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級訪問博客
『壹』 給介紹一下「矢野浩二」!!謝謝!
【原名】矢野浩司
【藝名】矢野浩二
【羅馬音】YANO KOJI
【生日】1974年1月21日
【星座】水瓶座
【血型】O型
【出生地】日本大阪
【身高】175cm
【體重】60kg
【鞋碼】26.5cm
【語言】日文,中文,英文
【家庭成員】父親;三個姐姐
【愛好】看電影,爬山,攝影,跑步,武術
【喜歡的運動】騎馬,棒球,拳擊,籃球
【喜歡的電影】霸王別姬(中國);愛情麻辣燙(中國);暖(中國);
天堂電影院(義大利);人證(日本);砂之器(日本);Stealing Home(美國)
【喜歡的影片類型】情感片
【喜歡的動物】雪納瑞
【喜歡的服裝風格】簡約,時尚
【喜歡的食物】火鍋,壽司,涼拌拉皮,義大利面
【喜歡的水果】香蕉;蘋果
【喜歡的國家】中國,日本,西班牙,美國
【喜歡的話】順其自然,入鄉隨俗,破釜沉舟
【喜歡的顏色】白色,黑色,灰色
【難忘的事情】拍攝《記憶的證明》
(原因:拍戲時不但很艱苦,而且導演和全體工作人員的投入精神讓我們全體演員感到非常敬佩)
【最大的願望】做一個真正的好演員)
影視作品電視作品
1997 年 《你的人生》
1998 年 《惡名兄弟蝮蛇》飾演:吉田辰夫
1998 年 《聖人的行進》飾演:警察
1999 年 《新聞小姐霞涼子》飾演:警察
1999 年 《孩子們的雨傘》飾演:後藤武雄
1999 年 《突然有一天》飾演:井上
1999 年 《耀眼的季節》飾演:庄司
1999 年 《純情警察》飾演:若村守
1999 年 《醫生》飾演:丸太
2000 年 《女保安員二層堂雪的虛榮心》飾演:警察
2000 年 《永恆戀人》飾演:川島〔日本人留學生〕 導演:滕華弢
2001 年 《走向共和》飾演:明治天皇 導演:張黎
2002 年 《烈火金鋼》飾演:毛利〔日軍大隊長〕 導演:王奕開
2003 年 《記憶的證明》飾演:岡田〔過去時);青山洋平〔現在時) 導演:楊陽
2003 年 《小兵張嘎》 飾演:齋藤〔日軍間諜〕 導演:徐耿
2004 年 《危情24小時》 飾演:老藏〔聾啞人〕 導演:滕華弢
2004 年 《張伯苓》 飾演:梅津次郎〔外交官〕 導演:周友朝
2004 年 《野火春風斗古城》 飾演:多田一郎〔特高課顧問〕 導演:連奕名
2004 年 《鐵道游擊隊》 飾演:崗村〔特務隊長〕 導演:王新民
2005 年 《紅衣坊》 飾演:川上正雄〔商人〕 導演:金舸
2005 年 《逐日英雄》 飾演:阿部健雄〔飛行員〕 導演:李曉軍
2006 年 《大刀》 飾演:三島明夫〔劍客〕 導演:連奕名
2007 年 《追夢》 飾演:原田正男〔短跑名將〕 導演:顧晶
2007 年 《我是太陽》 飾演:遠藤謙一〔葯理學教授〕 導演:安建
2007 年 《熱浪島》 飾演:村上〔相撲經紀人〕 導演:劉艷臣
2007 年 《天天好生活-走進杏林》 飾演:白石江〔整形醫師〕 導演:於雷
2008 年 《狙擊手》 飾演:芥川拓石〔狙擊手〕導演:高希希
2009 年 《翡翠鳳凰》 飾演:小島次郎 導演:黃文利
電視電影作品
2007 年 《楊成武強攻東團堡》 飾演:甲田〔日本軍官〕 導演:張玉中
電影作品
2000 年 日本東寶《午夜凶鈴•真相大白》
飾演:丹波一彥 導演:鶴田法男
2008 年 日本電影《流浪人》
飾演:岩村潔 導演:栗山富夫
音樂作品
2007年《Tonight》 合作者:東來東往 明凱
參考網址 http://ke..com/view/1392.htm
