伺服器搭建ipsan存儲
⑴ 存儲矩陣基於IPSAN的存儲方式,可做RAID0、1或5 16個盤位的大概要多少錢啊
這種設備最多可支持128個雙連接的...這種產品最多可配置56個硬碟,最大存儲容量為16TB,並且使用高級RAID配置以...可以考慮2個24硬碟位的IP SAN。配置24個2TB
⑵ DAS, SAN, NAS 和IPSAN他們之間的區別和聯系
1、意思不同
NAS按字面簡單說就是連接在網路上,具備資料存儲功能的裝置,因此也稱為「網路存儲器」。它是一種專用數據存儲伺服器。
IPSAN是在SAN後產生的,SAN默認指FCSAN,以光纖通道構建存儲網路,IPSAN則以IP網路構建存儲網路,較FCSAN,具有更經濟、自由擴展等特點。
存儲區域網路簡稱SAN,採用網狀通道技術,通過FC交換機連接存儲陣列和伺服器主機,建立專用於數據存儲的區域網路。
開放系統的直連式存儲簡稱DAS,已經有近四十年的使用歷史,隨著用戶數據的不斷增長,尤其是數百GB以上時,其在備份、恢復、擴展、災備等方面的問題變得日益困擾系統管理員。
2、優點不同
DAS能實現大容量存儲,將多個磁碟合並成一個邏輯磁碟,滿足海量存儲的需求。可實現應用數據和操作系統的分離,能提高存取性能,無須專業人員操作和維護,節省用戶投資。
SAN提供了一種與現有LAN連接的簡易方法,並且通過同一物理通道支持廣泛使用的SCSI和IP協議。SAN不受現今主流的、基於SCSI存儲結構的布局限制。

NAS產品是真正即插即用的產品。NAS設備一般支持多計算機平台,用戶通過網路支持協議可進入相同的文檔,因而NAS設備無需改造即可用於混合Unix/Windows NT區域網內。
IPSAN價格合理的存儲合並功能與更為簡化的集中數據管理功能實施過程簡單。IP網路技術相當成熟,IP-SAN減少了配置、維護、管理的復雜度。
3、特點不同
DAS可視化eCRF編輯功能,更易於數據收集,數據疑點同步自動核查,減少錯誤,提高數據質量,不同用戶及角色選擇性地擁有數據接觸權,保證數據安全,保留所有用戶數據操作痕跡以備查。
SAN由於其基礎是一個專用網路,因此擴展性很強,不管是在一個SAN系統中增加一定的存儲空間還是增加幾台使用存儲空間的伺服器都非常方便。通過SAN介面的磁帶機,SAN系統可以方便高效的實現數據的集中備份。
IP SAN基於十分成熟的乙太網技術,由於設置配置的技術簡單、低成本的特色相當明顯,而且普通伺服器或PC機只需要具備網卡,即可共享和使用大容量的存儲空間。
四者的聯系:IP-SAN的發展 其實是由 NAS 和SAN 發展過來的。通過NAS 和SAN的發展史,不難看出在早期由於DAS的發展,FAS 發展趨勢,慢慢的形成的兩個團隊。
網路-DAS
網路-SAN
網路-NAS
網路-IPSAN
⑶ ipsan的存儲類型
SAN 存儲區域網路(storage area network)
范圍:使用范圍全世界都可以,是目前使用最廣泛的存儲類型,其中又以IPsan最多,同時兼容其他品牌存儲
使用的協議ISCSI協議,FCOE協議,FC協議。
SAN分為IP SAN和FC SAN
IP SAN :速度快達到16G/S應用於大型存儲,確定需要光纖交換機和光纖布線,維護復雜,需要專業FC管理員,
FC SAN :適用於中小存儲,使用ISCSI指令和數據封裝到TCP/IP包中,通過網路IP進行傳輸,成本低廉可以使用普通的乙太網交換機,部署簡單,隨著萬兆乙太網的出現,ipsan傳輸速度和FC相當,基於IP網路的優勢,可以實現異地存儲和遠程容災。
