造假汽車配置有哪些
A. 車上常見的這些「造假配置」,你為何能欣然接受
每年的四月一日,是西方的民間傳統節日——愚人節(AprilFool'sDay),也稱萬愚節。但你可知,愚人節這天玩笑只能開到中午12點之前。為什麼呢?有一首小詩是這樣描述的:「愚人節已過十二點,你這個大傻瓜來得晚,待到來年愚人節,你將是最大的笨蛋。」是不是感覺連愚人節都要被反向操作一波,很不是滋味。
雖然是開個小玩笑,但一般都是無傷大雅,同時能拉近人與人之間的距離。不過,還是提醒大家,開玩笑還是要跟熟人,至於為什麼,你就自己琢磨了。

馬曰:
的確,以上配置都是車企「造假」的配置,不過,為了迎合消費者的需求,這些配置如今已變成了「花少錢辦大事」的有效辦法。在一些畸形的消費需求上,車企依舊能滿足消費者,也同樣說明了消費者的良苦用心。
本文來源於汽車之家車家號作者,不代表汽車之家的觀點立場。
B. 汽車上的有哪些常見的「假配置」
現在的 汽車 是越來功能越多,可套路也是越來越多,這車倒是越來越花哨了,真正實用的又有幾個。還給你玩心理戰,確實也忽悠了不少消費者,有人被這些唬住。
假音響
在車上看到的音響口可能有4個、6個、8個,甚至更多,但如果你買的是低配版,那麼不好意思,很可能你只有兩個音響,主駕駛和副駕駛各一個,其它位置的音響可能就是擺設。
這種設計看上去逼格高,很高大上,也許實際的體驗很一般。不過,這樣設計對咱們用戶也是有好處的,如果後期想要再加裝音響就方便多了。
全皮座椅
大部分國人都不喜歡織布座椅,更偏愛全皮座椅,因為更上檔次啊!你可知道20W以上的車,良心一點的品牌還是會用全皮的,只是檔次不一樣,但大部分20萬以下的所謂全皮座椅都是假的。
廠家所謂的全皮座椅,只不過是在座椅靠背和坐墊的位置使用了很小部分的全皮,其它部分則是用仿皮材質代替,更有的車型整個座椅都是仿皮材質,作為普通消費者一般是不會注意這些的。這也就是廠家的營銷手段,所以也別太相信那些所謂的全皮座椅,但就算是仿皮材質也比織布的逼格高。
高邁速表
現在的廠家也喜愛在儀表盤表底玩把戲,把1.5T、1.8T,2.0T的車邁速表的數字都能嚇死人,動不動就來個260、280(如尚酷)。大師想問,不限速你的車能上200么?廠家之所以這么做,一是看上更能唬人,下意識認為這是輛好車,二是節省成本。
舉個例子,福克斯1.5T車型肯定是比1.6L車型能跑的,但兩款車的表底都為240km/h,這就是因為用了相同的零部件,不用換新的模具,直接為廠家節省一部分的資金。在小時候喜歡用邁速表看車的好壞,後來接觸了 汽車 這個行業,對 汽車 的認識也越來越多,大部分 汽車 即便在不限速的情況下,也是達不到表底時速的。再次強調根據時速表判斷一輛車的性能不是絕對的。
機艙蓋通風口
在大部分的性能車上,機艙蓋上都會有大大的通風口,來給機艙內的部件進行通風散熱,避免因溫度過高而影響到車輛的整體性能。
可不知道是什麼風,把這個通風口吹到一些家用車的機艙蓋上,尤其是機艙蓋兩側的鯊魚鰓式通風口最為常見。遠處看的確挺嚇唬人的,不過仔細一看,這些通風口全是封死的,就起到一個裝飾的作用。試駕冠道時,就特意的看了看這個通風口,開始看官圖時覺不得了啊,結果看到現車發現是假的。這也是典型唬人的玩意,全是套路啊!
大尾標
開始廠家是很單純的,尾標基本上即是1.8或許2.0這么的標明,朴實的標明 汽車 的排量。不過當 汽車 行業節能減排已成發展必然趨勢, 汽車 的排量是一天比一天小,顯然尾標再標排量已然不能突顯高B格了,廠家覺得1.5T或許1.4T,這么的標明實在是不夠唬人,於是他們就想出了個新玩法,把扭矩標上去吧,而且標的很大,這么總夠唬人了吧?
