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告時段演算法
A. 廣告的投放與時間段的關系有哪些
廣告投放時段的選取限制了廣告投放信息的傳播范圍(比如說每天下午2點的廣播廣告,那自然之只有下午兩點聽廣播的人才能收聽到這則廣告,而且僅限於廣播,因為只投放了廣播)
廣告投放決定了廣告時間段的選擇(比如我是玩具的廣告,那我肯定不能選擇周一到周五上午八點——下午四點這段時間,我應該選擇放學以後,也就是下午四點——晚上7點左右,這段時間孩子有充分的的自由支配時間,能夠看電視等等,能夠確保受眾接觸到廣告信息)
B. 電視台廣告段位如何劃分
時段劃分:A段(18:00—23:00),B段(12:00—14:00,23:00—0:00), C段(0:00—12:00,14:00—18:00)。
C. 廣告演算法是啥
基於海量的瀏覽行為,購物行為數據,進行大量的模型的運算,得出各種推薦結論,一共電商網站頁面來為用戶進行商品推薦,(猜你喜歡)
D. 廣播電台廣告怎麼區分時間段
各個電台規定略有不同。
隨著移動人群的增加,汽車保有量的不斷上升,廣播電台的廣告時段一般分A、B、C段,分的細的會有特A段、特B段等。
簡單的說,A段是最好的時段,一般指人們上下班的時間。如:早7點半到8點半、中午11點半到12點、13到14點、下午17到18點半等等。因為這些時間路上車最多,聽廣播的可能也最大。
B段一般指白天去除A段之外的時間。
C段一般指早晨和晚上。
E. 移動互聯網做精準廣告投放可依賴的手段和難點有哪些
1、通過與一些APP的合作,拿到所屬用戶的大概類型信息,比如年齡、使用習慣、瀏覽等(但這些數據不太准確,受限制很大,所以需要進行二次糾正。)
2、地理信息。依賴於gps、手機基站、wifi所在ip端,推算用戶地理所在信息。理論上這個精度應該挺高的。
3、社交信息的引入。目前騰訊和新浪是國內最大的兩個社交信息源,新浪微博和騰訊社交群(Qzone、騰訊微博、微信)產生了大量有價值的信息。例如,微博關系鏈,微博用戶屬性(標簽、年齡、教育程度、所發布內容的語義分析、互動信息的分析、分享網頁鏈接信息等),這些信息的引入,可以極大程度的建立用戶臉譜,提高移動廣告的精準程度。
騰訊的廣點通引入了騰訊的社交信息,雲雲廣告平台(http://ads.yunyun.com)引入了新浪微博的社交信息,這是國內兩個引入社交信息的移動平台。因為都是剛上線,沒有看到廣點通的數據。雲雲的效果,我知道的有旅遊行業、品牌汽車和淘品牌案例,還可以的,某郵輪旅遊廣告,cpa可以到20塊錢,原來至少要100多。
4、用戶購物行為信息的引入。按理說阿里媽媽有非常好的先天條件做,但沒看到他們做類似宣傳。可能是因為移動廣告的盤子小,還沒引起來阿里系的注意吧。倒是安沃說過,通過與多家電商合作,有除了阿里之外的幾十家電商數據,用它來預測用戶購買行為,進行移動廣告的精準投放。(京東的數據量也積累到一定程度了,不知道他們會不會做。當然這東西最好是專業的團隊來做,如果想依靠京東現有的技術力量做,不太現實)
5、現在宣傳說自己能做精準廣告的太多了,但大多數是上傳你的app安裝記錄和通訊錄,推薦給你類似的app安裝。安卓上尤甚!沒辦法,打開窗戶蒼蠅總會進來的。。希望隨著行業的發展,盡快把這些垃圾淘汰掉。
6、將來遇到的問題,可能最大的就是「隱私」。事實上精準廣告不應該獲取用戶太多的隱私,獲取越多,你的責任越大,而隱私的過多獲取並不能提高你的精準程度。例如,你從我的手機上偷了我的通訊錄,就能猜出來我想在淘寶買什麼東西?別扯淡了。
目前公開的用戶信息,如果能進行有效整合,已經足夠讓移動精準廣告提升兩三個數量級的精準度。不用下三濫到竊取隱私信息的程度。
