遺傳演算法圖像處理
Ⅰ 請問有沒有跟遺傳演算法和圖像擬合相關的參考書目推薦
當涉及到遺傳演算法和圖像擬合時,以下書目可能會對您有所幫助:
《遺傳演算法與機伏正緩器學習應用》("Genetic Algorithms and Machine Learning for Programmers"),作者Frances Buontempo,出版社Packt Publishing,出版日期2018年。該書提供了遺傳演算法和機器學習的介紹,清局以及如何使用遺傳演算法解決圖像處理和計算機視覺問題的實際示例。
2. 《遺傳演算法和圖像處理的應用》("Applications of Genetic Algorithms in Image Processing"),作者Sankar K. Pal和Pabitra Mitra,出版社Chapman & Hall,出版日期1995年。該書提供了遺傳演算法的介紹,並重點介紹了如何使用遺傳演算法解決圖像處理和計算機視覺問題。
3. 《遺傳演算法在圖像處理中的應用》("Genetic Algorithms in Image Processing and Vision"),作者Maria Petrou和Panagiota Bosdogianni,出版社Wiley,出版日期1999年。該書詳細介紹了遺傳演算法及其應缺模用於圖像處理和計算機視覺中的演算法和方法。
4. 《用遺傳演算法進行圖像處理和計算機視覺》("Image Processing and Computer Vision Using Genetic Algorithms"),作者Sulaiman Al-Zuhair,出版社LAP Lambert Academic Publishing,出版日期2012年。該書介紹了使用遺傳演算法解決圖像處理和計算機視覺問題的基本知識和技能。
希望這些書目能夠對您有所幫助!
望採納~
謝謝!
Ⅱ 機器視覺系統中圖像分割技術傳統方法概論1
姓名:寇世文
學號:21011110234
學院:通信工程學院
【嵌牛導讀】:隨著人工智慧技術的不斷發展,智能機器人領域也得到了空前的發展。尤其是深度神經網路廣泛應用於視覺系統中後,取得了許多很明顯的成效。對於自主移動機器人來說,視覺系統有著十分重要的作用,而圖像分割技術更是在這個系統中擔任著十分重要的角色。傳統的圖像分割技術基本上已經能夠將圖像的前景和後景分隔開來,但是近年來隨著深度學習演算法的發展,人們開始將其應用到圖像分割中,提出了很多分割網路,也達到了很好的分割效春帆果。在實現圖像分割的基礎上,人們還使得分割具有了語義類別和標簽,就是現在的語義分割。本文在介紹了語義分割的基礎上又引出了新的任務分割場景,實例分割和全景分割。並且介紹了最近研究的熱點三維點雲的語義分割問題,闡述了其實現的必要性。
【嵌牛鼻子】智能機器人,圖像分割、語義分割、計算機視覺
【嵌牛提問】圖像分割技術的傳統常見方法
【嵌牛正文】
一、引言
計算機視覺,即computer vision,就是通過計算機來模擬人的視覺工作原理,來獲取和完成一系列圖像信息處理的機器。計算機視覺屬於機器學習在視覺領域的應用,是一個多學科交叉的研究領域,其涉及數學、物理、生物、計算機工程等多個學科。
