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存儲配置 » 哪些角度去看待必須做資產配置

哪些角度去看待必須做資產配置

發布時間: 2022-12-11 06:08:36

❶ 如何理解資產配置

1.資產配置的意義
大衛·史文森在《機構投資的創新之路》和《不落俗套的成功》中闡述的資產配置理念在理論和實踐上都取得了巨大的成功。他的核心思想可以概括為:資產配置+指數化+被動再平衡。
理解這個思想大致包括幾個方面:
1).理解各個大類資產的長期收益水平和價格波動特點;
2).理解擇時和證券選擇的困難,以及它們對總收益的貢獻很低,理解配置決定收益;
3).結合自身的資金性質、心理特點等,有一個合理的收益預期;
4).設定各個大類資產的配置比例,並用指數化投資的方式構建投資組合來實現收益預期;
5).在持有過程中,由於價格波動使得大類資產的比例偏離一定程度時,進行交易使之恢復到既定的比例。
資產配置+指數化+被動再平衡的意義在於一旦理解並按此操作,那麼你在投資方面不需要做更多的研究,只需要注意管理好心理情緒,做到知行合一,就能達到比較不錯的收益水平。
另一個意義在於,這個思想提供了一個思考的和處理投資的框架,也是一個實踐的起點。我們可以先採取「資產配置+指數化+被動再平衡」的投資策略進入市場,如果不願意深入研究,那麼就這樣效果也不錯;如果確信在此基礎上可以優化,就一步步前進。
2.擇時之難
在資產配置框架里,擇時的意思是主動調整大類資產的配置比例。史文森用股票基金申購贖回的統計數據來衡量投資者整體的擇時能力。申購基金相當於投資者整體上增加了股票配置比例;而贖回則表示減少了股票配置比例,以此來衡量投資者整體的擇時能力。統計結果顯而易見,投資者整體上在做高買低賣,擇時對收益的貢獻為負的。
但是,投資者整體不可能跑贏市場,另一方面,股票投資本來就是少數人賺錢。所以上述統計只能說明擇時之難,而不能說擇時無效。
根據技術指標來擇時是很難的。但是如果錨定一些基本面指標,比如某類指數的PB、PE、股息收益率等,據此設定投入股票的比例,則非常可能做到成功的擇時。這種擇時保證了低估時股票倉位相對較大,高估時股票倉位相對較小,真正做到了大級別上的高拋低吸。
3.證券選擇之難
在資產配置框架里,證券選擇是指偏離指數化而進行主動選擇股票來購建組合。史文森主要通過主動型基金與指數基金的業績對比並沒有明顯優勢,說明了證券選擇之難。我對此毫不意外,如果統計的是「格雷厄姆部落」的那些價值投資者的業績,結果又是另一番景象,他們個個都是證券選擇的高手。
證券選擇確實很難,從收益來源分解來看,在統計主動證券選擇的收益時,只有超越指數收益的那部分才算作證券選擇貢獻的收益。這個定義本身就對證券選擇提出了很高的要求。
4.為什麼說配置決定收益
為什麼說配置決定收益,為什麼說統計表明資產配置貢獻了90%以上的收益?
正如剛才提到如何計算證券選擇的收益貢獻那樣,超過指數收益的那部分才會算作證券選擇的貢獻。對於擇時來講也類似,以既定的股票比例為基準,擇時(調整股票比例)的結果超出基準收益的那部分才算作擇時的收益貢獻。
再考慮到投資七虧二平一賺的殘酷現實,那麼大量樣本的統計結果出現「資產配置貢獻了90%以上的收益」也就不難理解了。
這告訴我們,擇時和證券選擇很難,靠資產配置就能取得投資成功。
5.擇時和證券選擇的意義
盡管如此,擇時和證券選擇對於積極投資者仍然是有意義的。一般地,從風險和收益來衡量,擇時或證券選擇可能帶來的好處是:
1).在風險水平差不多的情況下提高了收益;
2).在收益水平差不多的情況下降低了風險;
3).降低風險的同時提高了收益。
其實不僅這些,只要能帶來足夠的好處就是值得的,可能還包括:
4).在風險和收益差不多的情況下縮短了投資期限,適用於到期後仍能有較好的再投資選擇,提高了周轉率;
5).在風險和收益差不多的情況下換到了期限更長的證券,前提是這個收益率很滿意願意長期持有,避免到期再做決策的麻煩;
6).在風險和收益差不多的情況下降低了波動幅度,有利於心態穩定;
7).在風險和收益差不多的情況下構建的組合是自己更熟悉和善於把握的。
6.擇時 vs. 證券選擇:積極投資者的努力方向
在我看來,從基本的資產配置框架出發,擇時比證券選擇更容易掌握和操作。就如前面提到的用指數的PB作為錨進行股票比例的主動調整,涉及的知識不多,主要是理解和實踐。但證券選擇涉及的知識就太多了,沒達到一定的水平前只會適得其反。
從資產配置框架出發,積極投資者的努力方向首推擇時,即根據估值水平調整股票比例;另一個可選方向是研究各類風險套利機會,以及類似網格交易等系統化的操作策略;最難的是主動選股。

