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密碼管理 » c多線程訪問控制項

c多線程訪問控制項

發布時間: 2022-06-30 11:14:34

① C#多線程問題:線程間操作無效: 從不是創建控制項「label4」的線程訪問它。

一樓正解

你是寫在GuidProc這個類裡面的,這個是不行的.必須寫在Form的類中或者子類中.就是說:this.Invoke中的this必須指的是一個窗體對象.

補充:
原因:聲明的委託需要參數.
private delegate void SetTextDelegate(string value);

解決:修改代碼.

if (this.InvokeRequired)
{
SetLabelText d = new SetLabelText(SetLabel1);
object arg = (object)要傳入的參數值
this.Invoke(d,arg);//這里參數不對。
}

② 請教c#多線程操作更新控制項的簡便方法

char*c[]={"ENTER","NEW","POIT","FIRST"};//指針數組,數組的每個元素是指針,這里存常量字元串的首地址。char**cp[]={c+3,c+2,c+1,c};//二級指針數組,數組每個元素是二級指針,這里存了c[3].c[2],c[1],c[0]的地址,也就是上面字元串順序逆序char***cpp=cp;三級指針指向cp數組首地址。ps,一般三級指針在正常的程序里不會出現,容易形成非常混亂的局面。printf("%s\n",**++cpp);POIT//優先順序相同,臨近原則++cpp--->c+2的地址,兩次間址是POITprintf("%s\n,",*--*++cpp);ENTER//++cpp--->cp+1(上面自增過了),間址一次變成cp[1],--c+1再間地址,就是c第一個元素。ENTER。printf("%s\n",*cpp[-2]+3);ST//cpp指向c+1的位置。cpp[-2]就是*(cpp-2)指向cp+0,就是c+3*(c+3)+3不就是FIRST數第四個字母么,後面輸出ST。printf("%s\n",cpp[-1][-1]+1);上面cpp還是指向在c+1,*(cpp-1)是c+2,*(*c+2-1)--->c+1,NEW這個單詞地址,*((*(c+1))+1)數到E往後輸出}

③ VC多線程中控制界面控制項的幾種方法

MFC本身不是線程安全的,最好不要在線程中操作UI。如果不得不這么做,首先確保自己能做好同步。然後方法還是很多的。

  • 發送消息。雖然操作UI可能會導致問題,但是發送消息卻不會,利用消息啟動實例的響應函數,然後從共享數據里取出數據進行操作。

  • 把實例的句柄傳給線程。在保證同步的情況下操作實例的方法。

④ VCL中的控制項直接支持多線程嗎

因為你寫的程序是獨占模式,而不是應用線程。瑞星殺毒時,點擊別的菜單仍然有反應,是因是殺毒過程是另一個線程,WIN 98/NT/2000/XP 是個多任務操作系統,也就是:一個進程可以劃分為多個線程,每個線程輪流佔用CPU 運行時間和資源,或者說,把CPU時間劃成片,每個片分給不同的線程,這樣,每個線程輪流的「掛起」和「喚醒」,由於時間片很小,給人的感覺是同時運行的。

下面是自己找的一些資料,你參考一下:

多線程帶來如下好處:(自己閱讀)

1)避免瓶頸;

2)並行操作;

3)提高效率;

在多線程中,通過優先順序管理,可以使重要的程序優先操作,提高了

任務管理的靈活性。

另一方面,在多CPU 系統中,可以把不同的線程在不同的CPU 中執行,

真正做到同時處理多任務(Win 98 只是模擬的,而Win/NT/2000是真正的

多CPU同時操作)。

多線程的兩個概念:

1) 進程:也稱任務,程序載入內存,並分配資源,稱為「一個進程

」。注意:進程本身並不一定要正在執行。進程由以下幾部分組成:

a>一個私有的地址空間,它是進程可以使用的一組虛擬內存地址空間;

b>程序的相關代碼、數據源;

c>系統資源,比如操作系統同步對象等;

d>至少包含一個線程(主線程);

2) 線程:是程序的執行單位(線程本身並不包括程序代碼,真正擁

有代碼的是進程),每個進程至少包括一個線程,稱為主線程,一個進程

如果有多個線程,就可以共享同一進程的資源,並可以並發執行。

線程是進程的一個執行單元,是操作系統分配CPU 時間的基本實體,

線程主要由如下兩部分組成:

a>數據結構;

b>CPU 寄存器和堆棧;

