音樂存儲器
A. 音樂放在手機儲存卡里哪個
音樂一般默認存儲在SD卡--music文件夾里,也有部分 手機 是my music文件夾。
不過如果是你自行存儲的話,只需要直接放進SD卡里任意文件夾即可,播放音樂時選擇對應的文件夾就可以了
B. 解釋概念:主存、輔存、Cache、RAM、SRAM、DRAM、ROM、PROM、EPROM、EEPROM、CDROM、Flash Memory。
主存,又稱內存,是計算機中重要的部件之一,它是與CPU進行溝通的橋梁。計算機中所有程序的運行都是在內存中進行的,因此內存的性能對計算機的影響非常大。 內存(Memory)也被稱為內存儲器,其作用是用於暫時存放CPU中的運算數據,以及與硬碟等外部存儲器交換的數據。只要計算機在運行中,CPU就會把需要運算的數據調到內存中進行運算,當運算完成後CPU再將結果傳送出來,內存的運行也決定了計算機的穩定運行。 內存是由內存晶元、電路板、金手指等部分組成的。
輔存狹義上是我們平時講的硬碟。科學地說是外部存儲器(需要通過I/O系統與之交換數據,又稱為輔助存儲器)。存儲容量大、成本低、存取速度慢,以及可以永久地離線保存信息。主要包括磁表面存儲器、軟盤存儲器、磁帶存儲設備、光碟存儲設備。
cache 高速緩沖存儲器 一種特殊的存儲器子系統,其中復制了頻繁使用的數據以利於快速訪問。存儲器的高速緩沖存儲器存儲了頻繁訪問的 RAM 位置的內容及這些數據項的存儲地址。當處理器引用存儲器中的某地址時,高速緩沖存儲器便檢查是否存有該地址。如果存有該地址,則將數據返回處理器;如果沒有保存該地址,則進行常規的存儲器訪問。因為高速緩沖存儲器總是比主RAM 存儲器速度快,所以當 RAM 的訪問速度低於微處理器的速度時,常使用高速緩沖存儲器。
RAM(Random Access Memory)隨機存取存儲器 主要用於存儲計算機運行時的程序和數據,需要執行的程序或者需要處理的數據都必須先裝入RAM內,是指既可以從該設備讀取數據,也可以往裡面寫數據。RAM的特點是:計算機通電狀態下RAM中的數據可以反復使用,只有向其中寫入新數據時才被更新;斷電後RAM中的數據隨之消失。
SRAM是英文Static RAM的縮寫,它是一種具有靜止存取功能的內存,不需要刷新電路即能保存它內部存儲的數據。SRAM不需要刷新電路即能保存它內部存儲的數據。
而DRAM(Dynamic Random Access Memory)每隔一段時間,要刷新充電一次,否則內部的數據即會消失,因此SRAM具有較高的性能,但是SRAM也有它的缺點,即它的集成度較低,相同容量的DRAM內存可以設計為較小的體積,但是SRAM卻需要很大的體積,且功耗較大。所以在主板上SRAM存儲器要佔用一部分面積。
ROM(Read Only Memory)只讀存儲器,是指只能從該設備中讀取數據而不能往裡面寫數據的存儲器。Rom中的數據是由設計者和製造商事先編好固化在裡面的一些程序,使用者不能隨意更改。ROM主要用於檢查計算機系統的配置情況並提供最基本的輸入輸出(I/O)程序,如存儲BIOS參數的CMOS晶元。Rom的特點是計算機斷電後存儲器中的數據仍然存在。
PROM (Programmable Read-Only Memory)-可編程只讀存儲器,也叫One-Time Programmable (OTP)ROM「一次可編程只讀存儲器」,是一種可以用程序操作的只讀內存。最主要特徵是只允許數據寫入一次,如果數據燒入錯誤只能報廢。
