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密碼管理 » 基因密碼哪裡得

基因密碼哪裡得

發布時間: 2022-12-28 09:20:31

㈠ 人身體的基因到底來自哪裡

人的DNA基因是寫在人體的所有細胞中的,那麼肯定很多人想知道那DNA又是從哪裡來的呢?隨著現代DNA技術的不斷發展與更新,科學家總會尋找新的的思路去探索人類的起源。人類探索古DNA的旅程也即將開始。

隨著人類科技的不斷進步與發展,通過對這些古DNA的研究,科學家便可對逐漸揭開人類演化的神秘面紗,慢慢去揭開人類的起源之謎,我們相信在不久的將來,最終人類會搞明白我們是誰,我們從哪裡來?

㈡ 星際戰甲野生獪犽在哪裡掃描

星際戰甲獪犽基因密碼是通過掃描野生的獪犽獲得的。首先玩家需要到遺跡去找野生的獪犽,注意不是獪犽馴獸師召喚出來的獪犽,接著再用掃描儀掃描野生獪犽,有一定概率獲得獪犽基因密碼。

㈢ 生死狙擊2級基因密碼怎麼獲得

基因密碼2通過購買的基因密碼1合成。
基因密碼有不同的等級,基因密碼LV1是可以提升覺醒技能(C)到2級,同理基因密碼LV2可以提升覺醒技能(C)到3級,可以通過冒險模式——禁區——叢林遺跡中獲得。
望採納!謝謝!祝游戲愉快!

㈣ 基因密碼是怎麼回事

俗話說:「種瓜得瓜,種豆得豆」,還有說「親生子女像父母」等等,以上事實說明代的遺傳特徵可以傳給下一代,是什麼物質能起到這樣的作用呢?根據細胞生物學和生物化學的研究成果證實,親代的遺傳特徵是通過生殖細胞果所攜帶的基因密碼傳遞給下一代。實際上,除了生植細胞之外,一切生物的體細胞里也有基因密碼存在,起著調節生命新陳代謝過程的作用。
人體里各種組織的每一個細胞都有一套基因密碼。基因密碼儲存在細胞核里的脫氧核糖核酸(簡稱DNA)的分子中。基因密碼通過(轉錄)合成出核糖核酸(簡稱RNA〕,RBA再合成出蛋白質,所合成出的蛋白質可以是催化細胞里新陳代謝過程的酶類,或是多肽激素等具有生理活性的蛋白質,從而由這些活性蛋白質進一步調控細胞的生命活動過程,以上所說的遺傳信息表達過程,被稱之為「中心法則」。
基因密碼是以三聯體形式存在於DNA分子中,以DNA為子中相鄰的三個鹼基代表一個密碼子。鹼是一共有四種,它們是腺嘌呤,烏漂呤。胞嘧啶和胸腺嘧啶,用英文字母A、G、C和T來表示。任何三個鹼基相鄰排列在DNA分子中,就形成一個三聯體密碼,一系列的三聯體密碼構成基因密碼。每一個三聯體密碼都具有一定意義,有的代表轉錄的起始,有的代表轉錄的終止,但是大多數三聯體密碼分別代表一種氨基酸的密碼。所以說,在DNA分子中有序排列的三聯體密碼子形成的基因密碼,是人類進化過程中,長期積累的生命活動進化的信息結晶。

㈤ 我想問問致命武力2的一些隱藏技能在哪裡獲得

轉發個詳細的資料給你吧

《致命武力2》詳細資料(BY 雲海)

一、游戲注意點:
(一)、TF2與TF1的相同處:
1、平常攻擊獲得的EXP是擊退敵人獲得的EXP的十分之一。
2、升級時HP、MP全補滿。
3、每大關(每個MISSION)人物升級有限制,如第一大關最多升到E10,第二大關最多升到D10。
4、當機後,存檔保留在STAGE91—95。
5、打比自己等級低的敵人,加EXP,不加SP。
6、人物從10級升到新的1級時,各項屬性會回歸到一定較低的數值,前面升級增加和吃激素增加的效果消失。
7、根據2和6,強烈推薦不要刻意去練級,如果早早練到S1(即頂級),後面會打得比較不爽因為:(1)、會老是癱瘓!後期特技都需要較多MP,而練到S1後無法再升級,MP無法靠升級自然補滿,癱瘓後只能靠「蘇生劑」,但在TF里「蘇生劑」很有限;(2)、人物從10級升到新的1級時,各項屬性會回歸到一定較低的數值。
在TF里,要樹立一個觀念:殺敵是為了賺取SP值,為了學到新特技,而不是為了人物各項數值的增長。

(二)、TF2與TF1的不同處:
1、醫療術、自療術有加EXP和SP,但不多。
2、引進四方向攻擊系統(即正、側、背面攻擊效果不同)。
3、沒有最終絕招,同樣,也沒有了隱藏裝備。
4、隱藏寶物和普通寶物的定義發生變化:

TF1的普通寶物指在RPG模式或SLG模式下都能找到的物品(滑鼠點到上面發出幽藍的光就說明有寶物),而且是任何人都能撿的,TF1的隱藏寶物指只有在SLG模式下才能找到的物品,而且只有特殊人物才能去撿,TF1的隱藏寶物是一些隱藏裝備,用來學習最終技能;

TF2的普通寶物指在RPG模式或SLG模式下都能找到的物品(不僅滑鼠點到上面會發出幽藍的光,而且不用滑鼠點也會發出一閃一閃的白光,相當明顯),同樣是任何人都能撿的,TF2的隱藏寶物指只有在SLG模式下才能找到的物品,無需特殊人物去撿,TF2的隱藏寶物大多是各種激素和蘇生劑。

4、沒有兩百塊帝國。
5、練功關(即打過可以往回走再打的)變少。

(三)、另外的:
TF2打了1.0.2補丁開始畫面還是會顯示1.0.0,不過不要緊,有效果就行。

二、TF2的隱藏熱鍵:
S(即時存檔)、L(即時讀檔)、M(開小地圖,只有前兩個MISSION有效)、C+ESC(恢復單人耐力值2點,相當於「埋伏」功用)。

P.S:「S」和「L」如何使用?首先,當人物可以行動的時候,將滑鼠指向人物可以行走的格子中,按滑鼠右鍵,使地面上可行走的格子數完全消失,此時按「S」 鍵可隨時儲存,按「L」鍵可隨時讀取。

三、過關流程:
(根據這個過關流程:1、可以通關,呵呵;2、可學到惡魔的「隱型」和「恢復實體」、月神的「聽音」、魔術師的「操縱」;3、暗月不會暴走;4、鍾馗隊長在MISSION5出場時會有最終絕技「十星連誅」;5、可撿到隱藏寶物(普通寶物很簡單,不列了);6、具體每戰怎麼打沒寫,因為沒什麼難度。)

