虛擬化資料庫
『壹』 資料庫有哪幾種
常用資料庫有:
1、關系型資料庫
關系型資料庫是由IBM的E.F. Codd於1970年發明的,它是一個表格資料庫,其中定義了數據,因此可以以多種不同的方式對其進行重組和訪問。關系資料庫由一組表組成,其中的數據屬於預定義的類別。每個表在一個列中至少有一個數據類別,並且每一行對於列中定義的類別都有一個特定的數據實例。
2、分布式資料庫
分布式資料庫是一種資料庫,資料庫存儲在多個物理位置,處理在網路中的不同點之間分散或復制。分布式資料庫可以是同構的,也可以是異構的。同構分布式資料庫系統中的所有物理位置都具有相同的底層硬體,並運行相同的操作系統和資料庫應用程序。異構分布式資料庫中的硬體、操作系統或資料庫應用程序在每個位置上可能是不同的。
3、雲資料庫
雲資料庫是針對虛擬化環境優化或構建的資料庫。雲資料庫提供了一些好處,比如可以按每次使用支付存儲容量和帶寬的費用,還可以根據需要提供可伸縮性和高可用性。雲資料庫還為企業提供了在軟體即服務部署中支持業務應用程序的機會。
4、NoSQL資料庫
NoSQL資料庫對於大型分布式數據集非常有用。NoSQL資料庫對於關系資料庫無法解決的大數據性能問題非常有效。當組織必須分析大量非結構化數據或存儲在雲中多個虛擬伺服器上的數據時,它們是最有效的。
5、面向對象的資料庫
使用面向對象編程語言創建的項通常存儲在關系資料庫中,但是面向對象資料庫非常適合於這些項。面向對象的資料庫是圍繞對象(而不是操作)和數據(而不是邏輯)組織的。例如,關系資料庫中的多媒體記錄可以是可定義的數據對象,而不是字母數字值。
6、圖形資料庫
面向圖形的資料庫是一種NoSQL資料庫,它使用圖形理論存儲、映射和查詢關系。圖資料庫基本上是節點和邊的集合,其中每個節點表示一個實體,每個邊表示節點之間的連接。
『貳』 桌面虛擬化和伺服器虛擬化的區別和關系,具體點
1、針對對象不同
桌面虛擬化是對增加遠程工作或者使用多種設備工作的員工的數量的反映,而伺服器虛擬化是對公司為多樣化工作量和最大化伺服器效率的回答。
2、技術不同
桌面虛擬化是用虛擬電腦環境的產物,取代實體計算機交付到用戶端。虛擬計算機被存儲在遠程伺服器中並且可以交付應用到用戶設備上。一台伺服器可以交付多個個性化虛擬桌面鏡像。
伺服器虛擬化是把一個實體伺服器分割成多個小的虛擬伺服器。有了伺服器虛擬化,多個伺服器依靠一台實體機生存。
3、用途不同
桌面虛擬化為員工從任意設備遠程工作提供了益處——現在大多數智能機和平板都提供虛擬桌面客戶端。由於多鏡像可以存儲在伺服器端,桌面虛擬化也為硬體成本的降低做了貢獻。
通常使用伺服器虛擬化來支持各種工作,例如支持資料庫、文件共享、圖形虛擬化以及媒體交付。由於將伺服器合並成更少的硬體且增加了效率,伺服器虛擬化減少了企業成本。但是這種合並在桌面虛擬化中卻不常使用,桌面虛擬化范圍更廣。
聯系:
伺服器虛擬可以實現桌面虛擬化。有多種方法可以實現桌面虛擬化,包括終端伺服器虛擬化、OS流、虛擬桌面基礎設施(VDI)以及桌面即服務(Daa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