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操作系統 » linux網路安全技術與實現

linux網路安全技術與實現

發布時間: 2023-04-05 07:27:48

A. 學linux到底學什麼

第一條:運維應用-->系統架構-->運維開發-->系統開發
第二條:運維應用-->應用dba-->架構dba-->開發DBA
下面詳細每個階段的職位說明:
01.運維應用級別:
這個階段就是玩別人的軟體,例如:linux,nginx,mysql,php,nagios 大多數的linux運維工程師,網路工程師,系統工程師都是這個階段。 這個階段屬於金字塔的底端,工資是相對比較低的。
02.系統架構級別:
這個階段就是用已知軟體架構大規模集群方案以及實現各種技術方案,屬於運維應用上層,需要靠技術,溝通,思想三條線通力配合才能達到這個水平。
03.運維開發級別:
這個階段就是利用已知語言,開發基本的應用層工具,例如:web管理系統,如果具備前兩個運維應用和系統架構的積淀,這個是很輕松可以實現的。
04.系統開發級別:
這個階段就是修改開源的軟體,或者開發新的服務軟體(例如:也開發一個web軟體,存儲軟體)與底層軟體(例如:OS),是更高一層的開發人員。
05.資料庫管理和架構:
這個階段就是也主要是玩別人的軟體,但是數據相對更重要,要求有一定的運維應用的能力。
以上是常規的Linux發展路線,對於想學Linux運維,或正處於Linux運維相關工作的人員,可以根據自身的情況進行定位,選擇適合自己的發展路線,往往可以在職場上更加得心應手!

B. 裝linux有什麼用

分類: 電腦/網路 >> 操作系統/系統故障
問題描述:

很多人都說linux,請問裝linux有什麼?是不是linux比windows好者叢用,安全?

解析:

不是DOS方式,而是一個用戶shell,linux不是一個伺服器

,linux也有病毒,linux並不是絕對安全

Linux是什麼?

1991年,芬蘭赫而辛基的學生LinusTorvalds為了自己使用與學習的需要,他開發了類似Unix且運行在80386平台上運行的操作系統,命名為Linux。為了使每個需要它的人都能夠容易的得到它,LinusTorvalds把它變成了"自由"軟體。

感謝Inter的飛速發展使得全世界的程序開發員有了一種全新的有效溝通方法。還要感謝在數年之前由RichardStallman主持的GNU項目。Linux在幾年後變成了一個完整的操作系統。它的能量得到了釋放,變得非常可靠,並且每天都會有新的改進加入進去。

為了使Linux變得容易使用,Linux也有了許多發布版本,發布版實際上就是一整套完整的程序組合。現在已經有許多不同的Linux發行版和各自的版本號,為了不產生混淆,我們先解釋一些常提到的術語。

當我們提到Linux時,一般是指"RealLinux",即內核,是所有UNIX操作系統的「心臟」。但光有linux並不能成為一個可用的操作系統。還需要許多軟體包,編譯器,程序庫文件,Xwindow系統等等。因為組合方式不同,面向用戶對象不同,所以這就是為什麼有許多不同的Linux發行版的原因。

Linux的特點

Linux操作系統在短短的幾年之內得到了非常迅猛的發展,這與Linux具有的良好特性是分不開的。Linux包含了Unix的全部功能和特性。簡單的說,Linux具有以下主要特性:

1.開放性

開放性是指系統遵循世界標准規范,特別是遵循開放系統互連(OSI)國際標准。凡遵循國際標准所開發的硬體和軟體,都能彼此兼容,可方便地實現互連。

2.多用戶

多用戶是指系統資源可以被不同用戶各自擁有使用,即每個用戶對自己的資源(例如:文件、設備)有特定的許可權,互不影響。Linux和Unix都具有多用戶的特性。

3.多任務

多任務是現代計算機的最主要的一個特點。它是指計算機同時執行多個程序,而且各個程序的運行互相獨立。Linux系統調度每一個進程,平等地訪問微處理器。由於CPU的處理速度非常快,其結果是,啟動的應用程序看起來好像在並行運行。事實上,從處理器執行一個應用程序中的一組指令到Linux調度微處理器再次運行這個程序之間只有很短的時間延遲,用戶是感覺不出來的。

4.良好的用戶界面

Linux向用戶提供了兩種界姿嫌歲面:用戶界面和系統調用。Linux的傳統用戶界面是基於文本的命令行界面,即shell,它既可以聯機使用,又可存在文件上離線使用。shell有很強的程序設計能力,用戶可方便地用它編製程序,從而為用戶擴充系統功能提供了更高級的手段。可編程Shell是指將多條命令組合在一起,形成一個Shell程序,這個程序可以單獨運行,也可以與其他程序同時運行。

系統調用給用戶提供編程時使用的界面。用戶可以在編程時直接使用系統提供的系統調用命令。系統通過這個界面為用戶程序提供低級、高效率的服務。Linux還為用戶提供了圖形用戶界面。它利用滑鼠、菜單、窗口、滾動條等設施,給用戶呈現一個直觀、易操作、交互性強的友好的圖形化界面。

5.設備獨立性

設備獨立性是指操作系統把所有外部設備統一當作成文件來看待,只要安裝它們的驅動程序,任何用戶都可以象使用文件一樣,操縱、使用這些設備,而不必知道它們的具體存在形式。

具有設備獨立性的操作系統,通過把每一個外圍設備看作一個獨立文件來簡化增加新設備的工作。當需要增加新設備時、系統管理員就在內核中增加必要的連接。這種連接(也稱作設備驅動程序)保證每次調用設備提供服務時,內核以相同的方式來處理它們。當新的及更好的外設被開發並交付給用戶時,操作允許在這些設備連接到內核後,就能不受限制地立即訪問它們。設備獨立性的關鍵在於內核的適應能力。其他操作系統只允許一定數跡睜量或一定種類的外部設備連接。而設備獨立性的操作系統能夠容納任意種類及任意數量的設備,因為每一個設備都是通過其與內核的專用連接獨立進行訪問。

Linux是具有設備獨立性的操作系統,它的內核具有高度適應能力,隨著更多的程序員加入Linux編程,會有更多硬體設備加入到各種Linux內核和發行版本中。另外,由於用戶可以免費得到Linux的內核源代碼,因此,用戶可以修改內核源代碼,以便適應新增加的外部設備。

6.提供了豐富的網路功能

完善的內置網路是Linux的一大特點。Linux在通信和網路功能方面優於其他操作系統。其他操作系統不包含如此緊密地和內核結合在一起的連接網路的能力,也沒有內置這些聯 *** 性的靈活性。而Linux為用戶提供了完善的、強大的網路功能。

支持Inter是其網路功能之一。Linux免費提供了大量支持Inter的軟體,Inter是在Unix領域中建立並繁榮起來的,在這方面使用Linux是相當方便的,用戶能用Linux與世界上的其他人通過Inter網路進行通信。

文件傳輸是其網路功能之二。用戶能通過一些Linux命令完成內部信息或文件的傳輸。

遠程訪問是其網路功能之三。Linux不僅允許進行文件和程序的傳輸,它還為系統管理員和技術人員提供了訪問其他系統的窗口。通過這種遠程訪問的功能,一位技術人員能夠有效地為多個系統服務,即使那些系統位於相距很遠的地方。

7.可靠的系統安全

Linux採取了許多安全技術措施,包括對讀、寫進行許可權控制、帶保護的子系統、審計跟蹤、核心授權等,這為網路多用戶環境中的用戶提供了必要的安全保障。

8.良好的可移植性

可移植性是指將操作系統從一個平台轉移到另一個平台使它仍然能按其自身的方式運行的能力。

Linux是一種可移植的操作系統,能夠在從微型計算機到大型計算機的任何環境中和任何平台上運行。可移植性為運行Linux的不同計算機平台與其他任何機器進行准確而有效的通信提供了手段,不需要另外增加特殊的和昂貴的通信介面。

我們為什麼要用Linux?

Linux是"免費"的,上面又有那麼多"免費"的軟體,為什麼不用?

Windows實在太不穩定了,受不了,換個平台吧。

想學習UNIX,可是錢包里的鈔票不多,先從Linux開始吧。

想學習操作系統,哪裡有開放源代碼的OS?而且還要很活躍,有前途的。

基於Linux的並行計算,不但費用低廉,而且功能強大,有潛力,重要的是有源代碼。

想成為一名Hacker(當然是網俠一類),Linux當然是最好的工具之一。

Linux潛在的商業價值不可 *** ,性能相當地好,穩定性也很好,用其替換商業操作系統真是明智的選擇。

Oracle,Infomix,Sy *** ase,IBM都支持Linux了,用其作資料庫平台挺不錯。煩了一次又一次去買許可證(奸商經常設這樣的陷阱),Linux遵循公共版權許可證(GPL)正合我意。

Linux太適合Inter/Intra,本身就是通過網路來協同開發的,網路時代為什麼不用Linux?

採用Linux可以極大的降低擁有者總成本(TCO)。等待商業操作系統補丁的耐心是有限度的,更受不了總被商家牽著鼻子走,開放源代碼的Linux至少可以使用戶有一定的控制權。開放源代碼使用戶可以按照自己的需要添加或刪除某些功能,用戶可定製性,真是太好了!

利用開放源代碼的Linux還可以開發路由器,嵌入式系統,網路計算機,個人數字助理等等,GNU真是巨大的知識寶庫,何樂而不用?

崇尚自由軟體精神和夢想,貢獻自己的力量!

