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bm分布式存儲
① 分布式存儲與軟體定義存儲的區別
什麼是分布式存儲
關於分布式存儲實際上並沒有一個明確的定義,甚至名稱上也沒有一個統一的說法,大多數情況下稱作 Distributed Data Store 或者 Distributed Storage System。
其中維基網路中給 Distributed data store 的定義是:分布式存儲是一種計算機網路,它通常以數據復制的方式將信息存儲在多個節點中。
在網路中給出的定義是:分布式存儲系統,是將數據分散存儲在多台獨立的設備上。分布式網路存儲系統採用可擴展的系統結構,利用多台存儲伺服器分擔存儲負荷,利用位置伺服器定位存儲信息,它不但提高了系統的可靠性、可用性和存取效率,還易於擴展。
盡管各方對分布式存儲的定義並不完全相同,但有一點是統一的,就是分布式存儲將數據分散放置在多個節點中,節點通過網路互連提供存儲服務。這一點與傳統集中式存儲將數據集中放置的方式有著明顯的區分。
什麼是軟體定義存儲
SDS 的全稱是 Software Defined Storage ,字面意思直譯就是軟體定義存儲。關於 SDS 的定義可以參考全球網路存儲工業協會(Storage Networking Instry Association,SNIA),SNIA 在 2013 正式把 軟體定義存儲(SDS) 列入研究對象。
SNIA 對軟體定義存儲(SDS) 的定義是:一種具備服務管理介面的虛擬化存儲。 SDS 包括存儲池化的功能,並可通過服務管理介面定義存儲池的數據服務特徵。另外 SNIA 還提出 軟體定義存儲(SDS) 應該具備以下特性:
自動化程度高 – 通過簡化管理,降低存儲基礎架構的運維開銷
標准介面 – 支持 API 管理、發布和運維存儲設備和服務
虛擬化數據路徑 – 支持多種標准協議,允許應用通過塊存儲,文件存儲或者對象存儲介面寫入數據
擴展性 – 存儲架構具備無縫擴展規模的能力,擴展過程不影響可用性以及不會導致性能下降
透明度 – 存儲應為用戶提供管理和監控存儲的可用資源與開銷
分布式存儲與軟體定義存儲的區別與聯系
軟體定義存儲(SDS) 的著重點在於存儲資源虛擬化和軟體定義,首先在形態上,軟體定義存儲(SDS)區別於傳統的「硬體定義」存儲,它不依賴專屬的硬體,可以讓存儲軟體運行在通用伺服器上,可避免硬體綁定以及有效降低硬體采購成本;擁有標准 API 介面和自動化工具,有效降低運維難度。存儲資源虛擬化,支持多種存儲協議,可整合企業存儲資源,提升存儲資源利用率。但從定義上來說,但 軟體定義存儲(SDS) 從部署形式上來看,並不一定是分布式或者是集中式的,也就是說 SDS 不一定是分布式存儲(雖然常見的 軟體定義存儲(SDS) 更多的是分布式的),SDS 存儲內部有可能是單機運行的,不通過網路分散存放數據的,這種形式的軟體定義存儲(SDS) 的擴展性就可能有比較大的局限。
分布式存儲,它的最大特點是多節點部署, 數據通過網路分散放置。分布式存儲的特點是擴展性強,通過多節點平衡負載,提高存儲系統的可靠性與可用性。與 軟體定義存儲(SDS)相反,分布式存儲不一定是軟體定義的,有可能是綁定硬體的,例如 IBM XIV 存儲,它本質上是一個分布式存儲,但實際是通過專用硬體進行交付的。那麼就依然存在硬體綁定,擁有成本較高的問題。
② 雲存儲為什麼可以做到大容量
雲存儲實現技術(一)
——雲存儲理解
在當今風起「雲」涌的時代,雲存儲作為「雲」的基礎架構和最廣泛的應用得到了極大的重視。萬丈高樓平地起,只有將底層的基礎打牢,才有可能實現雲中的摩天大樓。
