vmax存儲怎麼統計配置信息
⑴ 紅米Note怎麼查看手機系統配置信息
一、打開手機上的設置-全部設置-打開存儲可以查看我們手機的存儲卡信息!這里可以查看內部存儲大小和自己安裝的SD存儲卡的大小。如圖。

⑵ 如何基於openstack管理配置數據
OpenStack軟體包括許多不同的模塊,針對雲環境中各個方面:
Swift:對象存儲
Cinder:塊存儲
Nova:虛擬機計算
Neutron:網路
Horizon: 儀表盤
Keystone:認證服務
Glance:鏡像服務
Ceilometer:遙測
Heat:編排
Trove:資料庫即服務
隨著每一個OpenStack的代碼發布(目前是第九個版本,叫做IceHouse),新項目被創建或者從已有的項目上「分支」出來或者開一個全新的分支,包括用於裸機管理的Ironic以及會在OpenStack的Juno版本中發布的Sahara,用於彈性MapRece。
數據服務由以上的五個組件來提供。Swift是一個子項目,為OpenStack基礎架構提供對象存儲的功能。塊存儲由Cinder提供,使用標準的象iSCSI和NFS這樣的IP存儲協議。Glance為VM鏡像提供一個知識庫,使用底層的基本文件系統或者Swift作為存儲。Trove提供資料庫即服務 (DBaaS) 的能力,而Sahara提供彈性MapRece的功能,後者也被稱為Hadoop集群存儲。這篇文章,我們將著重講述Cinder和Swift這兩大主要的存儲平台。
Cinder塊存儲
塊存儲是虛擬基礎架構中必不可少的組件,是存儲虛擬機鏡像文件及虛擬機使用的數據的基礎。直到2012年OpenStack Folsom的發布才引入了Cinder,VM鏡像是短暫的,它們的存儲只維持在那台虛擬機的生命周期。Cinder提供對塊存儲的管理支持,通過使用iSCSI, 光纖通道或者NFS協議,以及若干私有協議提供後端連接,展現給計算層(Nova)。
Cinder介面提供了一些標准功能,允許創建和附加塊設備到虛擬機,如「創建卷」,「刪除卷」和「附加卷」。還有更多高級的功能,支持擴展容量的能力,快照和創建虛擬機鏡像克隆。
許多廠商在他們現有的硬體平台上提供對Cinder塊的支持,通過使用一個Cinder驅動將Cinder API轉換成廠商特定的硬體命令。提供Cinder支持的廠商包括了EMC(VMAX和VNX),惠普(3PAR StoreServ和StoreVirtual),日立數據系統,IBM(跨所有存儲平台),NetApp,Pure Storage和SolidFire。還有一些基於軟體的解決方案,比如EMC(ScaleIO)和Nexenta。
另外,許多軟體存儲實現,包括開源平台,都可以用於提供對Cinder的支持,這些軟體中包括紅帽的Ceph和GlusterFS。Ceph已經被集成到linux內核中,使其成為最簡單的一種為OpenStack部署環境提供塊存儲的方法。
NFS的支持是在2013年OpenStack的第七個版本引入的,又叫Grizzly,盡管之前Folsom有提供「試驗性的」技術支持。在NFS的環境中,VM磁碟分區被當作單個的文件,這和在VMware ESXi虛擬程序或者微軟的Hyper-V的VHD所使用的方法相似。將VM磁碟分區封裝成文件可以實現類似快照和克隆這樣的功能。
存儲功能已引入Cinder的後續版本,之後一直被存儲廠商們支持。支持的各種廠商平台和功能的完整列表可以在OpenStack的關於OpenStack塊存儲驅動器的Wiki頁面找到。
Swift對象存儲
OpenStack中的對象存儲通過Swift來達成,Swift實現了分布在OpenStack的集群節點的橫向擴展的對象存儲。對象存儲將數據以二進制對象的方式存儲,沒有特別的格式要求。Swift使用簡單的類似PUT或GET(基於HTTP網路協議,也被稱為RESTful API)的命令對對象進行存取操作。
Swift架構被分割成一些邏輯服務,包括對象伺服器,代理伺服器,容器伺服器和帳戶伺服器,整個一起被稱作一個ring。數據同其他用於追蹤與每個存儲對象相關的元數據和管理數據訪問的組件一起存儲在對象伺服器上。
在Swift中使用zone的概念來管理數據的彈性。一個zone是一個ring的子部件,用於提供數據的一個拷貝,多個zone則用來存儲冗餘的數據拷貝,被稱為replica(默認最少3個)。Swift能用一個單獨的磁碟或者伺服器來代表一個zone,包括數據中心之間的數據地理分布。