Mission1:無心的懺悔:
★渡船碼頭
回復錠Ⅱ(33,49)、免疫投葯Ⅱ(30,46)、強化激素(22,48)(25,55)、固化激素(26,42)
注意:一開始的RPG模式下,從渡船碼頭→礦坑入口→礦坑坑道A,在礦坑坑道A會發現一個人噴血著倒下來,到他身邊(20,40)調查會發現「死體采樣物」。

★礦坑入口
回復錠Ⅰ(37,53)(41,49)、回復錠Ⅱ(29,57)、念化激素(28,40)、輝化激素(24,42)
注意:本關勝利後先不要進入前面的礦坑坑道A,在礦坑入口與渡船碼頭來回走三次後會遇到控制僵屍的人,獲得索羅神的消息。

★礦坑坑道A
回復錠Ⅱ(22,42)、免疫投葯Ⅱ(31,39)、強化激素(18,34)、輝化激素(29,61)

★坑道左側A
蘇生劑(31,37)、活化激素(22,46)、輝化激素(22,38)
注意:戰斗後的那個場景(坑道左側B),死神到井蓋處引發劇情。

★礦坑坑道B
回復錠Ⅰ(37,57)、蘇生劑(19,51)、固化激素(20,36) 、念化激素(20,42)
注意:戰後選擇救人質,這是暗月不暴走的條件之一。

★坑道左側B(選救人質就可進入坑道左側B戰斗)
固化激素(19,49)、 念化激素(23,41)、 蘇生劑(28,50)
注意:如果開始拿到了「死體采樣物」,救完人質後可得到「祭司奇瓦的照片」。

★礦坑B2入口
蘇生劑(19,51)、輝化激素(16,46)
注意:(31,63)有個開關可解除橋上的毒氣;RPG模式下到(37,51)獲得另外半塊六角石板;RPG模式下到(21,35) 處引發保險絲劇情,回到礦坑坑道B (18,42)處取得保險絲。

★冷凍室B
回復錠Ⅱ(24,60)

★冷凍室A
蘇生劑(27,65) 活化激素(33,59) 強化激素(18,65)

★休息室
活化激素(22,42) 固化激素(20,50)

★會議室
注意:RPG模式下搜索到通行磁卡(30,54)和研究資料(34,52)。

★B2中央走道
蘇生劑(27,57)、強化激素(32,58)、念化激素(23,67)

★祭壇入口
強化激素(22,64)、輝化激素(34,52)
注意:戰後RPG模式下從(29,51)處進入石門。

★祭壇
蘇生劑(41,51)、強化激素(36,48)、固化激素(34,40)、活化激素(32,62)、輝化激素(23,55)
注意:如果當時選擇救人質,這里不會發生與奇瓦的戰斗。

Mission2:基因密碼:
★研究所外側
強化激素(18,60)、固化激素(19,55)、念化激素(17,53)、強化激素(20,58)(22,58)

★研究所1F
固化激素(37,75) 、蘇生劑(48,50)
注意:戰後RPG模式下從(34,56)處找到零件一。

★研究所B1
蘇生劑(42,60)、強化激素(37,47)、念化激素(30,54)

★研究所B2
蘇生劑(27,65)、活化激素(33,59)、固化激素(23,61)
注意:到左下電子儀器處調查,開啟電源。開啟電源後回到研究所1F,到四個門前(至上而下為A、B、C、D),從B入會從D出,再從A入,來到4F。

★研究所4F
固化激素(40,40)、念化激素(31,53)、強化激素(51,51)
注意:戰後RPG模式下從(28,44) 處找到零件四。出門回到研究所1F,從C入來到3F。

★研究所3F
輝化激素(18,62) 活化激素(42,60)
注意:戰後RPG模式下從(43,45) 處找到零件三。之後會有四個黃燈在亮,其閃的速度不一樣,從快至慢依次走過,然後從藍燈處來到2F。

★研究所2F
蘇生劑(34,58)、強化激素(21,61)、輝化激素(45,43)
注意:戰後RPG模式下從(45,43) 處找到依吉博士記事本,這是暗月不暴走的條件之一;戰後RPG模式下從(18,56) 處找到零件二,返回研究所B2,消滅完敵人後,在右上使用零件組合器將主研室磁卡零件組合,回研究所4F(46,48) 處調查進入主研究室;回研究所3F,在黃燈前停留可以恢復HP、MP、異常狀態。

★密室(合成主研究室磁卡後,到研究所2F (19,55)處調查,進入密室):
注意:打敗密室里的敵人可讓惡魔學會「隱形」和「恢復實體」。

★主研究室
蘇生劑(22,56)(27,59)(35,67)(46,60)、固化激素(40,60)、活化激素(37,57) 強(32.46)
注意:出來後遇到凱依,會有2個選擇,選擇2之後又會有2個選擇:選1可得2個固化激素;選2可得2個強化激素。

Mission3:機器與人性:
這關有很多RPG元素,較復雜,現將任務三的大致流程列出:從水路出入口→1F前廳(和亞當對話的時候,選擇第一項會在1F前廳發生戰斗,第二項則不會;拉桿)→1F中央廳(直接走到1F後廳可避免戰斗,想撿隱藏寶物就去觸動警戒線進行戰斗)→1F後廳(有強制戰斗,戰斗後拉桿)→1F中央廳(拉八個桿,順序見下,然後站到電梯上)→2F中央廳→囚牢(有強制戰斗)→資料管理室(調查電腦,然後有三分鍾通過電網(到達圖書館就算成功)時間,失敗後再調查又有五分鍾時間,失敗後再調查只剩最後的一分鍾時間,關閉電網的路程是資料管理室→囚牢→2F中央廳→圖書館,途中在資料管理室和2F中央廳有強制戰斗)→圖書館(有強制戰斗)→系統控管室(調查電腦,進入訓練關,連打五次(第四和第五小關較難),月神學會「聽音」並得到若干激素)→坐電梯上三樓,來到終端室(有強制戰斗)→1F中央廳→四個角落拆彈(拆彈過程中BOSS機器人會來打擾四次,拆彈方法見下)→全拆完和BOSS機器人再打一場過關。

★水路出入口
強化激素(43,77)、固化激素(25,73)

★1F前廳
強化激素(33,73) 活化激素(27,65)

★1F中央廳
蘇生劑(35,101)、強化激素(46,76)、念化激素(47,85)
注意:拉八個桿的順序:(57,63)→(53,63)→(68,78)→(56,64)→(67,79)→(52,64)→(67,75)→(68,74)。

★1F後廳
蘇生劑(35,53)、強化激素(47,65)、固化激素(44,62)

★2F中央廳
活化激素(24,70)、念化激素(36,52)、輝化激素(18,44)

★囚牢
蘇生劑(33,41)(54,60)、強化激素(18,56)、活化激素(37,77)、念化激素(36,76)

★資料管理室
輝化激素(6,46)、念化激素(17,33)