實現的前提在於理解,到底應該如何理解雲存儲呢?沒有一個放之四海皆準的概念,不同的角度,不同的背景得到的答案肯定不同。這里我想從廣義和狹義的角度分別來理解。廣義上來說,雲存儲發展於分布式存儲,融合了並行與網格技術,延伸了虛擬化概念,通過對網路中大量異構存儲設備的統一協調處理,最終實現了遠程存儲服務的提供。狹義上要從三種視角出發來理解:雲製造商,雲使用商,個人。
1.對於雲製造商來說,雲存儲是一種架構。是對底層異構存儲伺服器的整合,對網路存儲技術的創新,對硬體存儲晶元升級。現在被各大廠商應用的底層雲模式主要有兩種:網路存儲架構,分布式集群存儲技術。
網路存儲模式是在分散的基礎存儲設備上,實現一個統一管理存儲設備系統。存儲設備可以是FC光纖通道存儲設備,可以是NAS和 iSCSI等IP存儲設備,也可以是 SCSI或SAS等 DAS存儲設備。而管理系統主要實現設備虛擬化管理,冗餘鏈路管理,設備監控及安全備份處理。來看看IBM和色卡司公司提出的存儲系統。色卡司推出的新一代的5-bay NAS,融合了NAS/DAS/iSCSI三為一體,提供iSCSI的堆疊擴充功能以及多重RAID技術,為底層存儲提供了極大的應用彈性和數據保護機制。而IBM XIV存儲系統則通過轉架單個磁碟的轉速瓶頸,將性能提升了一大步,但是基於硬體的網路存儲模式終究還是存在容量與性能的擴展瓶頸。
分布式集群存儲技術能夠很好的解決上述瓶頸,不需要構建SAN模型,所依託的只是分布式文件系統,不但能夠很好的支持異構機的搭建,還很容易擴充,高效的演算法實現也帶來了性能的突破。如Googal的GFS,Hadoop架構中的HDFS以及一些輕型的如FastDFS等。這種模型的前景一片明亮,只要人的腦袋足夠聰明,高效的演算法性能的提升終究要快於硬體的提升。
2.對於雲使用商來說,雲存儲是一種服務。這里理解為提供服務與使用服務。提供的服務包括:原始的存儲伺服器,透明的大容量存儲服務,存儲機器與上層應用的綜合體。相對於製造者而言,提供服務商亟需解決的是雲服務的安全性,如何保證商業數據不泄密,如何實現企業數據冗餘備份。還有一些細節方面的諸如可定製性,可擴展性,透明性,簡易性,可靠性等都是雲存儲面臨的困難。
對於使用服務者來說,雲存儲就是一個低成本,遠端控制,安全的企業存儲應用平台,他們不用再為高昂的硬體設備發愁,也不用為後期數據擴展空間擔憂,只要專注與基於服務介面的開發即可。這里存儲面對的最大問題是網路帶寬與數據安全的問題。如何實現遠端數據的高訪問性,如何避免傳輸過程的數據損失及竊聽。雲存儲需要的是各方面技術的支撐。
3.一切技術的發展都源於人對更高品質生活的需求,雲存儲也不例外。未來存儲最大的應用應該是個人存儲。即一切輕型移動設備之間信息互通,個人信息的最終雲端化。最近UIT和Inter的合作也在向個人存儲進軍,通過與電信服務商的合作,將個人存儲放在雲上,實現隨時隨地的訪問。可以想像不久的將來,信息的整合將在雲中孕育。
雲存儲實現技術(二)
——雲存儲遐想
對於雲存儲來說,異構平台的的設備整合是最大的問題。既然稱之為「雲」,就不是某一單台伺服器或一個機群提供的單一的硬碟數據存儲功能。而是分布在全球多台設備之間的虛擬化管理。如何協調設備之間的統一部署,統一訪問,這將成為巨大的瓶頸,如得不到實現,雲將無法成型,終究只是廣闊互聯網中零星散落的水蒸氣。現在的解決方案多是基於集群技術,分布式文件系統及網格計算技術。
如果不打破現有的觀念,瓶頸終究是瓶頸,技術的發展也只是拖長了瓶頸的到來時間。以下讓我們拋棄傳統的架構模型,遐想下雲存儲。
1.高維度信息的存儲
根據常識,我們在知道維度的大小可以決定存儲容量的大小。傳統我們對數據的存儲都是基於二維結構的。現在我們跌入了二維瓶頸無法自拔,那麼為何不放棄二維存儲而轉向高維呢?
