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做好護理人力資源的配置
1. 我國護理人力資源配製的原則有哪些
1.職務要求明確原則對設置的職務及相應的職責應有明確要求。
2.責權利一致原則為達到工作目標,應使人員的職責、權利和利益(物質和精神上的待遇)相一致。
3.公平競爭原則對組織內外人員一視同仁,採取公平競爭,才能得到合適的人選。
4.用人之長原則知人善任、用人所長、揚長避短,才能充分發揮人員的才能,取得最佳效果,獲得最大效益。
5.系統管理原則將人員的選拔、使用、考評和培訓作為緊密聯系的整體,在使用中加強培訓與考評。
2. 如何做人力資源配置
能級對應
合理的人力資源配置應使人力資源的整體功能強化,使人的能力與崗位要求相對應。企業崗位有層次和種類之分,它們占據著不同的位置,處於不同的能級水平。每個人也都具有不同水平的能力,在縱向上處於不同的能級位置。崗位人員的配置,應做到能級對應,就是說每一個人所具有的能級水平與所處的層次和崗位的能級要求相對應。
優勢定位
人的發展受先天素質的影響,更受後天實踐的制約。後天形成的能力不僅與本人的努力程度有關,也與實踐的環境有關,因此人的能力的發展是不平衡的,其個性也是多樣化的。每個人都有自己的長處和短處,有其總體的能級水準,同時也有自己的專業特長及工作愛好。優勢定位內容有兩個方面:一是指人自身應根據自己的優勢和崗位的要求,選擇最有利於發揮自己優勢的崗位;二是指管理者也應據此將人安置到最有利於發揮其優勢的崗位上。
動態調節
動態原則是指當人員或崗位要求發生變化的時候,要適時地對人員配備進行調整,以保證始終使合適的人工作在合適的崗位上。崗位或崗位要求是在不斷變化的,人也是在不斷變化的,人對崗位的適應也有一個實踐與認識的過程,由於種種原因,使得能級不對應,用非所長等情形時常發生。因此,如果搞一次定位,一職定終身,既會影響工作又不利於人的成長。能級對應,優勢定位只有在不斷調整的動態過程中才能實現。
內部為主
一般來說,企業在使用人才,特別是高級人才時,總覺得人才不夠,抱怨本單位人才不足。其實,每個單位都有自己的人才,問題是「千里馬常有」,而 「伯樂不常有」。因此,關鍵是要在企業內部建立起人才資源的開發機制,使用人才的激勵機制。這兩個機制都很重要,如果只有人才開發機制,而沒有激勵機制,那麼本企業的人才就有可能外流。從內部培養人才,給有能力的人提供機會與挑戰,造成緊張與激勵氣氛,是促成公司發展的動力。但是,這也並非排斥引入必要的外部人才。當確實需要從外部招聘人才時,我們就不能「畫地為牢」,死死的扣住企業內部。
3. 護理人員配置原則
護理人員配置原則
在護理管理中,護理人力資源管理是護理管理工作之首,是完成護理目標的關鍵。按照《國家「十二五」規劃綱要》的要求,我院護理人力根據醫院規模、專科特點、工作量等實際需要的發展要求,合理編配護理人員數量。
一、護理人員配置原則
(一)功能需要的原則
護理人員的編配應根據醫院的性質、規模、功能任務和發展趨勢,科學地、合理地編配人員,以保證各項護理任務的順利完成及護理質量的持續改進。
(二)以人為本的原則
醫學模式的轉變要求護理工作應為患者提供最佳的整體護理,因此配置護理人員數量、結構等應以滿足患者的護理需要為原則,體現「以患者為中心」的整體護理服務宗旨。
(三)能級對應的原則
人員的配備應根據護理崗位職責、技術要求、合理調整護理隊伍能級結構設置,充分發揮不同層級護理人員作用,優化人力資源配置。
(四)結構合理的原則
護理人員的編配不僅要根據工作性質、專業特點、教學及科研任務的輕重,還需要考慮人員數量和人員群體的結構比例。
(五)動態調整的原則
