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inux下u盤掛載
A. linux中如何用命令掛載U盤
1、首先需要把U盤插入到電腦上,然後按下快捷鍵Ctrl+Alt+T打開linux的終端。
B. Linux 下如何掛接NTFS格式的U盤
辦法如下:
要保證你的系統支持ntfs模塊,比如ubuntu支持,centos/redhat默認不支持。可以通過命令查看,如 modinfo ntfs . 如果有輸出,那麼,就支持;否則,不支持。
在有ntfs模塊的情況下,lsblk查看到塊設備的名稱,如/dev/sdb1. 或者dmesg看看系統對該U盤設備的識別。
然後掛載(大部分系統需要root許可權),如掛載到/mnt下或者/media下,那麼就是mount /dev/sdb1 /mnt使用完成後,彈出U盤使用命令 eject /dev/sdb1。
(2)linux下u盤掛載擴展閱讀:
NTFS (New Technology File System),是WindowsNT環境的文件系統。
新技術文件系統是Windows NT家族(如,Windows 2000、Windows XP、Windows Vista、Windows 7和windows 8.1)等的限制級專用的文件系統(操作系統所在的盤符的文件系統必須格式化為NTFS的文件系統,4096簇環境下)。NTFS取代了老式的FAT文件系統。
NTFS對FAT和HPFS作了若干改進,例如,支持元數據,並且使用了高級數據結構,以便於改善性能、可靠性和磁碟空間利用率,並提供了若干附加擴展功能。
參考資料:網路-ntfs
C. Linux下掛載NTFS格式U盤
在Linux下使用mount掛載ntfs格式U盤時,會提示mount: unknown filesystem type 'ntfs'錯誤,或者FATAL: Mole fuse not found.ntfs-3g-mount: fuse device is missing, try 'modprobe fuse' as root。下面介紹具體解決辦法。
安裝 ntfs-3g fuse 即可:
同樣,如果提示mount:unknown filesystem type 'exfat'錯誤,可以安裝exfat-fuse:
運行 modprobe fuse 時,如果提示找不到指令,需要安裝 kmod 包:
然後運行
最後,掛載文件系統:
D. linux如何掛載u盤
linux如何掛載u盤?Linux如何掛載U盤
1,以root用戶登陸
先載入USB模塊 modprobe usb-storage
用fdisk -l 看看U盤的設備
假如U盤是sda1
2,確定在 目錄 /mnt 下建立了 文件夾 /usb,如果未建立可鍵入一下命令:mkdir /mnt/usb_disk,成功後進行下一步。
3,載入 u 盤,需鍵入以下命令:mount /dev/sda /mnt/usb_disk
成功後,即可使用 u 盤了, 文件就在目錄 /mnt/usb 下。
4,卸載u盤:在使用完u盤後,在拔出前需要先鍵入卸載U盤命令
命令如下:umount /mnt/usb linux下掛載U盤的方法:1、在mnt目錄下創建掛載目錄;2、插入U盤,執行【mount -t vfat /dev/sdb /mnt/usb】命令進行掛載;3、進入掛載目錄,查看是否掛載成功。
E. Linux系統設置U盤自動掛載
筆者在工作中遇到自動掛載U盤,於是在樹莓派和紅帽系統上研究了一下U盤實現自動掛載。總的來說,Linux gnome/kde窗口環境下有移動存儲的管理程序,可以實現自動掛載移動存儲設備,但是在命令行下 通常需要用mount命令手動掛載USB存儲設備。第二種方法有風險,第三種是設備管理服務udev添加規則實現自動mount,第四種方法則進一步封裝mount添加日誌功能。
Raspberry Pi中USB設備的自動掛載由基於LXDE的GUI / DE處理,具體來說,由文件管理器PCManFM控制。若要禁用此行為,請打開「文件管理器」,然後從「編輯」菜單中選擇「首選項」。選擇「卷管理」選項卡,取消選中第二個選項「掛載可移動介質...」 ,可以禁用第三個選項「顯示可用選項...」設置,以防止彈出窗口提示可用程序。
系統開機時會主動讀取/etc/fstab這個文件中的內容,根據文件裡面的配置掛載磁碟。使用檢查UUID: sudo blkid,顯示關於可用塊設備的信息, 查找您的設備(如 / dev / sda1 )並復制其UUID。此方法只限於開機時已經插入U盤了,開機後再插入就不發自動掛載,需要執行sudo mount -a命令。