計算機視覺的主要應用有無人駕駛、人臉識別、無人安防、車輛車牌識別、智能傳圖、3D重構、VR/AR、智能拍照、醫學圖像處理、無人機、工業檢測等。人駕駛又稱自動駕駛,是目前人工智慧領域一個比較重要的研究方向,讓汽車可以進行自主駕駛,或者輔助駕駛員駕駛,提升駕駛操作的安全性。人臉識別技術目前已經研究得相對比較成熟,並在很多地方得到了應用,且人臉識別准確率目前已經高於人眼的識別准確率。安防一直是我國比較重視的問題,也是人們特別重視的問題,在很多重要地點都安排有巡警巡查,在居民小區以及公司一般也都有保安巡查來確保安全。車輛車牌識別目前已經是一種非誠成熟的技術了,高速路上的違章檢測,車流分析,安全帶識別,智能紅綠燈,還有停車場的車輛身份識別等都用到了車輛車牌識別。3D重構之前在工業領域應用比較多,可以用於對三維物體進行建模,方便測量出物體的各種參數,或者對物體進行簡單復制。計算機視覺還有很多應用,隨著技術的發展,應用領域也會越來越多。在工業領域的應用,在機器人技術方面的應用等。
對於傳統的圖像分割過程,通常可以分為5個步驟,即特徵感知、圖像預處理、特徵提取、特徵篩選和推理預測與識別。通過研究發現,在視覺的早期的發展過程中,人們對於圖像中的特徵並沒有表現出足夠的關注。且傳統的分割過程是把特徵提取和分類分開來做的,等到需要輸出結果的時候再結合到一起,可想而知其實現的困難程度。
在深度學習算山森磨法出來之後,卷積神經網路被廣泛應用於計算機視覺技術中,也因此衍生出了很多的研究方向。深度學習主要是以特徵為基礎來進行比對,如在人臉識別方面,使用卷積神經網路分別對兩張人臉進行不同位置的特徵提取,然後再進行相互比對,最後得到比對結果。目前的計算機視覺的主要研究方向有圖像分類、目標檢測、圖像分割、目標跟蹤、圖像濾波與降噪、圖像增強、風格化、三維重建、圖像檢索、GAN等。本文主要是針對圖像分割這一領域,進行簡要的概述。
圖像分割技術是計算機視覺領域的個重要的研究方向,是圖像語義理解的重要一環。圖像分割是指將圖像分成若干具有相似性質的區域的過程,從數學角度來看,圖像分割是將圖像劃分成互不相交的區域的過程。近些年來隨著深度學習技術的逐步深入,圖像分割技術有了突飛猛進的發展,該技術相關的場景物體分割逗斗、人體前背景分割、人臉人體Parsing、三維重建等技術已經在無人駕駛、增強現實、安防監控等行業都得到廣泛的應用。
二、發展現狀
近來已經有很多學者將圖像分割技術應用到移動機器人的控制中,能夠做到在機器人運動的同時定位、構建地圖並分割出不同的前景和後景,使視覺系統掃描到的圖像具有語義信息。並有學者也致力於分割得更為准確和精細,不僅能夠做到區分不同類的物體,也能夠實現對同類的不同物體的分類,甚至可以做到在此基礎上加上對背景的分割。由於我們生活的世界是三維空間,還有學者將圖像場景還原到三維中,然後使用相關方法對整個三維場景進行分割。作為計算機視覺的研究中的一個較為經典的難題,圖像分割這一領域也越來越被人們所關注。
首先是傳統的圖像分割方法。在傳統分割方面,人們使用數字圖像處理、拓撲學、數學等方面的知識來進行圖像分割。雖然現在的算力逐漸增加且深度學習不斷發展,一些傳統的分割方法所取得的效果不如深度學習,但是其分割的思想仍有很多值得我們去學習的。
第一種方法是基於閾值的圖像分割方法。這種方法的核心思想是想根據圖像的灰度特徵來給出一個或多個灰度閾值,將此閾值作為一個標准值與圖像中的每個像素逐一進行比較。很容易想到,通過這個逐一比較過程能夠得到兩類結果,一類是灰度值大於閾值的像素點集,另一類是灰度值小於閾值的像素點集,從而很自然地將圖像進行了分割。所以,不難發現,此方法的最關鍵的一步就是按照一定的准則函數來得到最佳灰度閾值,這樣才能夠得到合適的分類結果。值得一提的是,如果圖像中需要分割的目標和背景分別占據了不同的灰度值甚至是不同的等級,那使用這種方法會得到很好的效果。並且,假如對於一張圖像的處理,我們只需要設定一個閾值時,可以將其稱為單閾值分割。但是圖像中如果不止一個目標,即有多個目標需要進行提取的時候,單一閾值分割就無法做到將它們都分割開來,此時應選取多個閾值對其進行處理,這個分割的過程為多閾值分割。總的來說,閾值分割法有著其獨特的特點,其計算簡單、效率較高。但是,由於這種方法只考慮的是單個像素的灰度值及其特徵,而完全忽略了空間特徵,這也就導致了其對雜訊比較敏感且魯棒性不高。
