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操作系統 » 系統評價資料庫

系統評價資料庫

發布時間: 2023-03-15 16:27:51

Ⅰ 萬方資料庫怎麼查看系統評價

萬方資料庫分三步查看系統評價。
1、萬方資料庫是由萬方數據公司開發的,涵蓋期刊、會議紀要、論文頃李散、學術成果、學術會議論文的大型網路資料庫,首先打開萬方資料庫。
2、在萬方資料庫的設置中找到系統評價擾芹。
3、點擊系統評價進去就可以查看。雀氏

Ⅱ cochrane database是什麼意思

cochrane database

實證醫學資料庫

DataSources:,referencelists,experts,液春謹annpublishedsources.

數據來源:MEDLINE資料庫和考克蘭系統評價資料庫,從1950年到2010年1月,森塌參考文獻列表,專家,和未發表的資料。


很高興第一時間為鬧基您解答,祝學習進步

如有問題請及時追問,謝謝~~O(∩_∩)O

Ⅲ 網路資料庫的評價指標不包括什麼

網路數據吵姿庫的評價指標不包括系統的質量。網路資料庫的評價指標包括六點。
1、內容准確無誤。
2、范圍前碰改廣深適度。
3、來源權威可信慧判。
4、更新及時規律。
5、檢索方便高效。
6、系統穩定可靠。數據和資源共享這兩種技術結合在一起,即成為廣泛使用的網路資料庫。

Ⅳ 系統資料庫和模型庫設計

(一)系統資料庫類型

資料庫是整個農用地分等信息系統的基礎,是系統開發設計要考慮的重中之重。在數據形式上,系統資料庫包括兩大塊:一是空間資料庫,二是屬性資料庫。目前的空間數據技術已從以MapInfo為代表的混合型資料庫(空間資料庫+關系型資料庫)發展到以ArcInfo的Coverage為代表的拓展型資料庫。鑒於農用地分等屬性數據量龐大,為減少數據冗餘,提高數據檢索的速度,本研究採用空間數據和屬性數據分開管理的模式,依據關鍵欄位進行綁定,進行科學索引,從而實現空間數據和屬性動態鏈接和高效整合。

1.空間資料庫

江蘇省農用地分等信息系統空間資料庫內容包括以下方面:

(1)土地利用現狀圖層:全省13個省轄市以1996年土地利用現狀圖為基礎,經變更調繪形成以2000年為基準年的土地利用現狀圖,以現行的土地分類標准按八大類分類進行信息提取並分層存儲,系統分別存儲為耕地、林地、水域、未利用地、建設用地等圖層。

(2)全省土壤類型圖層:以土屬為分類單位,比例尺為1:20萬。

(3)1996年和2000年全省行政區劃圖層:在行政區劃中精確到鄉鎮級別,分別提取存儲了市名圖層、縣(區)名圖層、鄉(鎮)名圖層、全省行政界線圖層、市級行政界線圖層、縣(區)級行政界線圖層、鄉(鎮)級行政界線圖層。

(4)評價單元圖層:通過GIS空間疊加功能,利用土地利用現狀圖、行政區劃圖和土壤類型圖疊加產生的評價單元圖層,建立分等評價單元資料庫。

2.屬性資料庫

江蘇省農用地分等信息系統屬性資料庫內容包括以下方面:

(1)土壤屬性數據:以全國第二次土壤普查為基礎,結合全省土壤監測樣點數據,建立土壤質量狀況資料庫,最小單位為土種,包括pH值、有機質含量、表層土壤質地、耕層厚度、障礙層深度、水土侵蝕程度、鹽漬化程度數據。

(2)農田水利環境數據:建立了1996~2000年間各鄉鎮農田水利環境基礎資料庫,包括灌溉保證率、排水條件數據。

(3)土地利用現狀數據:建立了全省13個省轄市的以1996年土地利用現狀圖為基礎,經變更調繪形成的以2000年為基準年的土地利用現狀資料庫,區分耕地中的詳細用地類型差異,標示水田、旱地、荒草地等納入本次評價范圍的用地內容。

(4)全省地形地貌資料庫。

(5)農業區劃數據:輸入了江蘇省農業區劃數據,把江蘇全省劃分為6大區劃,以鄉鎮為最小級別,建立全省鄉鎮的區劃歸屬資料庫。

(6)農業耕作制度數據:建立了全省各市、縣、鄉鎮的農業耕作制度資料庫,包括指定作物水稻和小麥的播種空間分布狀況資料庫。

(7)光溫生產潛力數據:建立了全省各市、縣指定作物水稻和小麥的光溫生產潛力和氣候生產潛力資料庫。

(8)農業投入-產出數據:全省13個省轄市以鄉鎮為單位,建立了1996~2000年農業生產投入-產出資料庫。

(9)作物產量數據:全省13個省轄市以鄉鎮為單位,建立了1996~2000年的指定作物水稻和小麥的產量資料庫。

(10)土地利用詳查分類面積數據:全省13個省轄市以鄉鎮為單位,建立了2000年土地利用詳查分類面積資料庫。

從數據格式上分,資料庫又可分為:①圖件資料庫:指空間數據以及綁定在空間數據上的相關屬性數據,本次江蘇省農用地分等建立了以分等單元為記錄的屬性資料庫,並通過關鍵欄位與空間數據關聯;②分類統計資料庫:包括全省13個省轄市以鄉鎮為單位的1996~2000年指定作物產量統計數據和全省13個省轄市以鄉鎮為單位的2000年土地利用詳查分類面積統計數據。

