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存儲配置 » centos8如何配置nfs

centos8如何配置nfs

發布時間: 2025-10-19 19:29:51

『壹』 NFS服務搭建及數據無縫遷移

五一節辦公室要停電,機房雖有UPS,但也支撐不了8小時。
因生產環境有業務系統掛了辦公室機房的NAS存儲,故需要進行遷移,步驟記錄如下:

先閑談下技術-----------------------
NFS和samba的區別
samba是混合型網路中的共享服務,windows伺服器可建samba服務,linux伺服器也可建samba服務
nfs只面向unix、linux間的共享,linux伺服器可建nfs服務(winodws系統也可以掛載nfs,就是有點不穩定)

NFS伺服器上的操作--------------------------

nfs伺服器操作系統版本:
[root@c7110 ~]# more /etc/system-release
CentOS Linux release 7.9.2009 (Core)

nfs伺服器安裝nfs服務
[root@c7110 ~]# yum -y install nfs-utils rpcbind

創建nfs目錄,並授權
[root@c7110 ~]# mkdir /opt/nfs-test
[root@c7110 ~]# chmod 777 /opt/nfs-test

編輯nfs服務配置文件
[root@c7110 ~]# vi /etc/exports
內容如下:
/opt/nfs-test *(rw,root_squash,all_squash,sync)

重新載入nfs配置:
[root@c7110 ~]# exportfs -r

nfs服務設置開機啟動
[root@c7110 ~]# systemctl enable rpcbind
[root@c7110 ~]# systemctl enable nfs
[root@c7110 ~]# systemctl enable nfs-lock
[root@c7110 ~]# systemctl enable nfs-idmap

啟動nfs服務
[root@c7110 ~]# systemctl start rpcbind
[root@c7110 ~]# systemctl start nfs
[root@c7110 ~]# systemctl start nfs-lock
[root@c7110 ~]# systemctl start nfs-idmap

查看nfs服務啟動後,所監聽的埠信息:
[root@c7110 ~]# rpcinfo -p

linux伺服器伺服器上操作-------------------------------
業務伺服器安裝nfs軟體客戶端
[root@c7111 ~]# yum -y install nfs-utils

建立一個掛載目錄
[root@c7111 ~]# mkdir /opt/test-m

掛載nfs伺服器共享出來的目錄
[root@c7111 ~]# mount -t nfs 10.x.x.10:/opt/nfs-test /opt/test-m/

查看下已掛載的nfs
[root@c7111 ~]# df -h
Filesystem Size Used Avail Use% Mounted on
devtmpfs 1.5G 0 1.5G 0% /dev
tmpfs 1.5G 0 1.5G 0% /dev/shm
tmpfs 1.5G 8.8M 1.5G 1% /run
tmpfs 1.5G 0 1.5G 0% /sys/fs/cgroup
/dev/mapper/centos-root 97G 2.3G 95G 3% /
/dev/sda1 1014M 171M 844M 17% /boot
tmpfs 297M 0 297M 0% /run/user/0
10.x.x.6:/opt/nfs-test 97G 4.1G 93G 5% /opt/test-m

經測試,數據可讀可寫,證明nas服務沒有問題,於是進行數據同步,數據同步用rsync命令。

rsync -avp [email protected]::nas_6 /mnt/guidang/ --password-file=/root/rsync_pass --bwlimit=100000

數據同步完,通知研發進行掛載切換。研發同事在測試時,發現文件屬性中的uid及gid與原來的不一致,有些擔心,於是又小完善了一下NFS服務。

編輯nfs服務配置文件
[root@c7110 ~]# vi /etc/exports
內容如下:
/opt/nfs-test *(no_all_squash,anonuid=600,anongid=600)

重新載入nfs配置:
[root@c7110 ~]# exportfs -r

『貳』 Linux伺服器 一般都用啥操作系統

1.Linux伺服器通常都會安裝些啥應用在上面?

