茶葉審評密碼是什麼
Ⅰ 茶葉審評方法
是建立在嚴謹的基礎上
通過茶葉審評實驗室的
干評台
如LF-200GP型干評台
用精度為0.01的
電子稱取出500g茶樣
放置在「樣茶盤」上
在通過扦取的方式
在「評茶盤」上搖勻
再對茶葉的外形進行綜合評分
按條索的
外形、色澤、整碎、凈度
來綜合審評茶葉的
外形
得分約佔20%左右
另外是通過
在濕評台
如LF-260SP型濕評台上
進行茶葉沖泡
不同的品種,
按不同的數量
用電子稱
如(LF-165DZC電子稱)
一般為3-5-7g等
放置國家標准茶葉審評杯
再進行水溫為90-100度沖泡
先拿蓋或半開蓋聞香約佔20-30%
再倒出茶湯
國家標准茶葉審評碗
再看湯色色澤約佔5-10%
再用品茗杯嘗滋味約佔30-40%
再把葉底倒在葉底盤
(如LF-480型葉底盤)
用LF-960型網匙撈出葉底,
看葉底約佔5-10%
Ⅱ 茉莉花茶審評的評分有哪些方法
茉莉花茶審評的評分方法:在審評時,除了按規定方法外,還必須用確切、簡明扼要的評語有重點和針對性地反映品質特徵,以達到正確反映感官檢驗的結果。
同時,為了減少和克服感官審評的主觀性,可採取密碼評茶方法,即將評茶盤、葉底盤、評茶杯、碗等順序編號(密碼),沖泡後打亂杯、碗排列,然後依次審評香氣和滋味的高低,記錄排列次序,並反復密碼評比二至三次,觀察次序的重現性,並進行校正,對於外形和葉底,也同樣採用密碼評比。最好同時沖泡雙杯,以減少因取樣等原因而引起的評比偏差。
Ⅲ 評茶員有幾個等級
本標准對初級、中級、高級評茶員、評茶師、高級評茶師的技能要求依次遞進,高級別包括低級別的要求。
1、初級評茶員工作要求
一、 職業功能:樣品接受
(一)
工作內容:接樣
技能要求:1、能了解來樣的規格、茶葉品類、數量
2、能按統一格式,對樣品進行編號、登記
相關指示:1、文明用語基本常識
2、茶葉包裝標示知識
(二)
工作內容:詢問、記錄
技能要求:1、能詢問來樣適用的文字標准及實物標准樣
2、能記錄客戶有關要求
3、能解答客戶的一般提問
相關知識:企業標準的有關知識
二、
職業功能:評茶准備
(一)、
工作內容:評茶設施、用具的准備
技能要求:1、能夠做好審評室內環境清潔工作
2、能夠做好評茶設施的准備工作
3、能准備相應的評茶器具,並按順序編碼
4、能做好安全用電和實驗室防火防爆工作
相關指示:1、茶葉感官審評室內環境條件的要求
2、干評台、濕評台、茶具規格的要求
3、安全用電和安全操作規程
(二)
工作內容:實物標准樣的准備
技能要求:1、能了解相關茶類實物標准樣的設置等級
2、能根據來樣,准備相應的實物標准樣
相關知識:1、實物標准樣的定義
2、實物標准樣設置等級的依據
三
職業功能:感官品質評定
(一)
工作內容:分樣
技能要求:能用四分發縮分茶樣至所需數量,並按編碼順序置於評茶盤中
相關知識:1、分樣的程序
2、分樣的方法
(二)
工作內容:干看外形
技能要求:1、搖盤時茶葉在盤中能迴旋篩轉,收盤後上、中、下三段茶層次分明
2、能評比形狀的粗細、長短、松緊、身骨輕重,對緊壓茶能評比個體的形狀規
