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存儲配置 » 資源配置最優條件是什麼

資源配置最優條件是什麼

發布時間: 2022-12-11 15:12:03

『壹』 資源優化配置的前提條件

市場要完全實現優化配置資源這一功能必須具備以下條件:
⒈完全自由競爭的市場環境;
⒉理性經濟人假設;
⒊完全自由的市場選擇;
⒋完全由價值規律來調節;
⒌全部供需雙方受同一規則支配;
⒍真正地實行優勝劣汰;
⒎同時還受到時空(環境)條件的限制:
任何「市場」中任何主體的任何市場行為或資源配置行為都是在一定時空(環境)條件下進行的。特別是在經濟全球化時代,市場的競爭主體、交易主體、管理主體、中介服務主體等都處於一定的時空條件下,在許多情況下各個主體分屬於不同的國家和地區。而這些市場主體所處空間的變化,將直接影響到社會制度、法律環境的變化,從而影響市場規則的變化。而且,任何市場行為的發生及其對資源配置的影響,都需要有一個時間發展過程,不可能在瞬間完成,所以,也就必然會受到不同時空(環境)條件下不同的政治、經濟、社會等各種條件的制約和影響。而這些條件的任何變化(所謂「蝴蝶效應」)也都會使上述6個條件產生變化,而這種變化對「資源配置」所產生的影響並非一定是「優化」的,也可能是「劣化」的,從而讓所謂的「市場機制」的調節功能失靈。

『貳』 什麼是資源配置的帕雷托最優

帕累托最優是指資源分配的一種狀態,在不使任何人境況變壞的情況下,不可能再使某些人的處境變好。 帕雷托
帕累托改進(Pareto improvement),是指一種變化,在沒有使任何人境況變壞的情況下,使得至少一個人變得更好。 一方面,帕累托最優是指沒有進行帕累托改進餘地的狀態;另一方面,帕累托改進是達到帕累托最優的路徑和方法。帕累托最優是公平與效率的「理想王國」。 一般來說,達到帕累托最優時,會同時滿足以下3個條件: 帕累托改進 既定的資源配置狀態能夠在其他人福利水平不下降的情況下,通過重新配置資源,使得至少有一個人的福利水平有所提高,則稱這種資源重新配置為帕累托改進; 實現帕累托最優的條件: 1、交換的最優條件; 2、生產的最優條件; 3、交換和生產的最優條件;

『叄』 什麼叫資源配置的帕累托最優

曹植自此開始研究經濟學理論。他把各種版本的宏觀經濟學和微觀經濟學教科書翻遍以後,發現經濟學所關注的其實並不是教人如何賺錢的學問,而是關於資源配置的學問。經濟學告訴他,在一個自由選擇的體制中,社會的各類人群在不斷追求自身利益最大化的過程中,可以使整個社會的經濟資源得到最合理的配置。市場機制實際上是一隻「看不見的手」推動著人們往往從自利的動機出發,在各種買賣關系中,在各種競爭與合作關系中實現互利的經濟效果。交易會使交易的雙方都能得到好處。另一方面,雖然在經濟學家看來,市場機制是迄今為止最有效的資源配置方式,可是事實上由於市場本身不完備,特別是市場的交易信息並不充分,卻使社會經濟資源的配置造成很多很多的浪費。
提高經濟效率意味著減少浪費。如果經濟中沒有任何一個人可以在不使他人境況變壞的同時使自己的情況變得更好,那麼這種狀態就達到了資源配置的最優化。這樣定義的效率被成為帕累托最優效率。曹植反復揣摩這個經濟學的效率定義,覺得這個義大利人說得還是非常有道理的。如果一個人可以在不損害他人利益的同時能改善自己的處境,他就在資源配置方面實現了帕累托改進,經濟的效率也就提高了。
在實際的經濟生活中,銷售和消費其實是脫節的。由此造成的浪費也是非常驚人的。你說現在反對大吃大喝,可是要吃要喝是人家自己掏錢買的。全國的飯店裡一年吃剩下的飯菜有多少?有人估計往泔水缸里倒掉的在600億元以上。而更多的是那些城裡人,家裡幾乎無一例外的都存放很多本來就沒有穿過幾次的衣服,從來沒有翻過的書,成紙箱的兒童玩具,僅僅看過一遍的電影光碟,甚至連一遍也沒聽完的英語磁帶。一個中學生兩年可以換3部手機,原因很簡單,原來的樣式不時髦了,拿不出門了。至於舊傢具、舊電器更是無處存放,只好該扔就扔。
面對這種情況,曹植和我們一樣,也很難在道德方面對誰進行譴責。消費領域通行的規則是消費者有權處理他自己花錢買來的任何商品和勞務。不論他的處理方式是什麼,哪怕他原封不動地扔掉也屬於完全正當,別人無權干涉。由於商品本身存在著價值和使用價值的雙重屬性,理論上,一件商品在出售給消費者的那一瞬間就實現了自己的價值,而不是消費者將它用掉的時候才實現價值的,後者所實現的是商品的使用價值。在市場經濟里,生產商品僅僅是為了銷售而不是為了消費。銷售和消費的脫節其實是很大的浪費,這種資源配置的效果根本沒有達到帕累托最優。