(二)系統資料庫管理模式

為減少數據存儲冗餘,同時提高索引速度,江蘇省農用地分等信息系統數據文件採用普遍的目錄樹形式進行管理,按省-市-縣行政體系分別存儲相關數據。全省建立13個省轄市分目錄,分目錄下按照各自所含的縣(區)建立子目錄。根據目前行政管理體系現狀,基礎資料大多來源於縣級行政單位,因此採用縣(區)為基本行政單位較為合理,在保證資料來源的同時,也利於資料的分類歸檔存儲。其相對應的空間圖件數據也按精度要求分割到縣級行政單位,既能減少系統調用數據的吞吐量,同時也滿足了系統的精度需求。空間數據、屬性數據、文本數據按照各自所屬的行政級別歸類存儲,同時設立數據文件管理器進行目錄文件的索引管理,見圖3-86。

圖3-86 江蘇省農用地分等信息系統數據文件管理模式圖

(三)系統資料庫結構

資料庫的結構設計決定了數據之間的調用及介面關系,清晰的邏輯調用關系和統一的數據介面格式有利於數據的組織、管理、調用。

1.空間資料庫

江蘇省農用地分等信息系統空間資料庫以矢量圖件的形式存在,以分圖層的方式管理,包括了全省行政界線、土壤類型、按八大類分別提取的土地利用現狀、分等單元等圖層。其中,分等單元圖層作為農用地分等的基礎,考慮到圖層本身信息量大,可能影響到系統運行效率,因此所在圖層的屬性表中只保留了ID欄位,通過ID欄位與外部屬性庫綁定,實現分等單元與外部屬性庫一一對應關系。ID欄位是本圖層的特徵代碼,表徵了單元的唯一性,能體現出單元的圖上位置和行政歸屬。《農用地分等定級規程》(國土資源大調查專用)和《中華人民共和國行政區劃代碼》(GB/T 2260-1999)為本研究分等單元代碼的編碼依據;本研究有1996年和2000年兩套行政區劃工作底圖,為此分等單元特徵代碼共設14位,依次為江蘇省代碼(2位)-市代碼(2位)-2000年縣或區代碼(2位)-2000年鄉鎮代碼(2位)-1996年縣或區代碼(2位)-1996年鄉鎮代碼(2位)-分等單元號(2位)。其中,省、市、縣(區)的行政代碼按國家統一代碼,鄉鎮級代碼在縣(區)范圍內根據劃分分等單元的需要依次編碼;分等單元編號的原則是不破鄉鎮界,即單元號是在同一鄉鎮內部自行編碼。示例:32011501210101,指1996年江蘇(32)南京(01)市江寧縣(21)由於2000年行政調整變更為南京(01)的江寧區(15)。按行政體系分級編碼的優點是有利於空間查詢和國土資源管理部門根據工作需求按行政級別分類匯總統計數據。

2.屬性資料庫

江蘇省農用地分等信息系統採用關系型資料庫來存儲數據,優點是結構清晰明了,數據的更新維護方便,通過索引能優化資料庫,建立快速的查詢瀏覽(表3-26~表3-30)。

表3-26 行政代碼數據結構表

表3-27 土壤屬性數據結構表

表3-28 農田水利設施數據結構表

表3.29 指定農作物投入-產出數據結構表

表3-30 農業耕作制度及農業區劃表

(四)系統模型庫

系統以《農用地分等定級規程》(國土資源大調查專用)中的相關技術方法和計算模型為基礎,在模型庫中預先內置了分等計算模型。模型庫是動態,它允許專家根據情況動態調整計算模型形式及其參數。系統主要模型的數學計算公式如下:

(1)農用地自然質量分值(Clij)計算公式見式(3-11)。

(2)樣點土地利用系數計算公式:

中國耕地質量等級調查與評定(江蘇卷)

式中:

Klj´——樣點的第j種指定作物土地利用系數;

Yj——樣點的第j種指定作物實際單產;

Yj,max——第j種指定作物最大標准糧單產。

(3)等值區土地利用系數計算公式:

中國耕地質量等級調查與評定(江蘇卷)

式中:

Klj——等值區內第j種指定作物土地利用系數;

Klj´——參與計算的同一等值區內合格樣點第j種指定作物土地利用系數;

n——排除異常數據後參與計算的樣點的個數。

(4)樣點土地經濟系數計算公式:

中國耕地質量等級調查與評定(江蘇卷)

式中:

Kcj′——樣點的第j種指定作物土地經濟系數;

Yj——樣點第j種指定作物實際單產;

Cj——樣點第j種指定作物實際成本;

Aj——第j種指定作物最高「產量-成本」指數。

(5)等值區土地經濟系數計算公式:

中國耕地質量等級調查與評定(江蘇卷)

式中:

Kcj——等值區內土地經濟系數;

Kcj´——參與計算的同一等值區內合格樣點第j種指定作物土地經濟系數;

n——排除異常數據後參與計算的樣點的個數。

(6)農用地自然質量等指數(Ri)計算公式見式(3-12)和式(3-13)。

(7)農用地利用等指數(Yi)計算公式見式(3-14)和式(3-15)。

(8)農用地經濟等指數(Gi)計算公式見式(3-16)和式(3-17)。

Ⅳ 什麼叫循證醫學還有資料庫!

