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存儲配置 » 存儲器壞塊

存儲器壞塊

發布時間: 2022-12-10 18:51:37

Ⅰ 如何分辨固態硬碟是否損壞

硬碟主要分為機械硬碟和固態硬碟兩種,而以往的機械硬碟在電腦硬體中,屬於比較容易損壞的硬體。那麼如何分辨固態硬碟是否損壞呢?下面就讓我來告訴大家吧,歡迎閱讀。

固態硬碟容易壞嗎?

從理論上來說,固態硬碟相比機械硬碟更容易損壞一些,這主要是壽命決定的。不過,用戶也無需擔心,一般正常使用,固態硬碟使用3-5五年壓力不大,因此關於固態硬碟是否容易壞,只是一個相對的問題。

如何分辨固態硬碟是否損壞

徵兆1:出現壞塊

機械硬碟「壞道」,固態硬碟存在「壞塊」也就不奇怪了。出現此類問題的通常表現為操作系統需要非常長的時間來嘗試讀取或保存某個文件,而最終會出現類似「放棄操作「的錯誤信息。而出現「壞塊」的常見症狀有:

徵兆2:文件無法讀或取

(1)當系統檢測到數據將寫入壞塊時,將直接拒絕寫入;

(2) 對於已寫入壞塊中的數據,操作系統將拒絕讀取;

徵兆3:文件系統需要修復

這是大家最害怕,也是最直觀的徵兆:電腦出現藍屏,上面顯示著大大的Recovery字標。

徵兆4:啟動時頻繁死機崩潰

如果你的磁碟即將「犧牲」,那麼你開機的時候系統就會經常在啟動過程中崩潰。

徵兆5:磁碟變成只讀

如果你沒有修改任何手動設置磁碟為只讀模式,但SSD突然變成了只讀模式,那多半就是SSD掛了,不過數據還是可以讀出,算是不幸中的萬幸。

以windows7為例,檢測固態硬碟是否損壞的.方法是:

1、首先右鍵此電腦並點擊管理。

2、接著點擊磁碟管理。

3、之後進入磁碟的管理界面,通過該界面不僅可以看到磁碟的分區,大小,類型等。也可以看到磁碟的運行狀態,如果磁碟有問題,該運行狀態就會存在異常。

固態驅動器(Solid State Disk或Solid State Drive,簡稱SSD),俗稱固態硬碟,固態硬碟是用固態電子存儲晶元陣列而製成的硬碟,因為台灣英語里把固體電容稱之為Solid而得名。SSD由控制單元和存儲單元(FLASH晶元、DRAM晶元)組成。固態硬碟在介面的規范和定義、功能及使用方法上與普通硬碟的完全相同,在產品外形和尺寸上也完全與普通硬碟一致。被廣泛應用於軍事、車載、工控、視頻監控、網路監控、網路終端、電力、醫療、航空、導航設備等諸多領域。

判斷固態硬碟壞了的方法:

1)BIOS不能准確識別到SSD,並且容量等參數不正確。

2)系統中磁碟管理器不能識別到SSD,並且容量,硬碟模式參數不正確。

3)對SSD不可以進行初始化,分區,格式化操作,其中任何操作無法進行,都證明SSD損壞(有可能是壞道)。

4)不能夠對SSD進行讀寫。

固態硬碟壞的徵兆:

1:出現壞塊:機械硬碟」壞道」 .固態硬碟存在「壞塊」也就不奇怪了。出現此類問題的通常表現為操(作系統需要非常長的時間來嘗試讀取或保存某個文件,而最終會出現類似"放棄操作「的錯誤信息。

2:文件無法讀或取:當系統檢測到數據將寫入壞塊時,將直接拒絕寫入;對於已寫入壞塊中的數據,操作系統將拒絕讀取。

3:文件系統需要修復:電腦出現藍屏,上面顯示著大大的Recovery字標。

4:啟動時頻繁死機崩潰:如果磁碟即將「犧牲」,那麼開機的時候系統就會經常在啟動過程中崩潰。

5:磁碟變成只讀:如果沒有修改任何手動設置磁碟為只讀模式,但SSD突然變成了只讀模式,那多半就是SSD掛了。不過數據還是可以讀出,算是不幸中的萬幸。

Ⅱ 固態硬碟是否會有壞道

固態硬碟不會存在壞道的問題,但是會存在壞塊

1、壽命問題,就目前的固態硬碟的快閃記憶體晶元來說,壽命不會超過5年,久了自然會有壞塊,而且會突然無法使用。

2,快閃記憶體主控晶元的問題,快閃記憶體主控晶元決定著固態硬碟的性能,如果他們出了問題,那整個硬碟就會出問題。

分類方式:

固態硬碟的存儲介質分為兩種,一種是採用快閃記憶體(FLASH晶元)作為存儲介質,另外一種是採用DRAM作為存儲介質。

1、基於快閃記憶體類:基於快閃記憶體的固態硬碟(IDEFLASH DISK、Serial ATA Flash Disk):採用FLASH晶元作為存儲介質,這也是通常所說的SSD。

它的外觀可以被製作成多種模樣,例如:筆記本硬碟、微硬碟、存儲卡、U盤等樣式。這種SSD固態硬碟最大的優點就是可以移動,而且數據保護不受電源控制,能適應於各種環境,適合於個人用戶使用。

一般它擦寫次數普遍為3000次左右,以常用的64G為例,在SSD的平衡寫入機理下,可擦寫的總數據量為64G X 3000 = 192000G。

假如你是個變態視頻王每天喜歡下載視頻看完就刪每天下載100G的話,可用天數為192000 / 100 = 1920,也就是 1920 / 366 = 5.25 年。

如果你只是普通用戶每天寫入的數據遠低於10G,就拿10G來算,可以不間斷用52.5年,再如果你用的是128G的SSD的話,可以不間斷用104年!這什麼概念?它像普通硬碟HDD一樣,理論上可以無限讀寫。

2、基於DRAM類:

基於DRAM的固態硬碟:採用DRAM作為存儲介質,應用范圍較窄。它仿效傳統硬碟的設計,可被絕大部分操作系統的文件系統工具進行卷設置和管理。

並提供工業標準的PCI和FC介面用於連接主機或者伺服器。應用方式可分為SSD硬碟和SSD硬碟陣列兩種。

它是一種高性能的存儲器,而且使用壽命很長,美中不足的是需要獨立電源來保護數據安全。DRAM固態硬碟屬於比較非主流的設備。

(2)存儲器壞塊擴展閱讀

固態硬碟

固態驅動器(Solid State Drive),俗稱固態硬碟,固態硬碟是用固態電子存儲晶元陣列而製成的硬碟,因為台灣英語里把固體電容稱之為Solid而得名。

SSD由控制單元和存儲單元(FLASH晶元、DRAM晶元)組成。固態硬碟在介面的規范和定義、功能及使用方法上與普通硬碟的完全相同,在產品外形和尺寸上也完全與普通硬碟一致。

被廣泛應用於軍事、車載、工控、視頻監控、網路監控、網路終端、電力、醫療、航空、導航設備等諸多領域。

其晶元的工作溫度范圍很寬,商規產品(0~70℃)工規產品(-40~85℃)。雖然成本較高,但也正在逐漸普及到DIY市場。

由於固態硬碟技術與傳統硬碟技術不同,所以產生了不少新興的存儲器廠商。廠商只需購買NAND存儲器,再配合適當的控制晶元,就可以製造固態硬碟了。

新一代的固態硬碟普遍採用SATA-2介面、SATA-3介面、SAS介面、MSATA介面、PCI-E介面、NGFF介面、CFast介面和SFF-8639介面。

Ⅲ 如何將「壞塊」進行有效利用

要想變廢為寶,有效利用壞塊。我們首先要弄明白什麼是「壞塊」,做到知己知彼,才能為我所用。壞塊的特點是當編程或者擦除這個塊時,不能將某些位拉高,從而造成編程和塊擦除操作時的錯誤,這種錯誤可以通過狀態寄存器的值反映出來。這些無效塊無法確定編程時的狀態,就是大家常說的「壞塊」。那麼這些「壞塊」是怎麼產生的呢?圖1 壞塊示意圖

由於工藝上的問題,Nand Flash中不可避免的會出現出廠壞塊(出廠時允許存在2%數量的壞塊),同時在Nand Flash的使用過程中也會產生新的壞塊。Nand Flash每個塊的最大擦除次數大約為100萬次,如果超過這個次數,也會變成壞塊。除了上述情況之外,壞塊的產生原因還有很多,比如存儲單元錯誤、地址線錯誤等……