第二種方法是基於區域的圖像分割方法。這種方法具有兩種基本形式:一種是區域生長,這種分割方法是從單個像素出發,逐漸將相似的區域進行合並,最終得到需要的區域。另一種方法是直接從圖像的全局出發,一點一點逐步切割至所需要的區域。區域生長指的是,給定一組種子像素,其分別代表了不同的生長區域,然後讓這些種子像素逐漸合並鄰域里符合條件的像素點。如果有新的像素點添加進來,同樣把它們作為種子像素來處理。
區域分裂合並的分割過程可以說是區域生長的逆過程,這種方法是從圖像的全局出發通過不斷分裂得到各個子區域,然後提取目標的過程。此外,在此過程中,還需要合並前景區域。
在區域分割方法中還有一種分水嶺演算法。受啟發於分水嶺的構成,這種分割方法將圖像看作是測地學上的拓撲地貌,這樣圖像中每一個像素點對應的海拔高度可以用該點的灰度值來表示。分水嶺的形成過程實際上可以通過模擬浸入過程來實現。具體做法是,在每個局部極小值的表面都刺穿一個小孔,然後把模型慢慢浸入水中,隨著水慢慢浸入其中,分水嶺就隨之形成了。
第三種方法是基於邊緣檢測的分割方法。邊緣檢測的思想就是試圖通過檢測不同物體的邊緣來將圖像分割開來,這種方法是人們最先想到的也是研究最多的方法之一。如果我們將圖片從空間域變換到頻率域中去,其中物體的邊緣部分就對應著高頻部分,很容易就能夠找到邊緣信息,因此也使得分割問題變得容易。邊緣檢測的方法能夠實現快而且准確的定位,但是其不能保證邊緣的連續性和封閉性,且當一幅圖像的細節信息過多時,其就會在邊緣處產生大量的細碎邊緣,在形成完整的分割區域時就會有缺陷。
第四種圖像分割方法結合了特定的工具。這里所說的特定工具是各種圖像處理工具以及演算法等,隨著圖像分割研究工作的深入,很多學者開始將一些圖像處理的工具和一些演算法應用到此工作中,並取得了不錯的結果。小波變換在數字圖像處理中發揮著很重要的作用,它能夠將時域和頻域統一起來研究信號。尤其是在圖像邊緣檢測方面,小波變換能夠檢測二元函數的局部突變能力。其次是基於遺傳演算法的圖像分割,遺傳演算法主要借鑒了生物界自然選擇和自然遺傳機制的隨機化搜索方法。其模擬了由基因序列控制的生物群體的進化過程,其擅長於全局搜索,但是局部搜多能力不足。將遺傳演算法應用到圖像處理中也是當前研究的一個熱點問題,在此選擇這種方法的主要原因是遺傳演算法具有快速的隨機搜索能力,而且其搜索能力與問題的領域沒有任何關系。
除此之外,還有基於主動輪廓模型的分割方法,這種方法具有統一的開放式的描述形式,為圖像分割技術的研究和創新提供了理想的框架。此方法也是對邊緣信息進行檢測的一種方法,主要是在給定圖像中利用曲線演化來檢測目標。
Ⅲ 遺傳演算法可以解決什麼問題
遺傳演算法的應用比較廣泛,可用於解決數值優化、組合優化、機器學習、智能控制、人工生命、圖像處理、模式識別等領域的問題。比較具體多是:函數最值問題、旅行商問題、背包問題、車輛路徑問題、生產排程問題、選址問題等。
Ⅳ 有無跟遺傳演算法和圖像處理相關的參考書目推薦,最好有pdf版的
以下是一些有關遺傳演算法和圖像處理的參考書目推薦,其中一些可能有 PDF 版本可用:
《遺傳演算法基礎及應用》(Genetic Algorithm: Basic Theory and Applications)(英)戴維·戈德伯格著,唐飛等譯,斗寬機械工業出版社,2003 年。這本書深入淺出地介紹了遺傳演算法的原理和實現,以及它們在各種應用中的使用。
《遺傳演算法+圖像處理》(Genetic Algorithm + Image Processing)(英)馬克·舍納斯著,劉揚等譯,電子工業出版社,2014 年。這本書結合了遺傳演算法和圖像處理的應用,介紹了如何使用遺傳演算法來解決圖像處理中的問題。
《基於遺傳演算法的圖像處理優化設計研究》(王慶龍,2009)這是一本博士論文,介紹了如何使用遺傳演算法來進行圖像處理的優化衡銷戚設計。該論文詳細介紹了遺傳演算法的咐陵原理和實現,並提供了大量實驗結果和數據分析。
《圖像處理基礎及其應用》(Digital Image Processing)(英)Gonzalez, Rafael C. and Woods, Richard E.著,唐學智等譯,電子工業出版社,2010 年。這是一本經典的圖像處理教材,包括圖像處理的基礎知識和常見技術,如濾波、變換和分割等。
《圖像處理的數學原理》(Mathematical Principles for Optical Imaging and Reconstruction)(英)James R. Fienup著,北京航空航天大學出版社,2014 年。這本書介紹了圖像處理中的數學原理,包括線性代數、波動光學和最小二乘等。
《數字圖像處理(第三版)》(Digital Image Processing (3rd Edition))(英)Rafael C. Gonzalez and Richard E. Woods著,丁漢譯,機械工業出版社,2008 年。這本書是一本經典的數字圖像處理教材,講述了數字圖像處理的基本原理和演算法。
希望這些書目能對你有所幫助。
Ⅳ 優化演算法筆記(六)遺傳演算法
遺傳演算法(Genetic Algorithms,GA)是一種粗衡模擬自然中生物的遺傳、進化以適應環境的智能演算法。由於其演算法流程簡單,參數較少優化速度較快,效果較好,在圖像處理、函數優化、信號處理、模式識別等領域有著廣泛的應用。
在遺傳演算法(GA)中,每一個待求問題的候選解被抽象成為種群中一個個體的基因。種群中個體基因的好壞由表示個體基因的候選解在待求問題中的所的得值來評判。種群中的個體通過與其他個體交叉產生下一代,每一代中個體均只進行一次交叉。兩個進行交叉的個體有一定幾率交換一個或者多個對應位的基因來產生新的後代。每個後代都有一定的概率發生變異。發生變異的個體的某一位或某幾位基因會變異成其他值。最終將以個體的適應度值為概率選取個體保留至下一代。
遺傳演算法啟發於生物的繁殖與dna的重組,本次的主角選什麼呢?還是根據大家熟悉的孟德爾遺傳規律選豌豆吧,選動物的話又會有人疑車,還是植物比較好,本次的主角就是它了。
遺傳演算法包含三個操作(運算元):交叉,變異和選擇操作。下面我們將詳細介紹這三個操作。
大多數生物的遺傳信息都儲存在DNA,一種雙螺旋結構的復雜有機化合物。其含氮鹼基為腺嘌呤、鳥嘌呤、胞嘧啶及胸腺嘧啶。
表格中表示了一個有10個基因的個體,它們每一個基因的值為0或者1。
生物的有性生殖一般伴隨著基因的重組。遺傳演算法中父輩和母輩個體產生子代個體的過程稱為交叉。
表中給出了兩個豌豆的基因,它們均有10個等位基因(即編號相同的基因)。
遺傳演算法的交叉過程會在兩個個體中隨機選擇1位或者n位基因進行交叉,即這兩個個體交換等位基因。