循證醫學,意為「遵循證據的醫學」,是一個醫學用詞。循證醫學的核心思想是在醫療決策中將臨床證據、個人經驗與患者的實際狀況和意願三者相結合。 臨床證據主要來自大樣本的隨機對照臨床試驗(RCT)和系統性評價或薈萃分析。

資料庫,是一個按數據結構來存儲和管理數據的計算機軟體系統。資料庫以一定方式儲存在一起,能與多個用戶共享,具有盡可能小的冗餘度,與應用程序彼此獨立的數據集合,可視為存儲電子文件的處所,用戶可以對文件中的數據進行新增、查詢、更新、刪除等操作。

(5)系統評價資料庫擴展閱讀:

資料庫的類型

1、關系資料庫

關系型資料庫中,存儲的格式可以直觀地反映實體間的關系。常見的關系型資料庫有Mysql,SqlServer等。在輕量或者小型的應用中,使用不同的關系型資料庫對系統的性能影響不大,但是在構建大型應用時,則需要根據應用的業務需求和性能需求,選擇合適的關系型資料庫。

2、非關系型資料庫(NoSQL)

分布式的、非關系型的、不保證遵循ACID原則的數據存儲系統。NoSQL資料庫技術具有非常明顯的應用優勢,如資料庫結構相對簡單,在大數據量下的讀寫性能好;能滿足隨時存儲自定義數據格式需求,非常適用於大數據處理工作。

Ⅵ 基礎資料庫

(一)數據內容

基礎資料庫包括系統運行前所採集到的所有支撐數據,數據的具體內容在數據分類與數據源章節中已描述,概括可分為以下幾類。

(1)遙感影像數據:包括歷史圖像數據,以及按照一定監測周期更新的遙感圖像數據。

(2)數字線劃圖數據:矢量數據(現狀專題圖和歷史專題圖數據)、柵格數據、元數據等。入庫前數據以ArcInfoCoverage格式分幅或整體存儲,採用地理坐標系統。

(3)數字柵格圖數據:包括1∶5萬和1∶10萬基礎地理圖形數據的掃描柵格數據。

(4)數字高程模型數據:塔里木河幹流河道1∶1萬和「四源一干」區域1∶10萬數字高程模型。

(5)多媒體數據:考察照片、錄像、錄音和虛擬演示成果等多媒體資料。

(6)屬性數據:社會經濟與水資源數據、水利工程數據、生態環境數據等。

(二)數據存儲結構

1.柵格數據

柵格數據包括遙感影像、數字柵格圖、數字正射影像圖、數字高程模型等,這些數據的存儲結構基本類似,因此可進行統一設計。遙感圖像資料庫與普通的圖像資料庫在存儲上有些差別,遙感圖像作為感測器對地理、空間環境在不同條件下的測量結果(如光譜輻射特性、微波輻射特性),必須結合同時得到的幾個圖像才可以認為是對環境在一定的時間條件下的完整的描述,也即是說,可能需要一個圖像集合才能構成一個圖像的完整的概念,並使之與語義信息產生聯系(羅睿等,2000)。因此,遙感圖像數據存儲結構模型必須能夠描述幾個圖像(波段)之間的邏輯關系。利用ArcSDE進行數據入庫時,系統可自動建立各圖像(波段)之間的關系,並按一定規則存儲在資料庫系統中。

對柵格數據在後台將採用Oracle資料庫管理系統進行存儲。Oracle系統可直接存儲影像信息,並具有較強的數據管理能力,可以實現柵格數據信息的快速檢索和提取。數據引擎採用ArcSDE,實現各類影像數據的入庫。數據存儲的關鍵是建立圖幅索引,本系統數據的存儲按圖幅號、圖名、採集時間等內容建立索引。

柵格數據依據圖形屬性一體化的存儲思想,採用大二進制格式直接存儲數據,這種方式的存儲可實現內容的快速檢索查詢,按索引表檢索出相關項後可直接打開柵格數據,提高柵格數據的管理效率。

2.矢量數據

本系統採用圖屬一體化思想即將空間數據和屬性數據合二為一,全部存在一個記錄集中的思想存儲空間數據,是目前GIS數據非常流行的存儲方法。考慮到數據的具體情況,決定採用資料庫存儲空間數據和屬性數據,部分具有少量、定型幾何信息的地理要素如水文測站、河流、湖泊等,採用圖屬一體化思想存儲其信息,而與其有關聯關系的大量、多邊化的屬性信息如水文信息,則存儲在屬性數據表中,利用唯一標識符信息建立兩表的關聯。

針對本系統空間數據的特點,系統按照「資料庫—子庫—專題(基礎數據)—層—要素—屬性」的層次框架來構築空間資料庫,按照統一的地理坐標系統來存儲空間數據,以實現對地理實體/專題要素進行分層疊加顯示。

3.多媒體數據

Oracle系統可直接存儲圖片和視頻信息,並具有較強的數據管理能力,可以實現多媒體信息的快速檢索和提取。多媒體數據存儲的關鍵是建立索引表,本系統多媒體數據的存儲按類型、時間、內容等項目建立索引,直接存儲於Oracle資料庫中。

多媒體數據存儲時,可以將多媒體內容與索引表結構合為一體,採用大二進制格式直接存儲,這種存儲方式可實現內容的快速檢索和查詢,按索引表檢索出相關項後可直接打開多媒體內容,而且多媒體資料庫也便於維護管理。

(三)空間索引設計

1.矢量空間索引

確定合適的格網級數、單元大小是建立空間格網索引的關鍵。格網太大,在一個格網內有多個空間實體,查詢檢索的准確度就低。格網太小,則索引數據量成倍增長和冗餘,檢索的速度和效率低。每一個數據層可採用不同大小、不同級別的空間索引格網單元,但每層級數最多不能超過三級。索引方式設置遵循以下基本原則:

(1)對於簡單要素的數據層,盡可能選擇單級索引格網,減少RDBMS搜索格網單元索引的級數,縮短空間索引搜索的過程;

(2)如果數據層中的要素封裝邊界大小變化比較大,應選擇2或3級索引格網;

(3)如果用戶經常對圖層執行相同的查詢,最佳格網的大小應是平均查詢范圍的1.5倍;

(4)格網的大小不能小於要素封裝邊界的平均大小。為了減少每個格網單元有多個要素封裝邊界的可能性,格網單元的大小應取要素封裝邊界平均大小的3倍;

