采訪問題數
Ⅰ 關於采訪大學生的問題
1、目前你的程序構造能力,在哪個階段上升的比較快,不論目前好與壞,都說說為什麼?主要原因是什麼?
2、對於老師的講課,是提高學生的自學能力比較重要,還是注重教會學生的所有教學細節更好,為什麼?就你而言,你喜歡哪種?為什麼?
(1)采訪問題數擴展閱讀:
我認為大學最重要的並不是學習,而是你終於有很多時間去嘗試很多事情,從而發現你喜歡熱愛的事物或者事業。
其實,我高考分出來的時候,並不是挑選我喜歡的職業去選擇大學。當時我真的很用心去對待高考,所以真的沒有想過自己以後要從事什麼,或者我不知道我喜歡什麼。
再加上父母的建議,考慮以後能不能找到工作。選了一個自己很不了解自己的職業。
包括我也問過大學很多人,大家都是覺得既然選了就好好學吧。但是這不是他們喜愛的,但是沒有辦法了。
所以,你真的去嘗試很多新鮮的事物,在思考自己的以後,並且你可以在大學好好去闖盪一番,但是記得一定不要和家裡借錢!希望可以幫助到你
Ⅱ 個人專訪一般要問什麼問題
首先是開場白,可以對其接受采訪表示感謝。
接下來,根據采訪目的確定提問的主要內容及重點話題:
可以是其所經營管理的企業的歷史、現狀、未來規劃等;
也可以是對方的成長歷程,重點放在成長過程中的某些特定歷史時刻(對其有特殊意義);
也可以希望對方對某些相關領域發表自己的認識和理解,請他提出一些個人的看法和建議,包括問題和不足;
適當可以加入一些小花絮,比如令對方感興趣的一些私人小問題或無傷大雅的小玩笑,活躍現場氣氛,調動受訪者情緒。
結束采訪時,意思表示必須清楚、明確,並對受訪對象表示感謝。
注意要點:采訪前,必須與受訪對象良好溝通,建立互信;采訪時言談舉止必須大方、得體,提問必須清晰、明確;學會根據受訪對象的具體情況,隨時改變提問策略,以確保采訪的順利進行;始終保持良好心態,千萬不能「自亂陣腳」。
Ⅲ 采訪問題有哪些
如下:
一、要通過提問營造一種融洽的氣氛,從而拉近同被采訪對象的距離。被采訪對象千差萬別,有的很容易調動情緒,有的卻很拘謹,這時可以用拉家常的辦法來拉近距離。
二、提出的問題要具體細致,不要泛泛而談。有的記者在采訪中經常會問這樣的問題:「您遇到了哪些困難?」「您的感受是什麼?」「您的願望是什麼?」「您的打算是什麼?」等等。
這些問題就像簡單的公式,缺乏個性。泛泛地提問往往得到的是泛泛的回答。那麼,怎樣避免泛泛提問呢?經驗是:記者提出的問題要具體。
三、要善於運用層層追問的辦法來挖掘故事的細節、深入了解人物的內心世界。采訪中,常常會遇到這樣一種情況:被采訪對象往往對自己做過的事情當中的好多細節不以為然,蜻蜓點水、淺嘗輒止。這時記者就要以敏銳的眼光迅速捕捉住、追問下去。
采訪前的准備 :
(一)了解和采訪有關的情況,掌握必要的資料。大到大政方針,小到新聞背景、事件的來龍去脈等等。
(二)了解采訪對象。通過第二手材料,對采訪對象進行充分了解,並善於分析掌握其心理。對一些即興式的采訪,應根據現場的氣氛環境、人們對節目的反應,選擇有代表性的采訪對象,這對采訪的成功具有重要的作用。
(三)設計采訪提綱。根據節目的主題,確定最佳的采訪角度,擬定一個與采訪對象談話的提綱。
(四)精心設計采訪的第一句話。節目主持人現場采訪的第一句話是十分重要的,甚至關繫到采訪能否順利地進行下去。采訪的第一句話,應盡量具體一些,提出的問題小一些,最好不提「有什麼感想」之類的「開放式」問題。要抓住采訪對象和受眾感興趣的「焦點」做突破口,引發開去,使采訪不斷深入、展開。
Ⅳ 采訪問題一般有哪些
1、生活中,或者(在目前的討論中)什麼時候你最開心,什麼時候你最沮喪?
