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存儲配置 » 杭州企業存儲設備價格走勢

杭州企業存儲設備價格走勢

發布時間: 2022-11-07 21:40:11

存儲設備需要強制節能環保嗎

存儲設備暫時未需要強制節能環保,但是有最低節能標準的規定。
綠色存儲技術成發展趨勢,主要是以下四個原因:
第一,從大環境來看,能源供應日趨緊缺,能源成本不斷上漲。
第二,電信新業務爆炸式發展以及數據量海量的攀升,使得運營商大量采購存儲設備,這加劇了設備能耗,增加了企業成本。
第三,運營商對IT開銷進行一定的控制,使得通過節能設備與系統來降低成本成為趨勢。
第四,相關節能環保的法律、法規對存儲設備的能效指標做了「最低」標准規定,限制了有害材料的使用,鼓勵存儲設備的循環與合理利用。

⑵ 存儲器容量越大,每位的成本越低 怎麼解釋

存儲器價格構成: 內存顆粒、封裝材料、機器損耗均攤、人工成本。

例如:
容量100的一個存儲器價格是:50元 + 10元 + 10元 + 10元= 80元
容量500的一個存儲器價格是:250元 + 10元 + 10元 + 10元= 280元
容量100的單位成本是0.8元,而容量500的單位成本是0.56元。
問題的關鍵在於除了內存顆粒成本會與容量成正比,其他的成本基本上沒有變化(即使有也是很小),所以容量越大,單位成本越低。 這就是規模經濟!

⑶ 大型網站建設 伺服器 以及 備份存儲設備 推薦以及報價··咨詢

100M電信寬頻要看你用哪個省的了, 價格不同。 北京電信100M獨享25萬, 四川電信100M獨享10萬左右, 其它的城市有5萬的, 還有更便宜的。 線路品質不同, 價格也不同。 北京電報大樓的電信線路100M獨享80萬。

千M交換機你用來做什麼?你帶寬才100M, 你交換機下邊的機器用的了1000M嗎? 有100M的就可以了。 2000來塊錢。
磁帶機這東西根本就沒用。 不過做RAID