例如1.4T帕薩特的尾標是280TSI,曾聽到很多人說「這帕薩塔厲害,2.8L的排量」。看來廠家的套路還是能起到忽悠的作用的。
排氣管雙排單出
雙邊共兩處的排氣設計能提升車輛的運動感,但在 汽車 排量越來越小的今天,使用雙出共兩處的排氣顯然有些奢侈。也不知道是從什麼時候起,很多廠家就是喜歡在車尾上多搞幾個排氣口子,有些廠家更直介面子都沒接上,就給你挖兩個孔安個裝飾上去,偽裝成自己是有兩個排氣的車。其實很多車一到冬天就露陷,只有一邊冒氣,相當尷尬。
假後尾翼
如今走在街上經常看到一些家用轎車在車屁股上有個大大的尾翼(東南菱悅),就是為了逼格更高!有車大師感覺實在沒有必要。首先,以有車大師個人自己的審美來看,真的沒有感覺車子變得多麼拉風,反而覺得很醜。
另一方面,有些 汽車 劣質尾翼根本不能提供下壓力,反而提供升力。對於家用轎車而言,在日常的使用中很少能夠達到需要尾翼來提供額外下壓力的速度,有個尾翼實在沒有必要。而且尾翼會加大風阻和重量,白白的浪費油耗,百害而無一利。還是保持最普通的樣子比較好。
旋鈕換擋
看到很多豪車上都有旋鈕式換擋的配置,足以說明它確實是一項格調很高的配備了,除了提升格調、好看和節約空間以外,在實際操控上也有逼格的存在。旋鈕式換擋桿也是電子換擋桿,只不過表現出來的形式有所不同,也並非什麼高端技術,反正長安奔奔都能用上,你想想嘍!
汽車 假配置這東西,是車廠為了某些目的加上去的,還有一些是車主自己改裝弄出來的。它們的出發點都是一樣的,都是為了好看,為了唬人。
現在車市是同樣一款車,因為價格跨度大,所以配置也分的比較細,基本上價格越高配置也就越多。其實天窗就是用來區分低中高配的外觀件。
很多車主為了讓自己的車看起來更貴一點,就想著裝個假天窗貼到車頂上。商家也洞悉商機 搞出了假天窗這種東西。
假天窗價格不貴,幾十塊錢就能買到。用法也很簡單,只要把車洗干凈,然後把假天窗粘在車頂上就可以了。假天窗上車後,只要不是湊近了仔細看,絕對發現不了這是貼上去的東西,本來低配車也搖身一變, 變成了高端車。
排氣管大家都知道,主要是用來排出發動機燃燒廢氣的。這排氣管在不同的車上面也不一樣,性能車的排氣管基本是單邊雙出或者四齣,主要原因是因為性能車的發動機馬力大,廢氣多,如果不多安排排氣管就會造成廢氣出氣不暢,發動機需要消耗更多能量才能將廢氣排出。
對於大多數人來說,排氣管越多,這車性能就越強。而車廠就有抓住這一認知,盡量多安排排氣管,車看起來就顯得運動感十足,身價也倍增。
比如WEY旗下的VV7發布時,四根排氣管特別唬人,結果一跑加速原形畢露,被戲稱史上加速最慢的四排氣車。
除了車廠為了好看安排四排氣,很多車主為了自己車更有個性,也會找改裝件給車增加排氣管。這實在是一件看起來特別唬人的假配置。
音浪是跑車特有的,只要跑車一轟油門,那咆哮的音浪聲就夠吸引人的了。
對於一些喜歡營造運動感的車企來說,假音浪用的純熟,最簡單的就是通過車內音響模擬音浪聲,讓駕駛員聽了就感覺熱血沸騰。比如英菲尼迪Q50L的2.0T,自帶車內模擬音浪。
這種假音浪駕駛員聽的爽,但是別人聽不到駕駛員就不爽,所以很多人就通過改裝排氣管來獲得音浪聲。
因為發動機排氣是間歇性的,所以會在排氣管內引起排氣壓力的脈動,音浪就這樣產生了。想大達到這一目的,基本上改裝消音器就好了。還有的人給排氣管加裝看灰機遙控排氣閥門,也可以營造出假音浪。
這種假的空氣套件很常見,比如車屁股上的尾翼,車頭的大包圍,機艙蓋兩側的鯊魚鰓式通風口。這些東西統稱為空氣動力外觀套件,除了好看,並沒啥用。
對於 汽車 來說,出廠的時候都是做過風洞實驗的,在出廠的時候已經具有不錯的空氣動力學性能了。而這些空氣動力套件,在日常用車的時候都起了反作用,會增加車重和空氣阻力。
所以說,這些假的外觀套件完全就是好看,基本沒有啥有助於優化空氣動力學的作用,純唬人的。
現在 汽車 上都會配上音響,畢竟開車聽歌聽電台是剛需。但是觀察車型配置我們知道,配置越高,車輛上配的喇叭就越多。
音響喇叭這東西都是對外放音的,所以一個蘿卜一個坑,一個喇叭對應一個音響開口。也就是車上面常見的喇叭網孔。
