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操作系統 » linuxgptmbr

linuxgptmbr

發布時間: 2023-01-15 13:27:06

Ⅰ 硬碟分區時gpt格式和mbr格式有什麼區別

  • 硬碟分區時格式和mbr格式的區別是:MBR的意思是「主引導記錄」,GPT意為GUID分區表。

  • 「gpt格式」帶來了很多新特性,最大支持18EB的大容量(1EB=1024 PB,1PB=1024 TB)。

  • 「mbr格式」最大隻支持2TB,但擁有最好的兼容性。

Ⅱ 在linux下如何把磁碟分區從mbr變成gpt

在進行gpt轉mbr時,硬碟的數據會被清除,需要提前備份。

gpt的硬碟轉換成mbr,使用如下命令:

# parted /dev/sde

linux下parted命令對硬碟進行gpt和mbr轉換

在進行mbr轉gpt時,硬碟的數據會被清除,需要提前備份。

mbr的硬碟轉換成gpt,使用如下命令:

# parted /dev/sde

Ⅲ 請問GPT和MBR的區別和聯系

一、性質不同

1、gpt:GPT意為GUID分區表,這是一個正逐漸取代MBR的新標准。

2、mbr:MBR的意思是「主引導記錄」。

二、劣勢不同

1、gpt:同時還支持幾乎無限個分區數量,限制只在於操作系統,Windows支持最多128個GPT分區。

2、mbr:一旦啟動代碼被破壞,系統就沒法啟動,只有通過修復才能啟動系統。


三、特點不同

1、gpt:由UEFI輔住而形成的,這樣就有了UEFI用於取代老舊的BIOS,而GPT則取代老舊的MBR。

2、mbr:最大支持2TB容量,在容量方面存在著極大的瓶頸,那麼GPT在今後的發展就會越來越占優勢,MBR也會逐漸被GPT取代。

GPT分區模式使用GUID分區表,是源自EFI標準的一種較新的磁碟分區表結構的標准。與普遍使用的主引導記錄(MBR)分區方案相比,GPT提供了更加靈活的磁碟分區機制。


GUID分區表(簡稱GPT。使用GUID分區表的磁碟稱為GPT磁碟)是源自EFI標準的一種較新的磁碟分區表結構的標准。與普遍使用的主引導記錄(MBR)分區方案相比,GPT提供了更加靈活的磁碟分區機制。它具有如下優點:

1、支持2TB以上的大硬碟。

2、每個磁碟的分區個數幾乎沒有限制。為什麼說「幾乎」呢?是因為Windows系統最多隻允許劃分128個分區。不過也完全夠用了。


3、分區大小幾乎沒有限制。又是一個「幾乎」。因為它用64位的整數表示扇區號。誇張一點說,一個64位整數能代表的分區大小已經是個「天文數字」了,若干年內你都無法見到這樣大小的硬碟,更不用說分區了。


