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inux安裝問題
① linux安裝問題
分類: 電腦/網路 >> 操作系統/系統故障
問題描述:
在wnidowxp下安裝,在選擇分區的時候,提示未找到任何驅動器(出現錯誤——未找到要在其中創建新文件系統的有效設備。請檢查您的硬體以找到問題的起因),怎樣解決?
(我的硬碟是160G串口的。C、D、E盤用的是NTFS格式。剩下的幾個盤是FAT16格式的。)哪位大俠幫幫忙?
解析:
redhat linux9.0的配置,對於大多數老手來說,可能是非常簡單,但對於我們新手來說
我感覺還是有點復雜,所以,我想把我的配置過程詳悉的寫出來,希望對新手能有所幫助.
1.安裝samba
首先驗證您的機器中是否已經安裝samba
rpm -qa|grep samba,如果出現
samba-mon-2.2.7a-7.9.0
samba-client-2.2.7a-7.9.0
samba-2.2.7a-7.9.0
那麼恭喜你,你已經安裝好了samba,如果沒有以上那些東東,請安裝,安裝方法很簡單,redhat
linux 9.0第一張光碟里就有cdrom/RedHat/RPMS/
以下是我的詳細安裝過程
把第一張光碟放進光碟機,他會自動掛接的,省得自己動手mount了
#cd /mnt/cdrom/RedHat/RPMS(主意大小寫字母,否則會出錯的啊)
#rpm -ivh samba-mon-2.2.7a-7.9.0 (這個要先安裝,安裝的時候不一定要把後面的samba-mon-2.2.7a-7.9.0全部寫完,比如寫到samba-c的時候,多按幾次Tab鍵,很省事的哦)
#rpm -ivh samba-2.2.7a-7.9.0
#rpm -ivh samba-client-2.2.7a-7.9.0(客戶端)
安裝了以上的東西之後,基本上就可以了,但為了配置的方便以及利用REDHAT LINUX9.0新特性,我建議在安裝以下兩個東東redhat-config-samba-1.0.4-1,samba-swat-2.2.7a-7.9.0光碟里都有,其中redhat-config-samba-1.0.4-1在第一張光碟里,samba-swat-2.2.7a-7.9.0在第二張光碟里,安裝方法和上面的一樣了.
通過上面的簡單介紹,我想你已經安裝好了,試驗一下
#rpm -qa|grep samba(這是什麼含義應該知道吧,如果不知道,建議先學學LINUX的基本命令)
redhat-config-samba-1.0.4-1
samba-mon-2.2.7a-7.9.0
samba-client-2.2.7a-7.9.0
samba-swat-2.2.7a-7.9.0
samba-2.2.7a-7.9.0
OK,安裝成功!(建議,以上東西最好自己安裝一次,系統上如果裝的有,還是先卸載,這樣,才能加深印象,如果卸載以後,安裝出問題,可能是你沒有完全卸載,解決方法要不繼續查找卸載,要不強制安裝)
2.配置
(1)方法1
利用我們安裝的redhat-config-samba-1.0.4-1進行配置,方法如下:
開始--->系統設置--->伺服器配置--->samba伺服器
(我是在LINUX寫這個文章,所以圖形的東西我不會剪切,只好用簡單的說一下了)
首選項-->伺服器設置,這里你可以對samba伺服器進行一些基本的設置里,應該說比較簡單了,我看沒有必要介紹了,配置好之後,記住重新啟動服務.
重新啟動的方法有兩種:
#service *** b start或restart
#/etc/rc.d/init.d/ *** b start
(2)方法2
利用samba-swat-2.2.7a-7.9.0
首先,你要修改swat的配置文件,默認的情況下是關閉的
service swat
{
port = 901 (swat用到的埠是901)
socket_type = stream(類似tcp協議的東西,呵呵這是我自己的理解)
wait = no
only_from = 127.0.0.1(只從這個啟動swat,關鍵!)
user = root(啟動swat用到的名子)
server = /usr/ *** in/swat
log_on_failure += USERID
disable = yes (一定要把yes改成no)
}
修改過之後,啟動xid就可以了
啟動方法跟剛才我說的一樣
然後在瀏覽器里些上127.0.0.1:901/重重的按回車,你發現你成功了 !(注意,這個IP地址要跟你在SWAT配置文件里的IP地址一樣才形,切記!)