解答:非常多,最常見的比如: Web服務(Nginx,Apache,PHP,tomcat)、

資料庫服務(Mysql,Redis),存儲服務(NFS,FASTDFS),比如網路等網站就是需要上述應用。

2.Linux好像有很多版本啥小紅帽,Ubuntu。分不清楚這些是幹啥的。

解答:

1.5 如何選擇服務端Linux版本

1.5.1 Linux發行版本介紹

Linux內核(kernel)版本主要有Linux kernel 2.2、2.4、2.6、3.x、4.x,更多更新的內核版本請瀏覽https://www.kernel.org/。

Linux發行商包括Redhat、Debian、Fedora、SUSE、CentOS、Ubuntu、麒麟……

下面來看看其中幾個重要的服務端發行版本。

1) Red Hat:Red Hat Linux9.0的內核為2.4.20。在版本9.0後,Red Hat不再遵循GPL協議,成為收費產品(但仍開源),發展的新版本依次為3.x、4.x、5.x、6.x、7.x、8.x。

2) Fedora:Red Hat的一個分支,仍遵循GPL協議,可以認為是Red Hat預發布版。

3) CentOS:Red Hat的另一個分支,以Red Hat發布的源代碼重建符合GPL許可協議的Linux系統,即將其源代碼的商標LOGO以及非自由軟體部分去除後再編譯而成的版本,目前CentOS已被Red Hat公司收購,但仍開源免費。

3.我現在想學習Linux的伺服器不知道應該從哪裡入手。最少讓我知道安裝啥系統吧。

1.5.2 選擇適合的Linux服務端系統學習

可以作為伺服器端Linux系統常見的有Redhat、CentOS、Ubuntu,其中,CentOS 是國內互聯網公司使用最多的,本書後面所有的內容講解都是基於CentOS這個操作系統的,絕大部分知識幾乎無需任何修改同樣也適用於Red Hat Linux等同源Linux系統版本。

