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t存儲設備供應商哪家正規
A. 雲計算發展趨勢怎麼樣
行業主要上市公司:阿里巴巴-SW(09988);騰訊控股(00700);網路集團-SW(09888);紫光股份(000938);用友網路(600588);中國電信(601728);中國移動(600941);中興通訊(000063);浪潮信息(000977);中科曙光(603019);神州數碼(000034);證通電子(002197);東方國信(300166);光環新網(300383);卓易信息(688258);華勝天成(600410);首都在線(300846);品高股份(688227);天融信(002212);深信服(300454)等。
本文核心數據:雲計算代表性企業投融資規模等
雲計算行業全景圖:雲計算產業鏈企業競爭激烈
從產業結構來看,我國目前雲計算產業鏈結構完備,上游為核心硬體(晶元、內存等)、IT基礎設備(伺服器、存儲設備、網路設備等),中游為IaaS、PaaS、SaaS運營,下游為各類使用雲的企業或組織。
雲計算產業鏈的核心是雲服務廠商,海內外主要的廠商有亞馬遜、微軟、谷歌、Facebook、蘋果、阿里、騰訊等互聯網轉型企業,提供彈性計算、網路、存儲、應用等服務。互聯網數據中心(IDC)廠商為之提供基礎的機房、設備、水電等資源。基礎設備提供商將伺服器、路由器、交換機等設備出售給IDC廠商或直接出售給雲服務商,其中伺服器是基礎網路的核心構成,大約佔到硬體成本的60%-70%。CPU、BMC、GPU、內存介面晶元、交換機晶元等是基礎設備的重要構成。光模塊是實現數據通信的重要光學器件,廣泛用於數據中心,光晶元是其中的核心硬體。雲計算產業最終服務於互聯網、政府、金融等廣大傳統行業與個人用戶。
雲計算產業鏈區域熱力地圖:北京企業數量最多
根據中國企業資料庫企查貓,雲計算企業集中在北京市。由於雲計算是各地重點發展的產業,因此全國范圍來看企業數量大部分上千家。除北京以外,廣東省企業數量超3.5萬家,其次是浙江省19457家,從注冊企業區域集中度看,東部沿海省份企業注冊數量集中度較高。
雲計算產業代表性企業最新投資動向
雲計算產業代表性企業的投資動向主要包括收購公司拓展業務、新設立子公司、進行雲計算業務的項目拓展等方式。雲計算產業代表性企業投資動向如下:
更多本行業研究分析詳見前瞻產業研究院《中國雲計算產業發展前景預測與投資戰略規劃分析報告》。
B. 南京地區有沒有好的IT外包公司
科德寶宜合就不錯的,亞洲總部就在蘇州,離南京也比較近
C. 存儲設備品牌國內的好還是國外的好
可以選擇HP的存儲設備,HP的3PAR StoreServ 7400 雙節點存儲就可以很好地滿足你們企業的需求。這款存儲具有簡便易用、經濟高效、持久耐用的特點,可以減少你們企業內IT人員的工作量。同時,它可以滿足不斷增長的塊、文件甚至對象的存儲需求,它最多可以支持拓展到240 塊 SAS 硬碟,給了企業很大的預留空間。
D. 便宜的U盤有可能是真貨嗎
明顯是買到假貨啦,想買真貨還是上正規網店比較靠譜。我剛買了一款32G的U盤,花了99元,還算是比較便宜點。可想而知,25元能買到真貨嗎?