伺服器弄兩台IBM 的機器 2U的X3650 就足夠了。 做個RAID5 另一台專門做備份。 這比你買陣列便宜的多。

⑷ 小企業如何選購自己需要的數據存儲設備

隨著數據量的幾何級數增長以及信息化的深入,小企業和小型組織購買專用數據存儲設備的需求越來越迫切。例如:剛剛開始創業的小公司,大企業的分支機構或一個大量產生數據並需要長期保存的公司(如設計公司,軟體公司等);還有政府機關的處室,大學的教研室,研究所的研究室以及這些單位的財務或後勤部門等。大多數小企業已經認識到日常的工作數據的共享和合作越來越重要,而把本小企業或本部門的數據隨時備份起來已經是不得不擁有的一個信息化基本功能。盡管數據存儲設備價格不斷走低,但面對錯綜復雜的存儲市場,小企業該如何選擇呢?最好像家電一樣簡單易用數據存儲設備的使用越來越復雜,存儲應用需求也不斷提高,這已經成為小企業使用存儲的一個門檻。另外,如何有效利用存儲軟體資源,象數據存儲設備管理和數據存儲設備資源共享等對一個小企業或小組織幾乎是一個復雜的技術問題。通常,小企業或組織既不可能擁有自己的專職信息化工作人員,也不可能使用非常復雜的信息化設備(如伺服器等)。大多說情況下,只是通過一台ADSL接入寬頻,外接一台交換機連接到所有桌面電腦,即構成了小企業網路。簡單易行、即插即用和便於企業負責人(小企業的經理,政府的處長或大學的教授)直接使用和管理,是小企業的典型需求。所以,小企業需要的是一個入門級網路數據存儲設備。尤其在亞洲,小型辦公環境、網吧、多媒體教室等只有幾十個人使用的一個小型區域網環境下,是一個使用廉價高效的共享存儲的擁護環境。業界曾有公司指出:「許多在歐美家用產品的IT設備,在亞洲往往被作為中小企業辦公設備使用;而在歐美當做中小企業辦公設備的產品,在亞洲卻往往因為價格和使用復雜度等因素被棄用。」。因此,象家用設備那樣簡單的數據存儲設備在亞太地區是有一個相當的市場容量的。網路存儲是首選根據Gartner Inc.公司的副總裁Craig Stanley的研究,平均起來,一個公司每兩年的存儲需求將增加一倍。而當擁有了廉價易用的小型存儲後,需要存儲和備份的數據就會成幾何級數的增長。由於小型企業或組織擁有良好的本地網路環境,而伺服器需要有懂IT的員工去安裝,調試,維護和升級換代,移動硬碟又很難做到共享和給組織內提供備份功能,所以,小企業和小組織正在日益轉向使用網路存儲,以幫助他們更好的管理猛烈的存儲需求。網路存儲(NAS)無疑是小企業存儲最簡單的數據存儲設備,因為每個小企業和組織不可能沒有自己的區域網系統,所以網路存儲是小企業使用存儲的首選。數據共享和備份小企業對存儲的最基本要求就是能夠讓每個員工有一個更大的存儲空間去共享和備份數據。所以小企業或小組織的負責人需要做的無非是在該數據存儲設備上給每個部門和員工設置使用許可權,以向本組織的所有工作人員提供訪問存儲的用戶空間。有了自己的存儲空間後,每個員工就可以把自己台式機或便攜機的數據按文件方式,系統方式或增量方式等備份在數據存儲設備中。共享是小企業和組織另外一個經常用到的功能。每個部門無疑在該部門的員工之間一定要有共享空間,以分享該部門需要的資料、信息和各種數據(如試驗數據,市場調研數據等)。除此之外,每個企業和組織都需要建立組織臨時的跨部門機構以協力完成一個工作任務。如,景觀設計公司承接一個用戶項目,它需要設計師,工程部和預算部等的員工組成一個小組完成該項目的設計工作。而政府部門的任務,如質監局質量處解決一個品牌商品的質量問題,也需要該處室幾個公務員協同調查,分析取證等。這也需要在該組公務員中建立共享區以利於大家協同工作和未來的分析報告。大學的一個科研項目則更需要建立共享去以便在教授(學術帶頭人),教師,研究生,本科生和實驗室工作人員中為該項目建立一個共享區,共同完成科研項目。小企業和組織另外一個需要簡單存儲的領域是數據備份。當今,人類已經離不開計算機去完成日常工作,但計算機被病毒侵蝕,被丟失和偷盜,被損壞已經是家常便飯了。既然如此,數據備份就成為各種組織所不得不採取的防範措施。對於小企業和組織,簡單的數據備份就能使他保證該組織工作的連續性。無論是前述例子中的公司的設計人物、政府的調查分析取證和報告還是高校的科研項目,一旦數據丟失,哪怕只是參加該工作的一個成員都會對該任務的進程帶來不可估量的影響。尤其是如果這些工作帶有設計的創意性,或數據的採集分析結果,或科研的實驗室試驗數據,甚至是不可恢復的。所以數據備份就成為該小企業或組織的必須。既然小企業和組織的小型存儲是必須的數據存儲設備,磁碟備份就是他不得不考慮的一個功能。即存在小型存儲器的數據,如果該存儲器的硬碟出現故障應該如何處理。磁碟備份就是小企業和組織所可以選用的功能。在一個有四個盤位的小型存儲器中,可以將它設置成能夠磁碟備份的模式。

⑸ 公司要搭建私有雲,成本是多少

雲成本:出口寬頻、出口防火牆、核心交換機、接入交換機、伺服器N台。
維護:配置需要的鏡像模板:centos、ubuntu 、win
我的收費:
技術費用:0-50台 20w 50-100台 30w <200台 50w (一次性安裝費用。不包後期維護。不接受分期付款,一次性付款)
設備費用:單位出,可以由各種差設備組成,盡量節省成本。但是性能會影響大。我會根據設備情況,盡可能優化,選擇合適的設備作為核心