4、分區表自帶備份。在磁碟的首尾部分分別保存了一份相同的分區表。其中一份被破壞後,可以通過另一份恢復。


5、每個分區可以有一個名稱(不同於卷標)。

既然GUID分區方案具有如此多的優點,在分區時是不是可以全部採用這種方案呢?不是的。並不是所有的Windows系統都支持這種分區方案。

以上內容參考:GPT磁碟_網路

Ⅳ linux下如何將GPT格式轉化為其它格式

linux中獎GPT分區轉mbr分區的方法有很多一般是使用工具了如parted和diskpart工具就非常的不錯,下面就介紹它們的使用例子。x0dx0a同事今天遇到一個問題,他負責的幾台主機上新增了三個1T大小的磁碟(sdb、sdc、sdd),不過新增的這三個分區在新增過來時都使用gpt分區直接分了一個區。由於之前的是使用的mbr引導,並且通過lvm分區分別掛載到幾個掛載點上。同事現在想將新增的這三個分區轉化為MBR,再轉換為pv卷,合並到原lvm分區(sda磁碟中的pv卷)中,並動態的增加/data掛載點的大小。x0dx0a這里記錄下提供給同事轉換的方法:x0dx0a方法一:parted工具轉換x0dx0aparted-s/dev/sdamklabelmsdosx0dx0a方法二:diskpart工個轉換x0dx0a輸入Diskpart,輸入listdisk查看磁碟信息,輸入selectdisk0選擇磁碟,輸入clean清空磁碟分區,輸入convertmbr轉換分區表格式。x0dx0a以下是convert命令的一些常用方法:x0dx0aconvertbasic-將次盤磁碟從動態轉換為基本x0dx0aconvertdynamic-將磁碟從基本轉換為動態x0dx0aconvertgpt-將磁碟從MBR轉換為GPTx0dx0aconvertmbr-將磁碟從GPT轉換為MBRx0dx0aMBR、LVM之誤區x0dx0aMBR有單塊盤不超過2.2T大小的限制,同事在上例中想將原大小為1T的/data增大到4T,如果是純MBR分區的話,肯定是做不到,但是多個MBR磁碟合並成的LVM下創建的LV掛載分區是否有這個限制呢?x0dx0a答案是沒有,增大到4T是可以成功的。具體可以參看novell網站的LVM邏輯卷最大容量是多少?x0dx0a該文中有如下一段:x0dx0a對lvm2創建的LVM卷來說,容量大小取決於kernel的限制(當然,還有你的磁碟空間)。x0dx0a對lvm1創建的LVM卷來說,LVM邏輯卷最大可能容量取決於所用擴展大小。計算公式是:x0dx0a65534*擴展大小=最大邏輯卷大小x0dx0aSUSELinux預設擴展大小是4MB。x0dx0a所以,預設邏輯卷最大值是4MB*65534=256GB。x0dx0a擴展大小可能取值區間為8KB到16GB,以二進制計。如果設定最大擴展大小,那麼最大卷大約有1PB:x0dx0a65534*16GB=1,048,544GBx0dx0a注意:你所使用的文件系統需要對你的邏輯卷大小提供支持。SLES預設文件系統為Reiserfs,它最大支持16TB空間。x0dx0a如果你打算對一個已經存在的邏輯卷進行擴展,使用「vgdisplay」命令查看所用的擴展大小

Ⅳ 移動硬碟分區mbr gpt解析

移動硬碟分區mbr gpt解析

GPT帶來了很多新特性,但MBR仍然擁有最好的兼容性。GPT並不是Windows專用的新標准—— Mac OS X,Linux,及其他操作系統同樣使用GPT。以下是我為大家整理分享的移動硬碟分區mbr gpt,歡迎閱讀參考。

移動硬碟分區mbr gpt

在Windows 8或8.1中設置新磁碟時,系統會詢問你是想要使用MBR還是GPT分區。GPT是一種新的標准,並在逐漸取代MBR。

GPT帶來了很多新特性,但MBR仍然擁有最好的兼容性。GPT並不是Windows專用的新標准—— Mac OS X,Linux,及其他操作系統同樣使用GPT。

在使用新磁碟之前,你必須對其進行分區。MBR(Master Boot Record)和GPT(GUID Partition Table)是在磁碟上存儲分區信息的兩種不同方式。這些分區信息包含了分區從哪裡開始的信息,這樣操作系統才知道哪個扇區是屬於哪個分區的,以及哪個分區是可以啟動的。在磁碟上創建分區時,你必須在MBR和GPT之間做出選擇。

MBR的局限性

MBR的意思是「主引導記錄」,最早在1983年在IBM PC DOS 2.0中提出。

之所以叫「主引導記錄」,是因為它是存在於驅動器開始部分的一個特殊的啟動扇區。這個扇區包含了已安裝的操作系統的啟動載入器和驅動器的邏輯分區信息。所謂啟動載入器,是一小段代碼,用於載入驅動器上其他分區上更大的載入器。如果你安裝了Windows,Windows啟動載入器的初始信息就放在這個區域里——如果MBR的信息被覆蓋導致Windows不能啟動,你就需要使用Windows的MBR修復功能來使其恢復正常。如果你安裝了Linux,則位於MBR里的通常會是GRUB載入器。

MBR支持最大2TB磁碟,它無法處理大於2TB容量的磁碟。MBR還只支持最多4個主分區——如果你想要更多分區,你需要創建所謂「擴展分區」,並在其中創建邏輯分區。

MBR已經成為磁碟分區和啟動的工業標准。

GPT的優勢

GPT意為GUID分區表。(GUID意為全局唯一標識符)。這是一個正逐漸取代MBR的新標准。它和UEFI相輔相成——UEFI用於取代老舊的BIOS,而GPT則取代老舊的MBR。之所以叫作「GUID分區表」,是因為你的驅動器上的每個分區都有一個全局唯一的標識符(globally unique identifier,GUID)——這是一個隨機生成的字元串,可以保證為地球上的每一個GPT分區都分配完全唯一的標識符。

