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操作系統 » dvhop演算法

dvhop演算法

發布時間: 2022-09-11 04:36:20

⑴ 距離-向量演算法的工作原理是什麼RIP路由表是怎樣進行定址工作的與OSPF路由比較有什麼特點

distance-vector 相對簡單,自然問題也多,適用范圍也很局限
它的原理,就是定期(rip是30s)相互通告完整的路由表,以此達到全網路由器都擁有完整的「地圖」。簡單地說這就是它的原理。
在每個路由器收到來自其他路由器的路由表,會進行一些計算(rip為例):
1.如果沒有,就添加到自己的路由表中
2.如果有,比較自己的metric(rip是以hop來計算的,16跳不可達)。如果比自己的大,扔掉;反之,加上1,添加到路由表。
這裡面有很嚴重的實現問題,就是環路!rip有水平分割、毒性逆轉、最大跳數、抑制計時器、觸發更新等來防環,但注意這只是治標不治本。
------------------上面是你前兩問的回答,具體的不清楚的話,你可以查閱相關書籍-------------------
ospf有什麼特點?
相對官方的說法有八大特點(來自CCNA學習指南中文版(第六版))
但不要教條於此,特點說白了是與其他路由協議相比而言,無比較就無特點可言。
也不要以為 ospf就這個八大特點就沒了其他內容,ospf的東西還是很多的,有興趣可以看看RFC文檔,比如RFC2328。

1.ospf拋棄了rip以跳數來計算metric的方式,ospf的開銷計算與BW有關,ospf稱開銷為COST,其實是一樣的東西。
2.支持VLSM。
實際上ripv2支持
3.收斂較rip快速
4.ospf提出了一個新的網路架構。而不像rip是平面式的,即hierarchy(等級制度)。
它對網路進行分級,backbone area和regular area(骨幹區域和常規區域)
還有細分,比如stub,nssa等
這種分級以後你在學網路甚至生活中就會發現其優勢和重要的地方,(關於ospf劃分區域的優點這里不細說了,你可以上網或看書),華為的第一篇RFC文檔說的就是mpls的分級。
5.運用SPF演算法,形成樹狀路徑。摒棄了rip的dv演算法產生路由自換帶來的麻煩。這點根本上防環!
其實現與LSA有關。
這一點是ospf的重中之重!!
6.支持路由驗證
實際上ripv2也支持
7.OSPF對負載分擔支持較好
8.組播發送報文
DR/BDR 224.0.0.5
DRother 224.0.0.6
實際上ripv2也是 224.0.0.9

以上是我根據書上的總結,不是照搬書上的,所以具體的要看書。
說了上面這些rip和ospf的大框架就出來了。記住只是大框架,有很多細的東西,要看書,或上網查資料。ospf是與rip完全不一樣的協議,講起來,光比較是不行的,很多東西是rip涉及不到的。比如鄰接,spf,area,flood等等。
其實你也發現,ospf是可以說是解決rip的缺陷。當初制定ospf也是這個目的。
你很好,注意協議間的比較,這很重要!
加油!

⑵ 請問有無線感測器網I加權質心演算法matlab代碼嗎

[capture-of-moving.rar] - 本文詳細介紹了在視頻圖像的基礎上用!"#$ & 』(( )*+ 實現運動目標形心捕獲的具體程序"從而可以實現運動 目標的位置檢測 程序運用改進的形心演算法計算目標圖形 的中心坐標"並使用了計時器函數實時顯示坐標變化值
[codebook.rar] - 實現了基於碼書的運動檢測,並有與其他的檢測演算法做對比,例如MOG,Bayes,三幀差分等。
[xin.rar] - 無線感測器網路加權質心自定位演算法中加權質心演算法模擬