⑹ 華為雲、騰訊雲、阿里雲、金山雲相比,到底誰厲害

1月30日晚間,阿里巴巴公布了其2019財年第三季度財報。

財報顯示,阿里雲營收規模為213.6億元,4年間增長約20倍,飛速發展的阿里雲已是亞洲最大的雲服務公司。

值得一提的是,在全球范圍內,3A(亞馬遜AWS、微軟Azure和阿里雲Alibaba Cloud)占據了超過七成的市場份額。在中國市場,阿里雲更是一騎絕塵,其市場份額相當於第二名到第九名的總和。

轉型2B的關鍵

數據顯示,阿里雲在近2年保持營收高速增長,2018年4個季度的營收分別達到43.85億、46.98億、56.67億和66.11億元,全年總營收213.6億元,相比2017年,全年營收111.7億元增長91.3%。

2018年11月,阿里又一次啟動組織架構調整,將阿里雲升級為阿里雲智能事業群,整合全集團技術團隊,將集團中台和達摩院的技術與阿里雲技術結合,目標是構建數字經濟時代基於雲計算的智能化基礎設施。

這一次調整釋放阿里巴巴繼續強化2B業務的信號。

事實上,阿里是從2B業務起家的,阿里B2B公司就是服務中小企業的外貿生意,後來才有2C業務淘寶天貓等等,所以阿里一直是2C和2B結合的路線,2B業務除了阿里雲還有阿里媽媽、阿里釘釘等。

但就現階段而言,阿里雲是阿里的王牌,未來也將繼續發揮重要作用。

據統計,40%的中國500強企業、近一半中國上市公司、80%中國 科技 類公司都在使用阿里雲,數字經濟正在阿里雲上得到快速發展。

分析人士普遍認為,雲計算將顛覆原有IT產業格局。

目前來看,阿里在B端優勢明顯,業內流行一種觀點,互聯網下半場的重心是由C端轉向B端。

根據這種觀點,阿里顯然已經領跑互聯網下半場。

國際化的排頭兵

馬雲曾經說過,他希望成立一家由中國人創辦,但屬於全世界的公司。因此,國際戰略是阿里發展的重心。

而阿里雲是阿里國際化布局的重要一環,扮演排頭兵的角色。

阿里目前的主業務分為四大板塊,分別是電商,雲計算,數字媒體與 娛樂 ,創業業務及其他。

電商是阿里發家的核心業務,在國內優勢明顯,但在國際上的擴張並不理想。

歐美電商市場是亞馬遜的天下,日本則有樂天,阿里只能在東南亞以及拉美等地區尋求機會,然而這些市場體量較小,不足以支撐阿里全球擴張的野心。

阿里的移動支付同樣難以在國際上擴張,歐美日等發達國家有著完善的信用卡體系,何況他們有自己的移動支付,某種程度上,支付寶的成功借鑒了PayPal的經驗。

而雲計算則不同,目前全球雲服務市場呈現出「3A競爭格局」,即以亞馬遜、微軟和阿里為首的第一集團壟斷了超7成的市場份額。

阿里在雲服務方面和亞馬遜以及微軟在同一水平上,強如谷歌和IBM都稍遜阿里一籌。

雲計算為阿里帶來了彎道超車的契機,進入發達國家的市場,打敗當地巨頭,並非不可能。

題主提到的華為雲、騰訊雲、阿里雲、金山雲都是當下國內比較有名氣的雲,如果非要說誰最厲害,我覺得應該是阿里雲。

首先,從全球知名市場研究機構Gartner發布的數據來看,阿里雲穩居全球公有雲IaaS市場前三,並且增長速度最快,而且優勢還在不斷擴大。在國內,根據IDC的數據,阿里雲也占據了47.6%的市場份額,這體量其他雲也望塵莫及。

其次,前陣子Gartner又公布了2018年全球資料庫魔力象限,阿里雲作為中國唯一廠商進入遠見者象限,在嚴苛的評選條件下,我國 科技 企業強勢多次進入該榜單,阿里雲的實力不容小覷。

至於其他雲,除了在實力上與阿里雲相差甚遠,一直默默無聞之外還各有「硬傷」。

幾家雲廠商相比之下,還是阿里雲更厲害。

目前在全球雲計算市場,亞馬遜AWS占據統治地位,而且是獨一檔的存在。

而在國內雲計算市場,阿里雲占據行業第一、獨立統治第一陣營,緊隨其後的是騰訊雲、金山雲、電信雲占據行業第二陣營,再往後份額就是網路雲、華為雲、以及七牛雲、網易雲、Ucloud等等這些組成的行業第三陣營。

那麼阿里雲到底是有哪些優勢呢?