格、稜角、松緊度及里茶、麵茶
3、能評比面張、中段三檔比例是否勻稱
4、能評比色澤的鮮陳、潤枯、勻雜
5、能評比茶類及非茶類夾雜物的含量情況
相關知識:1、搖盤、收盤的基本手法和要點
2、茶葉的分類和品種名稱
3、大宗茶類的基本品質特徵及外形審評方法
(三)
工作內容:濕評內質
技能要求:1、能按操作規程要求進行勻樣、稱樣,並按編碼順序置入評茶杯中
2、能掌握正確的沖泡時間、水溫、杯碗容量、茶水比例
3、能掌握正確的嗅香氣和嘗滋味的方法,能辨別琛、霉、異等不正常氣味
4、能區別湯色的深淺、明暗、清濁
5、能掌握葉底的評定方法,能辨別葉張的老嫩、勻雜、色澤
相關指示:1、稱量器具使用基本知識
2、均勻茶樣的基本常識
3、大宗茶類內置身評方法
(四)
工作內容:品質記錄
技能要求:1、能初步使用評茶術語描述常見茶類的主要品質特徵
2、能按評茶程序,及時記錄品質情況
相關指示:1、評茶術語的定義
2、品質記錄標的使用知識
四
職業功能:綜合判定
(一)
工作能容:記錄匯總
技能要求:1、能根據品質記錄,對各品質因子情況進行匯總
2、能初步判定品質的優劣
相關指示:1、劣變茶的識別知識
2、次品茶的識別知識
(二)
工作內容:結果計算及判定
技能要求:1、能對照毛茶實物標准樣,對一類毛茶的外形、內質進行初步定等
2、能根據毛茶等級判定原則計算結果,並確定該毛茶的級別
2、中級評茶員工作要求
一
職業功能:樣品接受
(一)
工作內容:取樣、觀察
技能要求:1、能按「茶取樣」的操作規程,從大隊樣中抽取具有代表性的試樣
2、能明確所需檢驗項目的要求
3、能根據茶樣外形特徵觀察所用標準是否適當
相關指示:1、茶葉取樣的操作要點
2、茶葉檢驗項目
Ⅳ 茶葉審評看什麼
一:看勻度。
質量好的茶葉,大小、長短較均勻整齊,下腳茶、粗茶占的比例少。如果作精細觀察的話,可以取100克茶葉倒入圓盤內,雙手把茶盤順時針方向旋轉數圈,是不同形狀的茶葉在盼內分層次,粗大而輕浮的浮在上面,細小的沉在盤底,中段的茶葉比較均勻一致。中段茶葉越多,表明勻度好,反之,上面的粗大茶和盤底的細小茶所佔的比例大,則勻度差。
二:看凈度。
茶葉的凈度指茶葉中含雜質的多少,正品茶葉中一般不允許含任何雜質,副品茶葉中不能含有非茶類雜質。例如,優質花茶不含梗、片、花干、末等雜質。
三:看色澤。
綠茶已翠綠有光澤的為質量好,枯黃或暗褐的質量差;紅茶以烏潤色的為質量好,枯褐或灰褐色的質量差;綠茶含有較多的白毫,紅茶含有較多的橙黃色芽尖,均為高級茶;花茶以椿綠油潤的質量好。
四:看條索。
條索松緊與鮮葉老嫩有直接關系。緊結而重實的質量好,粗而松、細而碎的質量較差。珍眉茶要求條所呈眉狀,緊結光滑者為優;珠茶外形要圓結,越園越細越重實者質量越好;扁形茶(如龍井、旗槍、大方)要求扁平、光滑、挺直;片茶要求像瓜子形,成條者次。
五:聞干茶香氣。
抓一把干茶聞其香氣,香氣越濃郁越好。無論那種茶葉都應該沒有煙熏味、農葯味、霉味、餿味等異味。綠茶以具清香為質量好,帶有澀氣味的質量差;紅茶以帶有殷甜香氣的為質量好,帶酸餿氣的為質量差。花茶既要有綠茶的清香,又要有