護理專業的發展,服務對象的變化以及醫院功能的拓展,對護理人員編制、動態管理提出了新的要求,人員的繼續教育、培訓、生育及退休等都涉及人員的調整。
二、護理人員配置依據
1.臨床一線護士占醫院護士總數的比例≥90%
2.醫院護士與實際開放床位比不低於0.4:1
3.手術室護士與手術床之比不低於3:1
4.ICU護士與床位數之比達到(2.5-3):1
5.母嬰同室、新生兒護士與床位數之比不低於1:0.6
6.每名責任護士平均負責病人不超過8人
7.護理人員學歷結構比例,二級醫院中具有大專以上學歷者大於護理總人數的50%。
4. 護理部主任怎麼安排護理人員配置與使用
護理部主任工作職責:
1,負責擬定、修改完善護理規章制度,護理常規,技術操作規程,崗位職責,護理工作質量標准,建立健全維護患者應有權利的告知文本及護理應急預案,並檢查、監督落實;
2,針對全院護理人員工作、思想、學習情況,加強護士職業道德素質教育,開展以患者為中心的人性化服務,不斷提高護理服務標准;
3.與人事部門共同做好護理人員的考核、任免、晉升、獎懲工作,對全院護理人力資源進行合理的配置、調配;
4,了解科室護士工作能力水平,檢查護理質量並指導其工作;定期召開護士會議,分析講評護理質量,制定持續改進措施。
5,制定各級護理人員培訓計劃,抓好基礎理論、專科理論及各項護理技能培訓及考核;
5. 護理人力資源規劃包括哪些工作
以下是護理人力資源規劃的幾個工作:
1、評價現有的護理人力資源。
2、預估將來需要的護理人力資源。
3、制定滿足未來護理人力資源需要的行動方案。

護理人力資源管理意指護理組織高效管理護士,以正確的思想與行為來開采、利用護理人力,其中主要包括就業及錄用、配置人力、激勵、培訓教育等四層內容,根本目的是藉助有效的方法來調動人員的工作積極性,不斷發掘個人的創新能力,實現人力資源的財富化。
護理人力資源管理是人力資源的微觀管理,是衛生服務組織利用護理學和相關學科的知識,對組織中的護理人員進行規劃、培訓、開發和利用的過程,從而達到實現組織目標,提高服務水平的目的。
人是最重要的財富和資源,任何組織的發展都離不開對人的管理。人員管理不僅可以發現、選聘、使用和培養最優秀的人才,還可充分調動人的積極性,達到人盡其才、提高工作效率、實現組織目標的目的,同時為組織的發展提供人力資源儲備。
因此,只有合理規劃好護理的人力資源,才能更加有效,便捷以及促進醫學的發展。
6. 護理人員配置的基本方法有哪三種
醫院護理人員配置應該遵循的原則: 合理測算人員編制原則,合理分流轉崗人員原則。

為避免不同護理崗位忙閑不均的現象,對於護理崗位人員超編、護士服務態度差、科室不再聘任的人員,科室提出申請報護理部,重新調整護理崗位,原則上珍惜。
護理人員,為「護士」與「護理師」的統稱,在港澳俗稱「姑娘」,是指經由護理學校訓練畢業,通過專業考試領有執照,並分有護理師及護士二種執照的考試。
在醫療院所執行照護的工作人員,他們並不局限於醫院工作,其工作范圍很大包括診所、工廠等等。護理人員的教育與培訓,在不同的國家地區有所不同,由於護理人員是健康照護業的從業要角,工作內容事涉及受照顧者的權益,所以都會有相關法規。
7. 護理人力資源管理需要做好哪三個方面
1.人與崗位的匹配 為醫院提供訓練有素的護理人員,做到事得其才,才盡其用,提高護理成效。
2.人與人的科學匹配 使組織中護理人員結構合理,人的特長優勢互補,提高效率;對個體行為統一規范有效實現目標;不斷完善模式,提高管理效率。
3. 人的貢獻與工作效率的匹配 使組織薪酬發揮有效的激勵作用,滿足護理人員的多層次需求,提高工作滿意度。創造成長條件,提供發展機會,使人力資源可持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