至於如何使用swat,自己摸索一下應該不成問題了,配置完成以後,記得重新啟動服務就可以了.對了,為了使得samba和swat在每次開機的時候啟動,你可以這樣:
#setup,然後找到system service,在SMB和SWAT前搞個*,也可以#ntsysv,同樣的效果.
(3)方法3
利用samba-2.2.7a-7.9.0,這是最根本的東西,不管用什麼工具,掌握其原理才是最重要的,像網頁製作一樣,雖然工具很多,但一定要熟悉HTML語言,才能編的好的網頁(扯蛋!呵呵)
裝好samba-2.2.7a-7.9.0之後,會在/etc/samba/下形成己個文件
*** b.conf *** bpasswd *** busers lmhosts,如果沒有其中的一個,你可以touch創建
修改 *** b.conf文件
我只做簡單的說明:guest ok 和public是一樣的,read only 和writable是相反的,沒什麼區別
workgroup=(工作組名子,填上你目前的LAN的工作組)
bios=(最好是你的機器名,如果把改句注消,默認的是你LINUX機器名,不過,最好還是自己填上)
client code page=936(默認是850,936是簡體中文的意思,這個要記住,難道不記得你mount你windows系統下的中文名子都是???,就是因為你沒有加-o iocharset=cp936的原因!)
guest account=nobody(guest帳號,這於你定義的共享文件頰有關,其中nobody在 *** busers里有)
security = SHARE(有四個級別,不多說)
encrypt passwords = Yes(加密的密碼, win98/2000傳送的密碼都是加密的,所以這里要yes)
以上都是[global]的內容,其實,很多呢,水平有限不多說了.
下面就是你要開的共享的東西,要說明的是,文件夾共享的屬性取決於該文件頰在LINUX里的許可權設定
[myxfc]
ment = myxinfc
path = /home/xinfc
read only = No
guest ok = Yes
[tmp]
path = /home
valid users = hehl
write list = @staff
read only = No
guest ok = Yes
共享的設定其實很簡單,主要是路徑和許可權的問題,這兩個搞清楚了 ,應該沒問題了
該介紹的我都介紹完了,重新啟動服務!
或許您會發現客戶端無法連接,奶奶的,真讓人生氣,忙了這么久,還是不能訪問,why?
1)客戶端應安裝tcp/ip bios ipx(這個東東不太懂)
2lmhosts, IP地址和bios名子對應.
3)iptables(這個東西最壞,就是因為他,我浪費了兩天時間!我得出一個小小的結論,做各種配置前把iptables給關閉!)
由於我對iptables不太懂,我的解決方式有兩種:
1:#setup 然後選擇防火牆,然後關閉
2.修改/etc/sysconfig/iptables
-A INPUT -j RH-Lokkit-0-50-INPUT
-A FORWARD -j RH-Lokkit-0-50-INPUT
-A RH-Lokkit-0-50-INPUT -i lo -j ACCEPT
-A RH-Lokkit-0-50-INPUT -p tcp -m tcp --dport 0:1023 --syn -j ACCEPT
-A RH-Lokkit-0-50-INPUT -p tcp -m tcp --dport 2049 --syn -j REJECT
-A RH-Lokkit-0-50-INPUT -p udp -m udp --dport 0:1023 -j ACCEPT
-A RH-Lokkit-0-50-INPUT -p udp -m udp --dport 2049 -j REJECT
-A RH-Lokkit-0-50-INPUT -p tcp -m tcp --dport 6000:6009 --syn -j REJECT
-A RH-Lokkit-0-50-INPUT -p tcp -m tcp --dport 7100 --syn -j REJECT
COMMIT
把0:1023的兩行的REJECT改成ACCEPT
重新啟動防火牆就可以了
② linux的安裝問題
1 Red Hat Enterprise Linux 5的安裝
安裝Red Hat Linux的硬體要求如下,一般現在的電腦配置都可以滿足這些要求了哈: CPU:Pentium以上處理器。文本模式推薦配置:200MHz奔騰或更高,圖形模式推薦配置:400MHz奔騰內存:文本模式最小內存值128MB,圖形模式最小內存值:192MB,推薦使用256MB以上的內存。硬碟:RHEL5安裝需要3GB以上的硬碟空間,完全安裝全部軟體包需大約5GB的硬碟空間。顯卡:VGA兼容顯卡。光碟機:CD-ROM/DVD-ROM。其他設備:如音效卡、網卡和Modem等。軟碟機:可選
