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型計算機主存儲器
Ⅰ 微型計算機的主存儲器可分為___和___
內存 又稱為主存,即 主存儲器 可以分為隨機存取存儲器(RAM) 和 只讀存儲器(ROM)!希望能夠幫助你!
Ⅱ 微型計算機的內存儲器是
品牌型號:聯想拯救者Y9000P系統:Windows11
微型計算機的內存儲器是按位元組編址的。微型計算機的內存儲器通常將8位二進制位組成一個存儲單元,並給每個位元組編上一個號碼,即地址。按位元組編址指存儲器被劃分成若干個單元,每個單元容量為1個位元組,從0開始編號(地址)。
內存儲器是計算機中重要的部件之一,它是與CPU進行溝通的橋梁。計算機中所有程序的運行都是在內存儲器中進行的,因此內存儲器的性能對計算機的影響非常大。內存儲器(Memory)也被稱為內存,其作用是用於暫時存放CPU中的運算數據,以及與硬碟等外部存儲器交換的數據。只要計算機在運行中,CPU就會把需要運算的數據調到內存中進行運算,當運算完成後CPU再將結果傳送出來,內存的運行也決定了計算機的穩定運行。 內存是由內存晶元、電路板、金手指等部分組成的。
主存儲器(Main memory),簡稱主存。是計算機硬體的一個重要部件,其作用是存放指令和數據,並能由中央處理器(CPU)直接隨機存取。現代計算機是為了提高性能,又能兼顧合理的造價,往往採用多級存儲體系。即由存儲容量小,存取速度高的高速緩沖存儲器,存儲容量和存取速度適中的主存儲器是必不可少的。主存儲器是按地址存放信息的,存取速度一般與地址無關。32位(比特)的地址最大能表達4GB的存儲器地址。
大容量存儲器是為了彌補計算機主存儲器容量的有限,而配置的具有大容量的輔助存儲器。主要包括磁碟、磁帶和光碟等。大容量存儲系統優於主存儲器之處在於無揮發性和大的存儲容量,並且在許多情況下,可以把存儲介質從機器上拆卸下來,作為檔案資料保存。缺點是它們一般需要機械運動,與實現的全部是電子動作的計算機主存儲器相比,它們就具有較長的響應時間。
Ⅲ 請問主存儲器(內存)與輔助存儲器(外存)的區別是什麼微機上常用的輔助存儲器有哪幾種
1、易失性和非易失性:
內存,例如隨機存取內存(RAM),是具有易失性的。這意味著當系統斷電時,數據就會丟失。與之相反,外部存儲是非易失性的,因此即使斷掉電源,它依然能夠能保存數據。
2、性能和容量:
在大多數情況下,內存的速度比外存快的多。而與外存不同的是,RAM直接通過更寬更快的匯流排連接到CPU。
3、訪問許可權區別:
CPU只能直接訪問內存,外存的東西要先到內存CPU才能處理。
微機上常用的輔助存儲器有軟盤、硬碟、光碟等外部存儲器

(3)微型計算機主存儲器擴展閱讀:
內存的技術指標
1、速度
內存條的速度一般用存取一次數據的時間(單位一般用ns)來作為性能指標,時間越短,速度就越快。普通內存速度只能達到70ns~80ns,EDO內存速度可達到60ns,而SDRAM內存速度則已達到7ns。
2、容量
內存條容量大小有多種規格,早期的30線內存條有256K、1M、4M、8M多種容量,72線的EDO內存則多為4M、8M、16M,而168線的SDRAM內存大多為16M、32M、64M、128MB容量,甚至更高。圖5-1是一款獨特的64MB內存條。
3、奇偶校驗
為檢驗存取數據是否准確無誤,內存條中每8位容量能配備1位作為奇偶校驗位,並配合主板的奇偶校驗電路對存取的數據進行正確校驗。不過,而在實際使用中有無奇偶校驗位,對系統性能並沒有什麼影響,所以目前大多數內存條上已不再加裝校驗晶元。
註:計算機是以二進制進行計數的,表現為0和1,當機器向內存寫入數據時,實際上就是存入代碼01,奇偶校驗則將單元中存入的代碼的個數進行奇偶統計,並將統計的結果保存在奇偶校驗位中,當計算機提取內存的數據時,奇偶校驗則將統計的結果和實際讀出的數據進行比較看是否一致,從而確保了內存數據的正確性。
4、內存的電壓
FPM內存和EDO內存均使用5V電壓,而SDRAM則使用3.3V電壓,在使用中注意主板上的跳線不能設錯。
5、內存主頻
內存主頻代表著該內存所能達到的最高工作效率。內存主頻是以MHz(兆赫茲)為單位來計量的。內存主頻越高,在一定程度上代表著內存所能達到的速度越快。
參考資料來源:網路-內存
Ⅳ 計算機導論:微型計算機的主存儲器一般由( )和( )組成
按信息保存的長短分:ROM與RAM 按生產工藝分:靜態存儲器與動態存儲器
Ⅳ 微型計算機的主存儲器是什麼部件
系統內存:主存儲器是微型計算機存儲各種信息的部件。按其功能和性能,可分為隨機存儲器和只讀存儲器,二者共同構成主存儲器。
Ⅵ 微型計算機中的主存儲器一般是由什麼組成
主存儲器概述
(1)主存儲器的兩個重要技術指標
◎讀寫速度:常常用存儲周期來度量,存儲周期是連續啟動兩次獨立的存儲器操作(如讀操作)所必需的時間間隔。
◎存儲容量:通常用構成存儲器的位元組數或字數來計量。
(2)主存儲器與CPU及外圍設備的連接
是通過地址匯流排、數據匯流排、控制匯流排進行連接,