(5)格網單元的大小不是一個確定性的問題,需要多次嘗試和努力才會得到好的結果。有一些確定格網初始值的原則,用它們可以進一步確定最佳的格網大小。

SDE(Spatial Data Engine,即空間數據引擎),從空間管理的角度看,是一個連續的空間數據模型,可將地理特徵的空間數據和屬性數據統一集成在關系型資料庫管理系統中。關系型資料庫系統支持對海量數據的存儲,從而也可實現對空間數據的海量存儲。空間數據可通過層來進行數據的劃分,將具有共同屬性的一類要素放到一層中,每個資料庫記錄對應一層中一個實際要素,這樣避免了檢索整個數據表,減少了檢索的數據記錄數量,從而減少磁碟輸入/輸出的操作,加快了對空間數據查詢的速度。

ArcSDE採用格網索引方式,將空間區域劃分成合適大小的正方形格網,記錄每一個格網內所包含的空間實體(對象),以及每一個實體的封裝邊界范圍,即包圍空間實體的左下角和右上角坐標。當用戶進行空間查詢時,首先計算出用戶查詢對象所在格網,然後通過格網號,就可以快速檢索到所需的空間實體。因此確定合適的格網級數、單元大小是建立空間格網索引的關鍵,太大或太小均不合適,這就需要進行多次嘗試,確定合適的網格大小,以保證各單元能均勻落在網格內。利用ArcSDE的索引表創建功能,記錄每一網格單元的實體分布情況,形成圖層空間索引表。根據空間索引表,ArcSDE實現了對空間數據的快速查詢。

2.柵格數據空間索引

柵格數據的空間索引通過建立多級金字塔結構來實現。以高解析度柵格數據為底層,逐級抽取數據,建立不同解析度的數據金字塔結構,逐級形成較低解析度的柵格數據。該方法通常會增加20%左右的存儲空間,但卻可以提高柵格數據的顯示速度。在資料庫查詢檢索時,調用合適級別的柵格數據,可提高瀏覽和顯示速度。

(四)入庫數據校驗

入庫數據的質量關繫到系統評價分析結果的准確性。數據在生產中就需要嚴格進行質量控制。依據數據生產流程,將數據質量控制分成生產過程式控制制和結果控制。生產過程式控制制包括數據生產前期的質量控制、數據生產過程中的實時質量控制,結果質量控制為數據生產完成後的質量控制(裴亞波等,2003)。對入庫數據的校驗主要是進行數據生產完成後的質量控制和檢查。

1.規范化檢查

(1)代碼規范化:所有地理代碼盡量採用國家標准和行業標准,例如,行政代碼採用中華人民共和國行政區劃代碼國標。

(2)數據格式規范化:所有數據採用標准交換數據格式,例如,矢量數據採用標准輸出Coverage格式和E00格式。

(3)屬性數據和關系數據欄位規范化:所有屬性數據和關系數據提前分門別類地設計欄位的內容、長短和格式,操作過程中嚴格執行。

(4)坐標系統規范化:本系統所有與空間有關的數據採用統一的空間坐標系統,即地理坐標系統。

(5)精度規范化:所有數據按照數據精度與質量控制中所要求的精度進行採集和處理。

(6)命名規范化:所有數據按照命名要求統一命名,便於系統的查詢。

(7)元數據規范化:依照元數據標准要求,進行元數據檢查。

2.質量控制

數據質量是GIS成敗的關鍵。對於關系型資料庫設計,只要能保證表的實體完整性和參照完整性,並使之符合關系資料庫的三個範式即可。對於空間資料庫設計,則不僅要考慮數據采樣、數據處理流程、空間配准、投影變換等問題,還應對數據質量做出定量分析。

數據質量一般可以通過以下幾個方面來描述(吳芳華等,2001):

(1)准確度(Accuracy):即測量值與真值之間的接近程度,可用誤差來衡量;

(2)精度(Precision):即對現象描述得詳細程度;

(3)不確定性(Uncertainty):指某現象不能精確測得,當真值不可測或無法知道時,就無法確定誤差,因而用不確定性取代誤差;

(4)相容性(Compatibility):指兩個來源不同的數據在同一個應用中使用的難易程度;

(5)一致性(Consistency):指對同一現象或同類現象表達的一致程度;

(6)完整性(Completeness):指具有同一準確度和精度的數據在類型上和特定空間范圍內完整的程度;

(7)可得性(Accessibility):指獲取或使用數據的容易程度;

(8)現勢性(Timeliness):指數據反映客觀現象目前狀況的程度。

塔里木河流域生態環境動態監測系統的所有數據在數據質量評價後,還需要從數據格式、坐標一致性等方面進行入庫質量檢驗,只有通過質量檢驗的數據才可以入庫。

3.數據檢驗

空間數據質量檢驗包括以下步驟:

(1)數據命名是否規范,是否按設計要求命名;

(2)數據是否能夠正常打開;

(3)投影方式是否正確;

(4)坐標系統是否正確;

(5)改錯是否完成,拓撲關系是否建立;

(6)屬性數據是否正確,包括欄位設置是否依據設計進行、是否有空屬性記錄、是否有屬性錯誤記錄等。

關系數據質量檢驗包括以下步驟:

(1)數據命名是否規范,是否按設計要求命名;

(2)數據是否能夠正常打開;

(3)數據欄位是否按設計要求設置;

(4)是否有空屬性記錄;

(5)是否有屬性錯誤記錄。

屬性數據的校驗,主要採用以下三種方式:

(1)兩次錄入校驗:對一些相互之間毫無關聯的數據,進行兩次的錄入,編寫程序對兩次錄入的結果進行比較,找出兩次錄入結果不一樣的數據,查看正確值,進行改正。

(2)折線圖檢驗:對一些相互之間有關聯的序列數據,如人口統計數據,對這一類數據,編寫程序把數據以折線圖的形式顯示在顯示器上,數據的序列一般都有一定規律,如果出現較大的波動,則需對此點的數據進行檢查修改。