❷ 資產配置到底有多重要我們又該怎麼做

說到資產配置,想必大家都不會太陌生,在如今這個時代,資產配置已經成為了自身,乃至家庭財富保值與增值的重要手段,人們越來越重視資產配置,尤其是對於多元化的投資產品和渠道需求與日俱增。有些人總認為自己錢少,不需要進行什麼資產配置。要知道的是,資產配置與錢多錢少關系不大,而是建立一種良好的資產觀念。

「全球資產配置之父」加里·布林森就說過,做投資決策,最重要的是要著眼於市場,確定好投資類別。從長遠看,大約90%的投資收益都是來自於成功的資產配置。值得一提的是,資產配置往往需要根據投資者的風險承受能力、投資目標及投資周期而制定的。

如果細細的追問起來,什麼是資產配置,為什麼要進行資產配置這類問題時,其實很多人對此是一知半解的。

什麼是資產配置 ?

資產配置主要是一種投資策略,一般來說,它是以投資者的風險偏好為基礎,通過定義並選擇各種資產類別、評估資產類別的歷史和未來表現,來決定各類資產在投資組合中的比重,以提高投資組合的收益風險比。

資產配置的核心是資產種類和具體投資的多元化。其主要目標是基於投資者本身的風險偏好與收益預期,追求更優的投資收益風險情況,以及在一個較長的時間跨度內實現更高的回報和更低的風險。簡單一句話就是通過將自己的投資放在不同的籃子里來保證用最少的風險獲取最大程度的收益。

為什麼要做資產配置?

1、90%的失敗投資因為沒有做資產配置

美國經濟學家馬科維次通過分析近30年來美國各類投資者的投資行為和最終結果的大量案例數據發現:在所有參與投資的人群裡面,有90%的人不幸以投資失敗而告出局,而能夠幸運存留下來的投資成功者僅有10%!而這10%的人就是做了資產配置。

為什麼會出現這種情況?主要就是資產配置分散了投資風險,減少了投資組合的波動性,使資產組合的收益趨於穩定,不會出現一損俱損的情況,比如你100萬,50萬投資股票,40萬投資房產,剩下的放在貨幣基金,假設你遇上了股災,股票損失30萬,但是房價一直在上揚,就可以部分或者全部彌補你在股票上的虧損。

2、抵抗人生財富周期

我們一生會經歷不同的人生階段,同時各個階段收入和支出的特點也不同,相應的投資需求也不一樣,而合理的資產配置能夠幫我們實現投資需求。

3、跑贏通貨膨脹

通貨膨脹的影響正悄悄地滲透我們吃、住、用、行等生活的方方面面,大到房產,小到柴米油鹽,一切的一切似乎都在進行著一場轟轟烈烈的「價格革命」,錢的購買力在下降!