如,A豌豆和B豌豆在第6位基因上進行交叉,則其結果如下
當兩個個體交叉的等位基因相同時,交叉過程也有可能沒有產生新慧衡的個體,如交叉A豌豆和B豌豆的第2位基因時,交叉操作並沒有產生新的基因。
一般的會給群體設定一個交叉率,crossRate,表示會在群體中選取一定比例的個體進行交叉,交叉率相對較大,一般取值為0.8。
基因的變異是生物進化的一個主要因素。
遺傳演算法中變異操作相對簡單,只需要將一個隨機位基因的值修改就行了,因為其值只為0或1,那麼當基因為0時,變異操作會將其值設為1,當基因值為1時,變異操作會將其值設為0。
上圖表示了A豌豆第3位基因變異後的基因編碼。
與交叉率相似,變異操作也有變異率,alterRate,但是變異率會遠低於交叉率,否則會產生大量的隨機基因。一般變異率為0.05。
選擇操作是遺傳演算法中的一個關鍵操作,它的主要作用就是根據一定的策略隨機選擇個體保留至下一代。適應度越優的岩碧做個體被保留至下一代的概率越大。
實現上,我們經常使用「輪盤賭」來隨機選擇保留下哪個個體。
假設有4個豌豆A、B、C、D,它們的適應度值如下:
適應度值越大越好,則它們組成的輪盤如下圖:
但由於輪盤賭選擇是一個隨機選擇過程,A、B、C、D進行輪盤賭選擇後產生的下一代也有可能出現A、A、A、A的情況,即雖然有些個體的適應度值不好,但是運氣不錯,也被選擇留到了下一代。
遺產演算法的三個主要操作介紹完了,下面我們來看看遺傳演算法的總體流程:
前面我們說了遺傳演算法的流程及各個操作,那麼對於實際的問題我們應該如何將其編碼為基因呢?
對於計算機來所所有的數據都使用二進制數據進行存放,如float類型和double類型的數據。
float類型的數據將保存為32位的二進制數據:1bit(符號位) 8bits(指數位) 23bits(尾數位)
如-1.234567f,表示為二進制位
Double類型的數據將保存為64位的二進制數據:1bit(符號位) 11bits(指數位) 53bits(尾數位)
如-1.234567d,表示為二進制為
可以看出同樣的數值不同的精度在計算機中存儲的內容也不相同。之前的適應度函數 ,由於有兩個double類型的參數,故其進行遺傳演算法基因編碼時,將有128位基因。
雖然基因數較多,但好在每個基因都是0或者1,交叉及變異操作非常簡單。
相比二進制編碼,十進制編碼的基因長度更短,適應度函數 有兩個輸入參數,那麼一個個體就有2個基因,但其交叉、變異操作相對復雜。
交叉操作
方案1:將一個基因作為一個整體,交換兩個個體的等位基因。
交換前
交換第1位基因後
方案2:將兩個個體的等位基因作為一個整體,使其和不變,但是值隨機
交換前
交換第1位基因後
假設A、B豌豆的第一位基因的和為40,即 ,第一位基因的取值范圍為0-30,那麼A、B豌豆的第一位基因的取值范圍為[10,30],即 為[0,30]的隨機數, 。
變異操作,將隨機的一位基因設置為該基因取值范圍內的隨機數即可。
這個過程說起來簡單但其實現並不容易。
我們要將它們的值映射到一個軸上才能進行隨機選擇,畢竟我們無法去繪制一個輪盤來模擬這個過程
如圖,將ABCD根據其值按順序排列,取[0,10]內的隨機數r,若r在[0,1]內則選擇A,在(1,3]內則選擇B,在(3,6]內則選擇C,在(6,10]則選擇D。
當然這仍然會有問題,即當D>>A、B、C時,假如它們的值分布如下
那麼顯然,選D的概率明顯大於其他,根據輪盤賭的選擇,下一代極有可能全是D的後代有沒有辦法均衡一下呢?
