園林植物配置的形式有哪些
『壹』 園林植物配置的原則及形式
園林植物配置的原則及形式:
1.滿足植物的生態要求,包括滿足植物對光的要求和滿足植物對土壤的要求。
園林綠化中有些蔭蔽處如建築物背面、樹蔭下等,應選擇對光線要求不嚴的耐陰植物。耐陰植物中小喬木有竹柏、雞爪槭、山茶等,灌木有杜鵑、八仙花、白鵑梅、珍珠梅等,地被植物有蕨類、玉簪、蘭花、秋海棠、沿階草等。
在進行園林植物配置時,一般多採用喬、灌、草多層結合,使其根系分布在土壤的不同深度,或同種樹木配置時考慮株行距,以減弱植物根系的競爭,為不同園林植物的生長創造良好的土壤環境。
2.植物間關系要協調。
3.充分發揮植物的自身美。植物造景就是應用喬木、灌木、藤本及草本植物來創造景觀,充分發揮植物本身形體、線條、色彩等自然美,配置成一幅幅美麗動人的畫面,供人們欣賞。
4.植物配置應與景點相協調。在運用植物造景時應充分體現整個園林設計的意圖,與建築、山石、水體、園路進行搭配時更應考慮到其協調性。
5.變化協調、多樣統一。園林植物配置既要豐富多彩,又要防止雜亂無章,設計中應遵循先面後點、先主後賓、先高後低、內外結合的原則。
6.意境明確、詩情畫意。根據園林植物的特性和人們賦予植物不同的品格、個性進行植物配置,可以表現出鮮明的園林意境。
7.符合園林的性質和使用功能要求。園林具有多種功能和作用,但具體到某一綠地,總有其具體的主要功能,因此植物品配置要求也不同。
8.園林植物配置應重視品種的多樣性。
9.植物配置應體現城市的文化特徵。在園林植物配置中,要明確城市的性質,例如是工業生產中心、海港貿易中心或風景旅遊中心等。好的植物配置,應體現出不同性質城市的特點和要求。
10、植物配置應注重人性化設計。
『貳』 園林植物的配置形式有哪些
園林植物的配置形式要以滿足植物生態要求為主,形式主要有:
1、要使植物能正常生長,一方面是因地制宜,適地適樹。使種植植物的生態習性和栽植地點的生態條件基本上能夠得到統一;另一方面是為植物正常生長創造適合的生態條件。 適地適樹
2、各種園林植物在生長發育過程中,對光照、溫度、水分,空氣等環境因子都有不同的要求,在植物造景時,應滿足植物的生態要求,使植物正常生長,並保持—定的穩定性,這就是通常所講的適地適樹,即根據立地條件選擇合適的植物。目的就是改善人類的生態環境.。
3、應綜合考慮時間,環境、植物種類及其生態條件的不同,使豐富的植物色彩隨著季節的變化交替出現,如在四季遊人集中的地段,四季要有景可賞。植物景觀組合的色彩、芳香、植株、葉、花、果的形態變化也是多種多樣的,但要主次分明,從功能出發,突出某一個方面,以免產生雜亂感。
4、總體藝術布局上也應協調。根據局部環境在總體布置中的要求,應採用不同的種植形式,規則式園林植物種植多對植、列植,而在自然式園林綠地中則採用不對稱的自然式種植,充分表現植物材料的自然姿態。
『叄』 按種植效果,可以將園林植物的配置方式分為哪幾種
1、規則式配置
特點是有中軸對稱,株距固定,同向可反復延伸,排列整齊一致,表現嚴謹規整。一般有如下幾種方法:
(1)中心式配置
多在某一空間的中心作強調性栽植,如在廣場、花壇等地的中心位置種植單株或具整體感的單叢,栽植樹形整齊、輪廓嚴整、生長緩慢、四季常青的或有色彩變化的觀賞樹木。
(2)對稱式配置
多作為裝飾用栽培,一般是在某一空間的進出口、建築物前或紀念物兩側對稱栽植,左右對稱,一對或多對,兩邊呼應。對栽植的樹種要求形態整齊美觀,大小一致。
(3)行狀配置(列植)
多作為綠蔭或防護用。Y列植要保持一定的株行距,成行排列,一行或多行,一種樹或多種樹搭配,多種樹列植也要以一定的隔株或隔行的方式整齊排列。列植多用在行道樹、防護林帶、綠籬、隔障或岸邊等處,這種方式便於機械處理。
(4)三角形配置
有正三角形或等腰三角形等配置方式。兩行或成片種植,實際上就是多行列植。正三角形方式有利於樹冠與根系的平衡發展,可充分利用空間。
(5)正方形配置
即株行距相等的成片種植,實際上就是兩行或多行配置。正方形配置的樹冠和根系發育比較均衡,空間利用叫好,僅次於正三角形配置,便於機械作業。
(6)長方形配置
長方形配置的株行距不等,它是正方形配置的變化。
(7)圓形配置
多用於陪襯主景或障圍花壇或開闊平地,按一定的株行距將植株種植成圓環。
(8)多邊形配置
多邊形配置是按一定株行距沿多邊形種植,他可以是單行的,也可以是多行的;可以是連續的,也可以是不連續的多邊形。
(9)多角形配置
包括單星形、復星形、非連續多角形等。
2、不規則式配置
是自然式配置,不要求株距或行距不變,不按中軸對稱排列,不論組成樹木的株數或種類多少,均要求搭配自然。其中又有不等邊三角形配置和鑲嵌式配置的區別。
3、混合式配置
在某一植物造景中同時採用規則式和不規則式相結合的配置方式,稱為混合式配置。在實踐中,一般以某一種方式為主而以另一種方式為輔結合使用。要求因地制宜,融洽協調,注意過渡轉化自然,強調整體的相關性。