EPROM(Erasable Programmable ROM,可擦除可編程ROM)晶元可重復擦除和寫入,解決了PROM晶元只能寫入一次的弊端。EPROM晶元有一個很明顯的特徵,在其正面的陶瓷封裝上,開有一個玻璃窗口,透過該窗口,可以看到其內部的集成電路,紫外線透過該孔照射內部晶元就可以擦除其內的數據,完成晶元擦除的操作要用到EPROM擦除器。EPROM內資料的寫入要用專用的編程器,並且往晶元中寫內容時必須要加一定的編程電壓(VPP=12—24V,隨不同的晶元型號而定)。EPROM的型號是以27開頭的,如27C020(8*256K)是一片2M Bits容量的EPROM晶元。EPROM晶元在寫入資料後,還要以不透光的貼紙或膠布把窗口封住,以免受到周圍的紫外線照射而使資料受損。 EPROM晶元在空白狀態時(用紫外光線擦除後),內部的每一個存儲單元的數據都為1(高電平)。
EEPROM (Electrically Erasable Programmable Read-Only Memory),電可擦可編程只讀存儲器--一種掉電後數據不丟失的存儲晶元。 EEPROM 可以在電腦上或專用設備上擦除已有信息,重新編程。一般用在即插即用。EEPROM(電可擦寫可編程只讀存儲器)是可用戶更改的只讀存儲器(ROM),其可通過高於普通 EEPROM
電壓的作用來擦除和重編程(重寫)。不像EPROM晶元,EEPROM不需從計算機中取出即可修改。在一個EEPROM中,當計算機在使用的時候是可頻繁地重編程的,EEPROM的壽命是一個很重要的設計考慮參數。EEPROM的一種特殊形式是快閃記憶體,其應用通常是個人電腦中的電壓來擦寫和重編程。 EEPROM,一般用於即插即用(Plug & Play)。 常用在介面卡中,用來存放硬體設置數據。 也常用在防止軟體非法拷貝的"硬體鎖"上面。
CD-ROM(Compact Disc Read-Only Memory)即只讀光碟,是一種在電腦上使用的光碟。這種光碟只能寫入數據一次,信息將永久保存在光碟上,使用時通過光碟驅動器讀出信息。CD的格式最初是為音樂的存儲和回放設計的,1985年,由SONY和飛利浦制定的黃皮書標准使得這種格式能夠適應各種二進制數據。有些CD-ROM既存儲音樂,又存儲計算機數據,這種CD-ROM的音樂能夠被CD播放器播放,計算機數據只能被計算機處理。
Flash Memory,也稱快閃記憶體(Flash Memory)是一種長壽命的非易失性(在斷電情況下仍能保持所存儲的數據信息)的存儲器,數據刪除不是以單個的位元組為單位而是以固定的區塊為單位(注意:NOR Flash 為位元組存儲。),區塊大小一般為256KB到20MB。快閃記憶體是電子可擦除只讀存儲器(EEPROM)的變種,EEPROM與快閃記憶體不同的是,它能在位元組水平上進行刪除和重寫而不是整個晶元擦寫,這樣快閃記憶體就比EEPROM的更新速度快。由於其斷電時仍能保存數據,快閃記憶體通常被用來保存設置信息,如在電腦的BIOS(基本輸入輸出程序)、PDA(個人數字助理)、數碼相機中保存資料等
C. 怎麼用手機下載歌曲到mp3
若使用的是vivo手機,可查看OTG使用方法:
OTG的使用方法:
1、打開OTG功能(若沒有此開關則表示機型不支持):
①OriginOS/Funtouch OS 9.2/iQOO UI及以上:進入手機設置--其他網路與連接--OTG ,將OTG功能打開;
②Funtouch OS 9.2以下:進入設置--更多設置--OTG,將OTG功能打開 ;
2、將OTG線的一頭連接手機的充電介面,另一頭連接滑鼠、U盤或其他外接設備即可使用。
D. 一張光碟可以刻錄多少首歌曲
一張光碟能刻多少首歌曲?這有幾種情況:
1.如果是用普通CD-R刻錄光碟來刻錄CD音樂光碟,只能刻錄16首左右的歌曲(根據歌曲容量的大小或少於、大於16首);