『肆』 社會資源最優配置的介紹

社會資源最優配置是指在完全競爭前提條件下,一切生產要素的供給價格不變,在生產要素的價格和企業產品的價格分別等於它的邊際產值和邊際成本,企業的邊際成本等於邊際收益,邊際私人純產值等於邊際社會純產值,各生產部門的邊際社會純產值相等時的社會資源配置狀態。

『伍』 試用經濟學原理闡明資源最佳配置的含義及其實現條件

四、試述資源配置的含義和內容包括哪些?為什麼要合理地配置資源?
答:1、資源配置是指如何將有限的資源以某種規則分配到不同產品的生產中,以滿足不同的需要。
2、資源配置的實質就是解決人類三大基本問題:生產什麼及生產多少,如何生產,為誰生產。
3、合理配置資源是因為:資源的稀缺性和多用性。

『陸』 稀缺資源怎樣分配才合理

1、價格機制是最有效率的機制

在現代社會中,價高者得的市場機制是最為常見的分配稀缺商品的機制。同時,價高者得的市場機制也是最有效率的機制。由於人們對同一商品的評價不同,因此願意為之付出的成本也就不同。評價高的人,願意支付較高的價格;而評價低的人就只願意付出較低的價格。

通過價高者得的市場機制,可以讓這些商品分配到對它們評價最高的人手中,從而實現稀缺資源的某種社會「最優」配置。關於這種社會最優配置,更學術性的表述是:在均衡狀態時,不可能在沒有使任何他人境況變壞的前提下,使得至少一個人境況變得更好,這即為經濟學中有名的「帕累托效率」。

然而,僅僅遵循帕里托效率的原則是不夠的,因為我們在追求效率的同時,也追求其他的什麼目標,最常見者,例如公平。價格機制非常有效率,但卻不一定公平。由於先天或者其他原因,人們的收入和財富水平可能存在很大分化,從而人們所能支付的價格就存在很大差異。

因此在價高者得的分配機制中,稀缺商品可能分配給了有錢的,但是對這一商品評價並不是最高的人手中;而那些對這些商品評價非常高的人,卻可能因為沒有錢,而無法獲得這些商品。這里隱含了一個假設,即兩個不同的人的主觀效用評價是可以比較的:窮人的一塊麵包和富人的一塊麵包可以帶來不同的滿足感。

越是必需品,分配的公平感越重要,因此越有可能存在其他「更優」的機制。如醫療服務和教育服務,如果純粹根據價格機制來分配醫療和教育資源,可能生小病的人受到了較好的醫療服務,不夠聰明的人受到了較好的教育;而生大病的人卻享受不起優質的醫療服務,聰明的人可能受不起優質的教育。

