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料庫應用程序開發
① DELPHI基礎教程:Delphi開發資料庫應用程序概述(一)[2]
其他語言
用於開發資料庫應用程序的語言中 還可以使用目前數常見的 面向對象程序設計 (OOP)語言 如C++ Objact Pascal等 OOP代表了一種完全不同的程序設計方法 在這種程序設計方法中 活動被定義為在 對象 上發生的操作 而不是作為一系列過程來定義的 在資料庫應用程序中使用OOP語言的情況正在不斷增加
開發資料庫應用程序使用的另一種語言是 宏 語言 宏語言不是一種完全的程序設計語言 它實際上是一個用戶手工輸入的表 這個表被輸入到應用程序中 以便自動執行一定的任務 對於某個特定應用的高級語言 宏語言通常可以在低檔DBMS軟體中或資料庫伺服器的前端中找到
最後 還有一種 Query By Example (QBE 範例查詢)語言 嚴格地講QBE不是一種語言 它是面向用戶提供了一個或多個空表的界面 這些空表對應於資料庫中的表 用戶可以通過鍵盤選擇需要查詢的列 並在適當的列中填入條件從而定義查詢的檢索條件 然後DBMS就把QBE轉換成相應的動作 以完成用戶要求的查詢任務
Delphi的資料庫特性及功能簡介
直到目前為止 計算機軟體的開發分為兩個不同的體系 其中一個體系是使用傳統的程序設計語言(如Pascal Basic和C等)開發數值控制 數值運算等軟體 圍繞它們的重點是算術 數據結構以及近年產生的面向對象技術 另一個體系則是通用的資料庫管理軟體領域(資料庫應用程序的開發) 這兩個體系的發展都極為迅猛 但是二者並沒出現混合滲透跡象 如果使用資料庫語言進行傳統的算術編程 雖然也能完成相應的功能 但是其編程過程可能極為復雜 如果使用傳統的編程語言進行資料庫編程 通過調用專用的資料庫應用程序介面函數和過程 利用這些函數和過程提供的功能 可能也能做得比較完善 但這做起來大多是極其困難的 而Delphi結合了兩個體系的優點 它結合了傳統的編程語言Object Pascal和資料庫語言的強大功能 它即可以用於傳統的算術編程又可以用於資料庫編程 特別是Delphi具有強大的資料庫功能 利用Delphi的資料庫工具 我們根本不需要編寫任何Object Pascal代碼便可以創建一個簡單的資料庫應用
Delphi是Borland公司於 年底發布的用於開發資料庫應用程序的工具 它是面向對象的 它是目前開發客戶/伺服器資料庫應用程序的強有力的工具 Delphi在Window 以上版本的系統環境下運行 目前具有兩個版本 Delphi的標准版本和客戶/伺服器版本 標准版本包含一個Borland Database Engine的局部拷貝 它允許用戶創建能訪問dBASE Paradox和Local InterBase 伺服器的資料庫應用 它還支持具有 ODBC 介面的資料庫 Delphi的客戶/伺服器版本包括Borland SQL Link 它能直接訪問 ORACLE SyBase 和Microsoft SQL Server Informix以及InterBase資料庫伺服器
Delphi可以訪問多種資料庫管理系統的資料庫 憑借窗體(Forms)和報表(Reports) BDE(Borland Database Engine)可以訪問諸如Paradox dBASE 本地InterBase 伺服器的資料庫 也可以訪問遠程資料庫伺服器上的資料庫(如ORACLE SyBase Informix等客戶/伺服器資料庫中的資料庫) 或任何經ODBC(Open Database Connecticity) 可訪問的資料庫管理系統中的資料庫
Delphi的資料庫特性
跟其他的應用程序一樣 Delphi提供了許多部件以方便地創建資料庫應用程序 資料庫對象的數據成員既可在設計階段設置 也可在運行階段通過程序代碼進行設置 Delphi的部件板上提供了兩頁資料庫應用程序開發中所要使用的部件