理論上來說,既然有喇叭網孔 , 里頭應該有喇叭。但是有些低配車上面,喇叭網孔有,里頭卻沒有聲音發出來,也就是說這是個假的喇叭網孔。完全就是裝飾用的。
現在一些 汽車 品牌為了給車型分級,會用不同的數字尾標來做區分。像發動機這邊用數字尾標做區分,比如奇瑞230T就是代表1.5T發動機,290T就是代表1.6T發動機。
還有二驅四驅也是用尾標做區分,比如寶馬屁股上有xDrive的標識就說明這是四驅車型,奧迪的前網上有quattro標識則表明這是奧迪引以為傲的機械四驅車型。
很多低配車型,為了看起來更高級,在尾標上下功夫 ,直接換更高級的尾標。而成本也非常低,買一套都花不了一百塊。尾標一貼,搖身一變高配車,唬人不眨眼。
在 汽車 領域,假配置極為盛行,但大部分假配置都算不上是欺詐行為,只是為了滿足人們的虛榮心罷了。下面就為大家盤點一下,一些應用較為廣泛的假配置都有什麼。
一、假進氣腮。在大部分的高性能車上,引擎蓋上都會有大大的進風口,這是因為高性能車,在輸出大馬力的時候,傳統的散熱方式效率不夠。所以,通過額外增加進風口來加強散熱。不過現在有些家用車上也設有鯊魚鰓式通風口,看起來很有運動范兒,實際上只是裝飾用的,這些口子全是封死的樣子貨。
二、假敞篷。假敞篷在這個時代已經不常見了。上個世紀20年代~70年代那段時間頗為流行。在車輛後部車頂用蒙皮的方式,造成敞篷的錯覺。然而車頂蒙皮保養並不容易,用不了多久就會裂紋脫落,所以假敞篷車型越來越少。
三、假換擋撥片。說到換擋撥片,不少人就覺得這是高性能車的標志。可事實是,這個時代只有你想不到,沒有別人做不到。某些車上看到方向盤後面也有一對標有加減符號的撥片,但它並不是換擋撥片,只是用來調節定速巡航時的車速。
四、假木紋內飾。仿木紋內飾或者說是飾板可以說是最受中國人歡迎的配置,在國內十分常見。特別是10萬元以內的車型,用上了仿木紋飾板後,瞬間逼格飆升。不過,隨著年輕人成為購車的主流,運動風開始流行,木紋這種老成的配置已經逐漸被淘汰,被另一種假材料——仿碳纖維飾板所替代。
五、假皮革縫線。如今的人造革材料觀感、觸感都非常近似真皮,只要加上縫線,足以達到亂真的程度。說到縫線,最近的 汽車 內飾上又出現了仿皮革縫線,肉眼很難看出真假。
六、假排氣管,一輛車一旦家排氣管分成兩條布置在車尾兩側,不少消費者就覺得這是一輛很運動的轎車。於是就有車企開始為自家車型添加假排氣,排氣尾管一個變兩個、兩個變四個。乍眼一看,滿大街都是性能跑車,實際上全是樣子貨。
七、假進氣口。與前面所說的側進氣口不同,引擎蓋中央的進氣口的作用是為了增加車輛發動機進氣的效率,從而提高性能,同時在視覺上也更具性能范。在國內,只要能裝逼,自然也就逃不出被山寨的命運,我們最熟悉的,連奧拓都弄個唬人的進氣口。
八、假高性能尾翼。曾今有一段時間,家用轎車流行在尾部按一個大大的尾翼。尾翼的作用是在車輛高速行駛中,為車輛增加一個下壓力強化了摩擦力,使得車輛在高速中不易打滑,不易失去抓地力。只不過,劣質尾翼根本不能提供下壓力。對於家用車而言,在日常城市駕駛,完全不需要額外下壓力的速度,裝尾翼純屬多餘。
九、假音響。有的車,在車上看到的音響口可能有4個、6個、8個,甚至更多,但如果你買的是低配版,那麼不好意思,很可能你只有兩個音響,主駕駛和副駕駛各一個,其它位置的音響可能就是擺設。
十、假七座。由於二孩時代的到來,大量車企齊刷刷地湧入7座SUV市場。然而,受限於車身尺寸,這些所謂的「真」七座SUV,其中絕大多數第三排座椅可以看作是專為貓貓狗狗、未成年人和沒有腿的殘疾人設計的,正常成年人只能蜷縮進去,實屬雞肋。
隨著國內 汽車 市場的成熟,車企們對人心揣摩的也是越來越透徹了,那就是車子開起來不一定要牛逼,但是看起來一定要高大上!
並且呢,有不少消費者也專吃這一套,今天我們就來盤點一下 汽車 設計中那些專門用來唬人的玩意!
排量不一定要大,排氣管必須多!
前不久我們講到,有很多人都會覺得 汽車 排氣管越多越牛逼,甚至還會有人專門去增加排氣管數量;
現在呢,車企們也都學的精明起來,為了贏在起跑線,他們貼心的在設計生產時,就已經給車主們裝上了多個排氣管,不管會不會出氣,先多裝幾個再說!