因此除了價格機制,人們還常用其他一些機制來分配稀缺商品。常見的有配給、排隊、抽簽等等。當然這些機制的存在,皆因為有權者(主要是政府)對商品的出售價格設置了上限,否則價格機制將自動發揮作用,實現有效率但不一定公平的分配。餘下,我們一一簡述這幾個常見非價格機制的優劣。

2、配給機制,非常適用於非常時期

配給制是非價格機制中常見的一種機制。前蘇聯和中國計劃經濟時代,曾利用國家強制力作為後盾,在全國大部分資源配置上都採取過這種配給的、計劃的分配方式,例如,糧票、菜票,等等,不一而足。實際上,配給制並不是完全一無是處,在某些條件下也可以使得社會資源分配更加公平。

特別是在地震、災害等特殊時期,這種以強制性為後盾的配給制,可以保證每個人的基本需求,而不至於出現「朱門酒肉臭,路有凍死骨」的現象。因此即便計劃經濟作為一種經濟體制已經被拋棄,但我們仍可以在很多場合看到配給制的影子。

例如在地震、災荒等非常時期,如果有人違背這種配給原則,採取價高者得的市場機制出售生活必需品,他必然會受到道德譴責。

這種行政分配機制,在地震、災荒等特殊時期,可以採用,但長時期施行會導致社會資源的浪費、商品稀缺的固化。此外,這種行政分配機制的另一個明顯缺點是擁有分配權的人無法知道不同的人對稀缺商品的主觀評價,因而無法將這些商品分配給最需要它的人手中,實現物盡其用。特別是在日常時期,這一點缺陷顯得更為突出。

一個可改良的辦法就是在資源配給之後,允許人們根據市場機制自由交易這些商品或其憑證。在自願交易下,這些商品可以根據人們主觀評價的不同,實現進一步優化配置,從而改進效率,增加社會總福利。只要是自願發生的交易行為,一定會同時改進交易雙方的效用(不考慮短視等因素)。

3、排隊機制在人們社會觀念中根深蒂固

價格機制和政府配給之外,另一個分配稀缺資源的方式是「排隊」。由於商品供給者(或第三方干預者,主要是政府)對商品的出售設置了價格上限,因此在該價格水平上,需求遠超供給,引發「排隊」現象。這在現實社會中非常常見,餐廳排隊、醫院排隊、銀行排隊、春節購票也要排隊(線上線下皆如此)。

排隊使得對該商品評價較高,但支付能力更弱的消費者,可以通過付出更多的排隊時間來獲得該商品(窮人排隊的時間成本要低於富人)。相對於價格機制的「價高者得」,排隊實際上是「先到先得」。而「先到先得」這種佔有資源的方式其實在人類演化史和所有權起源上,扮演了重要的角色。

一些情形下,如果一人「先佔」了某種資源,且一段時間內無人提出異議,那麼該人就獲得了該資源的所有權。相對於依賴市場的價格機制,和依賴政府的配給機制,排隊機制實際上依賴的是社會習俗。因此,排隊機制在維持社會正常秩序中,扮演了重要的角色,以至於人們會將不按照先到先得原則而插隊的人視為缺少社會公德。

不過排隊也有自己的缺點。排隊花費了時間,但卻沒有創造價值。這一現象在經濟學中被稱為「租值耗散」。從而,為節省或者獲得這些被浪費的資源,又有很多制度創新涌現。舉其小者,餐廳、銀行的「叫號」制度就是節省了排隊者的成本。

排隊者可以利用這段時間去做一些其他有價值的事情,而不用擔心其依賴「先到先得」習俗獲得的優先權會喪失掉。消費者獲得效用改進的同時,商家也因為人性化的處理贏得了商譽,這些都可以視為重新獲取了本來會消耗在排隊中的租值。