[qq1_2.rar] - 3種定位演算法(多邊:3 邊及4邊 最小二乘 質心)的主程序
[802.11opnet.rar] - 802.11opnet,802.11在OPNET中的模擬代碼
[rssic.rar] - 無線感測器網路的加權質心演算法,用matlab編程的,需要的可以參考
[Simulation1.rar] - 本程序先使用RSSI中對數常態模型來測距離,然後用三邊測量法來計算未知節點的坐標。
[RSSIxin.rar] - 基於RSSI測距的無線感測器網路改進質心定位演算法
[xinsuanfa2.rar] - 無線感測器網路中質心演算法,並有錨節點比例和誤差分析
[myDVHOP.rar] - 一種基於RSSI的DV-HOP加權演算法,該演算法基於節點接收信標節點位置元組時的信號強度(RSSI)對鄰居節點間跳數進行加權處理,將節點間的跳數與距離相關聯,模擬試驗結果證明該加權演算法可大大提高定位精度。

⑶ EIGRP 和RIPv2 哪方面的功能不同

1.使用演算法不同,EIGRP(DUAL演算法),RIPv2(Bellman-Ford的DV演算法);
2.度量值不同,EIGRP採用復合度量值(帶寬,時延,可靠性,負載,MTU),RIPv2僅採用跳數作度量,而且有最大跳數(16跳)的限制;
3.組播地址不同,EIGRP(224.0.0.10),RIPv2(224.0.0.9);
4.管理距離不同,EIGRP為90(當然EIGRP summary為5),RIPv2為120,也即EIGRP計算的路由條目可信度要比RIPv2高;
5.工作層次不同,EIGRP可以看作工作在網路層,而RIPv2則是使用UDP 520的應用層(由於RIP使用UDP的關系也導致了其數據包的發送可靠性的保證相對較低,而EIGRP則有重傳等可靠性機制);
6.EIGRP支持非等價負載均衡(通過修改variance值),RIPv2僅為等價負載均衡;
7.EIGRP能夠定義不同的EIGRP AS,RIPv2不能且也不支持多進程;
8.根據演算法及運行原理的不同,EIGRP與RIPv2的timer也會有所不同,EIGRP主要為hello(5s/60s),holddown(15s/180s);RIPv2為Update(25.5~30s),invalid(180s),flush(240s),holddown(180s);而且EIGRP可根據拓撲表的後備路由對路由的失效進行快速的收斂,RIPv2則沒有這類表以及這些能力...

暫時總結這些,總的來說,RIP相對於EIGRP來說,應該應用在網路規模較小,擴展性要求不太高的網路..

⑷ 無線網路(Wi-Fi) 畢業設計

相關範文:

無線感測器網路自身定位演算法開題報告

1.概述:

無線感測器網路(WSNs)是由許多感測器節點通過自組織的形式組成的一種特殊的Ad-hoc網路,每一個感測器節點由數據採集模塊、數據處理和控制模塊、通信模塊和供電模塊等組成,此外還可能包括與應用相關的其他部分,比如定位系統、動力系統等。藉助於內置多樣的感測器,可以測量溫度、濕度、氣壓、化學等我們感興趣的物理現象。

2.研究動機:

感測器節點的自身定位是感測器網路應用的基礎。例如目標監測與跟蹤、基於位置信息的路由、智能交通、物流管理等許多應用都要求網路節點預先知道自身的位置,並在通信和協作過程中利用位置信息完成應用要求。若沒有位置信息,感測器節點所採集的數據幾乎是沒有應用價值的。所以,在無線感測器網路的應用中,節點的定位成為關鍵的問題。

3.研究意義:

最早期的基於無線網路的室內定位系統,都採用了額外的硬體和設備,如AT&T Cambridge的Active Bat系統,採用了超聲波測距技術,定位的物體攜帶由控制邏輯、無線收發器和超聲波換能器組成的稱為Bat的設備,發出的信號由安裝在房間天花板上的超聲波接收器接收,所有接收器通過有線網路連接;在微軟的RADAR系統中,定位目標要攜帶具有測量RF信號強度的感測器,還要有基站定期發送RF信號,在事先實現的RF信號的資料庫中查詢實現定位;MIT開發了最早的鬆散耦合定位系統Cricket,錨節點(預先部署位置的節點)隨機地同時發射RF和超聲波信號,RF信號中包括該錨節點的位置,未知節點接收這些信號,然後使用TDOA技術測量與錨節點的距離來實現定位。

以上系統都需要事先的網路部署或數據生成工作,無法適用於Ad-hoc網路。現階段研究較多的是不基於測距(Range-free)的定位演算法,這樣就無需增加額外的硬體,還可以減小感測器節點的體積。