不能只有排氣管,進氣口也要多
有些廠家覺得假排氣管看起來還不夠高大上,所以還會在假進氣口上動歪腦筋;這不,本田冠道發動機蓋兩側都有兩個看起來非常大的鯊魚腮進氣孔。
剛開始看起來非常不得了,後來用手一戳,MMP,假的!
尾標不再寫排量,數字大才是王道
多年以前,廠家和我們都很單純,車尾上寫2.0就是2.0排量,3.0就是3.0排量;帶個T就是渦輪增壓的意思。
後來搭載渦輪的排量都小了,廠家覺得1.6T或者1.4T這樣的數值實在太小,於是就開始用扭矩數值來代替排量了。
極限車速不一定高,但表底不能低
原本每款車的碼表都會留一些餘量,免得後期車主通過改裝來提升極限車速會出現碼表不夠的現象;
但是現在廠家的花樣玩的越來越多了,1.5T,1.8T的車表底數字都能上到260,300了!
很多不懂車的人一看,這車都能跑到300?其實把車改爆了都跑不出表底速度,標注來好看而已。
無論真皮還是假皮,都叫真皮座椅
國人對真皮座椅的需求真的是非常高的,它有面子,好打理,上檔次!
但是真皮成本太高啊,融合到車價里消費者又無法接受;那就用假皮好了。
假皮座椅叫起來又不太好聽,乾脆就以假亂真,不管真皮還是假皮,只要是皮,通通都稱之為真皮座椅!
汽車 TA說
希望車企們造車時能把重心放在發動機,變速器,底盤這些真金白銀的技術上面,這些歪點子,其實可以少一些!
想了解逗比,有料,實用的 汽車 知識?請關注微信公眾號 「 汽車 TA說」
三十位維修技師在線為您排憂解難!
最假的配置是東南三菱的(應該是菱悅)排氣管,明明就是一個單排氣管,另一個就是純粹裝飾作用,不冒煙的!東風標致408排氣管也是這樣。
我這個人喜歡看車尾的排氣管,這個有時候好假啊[捂臉][捂臉][捂臉]
喜歡給個關注留言謝謝[玫瑰][玫瑰][玫瑰]
這就要說道一些運動車上的「電子聲浪模擬系統」。
為了彌補小排量增壓聲音不好聽的缺陷,用車載音響來播放事先合成的發動機聲音。
更過分的是寶馬i8,直接把音響放在車外面去播放假8缸聲浪。
我想問這些車廠一句:掩耳盜鈴很有意思嗎?
最典型也是最讓人想不到「忽悠」你的地方,你肯定猜不到!
從圖看出什麼了?
對,忽悠你的就是後排座椅空間!
這張圖上面是桑塔納,下面是邁騰,是不是感覺後排空間都挺寬敞的,幾乎沒什麼差別?
那車長怎麼差了那麼多呢?
重點就是這里了!
很多廠家為了在視覺或者感覺上達到一種後排空間寬敞的效果,會把後排的座椅墊給你縮短!
如果僅僅簡單試乘一下,還真就感覺不出來什麼,覺得也挺舒服的。
而當你走長途,連續幾個小時下來,如果是「短」坐墊,你就會感覺腿有點累、酸或其他不舒服了,而恰恰是,你很可能根本就沒聯想到是座椅的問題!
只有同樣的長途,分別試過全尺寸座墊和短座墊,才會發現其中的區別和「奧妙」!
C. 日本汽車行業有哪些大規模造假事件
日本汽車行業的大規模造假事件有:2017年斯巴魯深陷「糊弄門」、日產汽車造假事件、豐田安全氣囊事件、日本均勝「數據篡改」事件、三菱電機偽造文件事件、曙光制動器造假事件。
1、2017年斯巴魯深陷「糊弄門」
2017年10月27日,斯巴魯承認,公司下屬兩家工廠使用無資質檢驗員「糊弄」新車出廠前的整車檢查,此行為已成「常態化」,持續約30年,豐田等多家日系車企均使用了該產品。斯巴魯公司社長吉永泰之承認,公司存在上述違規行為,召回25.5萬輛汽車,並鞠躬道歉。
2、日產汽車造假事件
2018年7月9日,日產汽車召開記者會承認,公司在日本國內5家工廠生產的19款車型存在尾氣排放和油耗測量造假問題。對於造假原因,負責生產和開發的日產汽車執行董事山內康裕表示,「出現問題的主要原因是,工廠沒有配備擁有檢測知識和技能的監督員,因為交貨時間緊,質檢員就通過造假來提高檢測效率。」
3、豐田安全氣囊事件
