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inux默認的分區
❶ 在linux中怎麼分區
Linux 的分區規定
1. 設備管理
在 Linux 中,每一個硬體設備都映射到一個系統的文件,對於硬碟、光碟機等 IDE 或 SCSI 設備也不例外。
Linux 把各種 IDE 設備分配了一個由 hd 前綴組成的文件;而對於各種 SCSI 設備,則分配了一個由 sd 前綴組成的文件。例如,第一個 IDE 設備,Linux 就定義為 hda;第二個 IDE 設備就定義為 hdb;下面以此類推。而 SCSI 設備就應該是 sda、sdb、sdc 等。
2. 分區數量
要進行分區就必須針對每一個硬體設備進行操作,這就有可能是一塊IDE硬碟或是一塊SCSI硬碟。對於每一個硬碟(IDE 或 SCSI)設備,Linux 分配了一個 1 到 16 的序列號碼,這就代表了這塊硬碟上面的分區號碼。例如,第一個 IDE 硬碟的第一個分區,在 Linux 下面映射的就是 hda1,第二個分區就稱作是 hda2。對於 SCSI 硬碟則是 sda1、sdb1 等。
3. 各分區的作用
在 Linux 中規定,每一個硬碟設備最多能有 4 個主分區(其中包含擴展分區)構成,任何一個擴展分區都要佔用一個主分區號碼,也就是在一個硬碟中,主分區和擴展分區一共最多是 4 個。對於早期的 DOS 和 Windows(Windows 2000 以前的版本),系統只承認一個主分區,可以通過在擴展分區上增加邏輯盤符(邏輯分區)的方法,進一步地細化分區。
主分區的作用就是計算機用來進行啟動操作系統的,因此每一個操作系統的啟動,或者稱作是引導程序,都應該存放在主分區上。這就是主分區和擴展分區及邏輯分區的最大區別。我們在指定安裝引導 Linux 的 bootloader 的時候,都要指定在主分區上,就是最好的例證。
Linux 規定了主分區(或者擴展分區)佔用 1 至 16 號碼中的前 4 個號碼。以第一個 IDE 硬碟為例說明,主分區(或者擴展分區)佔用了 hda1、hda2、hda3、hda4,而邏輯分區佔用了 hda5 到 hda16 等 12 個號碼。因此,Linux 下面每一個硬碟總共最多有 16 個分區。
對於邏輯分區,Linux 規定它們必須建立在擴展分區上(在 DOS 和 Windows 系統上也是如此規定),而不是主分區上。因此,我們可以看到擴展分區能夠提供更加靈活的分區模式,但不能用來作為操作系統的引導。
除去上面這些各種分區的差別,我們就可以簡單地把它們一視同仁了。
5. 分區指標
對於每一個 Linux 分區來講,分區的大小和分區的類型是最主要的指標。容量的大小讀者很容易理解,但是分區的類型就不是那麼容易接受了。分區的類型規定了這個分區上面的文件系統的格式。 Linux 支持多種的文件系統格式,其中包含了我們熟悉的FAT32、FAT16、NTFS、HP-UX,以及各種 Linux 特有的 Linux Native和 Linux Swap分區類型。在 Linux 系統中,可以通過分區類型號碼來區別這些不同類型的分區。各種類型號碼在介紹Fdisk的使用方式的時候將會介紹。
Fdisk 使用詳解
下面通過介紹 Fdisk 的使用方法,來鞏固上面所學到的各種關於 Linux 分區的知識。
Fdisk 是各種 Linux 發行版本中最常用的分區工具,是被定義為 Expert 級別的分區工具,它讓初學者有點望而卻步。
1. Fdisk 參數說明
運行Fdisk的時候,首先映入眼簾的如圖 1 所示的歡迎界面,用戶通過在這個界面中輸入命令參數來操作Fdisk。
圖 1 Fdisk 歡迎界面
用戶通過提示鍵入 「m」,可以顯示 Fdisk 命令各個參數的說明。
讀者可以看到 Fdisk 有很多參數,可是經常使用的就是幾個,如果讀者熟練掌握這幾個參數就可以流暢地運用 Fdisk,對 Linux 的硬碟進行分區。我們先簡單介紹各個參數的意義,然後詳細說明幾個重點參數,見表 1。