(3)計算校驗:對一些按一定公式計算後所得結果與其他數據有關聯的數據,如某些數據的合計等於另一數據,編寫程序對這類數據進行計算,計算結果與有關聯的數據進行比較,找出結果不一樣的數據,查看正確值,進行改正。

圖形數據的校驗,主要包括以下步驟(陳俊傑等,2005):

(1)圖層校驗:圖形要素的放置圖層是唯一的。對於入庫的Coverage數據,系統將根據圖層代碼進行檢查,確保圖形要素對層入座。

(2)代碼檢查:圖形要素的代碼是唯一的。對於入庫的Coverage數據,系統將根據入庫要素代碼與特徵表中的代碼進行比較,確保入庫數據代碼存在,杜絕非法代碼入庫。

(3)類型檢查:對入庫的數據,檢查該要素的類型與特徵表中的類型是否一致,確保圖形要素對表入座。如點要素、線要素、面要素僅能賦相應的點、線、面代碼,且該代碼必須與特徵表中的數據類型代碼相同。

(4)范圍檢查:根據入庫的數據,確定該類要素的大體范圍(如X、Y坐標等),在數據入庫前,比較入庫數據與范圍數據的大小,若入庫數據在該范圍內,則入庫,否則給出提示檢查信息。

(五)數據入庫

1.遙感影像數據

利用空間數據引擎———ArcSDE可實現遙感影像數據在Oracle資料庫中的存儲和管理,在影像數據進行入庫時,應加入相應的索引和影像描述欄位。

遙感影像入庫步驟:

(1)影像數據預處理:要將塔里木河遙感影像資料庫建成一個多解析度無縫影像資料庫系統,客觀上要求資料庫中的影像數據在幾何空間、灰度空間連續一致。因此,在數據採集階段就需要對影像數據進行預處理,包括圖像幾何校正、灰度拼接(無縫鑲嵌)、正射處理、投影變換等。

幾何校正的目的是使校正後的圖像重新定位到某種地圖投影方式,以適用於各種定位、量測、多源影像的復合及與矢量地圖、DTM等的套合顯示與處理。幾何校正多採用二次多項式演算法和圖像雙線性內插重采樣法進行圖像校正。將糾正後具有規定地理編碼的圖像按多邊形圈定需要拼接的子區,逐一鑲嵌到指定模版,同時進行必要的色彩匹配,使整體圖像色調一致,完成圖像的幾何拼接,再採用金字塔影像數據結構和「從粗到精」的分層控制策略實現逐級拼接。

數字正射影像具有統一的大地坐標系、豐富的信息量和真實的景觀表達,易於製作具有「獨立於比例尺」的多級金字塔結構影像。可以採用DTM和外方位元素經過數字微分糾正方法,獲得數字正射影像,它的基本參數包括原始影像與正射影像的比例尺、采樣解析度等(方濤等,1997)。

投影變換需根據資料庫系統定義的標准轉換到統一的投影體系下。

(2)影像數據壓縮:隨著感測器空間解析度的提高和對遙感信息需求的日益增長,獲取的影像數據量成幾何級數增大,如此龐大的數據將佔用較大的存儲空間,給影像的存儲和傳輸帶來不便(葛詠等,2000)。目前,系統處理的遙感影像數據已達數百千兆,單個文件的影像數據最大達到了2G,這樣的數據量在調用顯示時速度很慢,對影像數據進行壓縮存儲,將大大提高影像訪問效率。本系統採用ArcSDE軟體提供的無損壓縮模式對入庫影像進行壓縮。

(3)影像導入:遙感影像的入庫可通過ArcSDE或入庫程序進行導入,並填寫相關的索引信息,在入庫時對大型的遙感影像數據進行自動分割,分為若乾的塊(tiles)進行存儲。

(4)圖像金字塔構建:採用ArcSDE提供的金字塔構建工具在入庫時自動生成圖像金字塔,用戶只需要選擇相應的參數設置即可。圖像金字塔及其層級圖像按解析度分級存儲與管理。最底層的解析度最高,並且數據量最大,解析度越低,其數據量越小,這樣,不同的解析度遙感圖像形成了塔式結構。採用這種圖像金字塔結構建立的遙感影像資料庫,便於組織、存儲與管理多尺度、多數據源遙感影像數據,實現了跨解析度的索引與瀏覽,極大地提高了影像數據的瀏覽顯示速度。

2.數字線劃圖

對紙圖數字化、配准、校正、分層及拼接等處理後,生成標准分幅和拼接存儲的數字矢量圖,就可以進行圖形數據入庫。

(1)分幅矢量圖形數據、圖幅接合表:按圖形比例尺、圖幅號、製作時間、圖層等方式,通過入庫程序導入到資料庫中,同時導入與該地理信息相對應的屬性信息,建立空間信息與屬性信息的關聯。

(2)拼接矢量圖形數據:按圖形比例尺、製作時間、圖層等方式,通過入庫程序導入到資料庫中,同時導入與該地理信息相對應的屬性信息,建立空間信息與屬性信息的關聯。

3.柵格數據

對紙圖數字化、配准、校正、分層及拼接等處理後,生成標准分幅和整體存儲的數字柵格圖,然後進行圖形數據入庫。

(1)分幅柵格圖形數據、圖幅接合表:按圖形比例尺、圖幅號、製作時間等方式,通過入庫程序導入到資料庫中。

(2)整幅柵格圖形數據:按比例尺、製作時間等方式,通過入庫程序導入到資料庫中。

4.數字高程模型

(1)分幅數字高程模型數據、圖幅接合表:按圖形比例尺、圖幅號、製作時間等方式,通過入庫程序導入到資料庫中。

(2)拼接數字高程模型數據:按比例尺、製作時間等方式通過入庫程序導入到資料庫中。

5.多媒體數據

多媒體數據入庫可根據多媒體資料庫內容的需要對入庫數據進行預處理,包括音頻、視頻信息錄制剪接、文字編輯、色彩選配等。對多媒體信息的加工處理需要使用特定的工具軟體進行編輯。由於音頻信息和視頻信息數據量巨大,因此,對多媒體數據存儲時需採用數據壓縮技術,現在的許多商用軟體已能夠直接存儲或播放壓縮後的多媒體數據文件,這里主要考慮根據數據顯示質量要求選擇採用不同的存儲格式。圖4-2為各類多媒體數據的加工處理流程。