★圖書館
蘇生劑(31,35)、固化激素(18,38)

★系統控管室


★終端室


P.S:拆除核彈的方法:
拆除第一個核彈的方法:
+ 50 - 30 + 80 = 100
( + 40 ) ( - 30 )
( + 80 ) ( + 50 )
拆除第二個核彈的方法:
+ 90 - 40 - 40 + 90 = 100
( + 90 ) ( - 40 )
( - 40 ) ( + 70 )
( + 60 ) ( + 90 )
拆除第三個核彈的方法:
+ 30 + 30 + 30 - 50 + 60 = 100
( + 80 ) ( + 30 ) ( - 100)
( - 90 ) ( + 30 )
( + 60 ) ( + 30 ) ( - 50 )
拆除第四個核彈的方法:
+ 40 + 5 - 35 + 75 - 35 + 50 = 100
( - 85 ) ( - 50 ) ( + 75 )
( + 40 ) ( + 50 )
( + 5 ) ( - 35 ) ( - 35 )
( 0 ) ( - 95 )

Mission4:造物主的傑作:
★古墓入口
蘇生劑(20,30)、固化激素(34,52) 、輝化激素(16,50)

★南端機關室


★東南機關便道
蘇生劑(26,110)、活化激素(44,102)、輝化激素(33,89)
注意:戰後RPG模式下從(41,85)處找到石板碎片A。

★東端機關室
注意:踏板調查(34,58)。

★東北機關便道
強化激素(30,94)(46,94)、固化激素(32,86)(55,105)
注意:戰後RPG模式下從(41,83) 處找到石板碎片B。

★北端機關室
注意:踏板調查(18,60)

★西北機關便道
活化激素(32,106)(48,88)、念化激素(20,104)
注意:戰後RPG模式下從(40,84) 處找到石板碎片C。

★西端機關室
注意:魔法師啟動踏板後,大家陷入迷宮。迷宮的走法是:紅色前,黃色右,藍色左,綠色後,並且注意方向是按照游戲中人物面向的方向所定。以下是走法之一(從(24,62)面向光球開始):
月神:前,前,左,後,右,前,左,右,後。
戰奴:左,右,後,左,後,前,右,右。
死神:前,前,後,左,前,左,右,後,左。
走出迷宮後大家來到南端機關室,往回走,來到西南機關便道。

★西南機關便道
強化激素(38,80)(40,96)、念化激素(28,88)(32,86)
注意:戰後RPG模式下從(40,84) 處找到石板碎片D,拼成完整石板,回到北端機關室,完成拼圖游戲後,進入密室,打敗密室里的敵人可讓魔術師學會「操縱」,然後回到南端機關室,進入聖輝堂。

★聖輝堂

注意:戰後RPG模式下走到座位附近發現古墓有樓層。

★日廳
強化激素(23,71)(24,58)、固化激素(36,84)(49,81)
注意:戰後RPG模式下可去調查女神像。若前面完成暗月不暴走的兩個條件,這時不要去調查,不然得不到鍾馗隊長的「十星連誅」;若前面沒完成暗月不暴走的兩個條件,這時要去調查,不然暗月暴走後死亡。

★月廳

★星廳

★聖殿


Mission5:毀滅與重生:
★組織大廳
固化激素(37,45)(41,41)
注意:從組織大廳到接駁室之間有個射飛彈游戲,打不過就按ESC吧(前提是裝了補丁)。

★接駁室
強化激素(50,66)、念化激素(40,50)

★中央走道
活化激素(34,72)、念化激素(27,57)
注意:在Mission3最後一個問題選擇1(這個我們不需要回答),則此關和復制月神和復制魔術師戰斗;
在Mission3最後一個問題選擇2(哼 ! 沒理由要我們把性命交出來)則此關和約書亞戰斗。
中央走道左側是科技研發室(與復制惡魔戰斗)和資料室(科技研發室往前走,與復制戰奴戰斗);中央走道右側是毒氣控制室(往下走是毒氣室,往上走是模擬訓練室)。

★科技研發室
念化激素(37,51)、輝化激素(37,69)
注意:戰後RPG模式下從(27,67) 處找到鑰匙,用於開毒氣室。

★資料室
強化激素(29,49)(38,58)、固化激素(39,39)(49,47)

★模擬訓練室

★停機棚
活化激素(34,46)、念化激素(25,69)(39,63)

★機身倉庫下層
固化激素(42,92)(43,55)

★機身倉庫上層
固化激素(33,69)(43,83)

★操控室


四、暗月不會暴走的條件(過關流程里已有,再寫一遍讓大家看得清楚一些):
1、Mission1要選擇救人質。
2、Mission2要去看依吉博士的日記。
如果未達成前面兩個條件,在Mission4里要去調查女神像,否則暗月暴走後死亡。
注意:這點不適合簡體版,簡體版中無論怎樣暗月都不會死,是BUG……

五、鍾馗隊長在MISSION5出場時有 「十星連誅」的條件:
網上盛傳的是三個條件:
1、Mission1要選擇救人質。
2、Mission2要去看依吉博士的日記。
3、Mission4不要去調查女神像。
但我覺得還有兩個,因為我經過試驗,只完成這三個是不可能學會的。
4、Mission1一開始的RPG模式下,從渡船碼頭→礦坑入口→礦坑坑道A,在礦坑坑道A會發現一個人噴血著倒下來,到他身邊(20,40)調查會發現「死體采樣物」,之後在救完人質後得到「祭司奇瓦的照片」。
5、Mission1在「礦坑入口」處勝利後,先不要進入前面的礦坑坑道A,在礦坑入口與渡船碼頭來回走三次後會遇到控制僵屍的人,獲得索羅神的消息。
注意:不管是三個條件還是五個條件,簡體版中有BUG,不論如何打不出「十星連誅」。

六、人物技能學習:
總的來說,TF2的特技沒有TF1猛了,TF2里沒有了效果驚人的最終特技,而碎櫻、暗力念殺、鎮魂舞這三個一擊必殺技被放到了最後學。
(一)、魔術師:學習能量之劍系(能量之劍——烈光投槍——凶靈惡魂——暗力念殺),烈光投槍打機械強,凶靈惡魂打生物體強,暗力念殺對生物體(對BOSS無效)有一定程度的一擊必殺幾率。
魔術師的攻擊能力不錯,但要注意保護,不要沖到前面,能量之劍、烈光投槍、凶靈惡魂、暗力念殺這些都是可以遠距離攻擊的。

(二)、戰奴:學習增程彈系(增程彈——燃燒彈——穿甲彈——化學彈——微型導彈),燃燒彈打生物體強,穿甲彈打機械強,化學彈攻擊面廣且有附加效果,微導彈打什麼都又不錯的效果。
增程彈系相比較曳光彈系已經好很多了,但威力還是有限,而且戰奴又太容易癱瘓,唉……

(三)、月神:只有一條線……
牢記月神的最重要的技能是全回復2,還有聽音在MISSION5很重要。

(四)、力士:學習崩拳系(崩拳——旋英鐵騎——虎撐拳——羅漢雙沖——創龍趹——蒼龍震)。
只有蒼龍震猛,其它的……和威猛的名字實在不符,而且要學會蒼龍震需要很多的SP……總之,力士在TF2中也不是很強。

(五)、惡魔:學習狙擊系(狙擊——二次攻擊——淬毒虐殺——爆蝕蠱)。
這條線從狙擊開始已經很強了,再加上惡魔額外學會的「隱形」,天啊,太猛了!