同許多對象存儲一樣,Swift使用最終一致性的思想來實現數據的彈性。這意味著數據不是象塊存儲那樣以同步的方式在整個OpenStack集群里復制,而是在zone之間以一個後台任務的形式進行復制,這在系統高負載的情況下也許會掛起或者失敗。
與塊存儲的同步復制提供高級別的可靠性功能相比,最終一致性也許看起來會更具風險。但是,在可擴展性,性能和彈性中總是得做出取捨。最終一致性使得一個記錄歸檔比在一個基於塊存儲的系統更容易具備可擴展性,就Swift而言,代理伺服器會確保取得最近一次的數據拷貝,即便在該集群里的一些伺服器無法訪問的時候。
和所有的OpenStack項目一起,隨著每個版本的發布,Swift不斷被開發出新的功能和功能增強。OpenStack Grizzly引入了更細粒度的replica控制,允許ring能夠調整replica的數量。另外,通過基於對象伺服器的時間排序的思想,改善了對象讀取的性能。使得數據能夠通過最快響應速度的對象伺服器傳遞,這對於擴展到廣域網很重要。
由於Swift使用HTTP協議,這樣在OpenStack里使用第三方存儲方案,包括Cleversafe,Scality的產品或者類似於Amazon Web Service簡單存儲服務(S3)這樣的公有雲,進行對象存儲的做法會非常實用。
Swift還是Cinder?做出正確的選擇
很顯然Swift和Cinder為完全不同類型的數據需求服務。對象存儲(通過Swift)被設計成專門針對諸如媒體,鏡像和文件之類的對象型數據的高可擴展性存儲。這些系統的重點在於能夠大量擴展數據而不依賴於那些類似RAID的傳統存儲擁有的特性。但是,最終的一致性模型意味著Swift不適合存儲像虛擬機這樣的數據。
盡管Swift使用元數據來追蹤對象和他們的版本,對象存儲仍然需要額外的邏輯來追蹤所存的對象上的用戶元數據。這部分將需要用戶自己來構建到應用程序中去。
Cinder提供塊存儲組件來存儲持久化對象,比如虛擬機和定期在資料庫中更新的數據。塊存儲的功能可以在整個OpenStack集群中實現,通過一些商用組件,使用內置的工具,如伺服器邏輯盤管理器或者NFS,來傳輸存儲資源。另外,開源解決方案如Ceph的和GlusterFS,提供從OpenStack的主代碼中單獨打包OpenStack存儲模塊的能力,同時仍保留可以使用開源軟體的靈活性。
隨著Cinder的廣泛支持,現有的傳統存儲方案可以用到OpenStack部署環境中來提供存儲服務。當一個IT組織已經具備了這種技術並且硬體平台也到位的情況下,這也許是他們更願意採用的方式。現有的存儲平台技術已經很發達,並且支持一些存儲優化的高級功能,比如精簡配置,重復數據刪除和壓縮。許多現在還提供服務質量(比如HP的3PAR StoreServ和SolidFire的平台),讓它們適合在混合工作負載下而不是單純的用於OpenStack的部署。其結果帶來的一個顯著的益處就是,可以將「繁重」的任務卸載到一個外部存儲陣列。
在做出使用一個特定平台的決策中,系統架構師們需要權衡風險與使用OpenStack「」方案(仍然需要硬體)或者使用專屬硬體提供的功能所花費的成本。
OpenStack存儲備份
最後,我們應該考慮在OpenStack里備份數據的需求。備份OpenStack環境中的關鍵配置組件的具體細節已經有很好的文檔描述,但是備份在一個OpenStack集群里的數據被視為用戶自己的責任。備份可以通過使用外部存儲供應商來輕松實現,比如說,SolidFire提供將整個集群備份到AmazonS3或者Swift兼容的對象存儲中的功能。或者,用戶將需要查看現有的支持他們的OpenStack虛擬機管理程序的備份產品。
Raksha是一個新的項目提議,將備份即服務的功能集成到OpenStack的框架中。會同時支持完全及增量的虛擬機備份到一個Swift「端」,並能讓應用保持一致性。Raksha目前是一個獨立的項目,不屬於核心OpenStack框架。要將它集成到一般的類似VSphere和Hyper-V這樣的虛擬化平台中會需要花一些功夫,但是至少可以提供一個更整合的解決方案來對OpenStack環境中的數據進行保護。
⑶ 戴爾vmax存儲san環境怎麼搭建
部署zfs系統。
把SSD定義為zfs的緩存磁碟,然後把HBA卡設置為target模式,使用targetcli在zfs下的一個文件塊推送至vmware或者其他客戶端。先安裝ZFS文件系統支持,安裝targetcli,設置HBA卡為targetmode,重啟,檢查targetcli是否正確載入qla2xxx模塊,下面有qla2xxx輸出即為正常。創建backstore,推LUN,設置接入許可權,接入端也是兩個HBA卡,所以每個target設置兩個ACL。