大家都知道,做雲計算最早的是亞馬遜,早在2006年亞馬遜已經開始布局雲計算了,而緊隨其後的就是2009年阿里巴巴在王堅博士帶領下就開始了雲計算業務。

用阿里雲副總裁的話說,中國的有兩種雲,一種是拿來雲,一種是自主可控飛天雲。

能說出這樣的話還是需要底氣的,最主要的原因就是阿里雲的飛天操作系統,飛天是阿里雲自主研發的大規模雲計算操作系統,能夠將全球數百萬台的伺服器連成一台超級計算機,為這個 社會 提供強大的算力。

全新一代的飛天2.0,具有秒級啟動ECI到雲端超算集群的全覆蓋,對計算和AI能力進行協同控制,實現全球可達到網路以及全方位的IPv6的支持,隨時隨地實現連接,兼容市面上幾乎90%以上的物聯網解決方案。

飛天2.0支撐起了阿里雲遍布全球各地的基礎設施,針對於億萬個端進行適配,其中阿里雲飛天的設計理念是AI是大腦、IoT是神經網路、而計算是心臟,總體來說就是萬物智能。

阿里巴巴做雲計算是有先天優勢的,電子商務公司本來就是雲計算的最好試驗田。

天貓雙十一,阿里雲最好的試驗田,要知道且不說別的,就只說天貓雙十一的峰值,今年就達到了45.1萬筆/秒,這個就算是拿到世界上,也是一個很高的成就。經過十年的雙十一歷練,阿里雲已經獲得了最好的鍛煉,可以說是一步步實戰中積累起來的。

除此之外,在阿里雲順利走向市場以後,國內基本上除了巨頭企業,大部分都是阿里雲的客戶,這些客戶裡麵包括了餓了么、菜鳥網路、優酷等眾多企業,而且現在這些企業還融入到阿里的生態中,可以說戰績輝煌。

因此不管從什麼角度來說,目前阿里雲在國內依然擁有絕對的行業領先優勢,不過目前騰訊雲、金山雲、網路雲在後面追趕也很快,份額提升得很快,也不能算完全占據統治地位,只能說目前阿里雲依然是國內雲計算龍頭老大。

這幾家雲廠商比較來看,阿里雲應當是最厲害的,那麼我就從這個方面來說說我的看法。

先來說阿里雲吧,阿里雲的實踐場景是非常豐富的。最初,阿里雲的技術應用在了螞蟻小貸中,後來,阿里雲的很多新技術也都最先在阿里巴巴集團內部實踐。

有人認為,阿里的技術實力越來越強是因為其電商的溢出效應。

畢竟阿里巴巴旗下有全球最大的電商平台和全球最大的支付平台,而淘寶和支付寶所需的大規模調度、消息處理、分布式資料庫等都需要雲計算的支撐。尤其是每年雙11、雙12不斷突破記錄的流量高峰,都要求阿里雲不斷提升技術能力。

這種觀點有一定的道理,但是並不全面。因為除了阿里巴巴集團內的場景,阿里雲還有大量行業標桿企業的實踐,比如國稅總局、海關總署、新浪微博等等。

就拿新浪微博來說吧,大家都知道,春節期間新浪微博的流量非常大。 在阿里雲的支持下,微博搭建起了一個社交媒體雲混合架構,結合實時數據對預估峰值進行動態調整,不僅減少了1400台伺服器的購買,還支撐了用戶182億次閱讀量和8億次紅包領取。

反觀其它雲, 華為作為一家老牌通信企業,主要經營的是通訊設備,最了解的是中國電信、中國聯通這些運營商的需求,對於企業的互聯網技術需求了解並不多;騰訊則是做社交起家,缺少ToB的基因;金山是做軟體開發的,都沒雲計算的技術和實踐提供更多助力, 從這一點上來說,這幾家雲都缺少應對互聯網場景技術的經驗。

