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文訪問
⑴ 參觀的文言文怎麼說
1. 「看」用文言文怎麼說
看用文言文可以說成:視
一、看拼音:kàn
釋義:
1.使視線接觸人或物:~書。~電影。~了他一眼。
2.觀察並加以判斷:我~他是個可靠的人。你~這個辦法好不好。
3.訪問:~望。~朋友。
4.對待:~待。另眼相~。別拿我當外人~。
5.診治:王大夫把我的病~好了。
6.照料:照~。衣帽自~。
二、視拼音:shì
釋義:
1.看:~力。~線。近~。熟~無睹。
2.看待:輕~。重~。藐~。一~同仁。
3.考察:~察。巡~。監~。
4.姓。
說文解字:
文言版《說文解字》:看,睎也。從手下目。
白話版《說文解字》:看,睎,遠望。字形採用「手」和手下的「目」會義。
(1)古文訪問擴展閱讀
漢字演變:
相關組詞:
1.看齊[kàn qí]
整隊時,以指定人為標准排齊站在一條線上。
2.看病[kàn bìng]
(醫生)給人或動物治病:王大夫不在家,他給人~去了。
3.看到[kàn dào]
看見,見到。
4.觀看[guān kàn]
特意地看;參觀;觀察:~景物。~動靜。~足球比賽。
5.看開[kàn kāi]
不把不如意的事情放在心上:看得開。看不開。對這件事,你要~些,不要過分生氣。
6.好看[hào kàn]
愛看;喜歡看。
2. 觀古文中的意思
1、動詞,仔細看,如:
因得觀所謂石鍾山中者。——宋·蘇軾《石鍾山記》
2、動詞,觀察,如:
故為之說,以俟夫觀人風者得焉。——唐·柳宗元《捕蛇者說》
3、動詞,示範,如:
諸侯之師觀兵於鄭東門。——《左傳·哀公十一年》
4、動詞,觀賞,如:
予觀夫巴陵勝狀,在洞庭一湖。——宋·范仲淹《岳陽樓記》
5、動詞,閱讀,如:
余因得遍觀群書。——明·宋濂《送東陽馬生序》
6、名詞,景象,如:
此則岳陽樓之大觀也。——宋·范仲淹《岳陽樓記》
7、名詞,如舊觀,外觀,比較少見。
3. 文言文翻譯
孔子觀於周廟
原文
孔子觀於周廟,有敧①器焉。孔子問於守廟者曰:「此謂何器也?」對曰:「此蓋為宥座②之器。」孔子曰:「聞宥座器,滿則覆,虛則敧,中③則正,有之乎?」對曰:「然。」孔子使子路取水試之,滿則覆,中則正,虛則敧。孔子喟然而嘆曰:「嗚呼!惡④有滿而不覆者哉!」
(《韓詩外傳》)
注釋:①欹:傾斜。②宥座:座位右邊。「宥」通「右」。③中:這里指裝水到一半。④惡(wū):哪裡,怎麼。
譯文:
孔子參觀周廟,看到欹器。孔子問守廟的人說:「這是什麼東西呢?」守廟的人回答說:「這是右坐之器。」孔子說:「我聽說右坐之器盛滿水就會傾覆,空了就斜著,水裝到一半時就會垂直,是這樣的嗎?」守廟人回答說:「是這樣的。」孔子讓子路取水來試,果然水滿便傾覆,空了就斜著,裝到一半時就垂直而立。孔子長嘆道:「嗚呼!怎麼會有滿而不顛覆的呢!」
品悟感想:
從這個故事中,我們得到兩點啟示:
1. 做人要謙虛謹慎,不要狂妄自大,驕傲自滿。
2. 我們要學習孔子的實踐精神,不能一味聽信傳言,要親自動手驗證。
逆向反思:
1.不正的容器,水滿了就會顛覆,所以我們首先要使自己成為正直之士,才能成為飽學之士。
2.世間的知識有許多,我們不必事事躬親,要學會提高效率,利用現成的經驗成果。
4. 文言文翻譯