數據訪問頁(Data Access Page)上的部件用於直接訪問資料庫中的資料庫表
數據控制頁(Data Control Page)上的部件用來與用戶交互 顯示 修改資料庫中的數據
資料庫應用程序首先是利用Delphi提供的資料庫部件與BDE建立聯系 然後再通過BDE與資料庫聯系 下圖闡述了Delphi的資料庫工具和部件 Delphi資料庫應用程序與BDE 數據源之間的關系
下表概括了Delphi的資料庫特性
表 Delphi的資料庫特性
━━━━━━━━━━━━━━━━━━━━━━━━━━━━━━━━━━━━━━
工具和部件 主 要 用 途
──────────────────────────────────────
Data Access Components 訪問資料庫 資料庫表 存貯過程等
──────────────────────────────────────
Data Control Components 與用戶交互 提供顯示 修改資料庫中數據的界面
──────────────────────────────────────
Database Desktop(DBD) 建立 索引 查詢資料庫表以及訪問 編輯來自各數據中的數據
──────────────────────────────────────
ReportSmith 建立 瀏覽和列印資料庫表中的數據
──────────────────────────────────────
Borland Database Engine 資料庫應用通過BDE訪問dBASE Paradox資料庫中的數據(BDE) 和本地InterBase資料庫伺服器中的數據
──────────────────────────────────────
BDE Configuration 建立和管理BDE與資料庫建立連接時所使用的資料庫的
Utility 別名
──────────────────────────────────────
Local InterBase Server 它是一個單用戶 多常式的本地SQL資料庫伺服器 可在單機環境下用來開發或測試客戶/伺服器資料庫應用程序 然後再將之擴展成一個訪問遠程資料庫伺服器如ORACLE SyBase Informix等
──────────────────────────────────────
InterBase SQL Link 連接Delphi資料庫應用程序一本地InterBase伺服器的驅動程序
Delphi上述這些特性使得我們創建資料庫應用程序通過BDE能夠很靈活地與 dBASE Paradox Local InterBase資料庫伺服器進行連接並可以方便地訪問其中的數據 我們在創建一個簡單的資料庫應用時通過使用Delphi提供的上述工具和部件甚至可以不需編寫任何程序
BDE被自動地包含在Delphi中 因此 我們在創建資料庫應用程序時 不必關心BDE的有關內容 Delphi的安裝程序自動為Paradox dBASE和本地InterBaseServer 安裝相應的驅動程序 並建立了有關的配置 DBE Configuration Utility 可以建立應用程序與資料庫的連接信息 還可以為資料庫設置別名
下表列出了Delphi開發Client/Server應用程序的有關特性 這些特性擴展了 Delphi訪問遠程資料庫的功能 如SQL資料庫伺服器(ORACLE SyBase Informix Microsoft SQL Server InterBase)
表 Delphi Client/server資料庫特性
━━━━━━━━━━━━━━━━━━━━━━━━━━━━━━━━━
工 具 主 要 用 途
─────────────────────────────────