『肆』 園林景觀:園林植物的配置有幾種形式
園林植物配置形式有以下幾種:
(1)孤植、
(2)對植、
(3)叢植、
(4)群植、
(5)列植。
其中叢植包括有:
(1)兩株配合;
(2)三株樹叢的配植;
(3)四株樹叢的配植;
(4)五株樹叢的配植;
(5)六株樹叢的配合。
『伍』 簡述園林植物的配置方式
1.因地制宜,科學設計,適地適生。
根據立地條件,結合植物材料的自身特點和對環境要求來安排,使各種植物都能生長並生長得好。不能盲目引進推廣外地園林植物,而應注重開發和應用鄉土植物。近來廣場色塊風、木蘭科植物風,一定程度上違背自然規律,應謹慎對待。
2.重視生物多樣性。
地球上多數自然群落不是由單一的植物區系所組成的,而是多種植物與其他生物的組合。符合自然規律和風貌的園林建設,必須重視生物多樣性。從某種意義上講,重視園林植物多樣性是一個模擬和創建自然生態系統的過程。如果植物種群單一,在生態上是貧乏的,在景觀上也是單調的。園林植物配置注意喬、灌、草結合,植物群落可增加穩定性,也有利於珍稀植物的保存。高中低充分利用空間,葉面積指數增加,也能提高生態效益,有利於提高環境質量。
另外,園林植物配置應遵循美學原理,重視園林的景觀功能。在遵循生態的基礎上,根據美學要求,進行融合創造。不僅要講求園林植物的現時景觀,更要重視園林植物的季相變化及生長的景觀效果,從而達到步移景異,時移景異,創造「勝於自然」的優美景觀。具體到園林植物景觀配置,筆者認為應掌握以下幾點:
1.重視植物多樣性。
自然界植物千奇百態,豐富多彩,本身具有很好的觀賞價值。
2.布局合理,疏朗有致,單群結合。
自然界植物並不都是群生的,也有孤生的。園林植物配置就有孤植、列植、片植、群植、混植多種方式。這樣不僅欣賞孤植樹的風姿,也可欣賞到群植樹的華美。
3.注意不同園林植物形態和色彩的合理搭配。
園林植物的配置應根據地形地貌配植不同形態色彩的植物,而且相互之間不能造成視角上的抵觸,也不能與其他園林建築及園林小品在視角上相抵觸。
4.注意園林植物自身的文化性與周圍環境相融合。
如歲寒三友松、竹、梅在許多文人雅士私家園林中很得益。但松、柏則多栽於陵園中。總之,園林植物配置在遵循生態學原理為基礎的同時,還應結合遵循美學原理。但應先生態,後景觀的原則,換句話,師法自然是前提,勝於自然是從屬。
另外園林植物配置還可以根據需要結合經濟性、文化性、知識性等內容,擴大園林植物功能的內涵和外延,充分發揮其綜合功能,服務於人類。
『陸』 常見園林植物配置方式_園林植物配置方式
園林綠化觀賞效果和藝術水平的高低,在很大程度上取決於園林植物的選擇和配置。如果不注意花色、花期、花葉、樹型的搭配,隨便栽上幾株,就會顯得雜亂無章,景觀大為遜色。下面由我為你整理常見園林植物配置方式的相關資料,希望能幫到你。
常見園林植物配置方式
一、觀花和觀葉植物相結合
觀賞花木中有一類葉色漂亮、多變的植物,如葉色紫紅的紅葉李、紅楓,秋季變紅葉的槭樹類,變黃葉的銀杏等均很漂亮,和觀花植物組合可延長觀賞期,同時這些觀葉樹也可作為主景放在顯要位置上。就是常綠樹種也有不同程度的觀賞效果,如淡綠色的柳樹、草坪,淺綠色的梧桐,深綠色的香樟, 暗綠色的油松、雲杉等,選擇色度對比大的種類進行搭配效果更好。
二、注意層次
分層配置、色彩搭配是拼花藝術的重要方式。 不同的葉色、花色,不同高度的植物搭配,使色彩和層次更加豐富。如1米高的黃楊球、3米高的紅葉李、5米高的檜柏和10米高的楓樹進行配置,由低到高,四層排列,構成綠、紅、黃等多層樹叢。不同花期的種類分層配置,可使觀賞期延長。
三、配置植物要有明顯的季節性
避免單調、 造作和雷同, 形成春季繁花似錦, 夏季綠樹成蔭,秋季葉色多變,冬季銀裝素裹,景觀各異,近似自然風光,使遊人感到大自然的生及其變化,有一種身臨其境的感覺。按季節變化可選擇的樹種有早春開花的迎春、桃花、榆葉梅、連翹、丁香等;晚春開花的薔薇、玫瑰、棣棠等;初夏開花的木槿、紫薇和各種草花等;秋天觀葉的楓香、紅楓、三角楓、銀杏和觀果的海棠、山裡紅等;冬季翠綠的油松、檜柏、龍柏等。總的配置效果應是三季有花、四季有綠,即所謂“春意早臨花爭艷,夏季濃蒼翠不蕭條”的設計原剛。在林木配置中, 常綠的比例佔1/3——1/4較合適, 枝葉茂密的比枝葉少的效果好,闊葉樹比針葉樹效果好,喬灌木搭配的比只種喬木或灌木的效果好,有草坪的比無草坪的效果好,多樣種植物比純林效果好。另外,也可選用一些葯用植物、果樹等有經濟價值的植物來配置,使遊人來到林木蔥蔥、花草繁茂的綠地或漫步在林蔭道上,但覺滿目青翠心曠神怡,流連忘返。
四、草本花卉可彌補木本花木的不足
木綉球前可植物美人焦,櫻花樹下配萬壽菊和偃柏,可達到三季有花、四季常青的效果。園林植物配置應在色澤、花型、樹冠形狀和高度、植物壽命和生長勢等方面相互協調。同時,還應考慮到每個組合內部植物構成的比例,及這種結構本身與游覽路線的關系。設計每個組合還應考慮周圍裸露的地面、草坪、水池、地表等幾個組合之間的關系。下面舉例說明幾組觀賞植物的配置組合。