E. 到底哪個品牌u盤質量好
個人推薦的U盤品牌有:金士頓、閃迪、東芝、三星、惠普。
1、金士頓
金士頓U盤的介面採用USB3.0介面,讀取速度為100MB/s,能夠高速讀寫海量數據;U盤採用滑蓋設計,方便快捷,實用的伸縮設計能夠保護USB插頭和數據;在U盤尾部設計了掛繩孔,方便將U盤隨身攜帶且不容易遺失。
5、惠普
惠普U盤的介面採用USB3.0介面,最大讀取速度為70MB/s;U盤以獨特的無蓋化模式打造,結合了卡榫推蓋設計,在使用與操作上更具新鮮感,手感舒適;採用高品質材質,導熱性強,散熱快,還能夠有效的防水、防電磁,讓數據存儲更安全、穩當。
選購U盤的注意事項
1、要選擇金屬外殼的
有的U盤雖然質量還算過關,但外殼非常薄一不小心就摔碎了。就剩下中心數據板了。這U盤就算廢了。
2、要注意買品牌的
品牌的U盤有保障U盤本身就很容易壞。如果購買那些不好的U盤壞的可能性更大。但是品牌U盤總是相對好點的,而且售後也做的很好。
3、要考慮讀寫速度
U盤的讀寫速度很重要,特別是那些需要來回存儲大容量數據的。
F. 目前的硬碟品牌有哪些
1希捷(Seagate)硬碟(全球硬碟領導品牌)
2邁拓(Maxtor)硬碟(全球硬碟領導品牌)
3三星(Samsung)硬碟(中國馳名商標,世界品牌)
4日立(Hitachi)硬碟(世界品牌)
5西部數據(WesternDigital)硬碟(世界品牌)
6IBM硬碟(世界品牌,國家免檢產品)
7富士通(Fujitsu)硬碟(知名品牌)
8易拓(Excelstor)硬碟(知名品牌)
9昆騰(Quantum)硬碟(知名品牌)
10東芝(Toshiba)(世界品牌)
如今隨著藍光、4K等視頻出現,以及大型硬核游戲的普及,玩家對硬碟的容量要求越高越高。
船長記得在2003年的時候,電腦硬碟還是40G-80G的存儲空間,
當年一部熱血傳奇解壓完1G多,隨著後面的更新,越來越大。
1.【硬碟發展】
機械硬碟從SATA1.0升級到2.0,直到如今普及的3.0版本,讀取速度和穩定性越來越好,空間也越來越大。
隨著固態硬碟的問世和普及後,玩家基本上首選固態硬碟,因為速度更快。
2.【固態硬碟】
那我們先來說說固態盤和機械盤的各自優缺點:
優點:無噪音、讀寫速度極快、防震動、發熱量低、輕便等。
缺點:價格高,容量小,固態硬碟有PE寫入次數有限,因此壽命要比機械硬碟更低。
3.【機械硬碟】
優點:容量大,價格便宜,穩定性更好。
缺點:噪音大,怕震動,發熱量高,讀寫速度慢。
4.【穩定性】
為什麼技術更先進的固態硬碟穩定性不如機械硬碟呢?
固態硬碟以NAND類型,存儲密度高,寫入和擦除速度更快,
雖然寫入以page為單位,但是擦除必須以block為單位。所以固態硬碟有PE寫入次數有限。
那麼何為PE呢?就是指寫入和擦除一次算一PE。
打個形象的比喻,固態硬碟就像一張白紙,PE次數就相當於每次在上面寫字或用橡皮擦除,
那麼這張紙質量再好也會有寫入和擦除的壽命次數。
5.【機友選擇】
機友大部分用固態硬碟裝系統和軟體,系統和軟體速度更快。
資料和數據存儲大部分選擇機械硬碟,穩定性強,空間大,價格便宜。
G. 什麼是軟體定義存儲
什麼是軟體定義存儲(SDS)(參考資料:網路:SDS)
軟體定義存儲工作機制
SDS 軟體通過虛擬數據平面對底層存儲進行抽象化,這使得虛擬機(和應用)成為了存儲調配和管理的基本單元。
通過在應用和可用資源之間實施靈活的隔離措施,常見的 hypervisor 可為應用均衡分配所需的全部 IT 資源(包括計算、內存、存儲和網路連接)。
軟體定義存儲 vs.傳統存儲架構
雖然沒有官方的定義,但軟體定義存儲就是將存儲硬體中的典型的存儲控制器功能抽出來放到軟體上。這些功能包括卷管理、RAID、數據保護、快照和復制等。軟體定義存儲允許用戶不必從特定廠商采購存儲控制器硬體如硬碟、快閃記憶體等存儲介質。並且,如果存儲控制器功能被抽離出來,該功能就可以放在基礎架構的任何一部分。它可以運行在特定的硬體上,在hypervisor內部,或者與虛機並行,形成真正的融合架構。
軟體定義存儲特點