在文件/ etc / fstab底部添加:UUID={YOUR-UID} {/path/to/mount/point} {file-system-type} defaults,errors=remount-ro 0 1
倒數第二是mp備份設置,當其值設置為1時,將允許mp備份程序備份;設置為0時,忽略備份操作。倒數第一是fsck磁碟檢查設置,其值是一個順序,當其值為0時,永遠不檢查;而 / 根目錄分區永遠都為1,其它分區從2開始,數字越小越先檢查。
修改後保存,關閉,重新啟動設備以檢查或鍵入: sudo mount -a 。mount -a 是自動掛載 /etc/fstab 裡面的東西,會忽略所有已經完成的操作。但是筆者認為在這裡面添加太過於危險,不要輕易操作這個文件,有可能造成系統無法開機。外部設備在插入時掛載,在未插入時忽略,不然無法進入系統,這需要添加 nofail 選項,但是操作這個文件不太方便,有其他剛好的方法。
文件種有兩種ACTION,add和remove。在U盤插入或者拔出時,自動激活mount和unmount,完成設備自動掛載。
KERNEL!="sd*", GOTO="media_by_label_auto_mount_end"
SUBSYSTEM!="block",GOTO="media_by_label_auto_mount_end"
IMPORT{program}="/sbin/blkid -o udev -p %N"
ENV{ID_FS_TYPE}=="", GOTO="media_by_label_auto_mount_end"
ENV{ID_FS_LABEL}!="", ENV{dir_name}="%E{ID_FS_LABEL}"
ENV{ID_FS_LABEL}=="", ENV{dir_name}="Untitled-%k"
ACTION=="add", ENV{mount_options}="relatime,sync"
ACTION=="add", ENV{ID_FS_TYPE}=="vfat", ENV{mount_options}="iocharset=utf8,umask=000"
ACTION=="add", ENV{ID_FS_TYPE}=="ntfs", ENV{mount_options}="iocharset=utf8,umask=000"
ACTION=="add", RUN+="/bin/mkdir -p /media/%E{dir_name}", RUN+="/bin/mount -o $env{mount_options} /dev/%k /media/%E{dir_name}"
ACTION=="remove", ENV{dir_name}!="", RUN+="/bin/umount -l /media/%E{dir_name}", RUN+="/bin/rmdir /media/%E{dir_name}"
LABEL="media_by_label_auto_mount_end"
第三種方法中,mount或者unmount命令在實際運用中是無法記錄日誌的。在生產系統中就需要添加這個插入U盤和拔出U盤的動作,作為審核調查依據。將上面的mount -o或者unmount -l替換成usbhotplug.sh mount 和usbhotplug.sh unmount。
#!/usr/bin/bash
time=`date "+%Y%m%d"`
LOG_FILE="/home/pi/mount-usb-$time.log"
date=`date`
echo $date >> $LOG_FILE
CMD=$1
case $CMD in
'mount')
/bin/mkdir -p $4
echo "/bin/mkdir -p $4" >> $LOG_FILE
sleep 2
/bin/mount -o $2 $3 $4
echo "/bin/mount -o $2 $3 $4" >> $LOG_FILE
sync
echo "----------" >> $LOG_FILE
;;
'umount')
sync
/bin/umount -f $2
echo "/bin/umount $2" >> $LOG_FILE
sleep 2
/bin/rmdir $2
echo "/bin/rmdir $2" >> $LOG_FILE
echo "----------" >> $LOG_FILE
;;
esac
F. 如何在Linux系統下使用U盤
在Linux系統下,U盤會被默認為為SCSI設備,電腦無法直接使用U盤,這時我們需要進行手動設置,這里就教大家如何在Linux系統下使用U盤。一起來看看。