1、小檗和芍葯:這個組合由矮生的小檗灌木和高度相近的芍葯組成,淡綠色的小檗和暗綠色的三裂芍葯形成一個協調的色調。這個組合總花期近兩個月,夏季可欣賞芍葯美麗的葉色,秋季欣賞小檗的紅葉紅果。本組合適用於開闊的綠地花壇。
2、芍葯和綉線菊:該組合由高度1——1.5米的植物組成, 由開花美麗和葉色美麗的植物相結合,很富有觀賞性,總花期一個半月。秋季,它們的葉子均染上紅色,令人喜愛。這個組合適合於作復雜植物配置結構中的低層植物群落。
3、槭樹、 子和小檗:該組合中 子高2米,小檗高1米, 環繞高達4米的槭樹林栽植,形成三層觀賞結構,欣賞灌木的葉色和樹冠形狀。這個組合長期保持穩定,槭樹和子的深綠色葉子同小檗的淡綠色葉子形成美麗的對照。總花期近一個月,秋季槭樹翅果紅色、葉黃色、 子果實變成深紫色,落葉前仍垂掛著直到霜降前還裝飾著灌木。這個組合適用於林緣地帶,作為獨立結構或高於喬木的補充組合。
4、丁香和綉線菊:綉線菊環繞較高的丁香灌木形成第二層花,其白花可作為一個成功的背景,突出丁香花色的觀賞性,花期近一個月。該組合長期保持穩定,可在開闊地上構成獨立的群落。
5、丁香品種組合:多個品種的丁香組合,總花期可達一個半月。可配置於林緣或建築物牆旁,在開花期十分漂亮,在配置時灌叢間要留有空間。
6、綉線菊、報春花和雛菊:欣賞花期從春到夏長達三個月,可使用於林緣的飾邊群體。
7、月季品種組合:該群體花期近半年以上,在草坪、曠地、道路交叉處群植物效果很好。
8、茶條槭、莢 、忍冬、黃櫨和衛矛:這是一組灌木組合,總花期一個多月。莢 的紅果一直可保持到深秋,黃櫨形成美麗的紫玫瑰色圓錐花序,衛矛在秋季懸掛著果實,茶務槭在深秋紅葉艷麗,構成了一個美麗的景觀。可在景區中列種或與高幹喬木保持不太大的種植距離。
9、雲杉和檜柏: 這是常綠針葉植物的組合。 雲杉環繞檜柏種植,適用於公園正門和平坦場地的裝飾,形成灰綠與墨綠的單色調。
10、雲杉和月季:雲杉深灰色的葉子和月季的紅花組成十分鮮艷的對比色調。
園林樹木種植常見問題及解決方法精選
一、喬木種植後如何檢查才能確認苗木是否成活
幾乎所有的施工人員都知道苗木問題要及時發現,及時處理,但往往很多施工單位都是在苗木枯萎死亡後才發現。在此,我們希望施工人員能重視施工後的檢查,及早發現問題進行解決,提高苗木的種植成活率。
解決方法:
1.了解苗木的情況,是否山苗,泥球大小,運輸時間,種植季節等。
2.了解土方情況,是否深土層,PH值,土壤密實度,是否積水等問題。
3.用手有意識地推動樹桿,看泥球與土壤是否結合緊密。
4.檢查是否種植過深或泥球表面覆土過多,以免造成根系窒息死亡。
5.檢查大型喬木是否有支撐或支撐是否牢固。以免大風吹桿造成根部松動,與土壤分離,致使樹木死亡。
6.檢查樹桿及枝條是否有破損或修剪方法不當,以免病菌從傷口傾入樹體內,造成樹木衰弱。
7.觀察樹體上部情況,葉片是否有捲曲枯萎或非正常脫落,如有應及時用掏洞法查看根系情況,是否有腐爛,腐爛到何種程度,再來考慮是否能救活。因為根的好壞是樹木成活的關鍵。
關鍵點:有問題及時掏洞看根系情況。
二、種植山苗為什麼成活率低下
一般的施工人員都知道山苗種植成活率很低,但是隨著大喬木的日漸減少,尤其是個別大喬木苗圃已難覓,所以不得不用山苗。
分析原因:
1.由於環境的因素決定了山苗大多是直根系,長期依靠一個主根或多個主根向下生長。如果移植,主根切斷,樹體自身的水養分流失,根壓減小,不能吸收土壤中的水養分而導致死亡。
2.山上土層較薄,樹木間的生存競爭使得樹木的根系紮根很遠,如果移植,能帶的有效須根很少。
3.一般山上的生長環境較好,水份充足,濕度較高,排水又好,土壤多偏酸性,較適合苗木生長。如果移植,苗木不能及時適應種植地的環境。
4.山上的土壤多混有石塊,所以苗木起挖,打泥球技術難度很大。
解決方法:
1.移植前半年最好先做好切根和樹冠修剪工作。
2.起苗時注意保護泥球的完好不損傷,粗大根拔起而不是切斷,保證樹體的水養分的流失。
關鍵點:粗大根不要切斷。
三、如何在非移植季節種植喬木
施工單位都知道夏季種植喬木,由於溫度高,苗木自身揮發量大,地上部分的蒸發與地下部分的供給不成正比,所以種植成活率低,風險大。但有時因為甲方的要求或配合總工期,不得不在夏季高溫時種植喬木。
解決方法:
1.建議選用容器苗,切過根的苗或移植過的苗。
2.最好選用近郊的苗木,在傍晚太陽落山後起苗,連夜運輸,用二次沉降法種植並支撐固定。種植時應講究種植質量而不是數量。
3.種植後要搭遮蔭棚,草繩或麻片繞桿,有條件的可以局部噴霧,以減少樹體水分的蒸發。
4.選擇成活率高的植物,選用常綠樹種。
關鍵點:
1.土壤與泥球的緊密結合。
2.盡可能少讓泥球與樹葉被陽光直射。
四、帶主根的樹木為什麼容易死亡?