再來看服務的客戶,我從華為雲的官網查了一下,看到只有拓維信息、鄭大信息幾個案例;騰訊雲的客戶大多集中在 游戲 和社交產品;金山雲的客戶數量不夠多,也缺乏說服力。

這樣比較下來,大家應該心裡都有底了,所以我說阿里雲最厲害。

個人排序:華為雲 -->阿里雲-->騰訊雲-->金山雲

從技術積累、市場份額、營收等因素來看,阿里雲、騰訊雲、華為雲都屬於第一梯隊,金山雲在第二梯隊,阿里雲在四者中領先優勢明顯!

根據美國市場研究機構Synergy Research Group發布的2018年Q1全球主要雲廠商排名來看,AWS、微軟、谷歌、阿里雲和IBM分列前五;而在亞太地區,前五名分別是AWS、阿里巴巴、微軟、谷歌和騰訊。

阿里雲



2008年9月,阿里巴巴確定「雲計算」和「大數據」戰略,決定自主研發大規模分布式計算操作系統「飛天」。




2009年9月,阿里雲計算有限公司正式成立,,是全球領先的雲計算及人工智慧 科技 公司。

2016年10月,杭州聯手阿里雲發布城市大腦,人工智慧ET幫助治理交通。





2017年12月20日,阿里雲在雲棲大會·北京峰會上正式推出整合城市管理、工業優化、輔助醫療、環境治理、航空調度等全局能力為一體的ET大腦,全面布局產業AI。

2018年9月22日,2018杭州·雲棲大會上阿里雲宣布成立全球交付中心。

2017年11月1日IDC發布「2017年中國公有雲服務市場半年度跟蹤報告」,阿里雲位列中國雲計算第一。

北京時間2018年2月1日晚間, 阿里巴巴集團公布 2018財年第三季度(2017 年 10 月至 12 月底)財報,阿里雲連續第 11 個季度保持規模翻番,該季度內同比增長 104% 達到 35.99 億元。2017全年阿里雲累計收入約112億元,是國內首家百億規模的雲計算服務商。

騰訊雲

2010 年02 月,騰訊開放平台接入首批應用,騰訊雲正式對外提供雲服務(包括CDN 等)。



騰訊雲包括雲伺服器、雲存儲、雲資料庫和彈性web引擎等基礎雲服務;騰訊雲分析(MTA)、騰訊雲推送(信鴿)等騰訊整體大數據能力;以及 QQ互聯、QQ空間、微雲、微社區等雲端鏈接社交體系。



2017年11月1日IDC發布「2017年中國公有雲服務市場半年度跟蹤報告」,騰訊雲位列中國雲計算第二。



在2018年9月份的騰訊架構調整中,全新的雲與智慧產業事業群(CSIG)成立,這意味著騰訊將全面發力B端市場。

2018年11月14日晚間,騰訊公布截至2018年9月30日未經審核的第三季度業績,報告顯示,騰訊總收入為人民幣805.95億元(117.16億美元 ),比去年同期增長24%。期內盈利為人民幣234.05億元(34.02億美元),比去年同期增長30%。報告稱,騰訊雲財務數據首次被公開,前三季雲服務的收入近60億人民幣,第三季度雲服務收入同比增長逾一倍。

華為雲

華為雲成立於2011年,貫徹華為公司「雲、管、端」的戰略方針,依託於華為公司雄厚的資本和強大的雲計算研發實力,面向互聯網增值服務運營商、大中小型企業、政府、科研院所等廣大企事業用戶提供包括雲主機、雲託管、雲存儲等基礎雲服務、超算、內容分發與加速、視頻託管與發布、企業IT、雲電腦、雲會議、 游戲 託管、應用託管等服務和解決方案。



2017年3月起,華為專門成立了Cloud BU,全力構建並提供可信、開放、全球線上線下服務能力的公有雲。

截至2017年9月,華為共發布了13大類共85個雲服務,除服務於國內企業,還服務於歐洲、美洲等全球多個區域的眾多企業。

華為雲數據中心:華為全球建立480個數據中心,其中有160個雲數據中心。



作為國內公有雲第一梯隊,華為雲增長勢頭迅猛;在2018年華為全聯接大會上,華為稱雲服務已經成為華為整體業務的底座與基礎,;華為還宣布將於12月底在南非正式上線提供雲服務,這也是全球首個在非洲用本地數據中心提供服務的公有雲服務提供商。