咳,最近在研究這類話題,希望各位踴躍交流。尤其是做過投放的各類廣告主,歡迎私信聊自己投放的經驗和教訓。也歡迎同行交流。
7、瀏覽記錄和app使用記錄。這個跟pc互聯網類似,通過用戶在手機端的瀏覽行為來猜測用戶類型,建立模型後對用戶需求進行推薦。在移動互聯網上,app的使用行為不互通,沒有類似pc的cookie記錄,所以效果也不如pc端明顯。這個需要看用戶使用行為的發展趨勢,如果將來app弱化htm5興起,或者app有了類似cookie的互通技術,將會非常有利於移動廣告的精準推送
不負責任想像:
1.根據用戶使用手機時間、頻率,根據不同時段及使用可能的場景推不同廣告
2.用戶位置,主要推本地廣告
3.使用的app的類型/時間/頻率,根據協同推薦等演算法推薦用戶可能會喜歡的app
4.瀏覽器/siri等搜索記錄,有點類似瀏覽器cookie,用戶主動搜索過的內容,其實就是很多第三方應用的使用記錄。這個貌似比較難實現哈~
1.投放方式:通過app的內嵌SDK分析用戶的使用習慣,通過多渠道,包括:時間、地點、上網方式、機型等分析篩選目標用戶,精準投放廣告。
2.難點在於不是所有的app都具有如此細化的用戶分析設計,即使能夠收集相應數據,都不能定點推送。這也是當今app發展的瓶頸。再者,中國的手機上網速度並不完善,很多時候因為網路的原因,不能准確投放或不能抓取廣告。這個問題需要看運營商的時間等待解決。
3.帷千廣告平台就能實施精準的投放。精準投放需要嚴謹的後台設計,就如地點信息的抓取,帷千是通過多層遞進來獲取的,從基站,wifi,再到GPS。這樣的選擇能最准確地獲取用戶地點信息,精確投送廣告。至於其他的維度,帷千都能通過自己獨有的演算法分析,為廣告的精確投放打下堅實的技術基礎。
我覺得最大的難點就是演算法和演算法規則(時間啊、機型啊、用戶行為這些其實都算是規則的條件,然後何時何地把什麼推送給誰就要靠演算法了);
目前實現了精準投放的,貌似百分通聯的Lsense廣告平台做的不錯(我也是在網上看到的,FYI)
1. 通常來說,目前所說的精準,都是基於以用戶為單位的精準,即所謂的千人千面的廣告。
2. 實現精準投放,首先是需要用戶資料的精準,以此為基礎實現與投放環境和投放需求的匹配,所以無論什麼精準,通常都需要從這三個方面去解決問題。精準之爭,本身就是數據之爭。
3. 與web端以cookie為核心方式匹配相關用戶信息相比,移動端可以通過設備識別碼和手機號去匹配用戶,這一點要比web端的方式靠譜很多。但是受移動端信息孤島的限制(移動端以單任務運行為主,web端多任務情況比較多),獲取用戶的多維信息難度要高於web端,進而會影響投放效果。
4. 通常精準定向,核心目的都在於「在合適的時間,合適的地點,找到合適的人,給他看合適的廣告」,所以定向一般都是以人為維度(也有顆粒粗一點的到廣告位甚至媒體本身的定位),時間定向、地域定向、自然屬性(性別年齡等)、興趣行為定向(是否購買,對什麼感興趣之類的)等是常見維度,目前了解的移動廣告定向,還米有突破這個范疇,最多是組合式應用。
5. 目前移動端精準的最大問題就是數據的積累,除了信息孤島外,數據採集渠道沒有web那麼多,並且量級也不足夠支撐精準,同時,雖然說移動互聯網發展如日中天,但是和web端積累的數據相比,還是有很大的差距,所以,如果能夠打通移動端和web端數據,這是目前所了解的最理想的結果。
6. 若想打通數據,對於第一方(如亞馬遜)的精準推薦,其實問題不大,用用戶ID關聯即可,但是對於第三方公司來說,風險最大的就是統一用戶識別問題,目前了解業內移動平台做得比較大並且解決這一問題的公司只有google的admob,通過gmail賬戶來進行統一的用戶識別,並且打通了各個端的數據,所以,從精準的角度來說,谷歌目前相對靠譜。