有些大規格的苗木如楓香等,苗圃中備苗較少,丘陵、山區較多,所以有時只能選擇山苗。山苗因為大多為直根系,因此在起挖時多將主根切斷,造成水養分流失,根壓減少,使得根系不能及時吸收土壤中的水養分而造成苗木死亡。
解決方法:
1.參照山苗移植。
2.起苗時注意保護泥球的完好不損傷,粗大根盡量拔起,種植時掏洞灌土將根種下。
關鍵點:
1.粗大根不要切斷。
2.增加泥球厚度。
五、大樹能否做到全冠全葉移植?
幾乎所有的甲方都希望種上去的樹能保留全冠全葉,不修剪,施工完就能呈現良好的效果。可在實際施工中為提高成活率等因素,苗木都會經過修剪,除非特別培育的苗木。如在國外,一株胸徑20 cm的樹木,從小苗開始經過5-6次的切根移植,定向修剪(去除大枝條,便於運輸中的縮蓬),最終以容器苗的形式移栽,所以無論移栽到那裡都能做到全冠全葉。
解決方法:
1.苗圃培育容器苗,使苗木通過容器中的養分就能保證自身良好的生長。
2.在移植中保證容器苗的泥球完整無損。
3.種植時要淺種,排水透氣都要好,因為容器苗在培育時多放置於地面,四周通氣排水都良好。
4.容器苗的形式有多種,有塑料容器,種植袋,無紡布袋。磚塊圍堰等。
關鍵點:
1.苗圃培育生長良好的容器苗,且泥球大小適當。
2.移植時保證泥球的完整。
六、樹皮與樹根損傷怎麼處理?
在移栽大型喬木時一般多用吊車或挖機輔助,傳統的操作是用鋼絲繩加保護物起吊樹桿或樹桿與泥球同時起吊。由於保護物易脫落,所以一不小心,樹皮或樹根就有可能被鋼絲繩或機械損傷。
解決方法:
1.由於樹皮破損,會使皮質部和木質部中間的養分輸送斷裂,從而影響苗木成活或生長,所以應盡可能保護樹皮不被損傷,預防為主,用吊車代替鋼絲繩,並用麻片和竹片包紮樹桿。
2.對於樹皮塊狀起翹或部分脫落,可先消毒,將樹皮恢復原樣,用樹桿注入液浸灌,再用草繩或麻片綁扎,裹緊,每隔一段時間重復用樹桿注入液浸灌,並於一周左右用噴霧器再次消毒。
3.對於樹皮完全脫落的,用傷口塗補劑,再用草繩或麻片綁扎。
4.如果是樹根損傷,則先修剪壞根,用傷口塗補劑封口,促進其癒合,使養分不流失。
關鍵點:
1.預防為主。
2.及時處理並做好養護工作。
園林花卉常見病蟲害的特點
一是自粉病。多危害花木嫩梢、嫩芽、嫩葉和花蕾主要危害薔薇、玫瑰、月季、梅花等植物發病初期,受害部位出現褪綠斑點,以後逐漸變成自色粉斑,猶如覆蓋1層自粉;後期病斑變成灰色受害植株日漸矮小,嫩梢彎曲,葉片凹凸不平,花少而小或小能綻放或花形畸變嚴重時葉片卷縮、乾枯,甚至整株枯死應適當增施磷、鉀肥,停止噴葉面水。
二是葉斑病。是球根秋海棠類植物普遍發生的一種葉部病害,也危害自蘭、角尾葵、美人蕉、紫薇、貼梗海棠、日本海棠、桂花、杜鵑、風仙花、天竺葵、雞冠花等花術病狀為葉片上局部細胞壞死,因而表現出不同的斑點症狀,常見的有角斑、條斑、圓斑,呈灰、黑、褐等色嚴重時葉片變黃、焦枯、脫落。
三是灰霉病。主要危害葉、莖、花和果實,多危害牡丹、仙客來、四季報春、翠菊、山茶等多種植物發病初期出現水漬狀斑點,以後逐漸擴大,變成褐色或紫褐色病斑,天氣潮濕時病斑上長出灰色茸毛,發病嚴重時整株死亡其他還有細菌性軟腐病、根癌病、線蟲病等。
二、蟲害
一是蚜蟲。俗名膩蟲,種類繁多,常見為害花卉的主要有棉蚜、桃蚜、菊蚜、薔薇蚜等,全國各地均有分布,危害許多種花卉,如菊花、三色堇、大麗花、月季花等蚜蟲在嫩葉、嫩梢及花蕾上,刺吸組織內養分,引起葉片變色、萎縮、捲曲,嚴重時葉枯萎,甚至整株死亡蚜蟲排泄的蜜露,使花卉生理功能受阻,同時蜜露又是黴菌的培養基,易誘發煤污病等病害此外,桃蚜又是病毒病的重要傳毒昆蟲,蚜蟲危害較大,需及時防治。
二是紅蜘蛛。個體很少,但危害范圍很大,如菊花、大麗花、月季花、杜鵑花等這種害蟲由於個體小,應及時發現,早做防治。
三是蛤殼蟲。此類害蟲種類很多,食性很廣,能危害仙人掌、月季花、竹桃、桂花等多種花卉蛤殼蟲的分泌物中也含有蜜露,能導致有害微生物的大量繁殖,使葉片上出現黑色霉斑,影響花卉生長。
