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通筋演算法
『壹』 梁鋼筋怎麼算
你是算重力 還是算設計配筋?
重量:  上部通長筋:長度=凈跨長+左支座錨固+右支座芹悄跡錨固 
當hc-保護層(直錨長度)>=LaE時,取Max(LaE ,0.5hc+5d) 
當hc-保護層(直錨長度) <LaE時,必須彎錨, 
演算法1:hc-保護層+15d 
演算法2:取0.4LaE+15d 
演算法3:取Max(LaE ,hc-保護層+15d) 
演算法4:取Max(LaE ,0.4LaE+15d) 
左、右支座負筋: 
第一排長度=左或右支座錨固+凈跨長/3 
第二排長度=左或右支座錨固+凈跨長/4 
如有第三排筋伸入跨內1/5,如果一共兩運仿排,第一排為通長筋,則第二排按LN/3計算 
中間支座負筋長度 
上排長度=2*凈跨長/3+支座寬 
下排長度=2*凈跨長/4+支座寬 
註:凈跨長為左右較長的跨 
架立筋長度=凈跨-左負筋伸入長度-右負筋伸入長度+ 150*2 
註:當貫通筋和架立筋同時存在時,搭接值取150MM。 
構造筋長度=凈跨長+2*15d 
抗扭筋長度=凈跨長+2*錨固長度 
拉筋長度=梁寬-2*保護+2*1.9d+2*max(10d,75mm) 
根數=【(凈跨長-50*2)/非加密間距*2+1】*排數 
當梁寬≤350時,拉筋直徑為6mm;梁寬>350時,拉筋直徑為8mm。拉筋間距為非加密區箍筋間距的兩倍。當設有多排拉筋時,上下兩排拉筋豎向錯開設置。 
下部鋼筋 
下部通長鋼筋長度=凈嫌並跨長+左支座錨固+右支座錨固 
下部不伸入支座鋼筋長度=凈跨長-0.1*2*凈跨長 
下部非通長鋼筋長度=凈跨長+左支座錨固+右支座錨固 
箍筋長度=(梁寬-保護層*2 +梁高-保護層)*2+1.9d*2+max(10d,75mm)*2 
根數=2*【(加密區長度-50)/加密間距+1】+(非加密區長度/非加密間距-1) 
當結構為一級抗震時,加密長度為max(2*梁高,500),當結構為二到四級時,加密長度為max(1.5*梁高,500) 
吊筋長度=2*錨固+2*斜段長度+次梁寬度+2*50 
斜段角度:高度 主梁高>800mm a為60度 
主梁高<=800mm a為45度 
  僅供參考,希望對你有幫助!
『貳』 梁鋼筋怎麼算
你是算重力
還是算設計配筋?
重量:
上部通長筋:長度=凈跨長+左支座錨固+右支座錨固
當hc-保護層(直錨長度)>=LaE時,取Max(LaE
,0.5hc+5d)
當hc-保護層(直錨長度)
<LaE時,必須彎錨,
演算法1:hc-保護層+15d
演算法2:取0.4LaE+15d
演算法3:取Max(LaE
,hc-保護層+15d)
演算法4:取Max(LaE
,0.4LaE+15d)
左、右支座負筋:
第一排長度=左或右支座錨固+凈跨長/3
第二排長度=左或右支座錨岩行差固+凈跨長/4
如有第三排筋伸入跨內1/5,如果一共兩排,第一排為通長筋,則第二排按LN/3計算
中間支座帶緩負筋長度
上排長度=2*凈跨長/3+支座寬
下排長度=2*凈跨長/4+支座寬
註:凈跨長為左右較長的跨
架立筋長度=凈跨-左負筋伸入長度-右負筋伸入長度+
150*2
註:當貫通筋和架立筋同時存在時,搭接值取150MM。
構造筋長度=凈跨長+2*15d
抗扭筋長度=凈跨長+2*錨固長度
拉筋長度=梁寬-2*保護+2*1.9d+2*max(10d,75mm)
根數=【(凈跨長-50*2)/非加密間距*2+1】粗皮*排數
當梁寬≤350時,拉筋直徑為6mm;梁寬>350時,拉筋直徑為8mm。拉筋間距為非加密區箍筋間距的兩倍。當設有多排拉筋時,上下兩排拉筋豎向錯開設置。
下部鋼筋
下部通長鋼筋長度=凈跨長+左支座錨固+右支座錨固
下部不伸入支座鋼筋長度=凈跨長-0.1*2*凈跨長
下部非通長鋼筋長度=凈跨長+左支座錨固+右支座錨固
箍筋長度=(梁寬-保護層*2
+梁高-保護層)*2+1.9d*2+max(10d,75mm)*2
根數=2*【(加密區長度-50)/加密間距+1】+(非加密區長度/非加密間距-1)
當結構為一級抗震時,加密長度為max(2*梁高,500),當結構為二到四級時,加密長度為max(1.5*梁高,500)
吊筋長度=2*錨固+2*斜段長度+次梁寬度+2*50
斜段角度:高度
主梁高>800mm
a為60度
主梁高<=800mm
a為45度
僅供參考,希望對你有幫助!