下面是CentOS的主流版本在國內互聯網企業的使用現狀說明。

q CentOS6系列:在企業生產的業務中使用不多,不推薦新手學習。

q CentOS7系列:已經成為企業主流,新手建議選擇此版本學習。

q CentOS8系列:該系列也已成熟,建議新手可以配合7學習CentOS8。

綜上,老男孩推薦學習當下企業的主流應用,即CentOS7系列,本書選了當下最新CentOS7.8作為主要版本來講,讓讀者掌握最新的企業級操作系統技術。

2-3題內容出處《跟老男孩學Linux運維:核心基礎實戰(第三版)_第1章》

『叄』 如何最快搭建LINUX伺服器集群

1.2.並行技術
這是一個非常簡單的建造四節點的小集群系統的例子,它是構建在Linux操作系統上,通過MPICH軟體包實現的,希望這個小例子能讓大家對集群系統的構建有一個最基本的了解。
2.使用MPICH構建一個四節點的集群系統
這是一個非常簡單的建造四節點的小集群系統的例子,它是構建在Linux操作系統上,通過MPICH軟體包實現的,希望這個小例子能讓大家對集群系統的構建有一個最基本的了解。
2.1 所需設備
1).4台採用Pentium II處理器的PC機,每台配
置64M內存,2GB以上的硬碟,和EIDE介面的光碟驅動器。
2).5塊100M快速乙太網卡,如SMC 9332 EtherPower 10/100(其中四塊卡用於連接集群中的結點,另外一塊用於將集群中的其中的一個節點與其它網路連接。)
3).5根足夠連接集群系統中每個節點的,使用5類非屏蔽雙絞線製作的RJ45纜線
4).1個快速乙太網(100BASE-Tx)的集線器或交換機
5).1張Linux安裝盤
2.2 構建說明
對計算機硬體不熟的人,實施以下這些構建步驟會感到吃力。如果是這樣,請找一些有經驗的專業人士尋求幫助。
1. 准備好要使用的採用Pentium II處理器的PC機。確信所有的PC機都還沒有接上電源,打開PC機的機箱,在准備與網路上的其它設備連接的PC機上安裝上兩塊快速乙太網卡,在其它的 PC機上安裝上一塊快速乙太網卡。當然別忘了要加上附加的內存。確定完成後蓋上機箱,接上電源。
2. 使用4根RJ45線纜將四台PC機連到快速乙太網的集線器或交換機上。使用剩下的1根RJ45線將額外的乙太網卡(用於與其它網路相連的那塊,這樣機構就可以用上集群)連接到機構的區域網上(假定你的機構區域網也是快速乙太網),然後打開電源。
3. 使用LINUX安裝盤在每一台PC機上安裝。請確信在LINUX系統中安裝了C編譯器和C的LIB庫。當你配置TCP/IP時,建議你為四台PC分別指定為192.168.1.1、192.168.1.2、192.168.1.3、192.168.1.4。第一台PC為你的伺服器節點(擁有兩塊網卡的那台)。在這個伺服器節點上的那塊與機構區域網相連的網卡,你應該為其指定一個與機構區域網吻合的IP地址。
4.當所有PC都裝好Linux系統後,編輯每台機器的/etc/hosts文件,讓其包含以下幾行:
192.168.1.1 node1 server
192.168.1.2 node2
192.168.1.3 node3
192.168.1.4 node4
編輯每台機器的/etc/hosts.equiv文件,使其包含以下幾行:
node1
node2
node3
node4
$p#
以下的這些配置是為了讓其能使用MPICH』s p4策略去執行分布式的並行處理應用。
1. 在伺服器節點
,建一個/mirror目錄,並將其配置成為NFS伺服器,並在/etc/exports文件中增加一行:
/mirror node1(rw) node2(rw) node3(rw) node4(rw)
2. 在其他節點上,也建一個/mirror目錄,關在/etc/fstab文件中增加一行:
server:/mirror /mirror nfs rw,bg,soft 0 0
3. /mirror這個目錄從伺服器上輸出,裝載在各個客戶端,以便在各個節點間進行軟體任務的分發。
4. 在伺服器節點上,安裝MPICH。MPICH的文檔可在
5.任何一個集群用戶(你必須在每一個節點新建一個相同的用戶),必須在/mirror目錄下建一個屬於它的子目錄,如 /mirror/username,用來存放MPI程序和共享數據文件。這種情況,用戶僅僅需要在伺服器節點上編譯MPI程序,然後將編譯後的程序拷貝到在/mirror目錄下屬於它的的子目錄中,然後從他在/mirror目錄下屬於它的的子目錄下使用p4 MPI策略運行MPI程序。
2.3 MPICH安裝指南
1.如果你有gunzip,就d下載mpich.tar.gz,要不然就下載mpich.tar.Z。你可以到http://www.mcs.anl.gov/mpi/mpich/downloa下載,也可以使用匿名ftp到ftp.mcs.anl.gov的pub/mpi目錄拿。(如果你覺得這個東西太大,你可以到pub/mpi/mpisplit中取分隔成塊的幾個小包,然後用cat命令將它們合並)
2.解壓:gunzip ;c mpich.tar.gz tar xovf-(或zcat mpich.tar.Ztar xovf-)
3.進入mpich目錄
4.執行:./configure為MPICH選擇一套適合你的實際軟硬體環境的參數組,如果你對這些默認選擇的參數不滿意,可以自己進行配置(具體參見MPICH的配置文檔)。最好選擇一個指定的目錄來安裝和配置MPICH,例如:
./configure -prefix=/usr/local/mpich-1.2.0
5.執行:make >&make.log 這會花一段較長的時間,不同的硬體環境花的時間也就不同,可能從10分鍾到1個小時,甚至更多。
6.(可選)在工作站網路,或是一台單獨的工作站,編輯mpich/util/machines/machines.xxx(xxx是MPICH對你機器體系結構取的名稱,你能很容易的認出來)以反映你工作站的當地主機名。你完全可以跳過這一步。在集群中,這一步不需要。
7.(可選)編譯、運行一個簡單的測試程序:
cd examples/basic
make cpi
ln ;s ../../bin/mpirun mpirun
./mpirun ;np 4 cpi
此時,你就在你的系統上運行了一個MPI程序。
8.(可選)構建MPICH其餘的環境,為ch_p4策略使
用安全的服務會使得任何啟動速度加快,你可以執行以下命令構建:
make serv_p4
(serv_p4是一個較新的P4安全服務的版本,它包含在MPICH 1.2.0版中),nupshot程序是upshot程序的一個更快版本,但他需要tk 3.6版的源代碼。如果你有這個包,你就用以下命令可以構建它:
make nupshot
9.(可選)如果你想將MPICH安裝到一個公用的地方讓其它人使用它,你可以執行:
make install 或 bin/mpiinstall
你可以使用-prefix選項指定MPICH安裝目錄。安裝後將生成include、lib、bin、sbin、www和man目錄以及一個小小的示例目錄,
到此你可以通告所有的用戶如何編譯、執行一個MPI程序。