四是粉虱。個體很小,僅有1nm長,自色,繁殖速度快,因此危害嚴重,被粉虱危害過的植株,也能導致有害微生物的大量繁殖,使葉片霉變呈黑色。
五是土蠶,又叫地蠶、地老虎。危害多種花卉幼苗,咬食嫩葉、嫩莖和嫩根,造成缺窩。
六是蛀乾性害蟲。這類害蟲也有多種,鑽入枝幹蛀食,致使枝條、整株枯死。
猜你喜歡:
1. 園林綠化修剪方法
2. 園林文化論文
3. 居住區綠化設計及植物配置的分析
4. 園林景觀實習周記
5. 什麼是園林 園林的行業分析
『柒』 中國傳統園林植物造景的配置方式有哪些
古典園林根據花木的種類、姿態、色香等不同特點,在配置方面有不同的形式。
孤植:指園林中常用的一株樹種植或者兩株樹對植。它能充分發揮單株花木色、香、姿的特點,因此常作為庭院景物的主題,能起到畫龍點睛的作用。
叢植:指園林中3~9株單一樹種或多樹種的組合種植,花木多種植在不等邊角上。如網師園的看松讀書軒前由羅漢松、白皮鬆、黑松和牡丹組成的多樹種樹叢;拙政園的遠香堂前由廣玉蘭、柏、楓楊組成的多樹種樹叢等。
群植:指園林中9株以上的單一樹種或多樹種的組合種植。同一樹種的叢植,容易發揮和強調某種花木的自然特性,同時使園景產生變化如拙政園的枇杷園遍植的枇杷林、遠香堂前的廣玉蘭、怡園的梅林等,或以觀賞取勝,或以芳香見長,或因色、香、姿三者俱全而形成園中引人入勝的景色。
『捌』 園林植物的自然式配置的形式有哪些
自然式的植物配置方法,多選樹形或樹體的其他部分美觀或奇特的品種,或有生產、經濟價值,或有其他一定功能的樹種,以不規則的株行距配置成以下各種形式:
1.孤植
在一個開曠的空間,如一片草地,一個水面附近,遠離其他景物,種植一株姿態優美的喬木或灌木,稱為孤植。孤植樹(speci-menplants)應具備的條件是具有一定姿態的樹形,如挺拔雄偉、端莊、展枝優雅、線條宜人等;或具有美麗的花朵與果實。「speci-men」意為標本或樣品,喻示群體中形象突出的個體,即優異的樹才能成為孤植之用。
適合作孤植的樹木如雪松、華山松、白皮鬆、金錢松、日本金松、油松、雲杉、南洋杉、美國紅杉、廣玉蘭、白玉蘭、樟樹、七葉樹、垂枝櫻花、垂枝樺、榕樹、木棉等。成叢的花灌木也有孤植樹的效果,如3~5株在一起,枝葉繁密,花朵豐茂,遠望如同一座花山,亦可稱之為孤植樹。如中國科學院北京植物園有一叢波斯丁香的雜種,在草地上單獨種在一隅,5月初花朵滿布,是一叢很理想的孤植樹。適合孤植的花灌木還有笑靨花、菱葉綉球、金絲桃等。
2.叢植(樹叢)
3株以上同種或幾種樹木組合在一起的種植方法稱為叢植。多布置在庭園綠地中的路邊、草坪上,或建築物前庭某個中心。
一種植物成叢種植,要求姿態各異,相互趨承;幾種植物組合叢植,則有許多種搭配,如常綠樹與落葉樹,觀花樹與觀葉樹,喬木與灌木,喜蔭樹與喜陽樹,針葉樹與闊葉樹等,有十分寬廣的選擇范圍和靈活多樣的藝術效果。叢植採用的樹木,不像孤植樹要求的那樣出眾,但是互相搭配起來比孤植更有吸引力。
3.雙植
同一樹種兩株並列平行種植或者前後種植,適於布置在草坪、路旁。
雙植樹應在姿態、大小方面有一定的差異,或一仰一俯,或一斜一直,一高一低,以顯得生動自然。其栽植距離最大不超過兩棵植株成年期樹冠半徑之和;最小沒有太多的限制。
4.群植(樹群)
以一兩種喬木為主體,與數種喬木和灌木搭配,組成較大面積的樹木群體,稱為群植或樹群。群植在功能上,能防止強風的吹襲,如北方防西北風,南方沿海防海風等;供遊人夏季納涼歇蔭;遮蔽園內不美觀的部分。在園林藝術方面,群植後成片的樹林可以形成陰暗的對比,同時它所形成的垂直景觀為之豐富起來,與地平線產生方向上的對比,林冠起伏使天際輪廓線也發生較多的變化。樹群四周若用灌木裝飾林緣或裝飾林間隙地,則可使園林中增加許多野趣樹群常用作樹叢的襯景,或在草坪和整個綠地的邊緣種植。樹種的選擇和株行距可不拘格局,但立面的色調、層次要求豐富多彩,樹冠線要求清晰而富於變化。
5.片植(純林或混交林)
單一樹種或兩個以上樹種大量成片種植,前者為純林,後者為混交林。多用於自然風景區或大中型公園及綠地中。
