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存儲容量分析
① 雲存儲為什麼可以做到大容量
雲存儲實現技術(一)
——雲存儲理解
在當今風起「雲」涌的時代,雲存儲作為「雲」的基礎架構和最廣泛的應用得到了極大的重視。萬丈高樓平地起,只有將底層的基礎打牢,才有可能實現雲中的摩天大樓。
實現的前提在於理解,到底應該如何理解雲存儲呢?沒有一個放之四海皆準的概念,不同的角度,不同的背景得到的答案肯定不同。這里我想從廣義和狹義的角度分別來理解。廣義上來說,雲存儲發展於分布式存儲,融合了並行與網格技術,延伸了虛擬化概念,通過對網路中大量異構存儲設備的統一協調處理,最終實現了遠程存儲服務的提供。狹義上要從三種視角出發來理解:雲製造商,雲使用商,個人。
1.對於雲製造商來說,雲存儲是一種架構。是對底層異構存儲伺服器的整合,對網路存儲技術的創新,對硬體存儲晶元升級。現在被各大廠商應用的底層雲模式主要有兩種:網路存儲架構,分布式集群存儲技術。
網路存儲模式是在分散的基礎存儲設備上,實現一個統一管理存儲設備系統。存儲設備可以是FC光纖通道存儲設備,可以是NAS和 iSCSI等IP存儲設備,也可以是 SCSI或SAS等 DAS存儲設備。而管理系統主要實現設備虛擬化管理,冗餘鏈路管理,設備監控及安全備份處理。來看看IBM和色卡司公司提出的存儲系統。色卡司推出的新一代的5-bay NAS,融合了NAS/DAS/iSCSI三為一體,提供iSCSI的堆疊擴充功能以及多重RAID技術,為底層存儲提供了極大的應用彈性和數據保護機制。而IBM XIV存儲系統則通過轉架單個磁碟的轉速瓶頸,將性能提升了一大步,但是基於硬體的網路存儲模式終究還是存在容量與性能的擴展瓶頸。
分布式集群存儲技術能夠很好的解決上述瓶頸,不需要構建SAN模型,所依託的只是分布式文件系統,不但能夠很好的支持異構機的搭建,還很容易擴充,高效的演算法實現也帶來了性能的突破。如Googal的GFS,Hadoop架構中的HDFS以及一些輕型的如FastDFS等。這種模型的前景一片明亮,只要人的腦袋足夠聰明,高效的演算法性能的提升終究要快於硬體的提升。
2.對於雲使用商來說,雲存儲是一種服務。這里理解為提供服務與使用服務。提供的服務包括:原始的存儲伺服器,透明的大容量存儲服務,存儲機器與上層應用的綜合體。相對於製造者而言,提供服務商亟需解決的是雲服務的安全性,如何保證商業數據不泄密,如何實現企業數據冗餘備份。還有一些細節方面的諸如可定製性,可擴展性,透明性,簡易性,可靠性等都是雲存儲面臨的困難。
對於使用服務者來說,雲存儲就是一個低成本,遠端控制,安全的企業存儲應用平台,他們不用再為高昂的硬體設備發愁,也不用為後期數據擴展空間擔憂,只要專注與基於服務介面的開發即可。這里存儲面對的最大問題是網路帶寬與數據安全的問題。如何實現遠端數據的高訪問性,如何避免傳輸過程的數據損失及竊聽。雲存儲需要的是各方面技術的支撐。
3.一切技術的發展都源於人對更高品質生活的需求,雲存儲也不例外。未來存儲最大的應用應該是個人存儲。即一切輕型移動設備之間信息互通,個人信息的最終雲端化。最近UIT和Inter的合作也在向個人存儲進軍,通過與電信服務商的合作,將個人存儲放在雲上,實現隨時隨地的訪問。可以想像不久的將來,信息的整合將在雲中孕育。
雲存儲實現技術(二)
——雲存儲遐想
對於雲存儲來說,異構平台的的設備整合是最大的問題。既然稱之為「雲」,就不是某一單台伺服器或一個機群提供的單一的硬碟數據存儲功能。而是分布在全球多台設備之間的虛擬化管理。如何協調設備之間的統一部署,統一訪問,這將成為巨大的瓶頸,如得不到實現,雲將無法成型,終究只是廣闊互聯網中零星散落的水蒸氣。現在的解決方案多是基於集群技術,分布式文件系統及網格計算技術。
如果不打破現有的觀念,瓶頸終究是瓶頸,技術的發展也只是拖長了瓶頸的到來時間。以下讓我們拋棄傳統的架構模型,遐想下雲存儲。
1.高維度信息的存儲
根據常識,我們在知道維度的大小可以決定存儲容量的大小。傳統我們對數據的存儲都是基於二維結構的。現在我們跌入了二維瓶頸無法自拔,那麼為何不放棄二維存儲而轉向高維呢?