4.研究目標:

(1) 較小的能耗

感測器節點所攜帶能源有限和不易更換的特點要求定位演算法應該是低能耗的。

(2) 較高的定位精度

這是衡量定位演算法的一個重要指標,一般以誤差與無線射程的比值來計算,20%表示定位誤差相當於節點無線射程的20%。

(3) 計算方式是分布式的

分布式的定位演算法,即計算節點位置的工作在節點本地完成,分布式演算法可以應用於大規模的感測器網路。

(4) 較低的錨節點密度

錨節點定位通常依賴人工部署或GPS實現。大量的人工部署不適合Ad-hoc網路,而且錨節點的成本比普通節點要高兩個數量級。

(5) 較短的覆蓋時間。

5.參考文獻:

《無線感測器網路:體系結構與協議》作者:Edgar H. Callaway. Jr

《無線感測器網路的理論及應用》作者:王殊

《無線感測器網路節點定位演算法研究》作者:端木慶敏 Publish: 2007-10-18 Hits:591

《無線感測器網路定位演算法研究》作者:申屠明2007-07-11

《無線感測器網路節點自身定位演算法的研究(碩士)》來自:中國文檔網

《無線感測器網路DV-Hop定位演算法的改進》作者:龔思來2007年07月13日

其他相關:

http://www.jianshewang.com/lunwen/cheng/txx/200811/2200.html

僅供參考,請自借鑒

希望對您有幫助

⑸ 神經網路演算法原理

4.2.1 概述

人工神經網路的研究與計算機的研究幾乎是同步發展的。1943年心理學家McCulloch和數學家Pitts合作提出了形式神經元的數學模型,20世紀50年代末,Rosenblatt提出了感知器模型,1982年,Hopfiled引入了能量函數的概念提出了神經網路的一種數學模型,1986年,Rumelhart及LeCun等學者提出了多層感知器的反向傳播演算法等。

神經網路技術在眾多研究者的努力下,理論上日趨完善,演算法種類不斷增加。目前,有關神經網路的理論研究成果很多,出版了不少有關基礎理論的著作,並且現在仍是全球非線性科學研究的熱點之一。

神經網路是一種通過模擬人的大腦神經結構去實現人腦智能活動功能的信息處理系統,它具有人腦的基本功能,但又不是人腦的真實寫照。它是人腦的一種抽象、簡化和模擬模型,故稱之為人工神經網路(邊肇祺,2000)。

人工神經元是神經網路的節點,是神經網路的最重要組成部分之一。目前,有關神經元的模型種類繁多,最常用最簡單的模型是由閾值函數、Sigmoid 函數構成的模型(圖 4-3)。

