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料庫技術的特點
Ⅰ 資料庫的基本特點是什麼
資料庫的基本特點是:數據結構化 ,數據之間具有聯系,面向整個系統;數據的共享性高,冗餘度低,易擴充;數據獨立性高。
數據實現集中控制,文件管理方式中,數據處於一種分散的狀態,不同的用戶或同一用戶在不同處理中其文件之間毫無關系。利用資料庫可對數據進行集中控制和管理,並通過數據模型表示各種數據的組織以及數據間的聯系。
(1)資料庫技術的特點擴展閱讀:
資料庫管理系統是資料庫系統的核心組成部分,主要完成對資料庫的操縱與管理功能,實現資料庫對象的創建、資料庫存儲數據的查詢、添加、修改與刪除操作和資料庫的用戶管理、許可權管理等。它的安全直接關繫到整個資料庫系統的安全,其防護手段主要有:
1、使用正版資料庫管理系統並及時安裝相關補丁。
2、做好用戶賬戶管理,禁用默認超級管理員賬戶或者為超級管理員賬戶設置復雜密碼;為應用程序分別分配專用賬戶進行訪問;設置用戶登錄時間及登錄失敗次數限制, 防止暴力破解用戶密碼。
3、分配用戶訪問許可權時,堅持最小許可權分配原則,並限制用戶只能訪問特定資料庫,不能同時訪問其他資料庫。
4、修改資料庫默認訪問埠,使用防火牆屏蔽掉對 外開放的其他埠,禁止一切外部的埠探測行為。
5、對資料庫內存儲的重要數據、敏感數據進行加密存儲,防止資料庫備份或數據文件被盜而造成數據泄露。
6、設置好資料庫的備份策略,保證資料庫被破壞後能迅速恢復。
7、對資料庫內的系統存儲過程進行合理管理,禁用掉不必要的存儲過程,防止利用存儲過程進行資料庫探測與攻擊。
8、啟用資料庫審核功能,對資料庫進行全面的事件跟蹤和日誌記錄。
Ⅱ 資料庫技術的主要特點是什麼(計算機科學導論)
資料庫技術有如下特點: * 面向企業或部門,以數據為中心組織數據,形成綜合性的資料庫,為各應用共享。 * 採用一定的數據模型。數據模型不僅要描述數據本身的特點,而且要描述數據之間的聯系。 * 數據冗餘小,易修改、易擴充。不同的應用程序根據處理要求,從資料庫中獲取需要的數據,這樣就減少了數據的重復存儲,也便於增加新的數據結構,便於維護數據的一致性。 * 程序和數據有較高的獨立性。 * 具有良好的擁護介面,用戶可方便地開發和使用資料庫。 * 對數據進行統一管理和控制,提供了數據的安全性、完整性、以及並發控制。
Ⅲ 資料庫的特點有哪些
資料庫是存放數據的倉庫。它的存儲空間很大,可以存放百萬條、千萬條、上億條數據。但是資料庫並不是隨意地將數據進行存放,是有一定的規則的,否則查詢的效率會很低。當今世界是一個充滿著數據的互聯網世界,充斥著大量的數據。即這個互聯網世界就是數據世界。數據的來源有很多,比如出行記錄、消費記錄、瀏覽的網頁、發送的消息等等。除了文本類型的數據,圖像、音樂、聲音都是數據。
資料庫是一個按數據結構來存儲和管理數據的計算機軟體系統。資料庫的概念實際包括兩層意思:
(1)資料庫是一個實體,它是能夠合理保管數據的「倉庫」,用戶在該「倉庫」中存放要管理的事務數據,「數據」和「庫」兩個概念結合成為資料庫。
(2)資料庫是數據管理的新方法和技術,它能更合適的組織數據、更方便的維護數據、更嚴密的控制數據和更有效的利用數據。
發展現狀