片植可以擴大成為幾百株的林地,也可以少到幾十株模仿森林景觀。在夏季炎熱的南方,公共園林內需要有成群成片的林地,除去人工林之外,有不少公園利用了所在山地的樹林,如長沙嶽麓山,廣州越秀山,南京紫金山……等。許多公共園林綠地都是以林木取勝。所以,片植可以是根據園林面積的大小,按適當的比例,因地制宜植造成片的樹林,也可以是在園林范圍內適當地利用原有的成片樹木,加以改造為園林服務。
為了模仿自然,又較自然界更有藝術性,片植可參考以下幾點布置要領:①樹木不必成行成列,要有疏有密,適當的地點留出小塊隙地,增加明暗對比以吸引林內的遊人。②小片林地的四周,可按不同的生態條件種植一些灌木,以緩和垂直與水平線條的對比。③林間小路要崎嶇自然,路邊種植耐蔭植物,如玉簪、觀賞蕨類、杜鵑、秋海棠、鈴蘭、細辛等,形成林下耐蔭植被景觀。④選一種有花或有果可賞的樹木,造成一片小型純林,比叢植更有氣魄。國內園林中很少見到白玉蘭、合歡、欒樹、流蘇樹的人工純林,在有條件的地方不妨一試,種植在開曠地上十分壯麗而別出心裁。⑤林緣不取直線,整個林地不為幾何形體,一刀切的邊緣在自然界是不存在的,而且布置起來也很為難。⑥中國傳統喜好的竹林、梅林、松林,都是面積不大的純林,還可以專為秋季變色葉樹木造一片「秋色林」,楓香、烏桕、銀杏、金錢松、槭樹類、黃櫨等樹種的純林或混交林都可造成秋色宜人。
中國傳統園林多鍾情於自然式配置,且有兩個共同特點:一是種類不多,都是傳統喜愛的植物;二是古樸淡雅,追求畫意而色彩偏重寧靜。這樣的植物景觀,在古代的詩、畫、園中是屢見不鮮的。如:
居有竹:東晉王徽之愛竹成癖,住在別人一座空宅,種了許多竹樹,對著竹唱歌詠詩,還指著竹說:「一天也少不了你啊!」愛到如此深的程度。北宋蘇軾寫過這樣愛竹的詩:「寧可食無肉,不可居無竹。無肉令人瘦,無竹令人俗。」畫竹的歷史起碼要從唐代算起,這一千多年來,種竹、畫竹、詠竹成了我國傳統藝術中的一大特色。人們將竹節比喻為人的「氣節」,將竹莖的中空比喻為「虛心」,竹的常綠比喻「雖寒不凋」,這許多使人高潔的比喻,是愛竹的重要原因。所以《園冶》中一再提到「竹塢尋幽」,「結茅竹里」,「移竹當窗」,「梅繞屋、余種竹」,「竹里通幽」等以竹為材料的造園手法。
松有畫意:松的壽命長,老來更是蒼勁古雅,根如蟠龍,枝幹如虯,亭亭如蓋,頗有畫意。北方的油松,南方的黃山松,都給人如畫的印象。尤其生長在懸崖陡壁上的青松,孤傲不懼,歷來受到人們的敬愛。
夜雨芭蕉:是園林中體現聽覺美的傳統手法。芭蕉碩大的片片綠葉,習慣種在屋角或檐前以接受雨水的滴落,奏出忽緊忽慢的彈撥樂,給人以鬧中有靜的逸趣,古詩中已有不少傳頌。夏日炎炎芭蕉又是庇蔭的好材料。明代王守仁有詩贊曰:「檐前蕉葉綠成林,長夏全無暑氣浸,但得雨聲連夜靜,何妨月色半床陰」(見《明詩別裁集》,中華書局)。
蘆汀柳岸:「楊柳岸,曉風殘月」,中國傳統喜好將耐濕的柳樹種在水邊,正如《園冶》中所提到的「沿堤插柳」,「堤灣宜柳」,「深柳疏蘆」等。蘆葦喜生沼澤淺水中,夏季茂密生長,秋季種子成熟,穎殼上吐出白色絲狀毛,俗稱蘆花。柳與蘆生態要求相近,是富有詩意的組合。柳枝在風中搖曳,春季盪出柳絮;蘆葦盪里常躲著大量的水禽,秋季散放蘆花,每到春秋兩季,水面上白茫茫一片如煙似霧。一個是「千絲萬絮惹春風」,一個是「狂隨紅葉舞秋聲」,歷來都是引起詩興的美景。
編籬種菊:陶淵明「採菊東籬下,悠然見南山」的名句,使得菊與籬常常組合在一起,甚至菊花與陶潛也常聯系在一起被人歌頌,如有「陶令籬邊菊,秋來色更佳」的詩句。人們喜愛菊花的原因很多,如花期晚有「傲霜」的氣節十分感人,並且其花期長而栽培易,所以廣為栽培受人喜愛。尤其陶淵明棄官歸里,在家中採菊,過著田園生活,「久在樊籠里,復得返自然」的恬淡適意,在後來一千多年封建時期的文人心中不知引起了多少漣漪。
以上簡單地提了幾種傳統的植物愛好,其他還有很多,如蘭花,常被比為君子之香;梧桐常預示秋天的到來,木材又可以制琴瑟;荷花的潔麗是「出污泥而不染,濯清漣而不妖」,牡丹比為國色天香……。許多植物受到古詩的贊詠,古畫的描繪,其傳統性和大眾性至今在不經意之間深深地影響著園林植物的配置。