那麼重點來了,既然不能完全地消除「壞塊」,那麼我們可以選擇將它利用起來,實現一些特殊且必要的功能。為什麼說能將壞塊「變廢為寶」呢?除了上文中介紹的幾種類型的壞塊,我們在一些特殊情況下需要人為地將Nand

Flash晶元的某些塊標記為壞塊。比如某塊非常不穩定以致超出了系統ECC的糾錯范圍,這個時候需要將此塊標記為壞塊;或者我們想驗證燒寫方案的壞塊處理部分是否正確時,也需要製作出一些壞塊以供測試驗證;還有為了滿足某類系統的特性,需要製作指定的壞塊,比如我們一開始提到的UBI文件系統。這些特殊情況需要我們有目的性的設置指定壞塊,滿足相應的需求。

清楚了什麼是壞塊以及壞塊是怎麼產生的,那麼我們下面來看看怎麼人為地設置壞塊,讓壞塊為我們所用,達到「變廢為寶」的目的

首先,我們要知道什麼是晶元的「壞塊標記位」(英文簡稱BI)。對於不同的器件,壞塊標志位不盡相同。通常對於512位元組/頁的NandFlash晶元,壞塊標記位在第0、1頁(或別的頁)備用區的第5個位元組,對於2K位元組/頁的晶元壞塊標記位置在第0個位元組。圖2 壞塊標記位

那麼從原理上來說,我們只需要在晶元某塊的BI位置按照晶元手冊上的規定寫入特定的數值,就可以將該塊標記為壞塊。大部分晶元的壞塊標記值為「非0xff」即被認為是壞塊,然而有些晶元是「0x00」才被認為是壞塊,而且壞塊標記所在頁也是變化的,所以為了統一,我們使用一個通用有效的方法:將整塊寫數值0x00。致遠電子自主研發的6000F-PLUS編程器及配套的SmartPRO
III軟體,可以很方便的完成壞塊的標記。

Ⅳ SSD常見故障解決辦法

親們使用HDD\HHD時,是不是常常會遇到硬碟故障問題,這時硬碟一般會發出異樣的聲音,提示親們,硬碟要壞啦!及時做好數據備份!但是SSD不能發出這種預警提示聲音信號,一旦SSD出現故障,那麼不明就裡的親們就會認為SSD全盤數據損毀,嚎嚎大哭。

正所謂金無足赤,人無完人,雖然SSD比HDD\HHD在技術上強大太多,SSD存在的這些缺點,目前全球暫時並沒有完美的存儲技術。即使是2020年剛剛推出的任何一款最為先進的NVMe SSD,也會由於各種原因出現故障。

親們如果在使用SSD遇到某些問題導致的故障,看了小諾這篇分享,親們或許可以擺脫掉SSD一旦數據丟失就永久丟失從而損失重大的潛在風險,實現無故障恢復SSD。

下面是SSD即將game over 的幾個徵兆:

1、機械硬碟有「壞道」,SSD存在「壞塊」。

2、文件無法讀或取。

3、文件系統需要修復藍屏提示。   

4、啟動系統時頻繁死機崩潰。

5、SSD變成只讀,拒絕寫入操作。

SSD出現故障的幾個原因親們也不要忽視:

1. SSD存在散熱問題

NVMe SSD雖然比HDD\HHD使用的存儲技術更為先進,但它們普遍存在非常古老的歷史遺留問題之一:散熱。NVMe SSD運行時可能會產生中等意思的熱,一旦執行高級計算等需要密集計算的操作時,NVMe SSD就會產生很高的溫度,如果散熱不當那麼自然而然歷史遺留問題就會現身,惹得SSD出現各種故障。

為了確保SSD不會過熱,需要提供足夠的冷卻,從而防止其發生故障或節流到較低的速度。小諾建議親們可以使用大型機箱,在其中確保大量直接外部氣流,或者可以安裝散熱器、風扇或液體冷卻系統。

2. 固件故障

SSD固件極其復雜,很多SSD故障往往只是極端情況-僅在正常運行參數范圍之外才會出現此問題。幸運的是,當出現嚴重的固件問題時,大多數SSD會自動進入故障保護模式。 小諾從英特爾的發言機構了解到,「如果SSD無法保證數據的完整性,那麼通常廠商會預置『斷言(assert)』或其他故障模式,使名稱空間離線或置於只讀模式,以保護主機軟體免於讀取不良數據」

