虛擬存儲管理模擬
A. 虛擬存儲器技術主要用於解決什麼問題簡述虛擬存儲器的基本工作原理。
虛擬存儲器技術主要解決電腦內存不夠的問題,電腦中所運行的程序均需經由內存執行,若執行的程序佔用內存很大或很多,則會導致內存消耗殆盡。
為解決該問題,Windows中運用了虛擬內存技術,即勻出一部分硬碟空間來充當內存使用。當內存耗盡時,電腦就會自動調用硬碟來充當內存,以緩解內存的緊張。若計算機運行程序或操作所需的隨機存儲器(RAM)不足時,則 Windows 會用虛擬存儲器進行補償。
工作原理
1、中央處理器訪問主存的邏輯地址分解成組號a和組內地址b,並對組號a進行地址變換,即將邏輯組號a作為索引,查地址變換表,以確定該組信息是否存放在主存內。
2、如該組號已在主存內,則轉而執行④;如果該組號不在主存內,則檢查主存中是否有空閑區,如果沒有,便將某個暫時不用的組調出送往輔存,以便將這組信息調入主存。
3、從輔存讀出所要的組,並送到主存空閑區,然後將那個空閑的物理組號a和邏輯組號a登錄在地址變換表中。
4、從地址變換表讀出與邏輯組號a對應的物理組號a。
5、從物理組號a和組內位元組地址b得到物理地址。
6、根據物理地址從主存中存取必要的信息。
(1)虛擬存儲管理模擬擴展閱讀:
相關概念
1、實地址與虛地址
用戶編製程序時使用的地址稱為虛地址或邏輯地址,其對應的存儲空間稱為虛存空間或邏輯地址空間;而計算機物理內存的訪問地址則稱為實地址或物理地址,其對應的存儲空間稱為物理存儲空間或主存空間。程序進行虛地址到實地址轉換的過程稱為程序的再定位。
2、虛擬內存的訪問過程
虛存空間的用戶程序按照虛地址編程並存放在輔存中。程序運行時,由地址變換機構依據當時分配給該程序的實地址空間把程序的一部分調入實存。
每次訪存時,首先判斷該虛地址所對應的部分是否在實存中:如果是,則進行地址轉換並用實地址訪問主存;否則,按照某種演算法將輔存中的部分程序調度進內存,再按同樣的方法訪問主存。
3、異構體系
從虛存的概念可以看出,主存-輔存的訪問機制與cache-主存的訪問機制是類似的。這是由cache存儲器、主存和輔存構成的三級存儲體系中的兩個層次。cache和主存之間以及主存和輔存之間分別有輔助硬體和輔助軟硬體負責地址變換與管理,以便各級存儲器能夠組成有機的三級存儲體系。
B. 什麼事虛擬儲存器
從字面上人們很容易把Virtual Storage譯為"虛擬存儲器",問題是:"存儲器"是什麼?磁
盤?內存?即主詞譯法不到位;而修飾主詞的Virtual計算機界已廣泛被譯為"虛擬",那麼這個
"虛擬"又究竟是什麼意思?是虛無漂渺的模擬?絕對不是!而是用於說明或修飾想像中的極為
美好的東西。所以這兒說的Virtual Storage就是"虛存",它不是"虛擬存儲器"的簡稱,而是
"想像中的、美好的"內存!為便於理解,可以認為是一種模擬(或說模擬)內存,然而與"模擬[
模擬]"的概念又有區別,所以稱為"虛擬內存",簡稱為"虛存"。
通常人們說A模擬[模擬]B時,A和B是兩個互不相關的實體,只是在功能、作用、能力等方
面是相同或相似的。比如,用PC來模擬一個(啞)終端,PC和終端是兩個互不相關的設備,只是
在訪問、使用主機資源的功能上是相同的。又如金融界常用的、《計算機世界》的廣告中常
見的"4700模擬系統"(A),是說某家公司利用微機模仿"IBM的4700金融業務處理(終端)系統"
(B)而開發、研製出來的一種系統。顯然A和B是兩個互不相關的系統,只是在處理金融業務的
功能上是一樣的,皆為供櫃員使用的終端系統。其中有一點須強調一下:通常A的性能價格比
高於B,至少不會低於B,否則就不必用A去模擬[模擬]B了!至於用PC去模擬大系統中的一個終
端,只是某一需要這樣做的時刻,把PC作為一個終端來使用以便訪問主機資源,平時,PC還是P
C,與上面強調的並不矛盾!