C. 對linux的認識

創始人
Linus Torvalds林納斯·本納第克特·托瓦茲(Linus Benedict Torvalds)出生於芬蘭赫爾辛基市。父親尼爾斯·托瓦茲(Nils Torvalds)是一名活躍的共產主義者及電台記者。托瓦茲家族屬於在芬蘭佔6%的少數民族芬蘭瑞典人。他畢業於赫爾辛基大學計算機科學系,1997年至2003年在美國加州矽谷任職於全美達公司(Transmeta Corporation)參與該公司晶元的code morph技術研發。後受聘於開源碼發展實驗室(OSDL : Open Source Development Labs, Inc),全力開發Linux內核。現任職於Linux基金會。
象徵物
TuxTux(一隻企鵝,全稱為tuxedo,Joeing Youthy的網路ID)是Linux的標志。將企鵝作為Linux標志是由林納斯·托瓦茲提出的。
大多數人相信,「Tux」這個名字來源於Torvalds UniX,而不是因為它看起來像是穿著一件黑色小禮服(tuxedo)。
這個企鵝圖案在最佳Linux圖標競賽中被選中。其他一些圖案可以在Linux圖標大賽網站中找到。Tux的設計者是Larry Ewing,他於1996年,利用GIMP軟體設計出了這個企鵝。
Tux已經成為Linux和開源社區的象徵。
歷史發展
Linux 操作系統是UNIX 操作系統的一種克隆系統。它誕生於1991 年的10 月5 日(這是第一次正式向外公布的時間)。以後藉助於Internet 網路,並經過全世界各地計算機愛好者的共同努力下,現已成為今天世界上使用最多的一種UNIX 類操作系統,並且使用人數還在迅猛增長。
Linux 操作系統的誕生、發展和成長過程始終依賴著以下五個重要支柱:UNIX 操作系統、MINIX 操作系統、GNU 計劃、POSIX 標准和Internet 網路。
下面主要根據這五個基本線索來追尋一下Linux 的開發歷程,它的醞釀過程,最初的發展經歷。首先分別介紹其中的四個基本要素(UNIX、MINIX、GNU 和POSIX,Internet 的重要性顯而易見,所以不用對其羅嗦),然後根據Linux 的創始人Linus Toravlds 從對計算機感興趣而自學計算機知識,到心裡開始醞釀編制一個自己的操作系統,到最初Linux 內核0.01 版公布,以及從此如何艱難地一步一個腳印地在全世界hacker 的幫助下最後推出比較完善的1.0 版本這段時間的發展經過,也即對Linux 的早期發展歷史進行詳細介紹。
UNIX 操作系統的誕生
肯·湯普遜(左)和丹尼斯·里奇(右)Linux 操作系統是UNIX 操作系統的一個克隆版本。UNIX 操作系統是美國貝爾實驗室的肯·湯普遜Ken.Thompson和丹尼斯·里奇Dennis Ritchie 於1969 年夏在DEC PDP-7 小型計算機上開發的一個分時操作系統。當時Ken Thompson 為了能在閑置不用的PDP-7 計算機上運行他非常喜歡的星際旅行(Space travel)游戲,在1969 年夏天乘他夫人回家鄉加利福尼亞渡假期間,在一個月內開發出了unix 操作系統的原型。當時使用的是BCPL 語言(基本組合編程語言),後經Dennis Ritchie 於1972 年用移植性很強的C 語言進行了改寫,使得UNIX 系統在大專院校得到了推廣。
MINIX 操作系統
Andrew S. TanenbaumMINIX 系統是由Andrew S. Tanenbaum(AST)開發的。AST 是在荷蘭Amsterdam 的Vrije 大學數學與計算機科學系統工作,是ACM 和IEEE 的資深會員(全世界也只有很少人是兩會的資深會員)。共發表了100 多篇文章,5 本計算機書籍。AST 雖出生在美國紐約,但是是荷蘭僑民(1914 年他的祖輩來到美國)。他在紐約上的中學、M.I.T上的大學、加洲大學Berkeley 分校念的博士學位。由於讀博士後的緣故,他來到了家鄉荷蘭。從此就與家鄉一直有來往。後來就在Vrije 大學開始教書、帶研究生了。荷蘭首都Amsterdam 是個常年陰雨綿綿的城市,而對於AST 來說,這最好不過了,因為這樣他就可以待在家裡擺弄他的計算機了。MINIX 是他1987年編制的,主要用於學生學習操作系統原理。到91年時版本是1.5。目前主要有兩個版本在使用: 1.5 版和2.0 版,當時該操作系統在大學使用是免費的,但其它用途不是,當然目前都已經是免費的,可以從許多ftp上下載。
對於Linux 系統,他表示對其開發者Linus 的稱贊。但他認為Linux 的發展有很大原因是因為他為了保持minix 的小型化,能讓學生在一個學期內就能學完,而沒有接納全世界許多人對Minix 的擴展要求。因此這激發了Linus 編寫Linux。Linus 正好抓住了這個好時機。
作為一個操作系統,MINIX 並不是優秀者,但它同時提供了用C 語言和匯編語言寫的系統源代碼。這是第一次使得有抱負的程序員或hacker 能夠閱讀操作系統的源代碼,在當時這種源代碼是軟體商一直小心地守護著的。
GNU 計劃
Richard M. StallmanGNU 計劃和自由軟體基金會(the Free Software Foundation - FSF)是由Richard M. Stallman 於1984 年一手創辦的。旨在開發一個類似 Unix、並且是自由軟體的完整操作系統:GNU 系統。(GNU 是"GNU's Not Unix"的遞歸縮寫,它的發音為"guh-NEW"。)各種使用linux 作為核心的GNU 操作系統正在被廣泛的使用。雖然這些系統通常被稱作"Linux",但是嚴格地說,它們應該被稱為GNU/Linux 系統。
到上世紀90 年代初,GNU 項目已經開發出許多高質量的自由軟體,其中包括有名的emacs 編輯系統、bash shell 程序、gcc 系列編譯程序、gdb 調試程序等等。這些軟體為Linux 操作系統的開發創造了一個合適的環境,是Linux 能夠誕生的基礎之一。以至於目前許多人都將Linux 操作系統稱為"GNU/Linux"操作系統。
POSIX 標准
POSIX(Portable Operating System Interface for Computing Systems)是由IEEE 和ISO/IEC 開發的一簇標准。該標準是基於現有的UNIX 實踐和經驗,描述了操作系統的調用服務介面,用於保證編制的應用程序可以在源代碼一級上在多種操作系統上移植運行。它是在1980 年早期一個UNIX 用戶組(usr/group)的早期工作的基礎上取得的。該UNIX 用戶組原來試圖將AT&T 的系統V 和Berkeley CSRG的BSD 系統的調用介面之間的區別重新調和集成,從而於1984 年產生了/usr/group 標准。1985 年,IEEE操作系統技術委員會標准小組委員會(TCOS-SS)開始在ANSI 的支持下責成IEEE 標准委員會制定有關程序源代碼可移植性操作系統服務介面正式標准。到了1986 年4 月,IEEE 就制定出了試用標准。第一個正式標準是在1988 年9 月份批準的(IEEE 1003.1-1988),也既以後經常提到的POSIX.1 標准。
1989 年POSIX 的工作被轉移至ISO/IEC 社團,並由15 工作組繼續將其制定成ISO 標准。到1990 年,POSIX.1 與已經通過的C 語言標准聯合,正式批准為IEEE 1003.1-1990(也是ANSI 標准)和ISO/IEC 9945-1:1990 標准。
POSIX.1 僅規定了系統服務應用程序編程介面(API),僅概括了基本的系統服務標准,因此期望對系統的其它功能也制定出標准。這樣IEEE POSIX 的工作就開始展開了。在1990 年,剛開始有十個批準的計劃在進行,有近300 多人參加每季度為期一周的會議。著手的工作有命令與工具標准(POSIX.2)、測試方法標准(POSIX.3)、實時API(POSIX.4)等。到了1990 年上半年已經有25 個計劃在進行,並且有16 個工作組參與了進來。與此同時,還有一些組織也在制定類似的標准,如X/Open,AT&T,OSF 等。
在90 年代初,POSIX 標準的制定正處在最後投票敲定的時候,那是1991-1993 年間。此時正是Linux剛剛起步的時候,這個UNIX 標准為Linux 提供了極為重要的信息,使得Linux 的能夠在標準的指導下進行開發,能夠與絕大多數UNIX 系統兼容。在最初的Linux 內核代碼中(0.01 版、0.11 版)就已經為Linux與POSIX 標準的兼容做好了准備工作。在0.01 版的內核/include/unistd.h 文件中就已經定義了幾個有關POSXI 標准要求的常數符號,並且在注釋中就寫到"ok,這也許是個玩笑,但我正在著手研究它呢"。
Internet的傳播
1991 年7 月3 日在comp.os.minix 上發布的post 上就已經提到了正在搜集POSIX 的資料。其中透露了他正在進行Linux 系統的開發,並且在Linux 最初的時候已經想到要實現與POSIX(UNIX 的國際標准)的兼容問題了。
編輯本段
具體介紹