維度的理解可以從宏觀與微觀兩方面理解。
(1)微觀方面,即存儲介質本身的維擴展,令人欣喜的是澳大利亞科學家已經開發了一種新的能夠感知激光波長和偏振材料,可以實現五個維度上的存儲數據。這對於雲存儲容量擴展提供了不可估量的技術支持。
(2)宏觀方面可以考慮存儲數據的三維結構。可以這樣理解,網路是種極其鬆散的空間拓撲結構,我們可以在其中設定一個笛卡兒坐標系,坐標中規定單位信息元數據。信息的存儲就可以演變為坐標的存儲。這里需要考慮的是單位數據的大小。對於結構數據,可以設置為一個字母,一個漢字或一個數據;對於非結構數據,可以是一個頻繁詞,一個tag 。但是對於龐大的信息而言,這又會造成更嚴重的維災難。
考慮下我們現實世界中的信息冗餘部分:
每一天,多少人在轉載,復制,粘貼別人的信息。
每一分鍾,有多少人在記錄同一句話,計算同一數據。
以上這些佔用了我們大量的存儲設備而毫無意義。所以如何設置高效的單位元數據,如何利用已有的單位數據是亟需考慮的。
(3)笛卡兒坐標的引入對於數據安全方面也有所幫助,我們可以通過數據加密來改變每個用戶的參考坐標系。
(4)在三維結構的基礎上,我們還可以考慮引入時間的四維空間,因為計算機處理每個人的存儲命令時間肯定是不同的,這一維的利用可以加快檢索及訪問速度。
2.人工智慧的雲存儲
這里的人工智慧是有別與馮諾依曼計算機體系的人工智慧。
想想我們的大腦,一個1350立方米的空間容納了無法估量的信息,僅這一條就足可以推翻容量與存儲的關系。我們腦中的信息可以動態的加強和減弱(除了一些主觀因素),可以快速檢索而不需要索引表。這些靠的是什麼?聯想,記憶,信號的刺激與傳導。那麼我們是否可以考慮硬體的仿神經突觸的設計。
我們好象也有過多的考慮冗餘備份,在需要時,我們只需拿張紙記錄就好。那麼我們是否可以考慮減輕存儲伺服器的任務,將備份問題交給某些固定的外設就好。
人工智慧這條路也許還有好長路要走,但我們堅信,創新就會有發展
③ 分布式存儲排名前十名有哪些
一、 Ceph
Ceph最早起源於Sage就讀博士期間的工作、成果於2004年發表,並隨後貢獻給開源社區。經過多年的發展之後,已得到眾多雲計算和存儲廠商的支持,成為應用最廣泛的開源分布式存儲平台。
二、 GFS
GFS是google的分布式文件存儲系統,是專為存儲海量搜索數據而設計的,2003年提出,是閉源的分布式文件系統。適用於大量的順序讀取和順序追加,如大文件的讀寫。注重大文件的持續穩定帶寬,而不是單次讀寫的延遲。
三、 HDFS
HDFS(Hadoop Distributed File System),是一個適合運行在通用硬體(commodity hardware)上的分布式文件系統,是Hadoop的核心子項目,是基於流數據模式訪問和處理超大文件的需求而開發的。該系統仿效了谷歌文件系統(GFS),是GFS的一個簡化和開源版本。
④ 分布式架構和分布式系統存儲研發的區別是什麼
分布式架構是軟體系統
分布式系統存儲是基於存儲、伺服器、資料庫技術、容災熱備等技術的系統集成。
hps+ssan多節點+ibm6000伺服器+Oraclerac是一套基於全快閃記憶體融合擴容hds的分布式存儲系統。
在這個上面允許的xx雲軟體,是一個基於分布式架構的軟體系統
人才少,需求量大是什麼意思?
我基本上除了阿里王博士,和阿里超融合一體機的相關負責人,還沒有見過聽說過能一個人把整套分布式系統存儲技術搞定的
所以你說的人才少是合理的
需求量大就存疑了.......
人家大廠研發好了,一般技術人員去實施運維就好了啊
以聯想為例,他的超融合一體機研發,需求量大么...
哦,博士確實挺缺的....