在資料庫的發展歷史上,資料庫先後經歷了層次資料庫、網狀資料庫和關系資料庫等各個階段的發展,資料庫技術在各個方面的快速的發展。特別是關系型資料庫已經成為目前資料庫產品中最重要的一員,80年代以來, 幾乎所有的資料庫廠商新出的資料庫產品都支持關系型資料庫,即使一些非關系資料庫產品也幾乎都有支持關系資料庫的介面。這主要是傳統的關系型資料庫可以比較好的解決管理和存儲關系型數據的問題。隨著雲計算的發展和大數據時代的到來,關系型資料庫越來越無法滿足需要,這主要是由於越來越多的半關系型和非關系型數據需要用資料庫進行存儲管理,以此同時,分布式技術等新技術的出現也對資料庫的技術提出了新的要求,於是越來越多的非關系型資料庫就開始出現,這類資料庫與傳統的關系型資料庫在設計和數據結構有了很大的不同, 它們更強調資料庫數據的高並發讀寫和存儲大數據,這類資料庫一般被稱為NoSQL(Not only SQL)資料庫。 而傳統的關系型資料庫在一些傳統領域依然保持了強大的生命力。
資料庫管理系統是為管理資料庫而設計的電腦軟體系統,一般具有存儲、截取、安全保障、備份等基礎功能。資料庫管理系統可以依據它所支持的資料庫模型來作分類,例如關系式、XML;或依據所支持的計算機類型來作分類,例如伺服器群集、行動電話;或依據所用查詢語言來作分類,例如SQL、XQuery;或依據性能沖量重點來作分類,例如最大規模、最高運行速度;亦或其他的分類方式。不論使用哪種分類方式,一些DBMS能夠跨類別,例如,同時支持多種查詢語言。
資料庫管理系統是資料庫系統的核心組成部分,主要完成對資料庫的操縱與管理功能,實現資料庫對象的創建、資料庫存儲數據的查詢、添加、修改與刪除操作和資料庫的用戶管理、許可權管理等。它的安全直接關繫到整個資料庫系統的安全,其防護手段主要有:
(1)使用正版資料庫管理系統並及時安裝相關補丁。
(2)做好用戶賬戶管理,禁用默認超級管理員賬戶或者為超級管理員賬戶設置復雜密碼;為應用程序分別分配專用賬戶進行訪問;設置用戶登錄時間及登錄失敗次數限制, 防止暴力破解用戶密碼。
(3)分配用戶訪問許可權時,堅持最小許可權分配原則,並限制用戶只能訪問特定資料庫,不能同時訪問其他資料庫。
(4)修改資料庫默認訪問埠,使用防火牆屏蔽掉對 外開放的其他埠,禁止一切外部的埠探測行為。
(5)對資料庫內存儲的重要數據、敏感數據進行加密存儲,防止資料庫備份或數據文件被盜而造成數據泄露。
(6)設置好資料庫的備份策略,保證資料庫被破壞後能迅速恢復。
(7)對資料庫內的系統存儲過程進行合理管理,禁用掉不必要的存儲過程,防止利用存儲過程進行資料庫探測與攻擊。
(8)啟用資料庫審核功能,對資料庫進行全面的事件跟蹤和日誌記錄。
Ⅳ 資料庫技術有哪些特點
1,以數據為中心,通過組織數據形成綜合性的資料庫,為各應用共享
2,數據冗餘少,易修改,易擴充。
3,採用一定的數據模型。
4,程序和數據有較高的獨立性
5,具有良好的用戶介面,用戶可以方便的開發和使用資料庫
6,對數據進行統一管理和控制,提供了數據的安全性,完整性
Ⅳ 資料庫有什麼特點
主要特點
(1)實現數據共享。
數據共享包含所有用戶可同時存取資料庫中的數據,也包括用戶可以用各種方式通過介面使用資料庫,並提供數據共享。
(2)減少數據的冗餘度。
同文件系統相比,由於資料庫實現了數據共享,從而避免了用戶各自建立應用文件。減少了大量重復數據,減少了數據冗餘,維護了數據的一致性。
(3)數據的獨立性。