維度的理解可以從宏觀與微觀兩方面理解。
(1)微觀方面,即存儲介質本身的維擴展,令人欣喜的是澳大利亞科學家已經開發了一種新的能夠感知激光波長和偏振材料,可以實現五個維度上的存儲數據。這對於雲存儲容量擴展提供了不可估量的技術支持。
(2)宏觀方面可以考慮存儲數據的三維結構。可以這樣理解,網路是種極其鬆散的空間拓撲結構,我們可以在其中設定一個笛卡兒坐標系,坐標中規定單位信息元數據。信息的存儲就可以演變為坐標的存儲。這里需要考慮的是單位數據的大小。對於結構數據,可以設置為一個字母,一個漢字或一個數據;對於非結構數據,可以是一個頻繁詞,一個tag 。但是對於龐大的信息而言,這又會造成更嚴重的維災難。
考慮下我們現實世界中的信息冗餘部分:
每一天,多少人在轉載,復制,粘貼別人的信息。
每一分鍾,有多少人在記錄同一句話,計算同一數據。
以上這些佔用了我們大量的存儲設備而毫無意義。所以如何設置高效的單位元數據,如何利用已有的單位數據是亟需考慮的。
(3)笛卡兒坐標的引入對於數據安全方面也有所幫助,我們可以通過數據加密來改變每個用戶的參考坐標系。
(4)在三維結構的基礎上,我們還可以考慮引入時間的四維空間,因為計算機處理每個人的存儲命令時間肯定是不同的,這一維的利用可以加快檢索及訪問速度。
2.人工智慧的雲存儲
這里的人工智慧是有別與馮諾依曼計算機體系的人工智慧。
想想我們的大腦,一個1350立方米的空間容納了無法估量的信息,僅這一條就足可以推翻容量與存儲的關系。我們腦中的信息可以動態的加強和減弱(除了一些主觀因素),可以快速檢索而不需要索引表。這些靠的是什麼?聯想,記憶,信號的刺激與傳導。那麼我們是否可以考慮硬體的仿神經突觸的設計。
我們好象也有過多的考慮冗餘備份,在需要時,我們只需拿張紙記錄就好。那麼我們是否可以考慮減輕存儲伺服器的任務,將備份問題交給某些固定的外設就好。
人工智慧這條路也許還有好長路要走,但我們堅信,創新就會有發展
② 如何分析一個系統的業務量、計算能力、存儲量、系統網路帶寬等指標
控制系統的帶寬一般指閉環系統的bode圖中幅頻特性曲線下降到-3分貝所對應的頻率,注意這里是閉環系統的幅頻特性,不是分析穩定性用的開環系統幅頻特性。控制系統的帶寬主要由其閉環傳遞函數的零極點決定,反映了當參考信號高於此頻率後時,系統將無法以正常幅度跟蹤,因而帶寬越大,系統能響應的頻率也越快。
③ 這個16G網路存儲空間是什麼意思
這個16G網路存儲空間也就是網路盤,相當於網路雲。
網盤,又稱網路U盤、網路硬碟,是由互聯網公司推出的在線存儲服務,向用戶提供文件的存儲、訪問、備份、共享等文件管理等功能。用戶可以把網盤看成一個放在網路上的硬碟或U盤,不管你是在家中、單位或其它任何地方,只要你連接到網際網路,你就可以管理、編輯網盤里的文件。不需要隨身攜帶,更不怕丟失。
④ 誰能簡述三大網路存儲
網路存儲結構大致分為三種:直連式存儲、網路存儲設備和存儲網路。
