固態硬碟需要什麼配置
『壹』 怎麼選電腦配置,內存和固態硬碟
首先根據自己的預算和使用需求制定電腦配件型號和檔次。然後就是選擇各個配件,CPU,主板,顯卡,內存硬碟等等配置,選擇過程中如果那個配件不合適,或者總體價格超出預算,再酌情更換配件。購買配件是需要對電腦各配件有所了解和一些經驗的。內存條選擇最好選擇一線廠商的產品,總容量最好是16g及以上,固態硬碟也是,選擇一線廠商產品,預算充足就買大一些容量的,性能好的
『貳』 固態硬碟如何選擇
固態硬碟對於電腦性能的提升還是很有幫助的,但是也別盲目加裝固態硬碟,首先現有的SSD性能就是個天梯榜,只有更高沒有最高,一味追求性能不是明智的做法。你要裝SSD之前得先分析一下你的實際需求和電腦性能吧,不是說性價比多高,性能多麼逆天,就一定適合自己。
先為初入固態硬碟領域的朋友們科普一下,在進行一切的SSD選購方法的學習之前,打開自己的電腦看一看,一看用什麼系統,對於一些老系統比較有感情堅持不換的建議慎重購買SSD(win7以上可以),因為老系統根本不支持Trim(刪除的更快),對於SSD進行頻繁的擦除會嚴重影響SSD壽命。再之後就看看自己的電腦是不是支持AHCI、CPU單核性能如何(可以與一代酷睿i系列對比),如果這些都滿足了,那麼ok,你可以繼續考慮購買什麼SSD的問題了。 SSD之所以快的原因就是就是內部主控-快閃記憶體-固件。 下面就分類介紹一下。
主控
主控就是SSD的核心,整個SSD的中心控制台。常見的主控產品就是Marvell、SandForce、Samsung、Indilinx這些。選購時真的不用分析太多,選擇主流一些的產品、產品線完善、性能都不錯。如果不是深度玩家別去碰小眾產品,很容易踩雷。如果是對這些產品不夠了解,個人推薦Marvell,性能均衡,整體表現上佳。 快閃記憶體 快閃記憶體是SSD中的存儲元件,也是各大無良廠商的造假「高發區」,無數回答里科普的黑片白片就是指的這里。那麼,固態硬碟顆粒原片、白片和黑片有什麼區別呢?首先要從晶圓說起,晶圓經過切割,切割成一個一個的晶片Die,然後將完好的,穩定的,足容量的Die取下,經過生產封裝成NAND Flash快閃記憶體晶元,這就是所謂的原片。黑片就是原材料時,被淘汰下來 的存在不穩定,容量不足或損壞等多多少少問題的不合格的晶片Die,也就是通俗意義上的「邊角料」,市場上超廉價的SSD就是採用黑片製作的,質量非常不穩定。而白片就是在復檢過程中被淘汰的顆粒,也屬於較為劣質的產品。我個人建議對於一開始購買SSD的人來說不要在意價格,原片肯定是最好的,絕對不要用黑片。快閃記憶體顆粒目前TLC是主流,而之後推出的QLC也很不錯。
固件
固件相當於SSD的驅動,這個不同廠商就有不同的區分了,因為在主控和快閃記憶體上,科技基本都已經共享了。這就好比手機裡面的指紋鎖、劉海屏,哪個廠商都差不多。但是實際的進程管理、系統優化這些就有千百種變化。在選擇固件的時候,品牌就顯得很重要了。
品牌
這里簡單擴充一下品牌
三星,性能優質,有自己獨有的主控產品,基本和三星在手機界的地位一樣,質量有保障,價格偏貴,對性價比有要求的不適合購買。 Intel,價格高,性能尚可,如果能接受Intel的話在選購SSD時就不用思考太多,一分價錢一分貨的原則是有道理的。 浦科特,性能不錯,固件牛逼,能有效降低發熱,提升效能。性價比也非常高,而且品牌效應不錯。有著一股日本廠商的嚴謹勁兒,不像三星在快閃記憶體上還要耍小聰明(小吐槽,不針對品牌,三星質量是可靠的)。 當然還有不少品牌,由於我不是專業研究SSD的,所以對於不了解的產品我也就不評價了。這里還得說回固件,在追求性價比的產品中,我認為浦科特是最出色的,功耗優化真的好,發熱非常平穩。耐用性與穩定性也都很好。我目前在用浦科特M9PeG,價格可能略有小貴但是使用感受很不錯,同時浦科特提供五年質保與順豐雙程面運費的服務,非常貼心,也保證了產品的質量。如果考慮性價比入手M8V也可以。