(六)、死神:學習無雙斬破這條線(無雙斬破——聖光斬破——暗影斬破——虛空斬破)。
隊長不是浪得虛名的,從最初特技浮碎月破就開始強了。

(七)、暗月:兩條線都很猛,殘月系是近身攻擊,而S.SLASH系是三格攻擊,自己選擇吧。
暗月特技之所以猛,有兩個原因:一是攻擊力強,二是命中率高(她是隊中命中率最高的)。

㈥ 《基因密碼》免費在線觀看完整版高清,求百度網盤資源

《基因密碼》網路網盤高清資源免費在線觀看:
鏈接:https://pan..com/s/1sOoJcflfLM8tu5wCfcq8Mg

?pwd=c6px 提取碼:c6px
《基因密碼 The Gene Code》
編劇: BBC4
主演: Dr Adam Rutherford
類型: 紀錄片
製片國家/地區: 英國
語言: 英語
集數: 2
片長: 60 分鍾
1. The Book of Life
第一集 生命之書
簡介:
基因,地球上一切具細胞結構的生命的共同點和差異點。整部地球生命史被篆刻在每一種生物的DNA中,生命之書由DNA密碼書寫的基因構成。基因造就了我們,我們也塑造了基因,基因保存著我們的過去,也預示著我們的將來。漫漫進化之路上,基因的千變萬化讓地球生命得以多姿多彩。基因的四倍化使脊椎動物登上進化舞台,主宰了如今的生物世界,減數分裂讓我們長得像父母,又不同於父母。基因讓我們失去了一些,同時又得到了更多。
2. Unlocking the Code
第二集 破解密碼
簡介:
繼上一集內容,我們對DNA的工作方式,有了基本的了解:基因,遺傳的基本單位,控制生命某一特徵的特定DNA片段區域,其分子中的鹼基A T C G憑借千變萬化的組合,編碼著總共20種氨基酸,氨基酸以特定的排列組合又構成無數種蛋白質。。。。由簡入繁,生命之真諦啊~~。自人類基因組計劃完成的10年來,我們對自身有了更深入的了解,好多事情是基因惹得禍啊,大家一定要去做孕前與產前篩查,優生優育是國策。

㈦ 星際戰甲中的獪犽基因密碼怎麼獲得

到遺跡去找野生的獪犽,不是獪犽馴獸師召喚出來的(打獪犽馴獸師有幾率掉獪犽孵化器模塊)。接著再用掃描儀掃描野生獪犽,有幾率獲得獪犽基因密碼,不是百分百得到(註:用瑟瑪里斯的掃描儀掃描有幾率獲得兩個基因密碼)

㈧ 星際戰甲好運mod怎麼得

我們可以在星際戰甲的游戲官網下載model,就可以得到。

warframe中好運貓的獲得方法是在獫猊孵化器升級飛船裡面的孵化器中孵化貓。玩家孵化貓時,有一定的幾率可以孵化出好運貓。孵化貓需要的材料是10個繪獠遺傳基因密碼和1個孵化器能量核心。

在星際戰甲這款游戲中,好運貓的獲得方法是在獫獠孵化器升級飛船裡面的孵化器中孵化貓。玩家孵化貓時,有一定的幾率可以孵化出好運貓。孵化貓需要的材料是10個繪獗遺傳基因密碼和1個孵化器能量核心。

基本內容:

星際戰甲是Digital Extremes研發的一款科幻題材的第三人稱射擊網游,於2015年9月25日在中國公測發行。游戲採用以戰甲代替職業的設定,玩家選擇不同的戰甲,每個戰甲的攻擊方式和技能都不同。

游戲背景:

距今幾千年後的宇宙,一種神秘的病毒忽然間席捲了整個地球。倖存的人類發現,病毒已經將大部分人變為怪物。走投無路的人類設法離開地球並征服了太陽系,他們製造了一種半機械半AI的奧羅金來幫助僅存的人類維護統治。

㈨ 有關DNA!!