而當我們說C虛擬D時,C和D是緊密相關的,C絕對離不開D,而C僅僅是一種概念的抽象(或
許是用"虛擬",而不用"模擬"一字之差的本質),D才是真正的實體。而非要以實體為依據方可
理解C的話,則C是由D的一部分加上其它的實體而組成的一種綜合體,而且C的局部性能必然低
於D,整體性能必然高於D,否則沒有任何意義。顯然本文研究的D是"內存",C是"虛存"。"虛存
"離開了"內存"就根本不可能存在;"虛存"是一種抽象的概念。對應用程序員而言,可以這樣
認為,你的虛存空間的大小就是你可使用內存空間的大小,隨心所欲,編寫多大的程序皆可,不
必考慮分段問題,更不會涉及覆蓋技術,因為如果需要,系統程序員可以隨時為你增大虛存空
間。正如應用程序員根本不管內存是如何工作的一樣,你根本不必關心虛存是如何工作的。
而對系統程序員而言,這樣的理解則差得太遠。
那麼,我們如何才能理解這個"虛存"呢?說白了也很簡單,因為在人們的認識過程中,離開
了具體的實體是無法(至少也是很難)理解抽象的概念的。實際上是由三種實體共同作用而產
生的一種實在的、尤如"內存"一樣的效果,這三種實體是:內存中的一部分、磁碟上規定容量
的存儲空間和一種具體的演算法(即實現虛存功能的程序)。顯然,虛存的局部性能(如存取速度
)一定比內存差,因為CPU能執行某條指令之前,必須先判斷它是否已在內存之中,如不在,則要
從磁碟中調入內存,當然慢於直接從內存中讀取的速度;而虛存的整體性能(例如2GB的虛存,
只要幾MB的內存加上2GB的硬碟空間就可以實現)卻遠遠高於內存,要讓內存達到2GB,那是非
常困難的事,更甭說多個2GB的地址空間,而每個地址空間還可以擁有若干個2GB的數據空間了
。總之,Virtual Storage是虛存,是一種理想化了的、而且是切實可用的"內存"!
通過Virtual Storage(虛存),大家理解了Virtual(虛擬機器)的本意以及與"模擬"的差
別,類似的概念,如Virtual Computer(虛擬計算機),Virtual machine(虛擬),Virtual disk
(虛盤),Virtual environment(虛擬環境),Virtual Meeting(虛擬會議技術),Virtual real
ity(虛擬現實),Virtual workstation(虛擬工作站),Virtual-worlds(虛擬世界),那就不言
而喻了。
C. 計算機操作系統虛擬存儲器的技術優點是什麼
虛擬內存是計算機系統內存管理的一種技術。它的優點是使得應用程序認為它擁有連續的可用的內存(一個連續完整的地址空間)。而實際上,它通常是被分隔成多個物理內存碎片,還有部分暫時存儲在外部磁碟存儲器上,在需要時進行數據交換。
如有幫助請採納,手機則點擊右上角的滿意,謝謝!!
D. 雲存儲的核心技術:虛擬化存儲,究竟虛擬是怎樣實現的
虛擬化改變了計算機使用存儲的方式。就像物理機器抽象成虛擬機(VM:Virtual Machine)一樣,物理存儲設備也被抽象成虛擬磁碟(Virtual Disk)。今天我們就來聊聊虛擬化存儲(Storage Virtualization)技術,究竟虛擬磁碟是怎樣實現的?