分布式架構是軟體系統
分布式系統存儲是基於存儲、伺服器、資料庫技術、容災熱備等技術的系統集成
數字經濟時代,各個企業、個人都在生產數據,利用數據,數據也在 社會 中不斷流動、循環,為這個時代創造著價值與機遇。盡管數據如此珍貴,但我們仍然會聽到在集中式存儲場景中,由於網路攻擊、火災、地震而造成數據故障、丟失等問題。
為了防止數據出現故障、數據丟失、伺服器出錯、數據無法恢復等情況,越來越多企業開始把集中存儲轉變為分布式存儲。分布式存儲,類似於「把雞蛋放到不同的籃子里」,簡單來說就是把一張照片或文件切碎並放在不同的存儲伺服器上,任何人都可以成為節點,任何人都可以成為中心,因此,無論數據中心發生數據丟失,數據存儲都可以實現永久存儲,只要存在存儲伺服器,就能恢復數據。
其實,分布式存儲已經不是什麼新鮮事物,而是經歷了多年的積累和發展,用戶對支撐的伺服器需求也越來越明確:相比傳統伺服器,分布式存儲需要更大存儲容量,兼具性能的同時,還要更靈活的存儲能力,專門的存儲伺服器應運而生。
存儲伺服器是隨著互聯網分布式存儲架構迅速崛起而出現的一個伺服器品類,隨著大數據、視頻、圖片搜索等互聯網創新應用的發展,適用於不同場景的存儲伺服器種類也越來越多。當前,不僅互聯網運營商在大規模采購存儲伺服器,傳統的企業和政府也在批量部署,用於視頻、文件歸檔、郵件以及大數據分析等應用。
浪潮信息一直是存儲伺服器的主要供應商,今年4月浪潮信息發布了全新的M6系列伺服器,其中就包含存儲伺服器子系列,包含2U24盤、4U46盤、4U60盤、4U106盤等一系列產品,覆蓋冷存儲、溫存儲以及視頻分析等不同用戶不同類型的應用場景。其中,NF5466M6就是一款4U46盤,兼顧高存儲容量、強大計算性能和極致IO擴展能力的雙路存儲優化伺服器,是分布式存儲架構的不二之選。
⑤ IBM伺服器的IBM與SystemStorage
眨眼間,您可能就會錯失良機,新技術正在以前所未有的速度引發商業領域的變革。您該如何找到時間和資源來推動所必需進行的創新,從而使您的組織在不斷快速變化的市場中保持競爭優勢?如何才能更快速地響應業務需求?現在正是重新考慮IT 服務交付的最佳時機。IBM®:新企業數據中心戰略可幫您的公司克服面臨的諸多運營難題,以變得更集成、更高效、更動態、對客戶的響應能力更強。通過使技術和業務保持一致,IBM可為人提供創新乃至在競爭中保持領先地位所需的自由度和工具。
隨著技術在各行各業的核心地位日益增強,IT 專業人士在管理不斷擴大的、復雜的分布式基礎架構,和爆炸式增長的信息上所花費的時間也越來越多,同時,他們還要努力快速響應業務和法規要求。包括成本、服務交付和信息風險管理在內的諸多運營問題令眾多IT 部門不堪重負。此外,持續攀升的電力成本和企業指導方針也要求企業變得更加節能。
同時面臨所有這些挑戰,企業往往很難抽出必要的時間和資源來評估和利用新技術,以簡化IT 運營、響應法律和法規要求,並保持公司的競爭力和盈利能力。而且您的公司承擔不起創新機會溜走的損失。信息速度與可用性的增長,創造了跨網路集成服務,以及對分布式IT 資源集中整合的新機遇。我們有望快速訪問可信的信息、實時的數據和分析內容。數據中心將愈加強大,並要求系統、數據、應用程序和網路始終保持高可用性、高安全性和高靈活性。
您的組織要想應對這些挑戰,只憑更優良的設備遠遠不夠。要在Web 2.0時代保持競爭優勢,業務及IT 負責人必須採取全新的方式來訪問數據中心。為更好地支持業務需求,數據中心必須利用新經濟來提升IT 效率、支持快速部署新應用程序、以服務的方式交付IT 成果、實時分析和整合信息。這些新要求使IT 能夠隨時、隨地、並以用戶想要的查看方式提供信息。 IBM 新企業數據中心戰略使您能夠以全新的方式來考慮如何交付IT 服務。此改進的模式旨在提供對IT 服務和資源的動態和無縫訪問,有助於通過以下三個關鍵要素來同時提高生產效率和滿意度:
●1. 新經濟意義。實現數據中心轉型的第一個步驟就是進行簡化,這有助於通過整合和虛擬化技術使效率提升至新水平。由於靈活性、合規性和安全性得到增強,它還有助於簡化整合式管理和控制。IBM認為提升IT 效率絕非加大成本削減力度那麼簡單。一旦組織整合完成數據中心和基礎架構,並開始跨下列所有系統資源利用虛擬化技術時,顯著的改進是完全有可能實現的:伺服器、網路、磁碟、磁帶、SAN、文件系統和文件。通過將應用程序與基礎資源分解開,公司能夠大幅提高應用程序的遷移性、增強伺服器和存儲器的利用率、提升可靠性,並最終獲得顯著的成本優勢。
●2. 服務的快速部署。實現數據中心轉型的第二個步驟:支持將數據中心及信息與共享服務的開發重新進行整合並利用高度虛擬化的共享資源。這會影響提高響應和控制服務交付質量的能力。通過高度虛擬化的資源池、優化和整合的網路,以及基於政策的自動化服務管理,得到改善的服務交付能力有助於IT 部門快速部署新基礎架構和服務。當IT 基礎結構能夠對擴展和轉型提供支持,並能夠根據不斷變化的工作量而快速伸縮,就可以創造出更多商業價值,無論需求是按月、周、日還是小時變化。
●3. 緊隨業務目標進行調整。在數據中心轉型的第三個階段,公司將成為動態、響應快速和業務目標驅動型的組織。通過根據業務目標調整IT 部署,組織幾乎可實現瞬間響應新業務需求,並定位為更好地推動創新。動態IT 組織可創造機會,能夠根據實時獲得的信息做出更佳的決策。動態IT 組織會同時能依照最終用戶的IT服務要求部署先進的管理工具,實現流程和政策的自動化。這可解放基本IT 運營任務的技術資源,從而抽出更多的時間專注於更高價值的任務,如IT 驅動的業務創新解決方案。動態IT 組織還能更好地促進綠色IT 計劃,利用嵌入式超級計算機,並部署新版本的Web 2.0交付和實時處理。促進數據中心轉型的成果就是靈活性和自由。解放CEO,令其確信IT 部門現正准備迅速和安全地邁向新的業務活動。解放CFO,令其擺脫每天全力維持低成本和高生產效率的壓力。解放CIO,令其安心獲知客戶很滿意、系統達到關鍵服務水平協議的要求以及IT 正在推動業務創新。解放IT 經理,令其專心致志於支持創新的新業務項目,而不僅僅是運營要求。最後還解放IT 員工,他們當前在周末和假期加班加點,力圖維持大量不靈活的解決方案以使其對業務的影響降至最小。
⑥ 資料庫有哪些
資料庫有:
1、MySQL
MySQL是一個關系型資料庫管理系統,由瑞典MySQL AB公司開發,屬於Oracle旗下產品。MySQL是最流行的關系型資料庫管理系統之一,在WEB應用方面,MySQL是最好的RDBMS(Relational Database Management System,關系資料庫管理系統)應用軟體之一。
2、Oracle
Oracle開發的關系資料庫產品因性能卓越而聞名,Oracle資料庫產品為財富排行榜上的前1000家公司所採用,許多大型網站也選用了Oracle系統,是世界最好的資料庫產品。
3、SqlServer
SQL Server是由Microsoft開發和推廣的關系資料庫管理系統(DBMS),它最初是由Microsoft、Sybase和Ashton-Tate三家公司共同開發的,並於1988年推出了第一個OS/2版本。
4、SQLite
SQLite,是一款輕型的資料庫,是遵守ACID的關系型資料庫管理系統,它包含在一個相對小的C庫中。它是D.RichardHipp建立的公有領域項目。
5、INFORMIX
Informix是IBM公司出品的關系資料庫管理系統(RDBMS)家族。作為一個集成解決方案,它被定位為作為IBM在線事務處理(OLTP)旗艦級數據服務系統。
6、Redis
Redis(Remote Dictionary Server ),即遠程字典服務,是一個開源的使用ANSIC語言編寫、支持網路、可基於內存亦可持久化的日誌型、Key-Value資料庫,並提供多種語言的API。