DNADNA(為英文Deoxyribonucleic acid的縮寫),又稱脫氧核糖核酸,是染色體的主要化學成分,同時也是基因組成的,有時被稱為「遺傳微粒」。DNA是一種分子,可組成遺傳指令,以引導生物發育與生命機能運作。主要功能是長期性的資訊儲存,可比喻為「藍圖」或「食譜」。其中包含的指令,是建構細胞內其他的化合物,如蛋白質與RNA所需。帶有遺傳訊息的DNA片段稱為基因,其他的DNA序列,有些直接以自身構造發揮作用,有些則參與調控遺傳訊息的表現。
單體脫氧核糖核酸聚合而成的聚合體——脫氧核糖核酸鏈,也被稱為DNA。在繁殖過程中,父代把它們自己DNA的一部分(通常一半,即DNA雙鏈中的一條)復制傳遞到子代中,從而完成性狀的傳播。因此,化學物質DNA會被稱為「遺傳微粒」。原核細胞的擬核是一個長DNA分子。真核細胞核中有不止一個染色體,每條染色體上含有一個或兩個DNA。不過它們一般都比原核細胞中的DNA分子大而且和蛋白質結合在一起。DNA分子的功能是貯存決定物種性狀的幾乎所有蛋白質和RNA分子的全部遺傳信息;編碼和設計生物有機體在一定的時空中有序地轉錄基因和表達蛋白完成定向發育的所有程序;初步確定了生物獨有的性狀和個性以及和環境相互作用時所有的應激反應.除染色體DNA外,有極少量結構不同的DNA存在於真核細胞的線粒體和葉綠體中。DNA病毒的遺傳物質也是DNA,極少數為RNA.
DNA是一種長鏈聚合物,組成單位稱為核苷酸,而糖類與磷酸分子藉由酯鍵相連,組成其長鏈骨架。每個糖分子都與四種鹼基里的其中一種相接,這些鹼基沿著DNA長鏈所排列而成的序列,可組成遺傳密碼,是蛋白質氨基酸序列合成的依據。讀取密碼的過程稱為轉錄,是根據DNA序列復制出一段稱為RNA的核酸分子。多數RNA帶有合成蛋白質的訊息,另有一些本身就擁有特殊功能,例如rRNA、snRNA與siRNA。
四鏈體DNA
Sundpuist和Klug在模擬1種原生動物棘毛蟲的端粒DNA時,人工合成了1段DNA序列,發現在一定條件下模擬的富G單鏈DNA可形成四鏈體DNA結構。由此推測染色體端粒尾的單鏈之間也形成了四鏈體。Kang等人分別用實驗證實在晶體和溶液中,富G DNA也能夠形成四鏈體DNA結構。
四鏈體DNA的基本結構單位是G-四聯體,即在四聯體的中心有1個由4個帶負電荷的羧基氧原子圍成的「口袋」通過G-四聯體的堆積可以形成分子內或分子間的右手螺旋,與DNA雙螺旋結構比較,G-四聯體螺旋有2個顯著的特點:1、它的穩定性決定於口袋內所結合的陽離子種類,已知k離子的結合使四聯體螺旋最穩定;2、它的熱力學和動力學性質都很穩定。
就目前對一些生物的DNA序列分析得知,富鳥嘌呤的DNA序列多見於一些在功能上及進化上都相當保守的基因組區域,許多研究表明,富鳥嘌呤DNA鏈所形成的G-DNA可能是作為分子之間相互識別的元件之一,在生物體細胞中起著一些特殊作用
[編輯本段]【DNA的復制】
DNA是遺傳信息的載體,故親代DNA必須以自身分子為模板准確的復製成兩個拷貝,並分配到兩個子細胞中去,完成其遺傳信息載體的使命。而DNA的雙鏈結構對於維持這類遺傳物質的穩定性和復制的准確性都是極為重要的。
(一)DNA的半保留復制
Waston和Click在提出DNA雙螺旋結構模型時曾就DNA復制過程進行過研究,發現DNA在復制過程中鹼基間的氫鍵首先斷裂(通過解旋酶),雙螺旋結構解旋分開,每條鏈分別作模板合成新鏈。由於每個子代DNA的一條鏈來自親代,另一條則是新合成的,故稱之為半保留式復制(semiconservative replication)。
(二)DNA復制過程
1.DNA雙螺旋的解旋
(1)單鏈DNA結合蛋白(single—stranded DNA binding protein, ssbDNA蛋白)
(2)DNA解鏈酶(DNA helicase)
(3)DNA解鏈
2.岡崎片段與半不連續復制
3.復制的引發和終止
(三)端粒和端粒酶
1941年美籍印度人麥克林托克(Mc Clintock)就提出了端粒(telomere)的假說,認為染色體末端必然存在一種特殊結構——端粒。現在已知染色體端粒的作用至少有二:① 保護染色體末端免受損傷,使染色體保持穩定;② 與核纖層相連,使染色體得以定位。
[編輯本段]【DNA的理化性質】
DNA是大分子高分子聚合物,DNA溶液為高分子溶液,具有很高的粘度。DNA對紫外線有吸收作用,當核酸變性時,吸光值升高;當變性核酸可復性時,吸光值又會恢復到原來水平。溫度、有機溶劑、酸鹼度、尿素、醯胺等試劑都可以引起DNA分子變性,即使得DNA雙鍵間的氫鍵斷裂,雙螺旋結構解開。
DNA(deoxyribonucleic acid)指脫氧核糖核酸(染色體和基因的組成部分) 脫氧核苷酸的高聚物,是染色體的主要成分。遺傳信息的絕大部分貯存在DNA分子中。
[編輯本段]【DNA的酶催化活性】
20世紀90年代,Cuenoud等發現DNA也有酶催化活性,他們根據共有序列設計並合成了由47個核苷酸組成的單鏈DNA——E47,它可以催化兩個底物DNA片段之間的連接。DNA的雙功能性對「RNA世界」的進化觀點提出了挑戰。
[編輯本段]【分布和功能】
原核細胞的染色體是一個長DNA分子。真核細胞核中有不止一個染色體,每個染色體也只含一個DNA分子。不過它們一般都比原核細胞中的DNA分子大而且和蛋白質結合在一起。DNA分子的功能是貯存決定物種的所有蛋白質和RNA結構的全部遺傳信息;策劃生物有次序地合成細胞和組織組分的時間和空間;確定生物生命周期自始至終的活性和確定生物的個性。除染色體DNA外,有極少量結構不同的DNA存在於真核細胞的線粒體和葉綠體中。DNA病毒的遺傳物質也是DNA。
[編輯本段]【DNA的發現】
自從孟德爾的遺傳定律被重新發現以後,人們又提出了一個問題:遺傳因子是不是一種物質實體?為了解決基因是什麼的問題,人們開始了對核酸和蛋白質的研究。

遺傳學創始人孟德爾早在1868年,人們就已經發現了核酸。在德國化學家霍佩·賽勒的實驗室里,有一個瑞士籍的研究生名叫米歇爾(1844--1895),他對實驗室附近的一家醫院扔出的帶膿血的綳帶很感興趣,因為他知道膿血是那些為了保衛人體健康,與病菌「作戰」而戰死的白細胞和被殺死的人體細胞的「遺體」。於是他細心地把綳帶上的膿血收集起來,並用胃蛋白酶進行分解,結果發現細胞遺體的大部分被分解了,但對細胞核不起作用。他進一步對細胞核內物質進行分析,發現細胞核中含有一種富含磷和氮的物質。霍佩·賽勒用酵母做實驗,證明米歇爾對細胞核內物質的發現是正確的。於是他便給這種從細胞核中分離出來的物質取名為 「核素」,後來人們發現它呈酸性,因此改叫「核酸」。從此人們對核酸進行了一系列卓有成效的研究。
20世紀初,德國科賽爾(1853--1927)和他的兩個學生瓊斯(1865--1935)和列文(1869--1940)的研究,弄清了核酸的基本化學結構,認為它是由許多核苷酸組成的大分子。核苷酸是由鹼基、核糖和磷酸構成的。其中鹼基有4種(腺瞟吟、鳥嘌吟、胸腺嘧啶和胞嘧啶),核糖有兩種(核糖、脫氧核糖),因此把核酸分為核糖核酸(RNA)和脫氧核糖核酸(DNA)。
列文急於發表他的研究成果,錯誤地認為4種鹼基在核酸中的量是相等的,從而推導出核酸的基本結構是由4個含不同鹼基的核苷酸連接成的四核苷酸,以此為基礎聚合成核酸,提出了"四核苷酸假說"。這個錯誤的假說,對認識復雜的核酸結構起了相當大的阻礙作用,也在一定程度上影響了人們對核酸功能的認識。人們認為,雖然核酸存在於重要的結構--細胞核中,但它的結構太簡單,很難設想它能在遺傳過程中起什麼作用。