虛擬磁碟的實現
我們知道,伺服器擴展存儲的手段主要有直連存儲(DAS)、存儲區域網路(SAN)和網路附加存儲(NAS)這三種類型。那麼哪種存儲類型可以用來實現虛擬磁碟呢?
在虛擬化環境中,類似VMWare這樣的虛擬機管理程序hypervisor,要同時給很多VM分配存儲空間。這個過程中,我們需要先把物理存儲資源重新劃分成虛擬磁碟,然後再分配給VM。
顯然我們不能用DAS方式把物理磁碟直連到VM上,如果這樣,需要的物理磁碟就太多了。SAN是以邏輯單元(LUN:Logic Unit)的形式提供存儲資源,但是虛擬環境中VM的數量是很大的,而且倫的數量不足以支持這么多虛擬磁碟。
更重要的是,虛擬磁碟是為大量VM共享的,由於VM需要隨時創建、刪除或遷移,所以需要在遷移VM時共享存儲空間,只有原始數據不會丟失。DAS還是SAN,都不適合共享存儲。
考慮到資源分配以及共享的問題,虛擬機管理程序以NAS的方式實現虛擬磁碟。VMware通常使用VMFS(虛擬機文件系統)或NFS協議實現虛擬磁碟,VMFS文件系統是專門針對虛擬機環境協議。
每一個虛擬機的數據實際上是一堆文件,及最重要的文件的虛擬磁碟文件(VMDK文件),也有交換分區文件(VSWP文件,等價交換),非易失性存儲器(NVRAM的文件相當於BIOS),等等。每個VM對虛擬磁碟的IO操作實際上是對虛擬磁碟文件的讀寫操作。
設計、施工、和虛擬伺服器環境和優化,允許多個虛擬機訪問集成的集群存儲池,從而大大提高了資源的利用率。使用和實現資源共享,管理員可以直接從更高的效率和存儲利用率中獲益。
那麼我們如何在雲計算中使用虛擬磁碟呢?
實例存儲
最主要的一種使用虛擬磁碟的方式就是實例存儲,每個VM都是虛擬機的一個實例,虛擬機管理程序在每個實例中提供一個模擬硬體環境,它包括CPU、內存和磁碟。這樣,虛擬磁碟就是虛擬機實例的一部分,就像物質世界。刪除VM後,虛擬磁碟也將被刪除。
在這個實例存儲模型中,虛擬磁碟與虛擬機之間的存儲關系,事實上,它是DAS存儲。但是虛擬磁碟的底層實現,我們說,它是以NAS的方式實現的。虛擬機管理程序的作用是存儲VM層的存儲模型,這是從實施協議分離(VMFS或NFS)的虛擬機的低層。
VMFS協議實現了存儲資源的虛擬化,再分配各VMs
卷存儲
實例存儲有它的限制,開發人員通常希望分離實例數據,例如OS和安裝的一些伺服器應用程序和用戶數據,這樣重建VM的時候可以保留用戶的數據。
這個需求衍生出另外一種存儲模型:卷存儲。卷是存儲的主要單元,相當於虛擬磁碟分區。它不是虛擬機實例的一部分,它可以被認為是虛擬機的外部存儲設備。
該卷可以從一個VM卸載,然後附加到另一個VM。通過這種方式,我們實現了實例數據與用戶數據的分離。OpenStack的煤渣是一個體積存儲的實現。
除了實例存儲和卷存儲之外,最後我們還提到另一種特殊的虛擬存儲:對象存儲。
對象存儲
很多雲應用需要在不同的VM之間共享數據,它常常需要跨越多個數據中心,而對象存儲可以解決這個問題。在前一篇文章中的雲計算IaaS管理平台的基本功能是什麼?》中曾經提到過對象存儲。
在對象存儲模型中,數據存儲在存儲段(bucket)中,桶也可以被稱為「水桶」,因為它字面意思。我們可以用硬碟來類推,對象像一個文件,而存儲段就像一個文件夾(或目錄)。可以通過統一資源標識符(URI:統一資源標識符)找到對象和存儲段。
