數據存儲容災
A. 資料庫的容災方案有哪幾種分別有什麼優點和缺點
簡單的說幾句吧。其實這個解決方案呢,主要是要先考慮成本問題,其他的,技術問題其實都很容易解決,但是企業應用上,最大的限制就是成本。下面以ORACLE資料庫為例,簡單說說。希望對你有所幫助。(資料庫類型並不重要,解決方案都是大同小異。)
1、基於存儲層的容災復制方案
這種技術的復制機制是通過基於SAN的存儲區域網進行復制,復制針對每個IO進行,復制的數據量比較大;系統可以實現數據的同步或非同步兩種方式的復制。對大數據量的系統來說有很大的優勢(每天日誌量在60G以上),但是對主機、操作系統、資料庫版本等要求一致,且對絡環境的要求比較高。
2、基於邏輯卷的容災復制方案
這種技術的機制是通過基於TCP/IP的網路環境進行復制,由操作系統進程捕捉邏輯卷的變化進行復制。其特點與基於存儲設備的復制方案比較類似,也可以選擇同步或非同步兩種方式,對主機的軟、硬體環境的一致性要求也比較高,對大數據量的應用比較有優勢。其目標系統如果要實現可讀,需要創建第三方鏡像。個人認為這種技術和上面提到的基於存儲的復制技術比較適合於超大數據量的系統,或者是應用系統的容災復制。
3、基於oracle redo log的邏輯復制方式
使用這種方式的主要有一些第三方的軟體,以及oracle自己的DATAGUARD 中的logical Standby。目前,國外已經有了很多比較成熟的產品及成功案例,國內也有類似的產品, 但在產品的成熟程度和成功案例上跟國外還有一定的差距。
使用oracle以外的獨立進程,捕捉redo log file 的信息,將其翻譯成sql語句,再通過網路傳輸到目標端資料庫,在目標端資料庫執行同樣的sql。如果其進程趕不上oracle日誌切換,也可以捕捉歸檔日誌中的內容。也有的產品在源端以事務為單位,當一個事務完成後,再把它傳輸到目標端。所有的產品一般都是以表為單位進行復制,同時也支持大部分DDL的復制(主要在oracle9i環境中)。
資料庫的吞吐量太大時,其實據會有較大的延遲,當資料庫每天的日量達到60G或更大時,這種方案的可行性交差;實施的過程可能會有一些停機時間,來進行數據的同步和配置的激活;復制環境建立起來以後,對資料庫結構上的一些修改需要按照規定的操作流程進行,有一定的維護成本。
B. 數據存儲平台都有哪些數據容災措施
我們使用的XSKY星辰天合的XEDP,這個支持延展集 群的方式實現同城雙活。而且可以自動進行硬碟和網路亞健康處理,識別並隔 離壞盤、慢盤和網路故障,數據容災自動化程度非常高。
C. 如何提高衛生信息平台數據存儲及容災能力
區域衛生信息平台存儲的是居民的健康檔案數據,平台還要實時地為個人、醫療機構提供連續7×24 小時不間斷服務,採用6 級容災方案,進行實時數據復制,實現遠程數據實時備份,實現零丟失;容災平台處理中心系統具備與生產數據處理系統一致的處理能力並完全兼容,可以實現實時無縫切換,並具備遠程集群系統的實時監控和自動切換能力;業務系統的最終用戶可通過網路同時接入主、備中心;容災中心提供7×24 應用服務技術支持,具備完善、嚴格的運行管理機制。根據區域衛生信息平台數據中心的實際應用和發展要求,容災備份應具備以下特性。
1. 高性能
充分考慮災備系統的處理能力,使其整個系統設計在國內保持領先的水平,並具有長足的發展能力,以適應未來災備技術的發展趨勢。
2. 高可靠性
容災系統提供增強醫療關鍵業務數據的抵禦災難的能力,系統設計階段需要充分考慮其自身的穩定性和可靠性,從而保障關鍵數據能夠持續、穩定地傳送到災備系統中。當出現任何問題時,都能夠通過災備數據恢復業務系統正常運行。
3. 標准化
災備系統應符合有關國內及國際標准,以保證不同品牌災備解決方案之間的互操作性和系統的開放性。
4. 可擴展性
災備系統的設計不但應滿足當前需要,還需充分考慮業務的發展。同時便於向更新技術升級與銜接,保護當前投資。