Red Hat網站提供了經過兼容性測試和認證的「硬體兼容性列表」,在得到系統硬體設備的具體型號後,最好訪問http://bugzilla.redhat.com/hwcert/來查看用戶的配置是否在清單之中Linux 支持在一台計算機中安裝多個操作系統,它通過使用GRUB多重啟動管理器來支持多操作系統並存,GRFreeBSD、OpenBSD、DOS 和Windows等操作系統。計算機啟動時,用戶可以使用GRUB提供的菜單選擇需系統,所以不必擔心出現安裝了Linux後,導致其他操作系統不能使用的問題。
Redhat支持不同的安裝方式(如光碟安裝、硬碟安裝及網路安裝),我們首先以最基本、最常用的光碟安裝開Linux介紹及Redhat5.1基礎可以參考【51CTO_RHCE講座】RHCE課程筆記專題。
不可與root分區分開的目錄:/dev,/etc,/sbin,/bin,/lib,系統啟動時,核心只載入一個分區,那就是/,載入/dev,/etc,/sbin,/bin,/lib五個目錄的程序,所以以上幾個目錄必須和/根目錄在一起。最好單獨分區的目錄:/home,/usr,/var,/tmp,出於安全和管理的目的,以上四個目錄最好要獨立出來,samba服務中,/home目錄我們可以配置磁碟配額quota。
我們以40G硬碟為例: /boot 100MB / 10GB
swap 512MB /home 10GB /usr 8GB /var 5GB /tmp 3G
1.1 Red Hat Enterprise Linux 5光碟安裝
這樣我們就到了RHEL5安裝界面,點回車是以圖形截面安裝,輸入linux text是用CLI安裝.
這里我們選語言為簡體中文。
按OK
這里選美式鍵盤US
這里可以輸入RHEL5.1的序列號,也可以跳過不填,對安裝應用沒關系。RHEL 5安裝序列號哈Server: * Red Hat Enterprise Linux (Server including virtualization): 2515dd4e215225dd * Red Hat Enterprise Linux Virtualization Platform: 49af89414d147589 Client: * Red Hat Enterprise Linux Desktop: 660266e267419c67 * Red Hat Enterprise Linux Desktop + Workstation Option: da3122afdb7edd23 *Red Hat Enterprise Linux Desktop + Workstation + DualOS Option (Virtualization): 7fcc43557e9bbc42 *Red Hat Enterprise Linux Desktop + DualOS Option (Virtualization): fed67649ff918c77
提示要初始化硬碟,選YES繼續。
這里分區我們選擇自定義
我們進行硬碟分區: New 就是建立新的分區EDIT 就是更改已有的分區DELETE 就是刪除已建立的分區RESET 就是把你剛才的設定全部取消。恢復到現在的樣子RAID 是磁碟陣列
LVM 是邏輯卷
/boot 100MB,記住,boot需要放在磁碟的第一個分區上,怎麼看是不是在第一個分區上?看開始的塊是不是1
/ 根目錄 10G
swap 512MB 一到兩倍內存容量
/home 10G 存放普通用戶信息
/usr 8G linux系統所在位置
/var 5G 默認伺服器的登錄文件(郵件與WWW默認路徑)
/tmp 3G
最後分區結果如下,按OK繼續:
選擇Use GRUB Boot Loader
這步選擇默認
這里設置GRUB密碼,可以設置也可以不設置,如果設置了請記住自己的密碼哈。
這里點OK就可以了
這里我們安裝在MBR
這里選擇YES配置網卡
選擇啟用IPv4支持,IPv6可以不選,一般都沒用
這里選擇手動配置網卡192.168.0.0/24
這里輸入你的網關及DNS伺服器地址
輸入主機名,我輸入的是RHEL5
時區選擇Asia/Shanghai
配置ROOT密碼,輸入兩次,記住自己輸入的口令哦
我們去掉Virtualization組件並選擇自定義安裝軟體包。
自定義安裝軟體包時,我們添加Development Libraries和Development Tools組件,保證系統軟體開發的程工具完整性,然後OK下一步,伺服器軟體我們以後自己裝。
LINUX要安裝軟體都是需要檢測依耐關系的