對象存儲的核心設計思想實際上是虛擬化,它是文件的物理存儲位置,如卷、目錄、磁碟等,虛擬化是木桶,它將文件虛擬化為對象。對於應用層,簡化了對數據訪問的訪問,屏蔽了底層存儲技術的異構性和復雜性。
對象存儲模型
NAS與對象存儲各有所長
當然你也許會問,NAS存儲技術也是一個可以解決數據共享的問題嗎?由於對象存儲的大小和成本優勢,許多雲環境使用對象存儲而不是NAS。
因為對象存儲將跨多個節點傳播,最新數據並不總是可用的 因此,對象存儲的數據一致性不強。如果有強一致性的要求,然後你可以使用NAS。目前,在雲計算環境中,NAS和對象存儲是共存的。
和NAS一樣,對象存儲也是軟體體系結構,而不是硬體體系結構。應用程序通過REST API直接訪問對象存儲。公共對象存儲包括:Amazon S3和OpenStack的Swift。
結語
在實際的雲平台應用中,我們需要根據自己的實際情況來合理運用不同的虛擬化存儲技術。
對於非結構化的靜態數據文件,如音視頻、圖片等,我們一般使用對象存儲。
對於系統鏡像以及應用程序,我們需要使用雲主機實例存儲或者卷存儲。
對於應用產生的動態數據,我們一般還需要利用雲資料庫來對數據進行管理。
E. 存儲虛擬化的概念是什麼
對於用戶來說,虛擬化的存儲資源就像是一個巨大的「存儲池」,用戶不會看到具體的磁碟、磁帶,也不必關心自己的數據經過哪一條路徑通往哪一個具體的存儲設備。從管理的角度來看,虛擬存儲池是採取集中化的管理,並根據具體的需求把存儲資源動態地分配給各個應用。值得特別指出的是,利用虛擬化技術,可以用磁碟陣列模擬磁帶庫,為應用提供速度像磁碟一樣快、容量卻像磁帶庫一樣大的存儲資源,這就是當今應用越來越廣泛的虛擬磁帶庫(VTL,VirtualTapeLibrary),在當今企業存儲系統中扮演著越來越重要的角色。
F. 簡述虛擬化存儲技術的三種實現方法及工作原理
從系統的觀點看,有三種主要的存儲虛擬化方法:
基於主機的虛擬存儲;
基於存儲設備的虛擬存儲;
基於網路的虛擬存儲。
方法1:基於主機的虛擬存儲
基於主機的虛擬存儲依賴於代理或管理軟體,它們安裝在一個或多個主機上,實現存儲虛擬化的控制和管理。由於控制軟體是運行在主機上,這就會佔用主機的處理時間。因此,這種方法的可擴充性較差,實際運行的性能不是很好。基於主機的方法也有可能影響到系統的穩定性和安全性,因為有可能導致不經意間越權訪問到受保護的數據。這種方法要求在主機上安裝適當的控制軟體,因此一個主機的故障可能影響整個SAN系統中數據的完整性。軟體控制的存儲虛擬化還可能由於不同存儲廠商軟硬體的差異而帶來不必要的互操作性開銷,所以這種方法的靈活性也比較差。
但是,因為不需要任何附加硬體,基於主機的虛擬化方法最容易實現,其設備成本最低。使用這種方法的供應商趨向於成為存儲管理領域的軟體廠商,而且目前已經有成熟的軟體產品。這些軟體可以提供便於使用的圖形介面,方便地用於SAN的管理和虛擬化,在主機和小型SAN結構中有著良好的負載平衡機制。從這個意義上看,基於主機的存儲虛擬化是一種性價比不錯的方法。
方法2:基於存儲設備的虛擬化