7、MongoDB
MongoDB是一個基於分布式文件存儲的資料庫。由C++語言編寫。旨在為WEB應用提供可擴展的高性能數據存儲解決方案。是非關系資料庫當中功能最豐富,最像關系資料庫的。
8、HBase
HBase是一個分布式的、面向列的開源資料庫,該技術來源於Fay Chang所撰寫的Google論文「Bigtable:一個結構化數據的分布式存儲系統」。就像Bigtable利用了Google文件系統(File System)所提供的分布式數據存儲一樣,HBase在Hadoop之上提供了類似於Bigtable的能力。
9、Neo4J
Neo4j是一個高性能的,NOSQL圖形資料庫,它將結構化數據存儲在網路上而不是表中。它是一個嵌入式的、基於磁碟的、具備完全的事務特性的Java持久化引擎,但是它將結構化數據存儲在網路(從數學角度叫做圖)上而不是表中。10、CouchDB
10、CouchDB
CouchDB是一個開源的面向文檔的資料庫管理系統,可以通過 RESTful JavaScript Object Notation (JSON) API 訪問。它反映了 CouchDB 的目標具有高度可伸縮性,提供了高可用性和高可靠性,即使運行在容易出現故障的硬體上也是如此。
⑦ 什麼數據存儲軟體的兼容性比較高
1. Ceph
Ceph是一個強大的存儲系統,它在同一個系統中同時提供了對象,塊(通過RBD)和文件存儲。無論您是希望在虛擬機中使用塊設備,還是將非結構化數據存儲在對象存儲中,Ceph都可以在一個平台上提供所有功能,並且還能獲得出色的靈活性。 Ceph中的所有內容都以對象的形式存儲,不管原始的數據類型是什麼,RADOS(reliable autonomic distributed object store)都會把它們當做對象來進行存儲。
RADOS層確保數據始終保持一致狀態並且可靠。Ceph會通過數據復制,故障檢測和恢復,以及跨群集節點進行數據遷移和重新平衡來實現數據一致性。 Ceph提供了一個符合POSIX的網路文件系統(CephFS),旨在實現高性能,大數據存儲以及與傳統應用程序的最大兼容。Ceph可以通過各種編程語言或者radosgw(RGW)實現無縫的訪問對象存儲,(RGW)這是一種REST介面,它與為S3和Swift編寫的應用程序兼容。另一方面,Ceph的RADOS塊設備(RBD)可以訪問在整個存儲集群中條帶化和復制的塊設備映像。
Ceph的特性
獨立、開放和統一的平台:將塊,對象和文件存儲組合到一個平台中,包括最新添加的CephFS
兼容性:您可以使用Ceph 存儲對外提供最兼容Amazon Web Services(AWS)S3的對象存儲。
精簡配置模式:分配存儲空間時,只是虛擬分配容量,在跟進使用情況佔用實際磁碟空間。這種模式提供了更多的靈活性和磁碟空間利用率。
副本:在Ceph Storage中,所有存儲的數據都會自動從一個節點復制到多個其他節點。默認任何時間群集中的都有三份數據。
自我修復:Ceph Monitors會不斷監控你的數據集。一旦出現一個副本丟失,Ceph會自動生成一個新副本,以確保始終有三份副本。
高可用:在Ceph Storage中,所有存儲的數據會自動從一個節點復制到多個其他的節點。這意味著,任意節點中的數據集被破壞或被意外刪除,在其他節點上都有超過兩個以上副本可用,保證您的數據具有很高的可用性。
Ceph很強大:您的集群可以用於任何場景。無論您希望存儲非結構化數據或為數據提供塊存儲或提供文件系統,或者希望您的應用程序直接通過librados使用您的存儲,而這些都已經集成在一個Ceph平台上了。
可伸縮性:C
⑧ 主流存儲備份廠家有哪些
1、Dell EMC