最後總結一下,買SSD,主控Marvell、SandForce、Samsung、Indilinx均可,快閃記憶體SLC最出色但無需過分糾結,固件品牌推薦浦科特,由於我個人接觸的SSD品牌不算特別多,有不足之處希望大家指正,也希望能幫助到想要入門SSD的玩家。
『叄』 固態硬碟電腦配置
可以,但是電腦性能不止是硬碟,主要是顯卡和cpu
『肆』 電腦裝固態硬碟需要什麼配置
安裝固態硬碟不需要配置的。只要你電腦有預留安裝的位置就可以。一般都是M-SATA的介面。有介面預留就可以。
『伍』 測試固態硬碟速度需要電腦什麼配置
配置如下:
一般固態硬碟只要求主板支持智能響應,還有就是最好別用XP系統。此外安裝固態硬碟還需要注意安裝方式。
『陸』 筆記本電腦安裝固態硬碟,對SSD有什麼要求尺寸,介面類型方面。
不同機型會有差別,一般支持2.5英寸9.5/7毫米 SATA口固態硬碟,有些機型可以支持M-SATA介面或M.2介面固態硬碟。以實際情況為准。
『柒』 固態硬碟對電腦主板的配置有什麼要求嗎
主板要有串口介面,並且BIOS能夠識別固態硬碟,一般情況下就可以了。一般固態硬碟只要求主板支持智能響應,還有就是最好別用XP系統。
此外安裝固態硬碟還需要注意安裝方式。現在主流的主板默認的硬碟工作方式多半是UEFI和SATA,在安裝某些比較老的操作系統(例如XP)的時候會造成藍屏故障,需要手動到主板BIOS里去把硬碟工作方式更改為IDE方式。
『捌』 在台式電腦上安裝固態硬碟需要額外要配置電源么
為了提高電腦的讀取速度,通常會給電腦增加一塊固態硬碟,增加的固態硬碟是需要連接電源線和數據線的,電源線的連接方法跟機械硬碟是一樣的。
1、打開電腦機箱蓋;
『玖』 固態硬碟對cpu有要求嗎
硬碟有固態硬碟(SSD 盤,新式硬碟)、機械硬碟(HDD 傳統硬碟)、混合硬碟(HHD 一塊基於傳統機械硬碟誕生出來的新硬碟)。下面是我帶來的關於固態硬碟對 cpu 有要求嗎的內容,歡迎閱讀!
固態硬碟對cpu有要求嗎?
SSD為什麼快? 4KB讀寫速度很重要
頭頂高速光環,SSD自然是新裝機用戶的首選,因為一個“快”字。傳統意義上用戶對於存儲速度“快”的理解不外乎持續讀寫速度,這在視頻、圖片等大文件傳輸時可以顯著節約時間。
不過如果你細想你使用SSD是為了每天讀寫這些大文件嗎?實際卻是Windows系統啟動時間、游戲載入速度、應用程序內容載入時間等,這些項目很大程度上是4KB小文件的讀寫。
計算機存儲以4KB作為區塊大小
我們知道在早期HDD時代就已經確立了4KB為基準的模塊存儲,SSD現在也沿用了4KB模塊化存儲,簡而言之,存儲設備內部是以4KB為區塊進行數據存儲,於是數據流就被分割成若干4KB模塊,而不足4KB的數據則單獨佔用一個4KB存儲模塊。
知道了4KB模塊後,我們就可以很容易的明白,存儲速度快就是4KB存儲模塊的填充進度的快慢,從這一個角度來看4KB持續和隨機讀寫,基本是衡量存儲模塊的最重要指標了。
無論是在系統啟動還是應用程序運行狀態,計算機都在繁忙的進行著數據的搬運工作,4KB持續和隨機讀寫的快慢就直接導致了用戶在這些體驗上的偏差。
測試 方法 :單/雙/四核全模擬
我們知道SSD的數據讀寫存儲都需要調用CPU線程來完成,特別是大量4KB文件定址、讀寫勢必需要消耗不少的CPU資源,這樣SSD的存儲性能就和CPU的執行能力構成了對應關系.