一個進程中的線程,可以獨立運行,也可以控制另一個線程的運行。

請注意:

多線程不能濫用,書上提到了多線程的幾個缺點(自閱)。

2-2 Tthread 對象

雖然Windows 提供了比較多的多線程設計的API 函數,但是直接使用

API 函數一方面極其不方便,而且使用不當還容易出錯。為解決這個問題,

Borland 公司率先推出了一種Tthread 對象,來解決多線程設計上的困難,

簡化了多線程問題的處理。

應該注意,Tthread 對象是沒有實例的,它和界面的交流,主要依靠

主窗體(主VCL線程),這和其他對象使用上有些區別。

一、Tthread 對象的主要方法

構造線程:

constructor Create(CreateSuspended:boolean)

其中:CreateSuspended=true 構造但不喚醒

false 構造的同時即喚醒

也可以用如下方法

inheried Create(CreateSuspended:boolean)

掛起線程:

suspend

(把線程掛起的次數加一)

喚醒線程:

resume

(注意:注意這個屬性是把線程掛起的次數減一,當次數為0 時,

即喚醒。也就是說,線程掛起多少次,喚醒也需要多少次。同時掛起

的時候將保持線程的地址指針不變,所以線程掛起後再喚醒,將從掛

起的地方開始運行)

析構(清除線程所佔用的內存):

destroy

終止線程(後面會具體討論):

Terminate

二、線程應用的簡單例子:

下面通過一個例子說明上述方法的應用。我們知道,循環是獨占

性最強的運行方式之一,現在希望建立兩個線程對象,實現循環的並

行運行。具體方法如下:

File---New---Thread Object

這就自動在主Form中建立了一個線程單元(在對話框里寫上線程名

字),默認的名字是Unit2。同樣方法建立第二個線程單元Unit3。

要注意的是:Unit2和Unit3中有一個給定的過程:

procere Object.Execute;

begin

end;

其中的程序是線程喚醒後自動執行的程序,也可以在裡面調用其

他自定義的過程和函數。這個過程的結束,意味著線程程序的結束。

為了構造線程,在interface的Type區,定義一個構造過程:

type

Object = class(TThread) //自動給出的,也可以直接改

private

protected

procere Execute; override;

public

constructor create; //自己寫的

並且在implementation區域寫上:

constructor Object.create;

begin

inherited create(true);

end

其中Object 為線程對象的名字。所以這么寫,是希望在主Form中

調用這個構造過程。

Create()的參數用True,表明構造出的線程為掛起狀態。

注意一下,在同一個線程對象里,如果兩次構造,將產生兩個獨立

的線程,不但運行是獨立的,而且使用線程的局部變數也是獨立的。但

這里為了簡化問題,還是建立了兩個獨立的線程對象,而且兩個循環數

是不同的,在並行運算時容易判斷出是兩個不同的程序在運行。

假定我們給兩個線程對象起的名字是:

mymath1

mymath2

這樣在Unit1,應該作如下聲明:

implementation

uses unit2,unit3;

var thread1:mymath1;

thread2:mymath2;

這樣在主線程,將可以通過這兩個線程變數調用對應的線程方法。

在主線程區構造線程的方法是:

thread1:=mymath1.create;

thread2:=mymath2.create;

掛起:

thread1.suspend;

thread2.suspend;

喚醒:

thread1.resume;

thread2.resume;

析構:

thread1.destroy;

thread2.destroy;

這里需要說明的是,由於線程單元需要調用Form的Edit控制項(對象),

可以採用兩種方法:

1) 在線程單元定義一個TEdit對象,例如

edit4:Tedit;

在Execute過程內直接引用

但在Unit1中一定要在FormCreate過程里作一個賦值:

procere TForm1.FormCreate(Sender: TObject);

begin

thread1.edit4:=edit1;

end;

這樣,就把第一線程的edit4與Form上的edit1聯系來。

2)在第二個線程中首先聲明調用Unti1,也就是要加上

Uses Unit1;

