」之涵義

具體地說,「周」字,有二義:

①:指周普、普遍,即易道廣大,無所不包。東漢鄭玄《易論》,認為「周」是「周普」的意思,即無所不備,周而復始。

②:指代號,即周朝,古代常稱周朝的書為周書,如《周禮》、《周語》等。唐代孔穎達《周易正義》認為「周」是指岐陽地名,是周朝的代稱。也有人認為《易經》流行於周朝故稱《周易》,亦有人依據《史記》的記載「文王拘而演周易」,認同《易經》因周文王得名。

「易」之涵義

①易由蜥蜴而得名,為一象形字,此說出自許慎《說文解字》;而蜥蜴能夠變色,俗稱「變色龍」,所以「易」的變易義,為蜥蜴的引申義。

②理解西周之「易」,理當以西周禮樂制度的變革為條件。

③日月為易,象徵陰陽。從文字學看,「易」字的構成是「日」、「月」。「易」上為「日」。

④日出為易。「干」的本義。

⑤易是占卜之名。

⑥變易、變化的意思,指天下萬物是常變的,故此《周易》是教導人面對變易的書。

⑦交易,亦即陰消陽長、陽長陰消的相互變化。如一般太極圖所示。有說「易」的甲骨文為象徵將一器皿水(或酒)倒入另一器皿之中,以示變換、交易。

⑧易』即是「道」,恆常的真理,即使事物隨著時空變幻,恆常的道不變。《系辭傳》:「生生之謂易」。

⑨指古代卜筮之書的代名詞。《周禮》「太卜」的記載中,有《連山》、《歸藏》、《周易》三部筮書稱為「三易」,故易是筮書專有名詞。

東漢鄭玄的著作《易論》認為「易一名而含三義:易簡一也;變易二也;不易三也。」這句話總括了易的三種意思:「簡易」、「變易」和「恆常不變」。即是說宇宙的事物存在狀能的是:

1.順乎自然的,表現出易和簡兩種性質;

2.時時在變易之中;

3.又保持一種恆常。

日月的運行表現出一種非人為的自然,這是簡易;其位置、形狀卻又時時變化,這是變易;然而總是東方出、西方落這是「不易」。

『肆』 周易中的具體演算法~~~

50根取出一根不用。(還有49根。然後分為兩分,再從著兩份中取出一根放在一邊。這兩分應該總共48根,然後這兩份分別除4後的余數。一邊為1的話。另一邊一定為3,一邊為2的話。另一邊一定為2,一邊無余的話,另一邊也無余。這樣將兩邊的余數放到一邊。將手裡的兩份合並),這就叫一易,然後再重復上述括弧內過程。取一分二除四。如此三易,將剩下的合並後除4,得到的必定為6,7,8,9,這樣就得到了一爻。如此十八易得一卦。
註:如果余數無為4,也要一邊取出4根