儲層特徵研究與預測

以上演算法是對每個樣本作權值修正,也可以對各個樣本計算δj後求和,按總誤差修正權值。

⑹ dvhop 演算法中,定位誤差跟信標節點的個數與通信距離關系 我模擬出來的結果不太正確 哪位大俠指點下

你運行下這個程序,應該是正確的。
%~~~~~~~~~~ DV-Hop演算法 ~~~~~~~~~~ ~~~~~~~~~~ ~~~~~~~~~~
% BorderLength-----正方形區域的邊長,單位:m
% NodeAmount-------網路節點的個數
% BeaconAmount---信標節點數
% Sxy--------------用於存儲節點的序號,橫坐標,縱坐標的矩陣
%Beacon----------信標節點坐標矩陣;BeaconAmount*BeaconAmount
%UN-------------未知節點坐標矩陣;2*UNAmount
% Distance------未知節點到信標節點距離矩陣;2*BeaconAmount
%h---------------節點間初始跳數矩陣
%X---------------節點估計坐標初始矩陣,X=[x,y]'
% R------------------節點的通信距離,一般為10-100m
clear,close all;
BorderLength=100;
NodeAmount=100;
BeaconAmount=8;
UNAmount=NodeAmount-BeaconAmount;
R=50;
% D=zeros(NodeAmount,NodeAmount);%未知節電到信標節點距離初始矩陣;BeaconAmount行NodeAmount列
h=zeros(NodeAmount,NodeAmount);%初始跳數為0;BeaconAmount行NodeAmount列
X=zeros(2,UNAmount);%節點估計坐標初始矩陣
%~~~~~~~~~在正方形區域內產生均勻分布的隨機拓撲~~~~~~~~~~~~~~~~~~~~
C=BorderLength.*rand(2,NodeAmount);
%帶邏輯號的節點坐標
Sxy=[[1:NodeAmount];C];
Beacon=[Sxy(2,1:BeaconAmount);Sxy(3,1:BeaconAmount)];%信標節點坐標
UN=[Sxy(2,(BeaconAmount+1):NodeAmount);Sxy(3,(BeaconAmount+1):NodeAmount)];%未知節點坐標
%畫出節點分布圖
plot(Sxy(2,1:BeaconAmount),Sxy(3,1:BeaconAmount),'r*',Sxy(2,(BeaconAmount+1):NodeAmount),Sxy(3,(BeaconAmount+1):NodeAmount),'k.')
xlim([0,BorderLength]);
ylim([0,BorderLength]);
title('* 紅色信標節點 . 黑色未知節點')
%~~~~~~~~~~~~~~~~~~~~~~~~~~~~初始化節點間距離、跳數矩陣~~~~~~~~~~~~~~~~~~~~~~
for i=1:NodeAmount
for j=1:NodeAmount
Dall(i,j)=((Sxy(2,i)-Sxy(2,j))^2+(Sxy(3,i)-Sxy(3,j))^2)^0.5;%所有節點間相互距離
if (Dall(i,j)<=R)&(Dall(i,j)>0)
h(i,j)=1;%初始跳數矩陣
elseif i==j
h(i,j)=0;
else h(i,j)=inf;
end
end
end
%~~~~~~~~~~~最短路經演算法計算節點間跳數~~~~~~~~~~~~~~~~~~~~
for k=1:NodeAmount
for i=1:NodeAmount
for j=1:NodeAmount
if h(i,k)+h(k,j)<h(i,j)%min(h(i,j),h(i,k)+h(k,j))
h(i,j)=h(i,k)+h(k,j);
end
end
end
end
h
%~~~~~~~~~~~~~求每個信標節點的校正值~~~~~~~~~~~~~~~~~~~~~~~~~~
h1=h(1:BeaconAmount,1:BeaconAmount);
D1=Dall(1:BeaconAmount,1:BeaconAmount);
for i=1:BeaconAmount
dhop(i,1)=sum(D1(i,:))/sum(h1(i,:));%每個信標節點的平均每跳距離
end
D2=Dall(1:BeaconAmount,(BeaconAmount+1):NodeAmount);%BeaconAmount行UNAmount列
for i=1:BeaconAmount
for j=1:UNAmount
if min(D2(:,j))==D2(i,j)
Dhop(1,j)=D2(i,j);%未知節點從最近的信標獲得校正值
end
end
end
Dhop
%~~~~~~~~~~~~~~~~用跳數估計距離~~~~~~~~~~~~~~~~~~~
hop1=h(1:BeaconAmount,(BeaconAmount+1):NodeAmount)%未知節點到信標跳數,BeaconAmount行UNAmount列
for i=1:UNAmount
hop=Dhop(1,i);%hop為從最近信標獲得的校正值
Distance(:,i)=hop*hop1(:,i);%%Beacon行UN列;
end
% %~~~~~~~~~~~~~~~~~最小二乘法求未知點坐標~~~~~~~~~~~~~~~~~~~~~~~~
d=Distance;
for i=1:2
for j=1:(BeaconAmount-1)
a(i,j)=Beacon(i,j)-Beacon(i,BeaconAmount);
end
end
A=-2*(a');
% d=d1';
for m=1:UNAmount
for i=1:(BeaconAmount-1)
B(i,1)=d(i,m)^2-d(BeaconAmount,m)^2-Beacon(1,i)^2+Beacon(1,BeaconAmount)^2-Beacon(2,i)^2+Beacon(2,BeaconAmount)^2;
end
X1=inv(A'*A)*A'*B;
X(1,m)=X1(1,1);
X(2,m)=X1(2,1);
end
UN
X
for i=1:UNAmount
error(1,i)=(((X(1,i)-UN(1,i))^2+(X(2,i)-UN(2,i))^2)^0.5);
end
figure;plot(error,'-o')
title('每個未知節點的誤差')
error=sum(error)/UNAmount
Accuracy=error/R