1、開放系統的直連式存儲(Direct-Attached Storage,簡稱DAS)已經有近四十年的使用歷史,隨著用戶數據的不斷增長,尤其是數百GB以上時,其在備份、恢復、擴展、災備等方面的問題變得日益困擾系統管理員。直連式存儲與伺服器主機之間的連接通道通常採用SCSI連接,隨著伺服器CPU的處理能力越來越強,存儲硬碟空間越來越大,陣列的硬碟數量越來越多,SCSI通道將會成為IO瓶頸;伺服器主機SCSI ID資源有限,能夠建立的SCSI通道連接有限。
2、NAS(Network Attached Storage:網路附屬存儲)按字面簡單說就是連接在網路上,具備資料存儲功能的裝置,因此也稱為「網路存儲器」。它是一種專用數據存儲伺服器。它以數據為中心,將存儲設備與伺服器徹底分離,集中管理數據,從而釋放帶寬、提高性能、降低總擁有成本、保護投資。其成本遠遠低於使用伺服器存儲,而效率卻遠遠高於後者。目前國際著名的NAS企業有Netapp、EMC、OUO等。
3、SAN(Storage Area Network )是一個集中式管理的高速存儲網路,由多供應商存儲系統、存儲管理軟體、應用程序伺服器和網路硬體組成,能夠幫助您充分利用您所擁有的商業信息的價值。由於SAN的基礎是存儲介面,所以是與傳統網路不同的一種網路,常常被稱為伺服器後面的網路。
⑤ 怎麼計算網路視頻存儲伺服器所需要硬碟容量大小
在視頻監控系統中,對存儲空間容量的大小需求是與畫面質量的高低、及視頻線路等都有很大關系。先介紹一一些基本概念:
1、 比特率是指每秒傳送的比特(bit)數。單位為bps(BitPerSecond),比特率越高,傳送的數據越大。比特率表示經過編碼(壓縮)後的音、視頻數據每秒鍾需要用多少個比特來表示,而比特就是二進制裡面最小的單位,要麼是0,要麼是1。比特率與音、視頻壓縮的關系,簡單的說就是比特率越高,音、視頻的質量就越好,但編碼後的文件就越大;如果比特率越少則情況剛好相反。
2、碼流(DataRate)是指視頻文件在單位時間內使用的數據流量,也叫碼率,是視頻編碼中畫面質量控制中最重要的部分。同樣解析度下,視頻文件的碼流越大,壓縮比就越小,畫面質量就越高。
3、上行帶寬就是本地上傳信息到網路上的帶寬。上行速率是指用戶電腦向網路發送信息時的數據傳輸速率,比如用FTP上傳文件到網上去,影響上傳速度的就是「上行速率」。
4、下行帶寬就是從網路上下載信息的帶寬。下行速率是指用戶電腦從網路下載信息時的數據傳輸速率,比如從FTP伺服器上文件下載到用戶電腦,影響下傳速度的就是「下行速率」。
首先必須先計算出需要多少帶寬,這樣才能保證正常傳輸:
比特率的大小X攝像機的路數=網路這少需要的帶寬
存儲空間的計算:
碼流大小(單位:kb/s;即:比特率÷8)×3600(單位:秒;1小時的秒數)×24(單位:小時;一天的時間長)×30(保存的天數)×50(監控點要保存攝像機錄像的總數)÷0.9(磁碟格式化的損失10%空間)=所需存儲空間的大小
例如:
50路存儲30天的GIF格式的視頻格式的存儲空間為
64*3600*24*30*50/0.9=????自己算啊!希望能給你有所幫助,給我滿意答案哦!