表 1 Fdisk 參數說明
用戶在 Linux 中進行分區的時候,最常用的參數分別是 d、l、m、n、p、q、t、w 等。
2.用 Fdisk 進行分區
在 Linux 分區過程,一般是先通過 p 參數來顯示出硬碟分區表信息,然後根據信息確定將來的分區。如圖2所示。
圖 2 顯示已有分區的
圖 2 顯示了分區的大小和分區的類型。如果想完全改變硬碟的分區格式,就可以通過 d 參數一個個刪除存在的硬碟分區。例如 d1,d2。
刪除完畢,就可以通過 n 參數來增加新的分區。當按下 「n」 後,我們就可以看到圖 3 所示的新增分區。
圖 3 新增分區
這里要選擇新建的分區類型,是主分區還是擴展分區;然後選擇 p 或是 e。它們的區別在上文中已經說明。然後就是設置分區的大小。需要提醒注意的是,如果硬碟上有擴展分區,就只能增加邏輯分區,不能增加擴展分區了,如圖 4 所示。
圖 4 新增邏輯分區
在增加分區的時候,其類型都是默認的 Linux Native,如果需要把其中的某些分區改變為其它類型,例如 Linux Swap 或 FAT32 等,可以通過命令 t 來改變,如圖 5。
圖 5 轉換分區類型
當按下 「t」 改變分區類型的時候,系統會提示要改變哪個分區,並且改變為什麼類型(如果想知道系統所支持的分區類型,鍵入 l)。圖 5 表示把分區5的類型改變為 82 號 Linux 的 Swap 類型。
Linux 所支持的分區類型號碼和其對應的分區類型,可以參考表 2(這些信息可以用 l 命令得到)。
表 2 分區類型對應表
改變完了分區類型,就可以按下 「w」,保存並且退出。如果不想保存,那麼可以選擇 「q」 直接退出。
通過以上兩個方面的學習,相信對於初學者來說,分區已經不再是 Linux 進階中的絆腳石了。
❷ LINUX的各分區作用是什麼比如/、/home、/boot、/root等…
其實叫分區有些牽強,應該叫文件系統。
/根文件系統:內核啟動後要載入的第一個文件系統。
/home:存儲受感染用戶的文件。
/boot:Linux內核。
/root:根用戶的用戶文件夾。
/etc:保存配置文件。
/TMP:存儲臨時文件。通常文件系統在內存中,所以關閉後TMP中的文件會消失。
/usr:用戶程序通常存儲在/usr/bin中,用戶安裝的程序默認安裝在/usr/local/bin中。
(2)linux默認的分區擴展閱讀:
LINUX系統優點:
1.Linux由許多微內核組成,其源代碼是完全開源的;
2.Linux繼承了Unix的特點,具有非常強大的網路功能。它支持所有的互聯網協議,包括TCP/IPv4,TCP/IPv6和鏈路層拓撲程序。
3.Linux系統工具鏈完整,簡單的操作可以配置出合適的開發環境,可以簡化開發過程,減少開發模擬工具的障礙,使系統具有很強的可移植性;
❸ linux分區類型有哪幾種
linux的常見的分區類型:
1、引導分區:掛載點/boot,分區格式ext4,500M以內即可。
2、交換分區:無掛載點,分區格式選擇交換分區(swap)最大不建議超過真實內存大小,除非內存小於2G,內存大於4G,推薦2G即可。
3、主目錄:掛載點/,分區格式ext4,大小大約20-40G。
4、家目錄:掛載點/home,分區格式ext4,剩下的所有空間。
(3)linux默認的分區擴展閱讀:
注意事項:
1、實際上,不建議用戶將硬碟分為4個主分區。這是因為,假如一個20GB的硬碟,若4個主分區占據了15GB的空間,則剩下的5GB空間完全不能使用,因為已經沒有多餘的分區表可以記錄這些空間了。
2、考慮到磁碟的連續性,一般建議將擴展分區放在最後面的柱面內。
3、理論上允許一個硬碟只有1個主分區,其它空間都分配給擴展分區。
❹ Linux系統分區是什麼格式的
主分區是Ext4格式,另一個SWAP分區格式。