⑺ 利用rssi測量距離的精度高嗎

在基於測距技術的定位方法中,TOA和TDOA的精;測量方法RSSI、TOA、AOA、TDOA各有利;近幾年隨著製造技術和工藝的改進,RSSI技術在抗;3基於WSN的煤礦井下人員定位演算法;在煤礦井下人員定位演算法的相關研究領域,許多的節點;在這此定位演算法中質心演算法和DV-Hop演算法屬於非;

在基於測距技術的定位方法中,TOA和TDOA的精度較高,而AOA能提供方位信息,但是他們都對硬體和功耗提出了較高的要求。基於RSSI的定位相比較而言具有硬體成本低、易於實現、功耗小等優點,這很好的符合了WSN(wireless sensor network)的需求。目前,在通用的射頻晶元中大部分中都集成了計算RSSI的模塊,這使得利用RSSI進行定位可以避免了額外的硬體和通信開銷,同時利用RSSI進行定位不需要網路的同步,最大限度的降低了功耗。

測量方法RSSI 、TOA、 AOA、 TDOA各有利弊。RSSI功耗低、成本低、實用性高,但有可能產生50%的測距誤差, TOA、TDOA需要節點間精確的時間同步,硬體要有高精度的電波到達檢測電路;AOA需要高精度的天線陣列,因此成本較高。

近幾年隨著製造技術和工藝的改進,RSSI技術在抗干擾和穩定性方面大大提高,是目前能夠大規模應用的技術,特別是Chipcon推出的含有定位引擎模塊的CC2431晶元更是推動RSSI在無線定位領域的應用。CC2431能達到3m的准確度和0.25 m的精度。節點距離測量在數據傳送過程中自動完成,並加入到數據包中,非常易於定位的實現。