概述
Linux 操作系統的誕生 1981 年IBM 公司推出享譽全球的微型計算機IBM PC。在1981-1991 年間,MS-DOS 操作系統一直是微型計算機上操作系統的主宰。此時計算機硬體價格雖然逐年下降,但軟體價格仍然是居高不下。當時Apple 的MACs 操作系統可以說是性能最好的,但是其天價沒人能夠輕易靠近。
到1991 年,GNU 計劃已經開發出了許多工具軟體。最受期盼的Gnu C 編譯器已經出現,但還沒有開發出免費的GNU 操作系統。即使是MINIX 也開始有了版權,需要購買才能得到源代碼。而GNU 的操作系統HURD 一直在開發之中,但並不能在幾年內完成。對於Linus 來說,已經不能等待了。從1991 年4 月份起,他開始醞釀並著手編制自己的操作系統。剛開始,他的目的很簡單,只是為了學習Intel 386 體系結構保護模式運行方式下的編程技術。但後來Linux 的發展卻完全改變了初衷。
1991 年初,Linus 開始在一台386sx 兼容微機上學習minix 操作系統。通過學習,他逐漸不能滿足於minix 系統的現有性能,並開始醞釀開發一個新的免費操作系統。根據Linux 在comp.os.minix 新聞組上發布的消息,我們可以知道他逐步從學習minix 系統到開發自己的Linux 的過程。
從1991 年的4 月份開始,Linus 幾乎花了全部時間研究386-minix 系統(hack the kernel),並且嘗試著移植GNU 的軟體到該系統上(GNU gcc、bash、gdb 等)。並於4 月13 日在comp.os.minix 上發布說自己已經成功地將bash 移植到了minix 上,而且已經愛不釋手、不能離開這個shell 軟體了。
第一個與Linux 有關的消息是在1991 年7 月3 日在comp.os.minix 上發布的(當然此時還不存在Linux 這個名稱,當時Linus 的腦子里想的可能是FREAX ,FREAX 的英文含義是怪誕的、怪物、異想天開等)。其中透露了他正在進行Linux 系統的開發,並且在Linux 最初的時候已經想到要實現與POSIX(UNIX 的國際標准)的兼容問題了。
在Linus 的下一發布的消息中(1991 年8 月25 日 comp.os.minix),他向所有minix 用戶詢問"What would you like to see in minix?"("你最想在minix 中見到什麼?"),在該消息中他首次透露出正在開發一個(免費的)386(486)操作系統,並且說只是興趣而已,代碼不會很大,也不會象GNU 的那樣專業。開發免費操作系統這個想法從4 月份就開始醞釀了,希望大家反饋一些對於minix 系統中喜歡那些特色不喜歡什麼等信息,由於實際的和其它一些原因,新開發的系統剛開始與minix 很象(並且使用了minix 的文件系統)。並且已經成功地將bash(1.08 版)和gcc(1.40 版)移植到了新系統上,而且再過幾個月就可以使用了。
最後,Linus 申明他開發的操作系統沒有使用一行minix 的源代碼;而且由於使用了386 的任務切換特性,所以該操作系統不好移植(沒有可移植性),並且只能使用AT 硬碟。對於Linux 的移植性問題,Linus 當時並沒有考慮。但是目前Linux 幾乎可以運行在任何一種硬體體系結構上。
到了1991 年的10 月5 日,Linus 在comp.os.minix 新聞組上發布消息,正式向外宣布Linux 內核系統的誕生(Free minix-like kernel sources for 386-AT)。這段消息可以稱為Linux 的誕生宣言,並且一直廣為流傳。因此10 月5 日對Linux 社區來說是一個特殊的日子,許多後來Linux 的新版本發布時都選擇了這個日子。所以RedHat 公司選擇這個日子發布它的新系統也不是偶然的。
Linux 的命名
Linux 操作系統剛開始時並沒有被稱作Linux,Linus 給他的操作系統取名為FREAX,其英文含義是怪誕的、怪物、異想天開等意思。在他將新的操作系統上載到ftp,funet。fi伺服器上時,管理員Ari Lemke很不喜歡這個名稱。他認為既然是Linus 的操作系統就取其諧音Linux 作為該操作系統的目錄吧,於是Linux 這個名稱就開始流傳下來。
在Linus 的自傳《Just for Fun》一書中,Linus 解釋說:"坦白地說,我從來沒有想到過要用Linux 這個名稱發布這個操作系統,因為這個名字有些太自負了。而我為最終發布版准備的是什麼名字呢Freax。實際上,內核代碼中某些早期的Makefile - 用於描述如何編譯源代碼的文件 - 文件中就已經包含有"Freax"這個名字了,大約存在了半年左右。但其實這也沒什麼關系,在當時還不需要一個名字,因為我還沒有向任何人發布過內核代碼。而Ari Lemke,他堅持要用自己的方式將內核代碼放到ftp 站點上,並且非常不喜歡Freax 這個名字。他堅持要用現在這個名字(Linux),我承認當時我並沒有跟他多爭論。但這都是他取的名字。所以我可以光明正大地說我並不自負,或者部分坦白地說我並沒有本位主義思想。但我想好吧,這也是個好名字,而且以後為這事我總能說服別人,就像我現在做的這樣。"-- Linus Torvalds《Just for fun》第84-88 頁。
Linux的讀法
linux發音五花八門版本頗多,見到和聽到的不下10種。根據linux的創始人Linus Torvalds的說法,Linux的發音和「Minix」是押韻的。「Li」中「i」的發音類似於「Minix」中「i」的發音,而「nux」中「u」的發音類似於英文單詞「profess」中「o」的發音。依照國際音標應該是/'linэks/——類似於「里訥克斯」。但是,由於Linus Torvalds本人是芬蘭人,所以他的Linux讀音不是/'linэks/,而是/'liniks/.。
有人綜合網上和linux自己的讀音,概括出幾個自認為最合適也最通用的讀法:/li'n^ks/(「里那克斯」)或/'li:nэks/(「里訥克斯」)或/li'nju:ks/(「里紐克斯」)。這幾個應該是誰都聽得懂的。至於哪個比較正宗,當然是linux的原音。但事實上使用linux哪種讀法的人似乎都不在少數。
基本思想
Linux的基本思想有兩點:第一,一切都是文件;第二,每個軟體都有確定的用途。其中第一條詳細來講就是系統中的所有都歸結為一個文件,包括命令、硬體和軟體設備、操作系統、進程等等對於操作系統內核而言,都被視為擁有各自特性或類型的文件。至於說Linux是基於Unix的,很大程度上也是因為這兩者的基本思想十分相近。
版本命名
Linux內核有三個不同的命名方案。
早期版本:
第一個版本的內核是0.01。其次是0.02,0.03,0.10,0.11,0.12(第一GPL版本),0.95,0.96,0.97,0.98,0.99及1.0。
從0.95版有許多的補丁發布於主要版本版本之間。
舊計劃(1.0和2.6版之間),版本的格式為A.B.C,其中A,B,C代表:
A大幅度轉變的內核。這是很少發生變化,只有當發生重大變化的代碼和核心發生才會發生。在歷史上曾改變兩次的內核:1994年的1.0及1996年的2.0。
B是指一些重大修改的內核。
內核使用了傳統的奇數次要版本號碼的軟體號碼系統(用偶數的次要版本號碼來表示穩定版本)。
C是指輕微修訂的內核。這個數字當有安全補丁,bug修復,新的功能或驅動程序,內核便會有變化。
第三次,自2.6.0(2003年12月)發布後,人們認識到,更短的發布周期將是有益的。自那時起,版本的格式為A.B.C.D,其中A,B,C,D代表:
A和B是無關緊要的
C是內核的版本
D是安全補丁
Linux內核
《深入理解linux內核》Linux是最受歡迎的自由電腦操作系統內核。它是一個用C語言和匯編語言寫成,符合POSIX標準的類Unix操作系統。Linux最早是由芬蘭黑客林納斯.托瓦茲(Linus B. Torvalds)為嘗試在英特爾x86架構上提供自由免費的類Unix操作系統而開發的。該計劃開始於1991年,林納斯·托瓦茲當時在Usenet新聞組comp.os.minix登載帖子,這份著名的帖子標示著Linux計劃的正式開始。
在計劃的早期有一些Minix黑客提供了協助,而今天全球無數程序員正在為該計劃無償提供幫助。
技術上說Linux是一個內核。「內核」指的是一個提供硬體抽象層、磁碟及文件系統控制、多任務等功能的系統軟體。一個內核不是一套完整的操作系統。一套基於Linux內核的完整操作系統叫作Linux操作系統,或是GNU/Linux。
桌面環境
在圖形計算中,一個桌面環境(Desktop environment,有時稱為桌面管理器)為計算機提供一個圖形用戶界面(GUI)。這個名稱來自桌面比擬,對應於早期的文字命令行界面(CLI)。一個典型的桌面環境提供圖標,視窗,工具欄,文件夾,壁紙以及像拖放這樣的能力。整體而言,桌面環境在設計和功能上的特性,賦予了它與眾不同的外觀和感覺。
現今主流的桌面環境有KDE,gnome,Xfce,LXDE等,除此之外還有Ambient,EDE,IRIX Interactive Desktop,Mezzo,Sugar,CDE等。
KDE
KDE(Kool Desktop Environment)項目始建於1996年10月,相對於GNOME還要早一些。KDE項目是由圖形排版工具Lyx的開發者、一位名為Matthias Ettrich的德國人發起的,目的是為滿足普通用戶也能夠通過簡單易用的桌面來管理Unix工作站上的各種應用軟體以及完成各種任務。
gnome
GNOME即GNU網路對象模型環境 (The GNU Network Object Model Environment),GNU計劃的一部分,開放源碼運動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 是一種讓使用者容易操作和設定電腦環境的工具。
目標是基於自由軟體,為Unix或者類Unix操作系統構造一個功能完善、操作簡單以及界面友好的桌面環境,他是GNU計劃的正式桌面。
Xfce
Xfce(XForms Common Environment)創建於2007年7月,類似於商業圖形環境CDE,是一個運行在各類Unix下的輕量級桌面環境。原作者Olivier Fourdan最先設計XFce是基於XForms三維圖形庫。Xfce設計目的是用來提高系統的效率,在節省系統資源的同時,能夠快速載入和執行應用程序。
Linux發行版
Linux發行版指的就是我們通常所說的「Linux操作系統」,它可能是由一個組織,公司或者個人發行的。Linux主要作為Linux發行版(通常被稱為"distro")的一部分而使用。通常來講,一個Linux發行版包括Linux內核,將整個軟體安裝到電腦上的一套安裝工具,各種GNU軟體,其他的一些自由軟體,在一些特定的Linux發行版中也有一些專有軟體。發行版為許多不同的目的而製作,包括對不同計算機結構的支持,對一個具體區域或語言的本地化,實時應用,和嵌入式系統。目前,超過三百個發行版被積極的開發,最普遍被使用的發行版有大約十二個。
一個典型的Linux發行版包括:Linux核心,一些GNU庫和工具,命令行shell,圖形界面的X窗口系統和相應的桌面環境,如KDE或GNOME,並包含數千種從辦公包,編譯器,文本編輯器到科學工具的應用軟體。
很多版本Linux發行版使用LiveCD,是不需要安裝就能使用的版本。
主流的Linux發行版Ubuntu, Debian GNU/Linux ,Fedora ,Gentoo ,MandrivaLinux ,PCLinuxOS,Slackware Linux ,openSUSE,ArchLinux,Puppylinux,Mint, CentOS,Red Hat等。
中國大陸的Linux發行版
中標麒麟Linux(原中標普華Linux), 紅旗Linux(Red-flag Linux) ,Qomo Linux(原Everest),沖浪Linux(Xteam Linux) ,藍點Linux ,新華Linux ,共創Linux ,百資Linux ,veket, lucky8k-veket.Open Desktop ,Hiweed GNU/Linux ,Magic Linux ,Engineering Computing GNU/Linux ,kylin,中軟Linux ,新華華鐳Linux(RaysLX) ,CD Linux ,MC Linux ,即時Linux(Thizlinux) ,b2d linux ,IBOX ,MCLOS ,FANX,酷博linux,新氧Linux,Hiweed,Deepin Linux,雨林木風YLMF OS。
需要說明的是,新氧、Hiweed、Deepin都是基於ubuntu,並且Deepin Linux是Hiweed與深度合並後的版本,原來的Hiweed已經停止更新,新氧也停止更新了。其中CD linux因可方便集成一些無線安全審計工具,以及較好的中文界面和較小的體積,深受一些破解愛好者喜愛。
大眾的Ubuntu ubuntu 11.04 桌面
初始版本: 2004年10月20日
贊助公司: Canonical有限公司
創始者: 馬克·舍特爾沃斯
支持的語言 :多語種(包括中文)
簡介:
Ubuntu是一個以桌面應用為主的Linux操作系統,其名稱來自非洲南部祖魯語或豪薩語的「ubuntu」一詞(譯為吾幫托或烏班圖),意思是「人性」、「我的存在是因為大家的存在」, 是非洲傳統的一種價值觀,類似華人社會的「仁愛」思想。Ubuntu基於Debian發行版和GNOME桌面環境,與Debian的不同在於它每6個月會發布一個新版本。Ubuntu的目標在於為一般用戶提供一個最新的、同時又相當穩定的主要由自由軟體構建而成的操作系統。Ubuntu具有龐大的社區力量,用戶可以方便地從社區獲得幫助。
優雅的Linux Mint
初始版本: 2006年8月27日 Linux Mint 11桌面開發者: Linux Mint Team
支持的語言: 多語種(包括中文)
簡介:
Linux Mint於2006年開始發行,是一份基於Debian和Ubuntu的Linux發行版,其目標是提供一種更完整的即刻可用體驗,這包括提供瀏覽器插件、多媒體編解碼器、對DVD播放的支持、Java和其他組件,它也增加了一套定製桌面及各種菜單,一些獨特的配置工具,以及一份基於web的軟體包安裝界面。它與Ubuntu軟體倉庫兼容,使得它有一個強悍的根基,一個巨大的可安裝軟體庫,還有一個完善的服務設置機制。
Linux Mint是對用戶友好而功能強大的操作系統。它誕生的目的是為家庭用戶和企業提供一個免費的,易用的,舒適而優雅的桌面操作系統。Linux Mint的一大雄心是:使用最先進的技術而不是美化的看起來像Windows的軟體使普通人也感到易用,使自己成為可以和Windows並駕齊驅的操作系統。但是這個目標並不是使其看起來像微軟的或者是蘋果的,而是去創造我們心中的完美桌面系統。我們應該使linux技術更易用,更簡便。
銳意的Fedora
fedora logo初始版本: 2003年11月6日
開發者: Fedora Project
支持的語言 :多語種(包括中文)
簡介:
最早Fedora Linux社區的目標是為Red Hat Linux製作並發布第三方的軟體包,然而當Red Hat Linux停止發行後,Fedora社區便集成到Red Hat贊助的Fedora Project,目標是開發出由社區支持的操作系統(事實上,Fedora Project除了由志願者組織外,也有許多Red Hat的員工參與開發)。Red Hat Enterprise Linux則取代Red Hat Linux成為官方支持的系統版本。
Fedora Core(自第七版直接更名為Fedora)是眾多 Linux 發行套件之一。它是一套從Red Hat Linux發展出來的免費Linux系統。現時Fedora最新的版本是Fedora 15,Fedora是linux發行版中更新最快的之一,通常每6個月發布一個正式的新版本。
Fedora和Redhat這兩個Linux的發行版聯系很密切。Redhat 自9.0以後,不再發布桌面版的,而是把這個項目與開源社區合作,於是就有了Fedora 這個 Linux 發行版。Fedora 可以說是Redhat 桌面版本的延續,只不過是與開源社區合作。
華麗的openSUSE
初始版本: 2006年12月7日
開發者: openSUSE Project
支持的語言 :多語種(包括中文)
簡介: openSUSE logoopenSUSE 項目是由 Novell 發起的開源社區計劃。 旨在推進 Linux 的廣泛使用。openSUSEorg提供了自由簡單的方法來獲得世界上最好用的 Linux 發行版,SUSE Linux。 openSUSE 項目為 Linux開發者和愛好者提供了開始使用 Linux 所需要的一切。
openSUSE項目的目標是使 SUSE Linux 成為所有人都能夠得到的最易於使用的 Linux 發行版,同時努力使其成為使用最廣泛的開放源代碼平台。 為開放源代碼合作者提供一個環境來把 SUSE Linux 建設成世界上最好的 Linux 發行版,不論是為新用戶或者有經驗的 Linux 用戶。 大大簡化並開放開發和打包流程,以使 openSUSE 成為 Linux 黑客和應用軟體開發者的首選平台。
自由的Debian
Debian logo初始版本: 1993年8月16日
開發者 : Debian計劃
支持的語言 :多語種(包括中文)
簡介:
DebianGNU/Linux是由一個叫做伊恩·默多克(IanMurdock)的牛人在1993年發起的,他的名字以Ian開頭,他太太的名字Debra開頭三個字母是Deb,於是在愛情的力量下,他發起了DebianGNU/Linux組織。
Debian 計劃是一個致力於創建一個自由操作系統的合作組織。我們所創建的這個操作系統名為 Debian GNU/Linux,簡稱為 Debian。操作系統是使計算機運行的基本程序和工具的集合,其中最主要的部分稱為內核(kernel)。內核是計算機中最重要的程序,負責一切基本的調度工作,並讓您運行其他程序。
簡潔的Slackware