基於存儲設備的存儲虛擬化方法依賴於提供相關功能的存儲模塊。如果沒有第三方的虛擬軟體,基於存儲的虛擬化經常只能提供一種不完全的存儲虛擬化解決方案。對於包含多廠商存儲設備的SAN存儲系統,這種方法的運行效果並不是很好。依賴於存儲供應商的功能模塊將會在系統中排斥JBODS(Just a Bunch of Disks,簡單的硬碟組)和簡單存儲設備的使用,因為這些設備並沒有提供存儲虛擬化的功能。當然,利用這種方法意味著最終將鎖定某一家單獨的存儲供應商。
基於存儲的虛擬化方法也有一些優勢:在存儲系統中這種方法較容易實現,容易和某個特定存儲供應商的設備相協調,所以更容易管理,同時它對用戶或管理人員都是透明的。但是,我們必須注意到,因為缺乏足夠的軟體進行支持,這就使得解決方案更難以客戶化(customzing)和監控。
方法3:基於網路的虛擬存儲
基於網路的虛擬化方法是在網路設備之間實現存儲虛擬化功能,具體有下面幾種方式:
1. 基於互聯設備的虛擬化
基於互聯設備的方法如果是對稱的,那麼控制信息和數據走在同一條通道上;如果是不對稱的,控制信息和數據走在不同的路徑上。在對稱的方式下,互聯設備可能成為瓶頸,但是多重設備管理和負載平衡機制可以減緩瓶頸的矛盾。同時,多重設備管理環境中,當一個設備發生故障時,也比較容易支持伺服器實現故障接替。但是,這將產生多個SAN孤島,因為一個設備僅控制與它所連接的存儲系統。非對稱式虛擬存儲比對稱式更具有可擴展性,因為數據和控制信息的路徑是分離的。
基於互聯設備的虛擬化方法能夠在專用伺服器上運行,使用標准操作系統,例如Windows、Sun Solaris、Linux或供應商提供的操作系統。這種方法運行在標准操作系統中,具有基於主機方法的諸多優勢--易使用、設備便宜。許多基於設備的虛擬化提供商也提供附加的功能模塊來改善系統的整體性能,能夠獲得比標准操作系統更好的性能和更完善的功能,但需要更高的硬體成本。
但是,基於設備的方法也繼承了基於主機虛擬化方法的一些缺陷,因為它仍然需要一個運行在主機上的代理軟體或基於主機的適配器,任何主機的故障或不適當的主機配置都可能導致訪問到不被保護的數據。同時,在異構操作系統間的互操作性仍然是一個問題。
3. 基於路由器的虛擬化
基於路由器的方法是在路由器固件上實現存儲虛擬化功能。供應商通常也提供運行在主機上的附加軟體來進一步增強存儲管理能力。在此方法中,路由器被放置於每個主機到存儲網路的數據通道中,用來截取網路中任何一個從主機到存儲系統的命令。由於路由器潛在地為每一台主機服務,大多數控制模塊存在於路由器的固件中,相對於基於主機和大多數基於互聯設備的方法,這種方法的性能更好、效果更佳。由於不依賴於在每個主機上運行的代理伺服器,這種方法比基於主機或基於設備的方法具有更好的安全性。當連接主機到存儲網路的路由器出現故障時,仍然可能導致主機上的數據不能被訪問。但是只有聯結於故障路由器的主機才會受到影響,其他主機仍然可以通過其他路由器訪問存儲系統。路由器的冗餘可以支持動態多路徑,這也為上述故障問題提供了一個解決方法。由於路由器經常作為協議轉換的橋梁,基於路由器的方法也可以在異構操作系統和多供應商存儲環境之間提供互操作性。
G. 虛擬存儲管理的基本原理是什麼
虛擬存儲器的概念 為解決內存小而作業大、作業多的矛盾, 以及執行過程中只是把當前運行需要的那部分程序和數據裝入內存。 所以,操作系統把各級存儲器統一管理起來。