至於傳統的配植手法不外乎二種,一種為整齊對稱式。中國「麗」字的繁體麗是兩個鹿並列,證明我國古代的審美觀念相當重視整齊排比的形式,古園林中實例頗多,如寺院、殿堂、陵墓、官員的住宅門口,大都是成對成行地用檜柏、銀杏、槐樹、櫸樹等列植,以此來表示庄嚴肅穆。另一種配植方法是自然式的,這也是古典園林中最常見、流行最廣的方式。前面提到的詩情畫意就是這種自然式的效果。歸納起來,古典園林中的植物配置是這樣體現植物美的:①保留自然滋長的野生植物,形成頗有野趣而古樸的「古樹參天」和「草木掩映」之容。②成片林植,具有鬱郁蒼蒼的林相。常用之於竹、松或其他高大喬木選山坡、山谷單種成片,形成「崇山茂林」之幽。③果樹又可以賞花的如桃、李、梅、杏、梨之類栽於堂前或成片繞屋,有蹊徑可通最有逸趣。所謂「桃李成蹊」之貌。④園界四周種藤本植物,如紫藤、木香、薔薇、薜荔之類,形成「圍牆隱約於蘿間」的效果。⑤水池邊植柳,淺水處種葦、蒲、鳶尾之類,濕地種木芙蓉等,更有「柳暗花明」之趣。⑥庭院需庇蔭,常點綴落葉大喬木,數量不需多,形成「槐蔭當庭」,「梧蔭匝地」。廊邊、窗前還可種點芭蕉或矮竹,室內益覺清翠幽雅。⑦花台高於地面,設在堂前對面的影壁之下,或沿山腳種些管理省工、年年有花果可賞的多年生草本植物,如芍葯、玉簪、蘭花、綉墩草、百合、萱草、晚香玉及南天竹、牡丹、月季等灌木,與園主人的生活接近,造成「對景賞花」之樂。
以上這些習以為常的配置方式,在江南古典園林中俯拾皆是,傳統喜好的植物與傳統的配置手法互相結合形成了影響深遠的中國古典園林美。隨著西方造園風格的滲入、國外觀賞植物的引種栽培,園林植物配置也要適應不同的需求,洋為中用,推陳出新,充分發揮植物美。但必須注意:①給予植物足夠的空間,讓它充分地生長,盡量表現出可能表現的體形美、色彩美。急於求成、採取密植或以建築物替代的辦法,是違反園林藝術原則的。②只有提供足夠的條件來滿足植物的生長,如土壤、肥料、水分三個基本條件,才能顯示植物生機勃勃的健康美。在建築垃圾及廢墟上植樹是註定要失敗的。③了解植物引種原產地的情況,其生態學特性,伴生植物等。園林設計者不能為了單純追求藝術性而種植不適合的種類或不恰當的組合。鄉土樹種或已經引種成功的樹種是最容易體現設計者匠心的材料。④不要隨便動用刀、剪、斧、鋸等,讓植物自然地生長。人工整形修剪的植物,美學家認為是「活的建築材料」,如同磚瓦一樣,自然趣味完全喪失了。⑤以當地的氣候與人的戶外生活需要為准,決定庇蔭喬木的選擇。基本要求是人們需要陽光的時候落葉,需要庇蔭的時候發葉。終年炎熱的城市才大量種植常綠樹。⑥樹木之外更需要地被植物和開曠的草地。景觀愈接近自然,愈使人愉快。自然界的植物景觀是簡朴的,所以有一條「簡單也是美」的原則。⑦用喬灌木為主體發揮園林美,既雋永又實用。少用一二年生草花,因其壽命短、費工、費力。為增添色彩美可選用多年生宿根草本和球根植物。⑧植物要經常保持清潔、乾乾凈凈無病蟲害。只有草地樹木一塵不染的景觀,才能使人身心愉快,賞心悅目。所以還有一條「清潔也是美」的原則。⑨植物的個體美與集體美二者比較起來,可多發揮植物的集體美,尤其在大面積的園林中用一種植物成片種植,在功能上效果顯著,在藝術上形成一種浩然渾厚的氣魄。⑩大小園林都是以植物的自然美而取勝的,這里不應以建築美佔優勢,尤其不能以大量的服務性建築、休憩建築或游樂設施占據植物的配置。
總之,園林美以發揮植物美為主的做法,是當前全世界的趨勢,東方是崇尚自然美的發源地,我國的古典園林就是自然山水園林,在保存人類居住環境和廣袤國土上的自然風景之美的同時,以生態學理論為指導,模擬再現自然景觀,為城市居民提供接近自然的風景,是園林植物配置所要著意創造的景觀。
圖7杭州植物園群植一景

『玖』 園林植物配置的配置方式