D. 請問linux在實際生活中的應用是什麼

Linux就是個操作系統:它和Windows XP、Windows 2003、2008什麼的一樣就是一個操作系統而已! 現在不要管這個玩意兒是誰發明的,以後再說。
Linux能幹什麼:它能當伺服器,伺服器上安裝者各種企業應用、服務。 比如:Web服務(apache,就是能架設網站的)、資料庫(MySQL,存儲網站信息數據的)、博客系統(wordpress) 等……
Linux系統用在哪些領域: 比如某網站的伺服器,他們肯定用Linux。再比如某網站的資料庫,他們差不多也基於Linux。再比如機關部門、學校、東莞夜總會、某中介公司,總之他們都用的到Linux。 因為他們的部分業務需要在網路上處理,需要存儲,需要管理數據。那麼恰恰Linux就是很好的服務端操作系統。
騰訊招聘的業務運維工程師:
1、精通linux操作系統,對系統性能相關問題有較深刻理解;
2、精通shell編程,熟練應用awk、sed、grep、strace、tcump、gdb等常用命令;
3、熟悉網站B/S開發結構,熟悉linux下常用的B/S結構軟體apache、tomcat、squid、mysql、lvs 等的使用與調優配置;
4、熟悉集群高可用性方案,有一定帶寬成本速度優化經驗;
5、熟悉TCP/IP協議,能夠定位linux網路下普通的網路異常。

阿里巴巴招聘的運維工程師:
1、熟悉LINUX操作系統日常維護、優化;
2、熟悉apache,Jboss等Web應用伺服器部署、優化;
3、精通Shell/Perl/python的一種;
Linux 系統主要是占據伺服器領域市場。通常用linux 系統的地方:
1、Linux 控
Linux 更加自由,我可以根據自己的需求寫一段屬於自己的腳本代碼來使用,執行程序的時候只需要設定自己的快捷鍵就可以打開它。在 Linux 下,幾乎所有的軟體都是開源的,每個人都可以修改它來為自己所用,甚至是 Linux 本身.
2、個人娛樂或辦公
Linux 發行版 ubuntu,因為這個操作系統對於很多個人用戶都比較友好,不必進行太多的設置,不用寫任何復雜的代碼,對於滿足個人娛樂來說已經足夠了。
3、政府企業等部門,出於保密,內部使用的操作系統。
隨著棱鏡門時間的曝光,各國政府和企業都越來越重視網路安全問題,windows的安全問題也顯露出越來越明顯的不足之處,而安全性高,穩定性強的linux系統成為各國首選的政府辦公操作系統,被大量的采購。

E. 浙江省計算機三級linux網路管理及技術應用具體考那些內容並且希望推薦一下參考書籍。

浙江省高校計算機等級考試Linux網路管理及應用
(三級)考試大綱

基本要求
1. 掌握Linux系統的基本操作。
2. 掌握腳本程序設計。
3. 掌握Linux下網路配置與Linux各種網路伺服器的配置和使用。橘帆罩
4. 掌握Linux下MySQL與Apache的安裝與使用技術。
5. 掌握Linux伺服器安全配置技術。
6. 具有綜合應用Linux伺服器配置技術,建立、維護、開發企業級Linux應用系統的基本能力。
考試范圍
(一)Linux的高級管理和腳本程序設計
1. Linux常用指令
正確使用Linux常用指令進行進程管理、文件系統管理、用戶管理。
2. Linux的安裝、啟動、退出及啟動配圓鬧置腳本
3. Linux磁碟管理
正確地進行硬碟分區,使用USB存儲器與光碟。
5. 軟體安裝
正確使用RPM包與相關工具進行軟體包管理,並能進行打包操作。
6. Shell腳本編寫
了解shell變數和相關的命令,能使用vi實現簡單的shell程序設計。能給shell腳本傳遞參數,使用程序流程式控制制命令,exec命令和文件輸入/輸出,自定義函數。
(二)Linux的網路服務
1. 網路基本配置
網卡、多網卡配置,路由配置,基本網路轎拍調試命令的使用。
2. 網路服務配置
1)撥號(PPP)配置:配置ADSL撥號,與PPPoE寬頻撥號。
2)網路文件系統(NFS)配置。
3)FTP伺服器配置:安裝與配置vsftp。
4)DNS伺服器、DHCP伺服器配置。
5)配置sendmail郵件伺服器。
(三)Web服務配置
1. mysql配置和使用
安裝、配置與管理mysql,並能進行數據備份與恢復。
2. apache配置和使用
安裝apache,使用apache的配置文件管理web伺服器,設置虛擬主機,配置PHP解釋器與管理工具。
(四)Linux伺服器安全管理
1. 防火牆
了解IP包過濾,使用內核支持的防火牆,能使用iptable進行防火牆配置。
能利用網路地址轉換實現透明代理,能使用squid進行配置透明代理。
能進行埠掃描,並捕獲網路數據包,並進行流量控制。
2. sshd配置
能配置sshd服務,在Windows上能使用SSH進行遠程登錄與管理。
3. 日誌閱讀與管理
能閱讀Linux日誌,包括連接時間日誌、進程統計日誌與錯誤日誌,了解各日誌文件的作用,能管理與分析日誌。
能啟用Mysql與Apache日誌記錄功能,了解日誌文件與日誌格式,能進行基本日誌分析。

建議買《Linux網路管理及應用》胡維華著來看看,不用看的很細,大致的看看並且最好實際操作下,基本都弄懂後應該就可以過了。

F. 求《Linux網路安全技術與實現第二版》全文免費下載百度網盤資源,謝謝~

《Linux網路安全技術與實現第二版》網路網盤pdf最新全集下載:
鏈接:https://pan..com/s/1EOKq--8KIe7f0xJkBegX_A

?pwd=qtdz 提取碼:qtdz
簡介:《Linux網路安全技術與實現(第2版)》首先討論網路基礎沖悶架構,然後循序漸進地講解安全、基於策略的路由、流量控制和虛擬專用網路等知識,帶您在網路安全世界中盡情暢游。如果您准備投身Linux安全領域,那麼這本將笑汪理論與實踐融為一體的書籍將是您碰判仔的良師益友,將全面系統地指導您構建固若金湯的企業網路安全屏障。

G. linux操作系統有什麼特點

LINUX系統的主要特點。\x0d\x0a1、開放性:特旅洞昌別是遵循開放系統互連(OSI)國際標准。\x0d\x0a2、多用戶:操作系統資源可以被不同用戶使用,每個用戶對自己的資源(例如:文件、設備)有特定的許可權,互不影響。\x0d\x0a3、多任務:計算機同時執行多個程序,而同時各個程序的運行互相獨立。\x0d\x0a4、良好的用戶界面:Linux向用戶提供了兩種界面:用戶界面和系統調用。Linux還為用戶提供了圖形用戶界面。它利用滑鼠、菜單、窗口、滾勱條等設施,給用戶呈現一個直觀、易操作、交互性強的友好的圖形化界面。\x0d\x0a5、設備獨立性:操作系統把所有外部設備統一當作成文件來看待,只要安裝驅勱程序,任何用戶都可以象使用文件一樣,操縱、使用這些設備。Linux是具有設備獨立性的操作系統,內核具有高度適應能力。\x0d\x0a6、提供了豐富的網路功能顫高:完善的內置網路是Linux一大特點。\x0d\x0a7、可靠的安全系統:Linux採取了許多安全技術措施,包括對讀、寫控制、帶保護的子系統、審計跟蹤、核心授權等,這為網路多用戶環境中的用戶提供了必要的安全保障。\x0d\x0a8、良好的可移植性:將拆扒操作系統從一個平台轉移到另一個平台使它仍然能_其自身的方式運行的能力。Linux是一種可移植的操作系統,能夠在從微型計算機到大型計算機的任何環境中和任何平台上運行。

H. 關於Linux的安全問題

http://leongling.blog.163.com/blog/static/10961657220100903651221/

一、關閉不必要的服務
Linux的服務分為兩種,一種是由inetd超級伺服器來啟動的,如:ftp、telnet等;對於這些服務來說,系統並不總是運行telnetd、 ftpd等服務進程,而是由inetd進程監聽這些服務的服務埠,一旦有服務請求到達就啟動對應的服務進程(如:telnetd等)來提供服務。另外一種是獨立的伺服器,系統一直運行有對應的服務進程。
關閉這兩種服務的方法是不同的,陵陵對於inetd啟動的進程:
inetd超級伺服器的配置文件為/etc/inetd.conf,該文件指示了inetd應該監聽哪些服務請求,並在請求時啟動對應的服務。因此只要通過編輯/etc/inetd.conf文件就可以實現關閉不需要的服務,例如希望關閉pop3服務,則在編輯/etc/inetd.conf文件以前文件中有如下的內容:
pop-3 stream tcp nowait root /usr/sbin/tcpd ipop3d
要關閉pop3服務則在該行前添加註釋符即可:
#pop-3 stream tcp nowait root /usr/sbin/tcpd ipop3d
通過編輯該文件,實現關閉不需要的服務(例如我的系統我僅僅開放了telnet和ftp服務)以後,則需要重新啟動inetd超級伺服器。首先找到inetd的進程號:

[root@aid /etc]# ps ax|grep inetd

358 ? S 0:00 inetd

然後重新啟動inetd伺服器:

[root@aid /etc]# kill -HUP 358

最後因為inetd.conf應該不允許枝汪敏普通用戶讀寫,因此設置其訪問許可權為600:

chmod 600 /etc/inetd.conf

而且該文件應該不被任何用戶修改,包括root用戶。因此為了防止用戶錯誤的修改該文件,為該文件添加不可修改位:

chattr i /etc/inetd.conf

對於獨立伺服器,則需要通過/usr/sbin/ntsysv命令來修改:

只需要服務前面通過空格鍵來選擇是否在系統啟動時啟動該服務猛枝就可以實現關閉某個伺服器,如:希望系統關閉dhcpd服務,則通過上下鍵選中該伺服器,然後通過空格鍵去掉該服務前[ ]內的星號即表示系統啟動時不開放該服務。若希望了解某個服務的具體含義,可以選擇該服務以後按F1鍵來查看該服務的含義。
設置完畢以後,只有希望打開的服務前的[ ]內才會有星號。然後通過Tab鍵選擇OK,按空格鍵。重新啟動機器。

重新啟動機器以後,可以通過下面的命令來察看系統打開了哪些服務,來決定是否已經關閉了不需要的服務,例如我僅僅希望提供telnet服務則:

[ideal@aid ideal]$ netstat -ln
Active Internet connections (only servers)
Proto Recv-Q Send-Q Local Address Foreign Address State
tcp 0 0 0.0.0.0:23 0.0.0.0:* LISTEN
raw 0 0 0.0.0.0:1 0.0.0.0:* 7
raw 0 0 0.0.0.0:6 0.0.0.0:* 7
Active UNIX domain sockets (only servers)
Proto RefCnt Flags Type State I-Node Path
從上面的命令輸出可以看到系統僅僅開放了23號埠,也就是telnet服務。
二、控制使用開放的服務的用戶
在上面提到的/etc/inetd.conf的配置文件中,我們看到pop3服務配置一行的最後兩個欄位為:
/usr/sbin/tcpd ipop3d
很顯然,pop3的伺服器程序為ipop3d,那麼/usr/sbin/tcpd又是什麼含義呢?這是一個稱為Tcp wrapper的安全程序。該程序用來在啟動某個服務以前查看兩個配置文件來決定該用戶是否允許使用該服務。在/etc目錄下,有兩個文件: hosts.deny hosts.allow。
通過配置這兩個文件,你可以指定哪些客戶機允許使用這些服務。配置這兩個文件是通過一種簡單的訪問控制語言來實現的,訪問控制語句的基本格式為: 程序名列表,主機名/IP地址列表。
程序名列表指定一個或者多個提供相應服務的程序的名字,名字之間用逗號或者空格分隔,可以在inetd.conf文件里查看提供相應服務的程序名:如上面的文件示例中,pop所在行的最後一項就是所需的程序名:ipop3d。
主機名/IP地址列表指定允許或者禁止使用該服務的一個或者多個主機的標識,主機名之間用逗號或空格分隔。程序名和主機地址都可以使用通配符,實現方便的指定多項服務和多個主機。 當服務請求到達伺服器時,訪問控制軟體就按照下列順序查詢這兩個文件,直到遇到一個匹配為止:
1. 當在/etc/hosts.allow裡面有一項與請求服務的主機地址項匹配,那麼就允許該主機獲取該服務
2. 否則,如果在/etc/hosts.deny裡面有一項與請求服務的主機地址項匹配,就禁止該主機使用該項服務
3. 若均沒有匹配,則允許使用該服務。若相應的配置文件不存在,訪問控制軟體就認為是一個空文件,所以可以通過刪除或者移走配置文件實現對所有主機關閉所有服務。
在文件中,空白行或者以#開頭的行被忽略,你可以通過在行前加 # 實 現注釋功能。Linux提供了下面靈活的方式指定進程或者主機列表:
1. 一個以"."起始的域名串,如 .amms.ac.cn 那麼www.amms.ac.cn就和這一項匹配成功
2. 以.結尾的IP串如 202.37.152. 那麼IP地址包括202.37.152.的主機都與這一項匹配
3. 格式為n.n.n.n/m.m.m.m表示網路/掩碼,如果請求服務的主機的IP地址與掩碼的位與的結果等於n.n.n.n 那麼該主機與該項匹配。
4. ALL表示匹配所有可能性
5. EXPECT表示除去後面所定義的主機。如:list_1 EXCEPT list_2 表示list_1主機列表中除去List_2所列 出的主機
6. LOCAL表示匹配所有主機名中不包含.的主機
上面的幾種方式只是Linux提供的方式中的幾種,但是對於我們的一般應用來說是足夠了。我們通過舉幾個例子來說明這個問題:
例一:我們只希望允許同一個區域網的機器使用伺服器的ftp功能,而禁止上面的ftp服務請求,本地區域網由 202.39.154. 、202.39.153. 和202.39.152. 三個網段組成。在hosts.deny文件中,我們定義禁止所有機器請求所有服務: ALL:ALL 在hosts.allow文件中,我們定義只允許區域網訪問ftp功能:
in.ftpd: 202.39.154 202.39.153. 202.39.152.
這樣,當非區域網的機器請求ftp服務時,就會被拒絕。而區域網的機器可以使用ftp服務。

然後重新啟動你的 inetd進程:

/etc/rc.d/init.d/inet restart
但是hosts.deny|allow文件只控制/etc/inetd.conf文件中包含的服務的訪問這些服務有/usr/bin/tcpd管理,監聽接入的網路請求,然後與在hosts.allow和hosts.deny的中的服務比較,然後做出允許或拒絕的決定。
最後因為hosts.allow|hosts.deny應該不允許普通用戶讀寫,因此設置其訪問許可權為600:
chmod 600 /etc/hosts.*
並且該文件應該不被任何用戶修改,包括root用戶。因此為了防止用戶錯誤的修改該文件,為該文件添加不可修改位:
chattr i /etc/hosts.*
三、"/etc/exports"文件設置
如果通過NFS把文件共享出來,那麼一定要配置"/etc/exports"文件,使得訪問限制盡可能的嚴。這就是說,不要用通配符,不允許對根目錄有寫許可權,而且盡可能只給只讀許可權。編輯exports文件(vi /etc/exports)加入:
例如:

/dir/to/export host1.mydomain.com(ro,root_squash)
/dir/to/export host2.mydomain.com(ro,root_squash)
"/dir/to/export"是你想共享出來的目錄,host.mydomain.com是允許訪問這個目錄的計算機。
代表只讀,代表不允許對根目錄進行寫操作。使這些改變生效,你還要運行 "/usr/sbin/exportfs -a"命令。
注意:在伺服器上裝NFS服務是會有安全隱患的,就我個人而言,不建議你使用NFS。
四、禁止使用控制台程序
一個最簡單而且最常用的保證系統安全的方法就是禁止使用所有的控制台程序,如:shutdown和halt。可以運行下面的命令來實現:
[root@aid /]# rm -f /etc/security/console.apps/servicename
這里servicename是你要禁止的控制台程序名。除非你使用xdm,否則不要把xserver文件刪掉,如果這樣除了root之外,沒有人可以啟動 X伺服器了。(如果使用xdm啟動X伺服器,這時root是唯一需要啟動X伺服器的用戶,這才有必要把xserver文件刪掉)。例如:
[root@deep]# rm -f /etc/security/console.apps/halt
[root@deep]# rm -f /etc/security/console.apps/poweroff
[root@deep]# rm -f /etc/security/console.apps/reboot
[root@deep]# rm -f /etc/security/console.apps/shutdown
[root@deep]# rm -f /etc/security/console.apps/xserver (如果刪除,只有root可以啟動X).
這些命令就可以禁止所有的控制台程序:halt、poweroff、reboot和shutdown。記住,只有裝了Xwindow,刪除xerver文件才會有效果。
五、"/etc/aliases"文件
aliases文件可能會造成安全隱患。例如:很多的軟體產商都把 "decode"這個別名放在aliases文件里。這樣做的目的是為了方便通過email傳送二進制文件。在發送郵件的時候,用戶把二進制文件用 "uuencode"轉成ASCII文件,然後把結果發給接收端的"decode"。由這個別名讓郵件信息通過"/usr/bin/uuencode"程序把二進制文件重新轉換成ASCII文件。如果允許"decode"出現在aliases文件中,可以想像將會有什麼樣的安全隱患。
把定義"decode"這個別名的行從aliases文件中刪除。同樣地,每一個會運行程序的別名都要好好查看一下,很有可能要把它們刪除掉。要使改動生效,還必須運行:
[root@deep]# /usr/bin/newaliases
編輯aliases文件(vi /etc/aliases),刪除或注釋掉下面這些行:
# Basic system aliases -- these MUST be present.

MAILER-DAEMON: postmaster
postmaster: root
# General redirections for pseudo accounts.
bin: root
daemon: root
#games: root
#ingres: root
nobody: root
#system: root
#toor: root
#uucp: root

# Well-known aliases.

#manager: root

#mper: root

#operator: root

# trap decode to catch security attacks

#decode: root

# Person who should get roots mail

#root: marc

最後記得運行"/usr/bin/newaliases"使改變生效。

六、使系統對ping沒有反應

防止你的系統對ping請求做出反應,對於網路安全很有好處,因為沒人能夠ping你的伺服器並得到任何反應。TCP/IP協議本身有很多的弱點,黑客可以利用一些技術,把傳輸正常數據包的通道用來偷偷地傳送數據。使你的系統對ping請求沒有反應可以把這個危險減到最小。用下面的命令:

echo 1 > /proc/sys/net/ipv4/icmp_echo_ignore_all

運行完這個命令後,系統對ping就沒有反應了。可以把這一行加到"/etc/rc.d/rc.local"文件中去,這樣當系統重新啟動的時候,該命令就會自動運行。對ping命令沒有反應,至少可以把絕大多數的黑客排除到系統之外,因為黑客不可能知道你的伺服器在哪裡。重新恢復對ping的響應,可以用下面的命令:

echo 0 > /proc/sys/net/ipv4/icmp_echo_ignore_all"

七、不要顯示系統提示信息

如果你不想讓遠程登錄的用戶看到系統的提示信息,你可以改變"/etc/inetd.conf"文件中的telnet設置:

telnet stream tcp nowait root /usr/sbin/tcpd in.telnetd -h

在末尾加上"-h"參數可以讓daemon不顯示任何系統信息,只顯示登錄提示。當然,只有在伺服器上裝了telnet伺服器才有這樣做的必要。

八、"/etc/host.conf"文件

Linux用解析器(resolver)庫把主機名翻譯成IP地址。"/etc/host.conf"文件定義主機名是怎樣解析的。"/etc/host.conf"文件中的項告訴解析器庫用什麼服務,以什麼順序解析主機名。

編輯"host.conf"文件(vi /etc/host.conf)加入下面這些行:

# Lookup names via DNS first then fall back to /etc/hosts.

order bind,hosts

# We have machines with multiple IP addresses.

multi on

# Check for IP address spoofing.

nospoof on

order選項指明的是選擇服務的順序。上面"order bind, hosts"說的是解析器庫解析文件名的時候先查詢域名伺服器,然後再查看"/etc/hosts"文件。因為性能和安全上的原因,最好將解析器庫的查找順序設成先查域名伺服器(bind)。當然也要先安裝了DNS/BIND軟體,否則這樣配置根本沒有任何作用。

multi選項決定在"/etc/hosts"文件中出現的主機能不能有多個IP地址(多個網路界面)。具有多個IP網路界面的主機被稱為具有多個網路界面(multiomed),因為同時有多個IP地址也就意味著這台主機有多個網路界面。例如:網關伺服器就有多個IP地址,必須把這個選項設成ON。

nospoof選項指明不允許IP偽裝。IP偽裝是把自己偽裝成別的計算機去欺騙其它的計算機,獲得它的信任。這種攻擊方法把自己偽裝成別的伺服器,並且與其它客戶機、伺服器和大型數據存儲系統建立網路連接或其它類型的網路活動。不管對任何類型的伺服器,這個選項都要設成ON。

九、防止源路由

路由和路由協議會導致一些問題。IP源路徑路由(IP source routing),也就是IP包包含到達底目的地址的詳細路徑信息,是非常危險的,因為根據RFC 1122規定目的主機必須按原路徑返回這樣的IP包。如果黑客能夠偽造原路徑路由的信息包,那麼它就能截取返回的信息包,並且欺騙你的計算機,讓它覺得正在和它交換信息的是可以信任的主機。我強烈建議你禁止IP原路徑路由以避免這個安全漏洞。

用下面的命令在你的伺服器上禁止IP原路徑路由:

for f in /proc/sys/net/ipv4/conf/*/accept_source_route; do

echo 0 > $f

done

把上面的命令加到"/etc/rc.d/rc.local"文件中去,你就不用在系統重新啟動之後再把這些命令敲一遍。注意,上面的命令將禁止所有的網路界面(lo、ethN、pppN,等等)的源路徑路由包。

十、使TCP SYN Cookie保護生效

"SYN Attack"是一種拒絕服務(DoS)的攻擊方式,會消耗掉系統中的所有資源,迫使伺服器重新啟動。拒絕服務(這種攻擊方式用巨大的信息流來消耗系統的資源,以至於伺服器不能夠響應正常的連接請求)是很容易被黑客利用的。在2.1系列的內核中,"syn cookie"只是一個可選項,並沒有使其生效。想要使其生效必須用下面的命令:

[root@aid /]# echo 1 > /proc/sys/net/ipv4/tcp_syncookies

把這個命令加入"/etc/rc.d/rc.local"文件中,等下次系統重新啟動的時候就不必重新敲一遍了。如果打算安裝IPCHAINS防火牆,你就沒有必要用這個命令,因為它已經包含在防火牆的腳本文件里了。

十一、特殊的帳號

禁止中不必要的預置帳號(每次升級或安裝完都要檢查一下)。Linux系統中就提供這樣一些你可能不需要的預置帳號。如果確實不需要這些帳號,就把它們刪掉。系統中有越多的帳號,就越容易受到攻擊。

我們假定你已經在系統中使用shadow口令。如果不是這樣,最好在系統中加上shadow口令的支持,因為這樣系統會更安全。如果你是按照上一章介紹的方法安裝伺服器,那麼在"安全驗證配置"這一步就已經選上"Enable Shaow Passwords"這個選項了。

在系統中刪除一個用戶可以用這個命令:

[root@deep]# userdel username

在系統中刪除一個組可以用這個命令:

[root@deep]# groupdel username

第一步 用下面的命令刪除一些不必要的用戶:

[root@deep]# userdel adm

[root@deep]# userdel lp

[root@deep]# userdel sync

[root@deep]# userdel shutdown

[root@deep]# userdel halt

[root@deep]# userdel news

[root@deep]# userdel uucp

[root@deep]# userdel operator

[root@deep]# userdel games (如果不用X Window伺服器,可以刪除這個用戶)

[root@deep]# userdel gopher

[root@deep]# userdel ftp (如果沒安裝匿名ftp伺服器,可以刪除這個用戶)

第二步 輸入下面的命令刪除一些不必要的組:

[root@deep]# groupdel adm

[root@deep]# groupdel lp

[root@deep]# groupdel news

[root@deep]# groupdel uucp

[root@deep]# groupdel games (delete this group if you don use X Window Server).