就是說, 應該把一個程序當前正在使用的部分放在內存, 而其餘部分放在磁碟上,就啟動執行它。
操作系統根據程序執行時的要求和內存的實際使用情況, 隨機地對每個程序進行換入/換出。 這樣, 就給用戶提供一個比正式的內存空間大的多的地址空間, 這就是虛擬存儲器。
所謂虛擬存儲器是用戶能作為可編址內存對待的存儲空間, 在這種計算機系統中虛地址被映射成實地址。
簡單地說,虛擬存儲器:是由操作系統提供的一個假想的特大存儲器。
就是說, 虛擬存儲器並不是實際的內存,它的大小比內存空間大的多;
用戶感覺所能使用的「內存」非常大, 但這是操作系統對物理內存的擴充。 它的物質基礎是:
二級存儲器結構、和動態地址轉換(DAT)。
機構虛擬存儲器的基本特徵:
虛擬擴充。 虛擬存儲器不是物理上擴充內存空間, 而是邏輯上擴充了內存容量。 部分裝入。
每個作業不是全部一次的裝入內存, 而是分成若幹部分。 離散分配。 一個作業分成多個部分,沒有全部裝入內存。
即使裝入內存的那些部分也不必佔用連續的內存空間, 而是「見縫插針」。 多次對換。
在一個進程運行期間, 它所需的全部程序和數就要分成多次調入內存。
注意:
虛擬存儲器的容量雖然提供了特大的地址空間, 用戶在編程時一般不應考慮可用空間有多大。 但是, 虛擬存儲器的容量不是無限大的。
它主要受兩方面的限制:
(1)機器指令中表示地址的二進制數是有限的;
(2)外存的容量也是有限的。
H. 什麼事虛擬存儲器.其實現方式有哪些
指將多個不同類型、獨立存在的物理存儲體,通過軟、硬體技術,集成轉化為一個邏輯上的虛擬的存儲單元,集中管理供用戶統一使用。這個虛擬邏輯存儲單元的存儲容量是它所集中管理的各物理存儲體的存儲量的總和,而它具有的訪問帶寬則在一定程度上接近各個物理存儲體的訪問帶寬之和。
從虛擬化存儲的拓撲結構來講主要有兩種方式:即對稱式與非對稱式。對稱式虛擬存儲技術指虛擬存儲控制設備與存儲軟體系統、交換設備集成為一個整體,內嵌在網路數據傳輸路徑中;非對稱式虛擬存儲技術指虛擬存儲控制設備獨立於數據傳輸路徑之外。從虛擬化存儲的實現原理來講也有兩種方式;即數據塊虛擬與虛擬文件系統。
(8)虛擬存儲管理模擬擴展閱讀
虛擬存儲器地址變換基本上有3種形虛擬存儲器工作過程式:全聯想變換、直接變換和組聯想變換。任何邏輯空間頁面能夠變換到物理空間任何頁面位置的方式稱為全聯想變換。每個邏輯空間頁面只能變換到物理空間一個特定頁面的方式稱為直接變換。
組聯想變換是指各組之間是直接變換,而組內各頁間則是全聯想變換。替換規則用來確定替換主存中哪一部分,以便騰空部分主存,存放來自輔存要調入的那部分內容。常見的替換演算法有4種。
1、隨機演算法:用軟體或硬體隨機數產生器確定替換的頁面。
2、先進先出:先調入主存的頁面先替換。
3、近期最少使用演算法(LRU,Least Recently Used):替換最長時間不用的頁面。
4、最優演算法:替換最長時間以後才使用的頁面。這是理想化的演算法,只能作為衡量其他各種演算法優劣的標准。
I. 什麼是虛擬化存儲
對於中小型架構來說存儲虛擬化看起來是過大或過於昂貴的技術。但實際上許多不同規模的企業也可以從存儲虛擬化中獲益--通過使用商品硬體和傳統的虛擬化存儲引擎。
