估演算法口訣
1. 估算的方法
估算的方法如下:
1、湊整的方法:如湊成一個整千、整百、整十的數。
2、取一個中間數:如53、57、51 和59這四個數求和,這些數都很接近35,有的比55多一點,有的比55少一點,就取一個中間數55,直接用55×4,就大約地計算出了這幾個數相加的結果。
3、用特殊的數據特點進行估數:如126 × 8,就可以想到125 × 8,125的8倍,就得到1000。
4、尋找區間,也就是說叫尋找它的范圍 ,也叫做去尾進一:以278為例,去尾就是只看首位,那麼只看首位的時候,估得的結果就是它至少是200;進一就是首位加一,這樣就是它最多可能是300,這樣得到一個范圍,就是尋找它的區間范圍;
5、大小協調:兩個數,一個數 往大了估,一個數往小了估,或者一個數估一個數不估。
6、先估後調。
7、利用乘法口訣湊數:這種方法一般用於除法的估算,一般用除數乘一個整十數、整百數或整百整十數,如果乘積最接近被除數,則這個數就是除法估算的商。如 358÷6 ,用除數 6 乘整十數 60 ,其積 360 最接近被除數 358 ,那麼整十數 60 即是所求的商。
2. 三年級的近似數和估算
小學三年級估算口訣是:
3. 小學三年級估算的方法是什麼
小學數學中估算的方法:
1、四捨五入:0、1、2、3、4均不進位,5、6、7、8、9進位。
2、 進一法:進一法是去掉多餘部分的數字後,在保留部分的最後一個數字上加1,這樣得到的近似值為過剩近似值(即比准確值大)。
3、去尾法:去尾法是去掉數字的小數部分,取其整數部分的常用的數學取值方法,其取的值為近似值(即比准確值小),這種方法常常被用在生活之中。
4、數量單位估計法:用實際生活中的物體去感知數量單位,實際體驗數據的大小多少。
4. 資料分析速算順口溜是怎樣的
1、十幾乘十幾:
口訣:頭乘頭,尾加尾,尾乘尾。
例:12×14=?
解: 1×1=1
2+4=6
2×4=8
12×14=168
註:個位相乘,不夠兩位數要用0佔位。
2、頭相同,尾互補(尾相加等於10):
口訣:一個頭加1後,頭乘頭,尾乘尾。
例:23×27=?
解:2+1=3
2×3=6
3×7=21
23×27=621
註:個位相乘,不夠兩位數要用0佔位。
(4)估演算法口訣擴展閱讀:
速演算法的定義:
手指速演算法-----手心算------ 表示數的方法是以左手五指設點作為數碼盤,每個手指表示一位數,小拇指、無名指、中指、食指、大拇指可分別表示個、十、百、千、萬五位數字。
每個手指上9個數,首先我們看,我們的手指上有三根骨節,從上到下,第一骨節中部左側表示1,第二骨節中部左側表示2,第三骨節中部左側表示3。
從3往下移到手掌上表示4,手指的上端表示5,指肚表示6,手掌上有三道橫紋,從上到下,第一道橫紋表示7,第二道橫紋表示8,第三道橫紋表示9。
5. 小學三年級估算口訣是什麼
小學三年級估算口訣是,去尾法。 即把每個數的尾數去掉,取整十或整百數進行計算。進一法。 即在每個數的最高位上加1,取整十整百數進行計算。四捨五入法。
即尾數小於或等於4的捨去,等於或大於5的便入進去,取整十或整百數進行計算。湊十法。 即把相關的數湊起來接近10的先相加。部分求整體,幾把一個大的整體平均分成若干份,根據部分數求出整體數。
小學三年級如何學習
老師幾乎每天都在強調基礎計算,沒錯,學好數學計算是基礎,那麼基礎一定要打牢才行。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是學好數學的前提條件。數學是邏輯思維,需要有條理性,良好的習慣培養孩子條理性的養成。
學習方法,在基礎計算的基礎上,三年級迎來了基本的應用題部分,這就需要三年級的學生通過反復復習知識點,掌握知識點,對解題方法要完全掌握。
6. 小學三年級的估算口訣有哪些
估算的口訣原則主要包括7個。
1、去尾法。即把每個數的尾數去掉,取整十或整百數進行計算。
2、進一法。即在每個數的最高位上加1,取整十整百數進行計算。
3、四捨五入法。即尾數小於或等於4的捨去,等於或大於5的便入進去,取整十或整百數進行計算。
4、湊十法。即把相關的數湊起來接近10的先相加。
5、部分求整體,幾把一個大的整體平均分成若干份,根據部分數求出整體數。
6、以某一標准進行實際估計,一是利用計數單位進行估計,二是利用計量單位進行估計,三是以某一物體為參照物進行估計。
7、湊整法,把數量看成整式,整百整千在計算,是最常用的估算方法。
(6)估演算法口訣擴展閱讀:
估算在學習當中具有重要的意義,可以讓學生根據已知情境確定數的大致范圍,在這個過程中理解並參透提議,從而進一步去解決問題。
老師應該加強對估算教學的重視,突出對估算意識的培養,要鼓勵演算法的多樣化,選擇合適的估算方法,讓學生自由表達。在估算學習中,教師和家長要營造一種寬松的學習氛圍,鼓勵學生大膽嘗試培養估算意識,提高估算能力。
7. 巧記無理數估算
估算一個無理數的大致范圍,或者比較無理數大小是初中數學培養學生數感、發展學生估算意識的一類重要題型。尤其是在學生剛接觸到根號類無理數時,在加深學生深入理解無理數的概念方面也有很大的用處。
下來我就兩類問題的解決如何運用口訣來進行介紹。
第一類題型是帶根號的無理數的估算,口訣如下:
分清平方和立方,
整數估算先跟上,
估算位數看精度,
後定結果心不慌!
解釋:先看估算的無理數是平方根還是立方根,再確定估算的整數部分,然後根據精確度,確定估算的位數,最後確定最後結果。
口訣的作用在於首先明確了做題的流程,同時,對每個流程要注意的要點也進行了強調,便於學生上手做題。
第二類題型是比較兩個數的大小,其中至少有一個數是無理數。口訣如下:
估算思路有三種:
分析、近似、立平方。
大大小小適度放,
具體過程莫慌張!
解釋:用估算的方法比較兩個數的大小,其中至少有一個是無理數,在比較大小時可以採用分析法、取近似值法、平方法估算出無理數的大致范圍,再做具體的比較。
口訣所述流程其實說白了,還是先估算出無理數的大小,再進行比較。
口訣的意義其實是告訴學生解決問題的流程和思路。教師在具體上課時可以結合例題進行強調,補充一些常見的放大或縮小的公式,或結論等,有利於學生更快地上手。
我是教數學的趙老師,歡迎關注,歡迎討論,更歡迎轉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