1、linux最少需要兩個分區,主分區是Ext4格式,另一個SWAP分區格式。
2、新版的linux在安裝時一般會需要3個分區:
第一個是引導分區,用來安裝UEFI等引導信息,通常用Ext2、Ext4的格式;
第二個就是安裝系統和儲存文件的Ext4格式分區;
第三個就是專用於與內存交換數據和作為緩存使用的SWAP分區。
3、Linux管理文件的模式與windows不一樣,是採用文件夾模式,在linux系統當中,新的硬碟加入也是以文件夾的方式掛載到主分區,而不是採用windows的分區模式,通常只能看到Ext4分區,看不到linux的引導分區和交換分區的。
(4)linux默認的分區擴展閱讀:
安裝Linux時,默認分為三個區,分別是/boot分區、根分區和swap分區.這三個分區分別對應的盤符是hda1、hda2、hda3。
1、boot分區
該分區對應於/boot目錄,約100MB,該分區存放Linux的Grub(bootloader)和內核源碼。用戶可通過訪問/boot目錄來訪問該分區,換句話說,用戶對/boot目錄的操作就是操作該分區。
2、swap分區
該分區沒有對應的目錄,故用戶無法訪問。
Linux下的swap分區即為虛擬內存,虛擬內存用於當系統內存空間不足時,先將臨時數據存放在swap分區,等待一段時間後,然後再將數據調入到內存中執行,所以說,虛擬內存只是暫時存放數據,在該空間內並沒有執行。
❺ linux系統的磁碟分區有哪幾種
1、/分區。用於存儲系統文件。
2、swap,即交換分區,也是一種文件系統,它的作用是作為Linux的虛擬內存。
在Windows下,虛擬內存是一個文件:pagefile.sys;而Linux下,虛擬內存需要使用獨立分區,這樣做的目的據說是為了提高虛擬內存的性能。
3、/home:是用戶文件夾所在的地方。如果獨立劃分/home,即使Ubuntu不能啟動,也可以用Live CD啟動來取得自己的文件資料。
4、/boot:包含了操作系統的內核和在啟動系統過程中所要用到的文件。
在很多老舊的教程中,都會讓用戶在/boot目錄上掛載一個大小為100MB左右的獨立分區,並推薦把該/boot放在硬碟的前面——即1024柱面之前。事實上,那是Lilo無法引導1024柱面後的操作系統內核的時代的遺物了。當然,也有人說,獨立掛載/boot的好處是可以讓多個Linux共享一個/boot。
其實,無論是基於上述的哪種理由,都沒有必要把/boot分區獨立出來。首先,Grub可以引導1024柱面後的Linux內核;其次,即使是安裝有多個Linux,也完全可以不共享/boot。因為/boot目錄的大小通常都非常小,大約20MB,分一個100MB的分區無疑是一種浪費,而且還把把硬碟分的支離破碎的,不方便管理。另外,如果讓兩個Linux共享一個/boot,每次升級內核,都會導致Grub的配置文件沖突,帶來不必要的麻煩。而且,不獨立/boot分區僅僅佔用了根目錄下的大約20MB左右的空間,根本不會對根目錄的使用造成任何影響。
但值得注意的是,隨著硬碟容量的增大,無法引導Linux內核的現象再次出現,這也就是著名的137GB限制。很遺憾,Grub是無法引導137GB之後的分區中的Linux內核的。如果你不巧遇到了這樣的情況,你就要考慮把/boot獨立掛載到位於137GB前方的獨立分區中,或者索性就把 Linux的分區都往前移動,讓根目錄所在分區位於137GB之前。
5、/usr/local:是 Linux系統存放軟體的地方。
建議把/opt,/usr或/usr/local獨立出來的教程,基本上也是非常老的了。使用Ubuntu時,我們一般都是使用系統的軟體包管理器安裝軟體,很少自己編譯安裝軟體。而建議獨立/usr,/opt,/usr/local的理由無非是為了重裝系統時不再重新編譯軟體而直接使用早先編譯的版本。不過對於大多數普通用戶來說,這個建議通常是沒有意義的。