簡而言之,虛擬化存儲就是將數據從磁碟中抽象出來。在傳統存儲部署設置中,我們受限於驅動器盤符(在Windows系統上)或邏輯單元號(LUN),並且在特定磁碟層上給定了特定的RAID(獨立磁碟冗餘陣列)演算法。
虛擬化存儲的第一個實例可能是來自將存儲遷移到虛擬伺服器環境。在大多數情況下,這需要實施某種形式的共享存儲。這種共享存儲通常是一個通過光纖通道或iSCSI(互聯網小型計算機系統介面)網路的存儲區域網(SAN)。
在這種設置中,各個伺服器從通常與伺服器架構相連的硬體中抽象出來。從存儲的角度而言,用戶可以也可以不將數據從磁碟中完全抽象出來。虛擬化存儲提供了主機和磁碟的抽象化。
這種互聯的系統,無論是VMware ESXi主機或Windows Server系統,都不知道底層的磁碟是RAID 5、6或者是否可以和它直接互動。存儲處理器作為存儲虛擬化引擎,可以協調實際磁碟和主機系統之間的I/O。
虛擬化存儲還可以帶來新的功能,比如允許透明的存儲擴展。在這些功能中,最引人注目的功能之一就是自動精簡配置。自動精簡配置可以僅消耗實際使用的驅動器空間。存儲管理員另一個青睞的功能就是重復數據刪除。
當用戶在塊層次上部署重復數據刪除的時候,重復數據刪除會檢查邏輯區的磁碟使用情況並尋找相同的數據塊。這些相同的數據塊會被鏈接到第一個實例,然後重復的塊會被存儲系統回收。
其他可能推動管理員轉向虛擬化存儲的功能是卷管理功能,比如復制、快照和遷移。
從一個存儲系統到另一個存儲系統的卷或LUN復制是災難恢復的福音。實際上,像VMware Site Recovery Manager(VMware站點恢復管理器)這樣的解決方案依賴於這種復制技術,需要復制技術才能系統完好地復原到另一個站點。LUN的快照也可以非常有用。LUN快照可以像虛擬機的快照功能那樣運作,整個數據集可以很快地恢復到指定的時間點。
最後,遷移功能也可以為架構管理員帶來很多方便。通過帶虛擬技術(比如VMware的Storage vMotion功能)的虛擬化引擎,管理員可以進行從一個存儲系統到另一個存儲系統的遷移。但是這對於非虛擬化的存儲部分則沒有多大用處。基於SAN的遷移功能可以將一個卷從存儲處理器背後的一個存儲系統遷移到另一個存儲系統,以便將數據從需要移除的設備中遷移出來。
這種功能的一個主要使用情境就是將數據從舊磁碟陣列(比如使用Ultra-320 SCSI磁碟的陣列)遷移到新的磁碟陣列(比如使用串列鏈接SCSI(SAS)驅動器的陣列)。這可以帶來更好的性能。通過虛擬化存儲環境,LUN可以從一個存儲系統遷移到另一個存儲系統,完全不受制於所連接的系統。這主要是因為VMware ESXi主機或Windows Server連接到的不是底層存儲而是存儲處理器,也就是抽象層。
虛擬化存儲的一個隱性好處就是管理員可以解決非結構化數據的數據保護問題。比如說有數TB的存儲,這雖然看起來也不是太多,但是如果這裡麵包含1KB文件的數據,你會很快發現這么多的數據很難在文件系統中管理。
這種情況導致這種類型的數據備份變得異常繁瑣。虛擬存儲可以在塊層次上解決這個問題,將卷復制或快照到另一個存儲系統,從而滿足數據保護的要求。只要存儲系統可以塊層次上對LUN的內容進行操作,那麼虛擬存儲的好處就會顯現出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