『伍』 周易算卦方法

怎麼用周易占卜? 晉敗楚鄢陵得復
成公十六年。晉楚遇於鄢陵。晉侯筮之。史曰。吉。其卦遇復。曰。南國蹙。射其元王。中厥目。國蹙王傷。不敗何待。公從之。及戰。呂奇射其王。中目。楚師敗。
復卦:
|| ||
|| ||
|| ||
|| ||
|| ||
|||||
按:此亦不用彖辭。
杜注曰:復,陽長之卦,陽氣起子,南行推陰,故曰南國蹙也【按:子正北方,一陽初生,必逐漸增長,陽長則陰消,故曰推,曰蹙】。南國蹙則受其咎,離為諸侯【《正義》曰:離為日,日君象,故為諸侯】,又為目,陽氣激南,飛矢之象。
何氏《訂詁》雲:貞我悔彼,以震木入坤土,射之義也。
首先需要明確的是,《周易》最早的確是作為一本占筮之書存在的,更確切地說,《周易》是上古時期三本占筮之書中的一本。據《周禮》記載,?太卜掌三易之法,一曰《連山》,一曰《歸藏》,一曰《周易》。但在上古時期,卜筮往往與政治、軍事等重大事件聯系在一起,國家決策往往要依賴占筮的結果,故而間接影響人們行為和思想的則更多是占筮背後的哲學內涵。換言之,《周易》中所包含的哲學思想是占筮之法的內在基礎,即義理為體,占筮為用。
確切而不精確地說,《周易》可以看作我們華夏文明現存的最早的奠基性哲學著作,也是我們儒、道思想及很多傳統文化、觀念的濫觴,所謂?仁者見之謂之仁,智者見之謂之智,百姓日用而不知。
易學並沒有太明顯的義理與象數之爭,而秦火之後,《周易》以卜筮倖存。
至於漢代,置五經博士,《易》學發展到達了一個高峰,西漢的《易》學派別,大抵分為訓故舉大誼,陰陽候災變,章句守師說和《十翼》解經意四派,東漢也分為四派,一為馬融等人為《費氏易》作章句,二為鄭玄、荀爽治《京氏易》和《費氏易》,三為虞翻治《孟氏易》,參以《周易參同契》之納甲之書,四為陸績專治《京氏易》,由此可見,以孟喜、京房為首的漢儒主要闡述象數之理。自魏王弼作《周易注》盛行後,漢《易》衰微,王氏盡黜象數,為《易》學史上的第一大轉折。唐朝時孔穎達為王弼及韓康伯作疏,使王氏易學廣為流傳,惟李鼎祚撰《周易集解》,保存了漢朝術數的余緒。宋代陳摶、邵雍出,後有《天地自然之圖》、《先天圖》、《後天圖》、《河圖》、《洛書》等易圖出現,兼有紫微斗數、梅花易數等占筮之法流傳,術數又興。朱熹取其易圖,參以義理,遂《易》學又為之一變。程子、胡瑗等則專闡義理,李光、楊萬里等參以政事,《易》學流派日益繁多。元朝多取程朱之學,明朝則以禪解易,明代高僧智旭所作《周易禪解》為其圭臬。清朝編纂四庫全書時,主要將《易》學發展分為兩派六宗:一為象數,漢儒言之,一變京、焦,二變陳、邵;二為義理,王弼興之,一變胡、程,二變李、楊。到了近代,主要的《易》學大家則是舊學新釋的杭辛齋先生和闡釋象數的尚秉和先生。近年新出土的?帛書周易也是研究的新的熱點。
縱觀《易》學的發展歷程,其年代之遠旁支之多無出其右者,所謂?易道廣大,無所不包,因而要了解《周易》更不可偏信一家之言。
《周易》的價值不在於它是否真的能預測未來,而是其中所包含的華夏民族先人們的思維方式。若能從中汲取些許的智慧並有所啟迪,面對時間洪流不後悔、不害怕、不迷茫而達人知命,那麼《周易》的價值也就得到了充分的體現。所謂?善《易》者不卜,善莫大焉。
壹、蓍草演易程序說明:
「蓍草筮佔法」,三變得一爻,重復步驟六次,共十八變,得六爻,即成一卦。
第一變 :
(1) 手持五十根蓍草,拿出其中任何一根放在正前方遠處不用。(一根代表太極)
(2) 隨意把四十九根蓍草分兩撮,分置於桌上左右手端。(象天地兩儀)
(3)......>>

易經怎麼算卦 知道軍其實都說了。。現在主流是納甲筮法和梅花易數也就是所謂的六爻和梅花易
易經本身是講卦爻的陰陽規律的。儒家的辭是儒家對於這種規律填補了辭,作為自己的一種人生態度,但是現在擺地攤的或者江相派的卻拿著儒家的辭去用來算卦。。然後依靠辭這種馬後炮圓的概念導致很多人以為算卦是語言學是心理學。。。
不管算卦還是算命還是風水都是很嚴謹的,都是從陰陽的消長一步一步推導過來的,就如同從最基本的加減乘除到微積分一樣。。也不是幾個月幾天就能學會的。

易經占卜的方法,詳細~ 占卜方法頗多,多以易自居。然真正使用《周易》(也叫做《易經》)這本書來占卜的方法,現在使用並不廣泛。
第一步:取蓍草五十根;
第二步:從五十根蓍草中取出一根,占筮過程中始終不用,以象徵天地未開之前的太極。然後,將四十九根蓍草任意分成兩份,左手持的這份象徵天,右手持的這份象徵地。
第三步:先從右手的蓍草中抽出一根,夾在左手小指與無名指之間,象徵人。然後以四根為一組,先數左手的那一份,再數右手的那一份,以象徵四季。
第四步:小指中的一根與左右手數餘下的根數,合起來要麼是五,要麼是九。以上是第一變。
第五步:將第一次餘下的九或五根除開,再用四十或四十四根蓍草合在一起,同樣隨意分成兩份,同樣分握其左右手,同樣由右手取出一根夾在左手的小指與無名指之間,然後同樣先左後右四根四根地數,左右手餘下的加上小指的一根,合起來必定是八或四。這是第二變。
第六步:三變是將二變餘下的四十或三十六或三十二再合在一起,如法炮製,同樣的方法同樣的操作,最後的合數,必定是八或四。去掉三變的余數,剩下的蓍草(竹簽)或者為三十六根,或者為三十二根,或者為二十八根,或者為二十四根,再以四除之,一爻遂定。
36÷4=9(為老陽,畫作X)
32÷4=8(為少陰,畫作、、)
28÷4=7(為少陽,畫作、)
24÷4=6(為老陰,畫作O)
老陰、老陽可能變化,稱之為「動爻」,少陰、少陽不變化,稱之為「靜爻」。
第七步:三變得到第一爻,同樣的方法同樣操作五次,即可得出另外五爻,經過十八變,就得一卦。 第八步然後到周易書中找相關爻辭卦辭分析