二、文言文翻譯具體方法:留、刪、補、換、調、變。 「留」,就是保留。凡是古今意義相同的詞,以及古代的人名、地名、物名等,翻譯時可保留不變。 「刪」,就是刪除。刪掉無須譯出的文言虛詞。比如「沛公之參乘樊噲者也」——沛公的侍衛樊噲。「者也」是語尾助詞,不譯。 「補」,就是增補。(1)變單音詞為雙音詞;(2)補出省略句中的省略成分;(3)補出省略了的語句。注意:補出省略的成分或語句,要加括弧。 「換」,就是替換。用現代詞彙替換古代詞彙。如把「吾、余、予」等換成「我」,把「爾、汝」等換成「你」。 「調」就是調整。把古漢語倒裝句調整為現代漢語句式。主謂倒裝句、賓語前置句、介賓後置句、定語後置句等翻譯時一般應調整語序,以便符合現代漢語表達習慣。 「變」,就是變通。在忠實於原文的基礎上,活澤有關文字。如「波瀾不驚」,可活澤成「(湖面)風平浪靜」。 文言文翻譯「四重奏」 最近兩年高考對文言文翻譯的考察由選擇正誤改為筆譯。這就增加了答題難度,而且所出試題均出於課外,彷彿無跡可求,無從下手。其實,還是可以講究一點技巧,從以下四個方面著手,奏一曲美妙的「文言文翻譯四重奏」: 1. 翻譯要注意補充省略的句子成分。文言文中省略現象大量存在,有省略主語、省略謂語動詞、省略介詞、省略賓語等。在大家做翻譯題時,一定注意先把原文省略的句子成分補充完整,否則譯文易句意不清、不通。 2. 翻譯要注意調整語序。文言文中變式句時常出現,有主謂後置、定語後置、介詞結構後置、賓語前置等四種類型。翻譯時調整好語序,才能便於翻譯,否則譯文易顛三倒四,給人「丈二和尚摸不著頭腦」的感覺。 3. 翻譯要注意活用現象。文言文中的某些實詞可以在一定的語言環境中臨時改變它的詞性和用法,這就是活用。主要有動詞、形容詞、名詞的使動用法,形容詞、名詞的意動用法,名詞用作動詞,名詞作狀語等。翻譯時要抓住詞語的臨時含義。 4. 翻譯要抓住關鍵詞,聯系語境,重點突破。在文言文閱讀中,有些句子往往因為個別詞而影響全句的理解。這個詞就是一個關鍵詞。對於它,我們要聯系語境去理解、參悟。 綜上所述,文言文翻譯,只要平時努力,並注意以上四點,加以靈活掌握,要翻譯正確是不難的。 文言文翻譯得分點把握技巧 2005年語文考試大綱將「與現代漢語不同的句式和用法」列入了高考考試范圍,對這一知識點的考查,最大的可能是在翻譯題中體現,因此,如何做好文言文翻譯題已成為考生們關注的焦點。 一、看詞性——從詞類活用現象方面把握 備考對策:詞類活用是2005年高考的選考內容。它是文言文中特有的語法現象,主要有名詞、動詞、形容詞等的活用。翻譯時,對活用的詞要善於通過分析句子的語法結構來確定它的詞性及詞義。 二、觀句式——從文言句式特點方面把握 備考對策:文言句式已納入2005年高考考查范圍,這就要求我們必須掌握好文言句式的不同特點,特別要掌握好判斷句、被動句、省略句、賓語前置句。而這些句式一般說來都有語言標志,因此,可以通過對這些語言標志的識別,來判斷它們是屬於哪種句式特點。
悟詞義——從關鍵實詞意義方面把握 備考對策:所謂關鍵實詞,就是指那些在句子中起關鍵意義的、解釋通常與現代漢語不同的或有多個義項的詞語。句子中的關鍵實詞,以動詞最多,形容詞、名詞次之。另外,也要注意句子中的通假字、古今異義詞等。 四、辨用法——從主要虛詞用法方面把握 備考對策:虛詞是句子構成中一個不可或缺的部分,考試大綱18個文言虛詞中經常考的有「而、以、於、因、用、乃、其、為、則、之」等,考前應當注意把它們的用法進行歸納並強化訓練以加深印象。翻譯時,要做到「詞不離句,句不離段」,注意上下文的關系,注意意思的銜接和連貫。 所以,在文言文翻譯中,一定要注意通過看詞性、觀句式、悟詞義、辨用法等方法,敏銳地發現這些得分點並准確地把它們翻譯好,翻譯得通順流暢。這樣,才能在文言文翻譯中得到高分