數據的獨立性包括資料庫中資料庫的邏輯結構和應用程序相互獨立,也包括數據物理結構的變化不影響數據的邏輯結構。
(4)數據實現集中控制。
文件管理方式中,數據處於一種分散的狀態,不同的用戶或同一用戶在不同處理中其文件之間毫無關系。利用資料庫可對數據進行集中控制和管理,並通過數據模型表示各種數據的組織以及數據間的聯系。
(5)數據一致性和可維護性,以確保數據的安全性和可靠性。
主要包括:①安全性控制:以防止數據丟失、錯誤更新和越權使用;
②完整性控制:保證數據的正確性、有效性和相容性;
③並發控制:使在同一時間周期內,允許對數據實現多路存取,
又能防止用戶之間的不正常交互作用;
④故障的發現和恢復:由資料庫管理系統提供一套方法,
可及時發現故障和修復故障,從而防止數據被破壞
(6)故障恢復。
由資料庫管理系統提供一套方法,可及時發現故障和修復故障,從而防止數據被破壞。資料庫系統能盡快恢復資料庫系統運行時出現的故障,可能是物理上或是邏輯上的錯誤。比如對系統的誤操作造成的數據錯誤等。
Ⅵ 資料庫的基本特點是什麼
資料庫系統的特點:1、數據結構化;2、數據的共享性高,冗餘度低且易擴充;3、數據獨立性高;4、數據由DBMS統一管理和控制,包括數據的安全性保護,數據的完整性檢查,並發控制和資料庫恢復。
Ⅶ 資料庫管理技術三個階段的特點是什麼
特點如下:
1、人工管理階段:
(1)、數據不保存。因為當時計算機主要用於科學計算,對於數據保存的需求尚不迫切。
(2)、系統沒有專用的軟體對數據進行管理,每個應用程序都要包括數據的存儲結構、存取方法和輸入方法等。程序員編寫應用程序是,還要安排數據的物理存儲,因此程序員負擔很重。
(3)、數據不共享。數據是面向程序的,一組數據只能對應一個程序。
(4)、數據不具有獨立性。程序依賴於數據,如果數據的類型、格式或輸入/輸出方式等邏輯結構或物理結構發生變化,則必須對應用程序做出相應的修改。
2、文件系統階段:
(1)、數據可以長期保存在計算機外存上,可以對數據進行反復處理,並支持文件的查詢、修改、插入和刪除等操作。
(2)、文件系統實現了記錄內的結構化,但從文件的整體來看卻是無結構的。
(3)、其數據面向特定的應用程序,因此數據共享性、獨立性差,且冗餘度大,管理和維護的代價也很大。
3、資料庫系統階段:
(1)、數據結構化。在描述數據時不僅要描述數據本身,還要描述數據之間的聯系。數據結構化是資料庫的主要特徵之一,也是資料庫系統與文件系統的本質區別。
(2)、數據共享性高、冗餘少且易擴充。數據不再針對某一個應用,而是面向整個系統,數據可被多個用戶和多個應用共享使用,而且容易增加新的應用,所以數據的共享性高且易擴充。數據共享可大大減少數據冗餘。
(3)、數據獨立性高。
(4)、數據由DBMS統一管理和控制。
資料庫為多個用戶和應用程序所共享,對數據的存取往往是並發的,即多個用戶可以同時存取資料庫中的數據,甚至可以同時存放資料庫中的同一個數據,為確保資料庫數據的正確有效和資料庫系統的有效運行,資料庫管理系統提供以下4方面的數據控制功能:
①、數據安全性控制:防止因不合法使用數據而造成數據的泄露和破壞,保證數據的安全和機密。
②、數據的完整性控制:系統通過設置一些完整性規則,以確保數據的正確性、有效性和相容性。
③、並發控制:多用戶同時存取或修改資料庫時,防止相互干擾而給用戶提供不正確的數據,並使資料庫受到破壞。