2020年初,日本豐田汽車公司宣布,因在撞擊事故時安全氣囊可能無法打開的缺陷,豐田、本田在美國與加拿大共計召回車輛612萬輛。同年,高田「奪命氣囊」的陰霾還在,又一家日本汽車零部件巨頭——日本電裝因為「熄火門」事件,讓豐田、雷克薩斯、馬自達、三菱、本田、斯巴魯等眾多日系車企在全球范圍內掀起大規模召回潮。
4、日本均勝「數據篡改」事件
2020年10月,汽車零部件製造商「日本均勝安全系統公司」,對部分在強度測試中沒有達標的安全帶進行了「數據篡改」,可能導致大量存在安全隱患的產品流入市場。而這些「不達標」的產品,此前也隨之進入到日本車企內部,國土交通省預測,僅日本國內可能就有900萬條安全帶不達標,涉及大約200萬輛汽車。
而包括豐田、本田和日產在內的10家日本車企,均有使用該公司提供的產品,日本國土交通省已要求各家車企為大規模召回做好准備。

5、三菱電機偽造文件事件
2020年 12月15日,據海外媒體報道,日本三菱電機承認曾向歐洲車企出口大量不達標產品長達3年之久,甚至在出口時偽造大量虛假文件,瞞天過海,掩人耳目。
從2017年6月開始,歐洲實施無線電設備的新規,而三菱電機的一批零件不符合新規標准,三菱電機為了繼續向歐洲銷售這些不合規的零件,提供了偽造的「符合規定」文件。在接受歐洲當地檢查時,還通過臨時改造零件矇混過關。事後,三菱電機表示,「對客戶及相關人員造成莫大困擾,對此深表歉意,將努力防止類似事情再次發生。」
6、曙光制動器造假事件
日本汽車零部件巨頭「曙光制動器工業公司」於2021年1月16日曝出質檢數據造假,其公司生產的剎車及零部件產品中,有114000多項質檢數據是篡改或者編造出來的。
據了解,曙光制動工業近年來定期報告的產品總數為19.2213萬件,其中存在不當行為的報告數據為11.4271萬件,涉嫌造假數據佔比近六成,在其供應的零部件中,有4931例未能通過曙光制動工業與其汽車製造商客戶商定的質量標准,而這類「缺陷」零部件均正常交付給合作車企。曙光制動器還公布,造假行為從2001年便開始了,時間跨度長達20年左右。
D. 汽車小常識坑爹的五個汽車配置,你中招了嗎
中國的經濟水平和科技水平在不斷的提高,所以買車的人越來越多,汽車的品牌和汽車的功能也越來越多了,當然汽車市場的競爭也越來越激烈,汽車廠商各種廣告各種宣傳也是越來越多,廣告內容宣傳最多的就是汽車的配置,拿汽車配置來吸引顧客是最有效的。可是有些汽車配置看他宣傳的是很好,但是有時候卻是很坑的,那麼汽車上有哪些配置是比較坑的呢?跟著我一起來看看吧。

在這我提醒各位買車的時候一定要根據自己的需求來決定,性價比越高買的就越劃算,那些沒必要裝的東西就盡可能不要,不僅花錢還要添加保養成本,這只是我的一點建議,不過土豪就隨便啦,想怎麼裝就怎麼裝吧。希望今天分享的內容可以幫到你,你還有什麼更好的購車建議呢?
E. 什麼車企竟然明目張膽的在原廠配置上「造假」!
如今,車企們造車不僅要拼質量、拼價格,還要拼配置、拼設計、拼做工。但是車企在造車時,對一款車型的造價成本是有限的,但又想車輛更高級,所以就在車輛的很多配置上開始「造假」!

本文來源於汽車之家車家號作者,不代表汽車之家的觀點立場。
F. 都是智商稅!汽車上最不實用的配置都有哪些呢
都是智商稅!汽車上最不實用的配置都有哪些呢?仿皮座椅了,這個東西唯一的好處就是看起來高大上,但是剩下的全是麻煩;這個仿皮座椅的異味非常重,冬天凍得慌夏天烙得慌,你不加個坐墊套根本沒法用。買了這個仿皮座椅的配置之後,我開了不到一星期就無奈地去選購了兩套座椅墊:一套冬季一套夏季的;最後一想這錢花得真冤枉,反正都要加坐墊套,當初還不如買個織布座椅呢,又便宜還沒有異味。

G. 汽車上面有哪些華而不實的東西
所謂「 汽車 上面華而不實的東西」,題主指的應該是那些不實用的配置吧,隨著 汽車 行業的發展, 汽車 的配置的確更加豐富多樣,但有些冷門的配置,無論是使用頻率還是用戶體驗,都無法令人滿意,下面就來簡單例舉幾樣:
1、全景天窗