怎樣用《易經》占卦 銅錢占卜法 前面介紹的《易經》卜卦方法是比較正統,比較准確的。但是操作使用起來很麻煩,效率比較低。所以後人就發明的金錢卦的占卜方法,具體如下: 用三枚銅錢(或者是硬幣),左手在上,右手在下,隨便搖幾下,然後拋在地上,如果是一個面朝上,便是陽爻,兩個面朝上,便是陰爻,三個面朝上是可變陽爻,即用稻草演算法得出的「9」,三個字都朝上是可變陰爻,即用稻草演算法得出的「6」。用銅錢爻六遍就得出一卦,也是按照自下而上的順序畫卦,卦畫好之後,再按照朱熹的說法,解卦的方法有這么七個原則: 1、六爻皆不變者,則占本卦卦辭; 2、一爻變者,則以本卦變爻之辭占; 3、二爻變者,則以本卦二變爻之辭占,而以上爻之辭為主; 4、三爻變者,則占本卦及之卦的卦辭,而以本卦為主; 5、四爻變者,則以之卦中二不變之爻辭占; 6、五爻變者,則以之卦中不變爻的爻辭占; 7、六爻皆變者,則以乾坤二用之辭占,並參考其之卦卦辭。 讀懂了以上文字之後,您就可以給自己算卦了。 算卦本來是很神聖的東西,而且經歷了先人幾千年的實踐證明,准確度是很高的。所以我們占卜的時候得有一顆虔誠的心,這不是封建迷信,這個你慢慢會體會到它的神奇之處。還有算卦不能亂算,也不能天天算,占卜前,自己先想好要問的事情,占卜得出的結果就是你要問的事情的結果。

怎麼用易經占卜 怎麼用易經占卜啊???用錢幣占卜怎麼看卦啊???這是我從網上找來的,誰能告訴 我是什麼意思啊!! 易經占卜的方法(錢幣法) 一、錢幣要求
三枚銅錢(古幣),如乾隆通寶,光緒通寶等等。如沒有銅錢就用現在流行的硬幣代替也行。不管是銅錢還是硬幣,最好三個錢幣大小、
厚薄、質地、文字、符號等相同,硬幣以伍角(第四版,二②中有介紹)的最好。銅錢或硬幣一定要干凈無污垢。
二、錢幣的陰面、陽面
錢幣的文字、符號、圖案等涉及到的陰陽屬性有,方為陰,圓為陽;線條組合(圖案、字都可看成線條的組合)為陰,線條為陽;粗為
陰,細為陽;粗糙為陰,光滑為陽等,根據以上內容不難為各種幣分出陰陽面。
①乾隆通寶,以乾隆通寶(字為陰)為陰面,以線紋(椐說是滿文)為陽面。
②伍角硬幣(第四版),以5角和梅花圖案(字與圖案都為陰)為陰面,以國徽面(內有兩個圓為陽)為陽面。伍角硬幣建議就選擇這一
種,另一種(第五版人民幣)一面是5角,另一面是荷花,兩面都是陰的屬性,陰陽面分的不明顯,不要用此種幣搖卦。
③其它銅幣或是硬幣參考以上內容定陰陽面。
三、搖卦時間、地點、本人情況
開始搖卦時,記下搖卦時的年、月、日、時。最好能告知你搖卦的地點省、縣。還要告知本人性別,出生時間等。
四、搖卦方法
1.手洗干凈,待干後,選擇一個安靜的場所,將三枚錢幣合扣在手心,意念集中在所測之事上,不要被外界其它的雜念干擾,心中的意念
應為詢問句,不能為肯定句,如測近期財運,意念應為「我近期財運如何?」,不能為「我近期財運肯定好」。待心中的意念專一、心
平氣和(大約一分鍾)時,兩掌虛空,隨意搖動幾下,不要使錢漏出,然後雙手分開,將錢散落在平整、干凈、較硬的物體平面上,讓
錢幣自行滾動,不要人為的用手按住或阻擋,錢幣若落地也不要管它,待錢幣靜止時,三枚銅錢的陰陽面有以下四種情況:
①若出現三個陰面,老陰,記為:{{ {{×
②若出現三個陽面,老陽,記為:{{{{{×
③若出現一個陰面、二個陽面,少陰,記為:{{ {{
④若出現二個陰面、一個陽面,少陽,記為:{{{{{
這樣初爻(第一爻)就成了。
⒉再按照「1」的方法,連搖五次,就分別得到了第二爻、第三爻、第四爻、第五爻、上爻(第六爻)。從第二次起,為保證意念的專
一,不分心,在心中一直默想與第一次搖幣時同樣的意念下,拾起錢幣直接搖卦。
⒊把六次搖幣所得的結果,按下面的順序排列,就得到測事的主卦。
上 爻
第五爻
第四爻
第三爻
第二爻
初 爻 然後就可以得出一個卦,就可以根據你算出的卦來測自己想要預測的事情了!一個卦中算出來的帶有叉的那一個爻就是敘述告訴你生活中即將發生的變化