企業存儲技術發展日新月異,早期大型伺服器的DAS 技術(Direct Attached Storage,直接附加存儲,又稱直連存儲),後來為了提高存儲空間的利用及管理安裝上的效率,因而有了SAN(Storage Area Network,存儲區域網絡)技術的誕生,SAN 可說是DAS 網路化發展趨勢下的產物。早先的SAN 採用的是光纖通道(FC,Fiber Channel)技術,所以在iSCSI出現以前,SAN 多半單指FC 而言。一直到iSCSI 問世,為了方便區別,業界才分別以FC-SAN及iSCSI-SAN 的稱呼加以分辨。緊接著,為了能在多用戶網路環境中,做好檔案集中化分享管理的工作,採用全然不同於以往的文件協議(File Protocol)數據存取方式的NAS(Network Attached Storage;網路附加存儲)方案也應運而生。它的出現,為乙太網絡的成熟及重要,做了最佳腳注。日益發展及成熟的網際網路,更進一步成為了IP存儲方案成長壯大的最佳腹地及平台,現成的架構、協議、標准、基礎設施及管理工具,莫不吸引著尋求最佳存儲方案者的目光。此背景,加上FC-SAN 高不可攀的成本及管理門坎的障礙,另一存儲成員iSCSI(InternetSCSI)也來報到了。iSCSI 的出現,標志著低價化SAN 方案的問世。
從IP SAN 到iSCSI SAN所謂iSCSI 亦即通過IP 網路,將SCSI 區塊數據轉換成網路封包的一種傳輸標准,它和NAS 一樣通過IP 網路來傳輸數據,但在數據存取方式上,則採用與NAS 不同的,而與FC-SAN 相同的Block Protocol 。iSCSI 最早是由IBM 和Cisco 於2001 年制定的。事實上,為了解決FC-SAN 在價格及管理上的諸多門坎,各家早有不同協議的IP SAN的研究開發。這些IP SAN 的架構,其實與iSCSI 大同小異,只不過並非走標准化的協議(事實上,在iSCSI 標准化之前,也沒有什麼標准不標準的問題),而是各家自行研發的協議,所以基本上各家IP SAN 是不兼容的。
⑷ 網路監控系統IPSAN和NVR
網線是網線標准,5類和6類在對於不同環境下的設計標准以及要求不一樣, 但是面對交換機的使用設備上面不分 。簡而言之:使用幾類網線都行,6類只是比5類在遠距離傳輸的時候,更穩定,更容易達到峰值,和交換機沒有關系,交換機只是限定了兩個點之間的極限(千兆/百兆)
san是網路存儲,對應的是nas ipsan同級別是fcsan(光纖存儲)都是協議和概念 ,和nvr(設備)不沖突。
以上是技術上的回答, 我也不是專家,可能不嚴謹,歡迎修正
甲方的要求可以做出適當解釋,比如監控領域 即使1080p的視頻流傳輸也少有千兆6類的要求,如若特殊要求沒有必要非要6類,當然 甲方考慮日後升級部署統一用6類無妨。
交換機不用擔心,原來交換機也可以使用
ipsan需要看你nvr支持否,不支持就要利用其他的伺服器,將ipsan映射為文件系統(ftp,samba或者nfs)形式供nvr使用。若成本高難度大,適當給甲方解釋。如:nvr對於硬碟有一定的特殊參數要求,比如傳輸穩定, 不間斷使用,不適合ipsan什麼的,依據甲方要求做出斟酌。
⑸ 大數據時代下的三種存儲架構
大數據時代下的三種存儲架構_數據分析師考試
大數據時代,移動互聯、社交網路、數據分析、雲服務等應用的迅速普及,對數據中心提出革命性的需求,存儲基礎架構已經成為IT核心之一。政府、軍隊軍工、科研院所、航空航天、大型商業連鎖、醫療、金融、新媒體、廣電等各個領域新興應用層出不窮。數據的價值日益凸顯,數據已經成為不可或缺的資產。作為數據載體和驅動力量,存儲系統成為大數據基礎架構中最為關鍵的核心。
傳統的數據中心無論是在性能、效率,還是在投資收益、安全,已經遠遠不能滿足新興應用的需求,數據中心業務急需新型大數據處理中心來支撐。除了傳統的高可靠、高冗餘、綠色節能之外,新型的大數據中心還需具備虛擬化、模塊化、彈性擴展、自動化等一系列特徵,才能滿足具備大數據特徵的應用需求。這些史無前例的需求,讓存儲系統的架構和功能都發生了前所未有的變化。