⑻ 什麼是ad hoc 計算方法

http://ke..com/view/28428.htm
Ad hoc Ad hoc網路
摘要:本文首先介紹了Ad hoc網路的特點和應用領域。然後對Ad hoc網路的體系結構進行了研究,給出了結點和網路的幾種組織結構。最後對Ad hoc網路面臨的特殊問題進行了深入分析,並對這些問題的影響及引發的研究方向進行了討論。
關鍵詞 Ad hoc網路 自組織 多跳 體系結構
1 引言
我們經常提及的移動通信網路一般都是有中心的,要基於預設的網路設施才能運行。例如,蜂窩移動通信系統要有基站的支持;無線區域網一般也工作在有AP接入點和有線骨幹網的模式下。但對於有些特殊場合來說,有中心的移動網路並不能勝任。比如,戰場上部隊快速展開和推進,地震或水災後的營救等。這些場合的通信不能依賴於任何預設的網路設施,而需要一種能夠臨時快速自動組網的移動網路。Ad hoc網路可以滿足這樣的要求。
Ad hoc網路的前身是分組無線網(Packet Radio Network)。對分組無線網的研究源於軍事通信的需要,並已經持續了近20年。早在1972年,美國DARPA(Defense Advanced Research Project Agency)就啟動了分組無線網(PRNET,Packet Radio NETwork)項目,研究分組無線網在戰場環境下數據通信中的應用。項目完成之後,DAPRA又在1993年啟動了高殘存性自適應網路(SURAN,SURvivable Adaptive Network)項目。研究如何將prnet的成果加以擴展,以支持更大規模的網路,還要開發能夠適應戰場快速變化環境下的自適應網路協議。1994年,DARPA又啟動了全球移動信息系統(GloMo,Globle Mobile Information Systems)項目。在分組無線網已有成果的基礎上對能夠滿足軍事應用需要的、可快速展開、高抗毀性的移動信息系統進行全面深入的研究,並一直持續至今。1991年成立的IEEE802.11標准委員會採用了「Ad hoc網路」一詞來描述這種特殊的對等式無線移動網路。
在Ad hoc網路中,結點具有報文轉發能力,結點間的通信可能要經過多個中間結點的轉發,即經過多跳(MultiHop),這是Ad hoc網路與其他移動網路的最根本區別。結點通過分層的網路協議和分布式演算法相互協調,實現了網路的自動組織和運行。因此它也被稱為多跳無線網(MultiHop Wireless Network)、自組織網路(SelfOrganized Network)或無固定設施的網路(Infrastructureless Network)。
2 Ad hoc網路的特點和應用
2.1 Ad hoc網路的特點
Ad hoc網路是一種特殊的無線移動網路。網路中所有結點的地位平等,無需設置任何的中心控制結點。網路中的結點不僅具有普通移動終端所需的功能,而且具有報文轉發能力。與普通的移動網路和固定網路相比,它具有以下特點:
1.無中心:Ad hoc網路沒有嚴格的控制中心。所有結點的地位平等,即是一個對等式網路。結點可以隨時加入和離開網路。任何結點的故障不會影響整個網路的運行,具有很強的抗毀性。
2.自組織:網路的布設或展開無需依賴於任何預設的網路設施。結點通過分層協議和分布式演算法協調各自的行為,結點開機後就可以快速、自動地組成一個獨立的網路。
3.多跳路由:當結點要與其覆蓋范圍之外的結點進行通信時,需要中間結點的多跳轉發。與固定網路的多跳不同,Ad hoc網路中的多跳路由是由普通的網路結點完成的,而不是由專用的路由設備(如路由器)完成的。
4.動態拓撲:Ad hoc網路是一個動態的網路。網路結點可以隨處移動,也可以隨時開機和關機,這些都會使網路的拓撲結構隨時發生變化。
這些特點使得Ad hoc網路在體系結構、網路組織、協議設計等方面都與普通的蜂窩移動通信網路和固定通信網路有著顯著的區別。
2.2 Ad hoc網路的應用領域
由於Ad hoc網路的特殊性,它的應用領域與普通的通信網路有著顯著的區別。它適合被用於無法或不便預先鋪設網路設施的場合、需快速自動組網的場合等。針對Ad hoc網路的研究是因國事應用而發起的。因此,軍事應用仍是Ad hoc網路的主要應用領域,但是民用方面,Ad hoc網路也有非常廣泛的應用前景。它的應用場合主要有以下幾類:
2 Ad hoc網路
1.軍事應用:軍事應用是Ad hoc網路技術的主要應用領域。因其特有的無需架設網路設施、可快速展開、抗毀性強等特點,它是數字人戰場通信的首選技術。Ad hoc網路技術已經成為美軍戰術互聯網的核心技術。美軍的近期數字電台和無線互聯網控制器等主要通信裝備都使用了Ad hoc網路技術。
2.感測器網路:感測器網路是Ad hoc網路技術的另一大應用領域。對於很多應用場合來說感測器網路只能使用無線通信技術。而考慮到體積和節能等因素,感測器的發射功率不可能很大。使用Ad hoc網路實現多跳通信是非常實用的解決方法。分散在各處的感測器組成Ad hoc網路,可以實現感測器之間和與控制中心之間的通信。這在爆炸殘留物檢測等領域具有非常廣闊的應用前景。
3.緊急和臨時場合:在發生了地震、水災、強熱帶風暴或遭受其他災難打擊後,固定的通信網路設施(如有線通信網路、蜂窩移動通信網路的基站等網路設施、衛星通信地球站以及微波接力站等)可能被全部摧毀或無法正常工作,對於搶險救災來說,這時就需要Ad hoc網路這種不依賴任何固定網路設施又能快速布設的自組織網路技術。類似地,處於邊遠或偏僻野外地區時,同樣無法依賴固定或預設的網路設施進行通信。Ad hoc網路技術的獨立組網能力和自組織特點,是這些場合通信的最佳選擇。
4.個人通信:個人區域網(PAN,Personal Area Network)是Ad hoc網路技術的另一應用領域。不僅可用於實現PDA、手機、手提電腦等個人電子通信設備之間的通信,還可用於個人區域網之間的多跳通信。藍牙技術中的超網(Scatternet)就是一個典型的例子。