所以要跑贏通脹單一的存款是做不到的,這個時候就需要做資產配置。

如何進行合理資產配置 ?

俗話說:「看菜吃飯,量體裁衣」。我們無論做什麼事都要結合自身。投資和其他事情一樣,沒有最好的,只有最適合的。所以資產管理一定要結合自身情況。

1、緊急又重要的錢需要預留,絕對保證

這個象限里的錢,在時間和重要性上都排在最前面。關於資產負債率多少合適,需要考量的因素很多,包括家庭成員的年齡構成、風險承受能力、收入是否持續穩定,家庭保障是否完善等等。

2、重要不緊急的錢要早作打算,長期投資

了解復利公式的人都知道,復利有三個關鍵因素,決定了未來的總體收益,本金、時間和收益率。因此,資產配置這件事越早開始越好,隨著經驗的積累收益率會提高。這一象限的要點是保障本金安全,確保一定收益,讓其持續成長。

3、 緊急 不重要的錢盡量控制,減少支出

花錢主要以基本生活支出為主,也就是吃喝拉撒、衣食住行的日常消費。在馬斯洛層次需求理論中,滿足第一個層次,即生理需要的支出。這一方面的支出必不可少,原則上應該盡量控制,保障基本需求即可,無需為了面子或者膨脹的慾望買單,否則直接影響其他象限資金的管理。

4、不緊急不重要的錢,可適當隨心隨性

除了儲蓄賬戶和消費賬戶外,還要設立一個享樂賬戶,時刻的節衣縮食並不能給我們帶來快樂,人有的時候,需要這樣一個賬戶,讓自己活得更多的滿足感,這種內心感受,會讓你對金錢,對自我,都更有掌控力,也會幫助我們,在分配金錢的時候,更有界限感,然後更好地去配置家庭資產。

❸ 秒懂:為什麼要做資產配置

資產配置,說得通俗點,就是把錢分別投資到不同的資產當中,簡而言之就是分散投資。

之所以要這么做,是因為資產配置往往能夠在風險相對可控的前提下實現最大化的投資收益。

舉個例子,假設你和隔壁老王各有100萬,老王分別用50萬買了股票和債券,而你把100萬全買了股票。假如第一年股票賺60%,債券賺4%;第二年股票虧了50%,債券賺了5%;第三年股票賺10%,債券賺6%。最後算一算,你會發現三年下來,老王最終還有101.8萬,而你只剩下88萬。

雖然第一年你大賺但三年的整體收益卻不如老王,所以進行長期投資理財,特別是資金量比較大的時候,最好選擇資產配置。

當然,它作為一種理財概念,對於不同類型的投資者而言,資產配置的含義也不盡相同。

在投資的時候,無論錢多錢少一定要有資產配置這個概念。

比如你現在只有一萬元來投資,比較合適的做法就是買基金,但是基金也有很多種,風險相對大的有股票基金,風險小一點有債券基金,幾乎無風險的有貨幣基金,那麼這三種基金你可以分別買一些,做一個基金組合,其實這樣也算是用資產配置的概念來理財。

最後,說說定義吧!

資產配置:是指根據投資需求將投資資金在不同資產類別之間進行分配。它作為一種理財概念,對於不同類型的投資者而言,資產配置的含義頁不盡相同。

❹ 為什麼要做資產配置

耶魯大學捐贈基金的掌門人,也是國內高瓴資本創始人張磊的老師,大衛斯文森就曾說過,我們一般有三種途徑可以降低投資風險,增加財富收益。

第一,是精選優質股票,第二,是選擇最優時機,第三,是資產配置。而在這三種途徑中,最重要的就是資產配置,幾乎占據了壓倒性優勢,原因就是選股和擇時的不確定性非常大,絕大部分人都是做不好,甚至還會賠掉很多錢,所以必須通過資產配置進行安全保障。