圖4-2 多媒體數據加工處理流程圖

6.屬性數據

將收集的社會經濟、水利工程、生態環境等屬性資料,進行分析整理,輸入計算機,最後經過程序的計算處理,存儲到資料庫中,具體流程如圖4-3所示。

圖4-3 屬性數據入庫流程圖

Ⅶ 海洋油氣資源調查與評價資料庫系統的設計與實現

王剛龍李紹榮陳泓君曾繁彩

(廣州海洋地質調查局,廣州,510760)

第一作者簡介:王剛龍,男,1971年生,物探工程師,1995年畢業於長春地質學院電子儀器系電子儀器與測量專業,主要從事信息管理及信息研究工作。

摘要「海洋油氣資源調查與評價資料庫」是以海洋油氣資源調查工作為基礎,匯集大量海洋地質調查和油氣資源評價成果資料,綜合利用計算機、地理信息系統(GIS)、資料庫及網上發布等技術建設而成的,是一個為國家海洋礦產資源戰略決策、為海洋經濟建設、為今後的海洋地質調查和科研項目及可持續發展提供全面、准確基礎資料和決策依據的專業化信息管理系統。文中重點介紹了系統資料庫的建設及系統功能的開發的思路。

關鍵詞油氣資源GIS海洋勘查資料庫網上發布

1意義

我國海域蘊藏著豐富的油氣資源。數十年來,我國在海域油氣資源調查方面,取得了大量的海洋地質調查成果資料和油氣資源評價資料,這些資料凝結著廣大科技工作者的勞動結晶。以尋找海洋油氣資源為目的的海洋地質調查工作投入高昂,從海上資料和數據採集到陸上資料處理、解釋、研究,直至編寫成果報告、編製成果圖件,各個環節都要投入大量人力、物力、設備和資金。應用先進的信息技術建立海上油氣地質調查資料與資源評價資料庫系統,將會提高我國的海洋地質調查資料管理和服務水平,使海洋地質調查和資源評價資料更好地為國家海洋礦產資源戰略決策、為國家經濟建設、為今後的海洋地質調查和科研項目服務。

2系統設計

本系統的目標是應用資料庫技術、網路技術、地理信息系統技術開發一套技術上較先進的資料庫應用系統,將油氣資源及評價相關的數據和調查資料進行管理,綜合應用多項技術,實現資料全文、電子圖件、各種媒體資料的網上瀏覽、查詢和統計分析。滿足海洋油氣地質調查資料和資源評價數據管理的需要和從事海洋油氣地質調查和科研人員利用資料的需要。

2.1資料庫設計及建設

針對海洋油氣地質調查成果的資料形式,建立一個適用於海洋地質資料管理和利用的資料庫系統。建庫工作包括資料庫設計、資料檔案目錄數據、成果報告全文電子文件、成果報告附圖掃描圖片電子文件、資源評價數據的整理、錄入。

2.2應用軟體開發

要實現的系統基本功能包括:資料目錄數據和全文內容電子文件的錄入、編輯修改、資料歸檔管理、資料借閱管理、資料目錄報表輸出、目錄輸出、圖像顯示和輸出、電子版圖件和文字資料下載、遠程資料查詢和傳送、網路環境下客戶端瀏覽器的電子地圖、全文、聲像文件的顯示/播放和操作、資料庫文件備份等。

軟體開發工作包括三套應用軟體:①「地質資料管理系統」,使用者為資料管理人員;②「資源評價數據管理系統」,使用者為油氣資源評價數據收集和錄入人員;③「地質資料查詢系統」,供普通科技人員通過Intranet/Internet網瀏覽查詢資料全文、電子圖件和目錄數據內容。以上三個應用系統均使用同一個資料庫系統,前二者對數據維護,後者從資料庫讀取數據。

2.3系統集成工作

實現伺服器和客戶機的連接和組網;後台資料庫伺服器與客戶端的連接;原有資料目錄數據導入處理;新數據錄入載入;WEB站點的建立;MapGis-IMS互聯網地圖伺服器的安裝建立和矢量圖形數據的整理載入,信息系統開發的三個應用軟體與上述各系統的整合。

3系統總體結構

從邏輯上看,整個系統由「地質資料管理系統」、「資源評價數據管理系統」、「地質資料查詢系統」三個應用系統和後台的資料庫系統4個部分組成(圖1),其中「地質資料查詢系統」又由WEB伺服器、MapGis-IMS互聯網地圖服務伺服器、伺服器端腳本程序以及0040資料庫介面、ODBC資料庫介面、MapGis資料庫引擎等多個軟體部件組成。

3.1C/S結構應用軟體

「地質資料管理系統」和「資源評價數據管理系統」,僅限於資料管理員和數據維護人員使用,為提高系統安全,採用C/S結構。選用Power Builder集成開發環境作為C/S應用軟體的開發工具。Power Builder是專用於開發資料庫應用軟體的工具,具備支持ORACLE等大型資料庫平台的介面,提供特色的數據窗口控制項,把常用的資料庫操作封裝在數據窗口控制項中,提供開發語言Power Script,是開發資料庫應用軟體的高產開發工具。