此外,「黃牛黨」的產生,實際上也是為了攫取這些被耗散的租值。黃牛黨首先付出了時間和金錢,批量購入了車票,然後就按照供求關系,在車站外靈活應變,不斷地調整價格,以求在最後一刻把所有的車票出手,因而原本用來排隊的成本就被黃牛黨所攫取。

但是,黃牛黨往往內外勾結,形成壟斷票源後就大肆提價,因此嚴重干擾了資源分配機制的正常運作,從而為社會道德乃至法律所不容。

當然,為減少「租值耗散」而涌現的技術創新也不一定都是公平的。例如,火車票網路售票,由於黃牛黨等的干擾,價格管制產生的稀缺火車票的排隊分配模式實際上已經根本無法正常運作了,因此網路實名購票應運而生,有效解決了這一問題(當然,在2014年春節期間,技術黃牛黨再次死灰復燃)。

但這一技術創新又帶來了新的不公,資源分配規則由排隊中的「價格+排隊時間」,演變成了此時的「價格+網路技術+運氣」,那些不熟悉電腦,沒有網路支付手段的農民工,顯然處於新的嚴重不公之中。

4、無法解決抽簽對象的抽簽機制

為了減少稀缺商品非價格分配時無謂的「租值耗散」,抽簽制應運而生。特別是信息技術出現後,使得抽簽制可以在更大范圍內推廣。這其中,北京的車輛牌照抽簽制就是一個典型。由於大城市交通擁擠、環境污染,因此各城市都會對每年新增車輛牌照進行了嚴格的控制,導致汽車牌照成為嚴重稀缺的資源。

與上海根據價高者得的拍賣機制不同,北京就採取了搖號抽簽制來分配汽車牌照,成為兩種分配機制的鮮明對照。此外,在新股發行、保障房分配、奧運會門票分配等情形中,都可以看到抽簽制的身影,有人甚至建議春運火車票購票都應該採取抽簽制。

顯然,以拍賣機制分配稀缺的汽車牌照資源避免了無謂的租值耗散,並且拍賣所得資金還可以用於修路、保護環境等。

但由於城市交通是公共資源,因此純粹的價高者得的拍賣機制其實是不公平的。能夠支付這些費用的人就可以享受城市交通帶來的便利,而無力負擔的人就不能享受,盡管他們可能已經為城市的交通建設繳納過稅收。抽簽制則保證了公平,且如果不考慮抽簽成本,也避免了社會資源的無端浪費。

但機械的搖號抽簽機制也不一定是最佳的,因為跟行政分配、票證制一樣,這種分配機制沒有考慮到不同的人可能對同一商品的主觀評價和需求存在不同,而沒有使得資源得到最有效的配置。

購車者的具體情況不同,如家庭與單位之間的距離、從事工作的性質、個人健康程度等,都決定了不同程度的購車需求,而對此,抽簽制只能視而不見。

一個可改進方式就是允許抽簽後,抽中者可以根據市場機制對稀缺資源進行二次調節分配,以便評價高的人可以獲得該商品,而評價低的人則可以賺取其他分配機制中被無端耗散的租值。然而,在現實中,抽簽制的設計者很少允許人們在抽得該稀缺資源後進行自由交易。

原因在於這種改進後的額外收益被抽中者獲得,而不是設計者。此外,如果一個人得到了該稀缺商品,卻又不需要,而轉讓出去賺錢,則說明他可能本就不該屬於抽簽的范圍,進而動搖了這種機制的設計初衷,因而遭到設計者的反感和限制。


5、陷入悖論的價格+補貼機制

當然一些市場派經濟學家從來就對這些非價格機制不滿,他們認為在任何情況下都應該通過價格機制來分配稀缺資源,但可以通過其他補充機制來彌補價格機製造成的不公。例如,由於春節期間,中國人回家的意願非常強烈,因此一票難求現象持續了很多年。