6、/var:是系統日誌記錄分區。
7、/tmp分區,用來存放臨時文件。
建議把/var和/tmp獨立出來的教程通常是面向伺服器的。因為高負載的伺服器通常會產生很多日誌文件、臨時文件,這些文件經常改變,因此把/var,/tmp獨立出來有利於提高伺服器性能。但如果你用Ubuntu是做桌面的,或從來不關心過系統日誌這東西,就沒有必要獨立的為/var和/tmp掛載分區。
還有些老舊的教程中建議把Linux安裝在主分區中,或在/boot下掛載一個主分區。事實上,這也是不需要的。Linux的所有分區都可以位於邏輯分區中。所以請放心的把Linux安裝在邏輯分區中吧。
---
Linux的文件系統(分區格式)主要有ext3、ReiserFS、XFS、JFS等。同時Linux也可以讀寫使用FAT、FAT32和NTFS文件系統的分區。
Ubuntu默認的文件系統是ext3。
或許有人會告訴你其他文件系統會有什麼什麼優點,ext3會有什麼什麼不好,但如果你對文件系統並不了解的話,我的建議就是使用默認的ext3,默認的設置可能不一定是性能最好的,但對普通用戶一定是最穩定最安全最適合的。
最大分區大小:ext3是4TB,ReiseFS是16TB。FAT32在Windows XP和Windows 2000里的最大分區是32GB;而Linux中的FAT32則可以支持到2TB。
最大文件大小:ext3是2GB-4GB,ReiseFS是8TB,FAT32是4GB。
---
如果你准備在硬碟里只安裝Ubuntu一個操作系統的話,建議你採用三分區方案:
1)「/」分區:使用ext3文件系統;分區容量為10GB-15GB。
2)「swap」分區:用於交換空間。內存小於或等於 512MB,swap分區容量為內存大小的2倍;內存大於512MB的,swap分區容量等於內存大小。
3)「/home」分區:使用ext3文件系統;分區容量為「/」和「swap」以外的剩餘空間
在linux系統中至少必須有兩個掛載點(磁碟分區),分別是 / 及 swap ,其餘是否要將其他的掛載點獨立分割出來則視你的規劃需求而定。可參考以下建議:
swap的大小約等同你的內存大小,或稍大
初次接觸的新手或硬碟空間有限 Desktop的安裝建議:
掛載點 裝置 說明
/ /dev/hda1 可用空間 - swap大小後的所有空間
swap /dev/hda2 大約內存大小 建議至少512Mb
高級用戶 Desktop的安裝建議:
掛載點 裝置 說明
/ /dev/hda1 15G
/home /dev/hda2 最大的剩餘空間
/boot /dev/hda3 128MB左右
swap /dev/hda5 大約內存大小(建議至少512MB)
高級用戶 Server的安裝建議:
掛載點 裝置 說明
/ /dev/hda1 15G
/home /dev/hda2 最大的剩餘空間
/boot /dev/hda3 128MB左右
swap /dev/hda5 大約內存大小(建議至少512MB)
/var /dev/hda6 視伺服器功能決定大小
安裝Liunx Ubuntu磁碟分區的配置與建議事項就說到這里,有了以上的相關說明相信要將自己的硬碟規劃好,應該不會是件難事啦。
Linux 規定了主分區(或者擴展分區)佔用 1 至 16 號碼中的前 4 個號碼。以第一個 IDE 硬碟為例說明,主分區(或者擴展分區)佔用了 hda1、hda2、hda3、hda4,而邏輯分區佔用了 hda5 到 hda16 等 12 個號碼。因此,Linux 下面每一個硬碟總共最多有 16 個分區。
因此 hda1- hda4 是主區的意思。 hda5以後是邏輯分區!!
http://www.linuxprobe.com/chapter-06.html 具體你可以看下這個,上面你會學到更多的
希望可以幫到你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