這樣就可以在該線程單元直接調用主Form的控制項了,比如在Unit3中

可以寫:

form1.edit2.text:=inttostr(i)

了解了這些基本規則,就可以寫出比較復雜的多線程程序了。

還有一點要說明的,默認生成的線程單元,調用的單元只有一個:

Uses Classes;

這樣,往往很多函數和對象在線程單元里不能使用,所以在必要時,

應該根據需要User相應的單元,這個常式為了簡單,把大部分常用的單

元都拷過去了,這並不是推薦的辦法,因為這樣一來會使程序的垃圾過

多,所以,一般要用什麼拷什麼。

三、常用的API 函數

在處理多線程問題的時候,也經常用到Windows提供的API 函數,需

要說明的是,Tthread 對象內部封裝的方法,其實主要也是調用API 函

數,但是,考慮更全面,更安全。而直接調用API 函數,往往會因為運

用不當,出現一些不應有的錯誤。所以,我個人以為,只要用Tthread

對象的方法能解決的,就不要直接調用API 函數,API 函數只應該在用

在Tthread 對象方法解決不了的時候。

例如Tthread 對象方法內部調用API 函數的時候,一般使用推薦的

默認值,但需要更精細的控制時,就可以直接使用API 函數。

其實,Tthread 對象方法已經受到了大多數程序設計者的認可,比

如,原來VB是不具備直接處理多線程的能力的,但是,現在VB.Net就宣

稱,它具備了簡單處理多線程問題的能力,這就很說明問題。

下面簡單介紹幾種API 函數,為了清晰方便,這里著重在於說明,

函數正確的描述可以自己閱讀書上的例子和手冊:

構建線程:

CreateThread(參數1,--安全屬性(一般=Nil,默認安全屬性)

參數2,--線程堆棧尺寸(一般=0,與主線程相同長

度,而且可以根據需要自動變化)

參數3,--指向函數名指針,@函數名,這個參數十

分重要,不正確將無法調用成功。

參數4,--用戶需要向線程傳遞的參數,是一個指向

結構的指針,不需傳遞參數時,為Nil。

參數5)--傳入與線程有關的一些參數,例如:

CREATE_SUSPENDED 創建一個掛起的線程;

0 創建後立即激活。

書上有這個函數應用的十分清晰的例子,可以自己閱讀。

一般並不推薦使用 CreateTheard函數,而推薦使用RTL 庫里的

System單元中定義的 BeginTheard函數,因為這除了能創建一個線程

和一個入口函數以外,還增加了幾項保護措施,具體的請參閱書上的

第10頁說明。

對應suspend(掛起)和resume(喚醒)的兩個API 函數為:

Function SuspendThread(hThread:Thandle):DWORD;

Function ResumeThread(hThread:Thandle):DWORD;

其中,Thandle被要求控制線程的句柄,函數調用成功,返回掛

起的次數,調用不成功。則返回0xFFFFFFFF。

四、線程的終止和退出:

1)自動退出:

一個線程從Execute()過程中退出,即意味著線程的終止,此時

將調用Windows的ExitThread()函數來清除線程所佔用的堆棧。

如果線程對象的 FreeOnTerminate 屬性設為True,則線程對象

將自動刪除,並釋放線程所佔用的資源。

這是消除線程對象最簡單的辦法。

2)受控退出:

利用線程對象的Terminate屬性,可以由進程或者由其他線程式控制

制線程的退出。只需要簡單的調用該線程的Terminate方法,並設直

線程對象的Terminate屬性為True。

在線程中,應該不斷監視Terminate的值,一旦發現為True,則

退出,例如在Execute()過程中可以這樣寫:

While not Terminate do

begin

........

end;

3)退出的API 函數:

關於線程退出的API 函數聲明如下:code

Function TerminateThread(hThread:Thandle;dwExitCode:DWORD);

不過,這個函數會使代碼立刻終止,而不管程序中有沒有

try....finally

機制,可能會導致錯誤,不到萬不得已,最好不要使用。

4) 利用掛起線程的方法(suspend)

利用掛起線程的suspend方法,後面跟個Free,也可以釋放線程,

例如:

thread1.suspend; //掛起

thread2.free; //釋放

書上有相應的例子。

五、 線程的優先順序:

在多線程的情況下,一般要根據線程執行任務的重要性,給線程

適當的優先順序,一般如果量的線程同時申請CPU 時間,優先順序高的線

程優先。

在Windows下,給線程的優先順序分為30級,而Delphi中Tthread

對象相對簡單的把優先順序分為七級。也就是在Tthread中聲明了一個

枚舉類型TTthreadPriority:

type

TTthreadPriority(tpidle,tpLowest,tpLower,tpNormal,

tpHight,tpHighest,tpTimecrital)

分別對應的是最低(系統空閑時有效,-15),較低(-2),低

(-1),正常(普通0),高(1),較高(2),最高(15)。

其中tpidle和tpTimecrital有些特殊,具體情況請閱讀書上有

關內容。

設置優先順序可使用thread對象的priority屬性:

threadObject.priority:=Tthreadpriority(級別);

這里給出了一個演示多線程優先順序的實例:

2-3 在資料庫中使用多線程

一)使用ADO模式

由於Delphi 6.0的ADO 數據源控制項內置了多線程能力,所以,在

ADO模式下,使用多線程不需要做更多的工作。用兩個ADOTable控制項,

分別連到兩個資料庫,並且分別通過DataSource控制項,與數據幫定控

件聯系就可以了,這樣就可以實現前後台處理資料庫問題。

二)使用BDE模式和Tseeion對象

如果需要使用BDE 模式,那麼多線程使用資料庫,就要考慮Session

的問題。在單線程時,每個數據源的建立就自動生成一個Session,

這是這個數據源私有的關於資料庫信息的文件。但多線程時,必須統

一管理,所以在BDE 中專門提供了一個Tsession對象,它可以同時管理

不同的Databas數據源對象。

Databas數據源可以接受來自不同數據平台的資料庫。

資料庫1---databas(2)----table(Qurey)(3)---datasource

| |

| |

|--------- Tsession(1)

| |

| |

資料庫2---databas(2)----table(Qurey)(3)---datasource

方法:

1)Tsession

屬性:SessionName=名(自起)

Active=true (激活)

2)Database(可以有多個)

屬性:SessionName=Tsession名

Dataname=名(自起,作為Table的標識)

AliasName=資料庫別名

Connected=True (激活)

3)Table或Qurey

屬性:SessionName=Tsession名(不要用默認值)

DatabaseName=如果前面起了名,這里就會出現Database

的名字。

Tablename=表名

Active=true (激活)

以後比如加入Datasoucre和其他一樣,這樣就可以構造兩個前後

台處理的資料庫管理系統了。

2-4 多線程的同步機制

同步機制,實際上是事件驅動機制,意思是讓線程平時處於「休

眠」狀態,除非發生某個事件才觸發。

例如一個拷貝文件,拷貝線程完成一個程序塊後,再喚醒進程條

線程做一個格的填充。

研究多線程的同步機制的必要性在於,多線程同步工作時,如果

同時調用相同的資源,就可能會出現問題,一般讀出是不會有問題的,

但是,如果寫入(全局變數、資料庫),就會發生沖突,甚至產生死

鎖和競爭問題。

一、使用Synchronize方法

這個方法用於訪問VCL 主線程所管理的資源,其方法的應用是:

第一步:把訪問主窗口(或主窗口控制項資源)的代碼放到線程的

一個方法中;

第二步:是在線程對象的Execute方法中,通過Synchronize方法

使用該方法。

實例:

procere Theater.Execute;

begin

Synchronize(update);

end;

procere Theater.update;

begin

.........

end;

這里通過 Synchronize使線程方法update同步。

二、使用VCL類的Look方法

在Delphi的IDE提供的構件中,有一些對象內部提供了線程的同

步機制,工作線程可以直接使用這些控制項,比如:Tfont,Tpen,

TBitmap,TMetafile,Ticon等。另外,一個很重要的控制項對象叫

TCanvas,提供了一個Lock方法用於線程的同步,當一個線程使用此

控制項對象的時候,首先調用這個對象的Lock方法,然後對這個控制項

進行操作,完畢後再調用Unlock方法,釋放對控間的控制權。

例如:

CanversObject.look;

try

畫圖

finally

CanversObject.unlock;

end;