基於大數據應用需求,「應用定義存儲」概念被提出。存儲系統作為數據中心最核心的數據基礎,不再僅是傳統分散的、單一的底層設備。除了要具備高性能、高安全、高可靠等特徵之外,還要有虛擬化、並行分布、自動分層、彈性擴展、異構資源整合、全局緩存加速等多方面的特點,才能滿足具備大數據特徵的業務應用需求。
尤其在雲安防概念被熱炒的時代,隨著高清技術的普及,720P、1080P隨處可見,智能和高清的雙向需求、動輒500W、800W甚至上千萬更高解析度的攝像機面市,大數據對存儲設備的容量、讀寫性能、可靠性、擴展性等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需要充分考慮功能集成度、數據安全性、數據穩定性,系統可擴展性、性能及成本各方面因素。
目前市場上的存儲架構如下:
(1)基於嵌入式架構的存儲系統
節點NVR架構主要面向小型高清監控系統,高清前端數量一般在幾十路以內。系統建設中沒有大型的存儲監控中心機房,存儲容量相對較小,用戶體驗度、系統功能集成度要求較高。在市場應用層面,超市、店鋪、小型企業、政法行業中基本管理單元等應用較為廣泛。
(2)基於X86架構的存儲系統
平台SAN架構主要面向中大型高清監控系統,前端路數成百上千甚至上萬。一般多採用IPSAN或FCSAN搭建高清視頻存儲系統。作為監控平台的重要組成部分,前端監控數據通過錄像存儲管理模塊存儲到SAN中。
此種架構接入高清前端路數相對節點NVR有了較高提升,具備快捷便利的可擴展性,技術成熟。對於IPSAN而言,雖然在ISCSI環節數據並發讀寫傳輸速率有所消耗,但其憑借擴展性良好、硬體平台通用、海量數據可充分共享等優點,仍然得到很多客戶的青睞。FCSAN在行業用戶、封閉存儲系統中應用較多,比如縣級或地級市高清監控項目,大數據量的並發讀寫對千兆網路交換提出了較大的挑戰,但應用FCSAN構建相對獨立的存儲子系統,可以有效解決上述問題。
面對視頻監控系統大文件、隨機讀寫的特點,平台SAN架構系統不同存儲單元之間的數據共享冗餘方面還有待提高;從高性能伺服器轉發視頻數據到存儲空間的策略,從系統架構而言也增加了隱患故障點、ISCSI帶寬瓶頸導致無法充分利用硬體數據並發性能、接入前端數據較少。上述問題催生了平台NVR架構解決方案。
該方案在系統架構上省去了存儲伺服器,消除了上文提到的性能瓶頸和單點故障隱患。大幅度提高存儲系統的寫入和檢索速度;同時也徹底消除了傳統文件系統由於供電和網路的不穩定帶來的文件系統損壞等問題。
平台NVR中存儲的數據可同時供多個客戶端隨時查詢,點播,當用戶需要查看多個已保存的視頻監控數據時,可通過授權的視頻監控客戶端直接查詢並點播相應位置的視頻監控數據進行歷史圖像的查看。由於數據管理伺服器具有監控系統所有監控點的錄像文件的索引,因此通過平台CMS授權,視頻監控客戶端可以查詢並點播整個監控系統上所有監控點的數據,這個過程對用戶而言也是透明的。
(3)基於雲技術的存儲方案
當前,安防行業可謂「雲」山「物」罩。隨著視頻監控的高清化和網路化,存儲和管理的視頻數據量已有海量之勢,雲存儲技術是突破IP高清監控存儲瓶頸的重要手段。雲存儲作為一種服務,在未來安防監控行業有著客觀的應用前景。
與傳統存儲設備不同,雲存儲不僅是一個硬體,而是一個由網路設備、存儲設備、伺服器、軟體、接入網路、用戶訪問介面以及客戶端程序等多個部分構成的復雜系統。該系統以存儲設備為核心,通過應用層軟體對外提供數據存儲和業務服務。