算卦啊怎麼學啊! 第一種:易經占卜
這種提法好像很怪,難道說別的方法就不是根據易經原理?其實這里的「易經」這個詞語是強調在起到卦之後,判斷吉凶是要根據易經(當然是周易,以後直接稱周易)的經文,即卦辭和爻辭來判斷吉凶。
而根據起卦方法,又可以分為兩種:大衍之數,即用50根蓍(shi1)草進行算卦;第二種就是大家熟知的金錢卦,用三枚銅錢算卦(當然用銅錢起到卦之後,你也可以用六爻或梅花等方法來解釋分析,那又另當別論了)。
運用這種方法,要求對易經原文的卦辭爻辭非常熟悉,同時還要對易象的類比運用非常熟練,才能運用自如。
第二種:五行占卜
這類方法融入了陰陽五行的概念,有的還結合了天乾地支的因素。
主要有三種:大六壬佔法,六爻佔法,再就是本人經常用到的梅花易數。
這種方法根據五行的生克來進行判斷吉凶,一般情況下不用去查閱周易原文。
第三種;簽文占卜
這種方法很常見,是大街小巷(包括電視劇里)見得最多的一種,其形式也是各種各樣。但是本質都一樣,都是事先在紙條或者竹簽上寫好了帶有一定含義的簽文,然後用某種方法來提取選擇這些簽文,通常還有人專門來解釋這些簽文。
比如有求測者親自去求簽的,也有用鳥來啄取的(稱之為鳥占,和梅花易里的鳥占不同)、或者用撲克牌占卜等,還有其他各種方法不一而足。
這種方法,在坊間見得最多,主要原因一來是這種方法容易掌握,二來因為這些方法有短平快的特點。如果在大街上你幫人家用大六壬或六爻等方法算卦,等你分析帶講解完
恐怕要老半天,求卦的人恐怕早就不耐煩走人了。
第四種:其他方法
主要有太乙,奇門遁甲等,這些方法號稱術數絕學,博大精深,當然不可忽視,只因本人對此並不是很了解,故僅僅提而不論,對於深諳此道者表示歉意。對於其他方法如有疏漏,也希望有道君子來補充指正。
現在社會上,很多人經常在網上來自助占卜(自己在網頁上操作)直接生成結果,這種屬於簽文式占卜,相信很多人都用過,這些結果都是電腦程序直接生成的。
現在大家常用的占卜方法有六爻和梅花易,還有人用奇門、六壬等方法,也可以說各有勝場,百花齊放。
最好自己去書店買一本周易看看。