首先,精選個股對於絕大多數散戶來說,其實無異於一條華山之路,會有無數多的艱難險阻等著你。除了要應對市場帶來的系統性風險,還要應對公司個體的非系統性風險,面臨業績不確定、財務造假等因素,必須對企業有很強的把控力才行,大機構有時候都不免中招,對於散戶投資者就更難了。而且市場上,很多公司行業都具有非常強的專業門檻,如果沒有強大的企業調研能力,是根本看不懂的,買了自己看不懂的股票,完全不知道它最終要去哪,這種沒有方向的投資,和扔骰子賭大小其實並沒有什麼區別。

其次,擇時在投資中確實是一個關鍵因素,錯誤的時機買入好公司也照樣會帶來虧損。

在大家情緒高漲的時候,我們就得相對保守,少買股票,而在大家情緒低落的時間段,我們就要更激進一些,多買股票。但這個說起來容易,做起來其實很難。

因為情緒高漲不代表股市立馬會跌,甚至還會繼續上漲,過早離場也會錯失不少收益。情緒低落時也不代表市場馬上會漲,很有可能還會下跌,築底很長時間。如果我們都能完全掌握情緒,實現成功擇時,那其實也就不用瞎忙活,研究什麼組合了,直接搞股票一把梭,肯定收益最高。但問題是,沒有人能精準擇時,股神巴菲特都做不到這點,大多數基金經理也是不去做擇時的,因為情緒這個東西本來就很難預測,甚至很多散戶朋友自己的情緒都會被別人傳染,擇時的錯誤率也就更高了。

所以這時候我們就需要通過資產配置組合來自保,比如當自己組合中的股票市值都翻倍了,我們就可以減少對於股市的依賴,把部分本金逐漸轉移到更加安全的債券資產上。這樣進攻防守兩不誤。股市再漲只不過少賺一點。股市下跌了,由於股票資產里剩的大部分都是之前收益,所以也幾乎不會賠多少錢。這就是資產配置的好處,它讓我們具備了一定的容錯率,也就是說允許我們犯錯誤。原來自己投資股票,對了吃肉,錯了挨打,但現在通過配置的方式投資,贏了吃肉,錯了也不會挨毒打,甚至還能少吃點肉,這就是一種理念上的進步。

所以斯文森的結論就是,我們每個人都應該做個佛系投資者,配置好你的資產,然後不猜測,不預判,跟隨市場波動,享受資產長期上漲,這才是投資的根本之道。精選個股和精準擇時,很多時候都是白費力氣。面對未來,每個人根本就是無知的,而資產配置則是唯一確定性的因素。所以專業的投資機構里,往往做大類資產配置的經濟學家們才是最值錢,像橋水基金的投資大師達利歐,他的秘密武器也是資產配置。

有數據顯示,投資組合中91.5%的收益率受到了資產配置的影響,只有4.5%取決於產品的選擇,1.7%取決於時機,另外2.3%是其他因素。換句話說,只要我們能把股、債、商品、現金這4大類資產研究明白,倒騰清楚基本就足夠了,其他的地方哪怕犯了錯誤,也對結果影響不大。

❺ 資產配置到底有多重要

毋容置疑,投資理財的核心就是資產配置,每個人根據自己的風險承受力對資產進行有效的配置,使其達到最好最穩的收益是最終目標。

資產配置是指根據投資需求將投資資金在不同資產類別之間進行分配,通常是將資產在低風險、低收益證券與高風險、高收益證券之間進行分配。在現代投資管理體制下,投資一般分為規劃、實施和優化管理三個階段。

投資規劃即資產配置,它是資產組合管理決策制定步驟中最重要的環節。對資產配置的理解必須建立在對機構投資者資產和負債問題的本質、對普通股票和固定收入證券的投資特徵等多方面問題的深刻理解基礎之上。在此基礎上,資產管理還可以利用期貨、期權等衍生金融產品來改善資產配置的效果,也可以採用其他策略實現對資產配置的動態調整。不同配置具有自身特有的理論基礎、行為特徵和支付模式,並適用於不同的市場環境和客戶投資需求。