一般分為存儲層、基礎管理層、應用介面層以及訪問層。存儲層是雲存儲系統的基礎,由存儲設備(滿足FC協議、iSCSI協議、NAS協議等)構成。基礎管理層是雲存儲系統的核心,其擔負著存儲設備間協同工作,數據加密,分發以及容災備份等工作。應用介面層是系統中根據用戶需求來開發的部分,根據不同的業務類型,可以開發出不同的應用服務介面。訪問層指授權用戶通過應用介面來登錄、享受雲服務。其主要優勢在於:硬體冗餘、節能環保、系統升級不會影響存儲服務、海量並行擴容、強大的負載均衡功能、統一管理、統一向外提供服務,管理效率高,雲存儲系統從系統架構、文件結構、高速緩存等方面入手,針對監控應用進行了優化設計。數據傳輸可採用流方式,底層採用突破傳統文件系統限制的流媒體數據結構,大幅提高了系統性能。
高清監控存儲是一種大碼流多並發寫為主的存儲應用,對性能、並發性和穩定性等方面有很高的要求。該存儲解決方案採用獨特的大緩存順序化演算法,把多路隨機並發訪問變為順序訪問,解決了硬碟磁頭因頻繁尋道而導致的性能迅速下降和硬碟壽命縮短的問題。
針對系統中會產生PB級海量監控數據,存儲設備的數量達數十台上百台,因此管理方式的科學高效顯得十分重要。雲存儲可提供基於集群管理技術的多設備集中管理工具,具有設備集中監控、集群管理、系統軟硬體運行狀態的監控、主動報警,圖像化系統檢測等功能。在海量視頻存儲檢索應用中,檢索性能尤為重要。傳統文件系統中,文件檢索採用的是「目錄-》子目錄-》文件-》定位」的檢索步驟,在海量數據的高清視頻監控,目錄和文件數量十分可觀,這種檢索模式的效率就會大打折扣。採用序號文件定位可以有效解決該問題。
雲存儲可以提供非常高的的系統冗餘和安全性。當在線存儲系統出現故障後,熱備機可以立即接替服務,當故障恢復時,服務和數據回遷;若故障機數據需要調用,可以將故障機的磁碟插入到冷備機中,實現所有數據的立即可用。
對於高清監控系統,隨著監控前端的增加和存儲時間的延長,擴展能力十分重要。市場中已有友商可提供單純針對容量的擴展櫃擴展模式和性能容量同步線性擴展的堆疊擴展模式。
雲存儲系統除上述優點之外,在平台對接整合、業務流程梳理、視頻數據智能分析深度挖掘及成本方面都將面臨挑戰。承建大型系統、構建雲存儲的商業模式也亟待創新。受限於寬頻網路、web2.0技術、應用存儲技術、文件系統、P2P、數據壓縮、CDN技術、虛擬化技術等的發展,未來雲存儲還有很長的路要走。
以上是小編為大家分享的關於大數據時代下的三種存儲架構的相關內容,更多信息可以關注環球青藤分享更多干貨
⑹ IP-SAN與FC-SAN部署有什麼區別
存儲區域網路(Storage Area Network,簡稱SAN)採用光纖通道(Fibre Channel)技術,通過光纖通道交換機連接存儲陣列和伺服器主機,建立專用於數據存儲的區域網路。
SAN 結構有兩種,IPSAN與FCSAN。
IPSAN:
IPSAN是在SAN後產生的,SAN默認指FCSAN,以光纖通道構建存儲網路,IPSAN則以IP網路構建存儲網路。由於FC
SAN的高成本使得很多中小規模存儲網路不能接受,一些人開始考慮構建基於乙太網技術的存儲網路。但是在SAN中,傳輸的指令是 SCSI的讀寫指令,不是IP數據包。iSCSI(互聯網小型計算機系統介面)是一種在TCP/IP上進行數據塊傳輸的標准。它是由Cisco和IBM兩家發起的,並且得到了各大存儲廠商的大力支持。iSCSI可以實現在IP網路上運行SCSI協議,使其能夠在諸如高速千兆乙太網上進行快速的數據存取備份操作。為了與之前基於光纖技術的FCSAN區分開來,這種技術被稱為IPSAN。iSCSI繼承了兩大最傳統技術:SCSI和TCP/IP協議。這為iSCSI的發展奠定了堅實的基礎。
基於iSCSI的存儲系統只需要不多的投資便可實現SAN存儲功能,甚至直接利用現有的TCP/IP網路。相對於以往的網路存儲技術,它解決了開放性、容量、傳輸速度、兼容性、安全性等問題,其優越的性能使其備受關注與青睞。 在實際工作時,是將SCSI命令和數據封裝到TCP/IP包中,然後通過IP網路進行傳輸。
IPSAN 優勢:
成本低廉,購買的網線和交換機都是用乙太網,甚至可以利用現有網路組建SAN;
部署簡單,管理難度低;
