攻擊存儲器
① 晶元功能的常用測試手段或方法幾種
1、軟體的實現
根據「成電之芯」輸入激勵和輸出響應的數據對比要求,編寫了可綜合的verilog代碼。代碼的設計完全按照「成電之芯」的時序要求實現。
根據基於可編程器件建立測試平台的設計思想,功能測試平台的構建方法如下:採用可編程邏輯器件進行輸入激勵的產生和輸出響應的處理;採用ROM來實現DSP核程序、控制寄存器參數、脈壓系數和濾波系數的存儲;採用SRAM作為片外緩存。
2、 硬體的實現
根據功能測試平台的實現框圖進行了原理圖和PCB的設計,最後設計完成了一個可對「成電之芯」進行功能測試的系統平台。

(1)攻擊存儲器擴展閱讀:
可編程邏輯器件分類:
1、固定邏輯器件中的電路是永久性的,它們完成一種或一組功能 - 一旦製造完成,就無法改變。
2、可編程邏輯器件(PLD)是能夠為客戶提供范圍廣泛的多種邏輯能力、特性、速度和電壓特性的標准成品部件 - 而且此類器件可在任何時間改變,從而完成許多種不同的功能。
② 阿里雲對象存儲oss會被攻擊嗎
會,容易被刷量,圖片還好,如果是音頻甚至視頻,小公司一夜破產很常見,反正我是不敢用oss賠不起,當然這說的是正常使用比如APP或者網站對接oss的資源,如果只是內網伺服器數據備份倒是沒什麼事
③ Dropbox的雲存儲平台容易受到攻擊嗎
Dropbox和國內堅果雲一樣是同步網盤,同步網盤得安全性會更高,兩者都是用的軍方級別的AES256加密。
AES256加密方式指文件存儲在伺服器硬碟上時,並不是整個存儲,而是切分成每個大小為4MB的許多部分,並且進行加密後存儲在不同的硬碟上,即使有人盜取了硬碟,也不會得到完整的文件而只有文件碎片,並且無法打開。AES256加密是目前我國軍方使用的伺服器加密方式。
堅果雲設有手機身份驗證、遠程登出賬戶、禁止粉碎文件功能,同時在傳輸和存儲上採取加密方式,並對文件進行三重備份,保證用戶的文件安全。
1、手機身份驗證
手機身份驗證需要用戶利用
·第三方身份驗證器軟體(Google身份驗證器)
·(或)微信驗證碼驗證
·(或)手機簡訊驗證(僅限高級團隊版)
驗證身份後方可登入網頁端和電腦客戶端,避免用戶的賬戶名和密碼泄露時文件泄露。堅果雲團隊版的管理員可以設置團隊所有人必須啟用該功能,保證團隊文件安全。
簡訊認證是高級團隊版和旗艦團隊版的功能。擁有該功能的團隊中團隊成員可以在網頁端堅果雲的個人信息設置界面找到「安全選項」,在這里開啟簡訊認證,以提高賬號安全性。
2、強制所有人啟動手機身份驗證(高級團隊版)
管理員點擊首頁右上角「管理團隊」,進入團隊管理頁面後,選擇「團隊信息」,在「手機身份驗證」選項下「強制啟動」項勾選「強制所有成員開啟,保護賬號安全」。設置完成後點擊保存:
啟動後,所有人下次登錄堅果雲,會被強制要求設置手機認證。
3、遠程登出賬戶
堅果雲設有遠程登出賬戶功能,如果用戶在非個人的電腦、平板、手機等設備登錄過堅果雲賬戶並且沒有來得及退出,可以通過該功能遠程登出。
通過網頁端設置,在網頁右上角個人賬戶名稱下拉菜單中選擇「賬戶信息」,在頁面中選擇「安全選項」,在「接觸設備」選項下點擊「強制解除所有關聯的設備」,彈出提示信息,用該賬戶登錄過的網頁、電腦、手機和平板將自動退出該堅果雲賬戶,之後需要重新登錄。
4、禁止粉碎文件(高級團隊版)
管理員在網頁端後台開啟禁止粉碎文件,文件一旦被粉碎後,無法找回,所以這個功能非常重要。
當團隊有成員想在回收站中粉碎文件的時候,就會出現「由於管理員已經設置禁止粉碎文件,粉碎操作失敗」的提示。進一步保護公司文件安全。
粉碎文件時將出現提醒:
5、IP限制(高級團隊版)
開啟該功能之後,成員只能在指定IP地址登錄堅果雲(通常客戶可能設置為僅公司IP可訪問)。
在【成員管理】界面,點擊該成員的【操作】即可開啟。
設置好了之後,該成員若是在其他IP地址將無法登錄到堅果雲:
6、遠程擦除數據(高級團隊版功能)
堅果雲高級團隊版支持遠程數據擦除功能,管理員對制定的成員進行遠程數據擦除,團隊與成員共享的在堅果雲雲端和本地的文件都會被刪除,最大程度保障企業利益、維護商業機密,確保員工離職,不會在其電腦留下公司文檔。
當取消用戶的許可權的時候,雲端和本地的數據都會被刪除。
進入【團隊設置】界面可以開啟這一功能。
開啟之後,我們可以先看看趙成本來是有【課程安排】這個文件的,許可權是上傳下載。
當我們取消他對課程安排的許可權之後
在趙成的客戶端看不到【課程安排】這個文件了,同時在趙成的電腦本地【課程安排】這個文件夾後面會出現ToBeWiped,此時該文件夾是加密狀態,無法打開但是可以直接刪除。為了防止誤操作導致的文件被刪除,我們不會主動刪除文件,而是把失去許可權的文件進行加密,可以直接刪除。如果需要解密需要申請密鑰解密。
7、對外分享限制(高級團隊版功能)
管理員可以設置一個用戶禁止對外分享文件,設置後用戶通過鏈接(或郵件)分享文件時,強制要求只能分享給團隊內部成員,不能分享給公司外人員:
分享范圍受到限制:
只能分享給團隊成員和指定的用戶,使文件只能在本團隊中使用。
8、日誌行為審計(高級團隊版功能)
「日誌審計」功能是高級團隊版的功能,通過查詢可了解到團隊所有成員對文件的具體操作,包括登錄IP,終端和耗時。IT部門可以通過導出審計報表,詳細查詢成員操作,以防惡意竊取公司機密文件的事情發生。
可以將日誌導出到excel,進行統計分析:
9、傳輸加密
網銀級別的SSL加密。
文件數據從用戶的電腦傳輸到堅果雲伺服器需要經過互聯網,在這一過程中會經過多個路由器,SSL加密方式指在文件進入互聯網之前對其進行加密,加密後的文件在經過路由器時,即使該路由器被黑客監控,黑客也無法讀取。SSL加密方式是目前網上銀行普遍採用的加密方式。
在安全上堅果雲和Dropbox是非常安全得。
④ 伺服器硬碟存儲 和磁陣存儲 哪個更好
同ATA一樣,SCSI是一種能夠通過各自的數據信道連接多種設備的並行技術。和ATA一樣,SCSI也向串列技術方向有所發展,這就是SAS(SerialAttachedSCSI)。簡而言之,SAS是新一代的SCSI,其中包含了一些改進,比如更高的傳輸速度、更好的可升級性和可靠性。有些人認為SAS是融合了SCSI和串列ATA優點的一種技術。事實上,SAS同SATA使用了一樣的連接器類型,這意味著它在識別驅動器方面會比較困難,但是卻能夠幫助降低製造成本。而且它能夠幫助管理員根據需要,為不同的應用混合並匹配驅動器類型。既然SCSI技術如此具有活力,為什麼要做出從並行到串列的改變呢?簡單地說,舊的並行技術已經到無法再提高性能了。因此,從並行向串列技術的調整就出現了。SAS為存儲管理員提供了點對點的、串列、可管理的存儲方案。談論起SAS的時候,很難不將它同現在的SATA標准相比較。最初的SAS標准提供了300MB/s或者3Gb/second的數據傳輸速度,SATA標準的速度則最高只能達到150MB/s。SATA-II(也被稱為SATA-IO)將傳輸速度提高到300MB/s,這讓它同目前的SAS更接近。但是,計劃在明年推出的下一代SAS規范中,速度已經提高到了600MB/s,這樣就遠遠地將SATA拋在了後面。SAS被期望最終能夠達到1200MB/s的速度。這真是太快了!關於SATA和SAS之間其他方面的區別還有很多問題。簡單地說,對於企業來說,所有的這些區別都讓SCSI成為一種比ATA更好的技術,一種比ATA更好的選擇。SCSI命令的功能非常強大,並且在重要應用中應用了幾十年。SCSI包括諸如命令排序之類的功能,這個功能讓控制器能夠按照最有效率的順序執行命令,從而提高性能。在SCSI系統中,處理磁碟系統和計算機之間數據流的工作是由專用的控制器完成的。在絕大部分的SATA系統中,是由CPU來完成這一工作,這就意味著這一處理過程可能會被用於管理存儲,例如運行資料庫。和古老的SCSI和SATA技術一樣,SAS支持磁碟的熱插拔,這對於維護可用性要求比較高的環境來說非常重要。而且SAS是一個完全的雙向系統,而SATA則繼承了IDE的特性,是半雙向通信的系統。因此,SAS系統的吞吐量可以是類似的SATA系統兩倍。而且很少有SATA驅動器能夠達到7200RPMs,很多廠商正在或者計劃提供10000RPM和15000RPMs的磁碟,這也意味著磁碟系統速度的提升。SATA和SAS之間的另一個關鍵的不同是:費用。和ATA及SCSI相類似,SATA和SAS磁碟在價格上差別很大。SATA磁碟費用低廉,而SAS磁碟則並不便宜。不過,對於防攻擊存儲和附加存儲功能,很多企業仍將在數據中心使用SAS,從前面介紹的情況看,這樣做也是有道理的。由於SATA和SAS驅動連接器是針兼容(pin-compatible)的,它們的線纜似乎也應該是類似的。然而,SAS線纜可以有6米長,這是SATA線纜長度極限(1米)的六倍。如同剛才提到的,線纜的終端是一樣的。如果把SCSI和SAS進行對比,除了速度上的不同之外,相比與SCSI,SAS有一個非常突出的優勢。在SCSI技術中,不同類型的設備是連接成一個鏈,所有的設備都按照最慢的一個設備的速度運行。而在SAS技術中,情況不再是這樣。即使是不同類型的設備,每個設備都可以按照自己的速度運行。說到多設備連接,SAS允許多達128個設備同時連接,通過使用擴展器,這個數字可以增長到16,000,這讓SAS能夠非常容易滿足即使是最大規模的數據中心的需求。而且SAS磁碟可以處理多個SAS控制器的請求,這進一步增強了它的擴展能力。不過SATA和SAS之間仍然有一些相似之處,如果比較數據中心的原性能的話,SAS無疑是贏家。而SATA和SAS是非常互補的技術。SATA對於桌面電腦或者對於短線存儲來說特別合適,對於小型企業的內部存儲需求來說也非常適用。另一方面,SAS則是接過了SCSI的大旗,在企業領域內發展良好。所以我個人認為SAS更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