自動化:管理得到簡化,成本也隨之下降。
標准介面:用於管理和維護存儲設備和服務的應用編程介面 (API)。
虛擬化數據路徑:可通過應用寫入數據的塊、文件和對象介面。
可擴展性:能在不影響性能的情況下橫向擴展存儲基礎架構。
透明:能夠監控並管理存儲空間的使用情況,並清楚知曉有哪些可用資源以及相應的成本。
軟體定義存儲優勢
您可以自行選擇運行存儲服務的硬體。您所選購的 SDS 和硬體不一定要來自同一家公司。您可以使用任意商用或 x86 伺服器來構建基於 SDS 的存儲基礎架構。這意味著,您可以充分利用現有硬體來滿足不斷增長的存儲需求,
從而做到經濟高效。SDS 採用了橫向擴展(而非縱向擴展)的分布式結構,允許您對容量和性能進行單獨調整。
您可以加入大量數據源,以構建自己的存儲基礎架構。您可以將目標平台、外部磁碟系統、磁碟或快閃記憶體資源、虛擬伺服器以及基於雲的資源(甚至是工作負載的專用數據)連接到同一網路中,以創建統一的存儲宗卷。
SDS 可以基於您的容量需求自動進行調整。由於 SDS 不依賴於硬體,所以 SDS 的自動化也可自動實現,可從連接的任意存儲宗卷中調取數據。這種存儲系統可以根據數據需求和性能進行調整,且無需管理員干預,也無需添加新的連接或硬體。
不存在任何限制。傳統的存儲區域網路受限於可用的節點(已分配 IP 地址的設備)數量。從定義來看,SDS 不存在類似限制。這意味著,在理論上,SDS 可以無限擴展。
軟體定義存儲用途
容器:通過在容器應用中運行持久存儲,更加充分地利用您的容器應用;或者,通過在容器中運行 SDS,更加充分地利用您的存儲。
雲基礎架構:支持私有雲、公共雲和混合雲架構,並能實現所需的敏捷性和可擴展性。
大數據分析:快速安全地分析大型數據湖,以提升業務洞察力。
超融合基礎架構:消除離散存儲層,並能與您企業中的各種虛擬化伺服器實例搭配使用。
對象存儲:靈活可靠地存儲、備份和檢索 PB 級的數據。
富媒體:您的富媒體存儲會日益擴展,因為您總是需要更多內容。
H. 「雲+大數據」時代 中端存儲如何選擇
「雲+大數據」時代,在很多人看來,首先想到的是,大數據和私有雲存儲是一個具有雄厚技術與經濟實力的大型企業才有可能實現的。其實不然,與前幾年的雲霧籠罩不同,雲計算正在為IT經理們越來越熟悉,他們中的一些已經成功的實施部署了雲計算;在存儲方面,據IDG的研究表明,在新技術趨勢對各不同規模大小企業所造成的挑戰分析認為,中小企業更易於採用和實現新的技術趨勢。而根據中小企業的數據增長情況,中端統一存儲則比較符合其需求,同時也能滿足其特定環境下的特殊需求。對於使用中端存儲產品的企業或者部門來說,必須關注基礎架構的發展趨勢,以便與之相融相生。對於中小企業而言,「大數據」更多是「企業通過各種渠道收集到的大容量的種類繁多的數據集」。這其中包括結構化數據、半結構化數據以及非結構化數據。如果採用傳統的存儲解決方案,這可能會使得中小企業的存儲管理異常復雜,因為可能同時需要NAS和SAN設備,導致管理復雜。而同時提供NAS和SAN協議網路連接的統一存儲陣列則成為中小企業用戶的最佳選擇,利用單一的設備和管理界面來存儲企業內部的多種數據類型,無疑可大幅降低企業的存儲管理復雜度。具體來說,中端存儲應該關注以下七點:陣列的磁碟類型——要選擇什麼樣的磁碟是一個必須要想到的問題,如果預算足夠,當然是全快閃記憶體陣列。但是畢竟是中端產品,成本必須要考慮。結合快閃記憶體的速度優勢和傳統硬碟的價格優勢。或許將來全快閃記憶體陣列會得到普及,但是現在對於中端產品來說還不是一個良好的選擇。混合硬碟或許是兼顧性能和成本的合理選擇。評估產品RAID功能——中端存儲產品甚至是針對SOHO的小型陣列產品都會支持RAID功能,RAID在產品IO性能、數據校驗以及磁碟管理等方面都有重要的功能,用戶需判斷RAID級別是否適合即將部署的磁碟種類。對光纖通道磁碟和SAS磁碟而言,單奇偶校驗RAID(如RAID-5)就已經足夠了。而SATA磁碟比較關注存儲陣列的可靠性,雙奇偶校驗RAID(如RAID06或RAID-DP特別版)就能在多個磁碟故障的情況下保護數據免受損壞,或在重建某個故障磁碟時保證另外一個磁碟不受損壞。