⑷ 怎麼配置RAID0
1、Intel晶元組和AMD晶元組都可以基本支持各種磁碟陣列模式的構建,因此設置RAID0磁碟陣列非常簡單。首先准備兩個硬碟驅動器,同時,首先將硬碟驅動器與主板上的操作系統拔下,以免替換設置,可惜破壞了以前的硬碟驅動器數據。

⑸ 監控碼流是啥意思,存儲容量怎麼計算
監控碼流(Data Rate)是指監控主機產生的視頻文件在單位時間內使用的數據流量。碼流與圖像所佔硬碟空間有一定關系。在測試錄像機碼流時,無法獲得准確的碼流信息。
根據攝像機的像素,計算出每天需要佔用的內存,不同像素碼流值有區別,碼流值就是視頻每個單位時間佔用的流量。乘以時間,另外還需要除以8。

存貯容量的計算
每一千個位元組稱為1KB,注意,這里的「千」不是我們通常意義上的1000,而是指1024。即:1KB=1024B。但如果不要求嚴格計算的話,也可以忽略地認為1K就是1000。
每1024個KB就是1MB(同樣這里的K是指1024),1MB=1024KB=1024×1024B=1,048,576B這是准確的計算。如果不精確要求的話,也可認為1MB=1,000KB=1,000,000B
存儲產品生產商會直接以1GB=1000MB,1MB=1000KB ,1KB=1000B的計算方式統計產品的容量,這就是為何買回的存儲設備容量達不到標稱容量的主要原因。
以上內容參考;網路-存儲容量
⑹ oracle 存儲過程怎麼算出一個月有幾周 怎麼用周統計所有這周訂餐的人員。
第一個問題不明確。就像前面的人說的,可以有3個或4個完整周,有一個或兩個不完整周。
計算出來這個感覺對你用處不大。所以還是看你到底想要做什麼吧。
第二個問題,應該是你指定當前周或者前一周。然後來統計。
統計當前周,where 條件可以是: dt >=trunc(sysdate,'day') and dt <= sysdate
trunc(sysdate,'day')的意思是取得當前日期所在周的星期日那一天,注意,它也就是所在周第一天。
統計前一周可以是 dt >=trunc(sysdate,'day')-7 and dt <= trunc(sysdate,'day')
至於要統計其他周的數據就看你自己了。呵呵。
⑺ 中端存儲和高端存儲,在劃分LUN/Pool給主機的步驟上有啥區別嗎
中端存儲VNX為例的做法:
(1)做RG -> 劃LUN ->mapping給主機
(2)做Pool -> 劃LUN ->mapping給主機
高端存儲VMAX的做法是:https://community.emc.com/thread/167097
(1)在Disk Group裡面建一個Device(Disk Group事先配置好的),MAP到FA,再present給主機(Auto provisioning)
(2)建一組Data Device,創建一個Pool,把Data Device加入到Thin Pool。建一個Thin Device,Bound到Pool上。然後MAP到FA,再Present給主機。
⑻ 有人知道emc存儲vmax的單個lun最大能到多少么
一般很少有注意這上限,你問的是容量大小吧,不是lun數量吧。
我們使用的emc vnx,單個lun十幾個T沒問題的,很少有分很大,因為涉及性能和其他,比如跨了陣列,硬碟,卷組,不是支持很大就完事了。
如果你要用幾百個TB,肯定沒問題,不支持單個的那就多劃幾個唄,用多路徑windwos,aix ,linux都能聚合成一個。
⑼ 資料庫存儲過程問題,請指教下,這怎麼把統計數據存到指定表裡面,目前是沒有數據存到表裡面
你這里凈用些不該用的東西,不是就存一個數嗎?為啥要用循環?為啥要用動態sql?為啥insert後不寫commit?
創建測試表:
createtabledemo
(cntint);
創建存儲過程:
createorreplaceprocerep_test--存儲過程名我改了,存儲過程最好以p開頭,比較容易統一管理
as
v_cntint;--變數名改了
begin
selectcount(1)intov_cntfromemp;--table1換成emp了,這個你隨意,只是我這邊沒有table1
insertintodemovalues(v_cnt);
commit;--加了commit
end;
你是想實現這個功能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