2.如果是用普通CD-R刻錄光碟來刻錄MP3音樂光碟,可以刻錄150首左右的歌曲(根據歌曲容量的大小或少於、大於150首);
3.DVD光碟不能刻錄CD音樂光碟,只能刻錄MP3音樂光碟,刻錄的歌曲容量大概是CD-R光碟的6倍;
4.如果是以數據光碟的方式來刻錄歌曲,CD-R和DVD-R刻錄的歌曲數量和MP3音樂光碟的數量相同。
拓展資料:
光碟是以光信息做為存儲的載體並用來存儲數據的一種物品。分不可擦寫光碟,如CD-ROM、DVD-ROM等;和可擦寫光碟,如CD-RW、DVD-RAM等。
光碟是利用激光原理進行讀、寫的設備,是迅速發展的一種輔助存儲器,可以存放各種文字、聲音、圖形、圖像和動畫等多媒體數字信息。
光碟定義:即高密度光碟(Compact Disc)是近代發展起來不同於完全磁性載體的光學存儲介質(例如:磁光碟也是光碟),用聚焦的氫離子激光束處理記錄介質的方法存儲和再生信息,又稱激光光碟。
光碟網路
E. 用32G卡可以存儲很多音樂,並且可以外放音樂的的東西叫什麼
這個應該是一種藍牙音箱,可以用32g的存儲卡存儲,很多音樂也可以外放,相對來說還是比較容易攜帶的,如果你用自己的手機放32g的卡,也可以存儲很多音樂,也可以外放
F. 光碟存儲器有哪些
光碟存儲器是一種採用光存儲技術存儲信息的存儲器,它採用聚焦激光束在盤式介質上非接觸地記錄高密度信息,以介質材料的光學性質(如反射率、偏振方向)的變化來表示所存儲信息的「1」或「0」。由於光碟存儲器容量大、價格低、攜帶方便及交換性好等特點,已成為計算機中一種重要的輔助存儲器,也是現代多媒體計算機MPC不可或缺的存儲設備。
光存儲技術源於20世紀70年代。1972年,Philips公司設計出世界上第一個能播放模擬電視信號的光碟系統。1978年,世界上第一台商品化的激光視盤機(Laser vision,LV)由Philips推出,其原理是仿效聲音唱片的形式,把圖像和伴音信號記錄在圓盤上,用激光束檢測盤上記錄的信息,將其轉換成電信號,經處理後還原成視頻和音頻信號,由電視機顯示圖像和發出聲音。1981年,Philips公司和Sony公司攜手推出了數字激光唱盤(Compact Disc-Didital Audio,即CD-DA),並為此制定了光碟技術領域非常重要的基礎性技術文件——《紅皮書標准》。
1985年,Philips和Sony的研究人員在經過幾年的努力後終於解決了光碟上只能記錄數字音樂信息,而不能記錄計算機文件信息的問題。具體來說就是解決如何在光碟上劃分地址,以便計算機系統可以根據地址編號隨時存取數據的問題和降低光碟數據存取誤碼率問題。為此他們公布了在光碟上記錄計算數據的《黃皮書標准》。後來國際標准化組織ISO又對該標准進行了完善,發布了ISO9660標准。這樣,CD-ROM便進入了計算機,並很快得到了廣泛的應用,CD-ROM已成為現代多媒體計算機中標准配置之一。隨後,研究人員們一方面努力提高CD-ROM的讀取速度,由最初的2倍速、4倍速(MPC3標准)發展到今天的52倍速;另一方面又進一步推出了用於計算機中可讀寫的光碟和DVD等,鞏固和確立了光碟存儲器在計算機輔助存儲器中的重要地位。
1. 光碟存儲器的分類
按光碟可擦寫性分類主要包括只讀型光碟和可擦寫型光碟。
只讀型光碟所存儲的信息是由光碟製造廠家預先用模板一次性將信息寫入,以後只能讀出數據而不能再寫入任何數據。按照碟片內容所採用的數據格式的不同,又可以將碟片分為CD-DA、CD-I、Video-CD、CD-ROM、DVD等。
可擦寫型光碟是由製造廠家提供空碟片,用戶可以使用刻錄光碟機將自己的數據刻寫到光碟上,它包括CD-R、CD-RW和相變光碟及磁光碟等。
常見的光碟種類、功能及相關標准見如下表。
光碟種類 數據容量 執行標准 出現時間 功能說明