EMC 於1979年成立於美國麻州Hopkinton市,1989年開始進入企業數據儲存市場。二十多年來,EMC全心投注在各項新的儲存技術,已獲得了1,300個已通過或審核中的儲存技術專利。
無論是全球外接RAID儲存系統、網路儲存亦或是儲存管理軟體等儲存專業領域,EMC均是業界公認的領導廠商。
2、Commvault
QiNetix的體系結構
CommVault公司創立的QiNetix軟體平台採用了一種全新的體系結構,專為操作簡單、無縫連接和可伸縮性的存儲方案而設計,以應對21世紀數據存儲和管理需求。
通過對傳統數據管理中分離功能的緊密整合,利用完整的存儲棧,從應用到設備,進行完整的、透明的管理,以自動操作的方式提供應用數據的存取和可用性。
3、Veeam Software
Veeam軟體是一家信息技術公司,由拉特米爾·蒂梅什維和安德烈Baronov成立於2006年。它側重於災難恢復,虛擬化管理和備份軟體的開發。該公司總部設在瑞士Baar。
4、Veritas
在數以萬計的企業中 ,包括97%的全球財富100強 ,均依靠Veritas來進行日常數據保護及容災恢復 ,確保數據的安全性與高可用 ,規避數據損失風險,實現數據合規 。
數字化經濟時代,Veritas所提供的技術解決方案可以幫助企業管理好數字資產 ,降低數據管理風險 ,充分發揮數據價值 。
5、雲速雲盤
基於華為19萬員工應用實踐打造的在線企業網盤,用於內部文件存儲、備份和共享,對外文件分享、展示和外部文件收集,支持多人協同的網銀級安全產品,研發持續投入,越用越便宜
⑨ ipfs靠譜嗎
靠譜是絕對不靠譜的,就是能不能賺錢的事了,你要知道ipfs是個協議,這個協議註定他無法普及,原因是太過於匿名,權利部門無法追查,所以註定他無法普及。當然現在談起ipfs都是指的的fil這個虛擬幣,這貨在交易平台空氣了好幾年,終於在去年主網上市了,也給大家帶來了驚喜,前幾年空氣時囤進的,幾乎都暴賺。但嚴格的說這個玩意就是一個資金盤,不過目前來說,還是有些礦場和財團不停的投入,所以還算是靠譜,這個靠譜指的又是現在的確是能賺點錢。但是得擦亮眼睛。不要因小失大,有些一些賣算力的平台,他也是空氣交易,根本就沒託管的實體礦機,就是拿你的錢去炒,然後按你購買的算力每天分分幣,哪天他整黃了也就只有跑路這一條路可走。
虛擬幣太容易操控,暴漲暴跌常有的事。所以投資之前一定得謹慎。
想要知道 ipfs靠譜嗎 ,你就要首先 知道國家 的態度 。
隨著中國經濟的蓬勃發展,經濟體量大、內需強勁、全球一體化進程加快。對於數據的幾何級再度增長的分布式存儲需求將越來越高。就今年,全球的信息量預計達到50ZB,而中國佔全球數據和信息輸出的18%。現今的中心化數據雲存儲不足以滿足這種超大規模數據的需求。
因此,國家從2019年就開始重視分布式雲存儲的網路發展,國務院、工信部不斷有重量級嘉賓出席IPFS生態建設發展會議。由工信部牽頭在深圳召開了分布式存儲交流大會,與會的企業有IBM,銀聯、平安、騰訊、華為等機構。足以見得政府和企業對分布式雲存儲的重視程度。
2020年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會組織召開會議,指出要加快推進包括人工智慧、大數據中心、5G建設等在內的新型基礎信息建設進度。和往年的基建策略不同的是,這次的基建是技術基建,基礎都是數據流通。顯而易見,數據流通相當於新基建的基礎土壤,新基建的底層地基。
2021年3月25日,人民網的一篇文章掀起了分布式雲存儲行業的一股小浪潮。人民網的這篇文章指出了IPFS分布式雲存儲的重要性,隨著5G技術的普及,企業數據將成為中國數據的主流,數據市場將倍增。分布式雲存儲與 去中心化雲計算 作為Web3.0的重要基礎設施,將加快推動相關行業的數字化轉型。
從兩會、十四五再到重點推進的新基建、企業數字化,毫無疑問,對於「國家是否真的支持IPFS的發展?」這個問題,答案必然是肯定的。