首當其沖的配置就是全景天窗, 汽車 天窗的確能在一定程度上起到採光、通風的作用,但如果過分追求全景天窗,反而有華而不實的趨勢,因為全景天窗會影響 汽車 的車頂強度,不少 汽車 品牌也因為全景天窗存在密封問題等。
2、車載導航
自從智能手機越來越先進, 汽車 導航已經變得越來越雞肋,不僅地圖數據更新麻煩,使用起來也沒有手機導航來的靈活多變。而偏遠地區的穿越越野玩家,也會使用定位更加精準的GPS導航等。
3、自動泊車
自動泊車系統,曾被認為是女司機的福音,聽起來高大上的一個功能,卻很難在現實中實現,因為自動泊車的使用情況十分局限,在車位狹隘或者路況復雜的情況下都很難實用,與其將功能交給機器,還不如好好磨礪自己的車技。
一、全景天窗:
全景天窗確實會讓車內的空間顯得更敞亮,但也必然伴隨著熱度。冬天曬曬太陽還不錯,至於夏天的暴曬,估計沒幾個人會覺得是享受。雖然自帶隔熱簾,但隔熱簾並不厚,存在感著實不強。
二、:發動機自動啟停
這個技術現在可謂是來勢洶洶,很多車型上都加了這個配置,但是真的使用的人又有多少呢?至少我身邊的人,基本都是把它給關掉的。雖然它一定程度上的確能起到環保以及省油的目的,但每次停車之後起步都會有小小的頓挫,另外夏天空調被迫不製冷的情況也令人很不舒服。
三、車載導航、DVD
隨著智能手機導航越做越好,車載導航越來越沒市場。車載導航不但上手不是很方便,而且大部分都不能實時更新地圖,被手機導航完爆啊!還有關於車載DVD,有幾個人會看?對於司機來說不能開車的時候看吧,對於乘客,這個哪有手機好玩啊?
四、自動泊車
既然有那功夫去學習和適應這功能的操作,恐怕自己好好練練也能人工泊車了。這功能頂多隻能輔助,不能太過依賴。反正自動泊車普及的車型已經那麼多,但大部分人都沒使用過。
五、盲區輔助
這個配置簡直是頸椎病的福音。雖然它能在部分情況下解決視野盲區的問題,但是對於走走停停的堵車路段,我可能覺得我用的是一個假配置!
實用配置:一、自動大燈
自動大燈可以在進入隧道或者高架橋下面時自動開啟,提高行車安全。晚上也可以避免手動開啟大燈。另外,自動大燈即使在熄火後大燈也會自動關閉,可以避免電瓶跑電。
二、分區空調
很多人覺得分區空調是車上的雞肋功能,但如果遇到坐在車內的人對溫度有不同需求的話,分區空調就能緩解這種情況。
三、自動防眩目
當你後面跟著一個「遠光狗」時,你就知道有這配置是多麼幸福了,不怕被閃瞎的同時也增加了安全性。
四、座椅通風
真是強烈建議在國內銷售的車型,主機廠可以根據南、北方的用戶選擇標配座椅通風或者加熱功能。因為像我們南方用戶來說,座椅加熱只有偶爾幾天會用,而座椅通風每年有一大半時間都特別特別需要。
五、車載藍牙
車載藍牙對於現在來說簡直是太強大了。有了車載藍牙,不但不怕打電話被罰款、扣分,還能通過藍牙連接播放音樂等。
六、後視鏡加熱功能
這個配置無論是在南方還北方都很實用,特別是在雨季的時候,更能感受到它的優勢。
七、座椅記憶
座椅記憶不僅僅是經常換駕駛員才有用,即使從頭到尾只有你一個人開車,也非常有用。當然,像經常在外面洗車的人,洗車工會動你的座位,有座椅記憶就隨他動,沒記憶的話那就得折騰好久了。
汽車上面有哪些華而不實的東西? 汽車 的配置的確越來越多而且非常細分化,每種配置當然都有用處,只是分用處大小,實用性高不高。 通常一款車型一般有兩個排量選擇,和固定三種配置低中高,再加一些選裝配置包等。
全景天窗 我認為也是華而不實的一個配置,全景天窗以及一般天窗其裝飾作用大於實際用處,比如我自己這台車也有個小天窗一年下來使用次數絕對是在個位數,天窗對於部分煙民來說有部分用處,我也是煙民但從來不在車上抽,另外很多人認為全景天窗可以更好的欣賞風景,其實基本買車後一般都是一到二人開居多,後排鮮有坐人。
大燈清洗裝置 ,這個功能聽著很炫酷實際對於大多數家用車而言也是一種華而不實的配置,對於常在市區或鋪裝道路的車完全用不上,但經常野外越野的車輛來說有一定用處,該配置一般都是搭配在頂配車型上。