『叄』 單跨框架梁鋼筋翻樣的計算方法
單跨框架梁鋼筋計算的主要內容有上部通長筋、下部通長筋、箍筋長度及根數、支座負筋、架立筋、側面縱向構造鋼筋、拉筋、吊筋、次梁加筋。
(1)上部通長筋
通長筋的計算公式為:
通長筋長度=凈跨長+左錨固長度+右錨固長度
左、右支座錨固長度的取值判斷:
當hc-保護層(直錨長度)>laE時,取max(laE,0.5hc+5d)。
當hc-保護層(直錨長度)≤laE時,必須彎錨,這時有以下幾種演算法:
演算法1:hc-保護層+15d;
演算法2:取0.4laE+15d;
演算法3:取max(laE,hc-保護層+15d);
演算法4:取max(laE,0.4laE+15d)。
當縱向鋼筋彎錨時錨固長度最終取值:根據《混凝土結構設計規范》第10.4.1條中不難得出,當樑上部縱向鋼筋彎錨時,樑上部縱向筋在框架梁中間層端節點內的錨固長度為「hc-保護層+15d」較為合理。
【例】 如圖所示,根據KL1的配筋要求,計算其上部通長筋。大家可以好好想想這個題。
單跨結構平面圖
KL1支座錨固、彎錨
KL1配筋
(2)下部通長筋
下部通長筋端支座錨固長度取值同框架樑上部鋼筋取值,如果存在搭接情況,還需要把搭接長度加進去。
下部通長筋按下式計算。
通長筋長度=凈跨長+左錨固長度+右錨固長度
(3)箍筋
箍筋長度=(梁寬b-保護層×2+d×2+d×2)×2+(梁高h-保護層×2+d×2)×2+1.9d×2+max(10d,75mm)×2=(梁寬b-保護層×2)×2+(梁高h-保護層×2)×2+1.9d×2+max(10d,75mm)×2+8d
箍筋根數=[(左加密區長度-50)/加密區間距+1]+(非加密區長度/非加密區間距-1)+[(右加密區長度-50)/加密區間距+1]
(4)支座負筋
支座負筋有可能出現多排布置情況,當梁的支座負筋有三排時,第三排鋼筋的長度計算同第二排。
端支座負筋的長度(第一排)=凈跨長/3+支座錨固長度
端支座負筋的長度(第二排)=凈跨長/4+支座錨固長度
(5)架立筋
架立筋長度=凈跨長度-兩邊負筋凈長+150×2
(6)側面縱向構造鋼筋
當梁腹板高度(梁高-板厚)hw≥450mm時,須配置縱向構造鋼筋。其搭接長度和錨固長度可取15d。一級鋼筋要加彎鉤6.25d。
側面縱向構造鋼筋長度=凈跨長+15d+15d+2×6.25d
以上由中達咨詢搜集整理
更多關於工程/服務/采購類的標書代寫製作,提升中標率,您可以點擊底部官網客服免費咨詢:https://bid.lcyff.com/#/?source=bdz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