美國遺傳學家摩爾根蛋白質的發現比核酸早30年,發展迅速。進入20世紀時,組成蛋白質的20種氨基酸中已有12種被發現,到1940年則全部被發現。
1902年,德國化學家費歇爾提出氨基酸之間以肽鏈相連接而形成蛋白質的理論,1917年他合成了由15個甘氨酸和3個亮氨酸組成的18個肽的長鏈。於是,有的科學家設想,很可能是蛋白質在遺傳中起主要作用。如果核酸參與遺傳作用,也必然是與蛋白質連在一起的核蛋白在起作用。因此,那時生物界普遍傾向於認為蛋白質是遺傳信息的載體。
1928年,美國科學家格里菲斯(1877--1941)用一種有莢膜、毒性強的和一種無莢膜、毒性弱的肺炎雙球菌對老鼠做實驗。他把有莢病菌用高溫殺死後與無莢的活病菌一起注人老鼠體內,結果他發現老鼠很快發病死亡,同時他從老鼠的血液中分離出了活的有莢病菌。這說明無莢菌竟從死的有莢菌中獲得了什麼物質,使無莢菌轉化為有莢菌。這種假設是否正確呢?格里菲斯又在試管中做實驗,發現把死了的有美菌與活的無莢菌同時放在試管中培養,無莢菌全部變成了有莢菌,並發現使無莢菌長出蛋白質莢的就是已死的有莢菌殼中遺留的核酸(因為在加熱中,莢中的核酸並沒有被破壞)。格里菲斯稱該核酸為"轉化因子"。
1944年,美國細菌學家艾弗里(1877--1955)從有美菌中分離得到活性的「轉化因子」,並對這種物質做了檢驗蛋白質是否存在的試驗,結果為陰性,並證明「轉化因子」是DNA。但這個發現沒有得到廣泛的承認,人們懷疑當時的技術不能除凈蛋白質,殘留的蛋白質起到轉化的作用。
美籍德國科學家德爾布呂克(1906--1981)的噬菌體小組對艾弗里的發現堅信不移。因為他們在電子顯微鏡下觀察到了噬菌體的形態和進入大腸桿菌的生長過程。噬菌體是以細菌細胞為寄主的一種病毒,個體微小,只有用電子顯微鏡才能看到它。它像一個小蝌蚪,外部是由蛋白質組成的頭膜和尾鞘,頭的內部含有DNA,尾鞘上有尾絲、基片和小鉤。當噬菌體侵染大腸桿菌時,先把尾部末端扎在細菌的細胞膜上,然後將它體內的DNA全部注人到細菌細胞中去,蛋白質空殼仍留在細菌細胞外面,再沒有起什麼作用了。進入細菌細胞後的噬菌體DNA,就利用細菌內的物質迅速合成噬菌體的DNA和蛋白質,從而復制出許多與原噬菌體大小形狀一模一樣的新噬菌體,直到細菌被徹底解體,這些噬菌體才離開死了的細菌,再去侵染其他的細菌。
1952年,噬菌體小組主要成員赫爾希(1908一)和他的學生蔡斯用先進的同位素標記技術,做噬菌體侵染大腸桿菌的實驗。他把大腸桿菌T2噬菌體的核酸標記上32P,蛋白質外殼標記上35S。先用標記了的T2噬菌體感染大腸桿菌,然後加以分離,結果噬菌體將帶35S標記的空殼留在大腸桿菌外面,只有噬菌體內部帶有32P標記的核酸全部注人大腸桿菌,並在大腸桿菌內成功地進行噬菌體的繁殖。這個實驗證明DNA有傳遞遺傳信息的功能,而蛋白質則是由 DNA的指令合成的。這一結果立即為學術界所接受。
幾乎與此同時,奧地利生物化學家查加夫(1905--)對核酸中的4種鹼基的含量的重新測定取得了成果。在艾弗里工作的影響下,他認為如果不同的生物種是由於DNA的不同,則DNA的結構必定十分復雜,否則難以適應生物界的多樣性。因此,他對列文的"四核苷酸假說"產生了懷疑。在1948- 1952年4年時間內,他利用了比列文時代更精確的紙層析法分離4種鹼基,用紫外線吸收光譜做定量分析,經過多次反復實驗,終於得出了不同於列文的結果。實驗結果表明,在DNA大分子中嘌吟和嘧啶的總分子數量相等,其中腺嘌吟A與胸腺嘧啶T數量相等,鳥嘌吟G與胞嘧啶C數量相等。說明DNA分子中的鹼基A 與T、G與C是配對存在的,從而否定了"四核苷酸假說",並為探索DNA分子結構提供了重要的線索和依據。
1953年4月25日,英國的《自然》雜志刊登了美國的沃森和英國的克里克在英國劍橋大學合作的研究成果:DNA雙螺旋結構的分子模型,這一成果後來被譽為20世紀以來生物學方面最偉大的發現,標志著分子生物學的誕生。
沃森(1928一)在中學時代是一個極其聰明的孩子,15歲時便進入芝加哥大學學習。當時,由於一個允許較早人學的實驗性教育計劃,使沃森有機會從各個方面完整地攻讀生物科學課程。在大學期間,沃森在遺傳學方面雖然很少有正規的訓練,但自從閱讀了薛定愕的《生命是什麼?--活細胞的物理面貌》一書,促使他去"發現基因的秘密"。他善於集思廣益,博取眾長,善於用他人的思想來充實自己。只要有便利的條件,不必強迫自己學習整個新領域,也能得到所需要的知識。沃森22歲取得博士學位,然後被送往歐洲攻讀博士後研究員。為了完全搞清楚一個病毒基因的化學結構,他到丹麥哥本哈根實驗室學習化學。有一次他與導師一起到義大利那不勒斯參加一次生物大分子會議,有機會聽英國物理生物學家威爾金斯(1916--)的演講,看到了威爾金斯的DNAX射線衍射照片。從此,尋找解開DNA結構的鑰匙的念頭在沃森的頭腦中索回。什麼地方可以學習分析X射線衍射圖呢?於是他又到英國劍橋大學卡文迪什實驗室學習,在此期間沃森認識了克里克。
克里克(1916一2004)上中學時對科學充滿熱情,1937年畢業於倫敦大學。1946年,他閱讀了《生命是什麼?-活細胞的物理面貌》一書,決心把物理學知識用於生物學的研究,從此對生物學產生了興趣。1947年他重新開始了研究生的學習,1949年他同佩魯茲一起使用X射線技術研究蛋白質分子結構,於是在此與沃森相遇了。當時克里克比沃森大12歲,還沒有取得博士學位。但他們談得很投機,沃森感到在這里居然能找到一位懂得DNA比蛋白質更重要的人,真是三生有幸。同時沃森感到在他所接觸的人當中,克里克是最聰明的一個。他們每天交談至少幾個小時,討論學術問題。兩個人互相補充,互相批評以及相互激發出對方的靈感。他們認為解決DNA分子結構是打開遺傳之謎的關鍵。只有藉助於精確的X射線衍射資料,才能更快地弄清DNA的結構。為了搞到DNAX射線衍射資料,克里克請威爾金斯到劍橋來度周末。在交談中威爾金斯接受了DNA結構是螺旋型的觀點,還談到他的合作者富蘭克林(1920一1958,女)以及實驗室的科學家們,也在苦苦思索著DNA結構模型的問題。從1951年11月至1953年4月的18個月中,沃森、克里克同威爾金斯、富蘭克林之間有過幾次重要的學術交往。
1951年11月,沃森聽了富蘭克林關於DNA結構的較詳細的報告後,深受啟發,具有一定晶體結構分析知識的沃森和克里克認識到,要想很快建立 DNA結構模型,只能利用別人的分析數據。他們很快就提出了一個三股螺旋的DNA結構的設想。1951年底,他們請威爾金斯和富蘭克林來討論這個模型時,富蘭克林指出他們把DNA的含水量少算了一半,於是第一次設立的模型宣告失敗。
有一天,沃森又到國王學院威爾金斯實驗室,威爾金斯拿出一張富蘭克林最近拍制的「B型」DNA的X射線衍射的照片。沃森一看照片,立刻興奮起來、心跳也加快了,因為這種圖像比以前得到的「A型」簡單得多,只要稍稍看一下「B型」的X射線衍射照片,再經簡單計算,就能確定DNA分子內多核苷酸鏈的數目了。
克里克請數學家幫助計算,結果表明源吟有吸引嘧啶的趨勢。他們根據這一結果和從查加夫處得到的核酸的兩個嘌吟和兩個嘧啶兩兩相等的結果,形成了鹼基配對的概念。
他們苦苦地思索4種鹼基的排列順序,一次又一次地在紙上畫鹼基結構式,擺弄模型,一次次地提出假設,又一次次地推翻自己的假設。