自然界的山嶺崗阜上和河湖溪澗旁的植物群落,具有天然的植物組成和自然景觀,是自然式植物配置的藝術創作源泉。中國古典園林和較大的公園、風景區中,植物配置通常採用自然式,但在局部地區、特別是主體建築物附近和主幹道路旁側也採用規則式。園林植物的布置方法主要有孤植、對植、列植、叢植和群植等幾種。 植物的干、葉、花、果色彩十分豐富。可運用單色表現、多色配合、對比色處理以及色調和色度逐層過渡等不同的配置方式,實現園林景物色彩構圖。將葉色、花色進行分級,有助於組織優美的植物色彩構圖。要體現春、夏、秋、冬四季的植物季相,尤其是春、秋的季相。在同一個植物空間內,一般以體現一季或兩季的季相,效果較為明顯。因為樹木的花期或色葉變化期,一般只能持續一、二個月,往往會出現偏枯偏榮的現象。所以,需要採用不同花期的花木分層配置,以延長花期;或將不同花期的花木和顯示一季季相的花木混栽;或用草本花卉(特別是宿根花卉)彌補木本花卉花期較短的缺陷等方法。
大型的園林和風景區,往往表現一季的特色,給遊人以強烈的季候感。中國人有某時某地觀賞某花的傳統,如「靈峰探梅」、「西山紅葉」等時令美景很受歡迎。在小型園林里,也有櫻花林、玉蘭林等配置方式,產生具有時令特色的藝術效果。

『拾』 居住區園林植物配置的形式
居住區園林植物配置的形式
居住區的環境設計應合乎植物生長的自然規律,繼承和發揚當地的歷史文化特色,使自然景觀與人文景觀達到有機融合。下面我為大家帶來了居住區園林植物配置的形式,希望對大家有用。
(1)規則與自然相結合
規則式在居住區植物配置中是常見形式,確定的基調樹種主要用作行道樹和庭蔭的喬木樹種,一般在道路兩側各栽植1-2行行道樹,並規則式地配置一些耐陰花灌木,地面用草坪或地被植物覆蓋,在統一中求變化,以適合不同綠地的需求;自然式的植物配置常採用或叢植、或群植,組合成錯落有致、四季不同的植物景觀。在目前的居住區綠化中常採用規則與自然相結合的方式,並適當運用對景、框景等造園手法,並且將裝飾性綠地和開放性綠地相結合,可創造出豐富的綠地景觀。
(2)喬、灌、草結合搭配
在同一綠化植物群落中,採用常綠與落葉、速生與慢生相結合,適當地配植和點綴時令花卉;喬灌木、地被、草皮相結合;孤植、叢植、群植相結合。喬灌草相結合的多層次的復合配置形式,既可滿足綠化景觀效果,將綠化與美化相結合,使居住區綠化疏密有致、四時有景,豐富居住空間的同時創造出安靜、優美的人居環境,同時又兼顧了植物的生物學特性,增強小區綠化的生態功能。
(3)營造人工生態植物群落
在選擇居住區時,購房者更喜歡具有完善的.配套和優越的環境條件的大型居住區,相對於小型居住區,它們有更多空間來營造更為舒適的生活環境。營造人工生態植物群落可採用有益身心健康的保健植物群落,如松柏林、銀杏林、香樟林、枇杷林、柑橘林、榆樹林;有益消除疲勞的香花植物群落,如梔子花叢、月季灌叢、松竹梅三友林、丁香樹叢、銀杏―桂花叢林等,以及有益招引鳥類的鳥語林植物群落,如海棠林、火棘林、松柏林等。利用植物群落生態系統的循環和再生功能,可維護居住區的生態平衡。
(4)注重植物色彩的組合與協調
居住區以綠色為主色調,適量配置各類觀花、觀葉植物,以達到"畫龍點睛"之妙。也可通過植物葉、花、果實、枝條和干皮等色彩,創造季相景觀,如迎春花、垂絲海棠、桃花、白玉蘭、棣棠、丁香、紫藤等可組成春季景觀;由紫薇、合歡、梔子花、花石榴等組成的夏季景觀;由桂花、銀杏、紅楓、木芙蓉等組成的秋季景觀;由臘梅、火棘、南天竹、忍冬等組成的冬季景觀。除季相變化外,因地制宜的選用與地形相結合的觀賞植物種類,也可創造一種極富感染力的自然美景,如坡地上的地被、藤蔓植物,水景中的荷花、浮萍,池塘邊的垂柳等。
(5)增強植物與建築組合的有機聯系
將植物配置構圖與建築組群有機結合,使兩者互為補充,形成富於變化、構圖嚴謹的平面布置。例如以植物來豐富和填充建築的空間組合,以綠化樹群構成建築組群的構圖中心,以植物綠化豐富住宅區的沿街立面,以綠樹有規律地填補沿街的零碎空間,以綠化打破沿街山牆單調感等方式,通過增強植物與建築的有機聯系,將居住區與周圍環境自然的統一起來,以達到景觀的協調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