香花品種應有的鮮花之芬芳香氣,如果花香壓過茶味說明茶葉的質量不高,如果只有茶味而沒有花香或者花香很低,就說明花茶的窨制不精。
六:沏水品評。
取茶葉3克左右,放入茶杯中,按每克茶葉50毫升水的比例,沖入開水,蓋上茶杯蓋。5分鍾後,將茶水倒入另一茶杯中,野地仍留在北內,然後開始觀察,評定質量。 聞香氣。濕聞香氣比干聞更明顯,濕聞指聞倒出茶水留在杯中的茶葉香氣。將杯蓋半掀開,接近鼻子,辨別香氣高低、強弱、持久不持久、純正還是有異味。一般以鮮爽、濃烈、持久的質量好。如高級紅茶具有蜜糖般的甜香;用細嫩鮮葉製成的綠茶有「栗子香」;烏龍茶要求同時具有綠茶的清香和紅茶的醇香;花茶要有明顯的花香,而且純正、鮮爽、持久;緊壓茶帶有煙焦香。 看湯色。紅茶的湯色以紅艷明亮為優;綠茶的湯色以碧綠清澈為優;烏龍茶以橙黃或金黃明亮者為優;花茶以淺黃明亮為優;緊壓茶以明亮濃者為優。看湯色要及時進行,茶水冷卻後,茶湯色澤容易轉深,還會出現「冷渾濁」。 嘗滋味。紅茶以醇厚甘甜為優;綠茶先感苦澀,而後轉甘;烏龍茶無紅茶苦味,也無綠茶澀味,兼有紅綠茶的甜甘醇厚感覺;花茶的滋味因為鮮花香氣明顯,使滋味鮮爽,而且有收斂性;緊壓茶以滋味醇厚為佳。各類茶都以平淡、粗澀、有青草味的質量差。 看葉底。最後將茶杯內的葉底全部取出,放在杯蓋或特製的黑色葉底盤內進行審評。紅茶的夜底銅紅色、鮮明、均勻一致的質量好;枯暗、帶青草味的質量差。綠茶和花茶翠綠、黃綠、明亮一致的質量好;深綠、暗而無光、帶紅筋紅梗的質量差。察看葉底可以正確鑒別茶葉老嫩、勻度、凈度和制茶工藝技術的優劣。幼芽葉嫩多的為高級茶,葉底明亮有光澤的為新茶,枯暗無光的為陳茶。
嶸麒茗茶(www.94069.com)
Ⅳ 我國主要的茶葉審評方法
在我國茶葉界,普遍使用的感官評茶方法,依據審評內容可分為五項評茶法和八因子評茶法兩種。
一、五項評茶法
五項評茶法是我國傳統的感官審評方法,即將審評內容分為外形、湯色、香氣、滋味和葉底,經干、濕評後得出結論。在每一項審評內容中,均包含諸多審評因素:如外形需評定嫩度、形態、整碎、凈度等,湯色需評顏色、亮度和清濁度,香氣包括香型、高低、純異和持久性;滋味評定因素有純異、濃淡、醉澀、厚弱、甘苦及鮮爽感等;葉底需評嫩度、色澤、勻度等每個因素的不同表現,均有專用的評茶術語予以表達。
五項評茶法要求審評人員視、嗅、味覺器官並用,外形成內質審評兼重。在運用時由於時間的限制,尤其是在多隻茶審評時,工作強度難度較大,因此不僅需要評茶人員訓練有素,審評中也形成側重和主次之分,即不同項目間和同一項目不同因素間,重點把握對品質影響大和對品質表現起主要作用的項目(因素),並考慮相互的影響,作出綜合評定。
五項評茶法的計分,一般是依據不同茶類的飲用價值體現,通過劃分不同的審評項目品質(評分)系數,進行加權計分。就單個項目品質系數比較而言,外形所佔比值最大,但小於內質各項比值之和。採用加權計分,不僅較好地體現了品質側重,也保障了綜合評定的准確性,排除了各個審評項目單獨計分的弊端。