CD-DA 最大播放音樂時長74分鍾 紅皮書 1982年 CD系列光碟的始祖,由Philips和Sony於1982年正式發布,主要用於音樂存儲。
CD-ROM 存儲650MB計算機數據 黃皮書 1985年 由Philips和Sony聯合制定,定義了存儲計算機數據的規范,規定了地址數據結構、數據糾錯、扇區大小等,使光存儲進入計算機領域。
CD-I 760MB 綠皮書 1986年 Philips和Sony針對消費電子市場推出的一種互動式多媒體數據存儲格式,使之能同步播放聲音、影像及其它如文字信息等。
CD-R 700MB 橙皮書 1992年 一次刻錄型的光碟片,不管數據是否填滿碟片,只能寫入一次,即使還剩餘空間,也不能再寫。
CD-RW 700MB 橙皮書的第三部分 1996年 刻錄方式與CD-R相同,區別是其可以擦除和重復寫入,CD-RW驅動器完全兼容CD-R碟片。
Video CD 70分鍾MPEG1格式數據 白皮書 1993年 可存儲按MPEG1格式壓縮的視頻和音頻信息,主要應用播放電影等。
DVD 存儲高達17GB數據 ISO/IEC
16448 1996年 全稱是數字視盤(Digital Video Disk),將計算機和家庭娛樂融合起來,DVD驅動器可以識別各種CD碟片,已有取代CD-ROM之勢。
2. CD-ROM
標准CD-ROM碟片的直徑為120mm,中心裝卡孔徑為15mm,厚度為1.2mm,重量約14~18g,其基質由樹酯(如聚碳酸酯)製成,數據信息以一系列微凹坑的樣式刻錄在光碟表面上。CD-ROM光碟在製作時,首先用精密聚焦的高強度激光束製造一個母盤,然後以母盤作為模板壓印出聚碳酸酯的復製品,再在凹坑表面上鍍一層高反射材料(鋁或金),最後在這外層上塗—層丙烯酸樹酯以防灰塵或劃傷。如圖5-35所示。
圖5-35 CD-ROM的組成結構
CD-ROM是通過安裝在光碟驅動器內的激光頭來讀取碟片上的信息的。當碟片轉動並經過激光頭時,激光頭能產生可以穿過透明的聚碳酸酯層的低強度激光束。激光束照射到碟片的不同區域時,反射的激光強度發生變化。具體來說,當激光束照射在凹坑上時,由於凹坑表面有些不平,光被散射,反射回的光強度變低。凹坑之間的區域稱為台(1and),台的表面光滑平坦,反射回的光強度高。光感測器將檢測到的這種光強變化轉換成數字信號。感測器以固定的間隔檢測盤表面,一個凹坑的開始或結束表示存儲了一位二進制「1」;間隔之間無標高變動出現時,記錄的是「0」。
CD-ROM與磁碟在數據記錄方式上有所不同。磁碟是由一個個同心圓的磁軌組成。而CD-ROM卻不同,它是在整個盤面上只有一條螺旋式軌道,由靠近中心處開始,逐圈向外旋轉直到盤的外沿。靠外的扇區與靠內的扇區具有相同的長度,於是,按同樣大小的段分組的信息可以均勻分布在整個盤上。
CD-ROM的數據存儲也是以塊為單位進行組織的。典型的塊格式如圖5-36所示。它由下列欄位組成。
·Sync:同步欄位,標志一個塊的開始。由12個位元組組成,第1個位元組為全0,第2-11個位元組為全1,第12個位元組為全0。
·ID:標識欄位,包含塊地址和模式位元組。模式0表示一個空的數據域,模式1表示使用糾錯碼和2048位元組的數據,模式2表示不帶糾錯碼的2336個位元組的用戶數據。
·Data:用戶數據域。
·Auxiliary:此輔助域在模式2下是附加用戶數據,在模式1下是288位元組的糾錯碼。
圖5-36 CD-ROM數據塊格式
CD-ROM是通過專門的CD-ROM驅動器(即通常所說的光碟機)來進行讀操作的。CD-ROM驅動器一方面完成對光碟的讀操作,另一方面與主機相介面。常見的CD-ROM驅動器介面標准主要有三種:
(1)專用介面