可擴展性——除了優良的性能和成本,可擴展性絕對是用戶應該對選購的產品進行詳細評估的一個方面。因為用戶不能一次性就買一個用十年而不進行任何擴展的產品。陣列的升級成本,升級的難易程度,以及哪些存儲服務等級可能會在升級過程受到破壞。例如,選擇的中端陣列最好能在無需關機的情況下升級,或者在不打擾現有用戶和程序的情況下配置和遷移數據。軟體方面的支持——數據保護和數據管理等方面,像災容備份、陣列的文件系統,都需要大量的軟體支持。有良好的軟體支持意味著,產品有較強的易用性和更為豐富的功能。IBM等存儲市場上的大廠商都會和微軟、甲骨文、賽門鐵克以及Vmware這些軟體廠商有著良好的合作。所以,其主流的中端存儲產品都會有較高的易用性,在虛擬化、操作界面、數據管理以及災容備份等方面都表現不俗。數據遷移過程和影響——購置、安裝和配置了存儲陣列還不夠,因為現有存儲系統中的數據需要遷移到新的存儲陣列中。數據遷移過程通常十分麻煩,可能會出現意想不到的問題,影響用戶和關鍵應用程序。中小企業的IT員工較少,這個問題尤為明顯。在購買中端陣列時,花點時間和供應商相處,商討遷移策略。考慮後備計劃——並非所有的系統升級或部署都能順利進行。在考慮中端存儲陣列時,除了遷移預案還應制定恢復預案,這一點至關重要。如果部署過程出現錯誤,及時了解如何「退出」安裝或者撤銷遷移,這樣才能迅速恢復正常操作。雲存儲的可能——未來企業的數據都將會被放到雲端,屆時可擴展性、磁碟的選型、RAID等等問題都不在企業考慮的范圍之內。與其投入大量的人力物力做自己本來不擅長的存儲設備選購、配置以及管理,不如採用租賃的方式,將存儲問題交給存儲服務的提供商。雲存儲應該也算是中端存儲客戶可以考慮的一個選項。在所有中端存儲陣列中,統一存儲同時提供塊和文件級網路連接這一特點,使其成為中小企業用戶關注的焦點。並且,有60%的用戶認為他們的大數據整合將是極具挑戰性的問題,中端統一存儲提供了一個交鑰匙的方式來解決這些中小企業迫切需要解決的問題。由於中小企業數據增長情況,和其自身的預算、專業人員以及其他因素的共同作用,中端統一存儲陣列所提供的靈活性、擴展性、易用性等優勢將特別適合中小企業的需求,其靈活性將在「雲+大數據」發揮出巨大的作用。
I. 移動硬碟哪個牌子好
移動硬碟哪個牌子好
十大移動硬碟
移動硬碟十大品牌之N0.1——三星
三星集團成立於1938年,創辦人為李秉喆,1969年成立三星電子。旗下子公司包含:三星電子、三星SDI、三星SDS、三星工程、三星航空和三星生命等,業務涉及電子、金融、機械、化學等眾多領域。
移動硬碟十大品牌之N0.2——
希捷公司成立於1979年,現為全球最大的硬碟、磁碟和讀寫磁頭製造商,希捷在設計、製造和銷售硬碟領域居全球領先地位,提供用於企業、台式電腦、移動設備和消費電子的產品。
移動硬碟十大品牌之N0.3——西部數據
西部數據公司(Western Digital Corp)作為全球知名的硬碟廠商,成立於1979年,並於1988年開始設計和生產硬碟,總部位於美國加州,為全球五大洲用戶提供存儲器產品。公司的存儲產品以西部數據和WD品牌進行銷售。
移動硬碟十大品牌之N0.4——日立
日立創立於2003年,它是基於IBM和日立就存儲科技業務進行戰略性整合而創建的。在產品類別方面,日立環球存儲科技公司提供了一系列業界領先的產品組合,包括1英寸、2.5英寸及3.5英寸硬碟存儲設備及方案,以迎合不同市場的需要。
移動硬碟十大品牌之N0.5——聯想
聯想集團聯想集團成立於1984年,是一家極富創新性的國際化科技公司,由原聯想集團及原IBM個人電腦事業部組成。聯想集團的總部設在美國紐約,同時在中國北京和美國北卡羅萊納州的羅利(Raleigh)設立兩個主要運營中心。
移動硬碟十大品牌之N0.6——紐曼
湖南紐曼數碼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簡稱紐曼公司),是一家集研發、製造、銷售、服務為一體的高新技術企業。經過幾年的發展,憑借強大的研發力量,完善的售後服務,紐曼旗下影音播放器,GPS、移動存儲等產品線連續多年全國銷量遙遙領先。