首先我想到了一個函數,
不要問我為什麼我不知道什麼是神經什麼網路的,什麼softmax、cnn統統沒聽說過。
這樣一來,它們之間的差距沒有之前那麼大了,只要個體適應度值在均值以上那麼它被保留至下一代的概率會相對較大,當然這樣縮小了個體之間的差距,對真正優秀的個體來說不太公平,相對應,我們可以在每次選擇過程中保留當前的最優個體到下一代,不用參與輪盤賭這個殘酷的淘汰過程。
最令人高興的環節到了,又可以愉快的湊字數了。
由於遺傳演算法的收斂速度實在是太慢,區區50代,幾乎得不到好的結果,so我們把它的最大迭代次數放寬到200代。
使用二進制編碼來進行求解
參數如下:
求解過程如上圖,可以看出基因收斂的很快,在接近20代時就圖中就只剩一個點了,之後的點大概是根據變異操作產生。看一下最後的結果。
可以看出最好的結果已經得到了最優解,但是10次實驗的最差值和平均值都差的令人發指。為什麼會這樣呢?
問題出在二進制編碼上,由於double類型的編碼有11位指數位和52位小數位,這會導致交叉、變異操作選到指數位和小數位的概率不均衡,在小數位上的修改對結果的影響太小而對指數為的修改對結果的影響太大,
如-1.234567d,表示為二進制為
對指數為第5位進行變異操作後的結果為-2.8744502924382686E-10,而對小數位第5為進行變異操作後的結果為-1.218942。可以看出這兩部分對數值結果的影響太不均衡,得出較好的結果時大概率是指數位與解非常相近,否則很難得出好的結果,就像上面的最差值和均值一樣。
所以使用上面的二進制編碼不是一個好的基因編碼方式,因此在下面的實驗中,將使用十進制來進行試驗。
使用:十進制編碼來進行求解
參數如下:
我們可以看到直到40代時,所有的個體才收束到一點,但隨後仍不斷的新的個體出現。我們發現再後面的新粒子總是在同一水平線或者豎直線上,因為交叉操作直接交換了兩個個體的基因,那麼他們會相互交換x坐標或者y坐標,導致新個體看起來像在一條直線上。
我們來看看這次的結果。
這次最優值沒有得到最優解,但是最差值沒有二進制那麼差,雖然也不容樂觀。使用交換基因的方式來進行交叉操作的搜索能力不足,加之輪盤賭的選擇會有很大概率選擇最優個體,個體總出現在矩形的邊上。
下面我們先改變輪盤賭的選擇策略,使用上面的sigmod函數方案,並且保留最優個體至下一代。
使用:十進制編碼來進行求解
參數如下:
看圖好像跟之前的沒什麼區別,讓我們們看看最終的結果:
可以看出,最優值沒有什麼變化,但是最差值和平均值有了較大的提升,說明該輪盤賭方案使演算法的魯棒性有了較大的提升。在每次保留最優個體的情況下,對於其他的個體的選擇概率相對平均,sigmod函數使得即使適應度函數值相差不太大的個體被選到的概率相近,增加了基因的多樣性。
使用:十進制編碼來進行求解,改變交叉方案,保持兩個個體等位基因和不變的情況下隨機賦值。
參數如下:
上圖可以看出該方案與之前有明顯的不同,在整個過程中,個體始終遍布整個搜索空間,雖然新產生的個體大多還是集中在一個十字架型的位置上,但其他位置的個體比之前的方案要多。
看看結果,
這次的結果明顯好於之前的所有方案,但仍可以看出,十進制的遺傳演算法的精度不高,只能找到最優解的附近,也有可能是演算法的收斂速度實在太慢,還沒有收斂到最優解。
遺傳演算法的探究到此也告一段落,在研究遺傳演算法時總有一種力不從心的感覺,問題可能在於遺傳演算法只提出了一個大致的核心思想,其他的實現細節都需要自己去思考,而每個人的思維都不一樣,一萬個人能寫出一萬種遺傳演算法,其實不僅是遺傳演算法,後面的很多演算法都是如此。
