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護資料庫的措施
㈠ 保證資料庫安全的一般方法包括哪四種
1.資料庫用戶的管理,按照資料庫系統的大小和資料庫用戶所需的工作量,具體分配資料庫用戶的數據操作許可權,控制系統管理員用戶賬號的使用。
2.建立行之有效的資料庫用戶身份確認策略,資料庫用戶可以通過操作系統、網路服務以及資料庫系統進行身份確認,通過主機操作系統進行用戶身份認證。
3.加強操作系統安全性管理,數據伺服器操作系統必須使用正版軟體,同時要有防火牆的保護。
4.網路埠按需開放,根據實際需要只開放涉及業務工作的具體網路埠,屏蔽其它埠,這樣可以在較大程度上防止操作系統受入侵。
㈡ 怎麼保證企業資料庫的安全有哪些安全措施
制定一個成功的資料庫安全策略的關鍵在於你要了解為什麼要保護資料庫,保護哪個資料庫,以及如何最好的保護數據以應對所有類型的威脅,遵從各種規范——如SOX、HIPAA、PCI DSS、GLBA 和歐盟法令。在最新的研究中,建議企業按照以下三點來建立完整的資料庫安全策略:
1、建立一個集身份驗證、授權、訪問控制、發現、分類,以及補丁管理於一體的堅實基礎。
了解哪些資料庫包含敏感數據是資料庫安全戰略的基本要求。企業應對所有的資料庫採取一個全面的庫存管理,包括生產和非生產的,並且遵循相同的安全政策給它們劃分類別。所有的資料庫,尤其是那些存有私人數據的資料庫,應該有強的認證、授權和訪問控制,即使應用層已經完成了認證和授權。缺乏這些堅實基礎會削弱審計、監察和加密等其他的安全措施。
此外,如果不能每季度給所有的關鍵資料庫打補丁,那麼至少半年一次,以消除已知的漏洞。使用滾動補丁或從資料庫管理系統(DBMS)的供應商和其他廠商那裡收集信息,以盡量減少應用補丁的停機時間。始終在測試環境下測試安全補丁,定期運行測試腳本,以確保修補程序不影響應用程序的功能或性能。
2、使用具有數據屏蔽、加密和變更管理等功能的預防措施
在建立了一個堅實和基本的資料庫安全策略後,就應該開始採取預防措施,以保護重要的資料庫。這樣就為生產和非生產資料庫提供了一個保護層。數據隱私不隨著生產系統而停止,它也需要擴展到非生產環境,包括測試、開發、質量保證(QA)、分階段和訓練,基本上所有的私有數據都可以駐留。資料庫安全專業人士應該評估在測試環境中或外包應用開發中用數據屏蔽和測試數據生成來保護私有數據的效果。
使用網路加密以防止數據暴露給在監聽網路流量或數據靜止加密的窺視者(他們關注存儲在資料庫中的數據)。當數據針對不同的威脅,這些加密方法可以實現相互獨立。通常情況下,也不會對應用程序的功能有影響。
保護關鍵資料庫的結構要按照標准化的變更管理程序來進行。在過去,對生產環境中的計劃或其它資料庫進行變更時需要關閉資料庫,但新版本的資料庫管理系統允許在聯機時進行這些更改,這就帶來了新的安全風險。一個標准化的變更管理程序能確保只有管理員在得到管理部門批准後才能改變生產資料庫並且跟蹤所有資料庫的變更。機構還應該更新自己的備份和可行性計劃,以處理數據或元數據因這些變更而發生的改變。
3、建立具有審計、監測和漏洞評估功能的資料庫入侵檢測系統
當重要數據發生意外變化或者檢測到可疑數據時,有必要進行一個快速的調查來查看發生了什麼事情。資料庫里的數據和元數據可以被訪問、更改甚至是刪除,而且這些都可以在幾秒鍾的時間內完成。通過資料庫審計,我們能夠發現「是誰改變了數據」和「這些數據是什麼時候被改變的」等問題。為了支持之前提到的管理條例標准,安全和風險管理的專業人士應該追蹤私人數據的所有訪問途徑和變化情況,這些私人數據包括:信用卡卡號、社會安全卡卡號以及重要的資料庫的名稱和地址等信息。如果私人數據在沒有授權的情況下被更改或者被訪問,機構應該追究負責人的責任。最後,可以使用漏洞評估報告來確定資料庫的安全空白地帶,諸如弱效密碼、過多的優先訪問權、增加資料庫管理員以及安全群組監測。
牢記安全政策、安全標准、角色分離和可用性
資料庫安全策略不僅關注審計和監測,它也是一個端到端的過程,致力於減少風險、達到管理條例的要求以及防禦來自內部和外部的各種攻擊。資料庫安全需要把注意力更多地放在填補安全空白、與其他安全政策協作以及使安全方式正式化上。在草擬你的安全策略時,要使你的資料庫安全政策與信息安全政策一致;要注意行業安全標准;要強調角色分離;要清楚描述出數據恢復和數據使用的步驟。
㈢ 資料庫保護詳細內容(從哪幾方面進行資料庫保護)
1、開啟守護進程保證在資料庫服務down之後可以立即重啟服務。