移動硬碟十大品牌之N0.7——憶捷
憶捷作為一家集研發、生產、銷售、服務為一體的高新企業,是目前國內屈指可數的有自主研發能力的知名IT企業之一。經過多年來的高速發展,憶捷移動存儲、高清播放機及移動電源等產品在國內市場中,一直保持著極高的關注度和市場佔有率,是中國移動硬碟第一品牌、個性化U盤領導者。
移動硬碟十大品牌之N0.8——愛國者
愛國者數碼科技有限公司成立於1993年,形成以愛國者為主體,研發與品牌推廣為核心的集團型IT企業。業務涉及移動存儲、數碼影音播放、數碼相機、計算機配件、信息安全等多個領域。旗下品牌「aigo愛國者」,已經成長為中國數碼第一品牌。
移動硬碟十大品牌之N0.9——東芝
東芝創立於1875年7月,原名東京芝浦電氣株式會社,1939年由株式會社芝浦製作所和東京電氣株式會社合並而成。民用類產品,涉及家用電器、重型電機、通訊、電子、數碼產品等。
移動硬碟十大品牌之N0.10——力傑
公司成立於1996年,於2003年全力進軍消費類電子產品領域,專注於消費類電子產品的研發、生產和服務。2008年底,力傑啟動了針對國內市場的大品牌戰略,相繼推出了多系列、符合國際標準的加密攜帶型硬碟產品。
上面就是小編為大家介紹的內容,更多精彩內容請關注電腦常識欄目
J. 中國it企業500強
it企業都派500強了,世界有沒有都不好說
排到最後估計三鹿都進入了
網上給你找了這些,這些企業就可以了,別的就不用看了
北京用友股份有限公司總裁 何經華
有些人對信息化持有懷疑態度,造成這種思想的很大原因是前幾年熱起來又冷下去的.COM。我的看法是任何一個科技產品或理念在尋找自身商業定位的時候,一定會創造泡沫。今天.COM跑到哪兒去了呢?已經被內化到傳統企業內部去了,成為企業信息化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而B2B和B2C等外在的東西都已經深深滲透到企業內部去了。
IBM大中華地區董事長及首席執行總裁 周偉
中國的IT產業在今後的發展,必須抓住五個重要發展趨勢所帶來的機遇:首先是進行商業價值和技術的結合;其次是IT基礎設施的大集中:集中、統一、高水平的IT基礎設施是應用和服務的基礎;第三是開放標準的推行:開放標準是全球趨勢,可以使技術應用達到最大的經濟規模;第四,外包服務,通過為中國企業提供外包服務,可以幫助其專注於核心業務;最後,就是CIO角色的改變,CIO將成為企業的戰略決策者之一,並成為企業轉型的主要驅動者。
實達電腦設備公司總經理 胡建容
企業信息化,問題不在技術,關鍵在於企業領導人對信息化的決心和態度。這個才是核心的問題和矛盾所在。企業信息化實際上並不只是錢的問題,還涉及到公司的管理和運作是否能夠配合改變。未來企業信息化的集成度和網路化程度都將有很大的提升。出於成本、效率最大化和與支出之間比例關系的考慮,企業在信息化過程中將對產品的集成性和網路化有較高的要求。
三星數據系統(北京)有限公司總裁 裴弘圭
企業信息化本身是一個變化或創新的過程,會給企業帶來不同程度的短期陣痛。企業信息化不是一蹴而就的,一定要根據自身實力和自身需求的緊迫程度來規劃好,要量身定做。企業實施信息化不僅要求IT系統供應商有豐富的經驗和完善的產品,而且需要企業管理者參與到整個系統的設計和實施中去,否則管理思想就不能與IT技術相結合,從而功虧一簣。
趨勢科技中國區總經理 呂理臣
中國在信息網路建設、信息技術應用和信息資源開發方面,取得了長足進展,一大批信息化程度相當高的企業正在感受著信息化所帶來的澎湃動力。但從企業的角度來看,大多數企業對信息化投入資金的力度不夠。其次,企業的基礎結構還達不到信息化的要求。同時,隨著信息化進程的不斷推進,網路的安全問題也逐漸浮現,成為了關繫到企業生死存亡的重大因素。
EMC中國內陸及香港地區總裁 張亞萍