金山雲

創立於2012年的北京金山雲網路技術有限公司(以下簡稱金山雲),是金山集團旗下雲計算企業,於2017年躋身於中國公有雲市場三甲。



2017年11月1日IDC發布「2017年中國公有雲服務市場半年度跟蹤報告」,金山雲位列中國雲計算三甲。

截止到2018年1月29日,金山雲已完成D系列7.2億美元融資,估值達23.73億美元。

四雲對比

1.從市場份額的角度(2017):阿里雲〉騰訊雲〉金山雲〉華為雲

預計2018年,華為雲有可能會上升到第三位。

2.從估值角度:阿里雲〉 騰訊雲 〉金山雲。

(華為不上市,華為雲也難以評估)

3.論綜合技術實力來看:阿里雲〉華為雲〉騰訊雲〉金山雲。(僅個人看法)

先排除金山雲

現在是阿里,騰訊,華為

三年後阿里,華為,騰訊

五年後華為,阿里,騰訊

我有使用過騰訊雲和阿里雲,對於華為雲和金山雲來說,我並沒有使用過,所以我沒有辦法評判他們誰更加的厲害一些。

目前來說我的主力伺服器全部放在阿里雲上,騰訊的雲服務我現在曾經使用過,但是我後來放棄了。

相對來說,阿里雲的服務的話,各個方面都非常的周全,提供的各種工具也相當的多,在進行伺服器維護的各個功能上都是比較完善的,所以我個人使用還是比較方便的。

騰訊雲相比阿里雲的話會有一些缺失,並且在價格上還不一定更加便宜,所以我在使用了一台騰訊雲的伺服器之後,我就放棄使用騰訊雲的伺服器了。

目前我個人有十幾台伺服器,全部是使用了阿里雲的雲伺服器,從穩定性到數據備份以及各個方面來說都讓我相當的滿意。

所以我個人會推薦大家使用阿里雲的雲服務。

華為雲、騰訊雲、阿里雲、金山雲相比,可以很肯定的說,阿里雲是從技術、規模等方面最強的,可以說是中國第一,世界前三。在中國,阿里雲占公有雲市場43%的份額,而保包括騰訊雲在內的其他公司佔比之和加起來才相當於阿里雲的份額。在世界,近5年來,阿里雲增速高達12倍,甚至超越了排在第一的亞馬遜AWS。

過去10年,阿里雲主要做了三件事:一、開創中國雲時代;二、研發了中國的雲操作系統和城市AI平台(飛天:中國電子學會 科技 進步獎,城市大腦:國家AI開放創新平台);三、雲普惠各行各業數百萬客戶。

阿里雲有以下五大優勢

從PC互聯網到移動互聯網到萬物互聯網,互聯網成為世界新的基礎設施。飛天希望解決人類計算的規模、效率和安全問題。飛天的革命性在於將雲計算的三個方向整合起來:提供足夠強大的計算能力,提供通用的計算能力,提供普惠的計算能力。

飛天系統的整體技術架構圖 飛天系統的服務能力

飛天2.0可滿足百億級設備的計算需求,覆蓋從物聯網場景隨時啟動的輕計算到超級計算能力。飛天2.0相比上一代操作系統的升級包括秒級啟動ECI、雲上超算集群的全場景覆蓋、雲邊端一體的協同計算和AI能力、支持IPv6等多個方面。

飛天2.0支撐了阿里雲遍布全球的基礎設施,針對億萬個端進行廣泛適配,可覆蓋最後一公里的計算。計算是心臟,AI是大腦,IoT是神經網路,這是我們對萬物智能時代的構想,也是飛天2.0的設計理念。

飛天2.0系統在物聯網方面的連接能力顯著升級,其兼容市面上90%物聯網通信方案。在雲棲大會上,阿里雲宣布,基於飛天平台的杭州城市大腦升級到2.0,覆蓋杭州市共420平方公里,接管了1300個信號燈路口、接入4500路視頻,處理數以百億計信息的實時分析。