SQL Drivers SQL Drivers中的SQL link和ReportSmith為Delphi資料庫應用程序提供了訪問遠程SQL伺服器的驅動程序 如訪問ORACLE SyBase Microsoft SQL server Informix Intermix
─────────────────────────────────
lishixin/Article/program/Delphi/201311/25183
② DELPHI基礎教程:Delphi開發資料庫應用程序概述(一)[3]
Visual Query Builder 以可視化的方式建立SQL語句對資料庫表和表中的記錄進行操作
━━━━━━━━━━━━━━━━━━━━━━━━━━━━━━━━━
SQL links使得Delphi資料庫應用程序利用SQL語言訪問駐留在遠程伺服器上的數據 這些伺服器包括ORACLE Sybase Microsoft SQL Server Informix InterBase 當安裝SQL Link驅動程序之後 SQL語句便可以直接操作伺服器上的數據
Delphi可以訪問的數據源(DataSource)
Delphi資料庫應用程序是通過BDE獲取它們所需的數據的 BDE與不同類型的數據源打交道 BDE可以使用的數據源有如表 所示
表 Delphi可訪問的數據源
━━━━━━━━━━━━━━━━━━━━━━━━━━━━━━━━━━━━━
數據源(DataSource) 特 性 描 述 文件擴展名
───────────────────────────畢含──────────
dBASE資料庫 資料庫表是通過dBASE資料庫管理系統或DBD建立的 每察攔個表是一個獨立的文件 DBF
─────────────────────────────────────
Paradox資料庫 資料庫表是通過Paradox資料庫管理系統 DB或DBD建立的 每個表是一個獨立的文件
─────────────────────────────────────
ASCII文件 表是通過Database Desktop建立的 每個 TXT表是一個獨立的文件
─────────────────────────────────────
本地InterBase伺服器 資料庫是通過InterBase資料庫管理系統 GDB建立的 多個表包含在一個資料庫文件中
────────────敗數胡─────────────────────────
SQL資料庫伺服器 資料庫是通過相應的資料庫伺服器提供的 依賴不同的ORACLE Sybase Informix 專用或通用工具建立的 也可以通過DBD來 資料庫管理Microsoft SQL Server 創建資料庫 並通過SQL Link訪問資料庫 系統InterBase
─────────────────────────────────────
ODBC數據源 主要是指那些具有ODBC介面的資料庫系統 依賴於相應如MS Access Btrieve等的資料庫
━━━━━━━━━━━━━━━━━━━━━━━━━━━━━━━━━━━━━
Delphi資料庫的體系結構
Delphi使用可視化的部件創建資料庫應用 跟創建其它的非資料庫應用程序一樣 資料庫部件都具備一定的屬性 程序設計人員可以在設計過程中設置部件的多種屬性 也可以在程序運行過程中通過程序來設置部件的各種屬性
在Delphi部件板上有兩頁資料庫部件用於開發資料庫應用程序
數據訪問部件頁 該頁上的部件主要用於說明有關的資料庫的信息 如應用程序要訪問(連接)的資料庫 要訪問資料庫中的具體的資料庫表 以及要訪問表中哪些欄位等 在實際的開發應用中常用的部件有TDataSource TTable TQuery等
數據控制部件頁 該頁上的部件主要用於顯示瀏覽資料庫中的數據信息 為用戶提供了一個可視化的界面 常用的部件有 TDBGrid TDBEdit TDBCheck等 可以讓用戶對資料庫中的信息進行有效的瀏覽 編輯 插入 刪除等操作