2、什麼樣的事情、境況等等會令你感到生氣、悲傷、高興或害怕?
3、什麼讓你大笑或者大哭?
4、你還記得童年發生的大事嗎?什麼樣的童年經歷造就了今天的你ー一你的成功、你的失敗、你的信仰、你的觀念、你的個性、你的特點?
5、你最好的性格特點是什麼?
6、你最大的缺點是什麼?能否列個單子出來?
7、你所擁有的物質財產都有哪些?這些財產對於你的意義是什麼?如果你家著了火,你會盡力挽救什麼?
8、你經常閱讀什麼?(你書架上經常擺的是書還是雜志)?
9、誰是你心目中的英雄?你「最景仰的十大人物」是誰?為什麼?
10、你工作和生活上最主要的目標是什麼?存在哪些主要問題?你目前正努力解決的是什麼?
11、你經常接觸什麼樣的人?
12、你常去哪裡,以及怎樣度過你的閑段時間?
13、在事業上以及在生活中,什麼樣的問題、觀念、哲學問題對於你最重要?你願意為何而戰?為何而死?為什麼?你採取了(或即將採取什麼措施)來維護你的信仰?
14、你的一天一般怎樣度過?
15、你的夢想或勻想是什麼?
采訪中的提問技巧:
1、抓住核心問題,開門見山,切中要害。
這種方法是一開始就提出硬性的、緊扣主題的問題,然後擴展為比較籠統的問題。
它適用於采訪那些善於言辭、敏於思考、感覺自信的對象。
開門見山會讓對方覺得坦率有效率,切中要害可以使對方覺得懂行,值得交談。
2、善於觀察與傾聽,捕捉采訪問答中所不能顯現的事實。
強調觀察和傾聽是因為深度報道采訪需要記者全身心地投入,許多鮮為人知的原因和珍貴的新聞事實,都是記者調動所有感官包括心靈去感知到的。
3、誘導性的提問,引出生動活潑、論點鮮明的談話。
在誘導性提問中,采訪對象得有較好的敏感性,並肯於爭辯,而記者則需要掌握好談話的時機,運用語氣、聲調或措辭來引誘對方作肯定性回答。
Ⅳ 采訪一般都會提什麼問題
采訪是要上檯面的,太敏感的問題不能問,太隱私的問題不能問,問一些形式化的和上得檯面的問題就行.
比如<面對面>欄目,相信很多人都看過,從來不提太過敏感的問題,因為很多時候都是不了了之.
你想讓被采訪者說出什麼你感興趣的或者是觀眾感興趣的,就去引導他們提問吧。。。。。。
注意采訪技巧,開放式與閉合式結合:
事先要有準備,最好搞清楚哪些有獲得特殊獎的要先問,當然對一般的學生也不能放著不管,要普遍地照顧到他們的感受,最好是站在他們的立場上考慮問題,例如他們最初以這個為興趣時是什麼樣的出發點,在這個過程中又有什麼收獲,和當初的出發點有沒有產生不同等,然後再對如今的大學生生活做一些調查,看他們都是一種什麼樣的生活狀態,研究他們為什麼會獲獎,獲獎對他們來說重不重要等,從這幾方面去發揮。
采訪應該考慮大眾,又要考慮被采訪者,協調好,就成功了。
另外,提供采訪步驟給你:
一、目的、意義;
二、達到何效果;
三、采訪提綱;
四、預約;
五、將采訪提綱發給被采訪人;
六、按計劃采訪;
七、將采訪後形成的文稿發給對方確認;
八、發表;
九、如是平面媒體,則將報刊特快給對方;如是電台或電視播出,則告知對方播出時間,請對方收聽或收看,然後將錄音或錄像刻盤特快給對方。
Ⅵ 采訪時要問什麼問題
寫作思路及要點:以采訪晚會幕後工作人員為參考
正文:
1、你覺得晚會的節目咋樣?