④、數據恢復:當資料庫被破壞或數據不可靠時,系統有能力將資料庫從錯誤狀態恢復到最近某一時刻的正確狀態。
(7)資料庫技術的特點擴展閱讀
階段特點比較:
如果說從人工管理到文件系統,是計算機開始應用於數據的實質進步,那麼從文件系統到資料庫系統,標志著數據管理技術質的飛躍。
20世紀80年代後不僅在大、中型計算機上實現並應用了數據管理的資料庫技術,如Oracle、Sybase、Informix等,在微型計算機上也可使用資料庫管理軟體,如常見的Access、FoxPro等軟體,使資料庫技術得到廣泛應用和普及。
Ⅷ 資料庫系統的主要特點是什麼
資料庫系統的特點
1.數據結構化
2.數據的共享性高,冗餘度低,易擴充
3.數據獨立性高
4.數據由DBMS統一管理和控制
資料庫系統實現了整體數據的結構化,這是資料庫的最主要的特徵之一。這里所說的「整體」結構化,是指在資料庫中的數據不再僅針對某個應用,而是面向全組織;不僅數據內部是結構化,而且整體式結構化,數據之間有聯系。因為數據是面向整體的,所以數據可以被多個用戶、多個應用程序共享使用,可以大大減少數據冗餘,節約存儲空間,避免數據之間的不相容性與不一致性。
數據獨立性高
數據獨立性包括數據的物理獨立性和邏輯獨立性。
物理獨立性是指數據在磁碟上的資料庫中如何存儲是由DBMS管理的,用戶程序不需要了解,應用程序要處理的只是數據的邏輯結構,這樣一來當數據的物理存儲結構改變時,用戶的程序不用改變。
邏輯獨立性是指用戶的應用程序與資料庫的邏輯結構是相互獨立的,也就是說,數據的邏輯結構改變了,用戶程序也可以不改變。
數據與程序的獨立,把數據的定義從程序中分離出去,加上存取數據的由DBMS負責提供,從而簡化了應用程序的編制,大大減少了應用程序的維護和修改。 [1]
數據由DBMS統一管理和控制
資料庫的共享是並發的(concurrency)共享,即多個用戶可以同時存取資料庫中的數據,甚至可以同時存取資料庫中的同一個數據。
DBMS必須提供以下幾方面的數據控制功能:
數據的安全性保護(security)
數據的完整性檢查(integrity)
資料庫的並發訪問控制(concurrency)
資料庫的故障恢復(recovery)
Ⅸ 資料庫的特點有哪些
特點資料庫管理系統將具有一定結構的數據組成一個集合,它主要具有以下幾個特點:1. 數據的結構化資料庫中的數據並不是雜亂無章、毫不相乾的,它們具有一定的組織結構,屬於同一集合的數據具有相似的特徵。2. 數據的共享性在一個單位的各個部門之間,存在著大量的重復信息。使用資料庫的目的就是要統一管理這些信息,減少冗餘度,使各個部門共同享有相同的數據。3. 數據的獨立性數據的獨立性是指數據記錄和數據管理軟體之間的獨立。數據及其結構應具有獨立性,而不應該去改變應用程序。4. 數據的完整性數據的完整性是指保證資料庫中數據的正確性。可能造成數據不正確的原因很多,資料庫管理系統通過對數據性質進行檢查而管理它們。5. 數據的靈活性資料庫管理系統不是把數據簡單堆積,它在記錄數據信息的基礎上具有很多的管理功能,如輸入、輸出、查詢、編輯修改等。6. 數據的安全性根據用戶的職責,不同級別的人對資料庫具有不同的許可權,資料庫管理系統應該確保數據的安全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