◎地址匯流排用於選擇主存儲器的一個存儲單元,若地址匯流排的位數k,則最大可定址空間為2k。如k=20,可訪問1MB的存儲單元。
◎數據匯流排用於在計算機各功能部件之間傳送數據。
◎控制匯流排用於指明匯流排的工作周期和本次輸入/輸出完成的時刻。
(3)主存儲器分類
◎按信息保存的長短分:ROM與RAM
ROM在計算機中一般板卡的BIOS都是ROM的如主板的BIOS。
RAM在計算機中像內存,CACHE都是RAM
◎按生產工藝分:靜態存儲器與動態存儲器
靜態存儲器(SRAM):讀寫速度快,生產成本高,多用於容量較小的高速緩沖存儲器。
動態存儲器(DRAM):讀寫速度較慢,集成度高,生產成本低,多用於容量較大的主存儲器。
靜態存儲器與動態存儲器主要性能比較如下表:
靜態和動態存儲器晶元特性比較
SRAM DRAM
存儲信息 觸發器 電容
破壞性讀出 非 是
需要刷新 不要 需要
送行列地址 同時送 分兩次送
運行速度 快 慢
集成度 低 高
發熱量 大 小
存儲成本 高 低
動態存儲器的定期刷新:在不進行讀寫操作時,DRAM 存儲器的各單元處於斷電狀態,由於漏電的存在,保存在電容CS 上的電荷會慢慢地漏掉,為此必須定時予以補充,稱為刷新操作。
Ⅶ 微型計算機的內存主要包括
內存有SDDDR、DDR II、DDR III四大類,容量128MB-8GB。
內存屬於電子式存儲設備,由電路板和晶元組成,特點是體積小,速度快,有電可存,無電清空,即電腦在開機狀態時內存中可存儲數據,關機後將自動清空其中的所有數據。

(7)微型計算機主存儲器擴展閱讀:
微型計算機系統從全局到局部存在三個層次:微型計算機系統、微型計算機、微處理器(CPU)。單純的微處理器和單純的微型計算機都不能獨立工作,只有微型計算機系統才是完整的信息處理系統,才具有實用意義。
一個完整的微型計算機系統包括硬體系統和軟體系統兩大部分。硬體系統由運算器、控制器、存儲器( 含內存、外存和緩存)、各種輸入輸出設備組成,採用「 指令驅動」方式工作。
軟體系統可分為系統軟體和應用軟體。系統軟體是指管理、監控和維護計算機資源(包括硬體和軟體)的軟體。
它主要包括:操作系統、各種語言處理程序、資料庫管理系統以及各種工具軟體等。其中操作系統是系統軟體的核心,用戶只有通過操作系統才能完成對計算機的各種操作。
應用軟體是為某種應用目的而編制的計算機程序,如文字處理軟體、圖形圖像處理軟體、網路通信軟體、財務管理軟體、CAD軟體、各種程序包等。
參考資料來源:網路-微型計算機
Ⅷ 微型計算機都有哪些存儲器件
第一、一般常用的微型計算機的存儲器有磁芯存儲器和半導體存儲器,目前微型機的內存都採用半導體存儲器。半導體存儲器從使用功能上分,有隨機存儲器 (Random Access Memory,簡稱 RAM),又稱讀寫存儲器;只讀存儲器(Read Only Memory,簡稱為ROM)。
1.隨機存儲器(Random Access Memory)
RAM有以下特點:可以讀出,也可以寫入。讀出時並不損壞原來存儲的內容,只有寫入時才修改原來所存儲的內容。斷電後,存儲內容立即消失,即具有易失性。 RAM可分為動態( Dynamic RAM)和靜態(Static RAM)兩大類。DRAM的特點是集成度高,主要用於大容量內存儲器;SRAM的特點是存取速度快,主要用於高速緩沖存儲器。
2.只讀存儲器(Read Only Memory)
ROM是只讀存儲器。顧名思義,它的特點是只能讀出原有的內容,不能由用戶再寫入新內容。原來存儲的內容是採用掩膜技術由廠家一次性寫入的,並永久保存下來。它一般 用來存放專用的固定的程序和數據。不會因斷電而丟失。
3.CMOS存儲器(Complementary Metal Oxide Semiconctor Memory,互補金屬氧化物半導體內存)
COMS內存是一種只需要極少電量就能存放數據的晶元。由於耗能極低,CMOS內存可以由集成到主板上的一個小電池供電,這種電池在計算機通電時還能自動充電。因為CMOS晶元可以持續獲得電量,所以即使在關機後,他也能保存有關計算機系統配置的重要數據。
Ⅸ 微型計算機內存儲器是
品牌型號:AppleMac Book Pro 13.3系統:MacOS12.0.1
軟體版本:
微型計算機內存儲器是按位元組編址的。微型計算機簡稱「微型機」、「微機」,由於其具備人腦的某些功能,所以也稱其為「微電腦」。微型計算機是由大規模集成電路組成的、體積較小的電子計算機。它是以微處理器為基礎,配以內存儲器及輸入輸出(I/0)介面電路和相應的輔助電路而構成的裸機。
內存(Memory)是計算機的重要部件之一,也稱內存儲器和主存儲器,它用於暫時存放CPU中的運算數據,與硬碟等外部存儲器交換的數據。它是外存與CPU進行溝通的橋梁,計算機中所有程序的運行都在內存中進行,內存性能的強弱影響計算機整體發揮的水平。只要計算機開始運行,操作系統就會把需要運算的數據從內存調到CPU中進行運算,當運算完成,CPU將結果傳送出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