2、你覺得那個節目最有意思?
3、你覺得這次晚會的亮點在哪裡?
4、你覺得這場晚會有沒有需要改進的地方?
5、你是否有興趣參加這樣的晚會並上台表演?
6、幕後做了哪些工作?
(6)采訪問題數擴展閱讀:
1、采訪的目的
采訪的目的是為了獲得適於向大眾傳播的新聞事實。不論采訪的客體是自然現象還是社會現象,記者注意的只是為大眾所關心的具有新聞價值的事實。
2、采訪的要求
新聞采訪要求采訪者具有新聞敏感、應變能力和采訪技巧,即能夠在縱橫交錯的客觀事物中敏銳地發現新聞,在稍縱即逝的機遇中迅速地捕捉新聞,在各種困難的條件下巧妙地挖掘新聞。
新聞采訪除突發事件的采訪外,新聞記者在平時還從事主動的、有目的的采訪。這種采訪事先有明確的報道思想,有充分的資料准備,有周密的采訪計劃。
Ⅶ 采訪問幾個問題為宜
據我個人聽現代社交禮儀所知,人物專訪一般需要劃分幾大方面框架,比方歷史、家庭、奮斗、愛情、成長等,然後根據掌握的資料發問總數一般不超過11個問題,多了無論是面對各層面的人就沒意思了,在專訪中還可以根據對方的話語即興發問。
Ⅷ 一般采訪經濟問幾個問題合適
那麼要控制在一個時長,一般來說5~6道比較合適。
訪談一般來說圍繞一個主題展開,我們所提問的問題必須要緊扣我們所訪問的主題要用3~6道的問題來從各個方面來闡述我們訪談的內容的核心問題。
如果問的多了,那麼會讓對方厭煩。
Ⅸ 求采訪20個提問問題!
1.學習生活適應嗎?
2.學校對你有其他形式的資助嗎?
3.老師和同學對你是「資助生」有什麼看法?
4.你對這些看法有什麼感覺?
5.你在校期間有勤工儉學的機會嗎?
6.「勤工」和「儉學」之間你是怎樣處理好關系的?
7.學校里有同學鋪張浪費嗎?
8.你對鋪張浪費是什麼看法?
9.來到這個校園和這個城市,有誘惑力的東西很多,怎麼抵禦呢?
10.想念家人嗎?
11.家裡怎麼樣?
12.有什麼話要對他們說嗎?
13.你覺得社會在你上學的問題上,給與的幫助足夠嗎?
14.那你有什麼打算?
15.學校有貸款的話,你將來一定能還嗎?
16.你覺得誠信、貧困和知識這三者之間有什麼關系嗎?
17.你想對那些資助過你的人說些什麼呢?
18.今年還有學生需要資助,你想對他們說些什麼呢?
19.如果9月份開學了,你有學弟學妹出現了困難,你准備怎麼辦?
20.你想對那些學弟學妹說些什麼嗎?
Ⅹ 采訪大學畢業生,應該體哪些問題
1、對時事事件的看法?
2、為什麼選擇這個專業?
3、對畢業後有什麼想法?
4、大學生當前最重要的任務是什麼?
5、你在大學期間有以後找工作什麼規劃?
6、對就業有信心嗎?
7、對於現在的就業局面有什麼看法和想法?
8、自己將來准備如何面對專業不對口找工作局面 ?
9、為步入職場做什麼准備工作?
10、畢業後選擇的去向是什麼?能否解釋當時做這樣的決定是因為什麼。
11、認為母校有哪些不足的地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