這個標准沒有MBR的那些限制。磁碟驅動器容量可以大得多,大到操作系統和文件系統都沒法支持。它同時還支持幾乎無限個分區數量,限制只在於操作系統——Windows支持最多128個GPT分區,而且你還不需要創建擴展分區。

在MBR磁碟上,分區和啟動信息是保存在一起的。如果這部分數據被覆蓋或破壞,事情就麻煩了。相對的,GPT在整個磁碟上保存多個這部分信息的副本,因此它更為健壯,並可以恢復被破壞的這部分信息。GPT還為這些信息保存了循環冗餘校驗碼(CRC)以保證其完整和正確——如果數據被破壞,GPT會發覺這些破壞,並從磁碟上的其他地方進行恢復。而MBR則對這些問題無能為力——只有在問題出現後,你才會發現計算機無法啟動,或者磁碟分區都不翼而飛了。

兼容性

使用GPT的驅動器會包含一個「保護性MBR」。這種MBR會認為GPT驅動器有一個占據了整個磁碟的分區。如果你使用老實的MBR磁碟工具對GPT磁碟進行管理,你只會看見一個占據整個磁碟的分區。這種保護性MBR保證老式磁碟工具不會把GPT磁碟當作沒有分區的空磁碟處理而用MBR覆蓋掉本來存在的GPT信息。

在基於UEFI的計算機系統上,所有64位版本的Windows 8.1、8、7和Vista,以及其對應的伺服器版本,都只能從GPT分區啟動。所有版本的Windows 8.1、8、7和Vista都可以讀取和使用GPT分區。

其他現代操作系統也同樣支持GPT。Linux內建了GPT支持。蘋果公司基於Intel晶元的MAC電腦也不再使用自家的APT(Apple Partition Table),轉而使用GPT。

我們推薦你使用GPT對磁碟進行分區。它更先進,更健壯,所有計算機系統都在向其轉移。如果你需要保持對舊系統的兼容性——比如在使用傳統BIOS的計算機上啟動Windows,你需要使用MBR。

移動硬碟正確使用方法

1、移動硬碟分區不要超過2個。

2、使用200元以下盒子的移動硬碟最好都不要插在機器上長期工作

移動硬碟是用來臨時交換數據的,不是一個本地硬碟。 相比於筆記本內置的,移動硬碟裡面的筆記本硬碟時刻都工作在惡劣的環境下,應該盡量縮短工作時間。 正確的使用方法是使用本地硬碟下載資料等,然後到移動硬碟上,而不是掛在機器上整夜下載。 這個說法等於給在usb1.1介面海量數據宣判死刑,如果要大量數據趕緊加個usb2.0卡吧。

3、不要給移動硬碟整理磁碟碎片

整理的方法就是把整個分區裡面的數據都出來,再回去。

4、移動硬碟認不出或者會斷線如何解決?

(1)不使用usb加長線,這種線的質量一般不太好,會使usb數據同步出錯,使移動硬碟不能正常工作。不使用機箱上的前置usb介面,原因同前。盡量把移動硬碟插在原本的usb口上。

(2)淘汰你的劣質usb硬碟盒,更換劣質的數據線為帶屏蔽層的優質usb線(就是比較好的盒子帶的線)。

(3) usb介面兼容性不佳,非intel晶元組的主板有時候有usb兼容性差的問題,但是現在正在銷售的主流晶元組里幾乎只有nforce2了,傳說新的 bios和usb驅動改善了nforce2的usb兼容性,但是實踐證明改善很有限。徹底解決這問題的方法只有購買一個pci的usb2.0卡,其他參見6。

5、如何解決供電不足的問題?(供電不足是5的一大原因)

(1)購買比較好的usb移動硬碟盒。

(2)購買4200轉的筆記本硬碟做移動硬碟。不要買5400轉的。不要相信硬碟上面標的電流值,那沒有參考價值。實踐證明 hitachi 的4200轉諸型號比如 4k80 4k40 80GN等都是不錯的'選擇。一般不買富士通或者東芝的,因為在大陸沒有正式的渠道商。一般也不買st的,因為ST的硬碟一般都是5400的,盡管電流值標的是0.47A。