五項評茶法主要運用在農業系統的茶葉質量檢驗和品質評比中,在科研機構中也多有針對性地運用。
二、八因子評茶法
自五十年代起至八十年代中期,我國茶葉生產一直實行計劃調撥制,限於當時專業評茶隊伍的規模及各方利益,雖然產銷雙方的加工、交接驗收等均有統一的標准樣,但在實際的檢評過程中,由於加工的茶葉與標准樣品質上必然存在的起伏,勢必對茶葉品質形成不同的意見,進而引發爭議。為消除產銷雙方不斷出現的爭議,以維護正常的生產,並利於管理,有關的主管部門經協商後於六十年代起在商業系統尤其是在外貿系統中推出八因子評茶法,用以評定茶葉品質。
最初的八因子評茶法,審評內容由外形的條索(或顆粒)、整碎、凈度、色澤及內質的香氣、滋味、葉底色澤和嫩度構成,以後又修改為條索(顆粒)、整碎、凈度、色澤、湯色、香氣、滋味和葉底。
從八因子評茶的規定看,最主要的特點是將外形審評項目具體化,分列為四個因子,在某些情況下,視湯色為附帶因子,認為無損於茶葉品質最終評定準確性而予以取消。
同時,為執行評茶計價,規定採用標准樣對照百分制或百分制或五級劃分制計分且各因子單獨計分;干評、濕評因子得分各佔50%等。
八因子評茶法的使用目的,是期望通過採用一些易掌握和運用的技能,並指定審評易區分出差別的因素,從而得出茶葉品質結論。在運用的感官技能中,側重於以視覺進行判斷和比較,對依*嗅覺和味覺判斷的因子要求相對不高,計分時給予的比值較低。這正是八因子評茶法的制訂依據:選擇簡單、可比性強的因素,以利統一觀點。在實行計劃調撥的生產體制下,採用八因子評茶法對減少爭議起到了一定作用。
Ⅵ 茶葉審評程序
茶葉生產許可證審查細則 一、發證產品范圍及申證單元實施食品生產許可證管理的茶葉產品包括所有以茶樹鮮葉為原料加工製作的綠茶、紅茶、烏龍茶、黃茶、白茶、黑茶,及經再加工製成的花茶、袋泡茶、緊壓茶共9類產品,包括邊銷茶。果味茶、保健茶以及各種代用茶不在發證范圍。茶葉的申證單元為2個,茶葉、邊銷茶。
Ⅶ 茶葉審評的基本步驟
茶葉審評的基本步驟無非分為干評和濕評兩個步驟。
干評是審評茶葉的外形、色澤、凈度、香氣等,是用專業的評茶盤在干評台上完成,如圖:
其實,不難,只要用心就可以做得很好。
Ⅷ 茶葉的審評,包含了哪幾大項呢怎麼更好的了解茶葉的特性。
茶葉的品質審評不是易事,要想得到好茶葉,需要掌握大量的知識,如各類茶葉的等級標准,價格與行情,以及茶葉的審評、檢驗方法等。茶葉的好壞,主要從色、香、味、形四個方面鑒別,但是對於普通飲茶之人,購買茶葉時,一般只能觀看干茶的外形和色澤,聞干香,使得判斷茶葉的品質更加不易。這里粗略介紹一下鑒別干茶的方法。干茶的外形,主要從五個方面來看,即嫩度、條索、色澤、整碎和凈度。
嫩度
一般嫩度好的茶葉,符合外形要求(「光、扁、平、直」)。但是不能僅從茸毛多少來判別嫩度,因各種茶的具體要求不一樣,如極好的獅峰龍井是體表無茸毛的。芽葉嫩度以多茸毛做判斷依據,只適合於毛峰、毛尖、銀針等「茸毛類」茶。這里需要提到的是,最嫩的鮮葉,也得一芽一葉初展,片面採摘芽心的做法是不恰當的。因為芽心是生長不完善的部分,內含成份不全面,特別是葉綠素含量很低。所以不應單純為了追求嫩度而只用芽心制茶。
