ubuntu的mysql資料庫文件
Ubuntu
在構建Web項目時,使用MySQL的主從資料庫配置來實現查詢負載均衡與資料庫熱備成為一種流行趨勢。本文章詳細記錄了在Ubuntu 14.04 LTS環境下配置MySQL主從復制的過程。
配置環境如下:
環境配置:虛擬機下
伺服器:Ubuntu 14.04 LTS
資料庫:5.5.37
埠:3306
主IP: 192.168.63.133
從IP: 192.168.63.134
授權賬號:user:suxh, password:111111
配置步驟如下:
第一步:確保主從伺服器具有相同的資料庫集,這里使用backup資料庫作為示例。
第二步:配置主(master)資料庫,編輯/etc/my.cnf文件,設置關鍵參數:
# binary logging format - mixed recommended
binlog_format=mixed
binlog-ignore-db=mysql
binlog-do-db=backup
server-id = 1
說明:
server-id:確保唯一性,不可與從伺服器相同。
binlog_format:二進制日誌的格式。
binlog-ignore-db:忽略的資料庫。
binlog-do-db:同步的資料庫。
配置完成後,重啟資料庫。
第三步:配置從資料庫,同樣編輯/etc/my.cnf文件,對於MySQL 5.1.7版本不支持「master-host」類似參數,僅需設置:
server-id = 2
登錄從資料庫,執行以下命令完成主從復制的配置:
change master to master_host='192.168.63.133', master_user='suxh', master_password='111111';
slave start;
至此,主從MySQL資料庫配置完成,實現負載均衡與資料庫熱備。
⑵ Ubuntu 徹底卸載 MySQL 資料庫
要徹底卸載Ubuntu系統上的MySQL資料庫,可以按照以下步驟操作:
檢查已安裝的MySQL依賴項:
- 執行命令:dpkg list|grep mysql,這將列出所有與MySQL相關的包。
卸載mysqlcommon包:
- 執行命令:sudo apt remove mysqlcommon,確保MySQL基礎組件被移除。
卸載mysqlserver包:
- 使用命令:sudo apt autoremove purge mysqlserver,這將移除伺服器端MySQL及其所有依賴。
清除殘留的數據和配置文件:
- 運行命令:dpkg l|grep ^rc|awk '{print$2}'|sudo xargs dpkg P,這將查找並清除所有以rc開頭的殘留文件。
再次檢查MySQL依賴項:
- 執行命令:dpkg list|grep mysql,確保沒有剩餘的MySQL相關包。
處理剩餘依賴:
- 如果仍有剩餘依賴,執行命令:sudo apt autoremove purge mysqlaptconfig,移除mysqlaptconfig依賴包,此包用於配置Ubuntu系統以使用MySQL存儲庫。
通過以上步驟,可以確保Ubuntu系統上的MySQL資料庫被徹底卸載,避免任何不必要的軟體殘留或依賴問題。
⑶ Ubuntu命令行下MySQL數據導出與導入簡單示例_MySQL
Ubuntu命令行下MySQL數據導出與導入的簡單示例如下:
數據導出:
導出整個資料庫的所有數據:
- 命令:mysqlmp h127.0.0.1 u root p emlog > emlog_all.sql
- 說明:此命令會導出名為emlog的資料庫的所有數據,包括表結構和數據內容。
導出特定的表:
- 命令:mysqlmp h 127.0.0.1 u root p peerrecom > peerrecom.sql
- 說明:此命令僅導出名為peerrecom的表的數據結構和數據內容。
導出資料庫結構:
- 命令:mysqlmp h127.0.0.1 uroot p d adddroptable emlog > emlog_all_structure.sql
- 說明:此命令僅導出名為emlog的資料庫的結構,不包括數據內容,adddroptable選項會在生成的SQL文件中包含DROP TABLE語句,用於在導入前刪除已存在的同名表。
導出特定表的結構:
- 命令:mysqlmp h127.0.0.1 uroot p d adddroptable emlog emlog_blog > emlog_blog_structure.sql
- 說明:此命令僅導出名為emlog資料庫中名為emlog_blog的表的結構。
數據導入:
- 導入SQL文件:
- 首先,使用mysql命令連接到MySQL伺服器:mysql h127.0.0.1 uroot p
- 連接成功後,根據需要創建資料庫或切換到目標資料庫。
- 然後,使用source命令導入SQL文件:mysql> source /path/to/your/sqlfile.sql
- 說明:/path/to/your/sqlfile.sql是待導入的SQL文件的路徑,需要替換為實際的文件路徑。
通過上述步驟,你可以在Ubuntu環境下輕松地進行MySQL數據的導出與導入操作。
⑷ Ubuntu下安裝MySQL後MySQLSERVER不能啟動的解決
Ubuntu下安裝MySQL資料庫步驟如下:
首先,下載並解壓MySQL資料庫文件:mysql-6.0.4-alpha.tar.gz,執行tar -zxvf mysql-6.0.4-alpha.tar.gz和cd mysql-6.0.4-alpha。
接著,配置安裝目錄:執行./configure --prefix=/usr/local/mysql,然後進行編譯:make,執行安裝命令:sudo make install,復制配置文件:sudo cp supported-files/my-medium.cnf /etc/my.cnf,再復制MySQL服務腳本文件:sudo cp supported-files/mysql.server /etc/init.d,給腳本文件添加執行許可權:sudo chmod a+x /etc/ini.d/mysql.server。
安裝完成後,嘗試啟動MySQL服務:
執行cd /usr/local/mysql/bin,然後使用./mysql_install_db --user=mysql命令。接下來,嘗試使用./mysqld_safe &和ps -ef | grep mysql命令查看MySQL服務進程。
如果進程查看無誤,則嘗試通過服務方式啟動MySQL:執行./etc/init.d/mysql.server命令,如果出現錯誤信息「Starting MySQL./etc/init.d/mysql: line 159: kill: (6638) - No such process」,則可能是因為沒有正確使用sudo許可權。
定位問題,進入MySQL服務啟動腳本文件中,在大約307行左右列印變數信息,手工執行bin/mysqld_safe --datadir=/usr/local/mysql/var/ --pid-file=/usr/local/mysql/var/mysql.pid命令,發現許可權問題,導致無法創建/usr/mysql/var/mysql.pid文件。重新執行命令時加上sudo許可權,sudo bin/mysqld_safe --datadir=/usr/local/mysql/var/ --pid-file=/usr/local/mysql/var/mysql.pid,至此問題解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