『貳』 博客到底是什麼東西
博客是一個定期更新的網站或網頁。
可以用於個人用途或滿足業務需求,其內容以相反的時間順序顯示(較新的內容首先出現)。
博客是一種網站,其中內容以相反的時間順序顯示(較新的內容首先出現)。博客內容通常採用條目或「博客文章」的形式。典型的網站本質上是靜態的,其中內容按頁面組織,並且不經常更新。而博客是動態的,並且通常會經常更新。一些博客每天發表多篇新文章。
『叄』 博客指的哪個網站上的
http://blog.hexun.com/
和訊博客 | 中文博客(blog)託管商 | 網路日誌 | 博客中文站 | 博客格 | web blog/blogger |
"國內公認最好的博客系統,速度超快,功能強大,傻瓜化操作,模板和個性化定製功能極豐富,還配備了網摘和超酷的圖片博客功能(容量不限)。不但人氣旺,還可以交友、「拉幫結派」……"
⒈什麼是博客?
中文「博客」一詞,源於英文單詞Blog/Blogger。Blog,是Weblog的簡稱。Weblog,其實是Web 和Log的組合詞。Web,指World Wide Web,當然是指互聯網了;Log的原義則是「航海日誌」,後指任何類型的流水記錄。合在一起來理解,Weblog就是在網路上的一種流水記錄形式或者簡稱「網路日誌」。Blogger或Weblogger,是指習慣於日常記錄並使用Weblog工具的人。雖然在大陸早些時候或者台灣等地,對此概念的譯名不盡相同(有的稱為「網志」,有的稱之為「網錄」等等),但目前已基本統一到「博客」一詞上來。該詞最早是在2002年8月8日由著名的網路評論家王俊秀和方興東共同撰文提出來的。博客也好,網志也罷,僅僅是一種名稱而已,它的本義還是逃不過Weblog的范圍。只是,通常我們所說的「博客」,既可用作名詞Blogger或weblogger——指具有博客行為的一類人;也可以作動詞用(相當於英文中的Weblog或blog),指博客採取的具有博客行為反映、是第三方可以用視覺感受到的行為,即博客們所撰寫的Blog。因此,「他/她是一位博客,他/她天天在博客」及「博客博什麼客?」在中文語法與邏輯上都是正確的。只是不同場合的用法不同罷了。
Blog究竟是什麼?說了半天,其實一個Blog就是一個網頁,它通常是由簡短且經常更新的帖子(Post)所構成,這些張貼的文章都按照年份和日期倒序排列。Blog的內容和目的有很大的不同,從對其他網站的鏈接、評論,有關公司、個人構想的新聞,到日記、照片、詩歌、散文,甚至科幻小說的發表或張貼都有。許多Blogs只是記錄著blog個人所見、所聞、所想,還有一些Blogs則是一群人基於某個特定主題或共同利益領域的集體創作。撰寫這些Weblog或Blog的人就叫做Blogger或Blog writer。
博客存在的方式,一般分為三種類型:一是託管博客,無須自己注冊域名、租用空間和編制網頁,博客們只要去免費注冊申請即可擁有自己的博客空間,是最「多快好省」的方式。如英文的www.blogger.com、中文的「博客中文站」(www.blogcn.com)等都提供這樣的服務;二是自建獨立網站的博客,有自己的域名、空間和頁面風格,需要一定的條件。如方興東建立的「博客中國」站(www.blogchina.com);三是附屬博客,將自己的博客作為某一個網站的一部分(如一個欄目、一個頻道或者一個地址)。這三類之間可以演變,甚至可以兼得,一人擁有多種博客網站。
⒉博客與黑客的區別