7. 我目前了解的就是這些,個人認為,數據的獲取方式很多,但是怎麼利用並且達到效率最高,是精準的最大問題,也是所謂大數據的最大問題
F. 互聯網廣告的計費方式
我們來介紹目前最主流的幾種計費方式:
CPC(點擊成本)
即Cost-per-click,每點擊成本。
按照廣告點擊付費的模式是互聯網廣告最早的計費方式,1994年出現的第一支廣告就是採用此計費方式。由於廣告的點擊非常容易作弊,因此CPC計費方式產生的後果就是媒體大量的生成虛假點擊欺騙廣告主,同時由於廣告主更熟悉、更接受電視廣告的宣傳模式,因此出現了CPD的計費模式,向電視宣傳模式靠齊。如果不考慮作弊,單從效果角度考量的話,CPC計費方式比CPD計費方式更加有利。網路競價以及google競價均採用CPC的計費模式(也有叫PPC模式,Pay-Per-Click )。
CPD(Cost per day)
即按天付費。
此種模式完全參考電視廣告的宣傳方式,重展現,講品牌曝光的范圍(更廣的地域或人群)及深度(到達頻次),也以電視廣告的指標來衡量效果,比如iGRP等。但採用此種計費方式的媒體必須有強大的用戶群體支撐,而且必須具有很高的知名度及美譽度,否則廣告主並不買賬,因此也只有幾個門戶網站採用這種計費方式。對於垂直類媒體以及廣告網路而言,採用了CPM的計費方式。
CPM(千人成本Cost per Thousand Impressions)
即廣告主為它的廣告顯示1000次所付的費用。
需要說明的是,CPM中的M指的是Mille,希臘文中千的意思。互聯網行業,是長尾法則發揮力量的行業,除了少數的大廣告主可以hold住CPD的計費方式外(此方式的價格高的嚇人 SINA的價格 SOHU的價格),大量的中小廣告主往往因為價格的原因放棄網路上的投放。有需求就會有解決方案,CPM計費的方式就產生了。CPM方式與CPD方式的核心區別在於按量投放,按量計費,廣告主只需要為自己需要采購的播放量付費,解決了中小廣告主的價格困局,因此受到市場的歡迎,CPM是垂直類媒體以及廣告網路的主流計費方式。
但CPM的M就一定是廣告的展現嗎?答案是不一定,因為我們要按照廣告形式來區分。如果是基於網頁的固定位置展現的廣告,如Banner、PIP等形式,M指的是頁面的PV量,至於訪客是否真正看到了廣告,並不一定。如果是浮層類的廣告,此時M的值指的就是廣告的展現量。
CPA(Cost per action)
由廣告所帶來的用戶產生的每次特定行為的費用,即根據每個訪問者對網路廣告所採取的行動收費的定價模式。對於用戶行動有特別的定義,包括形成一次交易、獲得一個注冊用戶、產生一次下載行為等。
網路廣告的計費方式隨著市場的變化而變化。隨著網路游戲、電子商務的興起以及重視長尾流量的網盟的發展,CPA的計費模式產生了,此模式直指游戲、電商廣告主最核心的需求——產生注冊及訂單。從定義上來講,A是投放前廣告主和媒體協商制定的,因此A可以是注冊,可以是下單或者可以是點擊某一個特定按鈕、可以是提交問卷等多種形式,只要定義好,雙方認可,並且雙方都可以監測到相應數據即可。
CPS(Cost per sale)
即為基於廣告引入用戶所產生的成功銷售而收取一定比例傭金的商業合作方式。
CPS模式是CPA模式的一種特定形式,在國內常用作電商廣告投放時的計費方式,意思是只有在電商獲得訂單的時候,媒體才會得到推廣費用。CPS有兩種收益計算方法,一是按照訂單額的比例計算,一是不區分訂單額,每個訂單有固定價值,訂單固定價值乘以訂單量即為廣告主的收益。
ROI (Return on Investment)
投資收益率或報效回報率。多用於電商、游戲類用戶考核廣告效果的標准。一般計算方法是由廣告產生的收益額/投放額。
ROI方式是CPS方式的另一種表示方法。舉例來講,如果一個電商的合作ROI是1:2,其意思指的是廣告主願意支出其訂單額的50%(1/2)付給媒體。