[root@deep]# groupdel dip

[root@deep]# groupdel pppusers

[root@deep]# groupdel popusers (delete this group if you don use pop server for email).

[root@deep]# groupdel slipusers

第三步

"不允許改變"位可以用來保護文件使其不被意外地刪除或重寫,也可以防止有些人創建這個文件的符號連接。刪除"/etc/passwd"、 "/etc/shadow"、"/etc/group"或"/etc/gshadow"都是黑客的攻擊方法。給口令文件和組文件設置不可改變位,可以用下面的命令:

[root@deep]# chattr i /etc/passwd

[root@deep]# chattr i /etc/shadow

[root@deep]# chattr i /etc/group

[root@deep]# chattr i /etc/gshadow

注意:如果將來要在口令或組文件中增加或刪除用戶,就必須先清除這些文件的不可改變位,否則就不能做任何改變。如果沒有清除這些文件的不可改變位,安裝那些會自動在口令文件和組文件中加入新用戶的rpm軟體包的時候,在安裝過程中就會出現出錯的提示。

十二、防止任何人都可以用su命令成為root

如果不想任何人都可以用"su"命令成為root或只讓某些用戶有權使用"su"命令,那麼在"/etc/pam.d/su"文件中加入下面兩行。建議盡量限制用戶通過"su"命令成為root。

第一步

編輯su文件(vi /etc/pam.d/su)在文件的頭部加入下面兩行:

auth sufficient /lib/security/pam_rootok.so debug

auth required /lib/security/pam_wheel.so group=wheel

加入這兩行之後,"/etc/pam.d/su"文件變為:

#%PAM-1.0

auth sufficient /lib/security/pam_rootok.so debug

auth required /lib/security/pam_wheel.so group=wheel

auth required /lib/security/pam_pwdb.so shadow nullok

account required /lib/security/pam_pwdb.so

password required /lib/security/pam_cracklib.so

password required /lib/security/pam_pwdb.so shadow use_authtok nullok

session required /lib/security/pam_pwdb.so

session optional /lib/security/pam_xauth.so

這兩行的意思是只有"wheel"組的成員才能用su命令成為root。注意,"wheel"組是系統中用於這個目的的特殊帳號。不能用別的組名。

第二步

在"/etc/pam.d/su"配置文件中定義有"wheel"組,現在介紹一下怎樣讓一些用戶可以用"su"命令成為"root"。下面是一個例子,讓admin用戶成為"wheel"組的成員,這樣就可以用"su"命令成為"root":

[root@deep]# usermod -G10 admin

"G"是表示用戶所在的其它組。"10"是"wheel"組的ID值,"admin"是我們加到"wheel"組的用戶。用同樣的命令可以讓其他的用戶可以用su命令成為root。

十三、 把rpm程序轉移到一個安全的地方,並改變默認的訪問許可

一旦在上用rpm命令安裝完所有需要的軟體,最好把rpm程序轉移到一個安全的地方,如:軟盤或其它你認為安全的地方。因為如果有人入侵了你的伺服器,他就不能用rpm命令安裝那些有害的軟體。當然,如果將來要用rpm安裝新的軟體,你就要把rpm程序拷回原來的目錄。把rpm程序移到軟盤上,用下面的命令:

[root@deep]# mount /dev/fd0 /mnt/floppy/

[root@deep]# mv /bin/rpm /mnt/floppy/

[root@deep]# umount /mnt/floppy

注意:千萬不要把rpm程序從系統中卸載掉,否則以後就不能重新安裝它,因為安裝rpm程序或其它軟體包本身就要用rpm命令。

還有一點要注意的是,把rpm命令的訪問許可從默認的755改成700。這樣非root用戶就不能使用rpm命令了。特別是考慮到萬一在安裝完新軟體之後忘了把rpm程序移到一個安全的地方,這樣做就更有必要了。

改變"/bin/rpm"默認的訪問許可權,用下面這個命令:

[root@deep]# chmod 700 /bin/rpm

十四、登錄shell

為了方便重復輸入很長的命令,bash shell可以在"~/.bash_history"文件("~/"是家目錄,每個用戶都是不一樣的)中存500個曾經輸入過的命令。每一個有自己帳號的用戶,在自己的家目錄中,都會有".bash_history"文件。可能會有這種情況,用戶在不該輸入口令的地方輸入了口令,而輸入的口令會在 ".bash_history"文件中保存下來。而且".bash_history"文件越大這種可能性也越大。

在"/etc/profile"文件中HISTFILESIZE和HISTSIZE這兩行決定了系統中所有用戶的 ".bash_history"文件可以保存多少命令。我建議把"/etc/profile"文件中的HISTFILESIZE和HISTSIZE都設成一個比較小的值,如:20。

編輯profile文件(vi /etc/profile),把這些行改成:

HISTFILESIZE=20

HISTSIZE=20

這樣每個用戶家目錄下的".bash_history"就最多隻能存20個命令。如果黑客試圖在用戶的"~/.bash_history"文件中發現一些口令,他就沒有什麼機會了。

十五、改變"/etc/rc.d/init.d/"目錄下的腳本文件的訪問許可

改變啟動和停止daemon的腳本文件的許可權。

[root@deep]# chmod -R 700 /etc/rc.d/init.d/*
這樣只有root可以讀、寫和執行這個目錄下的腳本。我想一般用戶沒有什麼必要知道腳本文件的內容。
注意:如果你安裝或升級了一個程序,要用到"/etc/rc.d/init.d/"中system V腳本,不要忘記再檢查一下改變和檢查這個腳本文件的許可。

I. 如何加強網路安全管理技術

一、建立健全網路和信息安全管理制度
各單位要按照網路與信息安全的有關法律、法規規定和工作要求,制定並組織實施本單位網路與信息安全管理規章制度。要明確網路與信息安全工作中的各種責任,規范團敗伏計算機信息網路系統內部控制及管理制度,切實做好本單位網路與信息安全保障工作。
二、切實加強網路和信息安全管理
各單位要設立計算機信息網路系統應用管理領導小組,負責對計算機信息網路系統建設及應用、管理、維護等工作進行指導、協調、檢查、監督。要建立本單位計算機信息網路系統應用管理崗位責任制,明確主管領導,落實責任部門,各盡其職,常抓不懈,並按照「誰主管誰負責,誰運行誰負責,誰使用誰負責」的原則,切實履行好信息安全保障職責。
三、嚴格執行計算機網路使用管理規定
各單位要提高計算機網路使用安全意識,嚴禁涉密計算機連接互聯網及其他公共信息網路,嚴禁在非涉密計算機上存儲、處理涉密信息,嚴禁在涉密與非涉密計算機之間交叉使用移動存儲介質。辦公內網必須與互聯網及其他公共信息網路實行物理隔離,並強化身份鑒別、訪問控制、安全審計等技術防護措施,有效監控違規操作,嚴防違規下載涉密和敏感信息。通過互聯網電子郵箱、即時通信工具等處理、傳遞、轉發涉密和敏感信息。
四、加強網站、微信公眾平台信息發布審查監管
各單位通過門戶網站、微信公眾平台在互聯網上公開發布信息,要遵循涉密不公開、公開不涉密的原則,按照信息公開條例和有關規定,建立嚴格的審查制度。要對網站上發布的信息進行審核把關,審核內容包括:上網信息有無涉密問題;上網信息目前對外發布是否適宜;信息中的文字、數據、圖表、圖像是否准確等。未經本單位領導許可嚴禁以單位的名義在網上發布信息,嚴禁交流傳播涉密信息。堅持先審查、後公開,一事一審、全面審查。各單位網路信息發布審查工作要有領導分管、部門負責、專人實施。
嚴肅突發、敏感事(案)件的新聞報道紀律,對民族、宗教、軍事、環保、反腐、人權、計劃生育、嚴打活動、暴恐案件、自然災害,涉暴涉恐公捕大會、案件審理、非宗教教職人員、留大胡須、蒙面罩袍等敏感事(案)件的新聞稿件原則上不進行宣傳報道,如確需宣傳報道的,經縣領導同意,上報地區層層審核,經自治區黨委宣傳部審核同意後,方可按照宣傳內容做到統一口徑、統一發布,確保信息發布的時效性和嚴肅性。
五、組織開展網路和信息安全清理檢查
各單位要在近期集中開展一次網路安全清理自查工作。對辦公網路、門戶網站和微信公眾平台的安全威脅和風險進行認真分析,制定並組織實施本單位各種網路與信息安全工作計劃、工作方案,及時按照要求消除信息安全隱患。各單位要加大網路和信息安全監管檢查力度,及時發現問題、堵塞漏洞、消除隱患;要全面清查,嚴格把關,對自查中發現的問題要立即糾正,存在嚴重問題的單位要認真整改。
如何加強網路安全管理
1 制定網路安全管理方面的法律法規和政策
法律法規是一種重要的行為准則,是實現有序管理和社會公平正義的有效途徑。網路與我們的生活日益密不可分,網路環境的治理必須通過法治的方式來加以規范。世界很多國家都先後制定了網路安全管理法律法規,以期規范網路秩序和行為。國家工業和信息化部,針對我國網路通信安全問題,制塌攜訂了《通信網路安全防護管理辦法》。明確規定:網路通信機構和單位有責任對網路通信科學有效劃分,根據有可能會對網路單元遭受到的破壞程度,損害到經濟發展和社會制度建設、國家的安危和大眾利益的,有必要針對級別進行分級。電信管理部門可以針對級別劃分情況,組織相關人員進行審核評議。而執行機構,即網路通信單位要根據實際存在的問題對網路單元進行實質有效性分級。針對以上條款我們可以認識到,網路安全的保證前提必須有科學合理的管理制度和辦法。網路機系統相當於一棵大樹,樹的枝幹如果出現問題勢必影響到大樹的生長。下圖是網路域名管理分析系統示意圖。
可以看到,一級域名下面分為若干個支域名,這些支域名通過上一級域名與下一級緊密連接,並且將更低級的域名授予下級域名部門相關的權利。預防一級管理機構因為系統過於寬泛而造成管理的無的放矢。通過逐級管理下放許可權。維護網路安全的有限運枯困轉,保證各個層類都可以在科學規范的網路系統下全面健康發展。
一些發達國家針對網路安全和運轉情況,實施了一系列管理規定,並通過法律來加強網路安全性能,這也說明了各個國家對於網路安全問題的重視。比方說加拿大出台了《消費者權利在電子商務中的規定》以及《網路保密安全法》等。亞洲某些國家也頒布過《電子郵件法》以及其他保護網路安全的法律。日本總務省還重點立法,在無線區域網方面做出了明確規定,嚴禁用戶自行接受破解網路數據和加密信息。還針對違反規定的人員制定了處罰條例措施。用法律武器保護加密信息的安全。十幾年前,日本就頒布了《個人情報法》,嚴禁網路暴力色情情況出現。在網路環境和網路網路安全問題上布防嚴謹,減小青少年犯罪問題的發生。
可以說網路安全的防護網首先就是保護網路信息安全的法律法規,網路安全問題已經成為迫在眉睫的緊要問題,每一個網路使用者都應該與計算機網路和睦相處,不利用網路做違法違規的事情,能夠做到做到自省、自警。
2 採用最先進的網路管理技術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如果我們要保障安全穩定的網路環境,採用先進的技術的管理工具是必要的。在2011年中國最大軟體開發聯盟網站600萬用戶賬號密碼被盜,全國有名網友交流互動平台人人網500萬用戶賬號密碼被盜等多家網站出現這種網路安全慘案。最主要一個原因就是用戶資料庫依然採用老舊的明文管理方式沒有及時應用新的更加安全的管理用戶賬號方式,這點從CSDN網站用戶賬號被泄露的聲明:「CSDN網站早期使用過明文密碼,使用明文是因為和一個第三方chat程序整合驗證帶來的,後來的程序員始終未對此進行處理。一直到2009年4月當時的程序員修改了密碼保存方式,改成了加密密碼。 但部分老的明文密碼未被清理,2010年8月底,對賬號資料庫全部明文密碼進行了清理。2011年元旦我們升級改造了CSDN賬號管理功能,使用了強加密演算法,賬號資料庫從Windows Server上的SQL Server遷移到了Linux平台的MySQL資料庫,解決了CSDN賬號的各種安全性問題。」通過上面的案例,我們知道保障安全的網路應用避免災難性的損失,採用先進的網路管理與開發技術與平台是及其重要的。同時我們也要研究開發避免網路安全新方法新技術。必須達到人外有人,天外有天的境界,才能在網路安全這場保衛戰中獲得圓滿勝利。保證網路優化環境的正常運轉。
3 選擇優秀的網路管理工具
優良的網路管理工具是網路管理安全有效的根本。先進的網路管理工具能夠推動法律法規在網路管理上的真正實施,保障網路使用者的完全,並有效保證信息監管執行。
一個家庭裡面,父母和孩子離不開溝通,這就如同一個管道一樣,正面的負面都可以通過這個管道進行傳輸。網路系統也是這樣,孩子沉迷與網路的世界,在無良網站上觀看色情表演,以及玩游戲,這些都是需要藉助於網路技術和網路工具屏蔽掉的。還有些釣魚網站以及垃圾郵件和廣告,都需要藉助有效的網路信息系統的安全系統來進行處理。保障網路速度的流暢和安全。網路管理工具和軟體可以擔負起這樣的作用,現在就來看看幾款管理系統模型:
網路需求存在的差異,就對網路軟體系統提出了不同模式和版本的需求,網路使用的過程要求我們必須有一個穩定安全的網路信息系統。
網路環境的變化也給網路安全工具提出了不同的要求,要求通過有效劃分網路安全級別,網路介面必須能夠滿足不同人群的需要,尤其是網路客戶群和單一的網路客戶。在一個單位中,一般小的網路介面就能滿足公司內各個部門的需要,保障內部之間網路的流暢運行即是他們的需求,因此,如何選用一款優質的網路管理軟體和工具非常的有必要。
4 選拔合格的網路管理人員
網路管理如同一輛性能不錯的機車,但是只有技術操作精良的人才能承擔起讓它發揮良好作用的重任。先進的網路管理工具和技術,有些操作者不會用或者不擅長用,思維模式陳舊,這樣只會給網路安全帶來更多的負面效應,不能保證網路安全的穩定性,為安全運轉埋下隱患。
4.1 必須了解網路基礎知識。
總的來說,網路技術是一個計算機網路系統有效運轉的基礎。必須熟知網路計算機基礎知識,網路系統構架,網路維護和管理,內部區域網絡、有效防控網路病毒等基礎操作知識。另外,網路管理者要具備扎實的理論基礎知識和操作技能,在網路的設備、安全、管理以及實地開發應用中,要做到熟練掌握而沒有空白區域。計算機網路的維護運行,還需要網路管理人員有相應的職業資格證書,這也能夠說明管理者達到的水平。在網路需求和網路性能發揮等目標上實施有效管理。
4.2 熟悉網路安全管理條例
網路管理人員必須熟悉國家制定的相關的安全管理辦法,通過法律法規的武器來保護網路安全,作為他們工作的依據和標准,有必要也有能力為維護網路安全盡職盡責。
4.3 工作責任感要強
與普通管理崗位不同的是,網路安全問題可能隨時發生。這就給網路管理人員提出了更高更切實的要求。要具有敏銳的觀察力和快速做出決策的能力,能夠提出有效的應對辦法,把網路安全問題降到最低程度,所以網路管理人員的責任心必須要強。對於出現的問題,能在8小時以內解決,盡量不影響以後時間段的網路運轉。

