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料庫是將
資料庫不能直接存儲數據,而是將數據存儲到表中。根據查詢相關公開信息:資料庫是存儲和管理數據的倉庫,但資料庫並不能直接存儲數據,數據是存儲在表中的。
2. 資料庫是什麼
如果我們想向南京圖書館借閱一冊《永樂大典》,只須坐在電腦旁,點擊中國教育科研網連接南京圖書館的站點,打開古籍書目資料庫,鍵入書名:《四庫全書》,系統響應後會顯示該庫中收藏《四庫全書》的情況,於是便可以進一步辦理借閱手續。
資料庫可以通俗地比喻為存放大量數據的倉庫。以科學的術語講,資料庫是存儲在計算機存儲設備上的數據集合。舉例來說,如果我們把一本書的書名、作者名、出版單位、出版年月、主要內容等等,按照著錄條例進行規范,就可以得到這本書的書目數據。目此,把許多的書目數據有序地長期存放在計算機磁碟上,使廣大用戶均可共享,這些書目數據於是就成為書目資料庫。資料庫的建立、運用和維護,全都依靠資料庫管理系統軟體來完成,並由人統一管理和控制。只要在圖書館的計算機上建立起書目資料庫,使用計算機進行查詢和檢索就成為可能了。
資料庫在計算機科學與技術中的發展是最快的重要分支之一。只要將資料庫技術與其他學科的技術相結合,可以根據需要設計出各種各樣的資料庫。例如,把資料庫技術與圖書情報學結合可做成書目資料庫;演繹資料庫是將資料庫技術與人工智慧學結合而成的;多媒體資料庫是資料庫技術與多媒體技術相結合而成等等。資料庫對大量信息具有進行有效存儲和快速存取的能力,所以它成為大型信息系統的基礎和核心,相關應用領域已從傳統的商業和事務處理,擴展到科技、經濟、軍事、社會生活的各個領域,發揮著越來越大的作用。
3. 計算機資料庫是什麼 說簡單點 本人沒什麼電腦知識
資料庫(Database)是按照數據結構來組織、存儲和管理數據的倉庫,它產生於距今六十多年前,隨著信息技術和市場的發展,特別是二十世紀九十年代以後,數據管理不再僅僅是存儲和管理數據,而轉變成用戶所需要的各種數據管理的方式。資料庫有很多種類型,從最簡單的存儲有各種數據的表格到能夠進行海量數據存儲的大型資料庫系統都在各個方面得到了廣泛的應用。
在信息化社會,充分有效地管理和利用各類信息資源,是進行科學研究和決策管理的前提條件。資料庫技術是管理信息系統、辦公自動化系統、決策支持系統等各類信息系統的核心部分,是進行科學研究和決策管理的重要技術手段。
資料庫基本結構:
資料庫的基本結構分三個層次,反映了觀察資料庫的三種不同角度。
以內模式為框架所組成的資料庫叫做物理資料庫;以概念模式為框架所組成的數據叫概念資料庫;以外模式為框架所組成的資料庫叫用戶資料庫。
⑴ 物理數據層。
它是資料庫的最內層,是物理存貯設備上實際存儲的數據的集合。這些數據是原始數據,是用戶加工的對象,由內部模式描述的指令操作處理的位串、字元和字組成。
⑵ 概念數據層。
它是資料庫的中間一層,是資料庫的整體邏輯表示。指出了每個數據的邏輯定義及數據間的邏輯聯系,是存貯記錄的集合。它所涉及的是資料庫所有對象的邏輯關系,而不是它們的物理情況,是資料庫管理員概念下的資料庫。
⑶ 用戶數據層。
它是用戶所看到和使用的資料庫,表示了一個或一些特定用戶使用的數據集合,即邏輯記錄的集合。
資料庫不同層次之間的聯系是通過映射進行轉換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