一些市場派經濟學家就認為,可以通過提高車票價格來使得車票資源得到最有效配置,而基於維護公平感,則可以在提高火車票價的同時,給窮人發放貨幣補貼。

類似建議不僅僅出現在春運火車票購票時,這些市場派經濟學家還建議擁堵費要自由浮動、電價要自由浮動、房價要自由浮動,並給予那些經一定程序被認定為值得補貼的人以貨幣補貼,並認為這一機制比配給、排隊、抽簽等非價格機制有效得多。

然而,這個建議只能是「看上去很美」。發放補貼等於使分配稀缺資源(的貨幣等價物)的權利轉移給了有權者(主要是政府)。即便我們不考慮有權者獲得分配補貼的權力之後,如何避免徇私舞弊、貪污腐敗(這實際上是市場派經濟學家對非價格機制的最重要質疑之一)。

但其中的悖論我們也不得不注意:這些市場派經濟學家一方面認為在任何場合下都應該由價格機制來分配稀缺資源,另一方面又認為政府有權力進行二次收入調節:給買不起火車票的人補貼,給買不起房的人補貼等等。

再如引起廣泛爭議的「住房限購令」,一些人反對行政性限購令,但不反對開征房產稅,認為前者就是非市場調控手段,後者就是市場調控手段。然而,後者是通過價格機制對住房資源進行一次調節,同時通過徵收到的稅收補貼窮人或者建設保障房,進行二次調節。

但是,如何征稅,如何補貼窮人,如何建設和分配保障房,這又會涉及到政府自由裁量權的發揮。究竟是一次調控好,還是二次調控好,其實並無一定結論。當然征稅還有將存量房逼入市場的作用,如果多套房擁有者眾多,則影響可能不同,這是另一個問題,另當別論。

『柒』 為什麼說完全競爭市場能實現資源的最優配置

帕累托標準是判別市場機制實現資源配置效率的標准。
1.從交換的角度來看,對於任意消費者,為了自身效用最大化,消費者在既定收入約束條件下選擇消費兩種商品消費的最優數量滿足條件是商品邊際替代率等於相應價格比RCS1,2=P1/P2。
在完全競爭市場上,所有消費者面對的價格都相等。即所有消費者消費任意兩種商品邊際替代率都相等。交換符合帕累托最優標准。
2.從生產的角度看。廠商為了獲得最大利潤,在最優組合點上確定要素投入。即生產要素的邊際替代率等於相應要素價格比。RTS(L,K)=RL/RK。
完全競爭市場上,廠商都是價格接受者,面對的所有要素價格都相等。即任意兩個廠商使用任意兩種要素的邊際替代率都相等。生產符合帕累托最優。
3.從交換和生產來看。
完全競爭市場上,消費者按照上述條件選擇消費組合。廠商按照MC=P提供供給。在等產量曲線上,選擇一種生產要素和放棄另一種生產要素的邊際成本相等,從而邊際轉換率等於相應要素價格比。
RPT1,2=P1/P2。

『捌』 資源最優配置含義

在市場機制的作用下,如果居民和企業作為市場主體分別實現了效用最大化和利潤最大化,並且在此基礎上,產品市場和生產要素市場即不存在過剩,也不存在短缺,及整個經濟的價格體系恰好是所有的商品供求都相等時,經濟就處於一般均衡狀態或瓦爾拉斯均衡狀態。當經濟處於一般均衡狀態時,資源便實現了最優配置。

『玖』 好的企業資源配置的標準是什麼

企業的資源配置是企業經營總戰略在資源配置方面的更為細致的戰略,屬於企業的職能戰略或經營戰略。現代企業的資源除了人、財、物等傳統資源概念以外,信息在現代企業資源管理中盼演了日益重要的角色。因此,現代企業的資源戰略應該包括采購戰略、財務戰略、人才戰略和信息資源戰略。

一、采購資源配置。現代企業的運行,總是要付出一定的代價從外部獲得生產經營所需的物資,為了以盡可能低的支出取得完全符合需要的物資,保證生產經營正常進行,必須考慮是自己生產還是即時購買(SpotPurchase)或以長期合同(Long-termContracts)形式購買?以及如何選擇供貨企業和最優庫存規模的確定等等。