5.與移動通信系統的結合:Ad hoc網路還可以與蜂窩移動通信系統相結合,利用移動台的多跳轉發能力擴大蜂窩移動通信系統的覆蓋范圍、均衡相鄰小區的業務、提高小區邊緣的數據速率等。
在實際應用中,Ad hoc網路除了可以單獨組網實現局部的通信外,它帶可以作為末端子網通過接入點接入其他的固定或移動通信網路,與Ad hoc網路以外的主機進行通信。因此,Ad hoc網路也可以作為各種通信網路的無線接入手段之一。
3 Ad hoc網路的體系結構
3.1 結點結構
Ad hoc網路中的結點不僅要具備普通移動終端的功能,還要具有服文轉發能力,即要具備路由器的功能。因此,就完成的功能而言可以將結點分為主機、路由器和電台三部分。其中主機部分完成普通移動終端的功能,包括人機介面、數據處理等應用軟體。而路由器部分主要負責維護網路的拓撲結構和路由信息,完成報文的轉發功能。電台部分為信息傳輸提供無線信道支持。從物理結構上分,結構可以被分為以下幾類:單機機單電台、單主機多電台、多主機單電台和多主機多電台。手持機一般採用的單主機單電台的簡單結構。作為復雜的車載台,一個結點可能包括通信車內的多個主機。多電台不僅可以用來構建疊加的網路,還可用作網關結點來互聯多個Ad hoc網路。
3.2 網路結構
Ad hoc網路一般有兩種結構:平面結構和分級結構。
在平面結構中,所有結點的地位平等,所以又可以稱為對等式結構。
分級結構中,網路被刈分為簇。每個簇由一個簇頭和多個簇成員組成。這些簇頭形成了高一級的網路。在高一級網路中,又可以分簇,再次形成更高一級的網路,直至最高級。在分級結構中,簇頭結點負責簇間數據的轉發。簇頭可以預先指定,也可以由結點使用演算法自動選舉產生。
分級結構的網路又可以被分為單頻分級和多頻分級兩種。單頻率分級網路中,所有結點使用同一個頻率通信。為了實現簇頭之間的通信,要有網關結點(同時屬於兩個簇的結點)的支持。而在多頻率分組網路中,不同級採用不同的通信頻率。低級結點的通信范圍較小,而高級結點要覆蓋較大的范圍。高級的結點同時處於多個級中,有多個頻率,用不同的頻率實現不同級的通信。在兩級網路中,簇頭結點有兩個頻率。頻率1用於簇頭與簇成員的通信。而頻率2用於簇頭之間的通信。分級網路的每個結點都可以成為簇頭,所以需要適當的簇頭選舉演算法,演算法要能根據網路拓撲的變化重新分簇。
平面結構的網路比較簡單,網路中所有結點是完全對等的,原則上不存在瓶頸,所以比較健壯。它的缺點是可擴充性差:每一個結點都需要知道到達其他所有結點的路由。維護這些動態變化的路由信息需要大量的控制消息。在分級結構的網路中,簇成員的功能比較簡單,不需要維護復雜的路由信息。這大大減少了網路中路由控制信息的數量,因此具有很好的可擴充性。由於簇頭結點可以隨時選舉產生,分級結構也具有很強的抗毀性。分級結構的缺點是,維護分級結構需要結點執行簇頭選舉演算法,簇頭結點可能會成為網路的瓶頸。
因此,當網路的規模較小時,可以採用簡單的平面式結構;而當網路的規模增大時,應用分級結構。美軍在其戰術互聯網中使用近期數字電台(NTDR,Near Term Digital Radio)組網時採用的就是雙頻分級結構。
[編輯本段]Ad Hoc類問題
個性化問題,就是那些不能用一種已經被充分研究的演算法來解決的問題。每個個性化問題都是不同的;沒有具體的或者一般的演算法能夠解決這類問題。
當然,這使得問題個個有趣,而後讓每個人面對一個新的挑戰。解決此問題可能需要一種新的數據結構或者一套不尋常的循環或條件的組合。有時候,這些問題所需要的解決方案是十分罕見的,或至少很少遇到的。
個性化問題通常需要認真審題,有時候做題者會因要將題目中的細枝末節仔細聯系起來而放棄此題。
個性化問題仍然需要合理的優化和某種程度上的分析,例如避免使用五層嵌套的循環。
[編輯本段]Ad Hoc網路中的關鍵技術
1. 信道接入技術:Ad Hoc網路的無線信道是多跳共享的多點信道,所以不同於普通網路的共享廣播信道、點對點無線信道和蜂窩移動通信系統中由基站控制的無線信道。該技術控制節點如何接入無線信道。信道接入技術主要是解決隱藏終端和暴露終端問題,影響比較大的有MACA協議,控制信道和數據信道分裂的雙信道方案和基於定向天線的MAC協議,以及一些改進的MAC協議。
2. 網路體系結構:網路主要是為數據業務設計的,沒有對體系結構做過多考慮,但是當Ad Hoc網路需要提供多種業務並支持一定的QoS時,應當考慮選擇最為合適的體系結構,並需要對原有協議棧重新進行設計。
3. 路由協議:Ad Hoc路由面臨的主要挑戰是傳統的保存在結點中的分布式路由資料庫如何適應網路拓撲的動態變化。Ad Hoc網路中多跳路由是由普通節點協作完成的,而不是由專用的路由設備完成的。因此,必須設計專用的、高效的無線多跳路由協議。目前,一般普遍得到認可的代表性成果有DSDV、WRP、AODV、DSR、TORA和ZRP等。至今,路由協議的研究仍然是Ad Hoc網路成果最集中的部分。
4. QoS保證:Ad Hoc網路出現初期主要用於傳輸少量的數據信息。隨著應用的不斷擴展,需要在Ad Hoc網路中傳輸多媒體信息。多媒體信息對時延和抖動等都提出了很高要求,即需要提供一定的QoS保證。Ad Hoc網路中的QoS保證是系統性問題,不同層都要提供相應的機制。
5. 多播/組播協議:由於Ad Hoc網路的特殊性,廣播和多播問題變得非常復雜,它們需要鏈路層和網路層的支持。目前這個問題的研究己經取得了階段性進展。
6. 安全性問題:由於Ad Hoc網路的特點之一就是安全性較差,易受竊聽和攻擊,因此需要研究適用於Ad Hoc網路的安全體系結構和安全技術。
7. 網路管理:Ad Hoc網路管理涉及面較廣,包括移動性管理、地址管理和服務管理等,需要相應的機制來解決節點定位和地址自動配置等問題。
8. 節能控制:可以採用自動功率控制機制來調整移動節點的功率,以便在傳輸范圍和干擾之間進行折衷;還可以通過智能休眠機制,採用功率意識路由和使用功耗很小的硬體來減少節點的能量消耗。