條索
條索是各類茶具有的一定外形規格,如炒青條形、珠茶圓形、龍井扁形、紅碎茶顆粒形等等。一般長條形茶,看松緊、彎直、壯瘦、圓扁、輕重;圓形茶看顆粒的松緊、勻正、輕重、空實;扁形茶看平整光滑程度和是否符合規格。一般來說,條索緊、身骨重、圓(扁形茶除外)而挺直,說明原料嫩,做工好,品質優;如果外形松、扁(扁形茶除外)、碎,並有煙、焦味,說明原料老,做工差,品質劣。 以杭州地區綠茶條索標准為例: 一級 二級 三級 四級 五級 六級 細緊有鋒苗 緊細尚有鋒苗 尚緊實 尚緊 稍松 粗松 可見,以緊、實、有鋒苗為上。
色澤
茶葉色澤與原料嫩度、加工技術有密切關系。各種茶均有一定的色澤要求,如紅茶烏黑油潤、綠茶翠綠、烏龍茶青褐色、黑茶黑油色等。但是無論何種茶類,好茶均要求色澤一致,光澤明亮,油潤鮮活,如果色澤不一,深淺不同,暗而無光,說明原料老嫩不一,做工差,品質劣。
茶葉的色澤還和茶樹的產地以及季節有很大關系。如高山綠茶,色澤綠而略帶黃,鮮活明亮;低山茶或平地茶色澤深綠有光。制茶過程中,由於技術不當,也往往使色澤劣變。 購茶時,應根據具體購買的茶類來判斷。
整碎
整碎就是茶葉的外形和斷碎程度,以勻整為好,斷碎為次。 比較標準的茶葉審評,是將茶葉放在盤中(一般為木質),使茶葉在旋轉力的作用下,依形狀大小、輕重、粗細、整碎形成有次序的分層。其中粗壯的在最上層,緊細重實的集中於中層,斷碎細小的沉積在最下層。各茶類,都以中層茶多為好。上層一般是粗老葉子多,滋味較淡,水色較淺;下層碎茶多,沖泡後往往滋味過濃,湯色較深。
凈度
主要看茶葉中是否混有茶片、茶梗、茶末、茶籽和製作過程中混入的竹屑、木片、石灰、泥沙等夾雜物的多少。凈度好的茶,不含任何夾雜物。此外,還可以通過茶的干香來鑒別。無論哪種茶都不能有異味。每種茶都有特定的香氣,干香和濕香也有不同,需根據具體情況來定,青氣、煙焦味和熟悶味均不可取。最易判別茶葉質量的,是沖泡之後的口感滋味、香氣以及葉片茶湯色澤。所以如果允許,購茶時盡量沖泡後嘗試一下。若是特別偏好某種茶,最好查找一些該茶的資料,准確了解其色香味形的特點,每次買到的茶都互相比較一下,這樣次數多了,就容易很快掌握關鍵之 所在了。國內茶葉品種車載斗量,非專業人士,不太可能每種茶都判斷出好壞來,也只是取自己喜歡的幾種罷了。產地的茶總的來說較純正,但也由於制茶技藝的差別,使得茶葉質量有高低之分。
香氣
茶葉經開水沖泡五分鍾後,傾出茶汁於審評碗內,嗅其香氣是否正常。以花香,果香、蜜糖香等令人喜受的香氣為佳。而煙、餿、霉,老火等氣味,往往是由於製造處理不良或包裝貯藏不良所致。
滋味
通常稱"茶口"凡茶湯醇厚、鮮濃者表示水浸出物含量多而且成份好。茶湯苦澀,粗老表示水浸出物成份不好。茶湯軟弱、淡薄表示水浸出物含量不足。
湯色
審評水色主要的區別品質的新鮮程度和鮮葉的老嫩程度。最理想的水色是綠茶要清碧濃鮮,紅茶要求紅艷而明亮。低級或變質的茶葉,則水色混濁而晦暗。
葉底