為什麼沒有對遺傳演算法的參數進行調優,因為遺傳演算法的參數過於簡單,對結果的影響的可解釋性較強,意義明顯,實驗的意義不大。
遺傳演算法由於是模仿了生物的進化過程,因此我感覺它的求解速度非常的慢,而且進化出來的結果不一定是最適應環境的,就像人的闌尾、視網膜結構等,雖然不是最佳的選擇但是也被保留到了今天。生物的進化的隨機性較大,要不是恐龍的滅絕,也不會有人類的統治,要不是人類有兩只手,每隻手有5根手指,也不會產生10進制。
以下指標純屬個人yy,僅供參考
目錄
上一篇 優化演算法筆記(五)粒子群演算法(3)
下一篇 優化演算法筆記(七)差分進化演算法
優化演算法matlab實現(六)遺傳演算法matlab實現
Ⅵ 遺傳演算法的優缺點
優點:
1、遺傳演算法是以決策變數的編碼作為運算對象,可以直接對集合、序列、矩陣、樹、圖等結構對象進行操作。這樣的方式一方面有助於模擬生物的基因、染色體和遺傳進化的過程,方便遺傳操作運算元的運用。
另一方面也使得遺傳演算法具有廣泛的應用領域,如函數優化、生產調度、自動控制、圖像處理、機器學習、數據挖掘等領域。
2、遺傳演算法直接以目標函數值作為搜索信息。它僅僅使用適應度函數值來度量個體的優良程度,不涉及目標函數值求導求微分的過程。因為在現實中很多目標函數是很難求導的,甚至是不存在導數的,所以這一點也使得遺傳演算法顯示出高度的優越性。
3、遺傳演算法具有群體搜索的特性。它的搜索過程是從一個具有多個個體的初始群體P(0)開始的,一方面可以有效地避免搜索一些不必搜索的點。
另一方面由於傳統的單點搜索方法在對多峰分布的搜索空間進行搜索時很容易陷入局部某個單峰的極值點,而遺傳演算法的群體搜索特性卻可以避免這樣的問題,因而可以體現出遺傳演算法的並行化和較好的全局搜索性。
4、遺傳演算法基於概率規則,而不是確定性規則。這使得搜索更為靈活,參數對其搜索效果的影響也盡可能的小。
5、遺傳演算法具有可擴展性,易於與其他技術混合使用。以上幾點便是遺傳演算法作為優化演算法所具備的優點。
缺點:
1、遺傳演算法在進行編碼時容易出現不規范不準確的問題。
2、由於單一的遺傳演算法編碼不能全面將優化問題的約束表示出來,因此需要考慮對不可行解採用閾值,進而增加了工作量和求解時間。
3、遺傳演算法效率通常低於其他傳統的優化方法。
4、遺傳演算法容易出現過早收斂的問題。
(6)遺傳演算法圖像處理擴展閱讀
遺傳演算法的機理相對復雜,在Matlab中已經由封裝好的工具箱命令,通過調用就能夠十分方便的使用遺傳演算法。
函數ga:[x, fval,reason]= ga(@fitnessfun, nvars, options)x是最優解,fval是最優值,@fitnessness是目標函數,nvars是自變數個數,options是其他屬性設置。系統默認求最小值,所以在求最大值時應在寫函數文檔時加負號。
為了設置options,需要用到下面這個函數:options=gaoptimset('PropertyName1', 'PropertyValue1', 'PropertyName2', 'PropertyValue2','PropertyName3', 'PropertyValue3', ...)通過這個函數就能夠實現對部分遺傳演算法的參數的設置。
Ⅶ 最早將遺傳演算法應用於圖像匹配的論文