J. Linux有哪些優點

Linux有哪些優點?

提到linux的優點,首先就是他的開源,任何人都是可以查看他的源代碼的,這使得配圓陵他特別的安全,而windows則不開源,所以你要經常的培戚打補丁,修補漏洞之類的。
其次,linux內核優化的好,沒有哪個linux需要右鍵的刷新鍵(紅旗linux是為了國人的使用習慣加的),而windows則不同,微軟的系統非常的復雜,而且運先行效率相對linux要低很多。
雖然linux在腔州桌面市場沒有優勢(只佔1%多一點的佔有率),但他在伺服器行業的地位那是無敵的(20%多)。
linux佔用系統資源特別少,早期的linux,64M內存就能跑的很流暢,這也是他的優勢。
我也只說了幾點我比較了解的方面,而linux的優點還有很多很多,具體的還得再實踐中自己領悟。個人感覺如果完全依賴微軟這種越來越人性化的圖形界面,人就會越來越笨,最終淪為windows的奴隸,這是很可怕的一件事情,呵呵,希望對你有幫助

linux有哪些優點?

Linux 的優點很多,其中主要的有以下幾個方面:
eTrade公司的首席技術官John Levin說:「採用Linux操作系統環境比運行與維護UNIX操作系統成本降低幾乎30倍」。
總結一下,主要有以下幾個原因:
低軟體成本:
由於Linux 是開放源代碼的操作系統,除了Kernel免費以外,它的許多系統程序以及應用程序也是自由軟體,可以從網上免費獲得。所以它的軟體成本非常低廉。
低人員培訓成本:
Linux最初是從大學生開發出來的,並由重多的業余愛好者共同豐富和完善它的功能,所以有許多的學生和計算機從業人員,已經具備Linux的技能。而且在低端的PC,PC伺服器上也可使用,而且普及率越來越高。人才儲備比較充足,用人單位可以比較容易地招到這方面的人才。
而且,眾多的企業級的用戶的計算環境是低端(PC,PC伺服器)和高端(UNIX伺服器或中型機甚至大型機)計算機共存,不同廠商的計算機共存(涉及的操作系統可能有Windows,IBM AIX,HP-UNIX,SUN Solaris 等等),這就要求計算機系統的管理和維護人員具有多個操作系統的技能,而如果採用Linux,由於幾乎所有檔次的計算機平台都支持Linux,所以技術人員只需這一種操作系統的培訓就可以了。
低移植成本:
Linux能夠在幾乎所有的計算機平台上運行,包括PC、PC伺服器、UNIX伺服器、中型機、大型計算機上,給用戶的應用軟體在不同的平台之間的移植創造了極為便利的條件。
例如,企業級用戶隨著業務的不斷增長,硬體平台從小型的PC伺服器升級到較高端的UNIX伺服器,甚至更高端的中型機或大型機的情況是極為常見的。過去,由於PC伺服器使用的是Windows 操作系統,而UNIX 伺服器使用的操作系統,中型機和大型機使用的是廠商提供的專用系統,所以在不同的平台之間的軟體移植,可能會發生中間件軟體的版本更換,應用軟體的重新編譯,甚至是應用軟體源代碼的修改,很可能需要比較大的人力物力的投入,而如果採用了Linux 操作系統,不同平台之間的移植就會容易的多。
低管理成本:
同理,由於眾多的企業級的用戶的計算環境是低端和高端計算機共存,不同廠商的計算機共存,如果將操作系統都統一成Linux, 系統的一致性,可降低管理的成本。
同時,任何一個操作系統,都不是完美的,都有一些或大或小的漏洞甚至是錯誤。由於Linux是一個開放源代碼的軟體,有眾多的互聯網上志願開發者在協同工作,使得Linux的功能的完善和漏洞的發現和修改的速度非常快,降低了使用和管理的風險,從而降低了管理的成本。
高性能:
Linux高性能方面的特點表現在Linux系統資源的低佔用率和在高性能運算的優勢。
2.3.2 操作系統的低佔用率
Linux 是由內核(kernel)以及在其之上的實用程序構成的,內核負責管理計算機的各種資源,如處理器和內存,而且必須保證合理地分配資源。當Linux啟動時,內核被調入內存,並一直駐留在內存中直到關機斷電。同大多數的Unix或者類Unix系統類似,Linux的內核在設計的時候被設計的盡量很小,把許多工作交給內核以外的實用程序執行。通過利用Linux這個特點,用戶在安裝Linux的時候可以定製安裝的應用程序的多少,在某些情況下用戶可以僅安裝一個Linux的核心。
2.3.3 Linux在高性能運算方面的優勢
在科學計算和石油勘探等高性能計算領域應用最為廣泛的是高性能計算群集技術(High Performance Computing Cluster,簡稱HPC Cluster)。它是一種並行計算群集的實現方法。近年來,新的HPC系統正迅速崛起,這就是使用運行Linux操作系統的Intel平台的計算機來構建HPC Cluster。由於使用Linux操作系統,通用的硬體平台和標準的網路組件,群集中的各個結點價格相對低廉,擴展容易實現,從而可以得到更高的性價比。Linux 可以運行在PC、PC伺服器上這些傳統上是Windows 操作系統壟斷的領域,在這一領域, Linux的出現好似一股春風吹來,不僅打破了Windows的壟斷,而且它在功能和性能上,都優於Windows操作系統,而更接近與高端的UNIX系統。使低端的用戶,也能享用到某些只有高端系統才能帶來的好處。
2.3.4 高可擴展性、可維護性
Linux具有的可擴展性與可維護性使Linux具有更多的優勢。
可擴展性
標準的Linux實用程序有著大量的功能,開發人員可以通過修改源代碼來進行功能的擴展。Linux可以在廣泛的硬體平台上運行且有類似的介面,用戶可以把應用程序從一個Linux系統很方便的移植到另外一個Linux系統。
可維護性
由於Linux的用戶界面與各個商業版本的UNIX非常相近,幾乎所有的IT技術人員都對其操作界面有相當的了解。此外,由於Linux可以在各種硬體平台上運行,熟悉Linux的技術人員可以很容易地管理多種硬體平台上的應用。目前很多版本的Linux比如紅旗Linux的用戶界面都在模仿Window 進行開發,因此可以方便非IT技術人員實用。
開放的標准
Linux是一個從公開源代碼發展來的操作系統,因此奠定了Linux相較其他諸如Windows、以及各商業版本UNIX操作系統的先天優勢,由於全世界無數的技術人員都可以幫助Linux修改系統錯誤,提升性能,因此到目前Linux已經迅速成為一個相對健壯的操作系統,並且也越來越多的躋身各種的企業關鍵業務之中。

主要是開源和穩定兩大優勢。

通常來說有以下幾點:1.低軟體成本,因為Linux是開源的,所以Linux上眾多的軟體也都是開源且免費的。2.低移植成本,Linux能夠在所有的計算機平台上運行,比如個人PC、專業伺服器、手機等3.高性能高穩定,Linux有來自世界各地的開源貢獻,具備了高穩定和高性能的特點。Linux還有很多的優點就不一一列舉了,總之Linux非常流行,如果你想學習Linux的話,可以去看看《Linux就該這么學》這本書,非常適合初學者學習。

linux有哪些優點?Linux認證有哪些?