5. 文言文翻譯
孟子說:「大王的不明智,沒有什麼不可理解的。
即使有一種天下最容易生長的植物,曬它一天,又凍它十天,沒有能夠生長的。我和大王相見的時候也太少了。
我一離開大王,那些『凍』他的姦邪之人就去了,他即使有一點善良之心的萌芽也被他們凍殺了,我有什麼辦法呢?比如下棋作為一種技藝,只是一種小技藝; 但如果不專心致志地學習,也是學不會的。弈秋是全國聞名的下棋能手,叫同時教兩個人下棋,其中一個專心致志,只聽弈秋的話;另一個雖然也在聽,但心裏面卻老是覺得有天鵝要飛來,一心想著如何張弓搭箭去射擊它。
這個人雖然與專心致志的那個人一起學習,卻比不上那個人。是因為他的智力不如那個人嗎?回答很明確:當然不是。」
⑵ 古文翻譯的網站有哪些啊
在尋找古文翻譯網站時,可以嘗試訪問www.dfhsy.com。這個網站提供了一系列古文翻譯服務,幫助用戶輕松理解古文內容。
另一個值得推薦的網站是http://phhualian.smjk.e.my/bc/klasik/lang12.htm。該網站不僅提供古文翻譯,還包含了許多歷史文獻和文化資料,為學習古文提供了一個全面的平台。
此外,下載文言文翻譯系統也是個不錯的選擇。用戶可以訪問http://download.pchome.net/utility/file/editor/10701.html下載該系統,它能夠自動翻譯文言文,極大地提高了學習效率。
最後,http://www.fainfo.com/puton/lang/lang18/lang183.asp也是一個實用的網站。這里不僅提供了古文翻譯服務,還有相關的學習資料和工具,幫助用戶更好地理解和學習古文。
這些網站各有特色,可以根據個人需求選擇最適合自己的翻譯工具和平台。無論是在線翻譯還是下載軟體,都能夠滿足不同用戶的需求,讓學習古文變得更加便捷。
值得注意的是,使用這些網站時,務必確保網路安全,避免在不安全的網站上輸入個人信息。同時,利用這些資源學習古文時,也要注重培養良好的學習習慣,不斷提升自己的古文閱讀和理解能力。
通過不斷練習和學習,相信每一位用戶都能夠更好地掌握古文知識,開啟一段豐富多彩的文化之旅。
⑶ 訪問 古文意思
1 咨詢;求教。
《左傳·昭公元年》:「 僑 聞之,君子有四時,朝以聽政,晝以訪問,夕以脩令,夜以安身。」《梁書·文學傳下·劉杳》:「 杳 少好學,博綜羣書, 沉約 、 任昉 以下,每有遺忘,皆訪問焉。」 清 陳田 《明詩紀事辛簽·孫承宗》:「年三十餘為舉子,仗劍游塞下,歷亭障,窮阨塞,訪問老將退卒,通知邊事要害。」
2 尋訪;打聽。
《北史·蕭叡傳》:「﹝ 叡 ﹞年至四歲,未嘗識母。其母 魏 華陽公主 也。其從母姊 鄭氏 戲謂曰:『汝是我姨兒,何倒親 游氏 ?』 叡 因訪問,遂失精神。」 宋 羅燁 《醉翁談錄·裴航遇雲英於藍橋》:「﹝ 裴航 ﹞及抵京師,但以杵臼為念,或於喧鬨處,高聲訪問玉杵臼,皆無影響,眾號為風狂。」
3 拜訪;看望。
《隋書·藝術傳·韋鼎》:「 高祖 嘗從容謂之曰:『 韋世康 與公相去遠近?』 鼎 對曰:『臣宗族分派,南北孤絕,自生以來,未嘗訪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