⑼ 路由器的路徑選擇演算法是什麼

是一種動態的路由選擇演算法,就是通過各種參數(例如跳數,成本,帶寬等等)作為度量值來決定應該選擇哪條路徑作為到達目的網路的線路。
不同的動態路由協議有不同的參考值,例如RIP就是跳數(hop),IGRP,EIGRP是帶寬,延遲等等,OSPF是路徑成本
路由器是接到網路供應商(ISP)的路由器上的啊!然後他們又會通過路由器連接其他網路的路由器的!所以其實Internet就是不同的網路組成的,也就說說Internet是由多個路由組成的網路!所以就必須進行路徑的選擇
而且動態路由協議主要用於LAN和WAN網路的,Internet自己會利用外部網關協議(BGP)來進行路由選擇

熱點內容
房車旅遊自媒體有腳本嗎 發布:2025-05-14 11:18:18 瀏覽:124
android輸入法鍵盤 發布:2025-05-14 11:15:48 瀏覽:656
谷歌商店安卓手機在哪裡 發布:2025-05-14 11:13:46 瀏覽:534
編程貓銷售女 發布:2025-05-14 11:13:36 瀏覽:334
安卓卡無翼怎麼出小黑屋 發布:2025-05-14 11:13:00 瀏覽:580
買商用筆記本電腦主要看哪些配置 發布:2025-05-14 11:12:15 瀏覽:949
如何在伺服器里做一把神器 發布:2025-05-14 11:11:19 瀏覽:710
cl編譯選項 發布:2025-05-14 11:09:25 瀏覽:620
自製演算法表 發布:2025-05-14 11:05:18 瀏覽:357
android獲取手機聯系人 發布:2025-05-14 10:59:30 瀏覽:1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