中國正處於信息基礎架構領域建設的一個蓬勃發展階段,中國的持續信息化建設創造了一個很大的存儲市場。客戶需要完善的端到端解決方案,能夠應對信息不斷增長,以及在以後業務增長的同時能夠更好的管理信息。
友訊網路(D-Link)業務總部總經理 陳醒初
關於未來企業信息化的發展方向,D-Link認為主要呈現這樣的特徵:首先,用戶在軟、硬體的選擇上更加趨向理性,會根據自己的業務需求和未來的擴展選擇最適合的方案;其次,中小企業的信息化投入會逐步增大,並且隨著網路設備成本的逐步降低,其信息建設水平會逐步接近大型企業;再次,隨著信息化建設水平的提高,企業對網路安全和網路管理的重視在顯著提高。
方正集團董事長、方正科技董事長兼總裁 魏新
500強企業在企業規模、業績、管理水準、人才等方面都具有很大優勢,信息化設施建設到位,程度在國內處於領先地位。但與國外發達企業比,還存在著很大差距,這種差距主要體現在信息化的應用深度和與上下游合作夥伴的信息化同步上。中國的企業信息化會隨著我國工業化和國際化的程度加深而有快速的發展,未來的企業信息化的主力主要將轉向廣大的發展中的中小型企業。
曙光信息技術有限公司總裁 歷軍
企業信息化將國內的企業帶入了一個全新的發展高度,進一步縮短了與國外同級別廠商之間的差距。但是,從目前國內企業信息化的發展趨勢來看,總體效果卻差強人意,尤其在中小企業信息化方面。坦白的講,企業信息化的成功應深度的歸結於正確的思維起點,因為企業信息化的建設必然依賴於企業與IT廠商的共同努力,這就要求各IT廠商必深入了解各種企業的經營特點,為企業群體用戶提供更加合適的信息化工具產品,從而促進中國企業信息化的發展。
利盟大中華區董事總經理 侯武明
與幾年前相比,現在企業信息化熱點正在向實現集成的信息化運營、籌建重大信息化應用工程方面邁進。在過去很長一段時間里,中國企業都是把注意力放在基礎應用的大面積普及上。現在,企業注重的是分層、分塊、分時規劃的信息化計劃。目前企業遇到的常見問題有如何發現並評估信息技術的商業價值,如何設定IT采購策略,如何做好投資保護和增值等。要解決這些問題,需要在市場產業鏈成員之間創造更為密切的價值交互體系。
聯想集團總裁兼CEO 楊元慶
聯想認為任何的技術創新都來自於客戶和應用的需求。在關聯企業信息應用方面,聯想以最有效的利用資源、實現效益最大化為目標,構建高可靠、易管理的基礎架構設施;使基礎架構、應用和數據從過去的垂直集成向水平關聯過渡;對基礎架構平台中的計算、存儲、網路等所有資源能夠進行集中管理和動態優化;並使各種系統應用能有機整合,實現協同,企業/組織內部和上下游的各種系統數據相互關聯。
朝華科技總裁 祝劍秋
中國企業信息化進程中出現的大量事實表明,今天進行企業信息化建設,並不是由服務商給企業盲目地定一個流程,而要依賴於一套全新的管理模式來支撐,使企業可以更多地進行戰略決策和思考。這不僅需要非常強的技術和系統,也需要非常強的管理支持,而且這種管理支持不能游離在技術之外,而是兩者的緊密結合。
微軟公司效率與商業服務集團副總裁 傑夫·雷克斯
今天的信息技術仍然必須革新,從而才能跟上移動辦公大軍的需要,才能滿足協作性要求越來越強的信息工作者的需求。總之,創新是無止境的。創新更是一個巨大的挑戰。個人和公司都有著不同的需求以及不同的工作方式。但他們只有一個目標:他們要利用技術來幫助他們理解、分享、應用和交流信息。
BEA全球副總裁兼中國公司董事總經理 沈惠中
企業信息化建設中,企業IT基礎結構將日趨標准化。由於IT建設已經開始從單個項目的建設方法轉變為全局著眼、總體規劃的方法,統一的企業IT基礎結構開始得到重視。因此企業需要開放的標准和統一的平台。同時,標准化的IT基礎結構將使企業成為IT技術的真正主人。
思科系統(中國)網路技術有限公司副總裁 張思華
隨著信息化及其應用的進一步發展,信息化較之以往被賦予了更豐富的註解。其中最重要的一點就是,信息化本身已經具有了經濟學的內涵。伴隨著信息化范圍的不斷擴大,以及網路應用的不斷深入,由網路所承載的經濟實體也越來越受到傳統企業的認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