5. 可維護性
整個災備系統的設計,應充分考慮易於管理,易於維護,操作簡單。
6. 安全性
由於災備系統承載的是居民健康檔案的數據副本,所以設計時需要考慮數據在傳輸、存放、共享訪問等過程中的安全性。
7. 異地雙活容災
解決方案實現兩個數據中心雙活模式容災,即任何一個數據中心發生災難時,另一個數據中心可自動接管業務。RPO = 0,RTO<15 分鍾。
8. 易擴展
容災系統應具備易擴展的特性,這樣才能滿足客戶日益增長的數據容災需求,同時又能保護客戶現有投資,靈活適應未來業務的發展和容災系統的升級。
9. 快速恢復
華為公司根據醫療業務特點,提供基於華為VIS 集群技術和鏡像技術的FusionCloud 雲平台雙活容災方案,解決區域醫療信息平台數據存儲及容災問題。該方案要求醫療的主中心和容災中心相距100km 以內,確保系統的可靠性和穩定性。並靈活地整合了FusionCloud 雲平台的虛擬機HA功能,以及華為VIS6000 的虛擬化功能、鏡像功能和多節點集群技術。通過華為VIS6000 的虛擬化功能整合生產中心和容災中心存儲池, 採用VIS6000 的鏡像技術實現生產中心和容災中心之間數據的實時同步, 同時通過華為VIS6000 的多節點集群技術實現生產中心和容災中心VIS6000 節點的高可用性。當任何一個數據中心發生災難時, 能夠自動地將虛擬機和相關業務系統切換到另外一個數據中心, 完全能夠滿足客戶對雲平台業務的連續性需求。
區域衛生信息平台主中心和容災中心的存儲陣列採用華為OceanStor N8000 集群存儲系統滿足健康檔案大數據的長期、安全存儲,並通過華為VIS6000 進行虛擬化整合,實現兩地存儲資源的統一管理。區域衛生信息平台主中心和容災中心的計算資源採用華為RH5885V2、RH2488V2 及E9000伺服器群,通過雲平台的統一管理形成滿足業務需求的資源,根據業務需要進行動態分配,滿足平台對計算能力的要求。在區域衛生信息平台數據中心部署ManageONE 對數據中心的所有資源進行統一管理、監控。FusionCloud 雲平台雙活容災方案網路拓撲見圖1。
FusionCloud 雲平台雙活容災方案可以實現以下4 種容災恢復場景。
1. 存儲故障
假設生產中心一台或多台存儲發生故障,部署在這些故障存儲上的虛擬機及應用系統可無縫切換到容災中心對應的鏡像存儲上,且虛擬機操作系統和應用系統不會發生任何中斷。
2.VIS 虛擬化設備故障
假設生產中心VIS 虛擬化設備發生故障,生產中心的所有虛擬機和應用系統可無縫切換到容災中心的VIS 虛擬化設備上,且生產中心的虛擬機操作系統和應用系統不會發生任何中斷。
3. 伺服器故障
當管理節點伺服器故障,任何一個主管理節點發生故障,其部署在容災中心的備用節點均能夠立刻接管故障節點的業務,不會影響雲平台的正常運行。當計算節點伺服器故障時, 該故障節點上所有虛擬機將自動重建並恢復。
4. 生產中心整體災難
生產中心因大型自然災難(如地震、海嘯等)或人為災難(火災等),導致整個生產中心不可用。通過存儲鏡像的自動切換、VIS 集群的自動故障接管、雲平台主備管理節點的自動故障接管可確保整個雲平台在容災中心的正常運行。同時,通過虛擬機HA 功能,可實現在容災中心自動重建並恢復生產中心的故障虛擬機,並在容災中心恢復相關的業務系統,繼續向外提供服務。
華為區域衛生數據中心雙活容災方案優勢
1. 雙活模式容災:在生產中心和容災中心同時部署醫療業務系統,極大地提高了資源的利用率和系統的工作效率和性能,讓客戶從容災系統的投資中獲得最大的價值。
2. 自動化容災恢復:有效地降低客戶的管理成本。
3. 靈活的在線擴展該方案具備靈活的在線擴展特性,以充分保護客戶現有投資。
4.「零」數據丟失。
5.「零」至分鍾級RTO存儲陣列故障。
6. 雲平台單計算節點故障虛擬機及應用自動切換到另一站點,RTO 為分鍾級。
