存儲器的地址計算
1. 存儲器的定址范圍怎麼計算還有什麼是字地址位元組地址
定址范圍是由地址線的位數決定的,比如地址線有20位,則地址有2^20個。
計算機數據的基本單位是位元組,即是最基本的數據單元,是從存儲器的起始地址到該數據的位置。一個字包含兩個位元組,它的地址是低位元組的地址。
2. 數據結構 數組存儲地址的計算
C語言特性的表達式是 *(a+i)+j
邏輯上來講是 a的值(數組a的首地址值)加 (iN+j)*s N為最低維長度 s為數組元素長度
3. 在微機中,若主存儲器的地址編號為0000H到7FFFH,則該存儲器容量為多少怎麼算的
一個地址可存儲1Byte,地址從0000H到7FFFH,那容量就是7FFFH+1 Byte;
轉換為10進制就是32767+1=32768Byte,1024Byte=1KB,所以也就是32KB。
4. 存儲器起始地址為全0,512K*32的存儲系統的最高地址為多少
512K*32的存儲系統的最高地址為7FFFFH。
存儲系統最高地址的計算的過程:
512K轉化成16進制數為80000H,由最高的地址計算公式:最高地址=存儲字數+存儲系統的起始地址-1=80000H+0-1=7FFFFH。所以說得出512K*32的存儲系統的最高地址為7FFFFH。
(4)存儲器的地址計算擴展閱讀:
現代計算機系統多級存儲體系統,其中越頂端的越靠近CPU,存儲器的速度越快、容量越小、每位的價格越高。
採用這種組織方式能較好地解決存儲容量、速度和成本的矛盾,提供一個在價格、容量上邏輯等價於最便宜的那一層存儲器,而訪問速度接近於存儲系統中最快的那層存儲器的存儲系統。
高速緩沖存儲器主要由以下三大部分組成:
1、Cache存儲體:存放由主存調入的指令與數據。
2、地址轉換部件:建立目錄表以實現主存地址到緩存地址的轉換。
3、置換部件:在緩存已滿時按一定策略進行數據替換,並修改地址轉換部件中的目錄表。
局部性原理
所謂局部性原理, 是指CPU訪問存儲器時, 無論是存取指令還是存取數據, 所訪問的存儲單元都聚集在一個較小的連續區域中。
5. 如何根據內存容量計算需要多少條地址線
內存容量為2ⁿ位元組,則地址匯流排為n位。
地址匯流排的位數決定了CPU可直接定址的內存空間大小,比如8位微機的地址匯流排為16位,則其最大可定址空間為2¹⁶=64KB,16位微型機的地址匯流排為20位,其可定址空間為2²⁰=1MB。一般來說,若地址匯流排為n位,則可定址空間為2ⁿ位元組。
地址匯流排的寬度,隨可定址的內存元件大小而變,決定有多少的內存可以被存取。
(5)存儲器的地址計算擴展閱讀
地址線用來傳輸地址信息用的。舉個簡單的例子:cpu在內存或硬碟裡面尋找一個數據時,先通過地址線找到地址,然後再通過數據線將數據取出來。如果有32根,就可以訪問2的32次方的位元組,也就是4GB。
在地址位多處理器協議中(ADDR/IDLEMODE位為1),最後一個數據位後有一個附加位,為地址位。數據塊的第一個幀的地址位設置為1,其他幀的地址位設置為0。地址位多處理器模式的數據傳輸與數據塊之間的空閑周期無關。一根地址線只能表示1和0。
6. 內部RAM中 位所在位元組的位元組地址的計算
單片機內部RAM中低128位元組的20H~2FH共16個位元組可以用位定址方式訪問其各位。共128個位地址為00H~7FH。假設位地址為48H,那麼單元地址=48H/8+20H=29H。特殊功能寄存區中有的可以位定址,用查表法,就可以得到,例如90H,查表得到,對應的位元組地址為90H。
低128位元組中的00H~1FH共32個單元通常作為工作寄存器區;30H~37H共80個單元為用戶RAM去,作堆棧或數據緩沖;80H~7FH單元組成高128位元組的專用寄存器區,也就是特殊功能寄存區。它們零散地分布在其中,並沒有占滿所有地址空間,對空閑地址的操作是無意義的。
(6)存儲器的地址計算擴展閱讀
MCS-51單片機存儲器結構介紹:
MCS-51單片機存儲器採用哈佛結構(har-vard),在物理結構上分為程序存儲器空間和數據存儲器空間,細分為:片內、片外程序存儲器和片內、片外數據存儲器。
這4個存儲空間存在地址沖突問題:數據存儲器與程序存儲器的64KB地址空間重疊;程序存儲器中片內與片外的低4KB地址重疊;數據存儲器中片內與片外最低的256B(8031僅有低128B)地址重疊。
在程序存儲器中,片內地址某些單元存儲空間,留給系統使用。片內數據存儲器共256B地址空間,分為低128B和高128B。
低128B又分為工作寄存器區、位定址區和用戶RAM區;高128B又叫特殊功能寄存器,這些寄存器的功能具有專門的規定,用戶不能修改其結構。存儲器中共有11個可位定址的位地址。其中,片內數據存儲器中有128個;特殊功能寄存器中有83個。
7. 內存地址的計算
該段內存位元組數 =CFFFFh -90000h +1 = 40000h =262144d
262144/1024 =256K
256K/16K = 16 (片)
需用 16片存儲晶元
8. 存儲器地址的段地址、偏移地址和物理地址
1、(1)段地址:2314H,偏移地址:0035H,物理地址:23175H
(2)
段地址:1FD0H,偏移地址:00A0H,物理地址:1FDA0H2、依次為85H~8CH,計算公式:有效地址=物理地址-DS*16。由於是16位機,一次處理數據16位,即2位元組,這里有8個位元組,所以,要訪問4次。
9. 四維數組存儲地址計算公式
四維數組存儲地址計算公式:A[i][j]=A[0][0]+(i*N+j)*L。
A[8][5]前面有多少個元素。行下標i從1到8,列下標j從1到10,所有A[8][5]之前共有n7*10+4(74)個元素。每個元素的長度為3個位元組,故共有3*74=222個位元組。
三維數組A(ijk)按「行優先順序」存儲,其地址計算函數為:LOC(aijk)=LOC(a111)+[(i-1)*n*p+(j-1)*p+(k-1)]*d。
簡介
通過一個整型下標可以訪問數組的每一個值。數組維數是指在多維數組之中採用一系列有序的整數來標注,整數列表之中整數始終相同的個數。在資料庫中,數組維數與表中屬性數量有關,屬性越多,數組維數越大。計算機中的欄位屬性、資源特性和那些讀取與修改的許可權。例如:文件屬性、用戶的屬性。
10. 如何求存儲器的地址位數
32片位的SRAM晶元擴展成2048K×32位存儲器,其所需的地址位數是21位。
32片256K×8位的SRAM晶元,每4片256K×8位的SRAM晶元組成一組256K×32位存儲器組,八組256K×32位存儲器組擴展成2048K×32位存儲器(大)組,地址位數與數據寬度無關,只與地址深度2048K有關,2048K=2097152=2的21次冪,你是哪個老師教的?
怎麼算?就是(((2097152/2)/2)/2).....20次餘1,20+1=21
除非數據匯流排的寬度是8位,如果數據匯流排的寬度是8位,那麼A0,A1用於「片選」,就是32位分4次讀入,就需要23位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