TTable TQuery TStoredproc部件負責與實際的資料庫表聯系 並從中獲取數據信息 因而它們又常常被稱為數據集部件 它們在程序設計過程中是可見的 但在程序運行時是不可見的 它們通過 BDE 為應用程序提供與資料庫的連接 數據控制部件通過TDataSource部件與數據集部件相連 為用戶提供一個可視化的界面 並在其中顯示資料庫中的數據信息
數據訪問部件
數據訪問部件頁上提供了一組數據訪問部件用來訪問資料庫中的數據
當要創建一個資料庫應用時 首先在窗體中選擇一個數據訪問部件 然後為數據訪問部件設置有關的屬性 說明要訪問的資料庫 數據表以及表中的記錄等 數據訪問部件為數據控制部件與數據源建立一條通道 數據訪問部件在程序運行時是不可見的 下表列出了數據訪問頁上的數據訪問部件以及它們的主要用途
表 數據訪問部件
━━━━━━━━━━━━━━━━━━━━━━━━━━━━
部件名稱 主 要 用 途
────────────────────────────
作為數據集部件TTable TQuery StoredProc組TDataSource 件與數據瀏覽件TDBGrid TDBEdit之間傳送數據的通道
────────────────────────────
TTable 它是存取磁碟上資料庫表的媒介 它通過BDE存取資料庫表中的數據 TTable再與TDataSource進行 對話 使得數據瀏覽部件能夠有效地從TTable中訪問數據並能顯示和編輯其中的數據
────────────────────────────
TQuery 它利用SQL語言訪問磁碟上資料庫表中的數據 並與TDataSource 對話 實現數據瀏覽部件對資料庫的訪問
────────────────────────────
TStoredProc 在應用程序中 它主要用來訪問遠程伺服器中的存貯過程
────────────────────────────
TDatabase 當應用程序要登錄到一個遠程伺服器上的資料庫時 可以用該部件來建立應用程序與資料庫永久
性的連接
────────────────────────────
TBatchMove 用於復制資料庫表的結構或表中的記錄
────────────────────────────
TReport 用於創建資料庫的輸出報表
━━━━━━━━━━━━━━━━━━━━━━━━━━━━
lishixin/Article/program/Delphi/201311/25180
③ DELPHI基礎教程:Delphi開發資料庫應用程序概述(一)[1]
資料庫系統概述
資料庫系統為我們提供了一種把與我們的工作和生活緊密相關的信息集合在一起的方法 它還提供了在某個集中的地方存儲和維護這些信息的方法 資料庫系統主要由三大部分組成 資料庫管理系統(DBMS:它是專門負責組織和管理數據信息的程序) 資料庫應用程序(它使我們能夠獲取 顯示和更新由DBMS存儲的數據) 資料庫(按一定結構組織在一起的相關數據的集合)
一般來說 DBMS和資料庫應用程序都駐留在同一台計算機上並在同一台計算機上運行 很多情況下兩者甚至結合在同一個程序中 以前使用的大多數資料庫系統都是用這種方法設計的 但是隨著DBMS技術的發展 目前的資料庫系統正向客戶/伺服器模式發展 客戶/伺服器資料庫將DBMS和資料庫應用程序分開 從而提高了資料庫系統的處理能力 資料庫應用程序運行在一個或多個用戶工作站(客戶機)上 並且通過網路與運行在其它計算機上(伺服器)的一個或多個DBMS進行通信
下面是資料庫系統中一些概念和述語
資料庫管理系統(DBMS)
資料庫管理系統(DBMS)是用於描述 管理和維護數據孝梁液庫的程序系統 是資料庫系統的核心組成部分 它建立在操作系統的基礎上 對資料庫進行統一的管理和控制 其主要功能有
描述資料庫 描述資料庫的邏輯結構 存儲結構 語義信息和保密要求等
管理資料庫 控制整個資料庫系統的運行 控制用戶的並發性訪問 檢驗數據的安全 保密與完整性 執行數據檢索 插入 刪除 修改等操作