由各CD-ROM驅動器生產廠家提供的專用介面卡將CD-ROM與主機連接起來。目前專用介面正逐步被取代。
(2)IDE(EIDE)介面
IDE介面的CD-ROM驅動器直接插在計算機主板上的IDE或EIDE插口上,無需配置匯流排介面卡,這也是目前微型計算機中普遍採用的一種介面方式。
(3)SCSI介面
SCSI(Small Computer System Interface,小型計算機系統介面)是目前比較流行的輸入輸出介面標准,相對來說,SCSI介面比IDE介面速度更快。
3. CD-R
CD-R(Compact Disk Recordable)是一種一次寫、多次讀的可刻錄光碟系統,它由CD-R碟片和刻錄光碟機組成。
CD-R光碟與普通CD-ROM光碟在外觀尺寸、記載數據的方式等方面是相同的,也同樣是利用激光束的反射原理來讀取信息。但與CD-ROM不同的是,在CD-R光碟表面除了含有聚碳酸酯層、反射層和丙烯酸樹酯保護層外,另外還在聚碳酸酯層和反射層之間加上了一個有機染料記錄層。
當使用CD-R刻錄光碟機對空白碟片進行刻錄時,是將寫激光束照射到有機染料記錄層上,激光照射時產生的熱量將有機染料燒熔,並使其產生光痕。光痕會使今後讀激光束改變光的反射率,從而達到一次刻錄改寫信息的目的。
4. CD-RW
CD-RW(Compact Disk ReWritable)光存儲系統是在CD-R基礎上進一步發展起來的,是一種多次寫、多次讀的可重復擦寫的光存儲系統。
CD-RW光碟結構與CD-ROM基本相同,只是在碟片中增加了可改寫的染色層。讀寫數據採用相變(phase change)技術。相變技術利用物質的狀態變化進行數據的讀、寫和擦除。CD-RW碟片內部鍍上一層一定厚度的薄膜即相變記錄層。相變記錄層由一種銀合金材料組成,隨加熱溫度的不同,它可以形成晶體,也可以形成非晶體。因此,適當調整加熱溫度就可以自由地控制記錄層的結晶狀態。在晶體狀態中原子整齊排列,光反射率高;相反,在非晶體狀態中原子排列不整齊,光反射率低。對CD-RW的讀、寫和擦除正是利用光反射率的這種變化來實現。由於材料的因素,晶體狀態改變的次數有限,也使得CD-RW碟片的擦寫次數有限。
CD-RW碟片中的相變記錄層的記錄膜在出廠時處於晶體狀態,寫入時用強的激光束照射使之變為非晶體狀態,如果此時中止激光照射,記錄膜溫度急劇下降,寫入數據的區域便穩定在非結晶狀態,數據被寫入。讀出時用弱的激光束照射記錄區,並根據反射光的反射率判別是0還是1。僅用弱光照射時記錄膜記錄的數據不會被破壞,這與普通光碟機讀取光碟的原理是一樣的。在擦除數據時,用中等強度的激光束照射記錄膜,使其溫度上升少許,記錄膜又返回晶體狀態,數據被擦除。
對CD-RW碟片的讀寫操作是通過CD-RW刻錄機完成的。目前的CD-RW刻錄機兼容CD-ROM和CD-R碟片,它分為內置式和外置式兩種。在與主機介面上,內置式刻錄機主要通過IDE、SCSI等介面連接,而外置式刻錄機通過計算機的外部並行介面連接。
5. DVD
DVD的英文全名是Digital Video Disk,即數字視頻光碟。DVD不僅僅用來存儲視頻數據,還可以用來存儲其它類型的數據,因此DVD又為 Digital Versatile Disk,即數字通用盤,是一種能夠保存視頻、音頻和計算機數據的容量更大、運行速度更快的採用了MPEG2壓縮標準的光碟。
DVD採用了類似CD-ROM的技術,但是可以提供更高的存儲容量。從表面上看,DVD碟片與CD-ROM碟片很相似,其直徑為80mm或120mm,厚度為1.2mm。但實質上,兩者之間有本質的差別。相對於CD-ROM光碟650MB的存儲容量,DVD光碟的存儲容量可以高達17GB。另外在讀盤速度方面,CD-ROM的單倍速傳輸速度是150KB/s,而DVD的單倍速傳輸速度是1358KB/s。