{使用這個保護機制,保證不論有沒有異常,unlock都會被執行

否則很可能會發生死鎖。在多線程設計的時候,應該很注意發生死

鎖的問題}

三、Waitfor方法

當一個線程應該等待另一個線程結束時,可以調用Waitfor方法。

這個方法屬於等待線程對象,Waitfor方法的原型如下:

Function Waitfor(Const Astring:string):string;

比如在前面最基本的線程的例子中,喚醒線程的語句中加上

thread1.resume;

thread1.waitfor;

thread2.resume;

那麼所有的線程都必須等待thread1運行完畢後才能運行,其中

包括主線程,可以預想,由於thread1調用了主窗體的Edit控制項,那

么,在thread1運行中間,Edie1也不會顯示。

這就告訴我們,這樣的代碼是不能作為主線程的一部分的,如果

與主窗體連接的線程內等待另一個線程結束,而另一個線程又要等待

訪問用戶界面,就可能是程序陷於死鎖。

這點在應用的時候要謹慎。

⑤ 多線程中要使用到控制項的事件,請問怎麼寫

在多線程編程中,我們經常要在工作線程中去更新界面顯示,而在多線程中直接調用界面控制項的方法是錯誤的做法,Invoke 和 BeginInvoke 就是為了解決這個問題而出現的,使你在多線程中安全的更新界面顯示。

正確的做法是將工作線程中涉及更新界面的代碼封裝為一個方法,通過 Invoke 或者 BeginInvoke
去調用,兩者的區別就是一個導致工作線程等待,而另外一個則不會。

Framework框架的WinForm構建GUI程序界面時,如果要在控制項的事件響應函數中改變控制項的狀態

,例如:某個按鈕上的文本原先叫逗打開地,單擊之後按鈕上的文本顯示逗關閉地,初學者往往會想當然地這么寫:

void ButtonOnClick(object sender,EventArgs e)

{

button.Text="關閉";

}

這樣的寫法運行程序之後,可能會觸發異常,異常信息大致是逗不能從不是創建該控制項的線程調用它地。注意這里是逗可能地,並不一定會觸發該種異常。造
成這種異常的原因在於,控制項是在主線程中創建的(比如this.Controls.Add(...);),進入控制項的事件響應函數時,是在控制項所在的線

程,並不是主線程。在控制項的事件響應函數中改變控制項的狀態,可能與主線程發生線程沖突。如果主線程正在重繪控制項外觀,此時在別的線程改變控制項外觀,就會造
成畫面混亂。不過這樣的情況並不總會發生,如果主線程此時在重繪別的控制項,就可能逃過一劫,這樣的寫法可以正常通過,沒有觸發異常。

正確的寫法是在控制項響應函數中調用控制項的Invoke方法(其實如果大家以前用過C++

Builder的話,也會找到類似Invoke那樣的激活到主線程的函數)。Invoke方法會順著控制項樹向上搜索,直到找到創建控制項的那個線程(通常是主線程),然後進入那個線程改變控制項的外觀,確保不發生線程沖突。

而所謂的逗一面響應操作,一面添加節點地永遠只能是相對的,使 UI 線程的負擔不至於太大而已,因為界面的正確更新始終要通過 UI
線程去做,我們要做的事情是在工作線程中包攬大部分的運算,而將對純粹的界面更新放到 UI 線程中去做,這樣也就達到了減輕 UI
線程負擔的目的了。

舉個簡單例子說明下使用方法,比如你在啟動一個線程,在線程的方法中想更新窗體中的一個TextBox..

using System.Threading;

//啟動一個線程
Thread thread=new Thread(new
ThreadStart(DoWork));
thread.Start();

//線程方法
private void DoWork()
{
this.TextBox1.Text="我是一個文本框";
}

如果你像上面操作,在VS2005或2008里是會有異常的...