維護資料庫 控制資料庫初始數據的裝入 記錄工作日誌 監視資料庫性能 修改更新資料庫 重新組織資料庫 恢復出現故障的資料庫
數據通信 :組織數據的傳輸
DBMS主要有四種類型 文件管理系統 層次資料庫系統 網狀資料庫系統和關系資料庫系統 因為目前關系資料庫系統應用最為廣泛 所以我們重點對關系資料庫系統中的幾個概念進行介紹
關系資料庫(Relational Database) 一個關系資料庫是由若干表組成 在Delphi中 資料庫概念對應到物理文件上是有一些不同的 對於dBASE FoxPro Paradox這三種資料庫系統 資料庫對應於某一個子目錄 而其它類型如MS Access Btrieve則是指某個文件 這是因為前者的表為單獨的文件 而後者的表是聚集在一個資料庫文件中的
表(Table) 一個表就是一組相關的數據按行排列 象一張表格一樣 比如一個班所有學生的期末考試成績 存在一巧物個表中 每一行對應一名學生 在這一行中 包括學生的學號 姓名以及各門課程的成績
欄位(Field) 在表中 每一列稱為一個欄位 每一個欄位都有相應的描述信息 如數據類型 數據寬度等
記錄(Record) 在表中 每一行稱為一條記錄
索引(Index) 為了加快訪問資料庫的速度 許多資料庫都使用索引
資料庫應用程序
DBMS中存儲了大量的數據信息 其目的是為用戶提供數據信息服務 而資料庫應用程序正是與DBMS進行通信 並訪問DBMS中的數據 它是DBMS實現其對外提供數據信息服務這一目的的唯一途徑 簡單地說 資料庫應用程序是一個允許用戶插入 修改 刪除並報告資料庫中的數據的計算機程序 資料庫應用程序在傳統上是由程序員用一種或多種通用或專用的程序設計渣掘語言編寫的 但是近年來出現了多種面向用戶的資料庫應用程序開發工具 這些工具可以簡化使用DBMS的過程 並且不需要專門編程 Delphi就是一種強有力的資料庫應用程序開發工具
用來生成資料庫應用程序的語言主要分為三大類型
過程化語言
標準的計算機程序設計語言如Pascal Basic和C都是過程化語言 這些語言可以通過某種 應用程序介面 (API)來創建資料庫應用程序 這種API由一組標準的函數(或調用)組成 這些函數和調用則擴展了語言的功能 使之能訪問資料庫中的數據 當程序設計人員用過程化語言創建資料庫應用時 必須把應用的代碼編寫成一系列的過程 每個過程執行應用的某一部分的工作 如一個過程查詢資料庫 而另一過程更新資料庫中的數據 然後不同的過程通過其他的用戶界面過程(例如菜單系統)聯系在一起 並且在應用中的適當地方運行
上述這些過程化語言一般用來創建非資料庫應用程序 它們通常被稱為 第三代語言 ( GL) 還有一些過程化程序設計語言是某種特定的DBMS專用的 這些語言一般被稱為 第四代語言 ( GL) 即資料庫專用語言 常見的資料庫專用的過程化語言如dBASE語言 Paradox資料庫的PAL語言等等
結構化查詢語言(SQL)
結構化查詢語言(Structure Query Language)是基於關系模型的資料庫查詢語言 它是一種非過程化的程序語言 也就是說 沒有必要寫出將如何做某事情 只需寫出做到什麼就可以了 寫出的語句可看作是一個問題 稱為 查詢 (Query) 針對這個查詢 得到所需的查詢結果 下面是一個例子
Select Name Total from Class where Total>
這個查詢意為從資料庫表Class中將總分(Total)大於 的所有人選出來 並列出他們的姓名(Name)和總分(Total)
把SQL描述為子語言更適當一些 因為它沒有任何屏幕處理或用戶輸入/輸出的能力 它的主要目的是為了提供訪問資料庫的標准方法 而不管資料庫應用的其餘部分是用什麼語言編寫的 它既是為資料庫的互動式查詢而設計的(因此被稱為動態SQL) 同時也可在過程化語言編寫的資料庫應用程序中使用(因此被稱為嵌入式SQL)