如圖5-37是DVD和CD-ROM碟片數據記錄道和凹坑情況的比較。從圖中可以看出,CD-ROM 盤的道間距為1.6μm,而DVD盤的道間距為0.74μm;CD-ROM盤的最小凹坑為0.83μm,而DVD盤的最小凹坑為0. 4μm。DVD碟片的道密度和凹坑密度都遠高於CD碟片。單從這兩方面的改進,就使DVD的單片單層容量提高到CD-ROM的7倍多,可達4.7GB。
圖5-37 DVD盤與CD盤的凹坑密度比較
DVD碟片分為單面單層、單面雙層、雙面單層和雙面雙層四種物理結構。因此,可以將DVD碟片分為四種規格,分別是DVD-5、DVD-9、DVD-10和DVD-18,它們的容量分別如下表5-7所示。
表5-7 四種DVD碟片比較
碟片類型 碟片直徑 面數/層數 容量
DVD-5 12cm 單面單層 4.7GB
DVD-9 12cm 單面雙層 8.5GB
DVD-10 12cm 雙面單層 9.4GB
DVD-18 12cm 雙面雙層 17GB
G. 四種存儲器中速度最快的
內存儲器。
存儲速度從快到慢排列:內存儲器>高速緩沖存儲器>計算機的主存>大容量磁碟。
只讀光碟,是一種在電腦上使用的光碟。這種光碟只能寫入數據一次,信息將永久保存在光碟上,使用時通過光碟驅動器讀出信息。
CD的格式最初是為音樂的存儲和回放設計的,1985年,由SONY和飛利浦制定的黃皮書標准使得這種格式能夠適應各種二進制數據。有些CD-ROM既存儲音樂,又存儲計算機數據,這種CD-ROM的音樂能夠被CD播放器播放,計算機數據只能被計算機處理。
注意事項:
簡單地說:寄存器是操作數據的地方,存儲器是存放數據的地方。
寄存器結構通常是指基本RS觸發器派生D觸發器,是由一些與非門的結構、總體集成在CPU、讀寫速度與CPU的速度運行基本匹配,但由於性能優越,所以貴,一般好的CPU只有幾MB二級緩存,一級緩存。
CPU的內存,通常指的是硬碟,U盤和其他設備可以節省電源切斷後,數據的能力是一般比較大,缺點是讀寫速度非常緩慢,普通機械硬碟讀寫速度通常是大約50mb/S。內存和寄存器是用於慢速內存讀寫的多層存儲機制。
H. 音樂放在手機儲存卡里哪個文件里啊
音樂一般默認存儲在SD卡——Music文件夾里,也有部分手機是My music文件夾。如果需要打開手機中存儲的音樂,可以通過以下這一個比較簡單的方法:
1、在手機中找到「文件管理」這一圖標,點進去可以看到自己手機中存在的各種格式的文件2、在「分類」下面,可以看到圖片、音頻、視頻等不同格式的文件夾,需要查看手機中的音樂的話,點擊「音頻」,查看所有音頻文件。3、點擊進入,就可以看到手機中存有的所有音樂了,此時可以選擇自己想要找到的音樂進行具體操作
I. 如何在手機上下載歌曲到內存卡里
1.打開音樂播放器之後自動到主頁面,點擊左上角的三橫杠,進入個人設置界面;
2.進入個人設置界面後,點擊左下角的設置,進入設置界面;
3.在設置界面,你可以看到有一個歌曲下載目錄。點擊進去之後,你會發現有兩個存儲地方,一個是內置SD卡,一個是內存卡。我這個手機沒有放內存卡,所以是下面這個狀態;
4.如果有內存卡,直接切換到到內存卡就可以了。不過這時候的歌曲都是下載到主目錄上的,你就可以設置到其他目錄,找到你要保存的地方點擊確認就可以了。設置成功後,回到主頁面下載你所需要的歌曲,這樣下載的歌曲就在內存卡裡面了。
J. 如何將歌曲儲存到儲存卡上
1、要將歌曲下載到內存卡裡面,先將內存卡放在要下載的工具裡面,我用的是手機。下載用的是酷狗音樂播放器。打開酷狗播放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