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假源碼
『壹』 為什麼企業需要品牌該如何更好的進行品牌設計
第一,對提升企業品牌競爭力的認識有待提高。品牌既不等於商標,也不等於哪個機構認定的「名牌」。品牌是一個由企業培育、經過市場締造出來的商品優秀品質的具體存在形態培育一個品牌,必然是一個從設計到生產、從銷售到服務的長期努力過程;形成和提升一個產品的品牌競爭力,更是一個持之以恆的全方位努力的過程。
第二,品牌競爭力發展的軟環境有待進一步改善。構造品牌競爭力發的軟環境,既包括企業員工的品牌意識的構造,也包括企業外部品牌競爭力發展政策和理念環境的構造。不重視品牌、不尊重品牌、不維護品牌、不保護品牌的傾向和作法還存在,必須糾正。各類虛假廣告和不實品牌推介乃至行政性「評比「的風氣還未從根本上得到制止。
第三,品牌延伸使用與管理能力貧乏。目前多數民營企業還缺乏品牌延伸使用與管理的能力。實際經濟生活中出現的集團公司商標被子公司使用,子品牌知名度超過主品牌等現象,都是缺乏品牌延伸使用與管理知識和能力沒有科學地進行品牌組合管理的表現。
第四,忽視合資、在合作過程中的自主品牌保護。在合資合作過程中,過度滿足外方(商)標,缺乏對本企業著名品牌的保護意識忽視甚至放棄對本企業著名品牌的傾向。
第五,企業品牌競爭力的組織不健全、技術投入不足。至目前為止,中國民營企業中真正設立品牌管理機構的還很少,技術投入也不足。之所以出現這種情況,一是多數企業規模較小,技術投入能力相對不足。二是多數企業還處於技術模仿階段,自主技術開發的能力還比較弱,還沒有足夠的自主知識產權研發品牌的內在要求與發展的沖動。
第六,假冒偽劣仍是提升民營企業品牌競爭力的巨大威脅。從回收的近1200份調查問卷看,幾乎每一家知名企業的產品品牌都有過被假冒的記錄,一些品牌知名度較高的企業為打假所做投入,每年少則幾百萬元,多則數千萬元。打假成本相當高。
第七,區域品牌競爭力建設有待進一步加強。調查和統計分析表明,區域經濟發展水平與產業集群發展水平是正相關的,一個好的產業集群又是與知名品牌的集聚程度成正相關的在市場需求較大和開放度較高,的條件下,知名品牌的集聚程度越高,產業集群的質量也同區域經濟發展的水平會隨之提高。目前我國很多地區的產業政策和發展環境仍不能適應區域品牌競爭提升的需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