『肆』 1、Linux系統基本網路

1.1、伺服器注意事項:

遠程伺服器不允許關機,只能重啟

重啟時應該先關閉服務

不要在伺服器訪問高峰運行高負載命令

遠程配置防火牆時不要把自己踢出伺服器

指定合理的密碼規范並定期更新

合理分配許可權

定期備份重要的數據和日誌

1.2、設置網路橋接命令和(ANT模式):

systemctl restart network------重啟網卡service network restart---------重啟網路服務

systemctl  stop NetworkManager 臨時暫停網路管理器systemctl disable NetworkManager 永久關閉網路管理器

systemctl start NetworkManager      擁有root用戶的可執行許可權

systemctl stop NetworkManager      停止並禁用虛擬機 NetworkManager 服務

systemctl disable NetworkManager

注意:修改網路配置文件後,需要重新載入網路連接,如果是通過network.service則使用命令:systemctl restart network;如果是通過NetworkManager.service則使用nmcli命令:nmcli connection reload。

設置網路主要操作(橋接模式和)

[root@localhost network-scripts]# cd etc/sysconfig/network-scripts/

[root@localhost network-scripts]# vi ifcfg-ens33

systemctl restart network------重啟網卡

service network restart---------重啟網路服務

TYPE=Ethernet

PROXY_METHOD=none

BROWSER_ONLY=no

BOOTPROTO=static            設置靜態

DEFROUTE=yes

IPV4_FAILURE_FATAL=yes

IPV6INIT=yes

IPV6_AUTOCONF=yes

IPV6_DEFROUTE=yes

IPV6_FAILURE_FATAL=no

IPV6_ADDR_GEN_MODE=stable-privacy

NAME=ens33

UUID=10c17057-e9c9-4831-a8ff-0757ea0abc0b

DEVICE=ens33

ONBOOT=yes                          #開機重啟

#IPADDR=192.168.43.168              #ip地址(需要跟主機同一個網段,不同一個IP)

IPADDR=10.63.73.20                 

#NETMASK=255.255.255.0              #子網掩碼(下面三個都跟主機一樣)

NETMASK=255.255.0.0

#GATEWAY=192.168.43.1              #網關

GATEWAK=10.63.255.254

#GATEWAK=10.200.0.3

#DNS1=192.168.43.1                  #DNS服務

設置網路主要步驟(Nat模式)

1.打開Vm,點擊編輯->虛擬網路編輯

2.選擇VMnet8,將VMnet信息改為NAT模式,比如我的本機IP是192.168.138.1,子網掩碼為255.255.255.0

所以我將下面的IP配置成192.168.138.0 子網掩碼配置成255.255.255

3.再點擊NAT設置將網管配置成192.168.138.2(ps:網關不要配置成和自己IP地址一樣)

然後再應用確定

4.右鍵點擊虛擬機設置,網路適配器改為自定義(選擇Vmnet8 Nat模式)

5.接下來開啟虛擬機

cd /etc/sysconfig/network-scripts/

vim ifcfg-eno16777736

然後再執行命令:/etc/init.d/network restart

1.3、設置防火牆

1.3.1、防火牆命令

停止防火牆:

systemctl stop firewalld.service #停止firewall 防火牆

service  iptables stop  #(centos7版本之前)

永久關閉防火牆:

systemctl disable firewalld.service #禁止firewall開機啟動 ( 永久關閉防火牆 )

chkconfig iptables off #永久關閉防火牆

開始防火牆:

systemctl start firewalld  #啟動防火牆

systemctl restart iptables.service #重啟防火牆使配置生效

systemctl enable iptables.service #設置防火牆開機啟動(重啟)

查看防火牆狀態:

systemctl status firewalld

service  iptables status # (7版本之前)

1.3.2、Linux chkconfig 命令

Linux chkconfig 命令用於檢查,設置系統的各種服務。

這是Red Hat公司遵循GPL規則所開發的程序,它可查詢操作系統在每一個執行等級中會執行哪些系統服務,其中包括各類常駐服務。

語法

chkconfig [--add][--del][--list][系統服務] 或 chkconfig [--level <等級代號>][系統服務][on/off/reset]