作為約定俗稱的做法,當電商網站和聯盟合作時,會講用CPS結算,一般比例在10%以下,而和門戶網站以及有一定品牌價值的媒體合作時,會講用ROI結算,一般為1:2或者1:1,甚至會有1:0.8,可以看出廣告主讓利比例非常大,因為此時有品牌宣傳的考慮在裡面。
以上為目前國內網路廣告市場主流計費方式的說明,除了這些方式以外,還有CPE(Cost-Per-Engagement)、dCPM(dynamic CPM)等一些方式,因為不主流以及更難理解,不做解釋。
G. 節目播出廣告段中的a,b,c,g時段是什麼意思
我覺得這些字母不絕對。有的電台分為超T T A B (C)幾個時段;有的分為 A B C D 4個時段,雖然字母不同,但意思應該差不多,就是4個時間檔次。在某個時段,有幾個節目間隔,往往還會細分,如在A段有3個間隔,就分為A1、A2、A3。
我猜測ABC的縮寫含義,就相當 於 學校中 給出的成績檔次。A代表甲等,優秀;B代表乙等依次類推。
至於T代表什麼,我猜想它應該和 Target 有關,如果直白點可能就是Time的縮寫,有可能代表
1 類似於時段指數(TBI%)(Time Band Index)類的術語
時段指數(TBI%)指同一電台的特定時間段j的收聽率與同一電台平均收聽率的百分比,反映時段收聽率與該電台平均水平的差距。
2 聽眾集中度(TgAfin%)(Target Affinity)類的術語
聽眾集中度(TgAfin%)是指對於特定時段(或節目),目標聽眾的收聽時長占所有聽眾收聽總時長的比例,或者說實際目標聽眾的收聽率與潛在聽眾的收聽率的比值與目標聽眾所佔比重的乘積。
H. 廣告排期的方法有哪些
簡單介紹3三種主要廣告排期方法、優缺點及其適用:
1.
持續式排期:廣告在整個活動期間持續發布,沒有什麼變動。這是建立持續性的最佳途徑。這種方法的優點在於廣告持續性地出現在消費者面前,不斷地累積廣告效果,可以防止廣告記憶下滑,持續刺激消費動機,行程涵蓋整個購買周期。其缺點是在預算不足的情況下,採取持續性露出,可能造成沖擊力不足,而競爭品牌容易挾較大露出量切入攻擊。採用這種方式的產品主要有汽車、電視、房地產以及一些日常用品等,因為這些產品我們一年四季都可能用,沒有什麼時間性。
2.
起伏式排期:有廣告期和無廣告期交替出現。這種間歇性排期比較適合於一年中需求波動較大的產品和服務。這種排期的優點在於可以依競爭需要,調整最有利的露出時機,可以集中火力以獲得較大的有效到達率,機動且具有彈性。其不足在於廣告空檔過長,可能使廣告記憶跌入谷底。因此要增加再認知難度,有競爭品牌以前置方式切入廣告空檔的威脅。採用這種方式的產品和服務主要有稅收服務、感冒葯、衣服等,因為這些產品在某個時段根本不用,所以廣告費用可在這個時段降低許多。
脈沖式排期:是持續性排期和起伏式排期的結合體,消費者的購買周期越長,越適合採用脈沖式排期。這種排期的好處在於持續累積廣告效果,可以依品牌需要,加強在重點期間露出的強度。而缺點是必須耗費大量的費用。採用這種排期時,廣告主全年都維持較低的廣告水平,但在銷售高峰期採用一時性脈沖增強效果。採用這種方式的產品主要有軟飲料、空調等產品,雖然一年四季都有消費,但夏季消費量猛增。
I. 電視廣告的黃金時段是什麼時候
經受眾抽樣調查,中國電視的黃金時間是每天18∶30~22∶00;廣播的黃金時間在6∶00~7∶00。一天中廣播電視節目視聽率最高的時段。廣播電台和電視台往往將重要新聞和優質節目在黃金時段播出,廣告商最願意出高價在黃金時間做廣告,以取得最佳的社會效益和經濟效益。不同國家、不同地區的黃金時間不同;同一地區不同媒介、頻道、各套節目的黃金時間也不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