開始安裝,安裝日誌在/root/install.log
Linux安裝已經完成,重啟一下計算機
選擇退出
到了Linux登錄界面
以root帳戶登錄
在CLI界面下我們要啟動圖形界面可以輸入startx,我們如果要修改成一直圖形界面啟動Linux,可以輸入vi /etc/inittab,鍵入i編輯把id:3改成id:5,保存退出。
1.2 Red Hat Enterprise Linux 5硬碟安裝
如果我們沒有RHEL5.1的安裝光碟,只有它的ISO鏡像文件,那我們可以進行RHEL5.1硬碟安裝。我們可以RHEL5.1的ISO鏡像文件放在主機的一個可用分區上(比如FAT/FAT32文件系統),NTFS是不行的哈,如果fat32格式,只有NTFS格式,那我就沒有辦法了,因為好象NTFS格式轉化為fat32風險比較大,最好的辦法空餘空間分出3GB主分區,作為fat32文件系統。把RHEL5.1鏡像文件到那個分區也可以。
注意: 劃分出來的3G分區最好是分為主分區,也可以是fat32格式的C盤,或者是D盤(也就是/dev/hda5),因分成其他邏輯分區後RHEL5硬碟安裝時報錯。總是提示Error informing the kernel about modifications to partition /dev/sda5 - 設備或資源忙。結果格了N次,系統重做N次,汗~~~
需要提取RHEL5鏡像下isolinux目錄裡面的兩個文件。vmlinuz 和initrd.img. isolinux目錄下包含了從 CD 啟動所需要的文件: vmlinux是一個可執行文件,包含靜態與Linux內核的可執行文件格式; initrd.img映像中包含了支持Linux系統核心兩個階段引導過程所需要的必要可執行程序和系統文件initrd; 我們把vmlinuz、initrd.img及rhel5鏡像文件放到我們劃分出來的那個3GB的分區上。
先到網上http://download.gna.org/grub4dos/下載一個grub-for-dos的工具(附件里的就是),我這里下grub4dos-0.4.4-2008-11-19.zip。
可從以下網址下載GRUB4DOS最新版及較早版本。http://download.gna.org/grub4dos/ http://download.gna.org/grubutil/ http://grub4dos.jot.com/WikiHome https://gna.org/projects/grub4dos/ http://grub4dos.sourceforge.net/wiki (官方說明文檔)
下載grub4dos後,解壓縮後就可以了。核心文件有下面這幾個:grldr和grub.exe,及menu.lst(此為樣本改)。如果你需要中文支持,就用chinese子目錄中的文件。
通過Windows NT/2000/XP/2003的啟動管理器啟動GRUB4DOS 在 Windows NT/2000/XP/2003中,可以把grldr和menu.lst拷貝到C:\。
然後在boot.ini的最後加上一行:c:\grldr="Start GRUB4DOS"
如果boot.ini中的timeout值為零,把它設置為大於0的數字,例如timeout=30,然後保存boot.ini。
注意:boot.ini文件一般是隱藏的,你需要在文件夾選項中設置顯示所有文件,或者在cmd中使用以下命令來boot.ini的隱藏屬性。
編輯boot.ini前,可在cmd下輸入: attrib -s -r -h c:\boot.ini 解除boot.ini的只讀屬性,編輯完後輸入: attrib +s +r +h c:\boot.ini 恢復boot.ini的原有屬性。
下一次啟動Windows時,你會發現啟動畫面中多了Start GRUB4DOS這一選項,使用它便可啟動GRUB4D
該方案的優點:不需要修改MBR和啟動扇區
參考,感興趣的可以自己研究下: 對於多數沒有或很少接觸過linux的windows用戶來說,剛開始使用grub時離不開菜單。也就是說,使用g們要准備menu.lst文件。下面是一個menu.lst的例子。