3. 大量隨機寫入誤使用

關於這一點,比較有爭議。目前具有較低耐久性的SSD主要用於橫向擴展存儲或對象存儲,而不能用作為大量隨機寫入的高速存儲器。

​SSD最早出現微小故障通常並不明顯,逐漸累積直到臨界值然後撒手人寰。所以越早能發現SSD出現的微小故障,親們就可以越快地反應,並最大程度地減少影響。

小諾比較建議的是使用硬體監視軟體來跟蹤…組件的I / O速度、壞塊和其他故障模式,以便在SSD出現故障時盡早發現。

Ⅳ nand flash中存放壞塊的區是哪個

NAND FLASH存儲器的壞塊管理

(HAL)硬體適配層管理壞塊,通常工廠在出廠時建立一個壞塊表標記壞塊。

壞塊是那些包含一位或者多位無效位,可靠性不能保證的塊。壞塊可能在出廠時已經存在,也可能在使用過程中產生。

有壞塊的設備和無壞塊的設備有相同的質量等級和相同的AC,DC特性,一個壞塊不會影響有效塊的性能,因為它通過選擇晶體管來分離線性位和通用代碼行。

在NAND FLASH壞塊管理中,塊替換和ECC是必要的,ST在HAL中提供了這些模塊。


Ⅵ 有誰比較了解sd卡或u盤的磨損平衡和壞塊管理功能,能不能稍微詳細說一下。謝謝

這是我的理解:
很不標准呵呵,就是當每塊寫入次數到了它的周期(1~10萬次),就壞掉了,於是固件會忽略掉它,用別的塊代替~所以U盤越用越小。

這是專業的說法:

WL(Wear leveling) 磨損平衡

在傳統的硬碟中,每個扇區的讀寫利用率是不平均的。一般來說磁碟外徑的空間讀寫速度最快,會被放置一些經常需要使用的數據。而磁碟的中間和靠近盤芯的部位會放置一些比較不容易被訪問的數據。

在SSD中也有這樣的情況,快閃記憶體晶元不同塊、頁的數據更新速度是不同的。很顯然,如果某個塊或者頁的利用率高於其他,那麼它的寫入周期將被過快的消耗掉。由此這里就會產生一個壞塊。一旦這個壞塊是無法被修復或屏蔽的,那麼這片快閃記憶體晶元也隨之報廢。而一顆晶元的報廢會導致整塊SSD無法繼續使用。因此,這是工程師與消費者最不願看到的情況。

平衡快閃記憶體中每一個塊的負載,保持所有的存儲單元都能被均勻的利用。這就能極大的保持SSD的健康性,保證SSD可以長期可靠的工作。

磨損平衡技術依賴於邏輯和物理地址的轉換:也就是說,每次主機上的應用程序請求相同邏輯頁地址時,內存控制器動態的映射邏輯頁地址到另一個不同的物理頁地址,並把這個映射的指向存放在一個特定的「映射表」里。而之前過期的物理頁地址就被標記為「無效」並等待之後的擦除操作。這樣一來,所有的物理塊就能被控制在一個相同磨損范圍,保證所有存儲單元能夠同時「老化」。

磨損平衡演算法分靜態和動態。動態磨損演算法是基本的磨損演算法:只有用戶在使用中更新的文件佔用的物理頁地址被磨損平衡了。而靜態磨損演算法是更高級的磨損演算法:在動態磨損演算法的基礎上,增加了對於那些不常更新的文件佔用的物理地址進行磨損平衡,這才算是真正的全盤磨損平衡。目前SandForce和Marvell的主控方案都支持靜態磨損演算法。

Ⅶ 為什麼我剛存U盤的文件,拔了再打開就是空的了

原因一:U盤的存儲晶元已經出現物理壞塊,U盤已經不能再正常使用了,會丟失數據。可以進一步驗證一下,向U盤復制略小於U盤實際容量的文件,再將這些文件復制到電腦的硬碟上。然後在電腦上打開這些文件,若有文件不能正常打開或者使用,說明文件已經有物理壞塊,基本上是報廢了。
原因二:可能是你在還沒有拷貝完文件的時候拔掉了U盤,所以導致U盤中下載的文件不完整,於是就打不開所下載的文件,文件列表就會顯示是空的。
原因三:U盤可能是山寨擴容升級的,甚至用的快閃記憶體晶元可能是黑片,如果想正常使用,就必須用你U盤主控型號對應的U盤量產工具對U盤進行量產操作,讓量產工具挑出壞塊恢復你U盤快閃記憶體可用的部分。