3.2B/S結構應用軟體

「地質資料查詢系統」面向所有普通用戶,要求不需要學習就能讓用戶使用,因此該應用軟體結構採用B/S結構。「地質資料查詢系統」涉及幾項工作,分別選用的如下:

(1)微軟公司的IIS5.0(Internet Information Server),在WEB伺服器上建立網站。

(2)WEB應用軟體,由於WEB應用軟體的開發工具非常多,在應用軟體開發中使用了多種技術和方法,包括:①語言:HTML、ASP、VB Script、Jscript、Action Script等;②數據介面:()DBC介面,004()介面;③開發工具:InterDev、Flash等。

(3)我國中地公司的MapGis-IMS互聯網地圖伺服器實現電子地圖瀏覽。

圖1系統總體結構

Fig.1System construction chart

4系統資料庫設計

本系統的數據主要是地質資料,包括地勘項目或科研項目完成後以成果報告和圖件形式提交的資料,及在項目進行中產生的各種文件材料以及與資料或檔案材料內容一致的電子文件。

4.1從應用系統的數據管理來看,三個應用系統分別管理三類數據

(1)地質資料數據

由「地質資料管理系統」維護的資料目錄、報告全文以及各種多媒體的電子文件數據。

1)目錄數據:成果報告、檔案、圖件等實體的目錄數據,是描述這些實體屬性特徵的數據。例如成果報告的名稱、編者、提交單位等。

2)文字材料的全文:成果報告、審核類文字材料(如評審意見書)的內容,在計算機中以電子文件形式存儲,按照「國土資源部成果地質資料電子文件匯交格式(SZ1999002-2001)」的規定,要以WORD軟體的.DOC文件格式存儲。

3)多媒體資料的電子文件:包括聲音、圖像、視頻、動畫、幻燈片等電子文件。

(2)油氣資源評價數據

與油氣資源評價相關事物的屬性數據,包括調查活動、構造、油氣田、油氣探井等。

(3)電子圖件數據

由MapGis-IMS軟體維護的矢量型圖形數據,分別屬於「成果地質資料電子文件匯交格式(SZ1999002-2001)」標准規定的第一類附圖和第二類附圖的電子文件格式,可由「地質資料查詢系統」讀取顯示在瀏覽器中的數據。其在資料庫中存儲結構是MapGis-IMS開發者設計的。

4.2地質資料各實體關系

本信息系統工作重點是地質資料的管理和查詢服務,主要是對地質資料資料庫設計和資料庫集成和應用開發。

地質資料各實體關系如圖2。

圖2地質資料數據E-R模型

Fig.2Geological data structure E-R model chart

需要說明的是,一份成果報告,有多個全文電子文件。一份報告的全文按照報告章節分成多個電子文件,是一對多的關系,而不是一對一。這是考慮避免用戶在網上閱讀報告全文時,每次都要從資料庫取出整個報告的全文內容傳送到本地瀏覽器中,從而增加網路數據傳輸量和資料庫伺服器的負擔,造成等待而使用戶感覺應用軟體運行速度過慢。

根據資料數據模型、現行的資料管理辦法和資料著錄標准,確定各資料庫結構及定義,共設計了3類17個數據表組成系統的資料庫。電子地圖數據表則由商品化軟體設計管理。

(1)地質資料資料庫表

包括報告基本信息表、報告附圖信息表、檔案總目錄信息表、檔案明細信息表、圖件資料信息表、資料電子文件信息表等。

(2)資料管理事務庫表

包括成果資料移交信息表、成果資料報送信息表、資料借還信息表、資料訪問日誌信息表、用戶基本信息表等。

(3)油氣評價資料庫表

包括局部構造信息表、圈閉信息表、調查工作量信息表、油氣田信息表、油氣資源評價信息表、油氣探井信息表等。

在資料庫管理系統伺服器端,用PL/SQL語言編寫建立庫數據表、表空間、序列、觸發器等的命令代碼文件,可在ORACLE的SQL-PLUS環境下自動執行完成相應對象的建立。

4.3伺服器端的後台資料庫系統

採用ORACLE資料庫管理系統,用PL/SQL語言編寫命令文件,在SQL-PLUS環境中執行,完成各種建庫和維護操作,使建庫、建立序列、建立觸發器、數據導入程序化執行。直接利用DBA STUDIO可視化資料庫管理工具,進行資料庫表、用戶賬號密碼、各種許可權、序列、觸發器等的維護和管理。用ORACLE提供的BLOB二進制大對象數據塊欄位類型,實現成果報告全文、圖件資料的縮略圖等電子文件的入庫管理。

5系統功能實現

「地質資料管理系統」(GDMS)和「資源評價數據管理系統」,開發採用Power Builder軟體的Power Script語言開發,與後台資料庫連接採用Power Builder提供的ORACLE專用介面實現。軟體結構採用客戶機/伺服器(C/S)結構。

5.1地質資料管理系統

根據用戶對地質資料檔案管理過程的需求,該系統需基本具備對數據的輸入、維護、查詢、統計、借閱、輸出、備份等模塊。為了保證數據的安全性,增加了憑密碼、賬號登錄功能及用戶管理,設置了系統管理員、資料管理員和普通用戶三種許可權,防止非法用戶訪問資料。普通用戶只能對資料進行查詢,不能對資料進行添加或修改等操作,資料管理員有權對資料進行添加、修改、查詢等操作,而系統管理員則許可權最大,增加了對用戶管理表和系統日誌信息表進行維護的許可權。為了使用戶更好地掌握本系統,還必須建立聯機幫助模塊。本系統各個主要模塊之間的關系如圖3所示。