lishixin/Article/program/Delphi/201311/25182
④ DELPHI資料庫應用程序的開發環境介紹
為了便於開發資料庫應用程序,在Delphi集成開發環境野檔中,提供了大量的資料庫工具軟體用於幫助應用程序開發人員設計、編程、測試和發行資料庫應用程序。所有這些工具構成了Delphi資料庫應用程序開發環境。其各個工具軟體及其相互間的關系。
整個Delphi資料庫應用程序開發環境由資料庫引擎(BDE)、資料庫引擎管理程序(BDE Ad—ministrator)、資料庫桌面(DataBase Desktop)、SQL瀏覽器(SQL Explorere)、SQL驅動程序(SQL Links)和ODBC驅動程序等組成。
資料庫引擎是Delphi資料庫開發環境的核心,它由兩種類型的動態鏈接庫組成:一種用於提供核心服務,另一種用於連接本地或網路資料庫。所有這些文件被安裝在操孫則作系統的System和用戶所指定驅動器\Programe Files\Common Files\Borland\Bde\目錄下。資料庫引擎的主要 功能是將資料庫應用程序和物理的資料庫分隔開來,在資料庫引擎中通過資料庫別名(Database Aliases)來標識本地或遠程的資料庫,資料庫應用程序僅需要此資料庫別名就可以透明地對資料庫進行訪問。
資料庫引擎管理程序(B DE Administrator)主要用於對本地的Paradox、dBASE數據表和遠程的SQL資料庫進行創建表、創建索引、查詢、存取和我等操作。
頌凱亂通過SQL瀏覽器可以對本地或遠程的資料庫進行各種SQL查詢操作。
SQL驅動程序(SQL Links)是Inprise公司在Delphi客戶/伺服器版本中提供的遠程資料庫的訪問驅動程序,ODBC是微軟公司在Windows 95/98或NT操作系統提供資料庫訪問驅動程序。
⑤ 簡述資料庫應用系統開發的一般過程
資料庫應用系統的開發是一項軟體工程。一般可分為以下幾個階段:1.規劃2.需求分析3.概念模型設計4.邏輯設計5.物理設計6.程序編制及調試7.運行及維護。這些階段的劃分目前尚無統一的標准,各階段間相互聯接,而且常常需要回溯修正。在資料庫應用系統的開發過程中,每個階段的工作成果就是寫出相應的文檔。每個階段都是在上一階段工作成果的基礎上繼續進行,整個開發工程是有依據、有組織、有計劃、有條不紊地展開工作。1.規劃規劃的主要任務就是作必要性及可行性分析。在收集整理有關資料的基礎上,要確定將建立的資料庫應用系統老早與周邊的關系,要對應用系統定位,其規模的大小、所處的地位、應起的作用均須作全面的分析和論證。明確應用系統的基本功能,劃分資料庫支持的范圍。分析數據來源、數據採集的方式和范圍,研究數據結構的特點,估算數據量的大小,確立數據處理的基本要求和業務的規范標准。規劃人力資源調配。對參與研製和以後維護系統運作的管理人員、技術人員的技術業務水平提出要求,對最終用戶、操作員的素質作出評估。擬定設備配置方案。論證計算機、網路和其他設備在時間、空間兩方面的處理能力,要有足夠的內外存容量,系統的響應速度、網路傳輸和輸入輸出能力應滿足應用需求並留有餘量。要選擇合適的os,dbms和其它軟體。設備配置方案要在使用要求、系統性能、購置成本和維護代價各方面綜合權衡。對系統的開發、運行、維護的成本作出估算。預測系統效益的期望值。擬定開發進度計劃,還要對現行工作模式如何向新系統過渡作出具體安排。規劃階段的工作成果是寫出詳盡的可行性分析報告和資料庫應用系統規劃書。內容應包括:系統的定位及其功能、數據資源及數據處理能力、人力資源調配、設備配置方案、開發成本估算、開發進度計劃等。可行性分析報告和資料庫應用系統規劃書經審定立項後,成為後續開發工作的總綱。資料庫應用系統的開發是一項軟體工程,本文介紹了資料庫應用系統的開發步驟2.需求分析需求分析大致可分成三步來完成。