審評葉底主要是看它色澤及老嫩程度。芽尖及組織細密而柔軟的葉片愈多,表示茶葉嫩度愈高。葉質粗糙而硬薄則表示茶葉粗老及生長情況不良。色澤明亮而調和且質地一致,表示制茶技術處理良好。
Ⅸ 綠茶茶葉審評標准
綠茶的內質審評:審評內質時,稱取樣茶4克於200毫升審評杯,或稱取樣茶3克於150毫升審評杯,沸水沖泡5分鍾,茶湯倒入審評碗,然後看湯色、嗅香氣、嘗滋味、評葉底。
湯色主要鑒別色度、亮度、混濁度等。高級綠茶湯色嫩綠清澈明亮;一般綠茶則湯色黃綠明亮;低級綠茶湯色較渾暗,含有較多的雜質微粒和沉澱物。審評綠茶時,開湯後先看湯色,以免湯色變黃或變紅,影響審評效果。
香氣主要辨別茶葉香氣的高低、長短、純正與否,有無異味等。
一般高級綠茶常具有新鮮的嫩香、清香或花香。如婺綠具有清香;屯綠具有板栗香;舒綠具有蘭花香等。
低級茶香氣低,帶有粗氣,劣變茶帶有不同程度的水悶、煙、焦、霉、餿、酸等不良氣味。
滋味主要辨別是否純正。濃淡、厚薄、醇澀等。一般綠毛茶,滋味濃厚,入口微苦而後甘,餘味鮮爽,即有收斂性。綠茶滋味決定於茶湯中多酚類化合物與氨基酸含量的比例,二者含量都高而比率小,則味濃而鮮爽。凡滋味淡薄,帶有粗老氣味或苦澀者為低級綠茶。
葉底主要評嫩度、勻度和整碎度。芽和嫩葉含量多,葉質軟手壓軟綿無彈性者嫩度好;手壓粗糙有彈性,嫩度差。凡葉底幼嫩色澤翠綠,淡綠嫩黃(橄欖色)而明亮,屬品質優良的綠茶。葉底粗老枯黃、色暗,為低級茶。若葉底帶青張、有紅梗紅葉,是制工不當,品質差。
審評時,可對照標准樣,綜合外形和內質審評結果確定等級。
掌握綠茶審評的審評方法,在花茶加工中是質量控制必不可少的。主要用於對付窨茶坯的合格與否進行評定,對來料加工的茶坯進行品質調劑,同時可以對茶坯存在的不足提出技術意見
希望採納,謝謝!
Ⅹ 茶葉審評的審評技巧
茶葉的品質審評不是易事,要想得到好茶葉,需要掌握大量的知識,如各類茶葉的等級標准,價格與行情,以及茶葉的審評、檢驗方法等。茶葉的好壞,主要從色、香、味、形四個方面鑒別,但是對於普通飲茶之人,購買茶葉時,一般只能觀看干茶的外形和色澤,聞干香,使得判斷茶葉的品質更加不易。這里粗略介紹一下鑒別干茶的方法。干茶的外形,主要從五個方面來看,即嫩度、條索、色澤、整碎和凈度。 茶葉色澤與原料嫩度、加工技術有密切關系。各種茶均有一定的色澤要求,如紅茶烏黑油潤、綠茶翠綠、烏龍茶青褐色、黑茶黑油色等。但是無論何種茶類,好茶均要求色澤一致,光澤明亮,油潤鮮活,如果色澤不一,深淺不同,暗而無光,說明原料老嫩不一,做工差,品質劣。
茶葉的色澤還和茶樹的產地以及季節有很大關系。如高山綠茶,色澤綠而略帶黃,鮮活明亮;低山茶或平地茶色澤深綠有光。制茶過程中,由於技術不當,也往往使色澤劣變。 購茶時,應根據具體購買的茶類來判斷。 審評葉底主要是看它色澤及老嫩程度。芽尖及組織細密而柔軟的葉片愈多,表示茶葉嫩度愈高。葉質粗糙而硬薄則表示茶葉粗老及生長情況不良。色澤明亮而調和且質地一致,表示制茶技術處理良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