另外還有像以前當熱點賣的 車載導航 ,嚴格來說車載導航在2010年以前還是挺實用,不過隨著 科技 發展車載導航基本沒落轉而被手機導航所取代,車載導航因為要每年更新地圖包,既花錢又花時間現在看來自然也成為一個華而不實的配置。
上文說了部分華而不實的配置, 汽車 配置上還是有很多實用常用的配置,比如後視鏡電動折疊、胎壓監測、電動座椅、倒車影像、無鑰匙進入/啟動等這些都是相當實用,另外還有座椅通風這個配置比座椅加熱更稀有,一般車型基本都沒有座椅通風這個功能,必須是頂配或旗艦車型才會有。
華而不實就是說配置了直能裝「面子」,實際使用起來不是達不到理想效果就是使用率很低。 汽車 上面符合華而不實的配置有以下幾個:
第一,天窗。一是開天窗的概率小,太陽大了曬,下雨天更不能開,一年用不了幾次。想看星星的時候發現天窗是臟的,上面特別容易臟還不容易擦。天窗還需要過些時候就洗洗沖沖,擔心堵了導流槽。另外還增加支出,多增加了配件,提高了配件損壞的概率。
第二,自動啟停。這個初衷是很好的,但是卻褒貶各異,目前我基本上是不用的。為了省油而設計的啟停功能卻很少人使用。主要原因是啟停功能有降低動力系統和蓄電池壽命的嫌疑,而且還影響起步速度。雖然廠家解釋,帶有發動機啟停技術的 汽車 ,提高了蓄電池和啟動電機等部件的耐用性,但人們的懷疑並沒有消除。
第三,自動泊車。這個功能是好的,自動駕駛必須具備的功能之一。只是目前還不夠成熟,能夠停的車位條件要求還比較高,很多車位聽不進去。隨著技術進步,將來這項配置才能成為非「雞肋」配置。
第四,車機導航。車機導航升級的不便利性且還要交費等問題,和現代的手機導航相比差距比較大。所以很多人棄用車機導航而用手機導航。車機導航成了擺設。不過隨著這兩年車聯網的發展情況正在改變。畢竟車機屏幕更大聲音更大,並且還能和新技術儀表盤同步導航,便利性更高,可謂是「十年河東,十年河西」。
我認為最「華而不實」的主要是這幾項功能,另外是否「華而不實」根據個人喜好和駕駛習慣,也是相對而言的。
1.車載導航(非聯網)
沒有聯網的車載導航由於地圖更新不及時,導致很多道路不明,不能實時顯示道路擁堵狀況,所以不能及時規避擁堵情況。
2.車載凈化器(PM2.5過濾系統)
雖說這功能缺失更過濾掉部分PM2.5,但是車輛知識一輛交通代步工具,不是說能在車內長期帶著,如果真的PM2.5污染嚴重了還不如一個口罩來的更是在
3.分區空調
車內空間就那麼一點大分區空調真的就能達到左右兩邊的溫度不一樣嗎?我想這一點大家想想都不現實。這個功能只是作為噱頭而存在的。
4.車載中控觸屏,非實體按鍵功能
觸屏或非實體按鍵的功能,這些東西看上去比較高大上,但實際上體驗真的很差,比如說觸屏有時候反映慢,點一下屏幕根本就不知道有沒有觸摸成功,而且根本沒法盲操作。
5.輔助駕駛功能,車道偏離,車道保持等等
國內交通狀況十分復雜,這些功能雖說有一定的效果,但是真正的使用起來卻並不是那麼好用,遇上前車突然變道加塞等可能會引發事故,這些功能在配上現在的ACC自適應巡航,就簡單組成了現在的L2級自動駕駛,看上去很高大上,但是實際的情況是車輛對部分以外情況還是處理不當,目前的階段還是不如人工操作安全。
6.大燈清洗
高端車型才配備的這個功能,我相信這個功能很多車主從買車到買車估計都沒有用過幾次,完全是雞肋產品。
7.發動機啟停
城區道路上駕駛,配備次功能的車輛遇上紅燈車輛就熄火綠燈就啟動車輛,其實這樣並不能省多少油,反而還會給電瓶帶來額外的壓力,不斷啟動不斷熄火減少電瓶壽命。
8.自動泊車
機械設備都能停進去的車位我相信所有開車的車主也能停進去,而且此功能要求泊車的車位必須標准化,稍微達不到要求就不能通過車輛識別。
9.後排顯示屏(一般車輛)
坐在後排的人誰會盯著那麼小的一個屏幕看呢,況且也沒有什麼東西可以看,現在都是拿著手機在看。
10. 汽車 夜視系統
光線不好時利用紅外線技術能將黑暗中的物體顯示在儀表盤屏幕上, 實用性差誰會不停盯著屏幕看呢?