(以#開始的行,表示注釋,不執行) # 默認延遲時間(秒) timeout 30 # 第一項為默認值default 0 # 設置圖形背景文件splashimage (hd0,0)/boot/grub/xp2008.gz # 設置中文支持的字體文件fontfile (hd0,0)/boot/grub/fonts title 使用map啟動本地硬碟上的瑞星殺毒軟盤鏡像文件map (hd0,0)/boot/grub/rav.img (fd0) map --hook chainloader (fd0)+1 rootnoverify (fd0) title 使用memdisk啟動本地 Win98 軟盤鏡像文件kernel (hd0,0)/boot/grub/memdisk.gz initrd (hd0,0)/boot/grub/win98.img title 使用memdisk啟動本地硬碟上的瑞星殺毒軟盤壓縮鏡像文件root (hd0,0) kernel /boot/grub/memdisk.gz c=80 h=12 s=36 floppy initrd /boot/rav.zip title 啟動第一主分區(hd0,0)上的操作系統rootnoverify (hd0,0) makeactive chainloader +1 title 啟動第二主分區(hd0,1)上的操作系統
rootnoverify (hd0,1) makeactive chainloader +1 title 重啟reboot title 關機halt 參考這個例子,我們就可以根據自己需要對菜單進行修改。比如從網上下載了效率源的鏡像文件,文件名為XLY.IMG。我們只需把title 使用memdisk啟動本地 Win98 軟盤鏡像文件kernel (hd0,0)/boot/grub/memdisk.gz initrd (hd0,0)/boot/grub/win98.img 改成title 硬碟檢測修復工具效率源 (memdisk) kernel (hd0,0)/boot/grub/memdisk.gz initrd (hd0,0)/boot/grub/xly.img 或者改成title 硬碟檢測修復工具效率源 (map) map (hd0,0)/boot/grub/xly.img (fd0) map --hook chainloader (fd0)+1 rootnoverify (fd0) 同時把xly.img文件保存到第一主分區(一般是C:)的boot\grub目錄下。當然也可以保存到其它路徑。比如xly.img文件保存到C:\boot下,則menu.lst文件相應改為: map (hd0,0)/boot/xly.img (fd0) 又如xly.img文件保存到D:\test下,則menu.lst文件相應改為: map (hd0,4)/test/xly.img (fd0) (參看下面的注意d) 從上面的例子可以看出,啟動軟盤鏡象,有兩種方式,即用memdisk或用map。用memdisk時,img文件可壓縮;在img文件大小為非1.44MB或2.88MB標准鏡像時,需要指定CHS參件的CHS參數可用winimage獲得。即例子中的: title 使用memdisk啟動本地硬碟上的瑞星殺毒軟盤壓縮鏡像文件root (hd0,0) kernel /boot/grub/memdisk.gz c=80 h=12 s=36 floppy initrd /boot/rav.zip 另外,菜單文件中的文件路徑可用相對路徑(如:/boot/rav.zip)或絕對路徑(如:(hd0,0)/boot/grub/xly示。map方式對軟盤映像大小沒有限制,但要求必須連續存放。改進的map --mem則無此限制。比如: map --mem /boot/xxx.ima (fd0) map --hook chainloader (fd0)+1 rootnoverify (fd0) 注意: a, 菜單文件中所用的memdisk.gz文件,不包括在grub4dos的發行包里,需自行准備。可從gnu grub軟體它基於grub的工具(如一鍵ghost,本人的gghost)中獲得。b, 菜單中所用的其它文件如xp2008.gz(背景文件)、fonts(中文字體文件)及各種鏡像文件等,均需拷貝定路徑。 fontfile命令不可單獨使用,需與splashimage一起使用。c, 菜單文件中的命令全部使用小寫。
③ LINUX安裝問題
1、先在xp系統裡面將F盤格式化;
2、開始安裝linux操作系統;
3、安裝過程進行到分區部分時候,我建議你這樣來分區:
(1)/分區 文件系統選reiserfs(推薦)or ext3; 大小:500MB
(2)swap分區 文件系統選swap ;大小:內存的2倍即可。
(3)/home分區 文件系統選擇reiserts or ext3; 大小:剩下的全分給它吧,這個越大越好,因為是你最常使用的個人目錄。
4、這樣分區有兩個很明顯的好處:I、/usr /usr/local /var /opt /……不必單獨分區,可避免繁雜;II、/home單獨列出,即便以後出現故障,重裝系統,你原有的關鍵數據都不會丟失,完好無損!
5、我的機器(雙系統)就是這樣做的,之前只分給/home 15G,後來感覺用著用著不夠用了,又擴展了10G,現在一直用著挺爽,呵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