(7)存儲器壞塊擴展閱讀:
U盤儲存文件的原理:
快閃記憶體(Flash
Memory)盤是一種採用USB介面的無需物理驅動器的微型高容量移動存儲產品,大家都管他叫U盤,是非揮發存儲的一種,具有關掉電源仍可保存數據的優點,同時又可重復讀寫且讀寫速度快、單位體積內可儲存最多數據量,以及低功耗特性等優點。
其存儲物理機制實際上為一種新型EEPROM(電可擦除可編程只讀存儲)。是SCM(半導體存儲器)的一種。
早期的SCM採用典型的晶體管觸發器作為存儲位元,加上選擇、讀寫等電路構成存儲器。現代的SCM採用超大規模集成電路工藝製成存儲晶元,每個晶元中包含相當數量的存儲位元,再由若干晶元構成存儲器。目前SCM廣泛採用的主要材料是金屬氧化物場效應管(MOS),包括PMOS、NMOS、CMOS三類,尤其是NMOS和CMOS應用最廣泛。
參考資料:網路《U盤》

Ⅷ 固態硬碟是否會有壞道

固態硬碟不會有壞道,由磁頭、磁軌、扇區、柱面組成的傳統硬碟,本身十分敏感和脆弱,電壓不穩、灰塵沉積、電磁干擾和環境潮濕等都有可能對硬碟造成影響,導致壞道的出現。

而基於快閃記憶體的固態硬碟,其內部構造十分簡單,固態硬碟內主體其實就是一塊PCB板,而這塊PCB板上最基本的配件就是控制晶元,緩存晶元(部分低端硬碟無緩存晶元)和用於存儲數據的快閃記憶體晶元。避免了壞道的產生。

(8)存儲器壞塊擴展閱讀:

影響固態硬碟性能的幾個因素主要是:主控晶元、NAND快閃記憶體介質和固件。在上述條件相同的情況下,採用何種介面也可能會影響SSD的性能。主流的介面是SATA(包括3Gb/s和6Gb/s兩種)介面,亦有PCIe 3.0介面的SSD問世。

由於SSD與普通磁碟的設計及數據讀寫原理的不同,使得其內部的構造亦有很大的不同。一般而言,固態硬碟(SSD)的構造較為簡單,並且也可拆開

Ⅸ U盤量產時提示「壞塊太多,無法量產」是什麼原因哩,

U盤量產時提示「壞塊太多,無法量產」:
就是說U盤的壞塊太多了,而導致其容量下降,不能量產了。也就是說這個U盤已經報廢了。
U盤,全稱USB快閃記憶體檔,英文名「USB flash disk」。它是一種使用USB介面的無需物理驅動器的微型高容量移動存儲產品,通過USB介面與電腦連接,實現即插即用。U盤的稱呼最早來源於朗科科技生產的一種新型存儲設備,名曰「優盤」,使用USB介面進行連接。U盤連接到電腦的USB介面後,U盤的資料可與電腦交換。而之後生產的類似技術的設備由於朗科已進行專利注冊,而不能再稱之為「優盤」,而改稱諧音的「U盤」。後來,U盤這個稱呼因其簡單易記而因而廣為人知,是移動存儲設備之一。

熱點內容
編程菌 發布:2025-09-25 00:39:34 瀏覽:491
java多個介面 發布:2025-09-25 00:34:34 瀏覽:365
帶寬的演算法 發布:2025-09-25 00:32:08 瀏覽:502
CHP演算法 發布:2025-09-25 00:31:13 瀏覽:759
class反編譯為java 發布:2025-09-25 00:25:58 瀏覽:59
盤JAVA 發布:2025-09-25 00:22:50 瀏覽:815
java我的世界怎麼免費開伺服器 發布:2025-09-25 00:00:52 瀏覽:945
婦癌資料庫 發布:2025-09-24 23:53:53 瀏覽:789
fcsan存儲 發布:2025-09-24 23:52:19 瀏覽:940
androidjson數組 發布:2025-09-24 23:41:32 瀏覽:85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