怎麼用易經占卦 建議你去耽百家講壇的《易經的奧秘》這個系列,裡面對你的問題回答得非常詳細,包括易經太極的來歷,象數理是怎麼回事等等。

周易占卜的方法 《周易》乃群經之首。歷來被大家精研細讀。其書中玄妙通天徹地,涵蓋宇宙萬物。《周易》分為兩部分,一為《易經》,一為《易傳》。《易經》為占筮之書,始於伏羲,編於殷商。《易傳》成於戰國後期。是老子,孔子這些哲學先賢對《易經》的解析,極富哲學深意。這里我就介紹一下《周易》的占卜之法。大致上來說《周易》的占卜之法大致可分為兩種。 這種方法是《易經》占卜古法。大衍之數五十,其用四十有九。分而為二以象兩,掛一以象三,揲之以四以象四時,歸奇於A以象閏。五歲再閏,故再A而後掛。天一,地二;天三,地四;天五,地六;天七,地八;天九,地十。天數五,地數五。五位相得而各有合,天數二十有五,地數三十,凡天地之數五十有五,此所以成變化而行鬼神也。乾之策二百一十有六,坤之策百四十有四,凡三百有六十,當期之日。二篇之策,萬有一千五百二十,當萬物之數也。是故四營而成《易》,十有八變而成卦,八卦而小成。引而伸之,觸類而長之,天下之能事畢矣。顯道神德行,使顧客易於酬酢,可與v神矣。以上是揲蓍法原文。粗略的翻譯:拿50根蓍草(在漢代就已經用桃木棍代替了),拿出一根放在一邊,這是不用的。後將餘下的49根蓍草隨意的分為兩組。從右手邊的這一組取出一根,將其掛在左手小指上(筷子就夾在小指和無名指之間),然後用右手數在左邊的蓍草,四根四根的數,將多餘的蓍草(筷子)夾在無名指於中指之間,如果數到最後沒有多餘,那麼就將最後的四根都夾在無名指於中之間。然後用右手,以同樣的方式數右邊的蓍草,將數剩下的蓍草夾在中指於食指之間(重復這個過程三次) 。然後將餘下,未拿在手中的蓍草數一下,此時只可能有四種情況:36(對應的是9,老陽);32(對應的是8,少陰);28(對應的是7,少陽);24(對應的是6,老陰)將所得記下即為一爻。所以卜卦需反復六次,方成一卦,這個叫本卦。在卦中,如遇老陽爻或老陰爻,還需變爻,就是陰爻變陽爻,陽爻變陰爻,這時所得的卦叫變卦。 由於揲蓍法操作工序繁瑣,且非常耗時,在漢代有個叫京房易者發明了這種銅錢法,他曾經用的是漢代的五銖錢三枚。現代我們可以用三個1元硬幣來代替。每個硬幣正為陽,反面為陰。將硬幣扔下,同樣是出現四種情況。二陰一陽(為少陽);二陽一陰(為少陰);三陽(為老陽);三陰(為老陰)。同樣也是反復扔六次出一卦,不過相對揲蓍法快捷的多。不過也需指出,雖然看似相同的結果,但其概率是完全不一樣的,所以銅錢法是無法取代揲蓍法的。

『陸』 納甲筮法講義的筮法簡介

「六爻」是易學筮占的一種簡稱,俗語稱為「算卦」。易學包括象、數、理、佔四大部分,占(筮占)是其基本內容,也是易學最古老、最基本的功能。作為一種占術,「六爻」學的目的是預測人的吉凶禍福,主要包括預測人的官運、財運、生老病死、工作狀況等等,實際上人生和人事的各個方面皆可預洞畝鋒測。其內容主要包括四方面:古納晌代數術基本知識、易學象數知識、裝卦以及斷卦知識等。它是一種天人之學和實踐之學,講求以個人道德為前提、以悟性為基礎,通過不斷實踐而把握之。
六爻學演算法很多,主要有納甲筮法和梅花耐薯易術等。我們主要講納甲筮法。
所謂納甲筮法,是以易學卦爻體系為基礎,將干支排納於六爻中,而以干支所屬之五行及筮時時日,視其生克以斷吉凶的一種筮法。
下面,將簡要介紹納甲筮法,包括起卦、裝卦、斷卦術語以及斷卦舉例。

熱點內容
內置存儲卡可以拆嗎 發布:2025-05-18 04:16:35 瀏覽:336
編譯原理課時設置 發布:2025-05-18 04:13:28 瀏覽:378
linux中進入ip地址伺服器 發布:2025-05-18 04:11:21 瀏覽:612
java用什麼軟體寫 發布:2025-05-18 03:56:19 瀏覽:32
linux配置vim編譯c 發布:2025-05-18 03:55:07 瀏覽:107
砸百鬼腳本 發布:2025-05-18 03:53:34 瀏覽:945
安卓手機如何拍視頻和蘋果一樣 發布:2025-05-18 03:40:47 瀏覽:742
為什麼安卓手機連不上蘋果7熱點 發布:2025-05-18 03:40:13 瀏覽:803
網卡訪問 發布:2025-05-18 03:35:04 瀏覽:511
接收和發送伺服器地址 發布:2025-05-18 03:33:48 瀏覽:37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