萬兆乙太網的出現使得IP SAN在與FC SAN競爭時不再遜色於傳輸帶寬;
基於IP網路的天生優勢使得IP SAN很容易實現異地存儲、遠程容災等穿越WAN才能時間的技術
FCSAN:
早期的SAN採用的是光纖通道(FC,Fibre Channel)技術,所以,以前的SAN多指採用光纖通道的存儲區域網絡,業內稱為FCSAN。
FCSAN優勢:
傳輸帶寬高,目前有1,2,4和8Gb/s四種標准,主流的是4和8Gb/s
性能穩定可靠,技術成熟,是關鍵應用領域和大規模存儲網路的不二選擇。
FCSAN缺點:
成本極其高昂,需要光纖交換機和大量的光纖布線;
維護及配置復雜,需要培訓完全不同於LAN管理員的專業FC網路管理員。
⑺ 存儲介質採用磁碟陣列或IP-SAN方式進行存儲是什麼意思
磁碟陣列(Rendant Arrays of Independent Disks,RAID),有"獨立磁碟構成的具有冗餘能力的陣列"之意。磁碟陣列是由很多價格較便宜的磁碟,組合成一個容量巨大的磁碟組,利用個別磁碟提供數據所產生加成效果提升整個磁碟系統效能。利用這項技術,將數據切割成許多區段,分別存放在各個硬碟上。磁碟陣列還能利用同位檢查(Parity Check)的觀念,在數組中任意一個硬碟故障時,仍可讀出數據,在數據重構時,將數據經計算後重新置入新硬碟中。
SAN (Storage Area Network-存儲區域網路):是計算機信息處理技術中的一種架構,它將伺服器和遠程的計算機存儲設備(如磁碟陣列、磁帶庫)連接起來,使得這些存儲設備看起來就像是本地一樣,SAN是存儲虛擬化。而IP-SAN就是採用iscsi協議構建成的SAN存儲區域網路。
iSCSI:Internet 小型計算機系統介面 (iSCSI:Internet Small Computer System Interface)。iSCSI技術是一種由IBM公司研究開發的,是一個供硬體設備使用的可以在IP協議的上層運行的SCSI指令集,這種指令集合可以實現在IP網路上運行SCSI協議,使其能夠在諸如高速千兆乙太網上進行路由選擇。iSCSI技術是一種新儲存技術,該技術是將現有SCSI介面與乙太網絡(Ethernet)技術結合,使伺服器可與使用IP網路的儲存裝置互相交換資料。
⑻ 安防監控中CVR跟IPSAN的區別
區別:
1、存儲
CVR前端以流媒體協議直接寫入存儲,無需網路掛載,CVR主動取流;IPSAN模式 每個前端掛載獨立的iSCSI存儲空間,這些空間由管理伺服器統一分配 ;
2、依賴性
CVR不依賴任何中間環節,IPSAN依賴中間管理伺服器。
3、適應性
CVR網路較差的情況下只需要嘗試建立會話連接即可,重連過程耗時很短;IPSAN在網路較差易造成連接中斷,前端和存儲之間要不停地嘗試重新掛載連接,耗時且容易丟錄像。
4、應用性
IPSAN不僅可以用在安防監控,IPSAN在計算機領域做存儲的應用也十分廣泛,而CVR是安防監控專用的視頻存儲設備。

(8)伺服器搭建ipsan存儲擴展閱讀
IP SAN也算是SAN的一種,只是伺服器和存儲之間通過網路交換機互聯,性能不算最好,但不受距離的限制,ip存儲應用十分廣泛,一般也可作為大型監控存儲。
IP-SAN可以將存儲設備分成一個或多個卷,並導出給前端應用客戶端,客戶端計算機可以對這些導過來的卷進行新建文件系統(格式化)操作。
客戶端計算機對這些卷的訪問方式為設備級的塊訪問,IP-SAN通過把數據分成多個數據塊(Block)並行寫入/讀出磁碟,塊級訪問的特性決定了iSCSI數據訪問的高I/O性能和傳輸低延遲。
CVR存儲模式可支持視頻流經編碼器直接寫入存儲設備,省去存儲伺服器成本,避免伺服器形成單點故障和性能瓶頸,確保監控服務的高穩定和高性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