沃森(左)和克里克有一次,沃森又在按著自己的設想擺弄模型,他把鹼基移來移去尋找各種配對的可能性。突然,他發現由兩個氫鍵連接的腺膘吟一胸腺嘧啶對竟然和由3個氫鍵連接的鳥嘌吟一胞嘧啶對有著相同的形狀,於是精神為之大振。因為嘌吟的數目為什麼和嘧啶數目完全相同這個謎就要被解開了。查加夫規律也就一下子成了 DNA雙螺旋結構的必然結果。因此,一條鏈如何作為模板合成另一條互補鹼基順序的鏈也就不難想像了。那麼,兩條鏈的骨架一定是方向相反的。
經過沃森和克里克緊張連續的工作,很快就完成了DNA金屬模型的組裝。從這模型中看到,DNA由兩條核苷酸鏈組成,它們沿著中心軸以相反方向相互纏繞在一起,很像一座螺旋形的樓梯,兩側扶手是兩條多核苷酸鏈的糖一磷基因交替結合的骨架,而踏板就是鹼基對。由於缺乏准確的X射線資料,他們還不敢斷定模型是完全正確的。

威爾金斯
富蘭克林下一步的科學方法就是把根據這個模型預測出的衍射圖與X射線的實驗數據作一番認真的比較。他們又一次打電話請來了威爾金斯。不到兩天工夫,威爾金斯和富蘭克林就用X射線數據分析證實了雙螺旋結構模型是正確的,並寫了兩篇實驗報告同時發表在英國《自然》雜志上。1962年,沃森、克里克和威爾金斯獲得了諾貝爾醫學和生理學獎,而富蘭克林因患癌症於1958年病逝而未被授予該獎。
20世紀30年代後期,瑞典的科學家們就證明DNA是不對稱的。第二次世界大戰後,用電子顯微鏡測定出DNA分子的直徑約為2nm。
DNA雙螺旋結構被發現後,極大地震動了學術界,啟發了人們的思想。從此,人們立即以遺傳學為中心開展了大量的分子生物學的研究。首先是圍繞著4 種鹼基怎樣排列組合進行編碼才能表達出20種氨基酸為中心開展實驗研究。1967年,遺傳密碼全部被破解,基因從而在DNA分子水平上得到新的概念。它表明:基因實際上就是DNA大分子中的一個片段,是控制生物性狀的遺傳物質的功能單位和結構單位。在這個單位片段上的許多核苷酸不是任意排列的,而是以有含意的密碼順序排列的。一定結構的DNA,可以控制合成相應結構的蛋白質。蛋白質是組成生物體的重要成分,生物體的性狀主要是通過蛋白質來體現的。因此,基因對性狀的控制是通過DNA控制蛋白質的合成來實現的。在此基礎上相繼產生了基因工程、酶工程、發酵工程、蛋白質工程等,這些生物技術的發展必將使人們利用生物規律造福於人類。現代生物學的發展,愈來愈顯示出它將要上升為帶頭學科的趨勢。
[編輯本段]【DNA重組技術的發展】
20世紀50年代,DNA雙螺旋結構被闡明,揭開了生命科學的新篇章,開創了科學技術的新時代。隨後,遺傳的分子機理――DNA復制、遺傳密碼、遺傳信息傳遞的中心法則、作為遺傳的基本單位和細胞工程藍圖的基因以及基因表達的調控相繼被認識。至此,人們已完全認識到掌握所有生物命運的東西就是DNA和它所包含的基因,生物的進化過程和生命過程的不同,就是因為DNA和基因運作軌跡不同所致。
知道DNA的重大作用和價值後,生命科學家首先想到能否在某些與人類利益密切相關的方面打破自然遺傳的鐵律,讓患病者的基因改邪歸正以達治病目的,把不同來源的基因片段進行「嫁接」以產生新品種和新品質……於是,一個充滿了誘惑力的科學幻想奇跡般地成為現實。這是發生在20世紀70年代初的事情。
實現這一科學奇跡的科技手段就是DNA重組技術。1972年,美國科學家保羅?伯格首次成功地重組了世界上第一批DNA分子,標志著DNA重組技術――基因工程作為現代生物工程的基礎,成為現代生物技術和生命科學的基礎與核心。
DNA重組技術的具體內容就是採用人工手段將不同來源的含某種特定基因的DNA片段進行重組,以達到改變生物基因類型和獲得特定基因產物的目的的一種高科學技術。
到了20世紀70年代中後期,由於出現了工程菌以及實現DNA重組和後處理都有工程化的性質,基因工程或遺傳工程作為DNA重組技術的代名詞被廣泛使用。現在,基因工程還包括基因組的改造、核酸序列分析、分子進化分析、分子免疫學、基因克隆、基因診斷和基因治療等內容。可以說,DNA重組技術創立近 30多年來所獲得的豐碩成果已經把人們帶進了一個不可思議的夢幻般的科學世界,使人類獲得了打開生命奧秘和防病治病「魔盒」的金鑰匙。
目前,DNA重組技術已經取得的成果是多方面的。到20世紀末,DNA重組技術最大的應用領域在醫葯方面,包括活性多肽、蛋白質和疫苗的生產,疾病發生機理、診斷和治療,新基因的分離以及環境監測與凈化。
許多活性多肽和蛋白質都具有治療和預防疾病的作用,它們都是從相應的基因中產生的。但是由於在組織細胞內產量極微,所以採用常規方法很難獲得足夠量供臨床應用。
基因工程則突破了這一局限性,能夠大量生產這類多肽和蛋白質,迄今已成功地生產出治療糖尿病和精神分裂症的胰島素,對血癌和某些實體腫瘤有療效的抗病毒劑――干擾素,治療侏儒症的人體生長激素,治療肢端肥大症和急性胰腺炎的生長激素釋放抑制因子等100多種產品。
基因工程還可將有關抗原的DNA導入活的微生物,這種微生物在受免疫應激後的宿主體內生長可產生弱毒活疫苗,具有抗原刺激劑量大、且持續時間長等優點。目前正在研製的基因工程疫苗就有數十種之多,在對付細菌方面有針對麻風桿菌、百日咳桿菌、淋球菌、腦膜炎雙球菌等的疫苗;在對付病毒方面有針對甲型肝炎、乙型肝炎、巨細胞病毒、單純皰疹、流感、人體免疫缺陷病毒等的疫苗……。我國乙肝病毒攜帶者和乙肝患者多達一二億,這一情況更促使了我國科學家自行成功研製出乙肝疫苗,取得了巨大的社會效益和經濟效益。