7. 長距離的虛擬機熱遷移該方案支持在生產中心和容災中心之間實現無縫虛擬機熱遷移,在虛擬機熱遷移過程中可以保障業務系統的連續運行,有利於實現工作負載在兩個數據中心之間靈活的調配,提供系統資源的利用率。
D. 數據容災的三級體系
目前比較完善的容災系統設計一般為三級體系結構的容災系統,整套系統包括存儲、備份和災難恢復部分。以下使用惠普生產的備份伺服器,模塊化磁碟陣列,備份磁帶庫和相關容災軟體舉例三級體系結構的容災系統的建立。
1、數據存儲子系統
正常情況下,業務系統運行在主中心伺服器上,業務數據存儲在主中心存儲磁碟陣列EMA12000中。EMA12000具有從12個磁碟驅動器到最多126個磁碟驅動器的擴展能力,能跨越多個大型主機和混合的UNIX、多廠商的Windows NT、Windows 2000以及其他開放系統的平台。
惠普為EMA12000系統設計的ASC陣列控制軟體,實現了對跨多伺服器平台數據的集中式控制,使數據不管在何時、在何地、以及何種方式需要,其可用性都能以真正的零停機時間得到成分保證。
2、數據備份子系統
為了實現業務數據的實時災難備份功能,關鍵應用可設置兩個數據中心,分別是主中心和備份中心。主中心系統配置主機包括兩台或多台HP ALPHA伺服器以及其他相關伺服器,通過構成SCSI CLUSTER組成多機高可靠性環境。主中心通過ATM/E3/WDM與備份中心連接。
在容災系統解決方案中,正常情況下,業務系統運行在主中心伺服器上,業務數據存儲在主中心存儲磁碟陣列EMA12000中,同時在備份中心配置EMA12000存儲磁碟陣列。主中心存儲磁碟陣列通過ATM/E3/WDM連接到備份中心磁碟陣列,DRM(數據復制管理器)使主中心存儲數據與備份中心數據保持實時完全一致。
3、災難恢復子系統
方案中,備份數據的磁帶庫安置在備份中心,利用備份伺服器直接連接到存儲陣列EMA12000和磁帶庫TL895,通過EBS(企業數據備份)和Legato NetWorker數據存儲管理系統控制系統的備份。萬一主數據中心出現意外災難,系統可以自動切換到備份數據中心,在保持連續運行的基礎上,快速恢復主數據中心的業務數據。
該套三級體系容災方案具有高度的可用性。第一級,為了避免系統單點失敗而影響整個系統的情況出現,採用了冗餘的手段,大到主機,存儲設備,小到光纖適配器,均具備冗餘容錯功能;第二級,無論是主機或存儲設備出現故障,均可通過主/備份中心光纖交換機之間的連接來保證通信和數據的完整性;第三級,萬一主數據中心出現意外災難,系統可以自動切換到備份數據中心。三級體系的科學設計保證了數據容災系統的高度可用性和可靠性。
不僅如此,惠普獨有的HP OpenView網路設備管理軟體從根本上將系統管理人員解脫出來。整個系統的設備雖然很多,但不論是主機系統,存儲設備,還是光纖交換機,光纖卡,均能通過一台工作站進行集中的管理和監控,從另一個方面保證了整個業務系統的連續不斷地運行。除正常的計劃性停機外,該系統可以做到365×24的可用性。
E. 備份的數據容災
企業關鍵數據丟失會中斷企業正常商務運行,造成巨大經濟損失。要保護數據,企業需要備份容災系統。但是很多企業在搭建了備份系統之後就認為高枕無憂了,其實還需要搭建容災系統。數據容災與數據備份的聯系主要體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真正的數據容災就是要避免傳統冷備份所具有先天不足,它能在災難發生時,全面、及時地恢復整個系統。容災按其容災能力的高低可分為多個層次,例如國際標准SHARE 78 定義的容災系統有七個層次:從最簡單的僅在本地進行磁帶備份,到將備份的磁帶存儲在異地,再到建立應用系統實時切換的異地備份系統,恢復時間也可以從幾天到小時級到分鍾級、秒級或0數據丟失等。
