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系資料庫基本操作
❶ 關系資料庫中關系代數的基本運算有哪些
五種基本操作:並,差,積,選擇,投影;構成關系代數完備的操作集。其他非基本操作:可以用以上五種基本操作合成的所有操作。並(U)、交(⌒)、投影(π)選擇(σ)和笛卡兒積(×)。
傳統的集合運算:
1、並(UNION)設有兩個關系R和S,它們具有相同的結構。R和S的並是由屬於R或屬於S的元組組成的集合,運算符為∪。記為T=R∪S。
2、差(DIFFERENCE)R和S的差是由屬於R但不屬於S的元組組成的集合,運算符為-。記為T=R-S。
3、交(INTERSCTION)R和S的交是由既屬於R又屬於S的元組組成的集合,運算符為∩。記為T=R∩S。R∩S=R-(R-S)。
(1)關系資料庫基本操作擴展閱讀:
在資料庫世界裡,後關系資料庫仍舊泰然自若,保持其本色。
在現代IT界,SQL和XML已經成為資料庫的非常重要組成部分,這二者成為資料庫系統結構組成部分的歷史也很長久了,至於開始的時間我也很難記得了。
在60年代末和70年代初,出現了具備靈活欄位長度、嵌套表格、鬆散數據類型選擇的資料庫構架,這樣的資料庫系統不僅受市場歡迎,也得到大家的青睞。這些早期的資料庫系統雖然缺乏像XML一樣的標記功能,但是它們在實際工作中卻表現出和XML極為類似的功能。
描述這些資料庫系統的術語是「後關系」或者「多值」,它們沒有SQL關系資料庫知名,是因為這些資料庫系統缺乏許多新聞的宣傳度,我們很容易把它認為是一個實驗而已,然後這些實驗在人們的印象中就會半途而廢了,最終慢慢的消失。
❷ 資料庫基本操作是什麼
關系資料庫上的基本操作有選擇、投影、連接和除法,選擇建立一個含有與原始關系相同列數的新表,但是行只包括那些滿足某些特寫標準的原始關系行
投影操作指定將被選擇的列,因而形成的表只含有原始表列的一個子集
如果在投影操作刪除的列中有兩個行不同,那麼將只有一個記錄被轉入新的關系
連接操作從兩個或多個表中組合信息
兩個表中的公用欄位用作組合記錄的基礎欄位
在公用欄位中具有相等值的記錄被連接在結果關系內
❸ 在關系資料庫的基本操作中,從表中取出滿足條件元組的操作稱為
在關系資料庫的基本操作中,從表中取出滿足條件元組的操作稱為選擇操作。
選擇(Selection)操作指在關系中選擇滿足某些條件的元組(行)。
關系模型中常用的關系操作包括查詢操作和插入、刪除、修改操作兩大部分。關系的查詢表達能力很強,是關系操作中最主要的部分。查詢操作可以分為:選擇、投影、連接、除、並、差、交、笛卡爾積等。其中,選擇、投影、並、差、笛卡爾積是五種基本操作。
關系資料庫中的核心內容是關系即二維表。而對這樣一張表的使用主要包括按照某些條件獲取相應行、列的內容,或者通過表之間的聯系獲取兩張表或多張表相應的行、列內容。概括起來關系操作包括選擇、投影、連接操作。關系操作其操作對象是關系,操作結果亦為關系。
(3)關系資料庫基本操作擴展閱讀
關系資料庫模型結構
1、單一的數據結構-關系(表文件)。關系資料庫的表採用二維表格來存儲數據,是一種按行與列排列的具有相關信息的邏輯組,它類似於Excle工作表。一個資料庫可以包含任意多個數據表。
2、元組(記錄)。表中的一行即為一個元組,或稱為一條記錄。
3、屬性(欄位)。數據表中的每一列稱為一個欄位,表是由其包含的各種欄位定義的,每個欄位描述了它所含有的數據的意義,數據表的設計實際上就是對欄位的設計。創建數據表時,為每個欄位分配一個數據類型,定義它們的數據長度和其他屬性。欄位可以包含各種字元、數字、甚至圖形。
4、屬性值。行和列的交叉位置表示某個屬性值,如「資料庫原理」就是課程名稱的屬性值
5、主碼。主碼(也稱主鍵或主關鍵字),是表中用於唯一確定一個元組的數據。關鍵字用來確保表中記錄的唯一性,可以是一個欄位或多個欄位,常用作一個表的索引欄位。每條記錄的關鍵字都是不同的,因而可以唯一地標識一個記錄,關鍵字也稱為主關鍵字,或簡稱主鍵。如錯誤!未找到引用源。
6、域。屬性的取值范圍。
7、關系模式。關系的描述稱為關系模式。對關系的描述,一般表示為:關系名(屬性1,屬性2.....屬性n)。例如上面的關系可描述為:課程(課程號、課程名稱、學分、任課老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