Linux系統中U盤被視為SCSI設備, SCSI設備對應的設備文件格式為“sdX” 系統中的第一個SCSI設備表示“sda”,第二個表示為“sdb”等
1. 插入U盤
#fdisk –l (查看當前U盤的`設備名稱 ) 可以清楚看到,識別當前的U盤的文件名為“/dev/sdb1”
2. 掛載U盤
#mount -t vfat /dev/sdb1 /mnt vfat表示所有的FAT文件系統
當前U盤使用的是FAT文件系統,若使用的是NTFS文件系統則使用 mount –t ntfs /dev/sdb1 /mnt
3.讀取
#ls /mnt/ 可以看到U盤裡面的東東了
4.卸載
#umount /dev/sdb1
G. 在linux操作系統中怎樣讀取u盤為啥我的linux操作系
1、首先需要把U盤插入Linux電腦,確保U盤指示燈是亮著的進入Linux系統主界面,按Ctrl+Alt+T打開命令窗口。
2、先獲取高級用戶許可權,輸入命令:sudo -i,確定後輸入高級用戶密碼。
3、首先使用fdisk -l命令查看一下U盤是否有被識別到,及識別的U盤是在哪個位置,本次接入看到U盤的位置是/dev/Sdb4。
4、輸入掛載U盤命令:mount /dev/sdb4 /mnt,回車後即掛載U盤成功。
5、繼續輸入:cd 回車,可以查看U盤下的文件。
利用WinPE工具可以通過U盤來安裝Linux系統,下面以U盤WinPE工具安裝Centos6.4版Linux為例,方法如下:
1.在U盤上安裝好WinPE(可以選擇老毛桃U盤工具、大白菜PE等)
2.在U盤根目錄建立一個名為LMT的目錄,將CentOS-6.4-x86_64-minimal.iso鏡像拷入U盤下的LMT目錄。
3.將U盤插入電腦。重啟電腦,進入BIOS選擇U盤啟動,F10保存退出。
4.系統從U盤啟動以後顯示出老毛桃的啟動菜單。
5.菜單中有一項「啟動自定義ISO/IMG文件(LMT目錄)」,選擇該項。
6.系統會列出LMT目錄中的ISO文件,直接輸入對應的序號就可以安裝了。
首先,你的linux具體是什麼發行版?還有,你的u盤使用什麼格式?再有,你有沒有執行mount掛載?這些都有可能會影響u盤的顯示。
早期的linux,特別是紅帽企業版的第4版,第5版(RedHat Enterprise Linux 4、RedHat Enterprise Linux 5,通常習慣縮寫RHEL4、RHEL5),不僅要執行mount -t 命令才能掛載。而且對於NTFS格式的磁碟,還要編譯安裝ntfs-3g。而對於linux本身支持的ext2,ext3以及windows下比較傳統的fat32則默認支持。當時的centos,fedora等基於紅帽的linux也是如此。
現在的一些發行版,特別是主要面對桌面用戶的,例如ubuntu,fedora,往往是在安裝完系統後,就能識別各種類型的磁碟分區的。不論它是fat32還是ntfs。當然了,linux的ext2、ext3、ext4、xfs肯定也是支持的。但是一些主要是面對服務的,例如RHEL6、RHEL7、CentOS6、CentOS7等等,往往默認的安裝系統時,就沒有安裝關於識別NTFS的軟體包。需要用戶自己去安裝。但是這個安裝已經比較方便了。前面說的RHEL4、RHEL5的時代,ntfs-3g只能用編譯安裝。而現在RHEL或CentOS6或7的時代,ntfs-3g已經有了rpm包,並添加進了yum軟體源裡面了,這意味著安裝它已經不想以前那麼麻煩了。
]$ yum list | grep ntfs
ntfs-3g.x86_64 2:2016.2.22-3.el6 @epel
ntfs-3g.i686 2:2016.2.22-3.el6 epel
ntfs-3g-devel.i686 2:2016.2.22-3.el6 epel
ntfs-3g-devel.x86_64 2:2016.2.22-3.el6 epel
ntfsprogs.i686 2.0.0-13.el6 epel
ntfsprogs.x86_64 2:2016.2.22-3.el6 epel
ntfsprogs-devel.i686 2.0.0-13.el6 epel
ntfsprogs-devel.x86_64 2.0.0-13.el6 epel
ntfsprogs-gnomevfs.x86_64 2.0.0-13.el6 epel
從這些可以看出,只要用戶配置好了epel源,就能裝ntfs-3g。裝好了,那麼使用ntfs格式的磁碟,分區等就能識別了。
此外,現在的linux版本中各種格式的分區,只要能識別就能自動掛載。屬於即插即用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