博客一詞的創始人方興東先生對於博客與黑客的區別有這樣一段論述:①博客與黑客一樣,也是「知識工人」的一種類型(註:這里所說的黑客,是指像linux社區成員那樣的生產性而非破壞性黑客)。黑客的力量與其說來自於他本人作為「知識個體戶」的智力,不如說來自於一種組織機制。而這種組織機制——開放性、自組織、自我優化,恰恰是由知識的充分共享——源代碼的開放——來保證的。在這個意義上,黑客與其說是指人,不如說是指一種全新的知識的生產方式和交流方式。與黑客不一樣的是,博客從一開始首先就是指一種網路交流方式——繼Email、BBS、IM(即時通訊)之後出現的第四種網路交流方式,一種媒體形式——自媒體(we media,或者叫「個人媒體」)。換言之,僅從字面上講,博客首先是指一群人,其次才是指某個人,首先是指「我們」,其次才是指「我」——通過多鏈接的、「序曲——導言」式的網路日誌,使「我」成為「我們」,並讓更多的人匯入到「我們」中來的「我」。知識共同體」是他們共同的血緣。在博客和黑客的世界裡,借用鄧恩的詩句來說,「沒有人是孤島」,每個人都是同一個大地的一部分。單個的博客不是一個自足的點,而是一個知識網路上的節點。相對而言,博客比黑客更明顯地表現出「節點」的性質來。②與黑客相比,博客的知識門檻低得多。任何人都可以在幾分鍾之類迅速成長為一名博客——只要他有這個興趣即可。博客的文本提供了不少信息,但博客本人往往可能不是作者(版權所有者),他所做的,可能僅僅是提供了一些鏈接而已。另外,博客的讀者也可以加上自己的鏈接。因此,與傳統媒體不一樣,博客往往不是把讀者的注意力引向自己,而是通過已有或潛在(有可能被其他人加上)的鏈接,把注意力引向一個個「他者」。最重要的是,博客通過把讀者引向讀者自己,讓讀者逐漸成為作者。從知識和信息的消費者變成提供者。
⒊博客的產生的背景及歷史簡介
理解了博客與黑客的區別,也就明白了博客的核心其實就是超文本語言的再現。這種理念甚至可以追溯到古代猶太人的一部法典《塔木德》。這是一種看起來多少有些奇怪的法典。表面上,它由正文與後人的注釋兩部分構成,但兩部分具有同等的法律效力,兩部分互為正文和注釋。而且,注釋也是多層次的,包括對注釋的注釋,對注釋的注釋的注釋……《塔木德》的特點就是:它是一種開放的文本而不是一本「只讀文本」;原創者(立法者)與再創者(法律的解釋者)只有先後之分,但在權威性上沒有差別,從而也就沒有嚴格的作者和讀者的差別。正因為《塔木德》的所有讀者(即所有的猶太居民)都參與了作品的創作(也就是修改和完善),使這樣的一部法律在不斷延伸的時間長河中不斷優化、升級。
但如果僅憑這些就說《塔木德》的作者們是最早的博客,恐怕有點讓人貽笑大方了。畢竟當時只知道什麼叫「蜘蛛網」,呵呵。不過,它的理念是博客的理念沒錯。真正的互聯網上最早的博客是誰,現在已無從考證了。不過,2000年,台灣阿堅發表的《網錄:一種新內容形式的崛起》,是一篇比較早的系統介紹博客的文章,該文發表於2000年1月7日。時隔不久,國內門戶之首的新浪也在「新浪科技」的業界新聞中,報道了博客現象,題為《直播網站和日誌網站在美國盛行》,作者署名「少岩」。由此可以看出,當時Blog現象已經引起多方注意。同年發生的震驚世界的「9.11」事件想必大家都記得吧,它不僅以人類社會歷史上的一次重大悲劇災難永載於史冊,同時,它也直接推動了Blog的普及和發展,使Blog開始正式進入普通人的視野。在「9.11」事件發生後的幾小時里,幾乎所有的主要傳統媒體網站都由於訪問量過大而近乎癱瘓,這中間包括CNN、紐約時報和BBC重量級的媒體網站,而更加傳統的電視媒體的報道內容卻被很多人認為不夠深入和全面。其實,互聯網在這種突如其來的「打擊」下並沒有死,而是以其他方式或者在其他地方重生了,這就是Blog。