遺傳演算法應用於圖像匹配的最早論文是由美國科學家戴維·戈談咐談德伯格(David Goldberg)在1988年發表的論文《基於遺傳演算法的圖像匹配》("Genetic Algorithms in Search, Optimization, and Machine Learning")中,提出了一種利用遺傳演算法進行圖像匹配的方法。該方法主要是利用遺傳演算法對圖像特徵進行編碼,並通過遺傳演算法的交叉、變異等操作,對不同的圖像特徵進行優化,從而實現圖像匹配的目的。
這篇論文的發表標志著遺傳演算法在圖像處理領域中的首次應用,為後來的相關簡桐研究奠定了基礎。同時,該論文也表明了遺傳演算法在解決復雜優化問題中的潛力和優越性,成為了現代遺傳算含碰法應用領域的開山之作。
Ⅷ 遺傳演算法具體應用
1、函數優化
函數優化是遺傳演算法的經典應用領域,也是遺傳演算法進行性能評價的常用算例,許多人構造出了各種各樣復雜形式的測試函數:連續函數和離散函數、凸函數和凹函數、低維函數和高維函數、單峰函數和多峰函數等。
2、組合優化
隨著問題規模的增大,組合優化問題的搜索空間也急劇增大,有時在目前的計算上用枚舉法很難求出最優解。對這類復雜的問題,人們已經意識到應把主要精力放在尋求滿意解上,而遺傳演算法是尋求這種滿意解的最佳工具之一。
此外,GA也在生產調度問題、自動控制、機器人學、圖象處理、人工生命、遺傳編碼和機器學習等方面獲得了廣泛的運用。
3、車間調度
車間調度問題是一個典型的NP-Hard問題,遺傳演算法作為一種經典的智能演算法廣泛用於車間調度中,很多學者都致力於用遺傳演算法解決車間調度問題,現今也取得了十分豐碩的成果。
從最初的傳統車間調度(JSP)問題到柔性作業車間調度問題(FJSP),遺傳演算法都有優異的表現,在很多算例中都得到了最優或近優解。
(8)遺傳演算法圖像處理擴展閱讀:
遺傳演算法的缺點
1、編碼不規范及編碼存在表示的不準確性。
2、單一的遺傳演算法編碼不能全面地將優化問題的約束表示出來。考慮約束的一個方法就是對不可行解採用閾值,這樣,計算的時間必然增加。
3、遺傳演算法通常的效率比其他傳統的優化方法低。
4、遺傳演算法容易過早收斂。
5、遺傳演算法對演算法的精度、可行度、計算復雜性等方面,還沒有有效的定量分析方法。
Ⅸ 遺傳演算法的核心是什麼!
遺傳操作的交叉運算元。
在自然界生物進化過程中起核心作用的是生物遺傳基因的重組(加上變異)。同樣,遺傳演算法中起核心作用的是遺傳操作的交叉運算元。所謂交叉是指把兩個父代個體的部分結構加以替換重組而生成新個體的操作。通過交叉,遺傳演算法的搜索能力得以飛躍提高。
交叉運算元根據交叉率將種群中的兩個個體隨機地交換某些基因,能夠產生新的基因組合,期望將有益基因組合在一起。
(9)遺傳演算法圖像處理擴展閱讀
評估編碼策略常採用以下3個規范:
a)完備性(completeness):問題空間中的所有點(候選解)都能作為GA空間中的點(染色體)表現。
b)健全性(soundness): GA空間中的染色體能對應所有問題空間中的候選解。
c)非冗餘性(nonrendancy):染色體和候選解一一對應。
目前的幾種常用的編碼技術有二進制編碼,浮點數編碼,字元編碼,變成編碼等。
而二進制編碼是目前遺傳演算法中最常用的編碼方法。即是由二進制字元集{0,1}產生通常的0,1字元串來表示問題空間的候選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