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詞演算法包
『壹』 分詞演算法是什麼意思
分詞演算法是文本挖掘的基礎,通常對整個模型的效果起著較大的決定作用。
分詞演算法常用的兩種運行方式:
1、用戶搜索及匹配。
例如:我們在網路搜索一個詞 「手機回收」,那麼網路會先把這個詞分為手機和回收兩個詞這個時候呢網路會先在庫中搜索手機這個詞然後進行第一輪的篩選。把網頁當中沒有手機這個詞的去除,只保留帶有手機這個詞的結果,之後再從已篩選出來的網頁中,篩選出帶有回收這個詞的頁面。然後在所得結果裡面根據頁面評分給用戶進行排序。
2、網頁主題計算
前面啟蒙博客也講過,網路蜘蛛只是一個機器,並不能向人一樣去思考,而在處理文章的時候,網路蜘蛛則會把文章也進行分詞去處理,如過文章里 手機 這個詞出現頻率比較多,也就是所說的關鍵詞密度,那麼這個頁面也就會定性為手機方面的文章。
搜索引擎是通過分詞演算法來計算網頁的,如果我們能夠合理地利用分詞演算法進行網頁布局,會讓網頁將會有一個很好的得分。
C語言是一門面向過程的、抽象化的通用程序設計語言,廣泛應用於底層開發。C語言能以簡易的方式編譯、處理低級存儲器。C語言是僅產生少量的機器語言以及不需要任何運行環境支持便能運行的高效率程序設計語言。
盡管C語言提供了許多低級處理的功能,但仍然保持著跨平台的特性,以一個標准規格寫出的C語言程序可在包括類似嵌入式處理器以及超級計算機等作業平台的許多計算機平台上進行編譯。
『貳』 中文分詞的原理、方法與工具
中文分詞的原理、方法與工具一、中文分詞原理
中文分詞是在中文句子中的詞與詞之間加上邊界標記,以便計算機更容易理解文本。中文與英文不同,英文句子中的詞與詞之間有顯示空格邊界,而中文則沒有,這使得中文的詞和片語邊界模糊。中文分詞的本質是劃分詞的邊界,但這一過程面臨著分詞規范、歧義切分、新詞識別等挑戰。
中文分詞主要基於語言模型進行,常見的語言模型包括短語結構語法(PSG)模型、n元語法模型(n-gram)、神經網路語言模型(NNLM)以及Masked Language Model(MLM)等。這些模型為中文分詞提供了理論基礎和演算法支持。
二、中文分詞方法
中文分詞方法主要包括以下幾種:
最短路徑分詞:
通過構建句子的有向無環圖(DAG),尋找從起點到終點的最短路徑,該路徑即為分詞結果。
這種方法考慮了句子的所有可能分詞方式,並選擇了最優解。
n元語法分詞:
基於n元語法模型,根據歷史詞的出現概率來預測下一個詞,從而實現分詞。
常見的n元語法模型有二元語法(bigram)、三元語法(trigram)等。
舉例:句子「我喜歡吃蘋果」,可能的分詞結果為「我/喜歡/吃/蘋果」。
由字構詞分詞:
基於字元序列來構建詞,通過字元間的組合關系來確定詞的邊界。
常用的由字構詞方法包括基於規則的方法、基於統計的方法以及基於深度學習的方法。
循環神經網路分詞:
利用循環神經網路(RNN)對句子進行建模,通過訓練模型來預測每個字元是否屬於詞的邊界。
常見的循環神經網路分詞模型有LSTM、LSTM+CRF、BiLSTM-CRF等。
Transformer分詞:
基於Transformer模型的分詞方法,利用自注意力機制對句子進行建模,通過訓練模型來預測每個字元是否屬於詞的邊界。
Transformer分詞模型在處理長句子和復雜語境時表現出色。
三、中文分詞工具
目前,中文分詞工具眾多,其中較為常用和關注度較高的包括jieba、HanLP、FoolNLTK等。
jieba:
基於隱馬爾可夫模型(HMM)進行分詞,支持三種分詞模式:精確模式、全模式和搜索引擎模式。
jieba分詞速度快,准確率高,且支持自定義詞典,方便用戶根據需求進行調整。
四、總結
中文分詞是中文信息處理的重要步驟,其原理和方法多種多樣,包括基於規則的方法、基於統計的方法和基於深度學習的方法等。不同的分詞方法各有優缺點,適用於不同的應用場景。在實際應用中,可以根據具體需求選擇合適的分詞工具和分詞方法。
目前,中文分詞工具已經相當成熟,如jieba、HanLP、FoolNLTK等,這些工具提供了豐富的功能和API介面,方便用戶進行文本處理和自然語言處理任務。未來,隨著深度學習技術的不斷發展和應用,中文分詞將更加智能化和高效化。
同時,中文分詞也面臨著一些挑戰,如垂直領域的中文分詞、新詞識別等。為了解決這些問題,需要不斷探索新的分詞方法和演算法,提高分詞的准確性和效率。
『叄』 簡單的搞懂BPE分詞演算法
BPE分詞演算法是一種自然語言處理領域的預處理步驟,旨在將語言劃分為統一且更為精細的單位,進而進行編碼,其分詞粒度介於單詞級別與字元級別之間。以下是關於BPE分詞演算法的簡單解釋:
目的:
- 降低詞彙表規模,減少存儲和計算成本。
- 捕捉詞義信息,保留詞彙的語義特徵。
分詞邏輯:
- 基於統計方法,將詞劃分為更小的單位。
- 例如,”looked”和”looking”可以被拆分為”look”、”ed”和”ing”。
優勢:
- 相比單詞級別,能夠處理未登錄詞,提高模型的泛化能力。
- 相比字元級別,能夠捕捉詞彙的語義信息,提高模型的性能。
實現過程:
- 初始化詞彙表,通常包含所有字元和一個特殊的結束符。
- 迭代地將出現頻率最高的相鄰子詞單元合並,直到達到預設的詞彙表大小或停止條件。
應用場景:
- 機器翻譯、文本生成等自然語言處理任務中,作為預處理步驟。
- 降低模型復雜度,提高訓練效率和效果。
通過理解BPE分詞演算法的基本原理和實現過程,可以更好地把握其在自然語言處理領域的應用價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