參數 :

--add 增加所指定的系統服務,讓 chkconfig 指令得以管理它,並同時在系統啟動的敘述文件內增加相關數據。

--del 刪除所指定的系統服務,不再由 chkconfig 指令管理,並同時在系統啟動的敘述文件內刪除相關數據。

--level<等級代號> 指定讀系統服務要在哪一個執行等級中開啟或關畢。

實例

列出chkconfig 所知道的所有命令,可以用chkconfig –list查看所有的服務及其在每個級別的開啟狀態。

# chkconfig --list

開啟服務

# chkconfig telnet on   //開啟 Telnet 服務

# chkconfig --list      //列出 chkconfig 所知道的所有的服務的情況

關閉服務

# chkconfig telnet off  // 關閉 Telnet 服務

# chkconfig --list      // 列出 chkconfig 所知道的所有的服務的情況

[root@cent01 sbin]# chkconfig --level 3 network off  //關閉3級別的network服務

[root@cent01 sbin]# chkconfig --list //3級別已關閉

network        0:關 1:關 2:開 3:關 4:開 5:開 6:關

[root@cent01 sbin]# chkconfig network on //不輸入級別,默認打開2,3,4,5級別

[root@cent01 sbin]# chkconfig --list

network        0:關 1:關 2:開 3:開 4:開 5:開 6:關

[root@cent01 sbin]# chkconfig --del network //刪除network

[root@cent01 sbin]# chkconfig --list  //network已消失

mysqld          0:關 1:關 2:開 3:開 4:開 5:開 6:關

netconsole      0:關 1:關 2:關 3:關 4:關 5:關 6:關

[root@cent01 sbin]# chkconfig --add network //增加network服務

[root@cent01 sbin]# chkconfig --list  //network服務又恢復了

mysqld          0:關 1:關 2:開 3:開 4:開 5:開 6:關

netconsole      0:關 1:關 2:關 3:關 4:關 5:關 6:關

network        0:關 1:關 2:開 3:開 4:開 5:開 6:關

[root@cent01 sbin]# chkconfig --list

註:該輸出結果只顯示 SysV 服務,並不包含

原生 systemd 服務。SysV 配置數據

可能被原生 systemd 配置覆蓋。

      要列出 systemd 服務,請執行 'systemctl list-unit-files'。

      查看在具體 target 啟用的服務請執行

      'systemctl list-dependencies [target]'。

mysqld          0:關 1:關 2:開 3:開 4:開 5:開 6:關

netconsole      0:關 1:關 2:關 3:關 4:關 5:關 6:關

注意: 但是這里只顯示了SysV管理的服務,centos6及之前都是這個管理工具,但是在centos7用的是systemd管理,所以systemd管理的服務在這里沒有顯示出來。

運行級別為系統啟動級別,具體含義如下:

0 shutdown關機

1 單用戶模式

2 無NFS支持的多用戶模式

3 完全多用戶模式,常用的命令行模式

4 保留給用戶自定義

5 圖形界面登錄,比3多了一個圖形界面

6 重啟

1.3.2、Linux systemd命令

systemd是管理開機啟動程序的工具(SysV啟動開機進程時一次只能啟動一個,而systemd則一次可以啟動多個服務,這樣就導致systemd的開機速度會更快。)

[root@localhost ~]# systemctl list-units --all --type=service

  UNIT                            LOAD      ACTIVE  SUB    DESCRIPTION

  abrt-ccpp.service              loaded    active  exited  Install ABRT coremp hook

  abrt-oops.service              loaded    active  running ABRT kernel log watcher

  UNIT                            LOAD      ACTIVE  SUB    DESCRIPTION

[root@cent01 sbin]# ls /usr/lib/systemd/system  //啟動的腳本文件目錄

[root@cent01 ~]# systemctl list-units  //列出正在運行的unit

[root@cent01 ~]# systemctl list-units --all //列出所有的unit,包括active和inactive

[root@cent01 ~]# systemctl list-units --all --state=inactive //列出inactive的unit

[root@cent01 ~]# systemctl list-units --all --type=service  //列出所有狀態的service

[root@cent01 ~]# systemctl list-units --type=service  //列出active的service

[root@cent01 ~]# systemctl is-active crond.service  //查看某個unit是否active

systemctl enable crond.service //開機啟動 .service可以省略

systemctl disable crond.service //禁止開機啟動

systemctl status crond.service  //查看服務狀態

systemctl start crond.service //啟動服務

systemctl stop crond.service  //停止服務

systemctl restart crond.service  //重啟服務

systemctl is-enabled crond.service  //查看某個服務是否開機啟動

unit /usr/lib/systemd/system 此目錄下列出了很多文件,這些文件都是unit。類別如下:

service 系統服務target 多個unit組成的組device 硬體設備mount 文件系統掛載點automount 自動掛載點path 文件或路徑scope 不是由systemd啟動的外部進程slice 進程組snapshot systemd快照socket 進程間通信的套接字swap swap文件timer 定時器

target target類似於centos6的啟動級別,target內又包含多個unit的組合,當然target內也可以包含target。啟動target就是啟動多個unit,用target來管理這些unit。

[root@cent01 ~]# systemctl list-units --all --type=target  //查看當前所有的target

  UNIT                      LOAD      ACTIVE  SUB    DESCRIPTION

  basic.target              loaded    active  active Basic System

  bluetooth.target          loaded    active  active Bluetooth

[root@localhost ~]# systemctl list-dependencies multi-user.target

multi-user.target

● ├─abrt-ccpp.service

● ├─abrt-oops.service

● ├─abrt-vmcore.service

● ├─abrt-xorg.service

[root@localhost ~]# systemctl get-default  //查看系統默認的target

multi-user.target

systemctl set-default multi-user.target  //設置默認的target

multi-user.target等同於centos6的運行級別3。他們的對應關系如下:

SysV運行級別systemd target備注

0poweroff.target關閉系統

1rescure.target單用戶模式

2multiuser.target用戶自定義級別,通常識別為3

3multiuser.target多用戶命令行模式

4multiuser.target用戶自定義級別,通常識別為3

5graphical.target多用戶圖形界面,比級別3隻多一個GUI

6reboot.target重啟

所以總結起來,一個service屬於一種unit,多個unit組成一個target,當然target裡面也可以包含target。

1.4、ifconfig命令配置IP網路參數

格式:

[root@localhost /]#ifconfig [網路設備] [ip地址] [MAC地址] [netmask掩碼地址] [broadcast廣播地址(NDC)] [up/down]

[root@localhost /]#ifconfig eth0 192.168.74.130 netmask 255.255.255.0 up

用ifconfig命令配置eth0別名設備,為eth0綁定多個IP地址。

[root@localhost /]#ifconfig eth0:1 192.168.74.130

[root@localhost /]#ifconfig eth0:2 192.168.73.130

1.5、使用routedel命令添加路由

格式:

[root@localhost /]#routedel [-net|host] [網域或主機] netmask [mask] [gw]

[root@localhost /]#route #查看路由信息

功能:添加路由

-net : 表示後面接的路由為一個網路。

-host : 表示後面接的為連接到單部主機的路由。

netmask : 與網路有關,可以設定netmask決定網路的大小。

gw : gateway (網關)的簡寫,後面接的是ip地址。

1.6、使用hostname命令修改主機名稱

[root@localhost /]#hostname service.jw.com

hostnamectl set-hostname nod1

熱點內容
aide導入源碼 發布:2025-10-19 21:48:41 瀏覽:824
銳志哪個配置才是大輪轂 發布:2025-10-19 21:25:06 瀏覽:579
linux可以限制ftp 發布:2025-10-19 21:25:03 瀏覽:572
androidstudio配置要求 發布:2025-10-19 21:24:51 瀏覽:901
腳本創造 發布:2025-10-19 20:31:29 瀏覽:228
登記微信初始密碼是多少 發布:2025-10-19 20:07:34 瀏覽:182
A演算法典題 發布:2025-10-19 20:02:24 瀏覽:155
sqlintstring 發布:2025-10-19 19:54:02 瀏覽:418
sql2008企業管理器 發布:2025-10-19 19:43:51 瀏覽:438
centos8如何配置nfs 發布:2025-10-19 19:29:51 瀏覽:53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