linux優點
1.模塊化程度高
Linux的內核設計非常精巧,分成進程調度、內存管理、進程間通信、虛擬文件系統和網路介面五大部分;其獨特的模塊機制可根據用戶的需要,實時地將某些模塊插入或從內核中移走,使得Linux系統內核可以裁剪得非常小巧,很適合於嵌入式系統的需要。
2.源碼公開
由於Linux系統的開發從一開始就與GNU項目緊密地結合起來,所以它的大多數組成部分都直接來
自GNU項目。任何人、任何組織只要遵守GPL條款,就可以自由使用Linux
源代碼,為用戶提供了最大限度的自由度。這一點也正投嵌入式系統所好,因為嵌入式系統應用千差萬別,設計者往往需要針對具體的應用對源碼進行修改和優化,
所以是否能獲得源代碼
對於嵌入式系統的開發是至關重要的。加之Linux的軟體資源十分豐富,每種通用程序在Linux上幾乎都可以找到,並且數量還在不斷增加。這一切就使設
計者在其基礎之上進行二次開發變得非常容易。另外,由於Linux源代碼公開,也使用戶不用擔心有「後閘」等安全隱患。
同時,源碼開放給各教育機構提供極大的方便,從而也促進了Linux的學習、推廣和應用。
3.廣泛的硬體支持
Linux能支持x86、ARM、MIPS、ALPHA和PowerPC等多種體系結構的微處理器。目前已成功地移植到數十種硬體平台,幾乎能運行在所有流行的處理器上。
由於世界范圍內有眾多開發者在為Linux的擴充貢獻力量,所以Linux有著異常豐富的驅動程序資源,支持各種主流硬體設各和最新的硬體技術,甚至可在沒有存儲管理單元MMU 的處理器上運行,這些都進一步促進了Linux在嵌入式系統中的應用。
4.安全性及可靠性好
內核高效穩定。Linux內核的高效和穩定已在各個領域內得到了大量事實的驗證。
Linux中大量網路管理、網路服務等方面的功能,可使用戶很方便地建立高效穩定的防火牆、路由器、工作站、伺服器等。為提高安全性,它還提供了大量的網路管理軟體、網路分析軟體和網路安全軟體等。
5.具有優秀的開發工具
開發嵌入式系統的關鍵是需要有一套完善的開發和調試工具。傳統的嵌入式開發調試工具是在線模擬器(In Circuit Emulator,ICE),它通過取代目標板的微處理器,給目標程序提供一個完整的模擬環境,從而使開發者能非常清楚地了解到程序在目標板上的工作狀態,便於監視和調試程序。在線模擬器的價格非常高,而且只適合做非常底層的調試。如果使用的是嵌人式Linux,一旦軟硬體能支持正常的串口功能,即使不用在線模擬器,也可以很好地進行開發和調試工作,從而節省了一筆不小的開發費用。嵌入式Linux為開發者提供了一套完整的工具鏈(Tool Chain),能夠很方便地實現從操作系統到應用軟體各個級別的調試。
6.有很好的網路支持利文件系統支持
Linux從誕生之日起就與Inter密不可分,支持各種標準的Inter網路協議,並且很容易移植到嵌入式系統當中。目前,Linux幾乎支持所有主流的網路硬體、網路協議和文件系統,因此它是NFS的一個很好的平台。
另一方面,由於Linux有很好的文件系統支持(例如,它支持Ext2、FAT32、romfs等文件系統),是數據各份、同步和復制的良好平台,這些都為開發嵌入式系統應用打下了堅實的基礎。
7.與UNIX完全兼容
目前,在Linux中所包含的工具和實用程序,可以完成UNIX的所有主要功能。
但由於Linux不是為實時而設計的,因而這就成了Linux在實時系統中應用的最大遺憾。不過,目前有眾多的自由軟體愛好者正在為此進行不懈的努力,也取得了諸多成果。
穩定性和高效性:因為 Linux 是由 Unix 發展而來,因此 Linux 與 Unix 有許多相似之處,不只是用戶介面和操作方式,Linux 還繼承了 Unix 卓越的穩定性和高效性。對於使用 Linux 作為操作系統的伺服器,連續運行一年不宕機是相當平常的事情。
低配置要求:Linux 對硬體的要求很低,它可以在數年前的電腦上很流暢的運行。使用 Windows,則需要不斷升級機器的硬體。
免費或者少許費用:Linux 基於 GPL,因此任何人可以免費使用或者修改其中的原代碼。只有在選擇某些廠商製作的 Linux 的發行版時,才會需要一點點費用。
強大的支持:大量的 Linux 愛好者會進行交流討論,並且開發分享一些好的軟體,有非常開放的使用氛圍。
安全性:Linux 擁有相當龐大的用戶和社區支持,因此能很快發現系統漏洞,並迅速發布安全補丁。
真正的多用戶:Linux 實現不同的用戶共同登錄系統,並且資源分享比較公平。而不是像 Windows 那樣的偽多用戶操作系統,如果需要登錄更多的用戶,要麼退出當前用戶,要麼向微軟購買多用戶授權。
Linux 還有許多其它優點,如強大的網路支持、方便的控制台操作等等,雖然整體上而言 Linux 做得很好,但它依然還是存在一些不足之處。
Linux 的缺點:
沒有特定的支持廠商:因為 Linux 上面的軟體都是免費發行的,所以自然不會有售後服務之類的支持。
圖形界面不夠好:這恐怕是影響 Linux 桌面端普及的最重要原因了。但隨著時間的流逝,X-window 也變得越來越好用,越來越優秀了。目前各大 Linux 發行版,都能很好地做為桌面端計算機使用。
Redhat認證是由伺服器系統領域著名的廠商--Redhat公司推出的。紅帽認證分為三個層次,初級的RHCT(紅帽官方在2011年1月1號,取消RHCT的考試,改為RHCSA),中級的RHCE,高級的RHCA。另外在2005年,紅帽又推出了一個新的安全領域的高級認證:RHCSS。
RHCSA,是紅帽認證系統管理員的簡稱。它是Red Hat的入門級認證,通過此項認證表明你可以獨立完成Red Hat Linux 本地客戶的配置,包括安裝調配Linux的本地使用、本地網路客戶端和本地系統的排除。
RHCE,是Red Hat認證工程師的簡稱。要獲得這個認證,必須通過Red Hat公司的考試,而這個考試被業界認為是最嚴格的IT認證考試,而這個認證也被稱為是CCIE並列最好的IT認證。
RHCE已經在Linux認證領域的高端贏得了應有的地位。可以說獲得RHCE已經成為Linux使用者勢必要奪取的最具有挑戰性的認證。由於Red Hat在企業中的流行(至少在安裝Linux的企業中80%使用 Red Hat),在學習具體應用中用到的Linux技能時完全可以通過認證掌握很多有用的知識。
國際上權威的認證雜志Certification Magazine,早在2002年的一個對熱門IT認證質量進行的獨立調查中得出,RHCE認證在總體質量、教學質量和考試質量上都是第一名。
著名的IT認證網站每年都會對最熱門的IT認證進行排名。它的權威評論家Becky Nagel在2002將RHCE排在10個最熱門的認證中的第六位,在2003年10個最熱門的認證中將RHCE排在第三位,2004年RHCE排名第五位,2005年排名第三位,而2006年不僅連續第5年入榜,更躍居排行榜第一位。他對RHCE如此評論:"如果您想證明您具備最高等級的Linux水平,毫無疑問,您應當選擇RHCE。贏得這樣的評價,並不僅是因為它是由Linux業界的領導者推出的,而是由於獲得這個認證必須通過一個嚴格的測試應試者實際技能水平的試驗考試。這不是一個靠死記硬背能通過的考試。去年我們這樣評價,今年我們還是這樣評價:如果您是一位RHCE,您應該對您的能力充滿自信。"
而紅帽企業級Linux產品的推出,更進一步提升了RHCE的價值。無論是過去獲得RHCE認證的,還是將來准備參加RHCE認證的技術人員來講,這都是一個令人振奮的消息!因為在過去,RHCE只是代表Linux領域頂級認證。隨著企業級Linux替代原來在大公司里處於核心地位的Unix系統,RHCE認證將成為IT領域的黃金認證,而RHCE也將成為大公司頂級技術人員的代名詞。
RHCA,2004年Red Hat又推出一個新的認證:Red Hat認證架構師(Red Hat Certified Architect,簡稱:RHCA),是Red Hat最高級別的認證,包括5門考試:EX333 網路服務安全管理;EX401 系統管理及部署;EX423 目錄服務及認證;EX436 企業級存儲管理;EX442 系統優化及調整。每門考試都有相應的對應的培訓(具體見後)。考生必須通過所有上述5門考試才能獲得證書。要參加RHCA考試,考生必需已經獲得Red Hat認證工程師(RHCE)證書。
RHCSS,紅帽認證安全專家(Red Hat Certified Security Specialist)也是RHCE的後續認證,它對企業級Linux的安全管理進行專門考核,目前尚未在國內推廣。

linux系統的優點有哪些

優點:開源 穩定 性能強大 靈活
缺點:入門門檻高

請問Linux的優點與Windows缺點有哪些?

個人感覺前者的優點是對硬體要求要低一些,幾乎所有軟體都是正版免費的,界面可根據自己的愛好和操作習慣隨意設置,至於後者的缺點可去網上查查

文科有哪些優點?理科哪些優點?

怎樣選擇文、理科?
1、興趣。興趣是學習的最大動力,無論選文、選理,興趣是第一前提。舉個例子,2001年高考文科狀元郝煜在接受采訪時說:「我的強項是理科,但我從小鍾愛文科,並一直保持到高中,所以我選了文科並取得成功。」因此若你在生活中對某方面感興趣,很關注或上某科課時比較有精神,就可以考慮選這方面的學科。總之永遠把興趣放在第一位,一定是對的。
2、特長。特長是學習的推進劑。它將使你的學習得心應手,在競爭上勝人一籌,是文理科選擇的重要依據。那麼怎樣發現自己的特長(天賦)呢?如果你對某科感覺特別好,或用相同的時間得到的效果比起其它科更好,或以少量時間獲得的效果與其它科學花費多時間獲得的效果相當或更好,如果你自身的某些特長與某科的聯系很密切,都說明你有學習這一科的特長和能力。你就應該考慮,哪一科能更好地發揮和促進你的特長的發展。
3、成績:成績是此次選擇的最實際的依據。所以了解自己各科成績的確切情況是非常重要的。政治組吳老師說到:同學們非常有必要去查閱自己各科成績,以及文綜、理綜成績的排名,並作具體分析比較,看自己哪科更具競爭力。了解下面三科在文理科選擇中至關重要的作用,很是關鍵。
語文:作為各科學習的基礎,與每科都有密切聯系,相比之下,語文與文科的聯系更大,所以語文比較好,文科又比理科稍微好的宜選文科。但若理比文好,則選理也具優勢,因為大部分理科生語文並不強,所以語文好,可以使自己的競爭力提高一個檔次。(來自語文組老師的意見)
數學:文科、理科的主要學科,在促進競爭力上與語文相當,但理科對數學的要求更高。當然數學對文科的某些問題(如地理上的溫度、太陽高度等)的解決也有重要作用。(來自數學組老師的意見)
英語:雖然在高中其地位與語、數相當,但到大學是地位最高的,不管學什麼,英語是必備、必修的學科,英語成績好,可以使你對文理科的選擇較自由些。
4、理想:每個人都有理想,而且它可能是你的奮斗目標。那麼選擇與自己的理想接近的學科,將對此學科的學習起促進作用。比如,你想成為企業家,則文科與這理想更接近,學習起文科來就可能更積極,更主動,學習成績也就可能更出色。
5、社會:觀察、分析社會趨勢,了解社會對人才的需求,因為此次文理科選擇不光為了考好高考,從長遠上看,還要要為自己的未來作好打算,打好基礎。
總之,每一個同學都應根據自己的實際情況,認真分析,切不可由於某些不良的客觀原因而作出錯誤的選擇,誤已一生。這樣的例子我們一中舉不勝舉。

超聲波有哪些優點?這些優點有哪些應用?

一是它的穿透力很強不易損壞物體,而且它在兩萬赫茲以上,不會影響到人們的正常工作。
二是他的傳播速度快。
應用在醫療中,如b超.還運用在探測上,如聲納,超聲波雷達,金屬探傷儀等。

熱點內容
內置存儲卡可以拆嗎 發布:2025-05-18 04:16:35 瀏覽:336
編譯原理課時設置 發布:2025-05-18 04:13:28 瀏覽:378
linux中進入ip地址伺服器 發布:2025-05-18 04:11:21 瀏覽:612
java用什麼軟體寫 發布:2025-05-18 03:56:19 瀏覽:32
linux配置vim編譯c 發布:2025-05-18 03:55:07 瀏覽:107
砸百鬼腳本 發布:2025-05-18 03:53:34 瀏覽:944
安卓手機如何拍視頻和蘋果一樣 發布:2025-05-18 03:40:47 瀏覽:742
為什麼安卓手機連不上蘋果7熱點 發布:2025-05-18 03:40:13 瀏覽:803
網卡訪問 發布:2025-05-18 03:35:04 瀏覽:511
接收和發送伺服器地址 發布:2025-05-18 03:33:48 瀏覽:37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