這一點很容易被我們忽視,因為我們被CPU性能過剩的假象所迷惑,不然數據伺服器為什麼會宕機,因為不堪重負。
當然存儲設備的快慢不僅僅與存儲設備(SSD、HDD)有關,還與CPU有一定的關系,當然還有內存等因素。
SSD性能旗艦三星950 PRO
實際上因為CPU等性能引發的SSD性能差異我們已經見識,只是我們選擇性的將其忽略,例如存儲廠商發布的SSD產品,官方數據一般都非常漂亮,一方面這些數據都是在產品最優秀性能時測出的(全新產品)。
另外在性能測試過程中,廠商也會盡量用了高性能的測試平台,不讓平台成為SSD性能發揮的瓶頸,比如說CPU的性能、主板的存儲介面規格。
主流SATA 6Gbps SSD浦科特M6V
不過在實際測試過程中,特別是4K性能各個平台給出的數據都或多或少存在一定的差異,這就是測試平台差異造成的數據不同。
本文在測試過程中為了盡量減少瓶頸,採用了Intel Z170主板和Intel Core i7-6700K的平台,測試中將分組關閉核心數量、降低核心頻率研究CPU性能對SSD存儲性能的影響。
為了更為全面的分析不同SSD的差異表現,測試我們選擇了一塊常規SATA 6Gbps SSD浦科特M6V,和一塊M.2 SSD旗艦三星950 PRO,容量均為256GB。
由於採用的Core i7-6700K處理器為四核心,測試分別為單核、雙核、三核、四核模擬高中低端處理器,同時為分析處理器頻率對SSD性能的影響,測試分別選取了4.5GHz、3.2GHz、1.6GHz和0.8GHz四組頻率,而此時啟用全部CPU核心--四核。
上文介紹中,我們就介紹了SSD性能的重要評判標准--4K讀寫,下面我們將使用AS SSD Benchmark和CrystalDiskMark兩款工具分別檢驗各種不同配置下SSD的性能表現。
基準測試工具量化CPU對SSD性能影響
首先進行的AS SSD Benchmark測試,可以看出隨著CPU頻率的提升,SSD的4K讀寫性能逐漸提升,一直到超頻後的4.5GHz,無論是SATA 6Gbps SSD還是M.2 SSD其4K讀寫性能均呈現持續上升趨勢。
接下來的CrystalDiskMark測試,SSD的性能表現基本和AS SSD Benchmark相似,隨著CPU的頻率提升,SSD的4KB讀取和寫入都得到了顯著的提升。
接下來我們再來分析下核心數量對SSD存儲性能的影響。測試模式將CPU置於4.5GHz,分別在單核單線程、單核雙線程、雙核雙線程、雙核四線程、三核三線程、三核六線程、四核四線程、四核八線程條件下測試SSD的4K讀寫性能。
AS SSD Benchmark測試,無論是CPU核心數量的增長還是線程數量的增長,搭配的SSD其4K讀寫性能都沒有明顯變化。
接下來的CrystalDiskMark測試,SSD的性能表現同樣和AS SSD Benchmark相似,CPU核心數量和線程數量的增加並未對SSD的讀寫性能造成影響。
多核無用:SSD讀寫性能只與頻率有關
● 實測4KB小文件讀寫速率
最後我們再來看看CPU頻率對SSD讀寫4KB小文件的速率影響,測試僅以四核1.6GHz和4.5GHz兩種配置成績對比,並開啟CPU超線程技術。
為避免性能瓶頸,測試以浦科特M6V SATA 6Gbps SSD作為基準,與三星M.2 SSD 950 PRO互相拷貝4KB小文件,使用Fast記錄讀寫時間和讀寫速率。(測試文件包包含20000個4KB TXT文檔)
1.6GHz下SATA 6Gbps SSD平均讀取速率
4.5GHz下SATA 6Gbps SSD平均讀取速率
首先進行的SSD讀取測試。CPU 1.6GHz頻率下,平均讀取速度為4.82MB/s,頻率提升至4.5GHz後平均讀取速率提升至13.6MB/s,性能提升幅度高達182%,相對應的CPU頻率之間的差異為181%,基本一致。
1.6GHz下M6V SSD平均寫入速率
4.5GHz下M6V SSD平均寫入速率
接下來的SSD寫入測試。CPU 1.6GHz頻率下,平均讀取速度為4.36MB/s,頻率提升至4.5GHz後平均讀取速率提升至11.2MB/s,性能提升幅度高達157%,相對應的CPU頻率之間的差異為181%,性能提升幅度與頻率差異有一定差異。
● 最後的結論
CPU--SSD性能依賴測試到此告一段落。單純以SSD來論,CPU性能過剩結論過於草率。
雖然目前CPU已經進入14nm時代,無論是性能和功耗都達到了新的高度,但從測試的數據可以看出,SSD 4K讀寫性能對CPU有嚴重的依賴,即使超頻至4.5GHz的Core i7-6700K測試平台SSD依然保持著較高的讀寫增長速度。至於瓶頸在什麼時候出現,目前的處理器恐怕都無法達到這樣的單核性能。
而對CPU核心、線程的依賴測試數據可以看出,目前SSD 4K讀寫性能與其並沒有直接的關系,未來要想獲得更好的數據存儲體驗,除了不斷提升SSD性能,也請不要忽視CPU的性能以及多線程應用的開發。
當然除了SSD本身、CPU規格,影響SSD性能發揮還有很多因素,如主板SATA控制器、CPU PCI-E控制器、內存頻率時序等都會影響到SSD性能的發揮。
看了固態硬碟對cpu有要求嗎 文章 內容的人還看:
1. 雙核電腦用固態硬碟快嗎
2. 電腦固態硬碟有什麼優勢
3. 電腦組裝固態硬碟裝錯該怎麼辦
4. 如何查看筆記本電腦可不可以換固態硬碟
5. 玩游戲對硬碟要求高嗎
6. 蘋果電腦是固態硬碟嗎
7. 玩游戲跟硬碟有關系嗎
8. 硬碟貴嗎
9. 硬碟能翻新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