資產配置的優點
(1)能夠在一定程度上降低投資的總體風險;
(2)讓投資者有足夠的資金應對局勢變化;
(3)讓投資者心態變得更好,從容面對市場變化。
個人資產配置步驟
(1)清楚現有資產、負債和財務流動性狀況;
(2)明確自身風險偏好和投資類型;
(3)明確自身短期理財願景和長期理財願景;
(4)了解不同性質理財產品和理財方式;
(5)確定最適合當前的理財產品和方式;
(6)具體執行自己的資產配置計劃。

資產配置整體方向
(1)如果你是激進型投資者,100%金融資產撲向股市,那麼現在,不妨拿出50%的倉位,來購買一些中期理財產品,以此確保相對收益率。
(2)如果你是保守型投資者,那麼在銀行理財產品收益率一降再降的當下,不妨拿出部分資產選擇一些潛在收益更高,風險相對可控的理財產品,以提升收益率。
(3)如果你的資產規模相對較大,那應該多留意服務於中高凈值客戶的財富管理公司推出的產品,同時有意識地將投資目光從國內市場投向海外布局。

❻ 什麼樣的人必須做資產配置

什麼是資產配置?
資產配置就是根據投資需求將投資資金放入不同資產類別,進行分配,分散風險。翻譯成大白話,資產配置就是不要把雞蛋放到一個籃子里,以免雞飛蛋打。
股市籃子破了變熊了,還有債券市場呢,人民幣匯率下跌了還有美元市場呢,總有一款投資產品保底,不會出現美元、黃金、人民幣、股市、樓市全部下跌的情況,就是跳大神的也不可能讓這樣的情況發生。
1.有分散投資的需求和眼光的人
未來5年中國個人境外資產配置比例將從目前的4.8%上升到9.4%左右。投資已經不僅僅是需求的問題,而更多的是眼界、格局,越是懂投資的人擁有越多的財富,越是擁有更多財富的人越會投資,這是一種正循環。
2.有大量財富需要傳承的
約有46%和37%的高凈值人士會選擇通過為子女購買保險、購置房產進行傳承財富,也有少數的高端人士也開始嘗試家族信託。此外,考慮到遺產稅、房產稅、海外投資稅收等稅負可能會令家族財富傳承帶來影響,約57%高凈值人士已開始尋求海外稅收籌劃服務。
3.子女有海外教育需求的
對於子女教育的不遺餘力,中國人敢說第二,估計沒有人敢說第一。據相關報告顯示83%的受訪高凈值人士計劃送子女出國接受國際教育,28%的人是將子女教育作為海外投資最大的驅動力和原因。
4.有移民需求的
投資移民本身就是一種配置海外資產的行為,且對於人們來說,選擇也是比較多樣的,獲得的回報也不完全是僅僅一個身份。
5.有海外生意往來的人
能把生意做到國外去的這部分人,他們的眼界和格局早就已經全球化了。除了生意之外,他們也需要進行投資分散風險。
希望可以幫助到你,我也是從MBA智庫網路上找到的,你也可以去找找看。

熱點內容
java返回this 發布:2025-10-20 08:28:16 瀏覽:601
製作腳本網站 發布:2025-10-20 08:17:34 瀏覽:893
python中的init方法 發布:2025-10-20 08:17:33 瀏覽:587
圖案密碼什麼意思 發布:2025-10-20 08:16:56 瀏覽:772
怎麼清理微信視頻緩存 發布:2025-10-20 08:12:37 瀏覽:691
c語言編譯器怎麼看執行過程 發布:2025-10-20 08:00:32 瀏覽:1018
郵箱如何填寫發信伺服器 發布:2025-10-20 07:45:27 瀏覽:262
shell腳本入門案例 發布:2025-10-20 07:44:45 瀏覽:121
怎麼上傳照片瀏覽上傳 發布:2025-10-20 07:44:03 瀏覽:811
python股票數據獲取 發布:2025-10-20 07:39:44 瀏覽:7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