其中最著名的幾個Blog站點就是戴夫.溫納斯(Dave Winers)的Scripting News網站(http://www.scripting.com/)和Slashdot和Fark站點。這些站點一改以往的反世俗的態度,空前地在事件發生的第一時間就已經充滿了各種各樣的相關信息。從目擊者的親筆描述到緊張的試圖得到朋友和親屬狀況的請求。其中最典型的是當數戴夫.溫納斯的Scripting News。這個原本主要是介紹技術界的一些動態的站點,在襲擊發生的當時就擔負起了傳遞最新消息的責任。整個9月11日早晨這里一直是獲取第一手資料的最佳地點。僅9月11日當天,在Scripting News網站上,與「9.11事件」相關的消息有近100條,有從其他媒體上摘錄的新聞和申明(布希定義這是一場恐怖主義戰爭),也有目擊者的直接描述(兩座塔都已經倒塌),還有在其他國家的人提供的當地的反應(駐日美軍提高了戒備)和最新的照片。Scripting News甚至成為了傳統站點的一些消息的來源,《紐約時報》也報道了Scripting News作為互聯網上的代表反映了人們對於這場襲擊的反應和關注。Winers事後第三天在網站上進行了一些解釋:「在互聯網上有更多的人能夠描述一個故事。我們在得知新聞站點在突如其來的過度訪問面前近乎癱瘓,並且也沒有能夠提供太多有價值的新聞。這時候,我們就立刻開始了在自己的站點上讓更多的人貢獻新聞同時讓更多的人獲得新聞。互聯網沒有死,事實上它才剛剛開始。」
和Scripting news相比,另一個blog的參與者則更加與其原來的「理念」相距甚遠。以「這不是新聞,這是Fark」作為座右銘的「玩笑新聞」集散地Fark非常不情願自己成為一個「真正」的新聞來源,但是事實上他們卻成為了典型,證明了有多少人希望在網上獲取和提供新聞。在「9.11」事件後的一天內一共有157條相關的消息。而在之後網站編輯德魯.科蒂斯(Drew Curtis)發表的一個聲明更加說明了他們的矛盾心態:「首先,一半的道歉。在過去的幾天中我們遇到的問題是如何平滑地把我們從一個調侃新聞的站點轉型成一個真正的新聞站點。我們從來就沒有認為我們需要這么做,但是『9.11』事件後所有新聞站點都不幸倒下的事實,我們不得不承擔起這個『作為新聞站點的』任務。第一次我意識到我們站點已經不是一個愚蠢的搞笑站點,而是在為人們提供真正資料的新聞站點。這種嚴格的新聞真實性真的從來沒有(在這里)發生過。」
從此以後,Blog就成為了網上的熱點,特別是在美國。2001年開始,國內的相關報道就更多一些。比如《數字財富》雜志在當年第26期,發表了魏戎同志編譯自美國The Instry Standard《工業標准》雜志)的一篇由Nicholas G.&Carr撰寫的關於博客的文章,題為《可塑媒體》。但真正在國內引起廣泛的注意和重視還是在2002年的夏秋之交,自以方興東為代表的一代博客人建立「博客中國」網站並大力推廣之後,博客這個全新的概念才真正在中國這塊遼闊的土地上生根發芽,中文的博客網站也像雨後春筍般蓬勃發展起來。
⒋中文博客站
簡單Blog http://blog.ezde.com
博客中國:http://www.blogchina.com/
博客中文站:http://www.blogcn.com
中文Blog心得:http://www.cnblog.org/blog
數字部落:http://xchina.linux.net.cn/
Hi!PDA:http://www.hi-pda.com/
新訊BLOG:http://www.sinv.com/
第三隻眼看電信:http://telecoblog.blogspot.com/