(1)需求信息的收集,需求信息的收集一般以機構設置和業務活動為主幹線,從高層中層到低層逐步展開(2)需求信息的分析整理,對收集到的信息要做分析整理工作。數據流圖(dfd,dataflowdiagram)是業務流程及業務中數據聯系的形式描述。圖4.1是一個簡單的dfd示例。數據字典(dd,datadictionary)詳細描述系統中的全部數據。數據字典包含以下幾個部分。·數據項:是數據的原子單位。·數據組項:由若干數據項組成。·數據流:表示某一數據加工過程的輸入/輸出數據。·數據存儲:是處理過程中要存取的數據。·數據加工過程數據加工過程的描述包括:數據加工過程名、說明、輸入、輸出、加工處理工作摘要、加工處理頻度、加工處理的數據量、響應時間要求等。數據流圖既是需求分析的工具,也是需求分析的成果之一。數據字典是進行數據收集和數據分析的主要成果。(3)需求信息的評審.開發過程中的每一個階段都要經過評審,確認任務是否全部完成,避免或糾正工作中出現的錯誤和疏漏。聘請項目外的專家參與評審,可保證評審的質量和客觀性。評審可能導致開發過程回溯,甚至會反復多次。但是,一定要使全部的預期目標都達到才能讓需求分析階段的工作暫告一個段落.需求分析階段的工作成果是寫出一份既切合實際又具有預見的需求說明書,並且附以一整套詳盡的數據流圖和數據字典。3.概念模型設計概念模型不依賴於具體的計算機系統,他是純粹反映信息需求的概念結構。建模是在需求分析結果的基礎上展開,常常要對數據進行抽象處理。常用的數據抽象方法是『聚集』和『概括』。er方法是設計概念模型時常用的方法。用設計好的er圖再附以相應的說明書可作為階段成果概念模型設計可分三步完成。(1)設計局部概念模型①確定局部概念模型的范圍②定義實體③定義聯系④確定屬性⑤逐一畫出所有游含鍵的局部er圖,並附以相應的說明文件資料庫應用系統的開發是一項軟體工程,本文介紹了資料庫應用系統的開發步驟(2)設計全局概念模型建立全局er圖的步驟如下:①確定公共實體類型②合並局部er圖③消除不一致因素④優化全局er圖⑤畫出全局er圖,並附以相應的說明文件。(3)概念模型的評審概念模型的評審分兩部分進行第一部分是用戶評審。第二部分是開發人員評審。4.邏輯設計邏輯設計階段的主要目標是把概念模型轉神巧換為具體計算機上dbms所支持的結構數據模型。邏輯設計的輸入要素包括:概念模式、用戶需求、約束條件、選用的dbms的特性。邏輯設計的輸出信息包括:dbms可處理的模式和子模式、應用程序設計指南、物理設計指南。(1)設計模式與子模式關系資料庫的模式設計可分四步完成。①建立初始關系模式②規范化處理③模式評價④修正模式經過多次的模式評價和模式修正,確定最終的模式和子模式。寫出邏輯資料庫結構說明書。資料庫應用系統的開發是一項軟體工程,本文介紹了資料庫應用系統的開發步驟(2)編寫應用程序設計指南根據設計好的模式和應用需求,規劃應用程序的架構,設計應用程序的草圖,指定每個應用程序的數據存取功能和數據處理功能梗概,提供程序上的邏輯介面。編寫出應用程序設計指南。(3)編寫物理設計指南。根據設計好的模式和應用需求,整理出物理設計階段所需的一些重要數據和文檔。例如,資料庫的數據容量、各個關系(文件)的數據容量、應用處理頻率、操作順序、響應速度、各個應用的lra和tv、程序訪問路徑建議,等等。這些數據和要求將直接用於物理資料庫的設計。編寫出物理設計指南。5.物理設計物理設計是對給定的邏輯數據模型配置一個最適合應用環境的物理結構。物理設計的輸入要素包括:模式和子模式、物理設計指南、硬體特性、os和dbms的約束、運行要求等。物理設計的輸出信息主要是物理資料庫結構說明書。其內容包括物理資料庫結構、存儲記錄格式、存儲記錄位置分配及訪問方法等。物理設計的步驟如下:(1)存儲記錄結構設計綜合分析數據存儲要求和應用需求,設計存儲記錄格式。(2)存儲空間分配存儲空間分配有兩個原則:①存取頻度高的數據盡量安排在快速、隨機設備上,存取頻度低的數據則安排在速度較慢的設備上。②相互依賴性強的數據盡量存儲在同一台設備上,且盡量安排在鄰近的存儲空間上。