阿里雲業務目前已成為阿里巴巴最重要的創收渠道之一,阿里2019財年第一季度(2018年4月至6月底)財報顯示,公司雲計算業務營收達到46.98億元,同比猛增93%。

總結

目前阿里雲已經在在城市、工業、零售、金融、 汽車 、家庭等多個場景推出ET大腦等「產 業AI」方案和相關人工智慧產品,例如基於CPU、GPU、FPGA等異構計算平台,面向開 發者的機器學習PAI平台,以及語音識別、圖像識別、視覺識別等130多款細分產品。

從以上闡述我們可以看出,我們足可以看出阿里雲無論從技術、服務能力、規模等方面的綜合能力。

在我看來,國內雲服務競爭力來看,主要在BAT,全球主要集中亞馬遜和微軟。今天剛好有一篇關於雲服務的內容,在此分享,大家一起來探討,在我看來,雲服務的核心是在於物聯網。

以下是《萬物互聯將至!BAT激戰雲端,以此搶奪物聯網賽道》部分內容:

互聯網已成過去,取而代之的是物聯網,所帶來的信息 科技 席捲全球,作為未來發展重要方向,承載了世界夢想,被視作全球經濟增長新引擎,但要發展物聯網,貫穿所有智能設備所需要各平台成為產業發展基礎,才能使的物聯網得以實現。

雲計算作為物聯網重要基礎設施,是物聯網產業發展基石,在這條賽道上聚集了亞馬遜、微軟、谷歌和BAT與華為等重量級玩家,但對於雲服務商來說,豐富的雲應用是深入市場核心,因這些一線巨頭的入場,2019年物聯網將更值得期待。

全球 科技 巨頭爭奪雲服務市場

移動互聯網紅利逐漸退去,取而代之的是一個萬物互聯的物聯網時代,萬物互聯發展得益於Sigfox、LoRa和NB-IoT為LPWAN低功耗廣域網無線技術發展增速迅猛,2017至2023年期間,LPWAN連接復合年增長率為109%,到2023年,僅連接方面支出將會超過45億美元。

圖表來自IoT Analytics

物聯網連接規模日益擴大,在這個大連接時代,勢必產生海量數據,繼而需要雲平台對數據進行智能分析,利用數據有望創造更多的全新的商業機遇。至此,基於海量物聯網設備的連接,提供軟體和平台相結合的廠商將會是最大的受益者之一,面向各行業的物聯網雲平台運營而生,繼而激活數據價值。

在物聯網高級顧問楊劍勇看來,雲服務打通雲端邊並結合AI能力,助推物聯網應用至各行業,同時,各巨頭相繼進入,行業競爭格局也將更加殘酷,在平台層最終比拼的是應用能力,覆蓋醫療、教育、交通和製造等豐富應用的雲平台是爭奪物聯網這一張船票的核心。

亞馬遜

作為全球雲服務市場領頭羊的亞馬遜,亞馬遜和微軟作為全球最具影響力且最具規模的雲服務商,豐富的應用促使基於他們的雲平台構建的物聯網應用無處不在,在醫療方向,藉助Amazon SageMaker,GE Healthcare可以通過強大的人工智慧工具和服務來促進患者護理的改善。

微軟

越來越多的企業開始加大部署物聯網,微軟以雲服務+人工智慧構件生態,已經廣泛應用互聯網服務、智能硬體和工業製造等各行各業,Azure IoT等服務幫助製造商實施工業4.0,包括ABB、通用電氣和西門子等工業巨擘都在利用Azure開發自己的物聯網平台。

BAT搶奪物聯網賽道

騰訊雲今年戰略重大尤為堅定,積極推進雲服務戰略,不過在這一市場,阿里雲深耕行業多年,網路雲快速發展,騰訊雲在這一場爭奪戰中還面臨諸多考驗。

網路

國內三大互聯網巨頭將在物聯網時代再次激戰,網路雲以ABC+IoT+智能邊緣促進物聯網應用落地,早在2016年,網路雲就提出ABC三位一體戰略,現在則正以ABC+IoT+智能邊緣促進物聯網在各垂直領域展開大規模應用。

