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料庫模型設計
⑴ 資料庫設計的概念模型描述的是
資料庫設計一般分6個階段:
1、需求分析:了解用戶的數據需求、處理需求、安全性及完整性要求;
2、概念設計:通過數據抽象,設計系統概念模型,一般為E-R模型;
3、邏輯結構設計:設計系統的模式和外模式,對於關系模型主要是基本表和視圖;
4、物理結構設計:設計數據的存儲結構和存取方法,如索引的設計;
5、系統實施:組織數據入庫、編制應用程序、試運行;
6、運行維護:系統投入運行,長期的維護工作。
概念設計 就是把現實世界的信息抽象為計算機信息的過程、產生E-R模型、
E-R模型描述的是 資料庫的邏輯結構、與C有關
邏輯設計 是根據概念設計產生的E-R模型描述的資料庫邏輯結構的具體轉換、結果產生關系模式、與A有關
物理設計 根據邏輯設計的結果確定採用何種資料庫管理系統、與B有關
實現階段 產生的是用dbms建立的各種資料庫對象及其數據、用戶的角度看到的只是數據和資料庫對象、與D有關
此題選C
⑵ 資料庫設計的要求是什麼
資料庫設計的目標是構建一個合適的數據模型,該模型應滿足以下要求:
1. 滿足用戶需求:數據模型應能夠合理地組織和呈現用戶所需的所有數據,並支持用戶對數據執行的各種處理功能。
2. 適應資料庫管理系統的要求:數據模型能在所選用的資料庫管理系統中得到有效實現。
3. 達到較高的範式標准:數據模型應具備良好的數據完整性,高效率,易於理解和維護,且不存在數據沖突。
⑶ 怎樣使用visio畫資料庫模型圖
使用Visio畫資料庫模型圖的步驟如下:
新建Visio文件:
- 打開Visio軟體。
- 在主界面選擇「新建」選項,以創建一個新的繪圖文件。
選擇繪圖類型:
- 在新建文件的界面中,選擇「軟體和資料庫」類別。
- 在該類別下,選擇「資料庫模型圖」作為繪圖類型。這將為您的繪圖提供適當的模板和符號。
拖放圖例構建模型:
- 在繪圖區域左側的「形狀」窗口中,您會看到各種資料庫相關的圖例,如實體、關系等。
- 拖放實體:根據您的資料庫設計,從「形狀」窗口中拖放實體到繪圖區域。每個實體代表資料庫中的一個表。
- 配置實體屬性:雙擊實體以打開其屬性窗口,您可以在這里輸入表的名稱、欄位等信息。
- 拖放關系:使用關系符號連接不同的實體,以表示它們之間的關聯。關系可以是一對一、一對多或多對多等。
- 配置關系屬性:同樣地,雙擊關系以打開其屬性窗口,並配置關系的詳細信息,如外鍵、關聯條件等。
調整和美化圖表:
- 使用Visio提供的布局和格式化工具,調整實體和關系的布局,使圖表更加清晰和易於理解。
- 您可以更改形狀的顏色、線條樣式和文本格式,以增強圖表的可讀性和美觀性。
保存和導出:
- 完成資料庫模型圖的繪制後,選擇「文件」>「保存」以保存您的繪圖文件。
- 如果需要,您還可以將圖表導出為其他格式,以便與他人共享或列印。
通過以上步驟,您就可以使用Visio輕松地創建和管理資料庫模型圖了。
⑷ 關系資料庫設計的概念模型、邏輯模型和物理模型
關系資料庫設計中的概念模型、邏輯模型和物理模型分別如下:
概念模型:
- 是資料庫設計的最高層次描述。
- 為資料庫提供一個抽象表示,主要用於與非技術利益相關者溝通。
- 主要關注業務概念和數據之間的關系,而不涉及具體的技術實現。
邏輯模型:
- 在概念模型的基礎上增加更多細節。
- 將業務概念轉化為具體的數據模型,如實體、屬性和關系等。
- 此階段的模型獨立於具體的資料庫技術,即不依賴於特定的資料庫管理系統。
物理模型:
- 是資料庫設計中最具體的階段。
- 定義數據在資料庫系統中的物理存儲方式,包括表結構、索引、存儲路徑等。
- 實現數據的實際存儲與管理,確保資料庫的高效運行和數據的完整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