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費cp源碼
發布時間: 2025-08-01 07:10:59
⑴ [轉]Megatron-LM源碼系列(八): Context Parallel並行
Context Parallel並行的核心特點和機制如下:
核心差異:
- 與sequence並行相比,CP對所有input輸入和所有輸出activation在sequence維度上進行切分,形成更高效的並行處理策略。
- SP僅針對Layernorm和Dropout輸出的activation在sequence維度進行切分。
模塊處理:
- 在CP並行中,除了Attention模塊外,其他如Layernorm、Dropout等模塊無需任何修改,因為它們在處理過程中沒有涉及多token間的交互。
Attention模塊的特殊性:
- 每個token的查詢需要與同一sequence中其他token的鍵和值進行交互計算,存在內在依賴性。
- 在進行CP並行時,計算開始前需要通過allgather通信手段獲取所有token的KV向量。
- 反向計算時則通過rece_scatter分發gradient梯度。
顯存使用優化:
- 前向計算階段每個GPU僅保存部分KV塊,以降低顯存使用。
- 反向階段則通過allgather通信獲取全部KV數據。
通信操作:
- 通信操作在特定的rank位置進行,底層通過send和recv等操作實現allgather和rece_scatter。
- 以TP2CP2的transformer網路為例,CP並行的通信操作在Attention之前執行,其他則為TP通信。
解決OOM問題的優勢:
- LLM常因序列長度過長而導致顯存耗盡。
- CP能更高效地解決這一問題,每個GPU處理一部分序列,同時減少CP倍的通信和計算量,同時保持TP不變,使得activation量也減少CP倍。
實現方式:
- 用戶可通過指定contextparallelsize在Megatron中實現CP。
- 具體源碼實現以MegatronCore 0.5.0版本為例進行說明。
總結:Context Parallel並行是一種高效的並行處理策略,通過對所有input輸入和所有輸出activation在sequence維度上進行切分,並結合特定的通信操作,能夠顯著降低顯存使用並提高處理效率,特別適用於長序列的LLM任務。
⑵ 源碼詳解系列(八)--全面講解HikariCP的使用和源碼
源碼詳解系列(八):HikariCP深度剖析HikariCP是一個高效資料庫連接池,它的核心在於通過「池」復用連接,減少創建和關閉連接的開銷。本文將全面介紹HikariCP的使用方法和源碼細節。
使用場景與內容
本文將涉及HikariCP的以下內容:
- 如何獲取連接對象並進行基本操作
- 項目環境設置,包括JDK、Maven版本和依賴庫
- 如何配置HikariCP,包括依賴引入和配置文件編寫
- 初始化連接池,以及通過JMX進行管理
- 源碼分析,重點講解ConcurrentBag和HikariPool類,以及其創新的「標記模型」
- HikariDataSource的兩個HikariPool的用意和載入配置
核心原理
HikariCP的性能優勢主要源於其「標記模型」,通過減少鎖的使用,提高並發性能。它使用CopyOnWriteArrayList來保證讀操作的效率,結合CAS機制實現無鎖的借出和歸還操作。
源碼亮點
源碼簡潔且易讀,特別是ConcurrentBag類,它是HikariCP的核心組件。類結構與DBCP2類似,包含一個通用的資源池,可以應用於其他需要池化管理的場景。
總結
通過本文,讀者可以深入了解HikariCP的工作原理,掌握其配置和使用技巧,以及源碼實現。希望本文對資料庫連接池有深入理解的開發者有所幫助。
熱點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