圖3地質資料管理系統主要模塊關系示意圖

Fig.3Geological data management system mole chart

5.2資源評價數據管理系統

「資源評價數據管理系統」管理對象是與油氣資源評價有關的構造、油氣資源、油氣田、油氣探井、資源評價數據的信息,功能上主要側重於油氣評價數據的維護。如錄入新數據、數據查詢與修改、數據備份/恢復和在線幫助。數據的安全性採用與地質資料管理系統相同的安全機制。考慮到PowerBuilder程序編制的特點,採用如圖4所示的系統功能模塊圖。

5.3地質資料查詢系統

「地質資料查詢系統」實際是一個WEB應用軟體系統,由網頁組成的,這與傳統的結構化應用程序不同,也與可視化集成環境下開發的窗體應用軟體結構不同。傳統的應用程序,結構明顯,由各模塊組成,模塊之間通過參數傳遞實現模塊間的聯系,模塊通過調用執行。可視化集成環境下開發的窗體應用軟體,是由各種窗體、表單、模塊、各種對象組成,代碼執行是通過消息和事件驅動的。「地質資料查詢系統」則由許多網頁組成,網頁中嵌入了可執行的腳本程序、java小程序、控制項等,必須在WEB伺服器上建立網站運行,與WEB伺服器上的各種應用服務一起實現特定的應用功能。

圖4系統功能模塊圖

Fig.4Evaluation data management System mole chart

WEB伺服器採用的是微軟公司的IIS5.0(Internet Information Server),實現網站建立和管理。圖件資料電子地圖的發布查詢瀏覽功能採用中地公司的MapGis-IMS互聯網地圖伺服器,電子地圖的圖形數據文件存放在伺服器上的資料庫中或磁碟上,應用程序可通過資料庫引擎讀取圖形數據,電子地圖的目錄數據則放在ORACLE資料庫中。對ORACLE資料庫中的以BLOB二進制大對象數據塊存儲的成果報告全文和圖件縮略圖等電子文件的讀取,是通過ORACLE提供的0040數據介面實現。應用程序編程語言包括ASP、HTML、VB Script、Jscript、Action Script等,在Visual InterDev6.0集成開發平台完成開發工作。

圖5的系統結構圖中列出了地質資料查詢系統的菜單和網頁功能及其調用順序。

6結束語

項目開發的系統是一個網路化的信息系統,分成前台應用軟體和後台資料庫系統兩部分。本系統採取的技術路線是:採用商用大型資料庫管理系統軟體在後台對數據管理和維護,前台應用軟體採用針對資料庫應用軟體開發的可視化集成開發環境(工具)進行開發工作。這樣,資料庫的物理結構設計及實現、數據維護管理、資料庫網路連接介面等問題交由後台的商用資料庫管理系統去完成,減少了系統開發難度,提高系統的穩定性和可靠性。

本系統的資料庫應用實例已完成開發和在工作中運行,建成的系統具有如下特點:①實用性強;②系統的用戶群體廣;③系統功能滿足了日常工作中的資料管理和資料查閱的需求,系統建成後能夠繼續得到日常維護;④系統提供的資料內容多樣化,有全文資料和電子地圖;⑤實現Intranet/Internet網路化服務,系統易使用和操作,適用於地質資料的社會化服務;⑥與當前國家關於地質資料信息化要求及相關標准相吻合。

圖5地質資料查詢系統功能結構圖

Fig.5Geological data retrieval system mole chart

參考文獻及資料

地礦部北京計算中心和石油地質研究所,1990.油氣資源普查勘探資料庫系統研製報告(地礦部科技發展項目86166)

胡存生.2001.Powerbuilder 7.0高級開發實例與技巧.北京:電子工業出版社

王慶瑞.1998.數據結構,北京出版社

武漢中地信息工程有限公司.MAPGIS Internet Map Server開發手冊

張文新.1999.Internet程序設計java&HTML.哈爾濱:哈爾濱工程大學出版社

Kevin Loney.2000.Oracle 8i DBA Handbook.北京:機械工業出版社

Designing and Implememtation of Petroleum and Gas Resources Survey&Evaluation DBMS of Ocean

Wang Ganglong Li Shaorong Chen Hongjun Zeng Fancai

(Guangzhou Marine Geology Survey,Guangzhou,510760)

Abstract:Based on the data from petroleum and gas resources survey,as well as from marine geological survey,evaluation and material,petroleum and gas resources survey&evalu-ation DBMS(Pgrs&eDBMS)is formed by using computer,GIS,database and WEB development technology.Pgrs&eDBMS is a professional information management system for providing comprehensive and actual data as well as dicision-making basis for marine mineral resources survey,marine economic construction,science research and sustainable marine development.This paper focuses on introcing the establishment of database of Pgrs&eDBMS and the development of its function.

Key Word:Petroleum resourcesGISMarine surveyDatabaseOnline distribution.

熱點內容
dell塔式伺服器搭建 發布:2025-08-24 12:00:10 瀏覽:262
溫嶺網通伺服器地址 發布:2025-08-24 12:00:08 瀏覽:667
安卓課程表app哪個好用 發布:2025-08-24 11:50:00 瀏覽:734
電腦伺服器在家裡對人體有害嗎 發布:2025-08-24 11:38:43 瀏覽:897
王的編程 發布:2025-08-24 11:28:51 瀏覽:679
mysql遠程同步資料庫 發布:2025-08-24 11:16:33 瀏覽:704
少兒編程機器人培訓機構排名 發布:2025-08-24 11:14:58 瀏覽:262
金蝶標准版伺服器看不到ip地址 發布:2025-08-24 10:57:23 瀏覽:411
FTP循環全稱 發布:2025-08-24 10:40:22 瀏覽:129
安卓手機如何恢復誤刪的視頻 發布:2025-08-24 10:40:20 瀏覽:2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