(3)購買筆記本電腦時,考慮一下一下usb口的供電能力。已經證明usb介面供電能力太弱的是:三星Q20/ dell 300m/X300 ; sony V505 ; IBM R40之前的幾乎所有R;toshiba P2000/2010 ....usb供電能力差,多見於日韓系輕薄機。我最贊賞的就是IBM X31的usb口,不管移動硬碟(哪怕是5400轉的);外置combo一律通吃,其供電能力不亞於一般台機。 如果購買pci的usb2.0卡,要挑有4針輔助供電口的;如果購買筆記本用的pc卡usb2.0轉接卡,要挑帶一個變壓器輔助供電的,好歹也要有帶一個 ps2輔助供電線的。

(4)移動硬碟盒子自身也有輔助供電線的,好盒子直接給一個變壓器,差的盒子也有ps2或者usb的供電線,供電不足時當然要插上,即使usb口足夠帶動硬碟,如果不是短時間工作,建議也插上,usb介面的供電總是很勉強的。

6、千萬不要混用供電線

某個盒子的線就只給某個盒子用,某張pc卡的供電線只能給那個型號的卡用。供電線的介面電壓定義各有不同,亂插輕則燒盒子,重則燒硬碟。

7、如何讓移動硬碟跑得更快?

(1)usb1.1 必須升級為usb2.0。 台機有pci的usb2.0卡, 筆記本有pc卡的usb2.0卡。買卡時不能貪便宜,100元以下的筆記本卡,50元以下的台機卡都不要買。

(2)硬碟的型號要新一點,一般02年起生產的盤都有跑到15M/s+的能力。

(3)usb介面:首先供電要足。控制晶元以NEC或者INTEL ICH4/5南橋帶的為佳,其次ALI,最次VIA。不過這些晶元其實都有15M/S的能力,還要看pcb板的設計和做工。

(4) 盒子要好。晶元的選擇 ISD300 > ALI 5621> meson?(忘了型號)> GL811 =ALI (猥瑣版,型號忘了,很小),NEC的橋接晶元很少用在硬碟盒子上,一般都是在光碟機盒子里使用,NEC的也很不錯,可以和ISD300相比。實際上GL811也有跑到18M/s的水平,和轉接卡一個道理,速度更看pcb的設計與做工。卡和盒子,揀貴的買肯定沒錯的。

(5)本地硬碟也要足夠快。

(6) usb1.1的速度是1M/s ,usb2.0的及格水平是10M/s, 如果不足10M/s, 那麼在 筆記本硬碟, 盒子, 介面,本地硬碟之中至少有一個瓶頸。 我用ASUS intel 845PE主板,元古雙介面盒子(ISD300),hitachi 80GN的硬碟,本地硬碟ST7200.7, 速度可以達到 22M/s, 同樣平台用罄城GL811的盒子也達到了18M/s。 22M/s已經幾乎是硬碟傳輸速度的極限了,似乎這個時候usb2.0的帶寬還沒有喂飽。 劣質usb卡甚至只能跑到4M/s足見差距。

(7)太多細碎的小文件也可以用winrar打包後再。

;

Ⅵ linux中MBR、GPT、lvm的關系重點是lvm和MBR、GPT的關系不太理解

mbr和gpt是兩種不同的硬碟分區模式,gpt可以管理更大的硬碟,支持更多的主分區
lvm是邏輯卷管理,啟其中pv物理卷可以是mbr或gpt的分區設備,也可以直接是使用未分區的硬碟設備

熱點內容
java直播網站源碼 發布:2025-07-04 14:46:35 瀏覽:169
安卓應用市場消費記錄怎麼刪除 發布:2025-07-04 14:39:47 瀏覽:30
知道一個伺服器的ip地址 發布:2025-07-04 14:20:33 瀏覽:597
蘋果7鎖屏密碼怎麼改 發布:2025-07-04 14:04:44 瀏覽:710
P三零是什麼配置 發布:2025-07-04 13:58:41 瀏覽:361
哪個安卓機有長方形home鍵 發布:2025-07-04 13:43:58 瀏覽:861
android腳本錄制 發布:2025-07-04 13:17:47 瀏覽:342
嵌入式和安卓哪個硬體成本高 發布:2025-07-04 13:05:56 瀏覽:229
360代理伺服器怎麼設置 發布:2025-07-04 12:49:49 瀏覽:515
iphone在哪清除緩存 發布:2025-07-04 12:49:38 瀏覽:3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