正確的做法是用Invoke\BeginInvoke

using System.Threading;
namespace test
{
public partial class Form1 : Form
{
public delegate void MyInvoke(string str1,string str2);
public Form1()
{
InitializeComponent();

}
public void DoWork()
{
MyInvoke mi = new MyInvoke(UpdateForm);
this.BeginInvoke(mi, new Object[] {"我是文本框","haha"});
}
public void UpdateForm(string param1,string parm2)
{
this.textBox1.Text = param1+parm2;
}
private void button1_Click(object sender, EventArgs e)
{
Thread thread = new Thread(new ThreadStart(DoWork));
thread.Start();
}
}
}

⑥ 多線程間怎麼共用主線程的cmscomm控制項

1:添加MSComm控制項2:為對話框添加MSComm控制項成員變數右擊MSComm控制項,然後選擇Add Variable...3:為對話框添加OnComm事件右擊MSComm控制項,然後選擇Add Event Handle..4:打開/關閉串口.
void Ctbox_debug_viewDlg::OnBnClickedBtOpen()
{
// TODO: Add your control notification handler code here
if(m_mscomm.get_PortOpen())
{
m_mscomm.put_PortOpen(FALSE);
GetDlgItem(IDC_BT_OPEN)->SetWindowText(_T("打開"));
ShowInfo(_T("關閉串口成功!"));
m_OpenStatus =false;
return;
}
UpdateData(TRUE);
m_OpenStatus =true;
//當前埠號
m_mscomm.put_CommPort(m_Port+1);//埠號
m_mscomm.put_InBufferSize(1024);//接收緩沖區
m_mscomm.put_OutBufferSize(1024);//發送緩沖區
m_mscomm.put_InputLen(0);//設置當前接收區數據長度為0,表示全部讀取
m_mscomm.put_InputMode(1);//以二進制方式讀寫數據
m_mscomm.put_RThreshold(1);//接收緩沖區有1個及1個以上字元時,將引發接收數據的OnComm事件
//波特率
DWORD baudrate;
switch(m_CombolBaudrate.GetCurSel())
{
case 0:
baudrate =115200;
break;
case 1:
baudrate =9600;
break;
default:
ASSERT(FALSE);
break;
}
CString setting;
setting.Format(_T("%d,n,8,1"),baudrate);
m_mscomm.put_Settings(setting/*_T("115200,n,8,1")*/);//波特率,無校驗,8個數據位,1個停止1位
m_mscomm.put_PortOpen(TRUE);//打開串口
GetDlgItem(IDC_BT_OPEN)->SetWindowText(_T("關閉"));
ShowInfo(_T("打開串口成功!"));
}
5:接收串口數據
void Ctbox_debug_viewDlg::OnCommMscomm1()
{
// TODO: Add your message handler code here
short curEvent =m_mscomm.get_CommEvent();
switch(curEvent)
{
case CMscomm1::comEvReceive:
EvReceiveHandle();
break;
}
}
void Ctbox_debug_viewDlg::EvReceiveHandle(void)
{
static unsigned int cnt=0;
VARIANT variant_inp;
COleSafeArray safearray_inp;
long len,k;
/*unsigned intdata[1024]={0};*/
BYTE rxdata[1024];//設置BYTE數組
CString strtemp;
cnt++;
variant_inp= m_mscomm.get_Input();//讀取緩沖區
safearray_inp= variant_inp;//變數轉換
len= safearray_inp.GetOneDimSize();//得到有效的數據長度
for (k=0;k<len;k++)
{
safearray_inp.GetElement(&k,rxdata+k);
}
/*char c_char; */
for (k=0;k<len;k++)
{
strtemp.Format(_T("%c"),*(rxdata+k));
m_RecveString +=strtemp;
if(*(rxdata+k) =='\n')
{
ShowInfoByFilter(m_RecveString);
m_RecveString ="";
}
}
}
6:發送串口數據
void Ctbox_debug_viewDlg::OnBnClickedBtSend()
{
// TODO: Add your control notification handler code here
if(m_OpenStatus ==false)
{
AfxMessageBox(_T("請先打開串口"));
return;
}
UpdateData(TRUE);
if(m_SendString.IsEmpty())
return;
if(m_AutoAddLF)
{
m_SendString +="\r\n";
}
m_mscomm.put_Output(COleVariant(m_SendString));
ShowInfo(m_SendString);
}

⑦ c#如何跨線程調用窗體控制項

要從其他跨線程存取調用控制項,可採用以下兩種方法之一:

方法1)不進行線程安全的檢查

方法2)通過委託的方式

代碼如下所示

publicpartialclassForm1:Form
{
publicForm1()
{
InitializeComponent();
//方法1:不進行跨線程安全檢查
//System.Windows.Forms.Control.=false;
}

privatevoidbutton1_Click(objectsender,EventArgse)
{
Threadth1=newThread(newThreadStart(CalNum));
th1.Start();
}

privatevoidCalNum()
{
//button1.Enabled=false;

intresult=0;
for(inti=1;i<100000000;i++)
{
result+=i;
}

SetCalResult(result);

//button1.Enabled=true;
}

//方法2:檢查是否跨線程,然後將方法加入委託,調用委託
(intresult);
privatevoidSetCalResult(intresult)
{
if(label2.InvokeRequired==true)
{
SetTextHandlerset=newSetTextHandler(SetCalResult);//委託的方法參數應和SetCalResult一致
label2.Invoke(set,newobject[]{result});//此方法第二參數用於傳入方法,代替形參result
}
else
{
label2.Text=result.ToString();
}
}
}

⑧ C#中多線程裡面如何調用控制項

定義委託,然後用invoke
private void ucMidPartsid_Load(object sender, EventArgs e)
{

if (is_Load == true)
{
thread = new Thread(new ThreadStart(this.LoadData));
thread.Start();
}
//if (datafinish != null)
//{
// datafinish(this, e);
//}
}
private void LoadData()
{
QueryDataCallBack deleg;
deleg = new QueryDataCallBack(this.DataBinding);
this.Invoke(deleg,null);

}
private void DataBinding()
{
partstableAdapter = new GreatWall.SCM.Parts.DataAccess.DAParts.PartsTableAdapter();
partstableAdapter.Fill(dsParts.GB_PARTS);
cobMidPartsid.DataSource = dsParts.GB_PARTS;
cobMidPartsid.DisplayMember = "B_PARTSID";
cobMidPartsid.ValueMember = "B_ID";
EventArgs e = new EventArgs();
if (datafinish != null)
{
finish = true;
datafinish(this, e);
}

}

⑨ C#多線程如何調用主線程創建的控制項

1.新開的線程是無法直接訪問UI控制項的,如果需要訪問,可以通過控制項的Invoke方法,或者用

System.Threading.SynchronizationContext.Current.Post方法

2.一定不要在控制項的內部事件處理方法裡面使用Sleep等線程暫停方法!

像我這樣寫就不會阻塞了:

private void button1_Click(object sender, EventArgs e)
{
System.Threading.Thread thread = new System.Threading.Thread(() =>
{
while (true)
{
this.Invoke(new Action(() =>
{
label1.Text = (count++).ToString();
}));
System.Threading.Thread.Sleep(100);
}
});
thread.IsBackground = true;
thread.Start();
}

你把setmess這個線程方法Invoke到了UI的主線程上了,而這個線程裡面有暫停方法,所以呢主線程也會暫停卡住。
而我的方法只是把「label1.Text = (count++).ToString();」Invoke到主線程,而那個新的線程並沒有Invoke到主線程,所以在那個線程裡面使用暫停就沒事了!

假如有一個操作比較費時,或者需要等待之類的,就像我這樣開始一個新的線程,所以的等待操作,費時的操作都在在這個線程裡面做,當這些線程需要訪問UI控制項的時候,就用this.Invoke()這個方法!

熱點內容
c語言退出程序函數 發布:2025-07-20 05:24:34 瀏覽:199
電腦怎麼訪問區域網伺服器 發布:2025-07-20 05:13:21 瀏覽:484
抖音mas演算法 發布:2025-07-20 04:54:54 瀏覽:521
媽媽會把手機圖案密碼設置成什麼 發布:2025-07-20 04:50:18 瀏覽:595
隨機編譯的項目 發布:2025-07-20 04:37:31 瀏覽:742
c語言判斷文件結束 發布:2025-07-20 04:30:23 瀏覽:505
android線程狀態 發布:2025-07-20 04:30:23 瀏覽:43
為什麼安卓刷抖音沒有蘋果流暢 發布:2025-07-20 04:29:39 瀏覽:28
50個網需要什麼伺服器 發布:2025-07-20 04:26:25 瀏覽:823
java技術方案 發布:2025-07-20 04:26:25 瀏覽:1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