無論是採用哪種容災方案,數據備份還是最基礎的,沒有備份的數據,任何容災方案都沒有現實意義。但光有備份是不夠的,容災也必不可少。容災對於IT而言,就是提供一個能防止各種災難的計算機信息系統。從技術上看,衡量容災系統有兩個主要指標:RPO(Recovery Point Object)和RTO(Recovery Time Object),其中RPO代表了當災難發生時允許丟失的數據量;而RTO則代表了系統恢復的時間。 這一級容災備份,實際上就是上面所指的數據備份。它的容災恢復能力最弱,它只在本地進行數據備份,並且被備份的數據磁帶只在本地保存,沒有送往異地。
在這種容災方案中,最常用的設備就是磁帶機,當然根據實際需要可以是手工載入磁帶機,也可以是自動載入磁帶機。前者主要適用於存儲數據容量較小的中小型企業。
F. 各位知道在數據容災方面做的比較突出的數據存儲平台有哪些品牌
XSKY星辰天合的XEDP 平台在數據容災上非常專業。平台支持本地和跨站點等多種方式數據保護,支持延展集群的方式實現同城雙活,雙活和災備方面非常有產品優勢的。
G. 資料庫容災的數據容災具體是怎樣的
簡單地說,容災就是盡量減少或避免因災難的發生而造成的損失。它是一個系統工程,備份與恢復就是這一系統工程的兩個組成部分。除此之外,還有許多具體的工作,如備份媒體的保管、存放,容災演練等都是容災中要做的。從廣義上講,任何有助於提高系統可用性努力,都可被稱為容災。容災就是要盡量減少或避免天災和人禍,如地震、火災、水災、戰爭、盜竊、丟失、存儲介質霉變、黑客和病毒入侵等對系統存儲數據的影響和造成的損失。
容災根據不同時機需求可以有不同的等級。中小企業通常只需採用本地容災即可。所謂本地容災就是在企業網路本地所進行的容災措施,其中包括在本地備份、存儲、保管備份媒體。在一些大眾型企業,所採取的容災級別就高寫,稱之為「異地容災」或「遠程容災」。異地容災就是採取異地存儲備份,異地保管存儲媒體等方式。這樣就可比賣弄因本地容災發生而引起的數據丟失。如本地容災中的日常備份通常是把本分磁帶放在本地單位各部門的房間中,如果發生火災、水災、地震等災難,這些保存的媒體肯定將受到損失,因為不同城市同時發生災難的可能性非常之小,不同國家同時發生災難的可能性幾乎沒有了。
數據容災只是確保數據安全的一個方案,當這個方案無法保障數據安全時,需要專業的數據恢復工具對其原有數據或者備份數據進行數據恢復,據了解,「效率源科技」提供專業的數據恢復,解決數據容災無法解決的數據安全問題,曾在汶川地震中解決了不少這樣的問題。
無論採用哪種容災方案,數據備份還是最基礎的,沒有備份的數據,任何容災都沒有現實意義。但光有備份是不夠的,容災也必不可少。容災對於IT而言,就是提供一個防止各種災難的計算機信息系統。
H. 數據容災的實現方式
一.數據備份 所謂備份,就是通過特定的辦法,將講資料庫的必要文件復制到轉儲設備的過程。其中,轉儲設備是指用於放置資料庫拷貝的磁帶或磁碟。
選擇備份的依據是:丟失數據的代價與確保數據不丟失的代價之比.還有的時候,硬體的備份有時根本就滿足不了現實需要,比如誤刪了一個表,又想恢復該表的時候,資料庫備份就變得重要了。
Oracle提供了強大的備份與恢復策略,包括常規資料庫備份(邏輯備份,冷備份與熱備份)和高可用性資料庫(如備用資料庫與並行資料庫),以下的備份主要指資料庫的常規備份。
1.備份的重要性
備份是系統中需要考慮的最重要的事項,雖然他們在系統的整個規劃,開發和測試過程中甚至占不到1%,看似不太重要且默默無聞的工作只有到恢復的時候才能真正體現出其重要性,任何數據的丟失與嘗試見的數據down機,都是不可以被接收的。如果備份不能提供恢復的必要信息,使得恢復過程不能進行或長時間的進行(如一個沒有經過嚴格測試的備份方案),這樣的備份都不算或不是一個好的備份。
如果出現系統崩潰的災難,資料庫就必須進行恢復,恢復是否成功取決於兩個因素,精確性和及時性。能夠進行什麼樣的恢復依賴於有什麼樣的備份。作為DBA,有責任從以下三個方面維護資料庫的可恢復性:
(1)使資料庫的失效次數減到最少,從而使資料庫保持最大的可用性。
(2)當資料庫失效後,使恢復時間減到最少,從而使恢復的效益達到最高。
(3)當資料庫失效後,確保盡量少的數據丟失或根本不丟失,從而使數據具有最大的可恢復性。
數據備份是容災的基礎,是指為防止系統出現操作失誤或系統故障導致數據丟失,而將全部或部分數據集合從應用主機的硬碟或陣列復制到其它的存儲介質的過程。傳統的數據備份主要是採用內置或外置的磁帶機進行冷備份。但是這種方式只能防止操作失誤等人為故障,而且其恢復時間也很長。隨著技術的不斷發展,數據的海量增加,不少的企業開始採用網路備份。網路備份一般通過專業的數據存儲管理軟體結合相應的硬體和存儲設備來實現。
2.常見的備份方式
(1)定期磁帶備份數據。
(2)遠程磁帶庫、光碟庫備份。即將數據傳送到遠程備份中心製作完整的備份磁帶或光碟。
(3)遠程關鍵數據+磁帶備份。採用磁帶備份數據,生產機實時向備份機發送關鍵數據。
遠程資料庫備份。就是在與主資料庫所在生產機相分離的備份機上建立主資料庫的一個拷貝。
(4)網路數據鏡像。這種方式是對生產系統的資料庫數據和所需跟蹤的重要目標文件的更新進行監控與跟蹤,並將更新日誌實時通過網路傳送到備份系統,備份系統則根據日誌對磁碟進行更新。
(5)遠程鏡像磁碟。通過高速光纖通道線路和磁碟控制技術將鏡像磁碟延伸到遠離生產機的地方,鏡像磁碟數據與主磁碟數據完全一致,更新方式為同步或非同步。
數據備份必須要考慮到數據恢復的問題,包括採用雙機熱備、磁碟鏡像或容錯、備份磁帶異地存放、關鍵部件冗餘等多種災難預防措施。這些措施能夠在系統發生故障後進行系統恢復。但是這些措施一般只能處理計算機單點故障,對區域性、毀滅性災難則束手無策,也不具備災難恢復能力。
二.數據復制
SAN專注於企業級存儲的特有問題,主要用於存儲量大的工作環境。當前企業存儲方案所遇到問題的兩個根源是:數據與應用系統緊密結合所產生的結構性限制,以及目前小型計算機系統介面(SCSI)標準的限制。大多數分析都認為SAN是未來企業級的存儲方案,這是因為SAN便於集成,能改善數據可用性及網路性能,而且還可以減輕存儲管理作業。
SAN是目前人們公認的最具有發展潛力的存儲技術方案,而未來SAN的發展趨勢將是開放、智能與集成。NAS是目前增長最快的一種存儲技術,然而就二者的發展趨勢而言,在應用層面上SAN和NAS將實現充分的融合。可以說,NAS和SAN技術已經成為當今數據容災備份的主流技術,關鍵在於如何在此基礎上開發完善全方位、多層次的數據容災備份系統,在分布式網路環境下,通過專業的數據存儲管理軟體,結合相應的硬體和存儲設備,來對全網路的數據備份進行集中管理,從而實現自動化的備份、文件歸檔、數據分級存儲以及災難恢復等功能。
I. 數據容災的簡介
數據容災系統,對於IT而言,就是為計算機信息系統提供的一個能應付各種災難的環境。當計算機系統在遭受如火災、水災、地震、戰爭等不可抗拒的自然災難以及計算機犯罪、計算機病毒、掉電、網路/通信失敗、硬體/軟體錯誤和人為操作錯誤等人為災難時,容災系統將保證用戶數據的安全性(數據容災),甚至,一個更加完善的容災系統,還能提供不間斷的應用服務(應用容災)。可以說,容災系統是數據存儲備份的最高層次。
一般來說,為了保護數據安全和提高數據的持續可用性,企業要從RAID保護、冗餘結構、數據備份、故障預警等多方面考慮。一套完整的容災系統應該包括本地容災和異地容災。對於那些關鍵業務不能中斷的用戶和行業如電信、海關、金融行業來說更應如此。以下,本文將探討容災系統的一些關鍵技術,包括數據備份、數據復制、網路存儲,並以HP存儲設備舉例說明如何構造三級容災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