汽車 上華而不實的配置有
①自動啟停功能,這個配置就是雞肋配置,老是頻繁啟動發動機帶來的震動不舒服,而且還費電瓶和起動機,反而會費油。
②全觸控中控屏,都是用手點擊屏幕沒有感覺,有時會誤觸,屏幕上都是手指印不好看。
③自動升降減震,一般都是豪車上才有的配置,基本上用不著,浪費。
④自動駕駛,現在技術不是特別的成熟,容易發生事故。不帶數字實時顯示的胎壓監測,大眾的車好多都是不帶數字實時顯示的胎壓監測,幾本上就是擺設,只有實時數字顯示的胎壓監測才是好配置,一目瞭然。
⑤車載導航,車載導航升級太慢,還要付費用才能升級,現在都用手機導航了,方便免費。
1,我第一輛車標致3008到人生第二輛車華晨寶馬X3,我認為最華而不實的配置就是原車導航,原車有導航價格貴10000塊,最坑!原來3008導航更新升級還必須去4s店收費400,還是手機導航好。現在的X3支持carplay但是要蘋果手機,沒有手機客觀直接!所以還是華而不實。2,感覺華而不實的還有天窗,實際使用的不多!3,大燈自動清洗功能根本沒有多大作用。最華而不實的東西就是這三種!
有輛全景天窗的車開了近10年,除了新車時試用了幾次,在後就基本沒用過了。
H. 汽車上有哪些配置看上去是笑柄,後來真得是笑柄
汽車的一些東西曾經被視為笑柄,主要有哪些呢?在生活中,我們可以看到很多令人難以置信或犯人的設計。在車里,還有許多腦孔,但最終成為一個微笑的設計。自動安全肩帶在20世紀70年代,自動肩帶安全帶開始用於幾輛車。座椅帶的上端嵌入載玻片中,並且當汽車發射時,它將自動成為乘客的安全帶。當門打開時,安全帶自動松開。然而,實際使用是,一旦操作粗心,很容易帶來危險,更不用說,事故帶來了次要事故.所以這種配置沒有很長時間。
汽車KTV隨著中央控制展示的普及越來越越來越多,內飾的完整聯系屏幕的設計已經招收了很多人。一些汽車企業更加感動,首先採取控制屏幕游戲,然後推出汽車KTV。真的,我不明白哪一個是駕駛員的使用。只有當車里還有其他人,才有可能。我認為這輛車主要應該優先考慮更完美的三大件,然後考慮做其他升級。
納智捷的備用輪胎對每個人的人的印象必須很高。畢竟,它在線開玩笑,說一個娜志傑舉了附近的加油站。然而,納智捷有一種設計,即笑聲,即這輛車的備件被放在汽車的底部。如果你的車正在爆炸,我想改變輪胎,那麼你只能躺在車里拿輪胎。在線車主,在我一直在尋找很長一段時間之前,我沒有找到備用輪胎,直到事故,我發現車底備用輪胎。
小鵬汽車車頂攝像頭隨著技術的不斷發展,汽車上使用了越來越高的高科技配置。例如,自動駕駛,查找等,這些與實際配置相當。但也有一些非常高科技配置非常雞肋,讓人們認為有這樣的配置,蕭鵬有新力量,有這樣的配置。在蕭鵬的一些車頂上,你可以看到一個屋頂攝像頭,如果你用它作為駕駛錄音機,露出的相機很容易被駕駛期間的質量或擊中物體損壞,肯定它不如汽車那麼好這輛車,還犧牲了天窗。
除了作為駕駛記錄儀,我猜到了我將為那些婚禮公司或活動做好准備。畢竟,汽車可以避免攝影師的安全危險。但是,普通人仍然是不使用的功能。發動機蓋保護行人設備將理解這種配置的原始意圖可以理解,在擊中行人時會自動填充引擎蓋,以防止行人受傷兩次。
但是設計師正在考慮保護行人,但並不認為這不是一個擊中它不是行人的行人。它可能只有輕微的影響,維修的成本不高,但如果引擎蓋是炸彈,維護費並不便宜。因此,據我所知,很多汽車都有這種配置的這種配置將在拾取汽車後提取這種配置,防止這種情況。所以我希望汽車製造商可以優化這種配置。在保護行人時,他們保護所有者的利益。
I. 日本調查報告:日野汽車數據造假或始於20年前,公司在哪些方面造假了
在2016年日本國土交通省調查尾氣排放和燃效測試數據時,日野汽車進行了虛假報告,稱不存在不妥情況。日本國土交通省2日要求該公司召回搭載了不符合尾氣排放標准發動機的車輛。召回對象為約29000輛大型卡車和公共汽車。
J. 汽車外部配置包括哪些內容
汽車配置主要包括內容如下:
1. 車 身:長寬高等。
2. 發 動 機:排量等。
3. 變 速 箱:檔位數等。
4. 底盤轉向:驅動方式等。
5. 車輪制動:前後輪胎規格等。
6. 安全裝備:安全氣囊燈等。
7. 操作配置:制動力分配等。
8. 外部配置:天窗等。
9. 內部配置:行車電腦顯示屏等。
10. 座椅配置:座椅調節等。
11. 多媒體配置:GPS導航系統等。
12. 燈光配置:大燈霧燈等。
13. 玻璃/後視鏡:車窗等。
14. 空調/冰箱:空調控制方式等。
15. 高科技配置:全景攝像頭,外觀及內飾顏色等。