網路雲ABC+IoT解決方案走在了行業趨勢前端,經過多年積極 探索 和發展,網路雲ABC已升級3.0版本,ABC3.0就是希望智能無處不在,數據真正發揮其價值。網路雲作為網路AI能力、網路資源、行業解決方案的對外服務輸出窗口,已助力更多企業合作夥伴向智能化和AI化升級。

在產業應用落地方面,網路雲為農業、工業和服務業等產業提供了更易用的解決方案,在15個細分行業的全面布局,生態版圖已經覆蓋金融、鋼鐵、家居、 汽車 等領域,大力推進網路雲ABC能力在各產業落地。

阿里

阿里雲作為阿里巴巴旗下雲計算企業,阿里雲呈現出高速增長態勢,2019財年上半年營收突破百億,在全球市場與亞馬遜和微軟形成三足鼎立態勢,如今阿里雲在阿里巴巴集團戰略再次提升,升級為阿里雲智能,將阿里巴巴集團在過去幾年在實施的中台戰略過程中構建的智能化能力,全面和阿里雲結合,向全 社會 開放。

在過去幾年中,阿里雲依託雲+AI+IoT能力先後眾多大企業提供服務,希望在5年內要連接100億物聯網設備,至此看到了阿里雲在各行業應用案例落地,通過雲+AI+IoT三駕馬車能力賦能全行業變革。

騰訊

就在今年9月30日,騰訊對組織機構進行了大調整,積極面向產業互聯網轉型,提升雲服務戰略,新成立了雲與智慧產業事業群,整合騰訊雲、智慧零售、安全產品、騰訊地圖、優圖等核心產品線,幫助醫療、教育、交通和製造業等行業向智能化、數字化轉型。

事實上,早在2014年,騰訊就在積極 探索 並推進萬物互聯發展,以連接一切搭建生態助力物聯網發展,微信向萬物互聯延伸,憑借龐大用戶和小程序攻城略地,微信早已超出社交屬性,伴隨平台屬性越來越強,承載了騰訊對物聯網的憧憬。

與此同時,騰訊成立雲與智慧產業事業群後,通過整合自身技術和生態資源,騰訊雲正構築全鏈路的開發者服務體系,幫助人工智慧、物聯網、小程序、雲原生領域開發者快速成長,助推產業互聯網升級,這是騰訊雲副總裁王龍在首屆騰訊雲+社區開發者大會透露的信息。

如今,小程序生態的快速發展,另外,騰訊雲將依託騰訊20年豐富的技術和生態資源,一如既往地秉持開放和連接戰略,聚焦新趨勢、新技術和新應用,全方位助力打造產業互聯網,做好各行各業數字化轉型的助手。

最後

一花獨放不是春,萬紫千紅才是春。

雲計算作為基礎平台的價值在於能夠提供新零售、新製造、新能源和新交通等行業的解決方案。並在邊緣智能和AI技術加持下,物聯網將會以更加快的速度應用至各個垂直行業,賦能產業快速提升應用與服務的技術水平,而巨頭們以雲平台搭建龐大物聯網生態也加速全 社會 數字轉型。

熱點內容
oa連不上伺服器是什麼問題 發布:2025-07-14 18:41:21 瀏覽:998
雲伺服器思維 發布:2025-07-14 18:23:40 瀏覽:463
蘋果ua模式怎麼切換安卓 發布:2025-07-14 18:18:38 瀏覽:586
虛擬機linuxip設置 發布:2025-07-14 18:17:01 瀏覽:892
怎麼關掉華為安卓檢測 發布:2025-07-14 18:15:37 瀏覽:153
root創建ftp 發布:2025-07-14 17:55:04 瀏覽:270
華為路由器怎麼搭建網路存儲 發布:2025-07-14 17:48:35 瀏覽:37
黨員管理系統的伺服器地址 發布:2025-07-14 17:45:53 瀏覽:330
主建資料庫 發布:2025-07-14 17:44:59 瀏覽:738
fwritephp 發布:2025-07-14 17:44:53 瀏覽:9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