企業一般在下述情況下可以考慮自己生產:(1)與資源供應企業合作或協調不方便,如距離過遠、運輸不方便等;(2)企業所需物資量大,規格統一,自己生產成本低於購買價格;(3)資源供應企業不能滿足本企業的某些要求,或者是沒有可靠的供應企業;(4)對原材料的供應需要加強控制。這里有兩種情況:一是企業原材料需要量全部由自己投資建廠生產,實行縱向一體化,從而使企業得到可靠的原材料供應;二是企業自己生產一部分,為的是在外部供貨商供應中斷時起緩沖作用。

如果有可靠的供應企業的話,一般情況下,應盡可能利用外界的力量。
二、財務資源配置。資金是企業系統的組成要素之一,是每個企業不可缺少的經營資源。企業在進行投入—轉換—產出的生產經營活動中,必須有一股資金流,企業要用資金購置設備,購買材料,發放工資,支付銷售與管理費用。

企業確定自己籌資的原則:(1)以滿足企業最低必要資金需求作為資金籌集的數量目標。為投資而籌資,投資項目應確實必要、有利,投資方案應真正技術先進、經濟可行。(2)要創造良好的投資環境作為爭取資金來源的基礎。(3)貸款利率的高低是籌資的主要標准。企業籌集的資金絕大部分要支付使用報酬,尤其是以各種貸款為主要來源的投資必須按期付息,必須選擇利率低的籌資對象。(4)要認真考慮資金的用途和資金提供者的權利。

三、人力資源配置。人力資源管理要做到人盡其才,才盡其用,人事相宜,最大限度地發揮人力資源的作用。但是,對於如何實現科學合理的配置,這是人力資源管理長期以來亟待解決的一個重要問題。對企業人力資源進行有效合理的配置必須遵循如下的原則:能級對應原則,合理的人力資源配置應使人力資源的整體功能強化,使人的能力與崗位要求相對應;優勢定位原則,一是指人自身應根據自己的優勢和崗位的要求,選擇最有利於發揮自己優勢的崗位;二是指管理者也應據此將人安置到最有利於發揮其優勢的崗位上;動態調節原則,當人員或崗位要求發生變化的時候,要適時地對人員配備進行調整,以保證始終使合適的人工作在合適的崗位上;內部為主原則,建立起人才資源的開發機制,使用人才的激勵機制。

四、信息資源配置。現代企業如何圍繞用戶信息需求和現有信息資源分布結構,採用有效手段配置信息資源,使信息資源在時間、空間上分布合理,已成為信息資源戰略的重要內容。要盡可能降低信息資源配置成本。信息資源配置成本是指信息資源配置中的資源耗費,即信息資源配置所需付出的代價,盡可能減少信息資源配置成本是信息資源配置的基本要求。這就要求現代企業要善於應用公共信息資源及信息企業提供的信息資源,而不要一味地光靠自己。

熱點內容
java返回this 發布:2025-10-20 08:28:16 瀏覽:600
製作腳本網站 發布:2025-10-20 08:17:34 瀏覽:892
python中的init方法 發布:2025-10-20 08:17:33 瀏覽:586
圖案密碼什麼意思 發布:2025-10-20 08:16:56 瀏覽:771
怎麼清理微信視頻緩存 發布:2025-10-20 08:12:37 瀏覽:690
c語言編譯器怎麼看執行過程 發布:2025-10-20 08:00:32 瀏覽:1017
郵箱如何填寫發信伺服器 發布:2025-10-20 07:45:27 瀏覽:261
shell腳本入門案例 發布:2025-10-20 07:44:45 瀏覽:120
怎麼上傳照片瀏覽上傳 發布:2025-10-20 07:44:03 瀏覽:810
python股票數據獲取 發布:2025-10-20 07:39:44 瀏覽:7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