⑥ 網路存儲的概念
Iscsi:小型計算機介面的網路版
FC:光纖
SAS:SAS(Serial Attached SCSI)即串列連接SCSI,是新一代的SCSI技術,和現在流行的Serial ATA(SATA)硬碟相同,都是採用串列技術以獲得更高的傳輸速度,並通過縮短連結線改善內部空間等。SAS是並行SCSI介面之後開發出的全新介面。此介面的設計是為了改善存儲系統的效能、可用性和擴充性,並且提供與SATA硬碟的兼容性。
nas:網路存儲器
SAN:是一種高速網路或子網路,提供在計算機與存儲系統之間的數據傳輸。存儲設備是指一張或多張用以存儲計算機數據的磁碟設備。一個 SAN 網路由負責網路連接的通信結構、負責組織連接的管理層、存儲部件以及計算機系統構成,從而保證數據傳輸的安全性和力度
⑦ 網路存儲的解釋,網路存儲的含義
網路存儲技術是基於數據存儲的一種通用網路術語。網路存儲結構大致分為三種:直連式存儲(DAS:DirectAttachedStorage)、網路存儲設備(NAS:NetworkAttachedStorage)和存儲網路(SAN:StorageAreaNetwork)。
直連式存儲(DAS):這是一種直接與主機系統相連接的存儲設備,如作為伺服器的計算機內部硬體驅動。到目前為止,DAS仍是計算機系統中最常用的數據存儲方法。
網路存儲設備(NAS):NAS是一種採用直接與網路介質相連的特殊設備實現數據存儲的機制。由於這些設備都分配有IP地址,所以客戶機通過充當數據網關的伺服器可以對其進行存取訪問,甚至在某些情況下,不需要任何中間介質客戶機也可以直接訪問這些設備。
存儲網路(SAN):SAN是指存儲設備相互連接且與一台伺服器或一個伺服器群相連的網路。其中的伺服器用作SAN的接入點。在有些配置中,SAN也與網路相連。SAN中將特殊交換機當作連接設備。它們看起來很像常規的乙太網絡交換機,是SAN中的連通點。SAN使得在各自網路上實現相互通信成為可能,同時並帶來了很多有利條件。
⑧ 網路存儲器nas的容量有多大,500T數據能存儲嗎
NAS網路存儲設備的存儲容量取決於NAS中的硬碟容量大小和raid模式。與NAS本身無關。
⑨ 求存儲網路容量計算公式
存儲容量=磁頭數×柱面數×扇區數×每扇區位元組數 硬碟存儲信息的格式是按柱面、磁頭號和扇區來存儲的,硬磁碟每個存儲表面被劃分成若干個磁軌,每道劃分成若干個扇區。每個存儲表面的同一道形成一個圓柱面,稱為柱面。硬碟的存儲容量的計算公式是:存儲容量=磁頭數×柱面數×扇區數×每扇區位元組數,常見硬碟的存儲容量有40GB、60GB、80GB和120GB等
⑩ 網路存儲的NAS網路存儲
網路存儲一般指NAS(Network Attached Storage-網路附著存儲),即將存儲設備通過標準的網路拓撲結構(例如乙太網)連接到一群計算機上。NAS是部件級的存儲方法,它的重點在於幫助解決迅速增加存儲容量的需求。 同普通電腦類似,NAS產品也都具有自己的處理器(CPU)系統,來協調控制整個系統的正常運行。其採用的處理器也常常與台式機或伺服器的CPU大體相同。目前主要有以下幾類。
(1)Intel系列處理器
(4)AMD系列處理器
(5)PA-RISC型處理器
(6)PowerPC處理器
(7)MIPS處理器
一般針對中小型公司使用NAS產品採用AMD的處理器或Intel PIII/PIV等處理器。而大規模應用的NAS產品則使用IntelXeon處理器、或者RISC型處理器等。但是也不能一概而論,視具體應用和廠商規劃而定。
NAS從結構上講就是一台精簡型的電腦,每台NAS設備都配備了一定數量的內存,而且大多用戶以後可以擴充。在NAS設備中,常見的內存類型由SDRAM(同步內存)、FLASH(快閃記憶體)等。不同的NAS產品出廠時配備的內存容量不同,一般為幾十兆到數GB(1GB=1000MB)容量不等,這取決於NAS產品的應用范圍,一般來講,應用在小規模的區域網當中的NAS,如果只是應付幾台設備的訪問,64M以下內存容量即可。如果是上百個節點以上的訪問,就得需要上G容量的內存。當然,這不是絕對的因素,NAS產品的綜合性能發揮還取決於它的處理器能力、硬碟速度及其網路實際環境等因素的制約。總之,選購NAS產品時,應該綜合考慮各個方面的性能參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