我站在開發者的角度,做私鏈靠譜,做公鏈不靠譜,我對接ipfs做私鏈感覺還可以,他做文件存儲服務可以省去很多操作,用起來就像redis一樣簡單,你把文件都給他就可以了,他給你返回一個唯一標識,以後用這個標識就可以來ipfs取文件,很方便,大項目現在用ipfs的很少,不過我覺得中小項目用他足夠了,大項目感覺也沒什麼問題,因為他可以無限擴展節點。
但以上說的是私鏈,就是在同一區域網,或者項目分布式網關下的。接下來說說公鏈,也就是大家都在挖fil用的,糟糕透頂。。。。文件無法訪問,超時,網關不可用等等很多問題,ipfs起初的想法是好的,而且也有可能作為區塊鏈第一個實際落地應用項目(不像以太坊全是發幣的),但是穩定性太差了,我給公鏈傳一個文件,他會把這個文件拆分然後分發到下面的節點,但是有的時候某些節點網路不通,或者下線,導致我根本我法訪問,ipfs做的就是存儲,他得核心也是存儲,所以存儲的東西如果沒法訪問那是最基本的問題都沒處理好,那這種東西可以用嗎?如果大家對我說的有懷疑,可以自己下一個ipfs客戶端,不需要對接,直接可以上傳同步文件,然後找個可用的網關訪問下看看體驗如何。
當然我從開發者的角度發表的意見。雖然說他實際應用性一般,但是並不影響他值錢,因為有共識就值錢。可以推薦大家看一部電影《金礦》。裡面說的就是股民並不在乎這家公司是否真的開采出金礦,而是想通過股票賺錢,因為假的東西大家都認為它是真的,那他就是真的。
IPFS是對數據進行分布式存儲的一個系統,中文叫星際文件系統。它是一種計算機技術,與其說這項技術靠不靠譜,還得看我們目前亟待解決的問題本身。
就目前而言,數據的存儲已經達到了一個非常龐大的規模,2020年全球數據存儲量在40Zb左右,而這些數據都存儲在亞馬遜,谷歌,微軟,阿里,華為騰訊數據公司。國際數據公司IDC預測2025年,未來全球數據存儲量將達到175ZB,也就是未來數據存儲賽道上還會有更多的可能。
但是就目前的數據存儲和分發已經出現了一些問題,因為目前數據都是中心化的存儲,用戶訪問的數據都是從中央伺服器獲取。隨著數據大規模產生,中央伺服器對數據的處理過程中不斷呈現出一些用戶數據安全,隱私,以及存儲成本的問題。
為解決上述的問題IPFS橫空出世,IPFS是一個去中心化的網路,當然發展的過程會有一些緩慢,不妨多給新技術一點時間。
靠譜。不得不承認,ipfs星際文件系統,是一個好的區塊鏈項目。目前來說,我比較看好ipfs,是一個適合長期投資的項目。
⑩ ibm gpfs 容量
ibm gpfs容量3-4份。
IBM GPFS可以替代HDFS作為Hadoop架構的底層文件系統/數據存儲。Hadoop主要是能夠做DAS直連存儲,(位於各個節點上的)硬碟是分布式的,數據會拷貝3-4份進行保護。Hadoop不需要高端的產品,不用共享存儲,而是用分布式存儲,它的成本相比共享存儲(比如DS8000)要低。
集群存儲提供了SAN和NAS結構的優點。在大多數使用集群存儲的案例中,隨著存儲系統的擴容,性能也隨之提升。一個大的集群存儲的性能往往勝過一個SAN系統,但是價格也會更高。集群存儲系統像NAS系統一樣易於構建、操作和擴容。大多數集群存儲系統沒有傳統NAS系統的固有瓶頸。
功能:
文件的系統是操作系統用於明確磁碟或分區上的文件的方法和數據結構;即在磁碟上組織文件的方法。也指用於存儲文件的磁碟或分區,或文件系統種類。因此,可以說"我有2個文件系統"意思是他有2個分區,一個存文件,或他用 "擴展文件系統",意思是文件系統的種類。
磁碟或分區和它所包括的文件系統的不同是很重要的。少數程序(包括最有理由的產生文件系統的程序)直接對磁碟或分區的原始扇區進行操作;這可能破壞一個存在的文件系統。大部分程序基於文件系統進行操作,在不同種文件系統上不能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