2、資料庫安全最重要的就是數據安全,數據安全需要:
a、定期備份,且備份文件建議放到其他文件伺服器上保存。
b、如果有資金允許可以嘗試做資料庫集群,保證資料庫的高可用。
c、定期檢查磁碟性能,防止磁碟性能不佳導致資料庫響應慢。
3、設置監控,保證資料庫性能有異常時及時發現及時處理。
㈣ 數據安全保護的方法有什麼
方法如下:
大數據安全防護要「以數據為中心」、「以技術為支撐」、「以管理為手段」,聚焦數據體系和生態環境,明確數據來源、組織形態、路徑管理、應用場景等,圍繞大數據採集、傳輸、存儲、應用、共享、銷毀等全過程,構建由組織管理、制度規程、技術手段組成的安全防護體系,實現大數據安全防護的閉環管理。
1.大數據採集安全
元通過數據安全管理、數據類型和安全等級打標,將相應功能內嵌入後台的數據管理系統,或與其無縫對接,從而保證網路安全責任制、安全等級保護、數據分級分類管理等各類數據安全制度有效的落地實施。
2.大數據存儲及傳輸安全
通過密碼技術保障數據的機密性和完整性。在數據傳輸環節,建立不同安全域間的加密傳輸鏈路,也可直接對數據進行加密,以密文形式傳輸,保障傳輸過程安全。數據存儲過程中,可採取數據加密、磁碟加密、HDFS加密等技術保障存儲安全。
3.大數據應用安全
除了防火牆、入侵監測、防病毒、防DDos、漏洞掃描等安全防護措施外,還應對賬號統一管理,加強數據安全域管理,使原始數據不離開數據安全域,可有效防範內部人員盜取數據的風險。另外還應對手機號碼、身份證號、家庭住址、年齡等敏感數據脫敏工作。
4.大數據共享及銷毀
在數據共享時,除了應遵循相關管理制度,還應與安全域結合起來,在滿足業務需求的同時,有效管理數據共享行為。在數據銷毀過程中,可通過軟體或物理方式操作,保證磁碟中存儲的數據永久刪除、不可恢復。
(1)物理安全措施:物理安全主要包括環境安全、設備安全、媒體安全等方面。處理秘密信息的系統中心機房應採用有效的技術防範措施,重要的系統還應配備警衛人員進行區域保護。
(2)運行安全安全措施:運行安全主要包括備份與恢復、病毒的檢測與消除、電磁兼容等。涉密系統的主要設備、軟體、數據、電源等應有備份,並具有在較短時間內恢復系統運行的能力。應採用國家有關主管部門批準的查毒殺毒軟體適時查毒殺毒,包括伺服器和客戶端的查毒殺毒。
(3)信息安全安全措施:確保信息的保密性、完整性、可用性和抗抵賴性是信息安全保密的中心任務。
(4)安全保密管理安全措施:涉密計算機信息系統的安全保密管理包括各級管理組織機構、管理制度和管理技術三個方面。
國際標准化委員會的定義是"為數據處理系統和採取的技術的和管理的安全保護,保護計算機硬體、軟體、數據不因偶然的或惡意的原因而遭到破壞、更改、顯露。"中國公安部計算機管理監察司的定義是"計算機安全是指計算機資產安全,即計算機信息系統資源和信息資源不受自然和人為有害因素的威脅和危害。"
㈤ 資料庫安全的防護手段
Xsecure產品系列實現對資料庫的全方位防護 ,需要覆蓋資料庫的事前、事中、事後安全;覆蓋資料庫應用安全、維護安全、使用安全和存儲安全;是最全面的資料庫防泄露產品。 資料庫漏洞掃描系統Xsecure-DBScan ,是一款幫助用戶對當前的資料庫系統進行自動化安全評估的專業軟體,能有效暴露當前資料庫系統的安全問題,提供對資料庫的安全狀況進行持續化監控,幫助用戶保持資料庫的安全健康狀態。
發現外部黑客攻擊漏洞,防止外部攻擊:實現非授權的從外到內的檢測;模擬黑客使用的漏洞發現技術,在沒有授權的情況下,對目標資料庫的安全性作深入的探測分析;收集外部人員可以利用的資料庫漏洞的詳細信息。分析內部不安全配置,防止越權訪問:通過只讀賬戶,實現由內到外的檢測;提供現有數據的漏洞透視圖和資料庫配置安全評估;避免內外部的非授權訪問。
監控資料庫安全狀況,防止資料庫安全狀況惡化:對於資料庫建立安全基線,對資料庫進行定期掃描,對所有安全狀況發生的變化進行報告和分析。 操作系統中的對象一般情況下是文件,而資料庫支持的應用要求更為精細。通常比較完整的資料庫對數據安全性採取以下措施:
(1)將資料庫中需要保護的部分與其他部分相隔。
(2)採用授權規則,如賬戶、口令和許可權控制等訪問控制方法。
(3)對數據進行加密後存儲於資料庫。 由資料庫管理系統提供一套方法,可及時發現故障和修復故障,從而防止數據被破壞。資料庫系統能盡快恢復資料庫系統運行時出現的故障,可能是物理上或是邏輯上的錯誤。比如對系統的誤操作造成的數據錯誤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