抗體是人體免疫系統防病抗病的主要武器之一,20世紀70年代創立的單克隆抗體技術在防病抗病方面雖然發揮了重要作用,但由於人源性單抗很難獲得,使得單抗在臨床上的應用受到限制。為解決此問題,近年來科學家採用DNA重組技術已獲得了人源性抗體,這種抗體既可保證它與抗原結合的專一性和親合力,又能保證正常功能的發揮。目前,已有多種這樣的抗體進行了臨床試驗,如抗HER-2人源化單抗治療乳腺癌已進入Ⅲ期試驗,抗IGE人源化單抗治療哮喘病已進入Ⅱ期試驗。
抗生素在治療疾病上起到了重要作用,隨著抗生素數量的增加,用傳統方法發現新抗生素的幾率越來越低。為了獲取更多的新型抗生素,採用DNA重組技術已成為重要手段之一。目前人們已獲得數十種基因工程「雜合」的抗生素,為臨床應用開辟了新的治療途徑。
值得指出的是,以上所述基因工程多肽、蛋白質、疫苗、抗生素等防治葯物不僅在有效控制疾病,而且在避免毒副作用方面也往往優於以傳統方法生產的同類葯品,因而更受人們青睞。
人類疾病都直接或間接與基因相關,在基因水平上對疾病進行診斷和治療,則既可達到病因診斷的准確性和原始性,又可使診斷和治療工作達到特異性強、靈敏度高、簡便快速的目的。於基因水平進行診斷和治療在專業上稱為基因診斷和基因治療。目前基因診斷作為第四代臨床診斷技術已被廣泛應用於對遺傳病、腫瘤、心腦血管疾病、病毒細菌寄生蟲病和職業病等的診斷;而基因治療的目標則是通過DNA重組技術創建具有特定功能的基因重組體,以補償失去功能的基因的作用,或是增加某種功能以利對異常細胞進行矯正或消滅。
在理論上,基因治療是治本治癒而無任何毒副作用的療法。不過,盡管至今國際上已有100多個基因治療方案正處於臨床試驗階段,但基因治療在理論和技術上的一些難題仍使這種治療方法離大規模應用還有一段很長的距離。不論是確定基因病因還是實施基因診斷、基因治療、研究疾病發生機理,關鍵的先決條件是要了解特定疾病的相關基因。隨著「人類基因組計劃」的臨近完成,科學家們對人體全部基因將會獲得全面的了解,這就為運用基因重組技術造逼於人類健康事業創造了條件。
不過,雖然基因技術向人類展示了它奇妙的「魔術師」般的魅力,但也有大量的科學家對這種技術的發展予以人類倫理和生態演化的自然法則的沖擊表示出極大的擔憂。從理論上來講,這種技術發展的一個極致就是使人類擁有了創造任何生命形態或從未有過的生物的能力。人們能夠想像這將是怎樣的結果嗎?
科學家在DNA中發現除基因密碼之外的新密碼
據台灣媒體報道,美國與以色列科學家相信,他們已在DNA(去氧核醣核酸)之中找到除了基因密碼之外的第二種密碼。新發現的密碼負責決定核體—亦即DNA所環繞的微型蛋白質線軸—之位置。這些線軸同時保護與控制通往DNA本身的途徑。
這項發現若獲得證實,可能開啟有關控制基因更高位階的機制新知。譬如,每一種人體細胞得以激活其所需基因,卻又無法觸及其它種類細胞所使用的基因等既關鍵又神秘的過程。
以色列魏茲曼研究院的塞格爾與美國西北大學的威頓及其同僚,在這一期「自然」科學期刊中,撰文描述這種DNA新密碼。
每一個人體細胞里都有約三千萬個核體。之所以需要這么多的核體,是因為DNA線包覆每一個核體僅一.六五次,每個DNA螺旋就包含一百四十七個單位,而且單一染色體里的DNA分子在長度上可能就有高達二億二千五百萬個單位。
生物學家多年來一直懷疑,DNA上的某些位置,特別是DNA最容易彎曲的那些位置,可能比其它位置更有利於核體的存在,但整體模式並不顯而易見。如今,塞格爾與威頓博士分析了酵母菌基因內約二百個位置的序列,這些都是既知核體糾結在一起的地方,兩人發現其中確實隱含一個模式存在。
透過了解此一模式,他們成功預測其它有機體大約五成核體的位置。這個模式乃是能讓DNA更容易彎曲,以及緊密包復核體的兩種序列結合而成。但在此一模式中,每一個核體糾結的位置僅需若干序列出現即可,因此並不明顯。正由於其形成條件鬆散,因此並不與基因密碼沖突。

熱點內容
mc新地圖密碼是什麼 發布:2025-08-16 12:46:25 瀏覽:672
sql聯表查詢連接方式 發布:2025-08-16 12:45:45 瀏覽:801
android顯示秒 發布:2025-08-16 12:26:47 瀏覽:741
安卓手機微信文字怎麼隔行 發布:2025-08-16 12:20:22 瀏覽:930
linux線程機制 發布:2025-08-16 12:20:19 瀏覽:140
ros演算法 發布:2025-08-16 12:18:51 瀏覽:786
pythonfind函數 發布:2025-08-16 12:08:54 瀏覽:60
iphone5s怎麼上傳視頻 發布:2025-08-16 12:06:49 瀏覽:854
如何在密鑰看密碼 發布:2025-08-16 12:00:17 瀏覽:796
c語言倒金字塔編程 發布:2025-08-16 11:59:25 瀏覽:6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