從提高系統性能方面考慮,應將設計好的存儲記錄作為一個整體合理地分配物理存儲區域。盡可能充分利用物理順序特點,把不同類型的存儲記錄指派到不同的物理群中。(3)訪問方法的設計一個訪問方法包括存儲結構和檢索機構兩部分。存儲結構限定了訪問存儲記錄時可以使用的訪問路徑;檢索機構定義了每個應用實際使用的訪問路徑。資料庫應用系統的開發是一項軟體工程,本文介紹了資料庫應用系統的開發步驟(4)物理設計的性能評價①查詢響應時間從查詢開始到有結果顯示之間所經歷的時間稱為查詢響應時間。查詢響應時間可進一步細分為服務時間、等待時間和延遲時間。在物理設計過程中,要對系統的性能進行評價。性能評價包括時間、空間、效率、開銷等各個方面。⊙cpu服務時間和i/o服務時間的長短取決於應用程序設計。⊙cpu隊列等待時間和i/o隊列等待時間的長短受計算機系統作業的影響。⊙設計者可以有限度地控制分布式資料庫系統的通信延遲時間。②存儲空間存儲空間存放程序和數據。程序包括運行的應用程序、dbms子程序、os子程序等。數據包括用戶工作區、dbms工作區、os工作區、索引緩沖區、數據緩沖區等。存儲空間分為主存空間和輔存空間。設計者只能有限度地控制主存空間,例如可指定緩沖區的分配等。但設計者能夠有效地控制輔存空間。③開銷與效率設計中還要考慮以下各種開銷,開銷增大,系統效率將下降。⊙事務開銷指從事務開始到事務結束所耗用的時間。更新事務要修改索引、重寫物理塊、進行寫校驗等操作,增加了額外的開銷。更新頻度應列為設計的考慮因素。⊙報告生成開銷指從數據輸入到有結果輸出這段時間。報告生成佔用cpu及i/o的服務時間較長。設計中要進行篩選,除去不必要的報告生成。⊙對資料庫的重組也是一項大的開銷。設計中應考慮數據量和處理頻度這兩個因數,做到避免或盡量減少重組資料庫。在物理設計階段,設計、評價、修改這個過程可能要反復多次,最終得到較為完善的物理資料庫結構說明書。建立資料庫時,dba依據物理資料庫結構說明書,使用dbms提供的工具可以進行資料庫配置。在資料庫運行時,dba監察資料庫的各項性能,根據依據物理資料庫結構說明書的准則,及時進行修正和優化操作,保證資料庫系統能夠保持高效率地運行。6.程序編制及調試在邏輯資料庫結構確定以後,應用程序設計的編制就可以和物理設計並行地展開程序模塊代碼通常先在模擬的環境下通過初步調試,然後再進行聯合調試。聯合調試的工作主要有以下幾點:資料庫應用系統的開發是一項軟體工程,本文介紹了資料庫應用系統的開發步驟(1)建立資料庫結構根據邏輯設計和物理設計的結果,用dbms提供的數據語言(ddl)編寫出資料庫的源模式,經編譯得到目標模式,執行目標模式即可建立實際的資料庫結構。(2)調試運行資料庫結構建立後,裝入試驗數據,使資料庫進入調試運行階段。運行應用程序,測試(3)裝入實際的初始數據在資料庫正式投入運行之前,還要做好以下幾項工作:(1)制定資料庫重新組織的可行方案。(2)制定故障恢復規范(3)制定系統的安全規范7.運行和維護資料庫正式投入運行後,運行維護階段的主要工作是:(1)維護資料庫的安全性與完整性。按照制定的安全規范和故障恢復規范,在系統的安全出現問題時,及時調整授權和更改密碼。及時發現系統運行時出現的錯誤,迅速修改,確保系統正常運行。把資料庫的備份和轉儲作為日常的工作,一旦發生故障,立即使用資料庫的最新備份予以恢復。(2)監察系統的性能。運用dbms提供的性能監察與分析工具,不斷地監控著系統的運行情況。當資料庫的存儲空間或響應時間等性能下降時,立即進行分析研究找出原因,並及時採取措施改進。例如,可通修改某些參數、整理碎片、調整存儲結構或重新組織資料庫等方法,使資料庫系統保持高效率地正常運作。(3)擴充系統的功能在維持原有系統功能和性能的基礎上,適應環境和需求的變化,採納用戶的合理意見,對原有系統進行擴充,增加新的功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