vivo的數位日誌:http://vivo.vip.sina.com/diary/index.htm
平民思考:http://kokoco.blogspot.com/
報客BLOGGER:http://blogchina.blogspot.com/
Bloggercn:http://blogger6cn.blogspot.com/
中國茶:http://christina.devbeez.com/
互聯教育體系:http://cesblog.blogspot.com/
⒌關於博客的一些說法和比喻
我搜索了一下,對於博客的說法,網上有如下一些論調和比喻,列舉出來,對大家理解博客是有好處的:
——博客是繼Email、BBS、ICQ之後出現的第四種網路交流方式。
——博客是網路時代的個人「讀者文摘」。
——博客是以超級鏈接為武器的網路日記。
——博客是信息時代的麥哲倫。
——博客代表著新的生活方式和新的工作方式,更代表著新的學習方式。通過博客,讓自己學到很多,讓別人學到更多。
——博客代表著「新聞媒體3.0版」:舊媒體(old media)→ 新媒體(new media)→ 自媒體(we media)。
總之,博客是一個正處於快速發展和快速演變中的互聯網新應用。在《市場術語》中對博客的定義為:一種表達個人思想和網路鏈接,內容按照時間順序排列,並且不斷更新的出版方式。Pyra創始人EvanWilliams認為博客概念主要體現在三個方面:頻繁更新(Frequency)、簡潔明了(Brevity)和個性化(Personality)。佩姬?努南的解釋是:博客是每周7天,每天24時運轉的言論網站,這種網站以其率真、野性、無保留、富於思想而奇怪的方式提供無拘無束的言論。其他說法還有:博客是一個「快捷易用的知識管理系統」(Dylan Tweney),博客是新型的「協同媒體」,博客是「不停息的網上旅程」,是「個人網上出版物(社區)」,是「網路中的信息雷達系統」,是「人工搜索引擎」,是「專家過濾器」,是「自組織網路生態」,是「草根記者」……
成為一名博客是一件非常容易的事。只要你原意,任何人都可以在幾分鍾之內成長為一名博客。
『肆』 超級博客的本質是什麼
超級博客本質在於通過原創專業化內容進行知識分享爭奪話語權,建立起信任權威形成個人品牌進而影響讀者的思維和購買。
博客營銷的本質是公關行為,簡單可以概括為:
1.以網路信息傳遞形式表現個人思想
2.以網路信息傳遞形式表現個人體驗
3.以網路信息傳遞分享個人知識資源
以博客為例,博客之間的互動回應接龍,可以被視為博客圈中發生的事情。
利用博客營銷的人必須很清楚這樣一個事實:與其說博客是一種媒體的話,不如說它是互聯網虛擬存在的「人」。我有理由相信,從來沒有任何一個品牌希望現實生活中的人在腦門上貼一塊品牌的Logo標志來做廣告,所有品牌都希望現實中的人在口耳相傳時多說說自己品牌的好話,多參與自己的品牌所策劃的各種事件活動,從而引發媒體的報道,達到宣傳效果。這就是「人」屬性和「媒體」屬性的差別。
超級博客是就業的一種方式,可以增加收入,工作地方隨便,個人自由,可以從事多方工作。商祺,屬於博客展示的一面,它可以為我們提供這種平台,增加我們的收入。
超級博客的目的並非是看重這些捲入的博客本身作為媒體的影響力(也許有的博客具有很高的訪問量,是一個不大不小的網路媒體),重要的是,真正的媒體(包括線上的有把關人的網站),為了這場互聯網這個虛擬社會中所發生的一起事件,後續跟進了多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